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的行为伤害了你

01-27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当孩子的行为伤害了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专家提醒2岁孩子的爸妈:应当做好应对尴尬时刻的心理准备。为神马呢?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开始展示自己的体能发展——但是,却还意识不到有些事情或有些话并不适宜在公共场所做或说。这时就需要爸妈的介入了,尤其是在孩子的举动可能会伤害别人的感情,甚至可能会伤到别人的身体的时候。

要给1个充满好奇心,并且有使不完能力的孩子界定条条框框绝对是1件有难度的事情,但也并不是绝对实现不了,您应当掌握1些这方面的小技巧。

保持冷静

当孩子的举动不合时宜时要保持冷静确实很难做到,但您要记住孩子也许并不是有意在使坏,他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如何的后果,就假设他并不晓得在奶奶家的春节聚会上往墙上乱涂乱画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学习"反向规则"

当您的孩子穿着1双完全不合脚的大鞋子走来走;当他站糖果柜台大吵大闹,甚至在地上打滚,叫嚷着"我就是要嘛"。您应当往好的方面想:

1:小孩子只反抗他们非常亲近的人或者是给他们带来安全感的人。

二:您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将进1步发展自我意识。他们对自己的想法,比如要站在柜子上,或者要吃糖,坚定不移。主动性和自我意识难道不正是爸妈期待孩子所拥有的吗?

三:您不应当因为孩子发脾气而恼火。他们只是当自己脑子里的想法不能变成现实的时候,表达自己的失望和不快而已。

忽略别人的眼光

不要把孩子的举动看作是没有家教的表现,适当的时候应当懂得忽略旁观者的注目<有些情况下孩子的动作难免会受到别人的注视,假设孩子在超市里擅自拿起水果吃时>,您只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了,不必太看重旁观者怎么看。

放弃长篇大论的说教

怎么说才能让孩子放弃不适宜的举动需要1定的技巧。说教根本无济于事,才2岁的孩子不会听得懂您的话,也根本听不进去。要尽量用简短的话表述自己的意愿,话越短效果越好。

话语要简单、明了,但不1定要大声

不管说神马事,都要针对事情本身,态度不要过激,假如孩子说话的声音过高,您可以轻声提醒他。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要简短、诚实,假设针对这样的问题"那个人真丑,他是不是1个怪物?",您可以回答"不,他是叔叔"。

不要随便让孩子道歉

假如问题太复杂太难以回答——"那个人怎么长那么大?"您可以简单回答"我不晓得"或者"他生来就是这个样子"。不要因此要求孩子道歉,"他只是在问1个问题,找寻答案而已,并不是想要针对神马人,令人不安。他甚至可能没有意识到周边的人会听到他说的话,假如您确定那个人听到了孩子的话,并认为受到了侮辱,您可以替孩子向他道歉。

正面引导也许比训斥更有效m.YJS21.com

纠正问题要采取柔和的办法而不是责备。惩罚只会令孩子感到备受挫折,孩子会感到害怕甚至可能会激烈地反抗。相反,应当注重"引导、分散注意力或暂时忽略"等办法。

在纠正孩子的时候使用正面的语言来引导孩子效果更好。假如孩子在医院候诊室大声唱字母歌,与其简单地命令孩子"不许再唱歌了",还不如推荐孩子"咱们来画画吧",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推荐。

行动胜于言语

假如您说神马孩子都听不进去,就有必要采取行动了。1个2岁孩子的爸爸说:"我的孩子特别喜欢爬高,不论我怎么告诉他爬高太危险他都不听,到最后唯1奏效的办法就是直接把他从正在爬的东西上抱下来。最后他终于对爬高失去兴趣了。"

分散注意力

有时候分散注意力的效果更好。举个例子,假如您的孩子特别爱抠鼻孔,就不要让他的手闲着,让他的手中总是有玩具。当然,在孩子做出危险举动的情况下您必须直截了当地指出来,假设在超市摇晃堆在1起的易拉罐,或者打其它孩子等。专家提醒说:"永远不要忽视安全问题以及孩子的暴力举动。"

放弃

放弃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假设孩子在超市的过道间跑来跑去,您最终可采取的办法就只有放弃购物:也许您还没采购完,但是有时候改变您的计划比改变1个2岁的孩子要容易得多。

1段时间内的"听之任之"

在某些情况下任孩子任意玩耍,不去管他反而是有好处的。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是假如1定要干预的话,吵架也许会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假设孩子、家务等等弄得您1上午都烦乱不已,心情早就糟透了,假如孩子这时候又开始在地上像蛇1样爬来爬去,只要他高兴,您就任他爬好了,这样在出门的时候,让他不要再任意"胡为",说不定他就会很听话了呢。

沉默是金

孩子说脏话也是不容忽视的1个问题。"但是在孩子故意说脏话并期待您的反应的时候,沉默是最好的办法,"专家提醒爸妈们。当然,假如孩子在静静的图书馆中突然大声说"该死",您不可能对此做到无动于衷,您可以轻声但坚定地告诉他"这个词很不好,您不应当这样说",然后在离开图书馆后再向他作解释。

专家的几点推荐:要看到事情发展的好的1面。好奇、冲动、没有禁忌,这些都是孩子的财富,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并了解周边的世界,在找寻自己的位置。

1:在家中要经常使用文明用语并保持良好的举止。平时大伙1般都习惯在自己家里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再注重"大众礼仪",其实这是错误的。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假如您对家人说话时总是使用不好的词语,那么就不要指望孩子会理解为神马他就不能说脏话。

二:不要过于频繁地踩刹车。不应当过多地去干涉他们,而应当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去尝试哪些是可以做的,比如独自站在小矮墙上,而哪些是做不到的,比如穿着爸爸的大皮鞋去点心店。不要在听到孩子说"我想要"或"我能够"的时候,总是用"不可以"来回答他,这样会降低孩子对自我价值的意识。

三:多鼓励孩子。只有当孩子做错事时才予以关注是不对的,假如孩子的表现非常好,应当适时给与鼓励,这会增加孩子的自信,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及心理需求,假如您必须要带孩子去参加1个可能要持续1整天的婚礼,您可以让保姆1起去,孩子的承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在需要的时候保姆可以照顾他。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你的表扬伤害了宝贝吗?


谁都明白,表扬宝贝没有什么错,但是不恰当的表扬也会弄巧成拙,让宝贝受了表扬的伤。你的表扬伤害了宝贝吗?

表扬也会弄巧成拙

一味指责而很少表扬的做法会产生一种副作用,即孩子都希望父母能更多地注意自己,会用各种办法达到这个目的,但如果父母总是注意他的消极行为,他就会用消极方式引起你的注意;而你把注意力集中放在他的优点上,你将会看到他表现得更好,因为,正是这些优点才能引起你的注意。

毫无疑问,表扬在宝贝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表扬得越多,其神奇的功效就可促使宝贝形成越多的好行为。但是,滥用表扬也很有可能给缺少安全感或总是被当作家庭的中心的孩子带来问题。因此,艺术地表扬宝贝才会使父母表扬的初衷得以实现,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给宝贝带来不利的影响。

表扬宝贝的6个注意事项

1。有了好行为要立刻给予表扬

真正有效的表扬是在宝贝有了好行为的时候马上进行表扬。比如可以这样说:“你刚才帮妈妈摆了餐桌,我很高兴你能这样做。”宝贝只有经常得到父母对自己的行为实实在在的表扬,才能建立起自信、自豪的感觉,否则,对孩子说再多的“好孩子”也没有用。因为,孩子好行为的形成更多地来自于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及时的表扬可以让宝贝立刻意识到他究竟做对了什么事情,这种方式对小宝贝起的激励作用尤其大。每当做了一件事情,得到妈妈的及时表扬,他们当时就会感觉情绪很好,急切地想再次得到表扬,愿意去学新东西。因此只要宝贝有好的表现,就立即表扬他,不要拖延。

2。对宝贝的表扬越具体越好

表扬宝贝的时候一定要具体。表扬是为了加强宝贝的良好行为,但对于年幼的宝贝,必须特别强调他使你满意的具体行为,不然,你的表扬会让他很茫然,不知道你究竟要表扬的是他的哪种行为。表扬越具体,宝贝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就越清楚,以后自然也会遵循这些行为规则去做事情。例如,宝贝早晨起床后帮妈妈收拾好了床,然后开始梳头发,如果这时你只是说:“哟,你今天表现不错。”这时候,宝贝就无法弄清你说的“表现不错”究竟是指她帮你收拾床,还是她自己梳头发。因此妈妈的表扬应该把具体事情罗列出来:“你今天早上帮妈妈把床收拾得这么整齐,我真高兴,谢谢。”

也有的时候,父母可能一脸茫然不知道宝贝究竟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这时,你不妨准备一个日记本,及时把宝贝每一点好的表现都记录下来。当你用心去观察,很快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个本子居然记满了宝贝的优点,而且它还帮助父母学会了如何表扬宝贝。

父母还可把记录了宝贝好行为的本子放在床头,每天睡觉前和宝贝一起看并讲给他听,这给你与孩子谈话提供了好素材,让你和孩子都感到非常愉快。

3。表扬宝贝每一点微小的进步

即使宝贝的进步很微小,父母也要及时对他每一点微小的进步提出表扬。例如,宝贝总是乱扔玩具,你对他说:“从现在开始,玩过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如果宝贝只是把一件玩具收拾好,还有三件玩具扔在地上,有的妈妈就会批评宝贝:“你还有三件玩具没有收好呢。”妈妈的话会让宝贝有一种挫败感:“我都收拾玩具了,为什么还批评我?”这时候,妈妈可以不理会地上的其他三个玩具,及时表扬他:“你能把卡车捡起来放在玩具盒里,做得真好。我帮你把其他玩具也收拾起来。”当然,下一次妈妈的要求要提高了,必须要他拾起两件玩具时才表扬他,这样,宝贝就会明白获得表扬的规则,以后收拾的件数就会逐渐增多。

再比如,假如宝贝总是要你对他的要求立即给予注意,从不让你安安静静地打完一个电话,那么,在你第一次打电话时,他等待了你半分钟,这时你要中断片刻通话,对宝贝的礼貌表示感谢。下一次他又这样做时,你要让他稍微再多等一会儿,事后表扬他,这样宝贝就逐渐学会大人讲话时要等待的做法了。

开始时,你要把期望值定得低一些,这样你和宝贝都会感觉达到制定的目标很轻松。当宝贝的好行为逐渐巩固后,就不必再经常表扬他了,因为,偶尔的表扬足以让宝贝保持他的好行为。例如,宝贝有五次或十次做得不错,只表扬他一次。你们很快就会觉得这样做很自然,但绝不能完全停止表扬。

4。表扬方式要恰当

*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

很小的宝贝最喜欢的表扬是父母的搂抱、亲吻或抚慰,还有父母对他们说的一些亲切的话语,而有些大孩子往往在公众场合下不喜欢这些举动,他们更希望别人把他当成大人看待。所以,这些渴望长大的孩子更喜欢父母能用别的方式表扬他,如父母在表扬簿上给他记分,或使用一个只有你们双方才知道的特定手势和动作:对孩子眨眨眼睛、竖起大拇指,这样就可以使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的表现,等到只有你们单独在一起时再表扬他做得有多好。

*幽默的暗示更能激励宝贝

同直接了当的表扬相比,大孩子往往更喜欢幽默的暗示,比如,他们把自己房间收拾得很好,如果这时妈妈对他说“什么样的清扫队路过这里了?这么整洁!”就要比说“你的床铺收拾得真整齐,房间也整理得很漂亮”这种表扬话收到的效果更好。

*根据宝贝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表扬方式

如果宝贝表面上对你的表扬不当回事,但他后来实际上还是按你期望的去做了,你就可以知道你采用的表扬方式是恰当的。

*太雷同的表扬会让宝贝产生厌倦感

要知道好话说得太多也不好,会令人生厌,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地对宝贝讲同样的表扬话,表扬将部分甚至全部地失去作用。因此,你的表扬方式要有新意。如你可以装作不知道宝贝能听到你和朋友们的谈话,故意尽情地在朋友面前夸奖他,这样,就会使宝贝觉得获得这种表扬很不寻常。

*适度的奖励是好行为的催化剂

在表扬之外还可以加上奖励。告诉孩子你喜欢他的哪些行为,然后送给他一件小礼物。但是,你要注意选择一个特殊的场合给孩子礼物,这样可以出乎他的意料,着实让他惊喜一番。

*表扬日记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表扬不见得要用语言来表达,采取其他的一些方式作为父母表达赞赏之情的桥梁,效果也不错。比如,“表扬日记”就是你和宝贝之间非常好的交流方式之一。每当记下宝贝的一个好表现时,就在表扬日记上贴一朵小红花。并拿给他看,同时说一些鼓励的话。例如:“我很高兴你能把自己的玩具给多多玩。”以后,你可以用贴满小红花的记分卡来鼓励宝贝。这些小红花可以成为宝贝十分珍惜的无声地表扬。

5。表扬宝贝的时候要充满了爱意

如果宝贝认识到只有他表现得好才能得到你对他的注意,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一些,以得到你的表扬。有些父母因此而担心,听多了表扬,宝贝会不会变得只在听到好话时才去好好做?那么,父母可以这样去做,即在帮助宝贝形成一种好习惯时,最初要不断表扬他,随之逐渐减少表扬次数,待宝贝形成好习惯后,偶尔表扬一两次就可以了。

虽然对宝贝的表扬减少了,但你仍然有必要让宝贝知道他对你非常重要,即使你有时没有对他进行表扬,你也非常地爱他。平时你要注意多拥抱他,关心他,称赞他,认真听他说话,这样宝贝就不会只为“赢得”你的爱和表扬而去表现自己了。

6。要将赞赏当成一门艺术来实施

赞赏他人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多赞赏别人,会使我们彼此之间的生活更快乐。对待宝贝也不例外,具体地称赞他们表现良好的行为,他也会从中获得一些成就感。因此,父母要多花时间注意宝贝的好行为,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回应。因为成人对宝贝外在的(尤其精神的)支持多,他就会有做得更好的动机。至于物质的鼓励,倒是其次的了。赞赏宝贝要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过度奖赏,尤其是不要用太多的物质奖励

比如,3岁的孩子想洗自己的小袜子。对他来说,这就像游戏一样,是件好玩的事情。正确的态度是肯定孩子:“你真是一个能干的宝贝,都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让爸爸妈妈高兴。再说,洗袜子也很有趣。”这样说就足够了,如果非要为此再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反而会削弱孩子从做事本身当中获得的快乐,并可能让他养成做了什么事情就需要奖励的习惯。

*并不是给予的奖赏越大,越能增强宝贝做好事的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出于自身想做的愿望和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到某种乐趣,宝贝会更多地发展他的好行为,此时如果再附加外在的物质刺激,反而会影响其内在的动机。比如,妈妈为鼓励宝贝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总是以奖励宝贝玩具的方式来激励他。结果,宝贝在父母这种奖励方式的刺激下,他读书的目的就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功利,而阅读本身的乐趣则在这样功利的目的驱使下被大大地减少了。

*奖励应该成为宝贝的意外惊喜

如果先让宝贝预期每次做什么事就有什么结果,会让他失去做这件事情的内在动机。而且,今后容易养成做事就讲条件的习惯。

寄宿:方便了家长伤害了孩子


“终于有人站出来反对寄宿儿童了。”儿童咨询专家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朱家雄所长坚决反对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认为“寄宿”幼儿园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做医生的刘女士坚决不把二女儿送去寄宿,“送去寄宿,你原以为可以省事,结果更麻烦。”刘女士的大女儿两岁零六个月就被送去“全托”,一直到小学毕业,而且上的是精心挑选的寄宿学校。现在刘女士一谈到“寄宿”就后悔不已。“很多人因为没有对比

,感觉不到寄宿的问题”。

刘女士说,“论先天条件,老大比小的要好得多。怀老二时我还喝了酒,而且又是高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但老大寄宿后,她一个月、半个月就生一次病,身体全垮了。”刘女士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是个别情况,在老大班里,上寄宿的孩子普遍身体不好,而且个子矮。“相比而言,老大小时候的独立能力比妹妹强,智商也还行,但她就是只管自己那摊事,好像是个局外人。而且两个孩子的性格大不一样。我们都是同样的教育,但小的非常灵动,也会疼人,家里什么事都喜欢参与,但老大就显得木然多了,也缺乏和家里的互动,你关心不关心她好像都无所谓”。

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需要身体接触的,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非常重要,但刘女士说,自己的大女儿根本不需要亲密接触。你想抱抱她,她甚至闪到一边,还问“你干什么”。

有的父母对孩子上寄宿制幼儿园很满意,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孩子很乖巧,学会了自立,平时上床睡觉都不用父母管。有的父母还到处夸耀自己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给妈妈端杯水,很懂事。

北京大学儿童心理博士易春丽尖锐地指出,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是幼儿园老师要求的,孩子好像是在完成任务。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这么小的孩子就不需要和父母的交流互动,不需要在睡觉前听妈妈讲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易春丽看来,过早将孩子送去“寄宿”是非常残酷的,孩子年龄越小所受的伤害会越大。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易春丽毫不客气地将寄宿制幼儿园斥之为“高级的孤儿院”,她说,“在这里,孩子的物质需求不缺乏,但情感的需求是缺乏的,幼儿园的老师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因为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感受不一样。父母两人照看一个孩子与一个老师照看多个孩子,其情感的投入也不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用‘铲除’这样的词对待‘寄宿幼儿园’也许都不过份。”赵远虹说,很多家长并没有看到“寄宿”将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心灵上的伤害,还自认为“寄宿”对孩子有利,甚至是最好的方式。问到这些家长原因时,大都以“全托”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尽早适应集体生活为理由。殊不知,家庭最大的作用是给孩子“根”的概念,如果“根”的概念形不成,孩子的所属感就很淡漠,同时极易误认为被父母抛弃。

赵远虹说,孩子在婴幼儿年阶段(0岁至3岁)应以专人照顾为益,因为每个孩子身体发育的速度不尽相同。比如肠胃的发育,有的三餐饭过多,有的又太少,掌握对大小便的控制也不是依赖大人的意愿,而取决于孩子内在的生理发育基因。有的父母只注意幼儿园的硬件设备的优劣,全然不顾这种全天候幼儿园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的情感发育遗憾。这种遗憾一旦形成,首先表现在对家庭成员的冷漠,对社会理解的模式化和单一化。

不要让无知伤害了孩子


不要让无知伤害了孩子昨天晚上带孩子去广场玩,**去玩滑轮了,我带着乐乐坐在一边休息,这个时候也有两个人带着小宝宝来休息。一个看起来跟乐乐差不多大,一个估计有八九个月了。因为都是带着小孩,所以很快我们就聊了起来,小的那个只是比乐乐小五天,而另一个奶奶带的那个我以为有八九个月大的却只是刚好五个月。

你们会说我为何猜想五个月大的孩子会有八九个月呢?其实孩子看起来没有那么大,但是因为他坐的是那种编织的推车,只能坐着,不能躺。俗话说:七坐八爬九站,孩子要七个月才能坐起来,就算早也早不了一个月,所以我才想孩子虽然看起来小,可能只是长个比较晚吧。结果一问才知道孩子根本就是没有到年龄就让家人给强迫着坐进去了。孩子因为推车只有那么一点点地方,虽然不会摔跤,但是腰部却是弯着的,整个人趴在车子的边沿。

我问孩子的奶奶,怎么给孩子坐这样的车子啊,这个奶奶回答,这个车子方便啊,又轻巧,而且孩子不能乱动,不怕他摔跤。原来是这样啊。我告诉孩子的奶奶,这样只是不可以的,虽然现在是方便了,可是孩子根本就坐不起来,强制性的让他坐起来这样非常容易伤到孩子的脊椎,到时候长大了就麻烦了。而且还是出门玩,一出来至少都是一两个小时,孩子多受罪啊。孩子的奶奶很惊讶,说:还会这样啊,我不知道呢,我就觉得方便才给孩子坐,我看很多人都给孩子坐这个车子呢。我说:那得等到孩子的年龄到了这个阶段才可以啊,孩子根本就不会坐就让他一直坐着得多累啊。等到孩子八九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让他坐了,现在这个阶段应该让孩子坐平躺的车子,如果孩子不愿意或者躺累了就抱一会让孩子翻翻身,活动活动。如只是图方便给孩子坐不适合他的车子到时候孩子的身体受不了,非常容易让孩子身子受到伤害的。孩子奶奶听了后说以后给孩子换个车子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别人给孩子买这个或者那个,或者是看到身边很多人都在用某一样东西,可能会想我也要要给自己家的孩子买,可是却不去想这样东西是不是适合我家的孩子呢?在这里呼吁一下大家,并不是每样东西都适合自己的孩子,也不是给孩子越多的东西就越好,给孩子合适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是什么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很多时候,家长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其实会或多或少的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分享几条,让大家共勉~

1.过度保护

很多爸爸妈妈在孩子的饮食起居以及学习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大家都是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但有时候过于周到的照顾,会使孩子在学习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和消极的情绪。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必须学会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如果孩子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他做好了,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

2.以父母为榜样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

孩子大多数时间是与家长在一起,所以家长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比如家长常常答应孩子的事情却做不到,会对孩子产生这么一个印象,做人不必守信用;比如家长在某些行为上没有尊重他人,那么孩子会觉得人与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

3.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小就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很多家长找各种借口不听孩子说话。年幼孩子的普遍反映是:“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爸妈只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我想说的话,他们不肯听!”

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4.破坏性批评孩子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他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即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的。反之,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今天孩子没有认真做完作业。你对他进行指责:“你怎么这么贪玩,这么不爱学习!……”你在直接攻击他的人格,他只是一次不认真,你一句话他就变成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了,孩子的头脑中留下这样的信息:“妈妈说我是个不认真、没毅力、不爱学习的孩子。”这些对孩子人格的否定评价将存留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负面的心锚。而另一方面,他会想“我都学习了那么长时间,只玩了一会……”他会找出一大推的理由,你的批评根本没有起到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那么你孩子还有救。因为这表明,他还有自尊心,你伤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这块盾牌来和你对抗。他不管你说的道理对错,随时准备还击。

当孩子一旦放弃了对抗:“反正你认定我是个撒谎的孩子,那我就撒谎!”说明自尊心已经被伤透了,彻底破罐破摔。没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你已经无法透过语言的方式来校正他的行为。

5.“人前教子”

如果想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他的缺点,让他没有反驳的机会,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

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在人前屡屡“造次”,我们家长感觉伤了自尊,就大声呵斥孩子。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正常的。殊不知,当众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更重要是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恶言恶语不用多一次就够了,一下子就可以把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伤害了!

每个家长必须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灵也会非常敏感。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将导致孩子正在建立的自尊心被无情地扼杀。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遵循“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古训。认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开场合,可以直接教育训斥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记性,才能印象深刻从而改掉毛病。全然不顾成年人的世界的规则和孩子世界的规则是不同的,不顾孩子的行为背后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我们亲手培植了孩子的无礼和傲慢,然后再向全世界埋怨:“这个孩子他怎么能这样……”

在不被尊重的孩子的感觉里,自己未被尊重是因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所以很多看起来张狂自负的孩子,内心却并非看起来那么对自己满意,他的行为表现只是在以对自己的感觉来对待别人。

所以,家长要时刻铭记: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孩子生来就有权利得到尊重。请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

所以,大家在教育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6.不信任孩子

不信任孩子在家长中普遍存在。太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人尊严无情的挑战。当家长怕孩子撒谎,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

7.拿别的孩子比较

这里说的是指家长拿别人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来比较。

我们一厢情愿地以为,和优秀的孩子比较会激起孩子学习成长的动力,其实不然。同龄的孩子中,本就有比较心理。这样做不但百分之百无法达到他向优秀者学习的目的,反而和家长希望的结果正相反,会给孩子留下自卑的负面阴影。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孩子,则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别人的孩子好,他是有价值的,我是没有价值的……”孩子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

我们家长需要掌握的真正的方法是:教育孩子跟他自己比较,跟自己的昨天比较。“不错,你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进步了!”

8.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家长应该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家长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

9.有条件的爱

一个人有条件地付出爱,就等于把自己的情感折价处理。家长有条件的爱孩子最直接的恶果是,将导致孩子终生不可能学会认真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

有太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而是把对孩子的爱跟孩子的行为连在一起。在生活中,这是太常见的场景:

“你这学期当上三好学生,我就给你买衣服!”

“考了前五名,我就带你去旅游。”

“好好写作业,我就买好吃的给你!”

“如果这次考试不及格,你就不用回来了!”

家长做出爱的表示是以孩子必须作出相应的行为为前提条件的,这就使孩子从小认识到“爱是可计算的,可以交换的”。所以他不会无条件地付出真爱。因为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所以,请执握“爱”的权杖的家长大人们,不要滥施你们权力,如果孩子不懂得对别人无条件地付出爱,将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育儿知识:无意间你可能伤害了孩子!跟孩子开玩笑要适度


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

孩子的尊严很多家长都注意到,他们一岁多,甚至不满一岁的宝宝就已经有了自尊心。比如一个家长说:“我家宝宝晚上不睡觉,奶奶拍了她屁股一下她就哭起来。这么轻轻地拍一下屁股根本不痛的。想不到这么小的孩子就有了自尊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家长可能知道不应该当众打骂小孩子,但是他们往往不知道一些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个很小的玩笑,在孩子那里却看不出有什么好笑,甚至会觉得是对他的羞辱。

不可说的秘密

孩子的面子特别薄一次家长聚会中,大人们谈起了尿床这个话题,把自己最大年龄尿床史当笑话一样说出来。可可本来在一旁玩积木,可是当他听见大人们在谈论“尿床”,便有些不好意思地挪到沙发角落里去了——可可经常尿床。可可的爸爸注意到可可的位置移动,却没注意到他表情的不自然,反倒走过去一把将可可抱起来,说:“可可,你昨晚又在床上画地图了。”可可红着脸辩解:“我没有!”旁边的叔叔阿姨都笑了,一个靠近他的朋友刮着他的小鼻子说:“哟,这么大还尿床,羞羞羞!”可可的脸憋得更红了,眼里一下子蓄满了泪水,挣脱了爸爸的手跑进房间躲起来。

我可以想象可可的内心遭受了怎样的打击,他会觉得爸爸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自己尿床的事说出来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因此而感到难堪,特别是还被人刮了鼻子,大家都在笑话他。这在大人看来实在只是一件小事,有些大人忽视了孩子已经发展起来的自尊心,喜欢通过逗孩子的方式让孩子难堪而取乐。殊不知孩子的自尊心在两三岁左右开始发展起来,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但是自我调节能力还较差,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当受到批评或指责时,尤其当众受到批评时,孩子的情绪会变得十分低落。

可可不知道大人们无心批评他,这只是大人们无聊的游戏——当众揭孩子的短,让孩子难堪。可可觉得“丑事”被说出来令他无地自容,别人都在嘲笑他,这可不是小事。这确实不是小事。这种让孩子“当面出丑”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孩子人格的羞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他们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自卑,畏缩不前,认为在别人眼里自己是个“坏孩子”,并且与父母之间出现对立情绪。父母们还是把这些不可说的“秘密”藏起来,给孩子留一点“面子”。

被误读的玩笑

给,还是不给,这是个问题“把你的糖给叔叔吃。”一位喜欢孩子的朋友故意逗我的女儿。女儿紧紧地攥着手里的棒棒糖,不愿意给。这是她今天唯一的一根棒棒糖,特意留到下午才吃。女儿皱着眉头很为难,因为平时我都教育她要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但是她实在是不想与这位叔叔分享手里的糖。

朋友看出了她的为难,故意再一次索要:“给叔叔吃嘛,不要小器嘛。”女儿更加为难了。眼着着小家伙急得快哭了,我赶紧说;“宝宝你愿意把糖给叔叔吃吗?”女儿摇了摇头。我说:“既然不想给,那就不给叔叔吧。明天我们多带些糖来大家一起吃。”女儿这才如释重负。这是大人们经常跟小孩开的玩笑,他们原本不需要孩子手中的糖果、玩具,但故意作势要拿走孩子手中的东西,或者问孩子索取,试探小孩子是否大方。这种玩笑在大人那里只是想和孩子增加亲密感,多一些互动。但是孩子不会把它当玩笑,而是很认真地思考这个东西要不要给,自己不想给怎么办。

这类玩笑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好不容易把手里的东西拱手相让,大人却嘻笑着说:“叔叔不要,逗你玩呢,你自己吃吧。”如果孩子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让他认为说出来的话可以不去实现,不利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养成说谎、任性、小器、自私的毛病。

令她难堪的赞美

当你面对自尊心过强的孩子华子是我的朋友,她跟我说起小时候一件事,关于父亲对她的赞扬。

华子的表姐们经常把穿不了的旧衣服给她,她也不会觉得这是一件丢人的事,反而有接受礼物的欣喜。一天,父亲当着他朋友的面夸华子:“这孩子挺朴素的,经常穿别人给的旧衣服。”在现在的我听来,这完全是一句表扬,可是华子当时的表现却是羞红了脸,甚至还泛着委屈的泪花。这件小事华子到现在还忘不了。华子是神经特别敏感的人,从小自尊心就特别强。这类孩子往往有比常人纤细敏感的神经,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用她自己的评价就是“自尊心过高”。

现在的家长喜欢给孩子来点挫折教育,从出发点来说这是好的。当真正的挫折到来时,孩子不会那么不堪一击。自尊心过高的孩子说到底还是有些不自信,因此过于敏感。家长应该教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在赞美孩子的同时也语气缓和地指出孩子的不足和缺点,让他意识到犯了错并不可怕,有缺点并不需要自卑,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一向重视自尊心培养的美国教育是以赞扬、肯定为主的教育方式,“每个人都是赢家”是美国小孩从小得到的暗示。近来,有心理学家面对孩子自尊心过强的现象反思:应该给孩子的自尊“放放气”。一定程度的约束以及有建设性的批评,这些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益,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平和的性格。

你再这样奖励孩子,只会害了他!


奖励是我们最常用的激励孩子的方式,可有时却不能乱用。因为你可曾想过,当孩子在认真做好某件事情的时候,并非是为了要得到某种奖赏,反而是我们的外在奖励,改变了孩子仅靠兴趣去做“好事”的初衷,让他紧盯奖励品,从而减退了做事的热情和兴趣!

所以,有时候乱给孩子奖励,反而会害了他。

我们先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老人在乡下休养,但他家附近却住着一群十分淘气的孩子,每天互相追逐打闹,大声喧哗,致使老人无法静心休养,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非常智慧的办法。

他走出来,给每个孩子10美分,并对他们说:“感谢你们让我这里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略表谢意。”孩子们很高兴地领取了奖赏。

第二天,孩子们依旧来到这里玩耍,一如既往地吵闹嬉戏。

老人再次出来,给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觉得虽然比昨天少了,但5美分也还不错,于是兴高采烈地拿着钱离开了。

第三天,孩子们玩耍一阵后,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有人说:“为什么今天竟然只给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

他们商量后,向老人发誓,以后再也不会为他玩了!于是,老人最终获得了清净!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被称之为“德西效应”。即: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

“德西效应”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界:当孩子尚未形成自发性的内在学习动机时,老师给予奖励,从外界进行刺激和激励,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

然而,当孩子学习的热情是从兴趣出发,内心真正喜欢时,如果再给予奖励就多此一举了,甚至适得其反,因为此时可能导致孩子学习的目的发生转移,从真正的兴趣使然,变为为了得到奖励和名次。

同样,我们在平时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时,也要避免“德西效应”,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奖励,滥用奖励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当然,我们说这个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滥用奖励,要注意奖励的时机和方法,比如孩子爱学习是好事,如果你想奖励的话,可以奖给她跟学习有关的东西,而不是Ipad之类的。

再比如,孩子的有些不良行为,用奖励的方式去引导还是非常有效的。

我有个朋友,他们家两个小孩儿一起玩时,经常把玩具到处乱扔,于是她采取了积分制奖励的办法。

具体做法:

孩子们每收拾好一次玩具,就给2个积分,等积分达到50个时,就可以换取一次买玩具的机会,当然是50元以内的玩具。如果孩子想要买更贵的玩具,那就继续攒积分。

我觉得这种方法比发脾气,扔掉孩子玩具,打屁股等方式,更能激励孩子。

当孩子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待惯了之后,他自己就会忍不住去收拾。因为看见脏乱差的环境,他自己就首先适应不了。

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妞儿们都可以借鉴起来。咱可以把希望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列成一个表格,比如: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收拾书、自己整理衣柜、自己洗内衣等。然后,我们把表格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每当孩子做到位时,就画个小红花,一个小红花代表1个积分,集够50个小红花就给予相应的奖励。

这些奖励品可以替换成我们经常主动给孩子买的,他内心特别想得到的东西。

相信《当孩子的行为伤害了你》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