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注重积累,方能诠释

学前教育教育笔记 01-27

今天欣赏由二胡演奏的代表作《二泉映月》,照例我这样提问:“你们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顾雨昕说:“太慢了,我不喜欢。”唐婉乔说:“我很高兴,想跳舞。”这样的回答超过我的意想范围,大跌眼镜,一时间都不知道怎样来接这话茬。

细细想来,在艺术教学中,音乐、美术、甚至是戏剧、舞蹈都是相互交叉、融合,互生互补的,由此提醒我们可以这样来尝试: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我们也可以选用与音乐风格类似,情感基调相近的绘画作品、舞蹈作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再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引发幼儿遐想、共鸣,实现教师、幼儿、艺术作品三者充分的对话。这恰恰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而艺术素养来自不断积累。

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每个人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我们一起再来听听看《二泉映月》,演奏家讲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我根据自己调查的关于《二泉映月》资料,一边和幼儿听着《二泉映月》的旋律,一边说着瞎子二炳的故事。当我再一次提问:“你们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时,倪晨鹿说:“我很难过,想哭了。”唐婉乔说:“二炳的故事太可怜了,他还在吗?”顾雨昕说:“听了以后,我觉得很伤心,我们可以帮助他吗?”。。。。。。孩子们的情绪都被带入《二泉映月》的世界里。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学中遭遇尴尬在所难免。艺术素养来自不断积累,要改变现状,最直接的办法是以开放的心胸观察,积累生活中细微的美。因为唯有留心积累方能生动诠释。教师如此,幼儿亦如此。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

(作者:天门市江汉学校高中分校——黄从新)

我家孩子黄子轩,小学三年级。

上周的某日下午放学回家,平常话多的他有点不自然,我想应该是有什么事,我好几次忍住了主动问他的想法。吃饭的时候也心不在焉,我就问他:“怎么不好好吃饭,不舒服吗?”他抬起头看着我,小声地说:“爸爸,我今天犯了个错误。”

“没关系,说来听听。”我说。

他低着头说:“早餐时,我把足球带到餐厅,走的时候忘记拿了,再去找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不要紧,如果有需要,爸爸可以再买一个给你,谁都有可能犯错,对不对?”

他错愕地看着我,因为我一直要求孩子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不可以丢三落四,要做一个细致细心的人。这次的事情明显是他做得不对,但他也不是有意为之,并且他愿意向我坦诚,至少做到了诚实。

他的语调明显提升很多,说:“对,谢谢爸爸!”

事后我暗自庆幸,没有在孩子重压的时候加码,否则可能把一个孩子的“诚实”惊吓掉,而教育孩子未必在孩子已经有所认识,惴惴不安时才是最佳的时机,换个场合,换种方式,或许才会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某天带孩子回家,我突然开启了一个话题:“黄子轩,你能概括自己三个缺点,四个优点吗?”

孩子没有出声。

我依旧引导他,说:“没有关系,想想再说。”

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他还是很小声的细数:“一是不细心,二是写字写得比较慢,三是踢球的时候速度比较慢,四是上课有时候‘打野’,喜欢讲话……”

听着听着,我很着急,孩子怎么一条优点都没有找到。

“你再找找自己的优点。”我赶紧强调。

黄子轩很小声的说:“爸爸,我不会找优点。”

“不,你有很多优点,比如吹葫芦丝,比如背唐诗。”

“哦,我的优点是,我是我们班吹葫芦丝吹得最好的人,我是我们班唐诗背得最多的人。”

“爸爸,我又找到了一个缺点。”他似乎更擅长找缺点,“我不太讲究卫生,抽屉也整理得不好。”

“可是,黄子轩,你应该还有很多优点,比如你很善良,从来不欺负人,你也很诚实,从不撒谎。”

“嗯,我的第三个优点就应该是诚实,第四个优点是善良。”

他说完又开始沉默。

等了一会儿,我又开始引导他:“你踢球的时候,有没有迟到旷到。”

“只有一次迟到了几分钟。”他说,“哦,我知道了,我是我们班足球生里面成绩最好的,他们有的踢球成绩下降了。”

我知道,他们班才5个孩子训练足球,但是我锲而不舍地追问:“你看,你现在找到了5个缺点,5个优点,你再多找出一条优点来,我们就快到家了。”

他想了一会儿说:“我爱爸爸妈妈,我爱弟弟,我爱爷爷奶奶,我爱老师,我也爱我的同学”

我的心竟在这一刹那无比柔软,黄子轩终于给自己找了6个优点,优点多于缺点,这是我所希望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内心有爱,而这强过了我所有对他的期望。

我还是告诉他:“缺点是让我们明白不足,然后克服它,突破它,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优点是让我们更加自信,有勇气,有力量去战胜困难。”

尽管他听不太懂,但是我相信他会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一切困难,因为他的优点多于他的缺点。

大爱无边——诠释《树真好》


《树真好》这是一首让人看了后,心中充满爱意、暖意的诗歌!

树真好,如何去体会它的好呢?当白鹭鸶想在树上做个家,大树张开手臂说:“好哇!好哇!”它的爱意完全体现在:“张开手臂”这四个字中,感觉像妈妈张开手臂,迎接自己的孩子!当母亲在孩子有任何需要的时候都会无私的张开自己的手臂,来满足他们的每一个需要!

当小花狗要乘凉的时候,大树又宛若一把绿伞,给它带去阴凉,轻轻呵护!此时的语调,又是轻柔、温馨的,就像妈妈在呵护小宝宝睡觉!

当毛毛虫卡滋卡滋的咬,大树又如妈妈看宝宝吃东西那种甜美的样子,心中充满爱意,满足地说着:“吃吧!吃吧!”再一次让阅读者从中体会到那浓浓的母爱!

我以一个母亲的角度去诠释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把自己所有的母爱融入其中!母亲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无时无刻都把自己的爱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就会尽自己的所有来满足孩子,给予孩子。

而大树精神也正是伟大、博爱的,它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小动物们,为它们带来爱,呵护它们。

在生命的群体中,唯有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母爱像春雨,呵护着饱受雨露滋润的小草!母爱像阳光,关怀着需要阳光温暖的树苗!母爱就像一把伞,能在雨中为我们撑起一片风平浪静的天空!有母爱真好,因为孩子会在母爱的呵护与关怀下幸福的成长!

大树的爱正如母爱那样,无边,而且它是面对所有,比母爱又更深一层。

教育叙事:“短板”教育


教育叙事:“短板”教育

他是一个非常调皮并且不学习的孩子,他的“个性”展现在我的眼前,每天穿的有点脏兮兮的,脸似洗非洗,最为关键的是同学们基本每天都要汇报他几次,不是他打了谁,就是他上课又说话,天天位置上像个垃圾中转站似的,纸屑满地飞,作业要么不交,要么像鬼画符似的,压根看不懂,总之唯一的爱好就是不爱学习,调皮捣蛋。有那么几天,收作业时,耳边总是响起班长响亮的汇报声:“老师,他又没有交作业”,我那个暴脾气就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叫他过来,当着他的面给他爸妈打电话。在他那无辜的眼神中,我开始有点可怜他了。电话接通了,是他爸,当我介绍我是他班主任时,他爸直接一句话“我不在家,现在比较忙,有什么事情你找他妈”就把我打发啦。好,接着打电话,刚开始不接,后来在我锲而不舍的轰炸下终于接了,但结果顿时让我火冒三丈,因为还是那一句话“我不在家,有啥事你就找他爸吧”,好像两个人商量好的,于是我开始我的教育,抱怨他爸妈不管孩子对孩子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等等,结果没说几句他妈就挂我电话了。回头看看孩子,一脸的泪,我的心碎了一地,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不交作业了,因为他确实没人管。于是我把他留在身边,让他补作业,遇到不会的单独给他讲。往后的日子里,你会发现当所有同学放学回家了,他会自觉地独自留在班级里写作业,而我时不时的进班看一圈,直到写完为止。久而久之,同学们汇报他的次数少了,他的性格也开朗多了,愿意跟小伙伴一起玩耍,行为习惯养成也越来越好,他真的越来越棒了,我打心里喜欢他了。其实,在我们所教的班级里,总会有那么几个学习不好,思想落后的孩子,造成他们有这样或那样不合群的行为,除了与他们的家庭、生活的环境和自身等因素有关外,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态度和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一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一桶水的承载量同样也取决于那块最短板的长度。一个班级要想全面发展,就必须做好那块“最短板”的教育工作,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弯下腰去和他们耐心交流,多花时间和他们分享生活中的快乐,做好每一位“最短板”的教育,那么教学工作就会变成一件很美妙的事情,而我们也将享受教育生活的美好!

教育叙事:午休


中午,又到了午休的时候了,对大人而言,睡觉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对有些孩子,尤其是调皮的孩子来说,能安静的入睡是很难办到的。最近,王敬泽调皮爱动的毛病又犯了,以几天没有睡着了,自己睡不着也影响了同睡一床的魏浩宇。我几次提醒他,他也不听,依然我行我素。这天午睡,他又在乱动,我走进他的床,轻轻地在他的鼻子上刮了几下,然后说:"一定要好好睡着哦!”敬泽先是一愣,随即脖子一缩,无声的笑了起来,点点了头,含笑慢慢睡着了。

一个星期下来,王敬泽的午睡质量明显提高了。不仅如此,我班另几个调皮的孩子,也在被刮鼻子后安静地睡着了。真想不到,一个简简单单的刮鼻子动作,竟对平时难以入睡的调皮宝宝有如此大的魔力。也许在孩子的心目中,被刮鼻子表示自己受到了老师的关注,这是老师和他们之间的特殊交流方式。当他希望被老师关心、注意的心理得到满足时,安安静静的入睡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刮鼻子”在我和孩子的心中搭起了一座相互交流的桥,我觉得与孩子们更加亲近了。

9月教育叙事:用对方法,事半功倍


9月教育叙事:用对方法,事半功倍

早上,我站在门口迎接孩子们,心里忐忑不安,因为最近几天馨儿到教室门口后总是闹情绪。今天馨儿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

差不多8点半的时候,馨儿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教室,脸上依旧挂着泪花,但好像没有前几天那么厉害。我微笑着迎了上去。

看到我,馨儿躲到妈妈身后。“潘老师,我们馨儿可乖了,她答应我今天要得到绿卡。”(看来昨天晚上母女俩的沟通还很有成效。)“是吗?真是个乖宝宝,老师抱抱。”馨儿在妈妈的帮助下进了我的怀抱。“我们去玩你最喜欢娃娃家(我了解到这是她最喜欢的区域),好吗?”

之前的几天,馨儿中午总是不能入睡,怕影响孩子休息质量,馨儿妈妈委婉的提出希望能给孩子换床位,我弄清缘由后,向馨儿妈妈提到了我们班的具体现状,孩子的床位是固定的,所以调换有点困难,并强调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给予馨妈一个小建议,在家中给孩子设一个“绿卡记录本”(在幼儿园只要午睡入睡的孩子都会得到“绿卡”奖励),以此给孩子一个动力。今天是实施的第一天。

上午半天,馨儿没有丝毫的小情绪,完全忘记了早上的一幕。(其实,除了早上入园的瞬间,馨儿表现的都是很愉快的)。

午睡时间到了,先安顿好了其他孩子,之后走到馨儿床边,鉴于馨儿比较爱美,便从美丽入手,合同讲把觉睡的足足的,就会变得很美。而且还能得到绿卡奖励。聊完之后,我便开始了我的睡前故事。

几个睡前故事讲完了,看看馨儿早已经睡着了。我给她拍了张熟睡的照片。起床后,我又当着全体小朋友的面,很隆重地表扬了她,并发给了象征表扬的绿卡,她开心地笑了。

馨儿今天能这么顺利地入睡,看来昨天和家长的沟通很有成效,家长也确实做通了孩子的思想工作。午睡时,我和孩子聊天的气氛极其轻松,也让孩子逐渐忘却了是在幼儿园睡觉,卸下了思想包袱,因而很轻松地入睡了。

馨儿妈妈来接她的时候,我告诉了馨儿的进步,并把熟睡的照片给她看,馨儿妈看了很高兴。

后记:几天的时间,馨儿重新恢复了笑脸,每天开开心心地来园,独立自主地午睡。她妈妈很感激,“老师,还是你们有办法。你们辛苦了。我以后一定会好好配合你们,多听你们的意见。”

到这时,我提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不禁长长舒了口气,总算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孩子进步家长理解,就足够了!

能力培养强于知识积累


每一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在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今天,我们到底该如何培养0~6岁的孩子?教育专家认为,对幼儿学习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等的培养,比知识积累更为重要。

帮孩子战胜害羞

两岁多一点的圆圆据说已经能背好几首唐诗,在家中,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可只要面对陌生人,圆圆却怯生生地躲在妈妈身后,偶尔把头探出来,别说背唐诗,此刻的她说话都很难。虽然像一只“小白兔”一样可爱,但圆圆的害羞让妈妈很头痛,于是她决定带孩子参加相关的学前培训。

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表示,孩子“害羞”是困扰许多父母的问题。通常孩子与大人在一起时会表现得害羞,与小伙伴在一起时反而自在;有些孩子一旦见了陌生人就不知所措。往往在这个时候父母就十分的担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开朗、大方起来。

孩子害羞胆怯的举止,通常是因为他脑子里早有了一种否定的思维模式了,他会想:“其他人是不会喜欢我的。”从而导致他缺少自信。因此,只要帮助孩子减少内心的自我否定和批评,多给他一些正面的鼓励和表扬,告诉他:“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去尝试,不论结果如何,你都是个勇敢的孩子!”只要我们以适合孩子本身的方法引导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活泼大方、开朗乐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建立自信,是让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步。

放手让孩子成长

强强第一天来到学前教育班的时候就哭闹不止。他从哭到闹,甚至到最后躺在地上耍赖,虽然爸爸妈妈一再强调,把孩子送来学前培训就是为了让孩子独立,为了培养孩子的能力,但他们一看到他哭闹,又“于心不忍”。两个月以后,在老师的劝说下,他的父母终于放手了,他们不再陪在教室里,把哭闹的孩子完全交给了老师教育。慢慢地,孩子感受到了温暖,有了安全感,也开始接受老师了。

“天才宝贝”教育中心负责人说,婴儿最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逐渐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才能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的父母都习惯于帮孩子做好一切,都希望尽自己的所能、甚至倾自己的所有为孩子包办一切。孰不知,孩子最需要的却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成长!”

面对竞争越来越大的社会,很多父母都比较重视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东方的孩子相比西方的孩子独立思维能力比较弱,这跟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关系,面对问题孩子总是习惯在家找妈妈,在学校找老师解决,他们习惯让别人帮他做,而不是自己独立思考,因而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在人生最需要潜能激发的阶段给他自信心、沟通能力,激发他非常丰富的创造力思维。

“增强学龄前儿童的能力奠定远胜于早期的知识积累,对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将愈加重要。我们中心通过根据MBA教学理念设置的沟通学、科技学、生物学、创造力等12门创新学科、加上特设的课堂录影活动等,除了能提供给孩子知识的全面性启发外,更能培养孩子具备知识的整合能力、广阔的全球化视野、丰富的创造力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及卓越的领导才能等能力。”

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

小丽提出的问题和她作出的回答总是让人出乎意料。有一天,她的姐姐正在学习生物学里的脊椎动物,就对她的姐姐说:“我能解释什么是脊椎。举个例子,《木偶奇遇记》里的皮诺曹,他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他的姐姐非常惊讶,没能答上来。小丽继续说道:“嗯,皮诺曹有手有脚,看上去像是个脊椎动物,但其实不是。他是用木头做成的,他没有脊椎,所以他不是脊椎动物。”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朱家雄教授指出,在传统的纵向学习模式中,任何知识的累积过程,靠的是不断的背诵;但是对于我们3~6岁的孩子,在未能了解知识的过程中,单纯的靠背诵,是无法真正吸收知识的。你让孩子背唐诗背三字经,他其实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意思。如果不重复背诵的话,他很快就会忘记。而且孩子在学前的这段时期,最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的多少,而是学会如何转换和应用知识,还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增进沟通技巧,进而塑造其健康个性。

朱家雄说:“我们认为3~6岁的孩子不仅应该纵向的发展,还要兼顾横向发展。我们强调的是沟通,通过互动的教学方式,当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会他踊跃地发言,教会他完整地表达。比如在教孩子懂得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知识时,不是简单地让他死背这个原理,而是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孩子模拟地球,一个孩子模拟太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得到了启发,又在互动的教育过程中激发他的兴趣。”

创造力就是竞争力,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具有创造力思维,在未来的人生中能有创新突破,正是每一个教师和父母共同期待的。

教育叙事:用光所有的方便面桶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走廊建构区

观察对象:***

注意:区域游戏准时开始啦~你和吴范辰一起来到了建构区。“我们来搭一个大房子吧,用光所有的方便面桶。”你对吴范辰说。“好的,我先把桶全搬过来。”吴范辰说。你搭一个,我搭一个,3分钟过后,方便面桶快用完了,大大的房子出现了。“太高了,上面够不到了,怎么办?”吴范辰抬头看着房子说。“我来试试。”你说。只见你拿着方便面桶连跳三次,还是没有把方便面桶放到上面去。“我们还是让老师帮忙吧,老师比我们高。”吴范辰小声的说。“让我再想想。”你说,“我想到了。”说完你就跑进了教室,搬出来一张小椅子。“我觉得站在椅子上可以够到了。”你拿着一个方便面桶站在椅子上,“看,我放好了。再给我几个桶,这里还可以放。”“给。”吴范辰快速地拿起三个方便面桶。你小心翼翼的将桶放到房子最高处。“耶!所有的方便面桶都用完啦!我们胜利了!”你们笑着跳着。

识别:1.搭建过程中你愿意与同伴交流并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2.活动时你愿意与同伴合作并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挑战。当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动脑不依赖老师和同伴,自己解决问题。3.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搭房子的过程中你能不断调整桶的横向和纵向的数量,目的就是在搭出一个大房子的同时将所有的桶都用完。最终你成功了。

回应:1.对幼儿的行为表现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2.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增强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心。3.投放更多的材料到建构区如废旧纸板、纸杯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探索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教育叙事:挑衣服


今天接到庆庆小朋友爸爸打来的电话,我原以为是问我们孩子在园的表现什么的,接过电话后,我才知道不是这么一回事。据庆庆的爸爸讲,早晨起床的时候,妈妈给他穿衣服,可他一看衣服是去年穿过的那件橙色短袖,就不依了,硬说衣服自己不喜欢,穿起来不帅,还一本正经的说,其他小朋友也说衣服不漂亮的。为此,一大早闹得全家不愉快,最后,拧不过孩子,还是穿的他自己挑的衣服上幼儿园了。爸爸很担心,怕孩子喜新厌旧,再不穿旧衣服,所以打电话给我,希望老师能开导开导他,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

我没有直接的告诫他,而是轻轻的把他叫到我的面前,用发亮的眼神问他:“庆庆,你前天穿的那件橙色的短袖今天怎么没有穿啊,老师觉得你那件衣服好漂亮哦,穿起来看着特别的精神,特别的帅噢!”当我说完这番话后,明显的感觉到他很意外,然后突然就笑起来,高兴的说:“老师,我明天就穿那件橙色的衣服给你看。”我也很爽快的答应了他,还告诉他,凡是妈妈给他买的衣服,穿起来都是最舒服的,也都是最好看的。他听了我的赞扬,满意的笑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四岁的孩子懂得欣赏美是一件好事情,但孩子的评价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养成不良习惯,老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确地感知美,欣赏美,帮助孩子打消攀比的心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