漂亮的涂鸦、我与"家园双沟通"

01-25

不容置疑的是当我们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时,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教学方式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而教育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育经验与不足。你知道一篇教育笔记应该怎么书写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漂亮的涂鸦、我与"家园双沟通"”,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漂亮的涂鸦这节上的是美术课,孩子们表现不错,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我站起身,刚要宣布下课,突然发现雪白的墙面上不知被谁划伤了一道长长的刺眼的曲线!我一下子急了,这可是刚刚粉刷过的呀!"谁画的?"我冲着孩子们便嚷嚷起来.孩子们都吓坏了,木木的看着我,不敢说话."谁画的?谁画的就自觉站起来!"我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孩子们还是面面相觑不说话。

教室里静极了。

看着紧张的孩子,我的心突然一震:我怎么能这样呢?我面对的只是一群仅仅4岁的孩子!

我赶紧稳了稳自己的情绪,歉意的笑了笑,转身把线条照画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想象它像什么。孩子们慢慢活跃起来,等他们七嘴八舌讲完之后,我轻描淡写的说道:“嗯,这条线画的很漂亮,可惜不知是谁画的。”

“我画的!”俊航小朋友很自豪的站起来宣布。我一下子乐了。孩子毕竟是孩子。看着他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故意叹了口气说:“唉,真可惜,这么好看的线条画在墙上,把墙面涂的不好看了,要是画在纸上,就是一幅漂亮的画了,还可以得小红花呢!”听我这么一说,俊航马上拿起橡皮就去擦那条曲线,我立刻带领孩子们为他热烈鼓掌。等他擦净后,我问他:“以后还画在墙上吗?”俊航红着脸急切地说:“不了,我要画在纸上,争取得小红花。”

我忍不住又看起那条已经模糊的曲线来,这时在我的心里,它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孩子们的涂鸦面前,所有的教育者都应该静静地多看几分钟,多想几分钟。

再玩一分钟

下午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去玩沙。孩子们一路欢呼着进了沙坑,一个个低着头起劲的玩着。我也同他们一起高兴的挖着,说着。我们垒了一个城堡,孩子们围着城堡不停地拉着我转,还不时用他们稚嫩的小手去摸摸拍拍,幸福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不知不觉,吃饭的时间到了。我对孩子们说:“请小朋友把玩具收起来,我们该回教室了。”我连喊三声,可是没有一个孩子理我,都在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我又喊了他们一声,突然,不知谁大声嚷着“不,我不回教室!”我循声望去,原来是赵明浩。只见他一脸严肃,“倔强”两字“写”在他的脸上。我不由被他的神态逗笑了。是呀!孩子正玩在兴头上,让他们收玩具,他们怎么能接受得了?

“那好吧!让我们再玩一分钟好吗?”

“好!”孩子们高兴起来了,明浩也满意的回答着。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生活中,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难免会碰到孩子们爱玩不肯收玩具的情况,如何对待这一现象,需要我们动一动脑筋。

“再玩一分钟”

,当然未必就真的是一分钟,可使孩子们在心理上有个缓冲的时间,使得活动的结束不至于太突然,因而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

我与"家园双沟通"

"家园双沟通"为我与家长沟通架起了桥梁.我班有一个小朋友,长时间养成了吃手指的毛病,看见孩子几乎露出嫩肉的小手指,我有些于心不忍.有一天早上,我当着几个送孩子家长的面,告诉这个小朋友的奶奶吃手既不雅观又不卫生,孩子的奶奶顿时面露不悦之色,只说了句"孩子还小",扭头便走了.我感到尴尬和不解,读了"家园双沟通"中"把握与家长谈话的技巧"的有关文章,我找到了原因:"孩子是自家的好",当着他人的面直接指出孩子的毛病,家长心里自然不痛快.是我没有把握好与家长谈话的时间和地点.于是,我便利用家纺同孩子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终于使这个小朋友彻底改掉了吃手指的毛病.

"家园双沟通"时常提醒我:要想让家长主动和教师配合,就必须提高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来自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了解.我班的玉玉小朋友是父母近40岁时生的,被视为掌上明珠,在家里唯我独尊,非常任性,在幼儿园不愿意同别的小朋友玩,他坐的小椅子别人不准坐,他玩的玩具别人不许玩,一不顺着他就哭个没完没了.玉玉的家长曾对我说:"这个孩子我们是管不好了."我注意观察了玉玉在日常生活、游戏、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幼儿教师与家长家园联系沟通心得体会


幼儿教师与家长家园联系沟通心得体会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师,甚是挑战。《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八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生成适宜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

我园处于新建两年的一个崭新的幼儿园更是一个挑战,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我通过收集有关资料整理成以下几点。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1)一句话沟通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

(2)引起注意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

二、家园沟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尊重家长。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三)教师应耐心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老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四)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五)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我们好多老师现在还很年轻,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

(六)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

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七)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教师添麻烦等,不少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们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

巧妙的与家长沟通


前几天,我班刚来了一位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叫慧轩,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时刻扬起的嘴角,见到她的第一面,就已经深深印在脑海里。很不幸的是,她患有白血病,然而疾病并没有带走她天真烂漫的笑容……

对于这些身体特殊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第一天来幼儿园,因为幼儿园没有多余被,褥,她的被褥是从家里带来的,晚上放学回家,她一直在休息室门口,眼睛通红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想把被褥带回家,我告诉她,明天我们睡午觉的时候还会继续用到小被褥,等到新被褥来的时候再带回家好不好。她点了点头去排好了队。放学后,钰霖的妈妈问我一些关于钰霖在幼儿园里最近表现怎么样,解释完之后,本想跟慧轩奶奶解释这一事情,慧轩奶奶已经领着慧轩回家了。晚上回家我给慧轩奶奶打了电话,并告诉她事情的来龙去脉,刚刚还在电话那头听见语气着急的奶奶听了我的一番解释后,我把慧轩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都告诉了她顿时柔和的跟我说着谢谢何老师的照顾,您费心了!

如何与家长之间巧妙的沟通,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重大工程”这对于以后的教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看似简单的小事情,如果有一点误差,就会造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光给孩子丰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的学习,特别是说话技巧,与家长沟通这一块,至关重要!

入园不适?家园沟通很重要


一些父母给入园不适的宝宝转园、退学,学前教育专家表示,孩子不能及时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完全属于正常现象,转园、退学未必能解决问题,父母应配合老师,帮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适应期。

一般,入园不适的孩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大哭大闹型;

2、沉默不语型;

3、特殊癖好型。

让一个3岁的宝宝离开父母,和老师、小伙伴一起相处,去适应新生活,这总需要有一段时间,因此,孩子从入园第一天开始就应学习不断适应新环境。只要能顺利度过这段这段适应期,以后的生活对他们就变得容易许多了。

专家告诫,父母应努力做好孩子和家人的思想工作,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比如:孩子大哭大闹时,父母逗留时间不宜过长;父母要记得顾及孩子的感受,不宜当孩子的面说他在幼儿园里表现出的一些缺点;如果孩子的不良嗜好已经在幼儿园中改正,回家后父母还应进行巩固,保持家园教育一致。

另外,低龄儿童不宜过早上幼儿园,因为这些孩子在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等方面与比他年龄大的存在一定差距,也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而性格特别胆小、内向、怕生的孩子,还可能被同伴轻视、排斥,甚至欺侮,这些托班的孩子都可以考虑暂缓入园,而不必勉强。

我的不漂亮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我的不漂亮”,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这节课是大班王老师的《七彩花瓶》,主要是引导幼儿在光滑的瓶身上粘贴彩纸或其他材料,让幼儿感受作品的色彩美。

其中一个环节,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花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快乐。

有的说:“我剪了不同颜色的动物粘贴到我的花瓶上,很漂亮”,有的说:“我撕了不同颜色的树叶粘贴到我的花瓶上,很好看”,也有的说:“我用不同颜色的圆点装饰的花瓶,非常漂亮”……王老师见平时很爱表现自己的琛琛小朋友,看着自己的作品一声不吭,也没有回答问题的意思,就点了他的名字:“琛琛,你说说你的作品”。

只见琛琛很不情愿的站了起来,看着自己的花瓶不说话,王老师觉得有点奇怪,就走到琛琛小朋友面前,蹲下身子说:“琛琛,说说你的创作,好吗?”,这时,琛琛开口讲话了,但他的话出乎大家的意料,他说:“我的不漂亮”。

王老师看了看琛琛的作品说:这不是很漂亮吗,为什么说不漂亮呢?琛琛又沉默了。

王老师见状摸了摸琛琛的头示意让他坐下,微笑着走开了。

课后,我和王老师谈论起此事,王老师说:“我知道他为什么说自己的不漂亮”。

这正是我疑惑的问题,便反问一句,为什么?王老师说:“前面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都是用不同颜色的图案装饰的花瓶,而他不是,所以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如别人的,于是就不愿意说,再加上他又是一个很要强的孩子,如果再追问下去,不但问不出个结果,而且还会伤他的自尊心,不如课后单独找他聊,给以鼓励。

”听王老师这么一说,我的疑点解开了。

原来,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标准,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是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作为老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孩子,因人施教。

《纲要》中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王老师的做法不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吗?

不知道本文“我的不漂亮”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观察记录:户外玩涂鸦墙与水管探索墙


观察内容:

今天的区域时间我们全班小朋友来到了户外玩涂鸦墙与水管探索墙。女生选择了水管墙,一开始大家各玩各的,倒水的进口数量远远比小朋友的数量要少,大家你挤我我挤你。杜钰茹跑过来说:“陈老师,好多人在抢水管!”我看小朋友们也没有要合作的意思,于是提醒到:“大家能不能试一试合作倒水呢?可以一个人扶漏斗一个人倒水!”女生们一听立马开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自己安排谁去等水谁在这边扶着漏斗。玩了一会儿,我发现又有小朋友在其中一个水管前面挤来挤去抢着倒水,原来他们这组有三个人,两个倒水的人因为谁先倒水争起来了,看见我走了过去,两个人立马停了下来。

情况分析:

由于这是小朋友们第一次来水管墙活动,水管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全班女生单独操作,导致一开始小朋友们之间相互争抢,合作意识不太明显,经过我的提醒后在开始合作玩游戏。我应该在游戏之前跟小朋友们讲解下:“你们看看,水管的数量只有这么多,但是小朋友人数太多了,你们准备怎么办?”让她们自己思考下怎么来组织这个区域游戏。

教育措施:

自主游戏是我们现在一直强调的观点,如何保证在区域游戏中幼儿的自主性呢?以今天的活动为例,老师应该在活动前让小朋友们在了解整个区域游戏的规则与材料,然后给小朋友们一些时间思考下,最后自主地分配自己的角色,自主地思考游戏的方式与规则。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了问题要先给幼儿自我调节的时间,如果发现问题还在继续发酵就要及时地进行指导或者是直接干预,以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观察手记是家园沟通的桥梁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观察手记是家园沟通的桥梁”,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教师观察手记,是在许多幼儿园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记录形式,教师通过观察手记的纪录了解儿童的进步与问题,并与家长沟通。

家长通过读教师观察手记,了解宝贝在园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观察手记1

飞飞虽然是新来幼儿园的小朋友,但是她快4岁了,已经上过其他的幼儿园。

来到新的环境,飞飞没有表现出哭闹的现象,每到午休时,飞飞比较难入睡,她总是跟老师说她不想睡。

老师就会拿给她一本书,让她坐在床边看,休息一会儿。

还有几次,班里的老师有时候就拍她睡觉。

持续几天,飞飞早上来园情绪一直不是很好。

妈妈告诉老师,她是为中午睡觉的事情发愁。

家长的疑问:这个幼儿园是飞飞自己选择的。

刚来那几天,她的情绪还不错。

可这几天,她总是跟我说中午不想睡觉的事,好像这件事对她很有压力。

她每天总跟我念叨,我也挺烦的。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宝贝的睡眠时间有个体差异,而且三四岁的宝贝相对于两三岁的宝贝,睡眠时间会明显缩短。

所以,幼儿园会给4岁以上的宝贝重新安排午休时间,每天吃过午饭,还要求他们休息一会儿。

到下午一点半时,睡不着的宝贝可以起来,有老师陪同做安静的活动,不强迫他们中午必须睡觉,他们午睡的压力也就没有了,而且中午可以做一些好玩的事情。

这样,中午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会变得有吸引力。

对于不午睡的宝贝,家长可以在晚上让宝贝早点入睡,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观察手记2

豆豆最近在幼儿园的活动量增加了,跟着小朋友跑来跑去的。

每天下午家长来接后,还要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再玩一会儿,回到家也要在小区里和其他小朋友玩,每天总是精力充沛。

晚上回到家,已经在幼儿园饱餐过一顿的他,看到家人吃饭,又跟家里人一起吃,而且吃了很多。

家长的疑问:豆豆回家又吃了这么多,是不是下午在幼儿园吃饭没吃饱啊?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宝贝入园后,每天三餐两点,吃饭比在家里规律,而且幼儿园每天下午是4:30左右吃饭,而家里一般都是7点左右吃晚饭。

这个时间距离他在幼儿园用餐已经3个小时过去了,吃完的东西经过这么长时间也基本消化完了。

所以当他看到家人在吃饭,还很有食欲地跟着又吃了很多。

幼儿园里有很多这样的小朋友每天晚上回到家里,还要跟家人再吃一顿。

观察手记3

小勇快4岁了,最近他总爱和班上其他年龄相仿的男孩子在一起模仿“奥特曼”的样子打怪兽。

可宝贝的动作轻重控制不好,有的时候,就会打到别的小朋友,于是经常有小朋友来找老师,说“某某打我了”。

家长的疑问:小勇特别爱看“奥特曼”的光盘和书。

在家时,不管他高兴还是不高兴,总是模仿“奥特曼”的动作打打闹闹的,我们也很怕他会伤到别人。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宝贝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

有的崇拜“孙悟空”,有的崇拜“天线宝宝”,宝贝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模仿偶像的动作和语言。

家长在给宝贝买光盘和书籍的时候,一定要有选择性,而且要给予适当引导。

在幼儿园,老师也经常会提醒小朋友,可以和小朋友闹着玩。

但当别人表示不愿意这样,或你的动作让他不舒服时,就要立刻停止这样做。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观察手记是家园沟通的桥梁”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涂鸦的快乐


每天离园时,总有几个孩子爱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模仿老师的样子写字、画画。当被我发现时,他们就立即放下粉笔,好像做了错事一样迅速“逃离”现场。对于孩子们的这种调皮举动,我往往一笑置之,并不在意。

这天晨间活动时,我发现浩浩和乐乐又偷偷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五角星。这两个“捣蛋鬼”不参加我安排的活动,还将干净的黑板画得乱七八糟。就在我准备向他们“发火”时,眼前忽然闪现出孩子们平时离园前,在黑板上画画时被我发现后的那种既充满渴望又胆怯的眼神。这一曾经被我忽略的眼神此时触动了我,既然他们都喜欢在黑板上画画,我何不趁势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组织一次活动呢?“快看,浩浩和乐乐画的五角星真好看,你们也想试试吗?”“噢,太好了”“何老师万岁!”孩子们欢呼雀跃,一拥而上。

随着来园的孩子越来越多,一块黑板已经容纳不下他们的“大作”。看着教室里干净的地板,我灵机一动,干脆让孩子们“转移阵地”,将“战场”从黑板转移到地板。孩子们很快地就找到了各自的“领地”,投入地画了起来晨晨画了一座比人还要高的房子,天天画了五棵大树,明明画了一辆很大的汽车地板上的作品使孩子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骏骏说“我今天可开心了,我要把我画的鲜花送给何老师。”思成说“我画的小汽车可以带小朋友到瘦西湖玩。”连一向寡言少语的思思也兴奋地说-“我今天很快乐,我画了一座很大的房子想送给阳阳。”

由此,我想到,孩子们所要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也有选择的自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

人,还要能够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想法。我庆幸这一次我读懂了孩子,理解了孩子,也让我体验到了这“迟到的快乐”,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

快乐的“涂鸦”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幼儿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孩子们天生爱画画,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纲要》把情感、体验、自主表现放在了美术活动的中心地位上,明确指出要引导孩子感受并喜爱生活中的美,喜欢参加并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小班教师不愿教画画,一画画就觉得乱、觉得累、觉得烦、觉得“没办法”,不知道自己该怎么上,才能让那群小不点稍稍秩序点、大胆点、画的象样一点;小班幼儿不愿画画,一画画就哭、就跑、就嚷嚷“我不会”。这和新《纲要》精神,美术教育的实质背道而驰。

小班幼儿的年龄正处于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儿童绘画发展理论所谓的第一个时期:涂鸦期(2-4岁)。这一时期的幼儿在涂画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体验动作的乐趣,是他们特有的一种学习活动。二到四岁的孩子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离不开实物的帮助,涂鸦有助于孩子在行动中感知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逐步理解周围的事物;此时的孩子骨骼发育还不完善,手的动作比较笨拙,涂鸦有助于脑、眼、手的协调发展,加强手的力量、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而且涂画时要求许多心理机能协调参与,还参与大脑左、右半球间相互关系的协调,可以发泻情感,使人获得内心平衡和在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作用。

既然如此,在这个时期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去要求孩子能拿出成人所谓的成品;而是要保护他们对涂涂画画与生俱来喜爱的天性,并帮助孩子维持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孩子爱,既是天性,又是自身学习的需要。那这就如婴儿吃手指、玩小便一样,是一种不自觉的好奇的行为表现。孩子可能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忍不住涂抹。有可能用的是蜡笔、颜料,是水、湿了的抹布,甚至是口水、粥糊;有可能是在纸上、地上,是在墙上、橱具上,甚至是在衣被、身体上,第一次发现都不要批评孩子,因为里面总有值得肯定的东西。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寻找可以让她的这种愿望满足的途径并建立规则。让幼儿快乐的饿“涂鸦”!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漂亮的涂鸦、我与"家园双沟通"》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总结家园沟通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