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你是失败的父母吗?
学习内容:从《父母最大的失败:你愤怒,他“淡定”》一文中,对照自己是不是失败的父母?(参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1卷P95)
每次看到《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之后,感悟都不一样,每一个情节都给我们平常生活中所发生的细节一样,只是处理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我家的这位宝宝是个“天才”,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吗?因为每次我说她不好听的话她都会装作听不见,然后不理你说的话。最近发现些小小的细节,老师说她在学校注意力不集中,要叫她好几遍才能听到老师叫她,在家里也是那样,我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问她什么都不讲,我就很来火,说要打她这当脾气一上来火气就控制不住了,我拿了衣架要打她,而她呢不理会你,自己该干嘛干嘛,静一下想想是不是我自己所做的行为对她不行,该换一招?在很多事情上宝宝做的事情都让我无法接受然而对她大发雷霆一般,但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不管用!我感觉我就是一个失败的父母,她对我的不尊敬都是取决于我的教育方式所以我承认……所以以后我会经常看下关于教育方面的书本来改变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看看《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这会让我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对于教育方面的一些情况我以后会认真对待。
于杭(化名)的工作很忙碌,她查了一周的行程表,只能拨出一个午饭的时间接受采访。这样的工作强度到了周末也不停歇,自动转为育儿频道。周六早上要带着4岁的孩子从北京的西四环开车到东三环外上雅马哈音乐课,中午在车上睡一个半小时的午觉,下午继续上美吉姆的运动课和艺术课,如果是不上艺术课的下午,孩子就要去上范阳画室的绘画课。周日上午要学一个小时的太极拳,下午全家到郊区租种的农场种地。虽然于杭自己也认为周末的早教课程在所有参加早教的孩子里面算多的了,可是她并不认为这是盲目。她告诉记者,孩子周末的繁忙行程,是根据“自己经济情况和孩子的接受情况综合判断”。
育儿焦虑的源头是亲子之爱。在近代,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和市场专业分工的细化,各种针对孩子能力开发的市场产品多样化,给亲子之爱增添了新的内容:培养理想化的完美孩子。当这个伴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被商业力量催生出的豪迈理想,与生育低潮导致的“一孩家庭”结合时,亲子之爱的负面效应被放大了。在商业力量和生育低潮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一代过度焦虑的父母。
“独一代”和“独二代”同堂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它创造了减少相当于一个欧洲人口的控制奇迹,也创造了1。6亿左右的独生子女。至今对这一生育政策的社会评价,多集中在新生儿减少造成的人口红利降低、社会结构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等经济、社会问题,但如果结合成熟工业社会的心理学研究,可能会发现,当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成为父母时,他们所经历过的育儿模式,会对他们今日的育儿心理产生强大的影响。
国家人口计生委前主任张维庆曾表示,“十一五”时期(2006到2010年)中国面临着第四次生育高峰。这一次婴儿潮从2005年开始,大约将到2015年后结束。相比前几次婴儿潮,这一轮新生儿高峰在绝对数值上并不引人注目,但特殊之处在于,父母大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出生,这正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起点。这意味着,中国的家庭结构中,第一次普遍出现了两代独生子女同处一室的局面。
在父母的保护下,几乎未经风浪的“独一代”们,因为育儿,要经历一个严重的经济危机的考验。根据中国社科院2009年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除了香港澳门外,白领收入最高的内地城市是上海:5550元/月,北京白领的平均收入为5200元/月。在CPI指数连年上涨的情况下,白领的平均月工资仅比2007年上涨200元左右。我们姑且以这个不太准确的平均数据作为基础,来计算一下育儿在这些年轻白领父母的家庭开支中占据的比例。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青年研究》曾刊发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这可以说,抚养子女的总经济成本是惊人的。但是这个成本计算却被舆论认为低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养儿成本,如果算上孕产期的支出以及从孩子孕育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孩子误工、减少流动、升迁等自身发展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孩子成年前的总成本估计要达100万元。一个数据经常被用于描述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36。7%。但对一个生活在北京或上海的白领家庭,一个孩子的增加,每个月单奶粉费就要达到上千元,可以立刻让我们在恩格尔系数上的社会进步消弭于无形。
不管是从育儿的经济成本,还是从和上一辈的感情联系来看,让老年人帮助育儿都成为城市白领普遍采纳的一种方式。按照一项在线数据的调查,尤其在北京上海这样消费成本居高不下的超大型城市,老年人帮助育儿的家庭占到70%~80%。
三代同堂,其中两代都是独生子女,这是中国目前比较特殊的家庭结构。从好的方面看,两代人共同养育孩子,这有助于育儿的安全和健康,以及整个家庭财富的增长。但这种模式在积累两代人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两代人的焦虑――它们将共同作用到对同一个孩子的养育过程中。
紧缺之困
“独一代”的父母,和“独二代”的孩子之间相差了约30年。在这30年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资源的种类与分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生产,喂养,上幼儿园,上小学……看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育儿链条,但如果再循着传统的路径走,会发现意想不到的阻力。
孙杨是北京人,受过高等教育,在一家颇有声誉的传媒公司上班,不是举目无亲、全无资源,但当她从2010年开始怀孕后,她经历了从未有过的焦虑感。
孙杨和丈夫遭遇了育儿链条上第一环的资源短缺。以协和医院为例,“产科只有一、三、五开诊,而且每天只有5个号”。孙杨的丈夫马宇驰对记者说。资源的绝对短缺,还在网上催生了协和医院产科挂号攻略这类信息指南。“那些早就等在大厅的人是前一天晚上医院下班后就去排队的,每人按先后顺序给一个排队的号,然后不能回家睡觉,因为整晚隔些时候就会有人出来点名,不在的人就被划掉了。像马宇驰那样第二天早上才去的,不管多早都是连进大厅的资格都没有。”孙杨对记者说。马宇驰为此开了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微博,他说:“我觉得我们就是现在最典型的父母,城市里长大的‘80后’、独生子女、有一份收入还可以的稳定工作,如果我们生孩子都这么难,北京城里那么多外来打工的,可怎么办?我开一个微博是想跟朋友们交流、分享我的心情,也想记录整个生命诞生的过程。”
如果把育儿焦虑症的爆发点分为几个阶段,生育难不过是第一个门槛。婴儿潮通常被用来解释――70年代生人的平均生育年龄推后,导致与“80后”的生育高峰出现了重叠。但这种解释可能夸大了生理上的不可抗因素,而掩盖了我们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实际上,产科挂号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的产科大夫严重短缺。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王琪告诉记者,作为医疗纠纷的重灾区,产科工作辛苦,风险较大,而待遇却很低。产科医生24小时接诊,夜里常被叫起,精神长期紧张,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导致产科医生流失严重。一些大型三甲医院产科床位不足40张,有些甚至与外科共用手术室。由于高级人才短缺,很多医院产科缺乏处理疑难杂症的经验,不愿接收危重病人。于是,大量产妇集聚专科医院,出现了就医难。
相似的情况出现在育儿链条的下一环。2007至2009年,北京市的新生儿有41。575万人。他们将从2010年开始陆续进入幼儿园。而从2009年北京市合法幼儿园的在园人数看,北京能提供的幼儿园学位数约为24。8万人。这意味着,北京的幼儿园学位缺口,约为17万名。当然,在已经市场化的学前教育领域,选择收费在5000元以上的高档幼儿园,可能会让竞争减少,但会遭遇到老一辈父母生活经验的质疑。要知道,在他们养育“独一代”的80年代,正是计划经济下公共资源的巅峰期。街道幼儿园、机关幼儿园、企业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各种形式和主体的学前教育琳琅满目。从全国范围看,80年代光街道幼儿园就有10万所(这一数据在2007年变为2万所),而且收费低廉。一个学期的学费两块钱,这是让上一辈父母念念不忘的收费标准。如果选择众多正规体系外的“山寨”幼儿园或者家托,在食品安全与治安问题频发的今天,体制内有监管的尚不可靠,体制外的更难以信任――谁来为你孩子的安全负责?
这是中国育儿焦虑症的核心。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普通家庭的孩子最重要的上升通道,但如果循着上一代的既有路径,却要遭遇即便拿钱也难以解决的激烈竞争。
选择之难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育儿的必需品,中国的年轻父母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困境,那在育儿的副产品上,他们面临的则是选择太多的焦虑。
一句有关育儿深入人心的说法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合“独一代”的成长史,这句话足以成为鞭策新一代父母的警世恒言。70年代人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在竞争中长大并在竞争中持续前行,他们承受的压力,是以前年代的人所无法相比的。虽然每个真心爱孩子的父母都会认同,孩子不应该成为标榜的工具,但如果孩子的竞争力就是父母文化程度和教育力量,以及对孩子负责程度的竞争,那么把孩子当成自己一件伟大的作品互相炫耀攀比,似乎也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70后”“80后”的父母大多经历了自己父母望子成龙、考试激烈竞争的少年时代,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被应试教育和功利性学习所压迫,极力强调培养的是孩子们基本素质和能力,可这些基本素质又包括绘画、音乐、体育等许多方面十八般武艺。于杭觉得,自己和丈夫都是体制内的人,体制内有体制内的好处,但是她希望自己的宝宝将来除了工作有自己喜欢的领域,还能自由度大一些,而这些都是以这些课程所培养的素质为基础的,这又是另外一种望子成龙。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父母为孩子的婚事、工作殚精竭虑?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孩子逆反甚至忤逆父母呢?答案很简单,问题出在了教育上!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一些缺陷,我们很少能看到如何让孩子面对挫折、面对仕途、面对婚姻家庭方面的教育,所以现在很多孩子遇到问题茫然失措,比如:工作不顺利我该如何应对?夫妻之间的矛盾怎么处理?如此等等,很多时候,不能怨孩子,因为从小就没有人真正的去教他们这些,再加上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多孩子在生活、事业、婚姻等方面都欠缺足够的应对能力。今天杨老师就和朋友们谈谈这个问题,也想问问年轻的父母们,你们真的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出生之后其五行气场就已经定型了,都有着自己的喜、忌、生、克,如果孩子在一个适宜于自己的命理环境、风水环境中成长,命理存在的缺陷得以补救,有利的需要能够得以生旺,能够扬长补短,那么这个孩子的成长就是正常的。但是由于一些做父母的过多的用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刻意的改变孩子的成长轨迹,“精心”为孩子打造了一个并不适宜的成长环境,却反而导致了孩子的性情、性格等方面出现扭曲,最终与父母的意愿背道而驰,甚至给自己和父母带来灾祸。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不是这样呢?其实不然,有的孩子身弱,生性胆小,缺乏自信,往往会表现的怯懦或没有主见,这样的孩子家长就应该是多多鼓励,多多表扬,树立其信心,培养和提升孩子的自信。但是有的孩子本身就是自主性特别强,凡事喜欢自己拿主意,甚至个性特别张扬独特,这样的孩子如果夸赞太多,往往会导致其骄纵张狂、盲目自信、固执己见甚至严重逆反。由此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培养孩子,并非一定要采取某种固定的套路和模式,而应该因人施教,因人而异。
这些年,杨老师处理过很多各种各样的孩子教育方面的案例,深知“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内涵,但是,我仍旧对很多父母的“爱心”持不赞成的态度。孔子提出,人有三知可以立世,知礼、知命、知言。我想,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命理、了解了孩子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知晓哪些对孩子是有利的,哪些对孩子是不利的,那么在教育和培养中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就像有的父母不断的尝试让孩子去学音乐,不成了再去学舞蹈,再去学美术,再去学……一事无成百不堪,一转眼孩子长大,还有的父母让孩子一年又一年的考公务员,结果进入仕途却如笼中鸟,直到工作也没有搞清楚孩子适合做什么,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但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又有几个人能完整的回答这些问题呢?我想,这样的父母的确是“可怜”的。在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在父母的意志下走入了弯路,蓦然回首两相伤。
杨老师是研究命理和风水学的,因此就从专业的角度来给朋友们一些建议:
1、要了解孩子的命理。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知命”,应该了解孩子的五行喜忌,了解孩子的性情特点,了解如何去抑制孩子的短处,如何补救孩子的缺陷,了解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解孩子今后人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为父母如果掌握了这些,那么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就会非常明确而有针对性。比如孩子的性情急躁易怒,那么从小就要有意识的训练和传授一些修身养性的方式方法。
2、给孩子打造适宜的成长环境。这里包含有两点,一是周边的人际环境,一个是周边的物质环境。人对人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要分清哪些人对孩子会有坏的影响,哪些人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促进。古有“孟母三迁”,其实就是说明了周边人际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再有就是风水环境,并非物质条件充足就好,最重要的是适合孩子,在适宜的环境气场里,孩子生活的心情舒畅,学习也会事半功倍,这些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不少的描述,朋友们可以参考。
这里不妨给家长朋友们留几个小问题,就算是对你们做父母是否合格的一个小测试吧。
1、你知道孩子喜欢什么颜色吗?孩子喜欢自己的名字吗?
2、你知道孩子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一起玩吗?
3、你知道孩子头朝哪个方向睡觉最安稳踏实吗?
4、你的孩子在春、夏、秋、冬哪个季节最活跃,哪个季节最低沉?
5、你的孩子在同龄人中人缘好吗?孩子在别的同龄人眼中是什么样的?
6、你们最不欣赏孩子性情中的哪一点?
相关的问题会有很多,这只是举出的其中几个,但是我想有不少做父母的会忽略这些问题,而恰恰这些就是孩子的命理的外在表现和对外部环境的真实反映。最后我希望父母们都能认真的思考和分析,究竟自己的孩子应该如何去教育和培养,才能让孩子成长与生活的平安、快乐、幸福。
家长平时放纵自己,在家里经常聚集许多朋友打麻将、喝酒、大声嚷嚷等,让孩子感受这种不良生活的方式。父母是通过与孩子点点滴滴的言语行为交流,不知不觉中传递着各自的价值观念。包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不提倡的等等。
所以,父母应切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朱者赤,进墨者黑。”父母学习不辍,孩子势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镇上有一对夫妻,日子过得不错。他们种的蔬菜在全镇有名,算得上是小康人家。特别让他们感到称心如意的是生了个双胞胎,而且是一男一女。转眼之间,孩子们快到了上学的年龄。也许是因为安逸,也许是因为冬闲,也许是因为富裕,小两口逐渐有些不务正业,有了各自的嗜好:母亲迷上了跳舞,父亲迷上了喝酒。
一场大雪过后,北国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他们嘱咐儿女在家里好好地看家,好好地玩,吻别了心爱的儿女之后,各自走上了去舞厅和酒馆的道路。没走多远,母亲首先觉得有人跟在后面,当她转过身来时,发现女儿正踩着她留在雪中的脚印前行。女儿看到母亲看着自己,便兴奋的喊到:“妈妈!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向前走!”
女儿的话使母亲为之惊愕,心想:“我要是总去舞厅,女儿也会迷上跳舞的。”几乎同时,父亲也转过身来,发现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中的脚印前行。儿子看到父亲看着自己,也兴奋地喊到:“爸爸!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向前走!”儿子的话也使父亲为之惊愕,心想:“我要是总去酒馆,儿子也会迷上喝酒的。”从那时起,母亲再也没有去过舞厅,父亲再也没有去过酒馆!
孩子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父母是这块神奇土地的首批耕耘者。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播种什么样的思想,就收获什么样行为;播种什么样的行为,就收获什么样习惯;播种什么样的习惯,就收获什么样个性;播种什么样的个性,就收获什么样命运。正如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所说:“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如果孩子总是让你不“顺心”,如果孩子经常不听妈妈的话,做妈妈的不妨静下心来想想,审视一下自己属不属于孩子最不喜欢的五类妈妈。
“苛刻妈妈”束缚孩子
孩子:妈妈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
点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过于苛刻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对孩子过于严厉,且总是说“不”,这让孩子经常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而儿童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
建议: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孩子,要大胆放手,让他适当自由和放纵。
“谦虚妈妈”压抑孩子
孩子:在客人面前,我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
点评: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较兴奋,喜欢表现,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是正常的。可妈妈却认为孩子的“人来疯”让家长丢面子,或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当着众人面指责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且心灵也比较脆弱,上述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攀比妈妈”让人厌烦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大家面前,妈妈总喜欢把我和别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说我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邻居的孩子比我强。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错。
点评: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对比,对孩子进行责备,会使孩子不服气,甚至反感,对孩子的独特个性和自信心也不利。
建议:妈妈应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一起开发潜能,这才是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的。
“无能妈妈”不受欢迎
孩子: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妈妈这些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对我的爱好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对我的提问也从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小孩子的话为什么这么多。
点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妈妈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妈妈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让孩子感到很失望。同时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做一个令孩子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同时,也要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语交流。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孩子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孩子知识是无涯的,妈妈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就像孩子现在做的一样。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学习新的东西。
“电视妈妈”冷淡孩子
孩子:妈妈一有空就坐在电视机前,电视连续剧一集不落,把我搁在一旁。
点评:如果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孩子,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
建议:童年很珍贵,妈妈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孩子一起活动。
【1】电视父母——一边看电视,一边指导孩子学习,过程中心不在焉。(孩子想:妈妈不让我看电视,自己却看得津津有味,哼,不公平!)
【2】强势父母——给孩子安排的任务比较多,要求比较严厉,亲子沟通的方式比较强势。(孩子想:妈妈不认可我,我怎么做都没有用。)
【3】无能父母——对于孩子的问题和要求经常都感到无力,也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帮助。(孩子想:妈妈太笨了,什么方法都想不到。)
【4】纵容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尽可能的满足,生怕让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孩子想:那我下次还要更多更多!得不到我就哭,一哭妈妈就答应了。)
【5】虚荣父母——喜欢把孩子的优点夸大,喜欢让孩子在他人面前表现才艺。(孩子想:我一点也不想像马戏团的猴子那样耍把戏,讨厌死了!)
如果你不小心属于上述的某种类型,那么,你就要先调整你自己的行为了。你的孩子的逆反行为,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的行为引起的。
对于“电视妈妈”来说,建议在孩子做作业期间,妈妈尽量要不看电视或者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情,比如看书和写作。
对于“强势妈妈”,建议对孩子日常的表现,妈妈要以鼓励为主,鼓励表扬与批评的比例要至少大于3:1。
对于“无能妈妈”,建议妈妈要提前告知孩子,对于孩子问的问题,妈妈会有不懂的地方,但会帮助孩子请教他人。
对于“纵容妈妈”,建议妈妈要学会和孩子提前约定和设置做事情的规则与边界,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不鼓励做、绝对不可以做的。
对于“虚荣妈妈”,建议妈妈要尽量实事求是,如果要夸奖,夸奖部分可以提前和孩子进行交流,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让孩子在现场感到难堪和尴尬。
一对90后夫妻为去谁家过年,在高速路大闹,视频曾在网上疯传。
妻子是扬州姑娘,和丈夫因为去谁家过年产生分歧,而将车停在高速路上大闹起来。视频里,丈夫说妻子抢夺方向盘。而妻子则放狠话:大家一起死啊!
怀里的孩子,一直不停地放声大哭。
就在民警对夫妻俩进行劝说的时候,妻子情绪突然变得激动,抱着怀中的孩子挣脱民警,跑向高速公路。情绪是魔鬼。
幸好民警赶紧上前追赶,才没有酿成一出人间悲剧。
更可笑的是,这对小夫妻在去年中秋节,因为同样的问题,也在高速路上大闹而被民警处罚教育过。
看到视频时,我已经完全无语了。先不说这种在高速路停车大闹的行为有多危险,怀里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太让人心疼了。
▽ 视频
一
每个家庭都会有发生争执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感受。但是,如何管理情绪却是一门值得每位父母都好好研究和学习的课程。因为,在亲子关系中,愤怒的情绪是非常具有破坏力的,它只会将你和孩子的关系越推越远。
先说一个骇人听闻的案例吧。
美国有一对华裔夫妇开了一家中餐厅,因为生意很忙,母亲无暇顾及5岁的女儿。一旦女儿不听话便会遭到暴打。
有一次,因为女儿不听话,妈妈陈某一怒之下便“失手”将女儿殴打致死。
随后夫妻二人便把女儿放进容器里用盐覆盖好藏在冰箱上方,并且报警声称女儿失踪了。
最终妻子陈某判处22年,丈夫赵某判处12年。
五岁的小女孩做梦也想不到,给了她生命的两个人,也剥夺了她的生命。
这绝对不是个案。翻翻新闻,你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事件。因为父母吵架、父母情绪不好,伤害孩子的事情时有发生。
大量调查显示,父母情绪稳定,孩子会更具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春节回家,我亲眼目睹了一场对表妹的逼婚。
其实表妹年龄根本不大,可是在她妈妈眼里,25岁还没结婚,简直是不能忍,特别是在表妹拒绝了她妈妈给安排的相亲男后。
她妈妈联合其他亲戚,试图说服表妹接受相亲男,表妹一直低着头,闷声不说话。她妈妈忍无可忍,恶狠狠地大骂道:“你要是再错过这一个,就等着单身一辈子!”
表妹的眼泪瞬间掉下来。
后来她告诉我,自己从心底里讨厌她妈妈这一套。因为她妈妈一直对她的教育就是,家里没有钱,找老公一定要找个家庭条件好的。甚至经常在她面前发脾气,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我默然。在面对时刻提着刀的父母,作为孩子会有更多的对刀的恐惧。这个刀,就是父母的坏情绪。当孩子们无力反抗时,只能逆来顺受。但一旦他们有能力反抗了,或许事情就走向另一个方向了。
二
父母是孩子接触到的最直观的人际影响,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交设定的来源,往往来自于自己的父母。当父母给孩子的感受是气定神闲、平心静气,会让孩子更有机会,也更从容,无所顾忌地走向外面的世界。
但倘若父母总是时常发脾气,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大吼大叫地对待孩子,那么这些孩子更容易缺乏对世界最起码的安全感,更容易走向极端。
据调查显示,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98%来自于家庭影响。父母双方关系不和睦,没有更多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甚至放任自流,都会给青少年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比如一个案例,雷雷11岁时,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可悲的是,父亲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拿他发火、出气。
由于缺少家庭爱抚和管教,他产生怨恨,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在校期间顶撞教师,经常和同学打架,后来因结伙斗殴致人重伤,走上犯罪道路。
而有些父母,则特别喜欢把对生活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或许大家都有印象,之前陈乔恩在接受某节目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自己对妈妈有不好的回忆。
因为她小的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妈妈要非常辛苦才能勉强养活他们兄妹几个。也正是因为这样,妈妈的情绪非常不稳定,陈乔恩经常被妈妈打,她甚至害怕听到妈妈上楼的声音,她觉得像“魔鬼的声音一样”。
哪怕现在长大了,成为明星,她仍然无法释怀。性格孤僻、不喜合群、不善交际、酗酒等,成为她身上众多标签之一。
不得不说,老公是你自己选的,生活是你自己过的。你却将对老公的怨恨,对生活的不满足发泄到孩子身上,这是什么逻辑?倚强凌弱吗?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家庭环境及家长的行为对子女的影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这无可厚非。情绪没有对错,只有是否合理。但很明显的是,情绪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自己去承担,而不是将糟糕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哪怕我内心翻江倒海,我也绝不在孩子面前怨气冲天,我给你最好的关怀和快乐,而不是互相为对方的糟糕情绪买单。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也指出: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所以,当负面情绪袭来时,或许你可以尝试采用冷静箴言,在每一次发脾气之前,默念这些“咒语”:
“我承认,我的愤怒情绪是毫无意义的,它缺乏理智也会让我失去控制。”
“我的孩子在一个鸡飞狗跳的环境里生活,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吗?”
“我必须控制脾气,才能走近孩子”
很多妈妈或许认为这种行为很幼稚。
但在大量的家庭实践中,冷静箴言可以帮助你,让愤怒情绪急刹车,因愤怒而做出追悔莫及的事情的机率大大降低。
有一种幸福,叫父母情绪稳定。
这种幸福,你能做到孩子就能拥有!
用一首小诗结束本文,也与所有的父母共勉: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挑妈妈》
家园共育《教育孩子你是外行父母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