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同时别忘了育己

01-27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同时别忘了育己”,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前阵子或许因为我和姊姊不约而同的出书,走到哪儿常有人问:「你爸妈是怎么教的?」这倒不是说我们特别有出息,毕竟只是喜欢做菜、画画、弹弹唱唱和写文章自娱娱人,但回头想想,这几样让咱姊妹俩乐此不疲,欲罢不能的嗜好都不是爸妈教出来的,甚至凭良心说,爸妈从未刻意栽培我们做过任何一件事。

当年别说陪着写作业、上才艺班什么的了,爸妈连我学校联络簿都没签过几回,几乎完全是放牛吃草的状态。

回想小学时期,我爸爸刚辞掉公务员的职位自己创业,工作压力繁重;妈妈从意大利学成归国,白天在大学教声乐,晚上还要排练歌剧,演出不断。一开始家里还请了工读生来伴读,后来姊姊上了中学必须留校晚自习,落单的我不到十岁就学会一个人进快餐店吃晚饭,而周三只上半天课的漫长下午就在家附近的书局里坐着看小说。

母亲当时已是音乐界的名人,我却等到四年级才开始学钢琴,两年后不了了之。当我身边所有的同学都提早加入儿童英语班的同时,我爸妈不为所动,硬是让我等到初中一年级才跟着教育部的课程开始学26个字母。

别说以现在的标准看来不可思议,即使在三十年前的台北,尤其是经济无虞的中产之家,我父母的放任式教育也算是异数。我后来问他们为什么不逼得紧一点呢?他们说一来真是忙昏了头,二来有信心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坏到哪儿去。爸妈跟所有亲友说,「我们女儿很独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说也奇怪,那股莫名的信心和期待似乎就成了我的家教和行为准则。我知道自己考试成绩如果不理想,爸妈不会责骂,但或许会因此认定我不是读书的料。演讲或作文比赛如果得了名,爸妈不会大肆奖励,只会鼓励我发挥自己的长才。

他们真心相信孩子想要的父母挡不住,不想要的逼不来,而我到底想要什么,能不能做好,那是自己的责任。

长大后才明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源自我父母本身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妈妈从小有清亮的歌喉,想学音乐却不被外公允许,非得奉父命报考女师专,却终于在结婚生子后以教师资格保送入师大音乐系,毕业后又放下年纪还小的我和姊姊去意大利深造,闯出亮眼的事业成绩。

曾有人问她是否后悔在孩子幼小时没能陪着成长,妈妈说心底歉疚是有的,但并不后悔,因为音乐和歌唱是她的理想,不能不追寻。难得的是我白手起家的父亲也深切体会妻子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在那个年代就全力支持妈妈,从来不曾用孩子的名义要求她妥协。

回想起来,成长过程中爸妈给我的时间不多,却做足了身教和榜样。我从小看妈妈弹琴练唱,日复一日严谨自律,对每一个细节的诠释掌控都不轻忽,乐在其中,容光焕发。爸爸的自我要求也甚高,无论针对他造桥铺路的土木专业,还是摄影、绘图、影像剪辑等嗜好,他都发挥极度的研究精神,实事求是,巨细靡遗。

或许因为如此,我从小到大一直有一种焦虑感,不是怕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找不到令人艳羡的工作,而是担心寻不着自己的理想志业,不能像爸妈那样尽情的自我发挥。

现在我自己做了两个孩子的妈,另一种焦虑感油然而生,那是夹在自我和孩子需求之间的内心交战。我常自问是否有足够的正当理由把两个小毛头丢在一旁堆积木,甚至让他们看电视、玩iPad,以争取时间用来读书写作拍片讲学,还是应该放下自己微不足道的事业,全心陪他们唱游、画画、接送培训体操和陶艺呢?

每次看到身边那许多对孩子付出无限爱心和时间的父母们,我都不免一阵心虚。人家的孩子不到四岁就会认字和算数,而我儿子边唱卡通歌边扭屁股就被妈妈夸上天,是不是落差太大了?许多过来人告诉我,孩子的童年稍纵即逝,若不好好把握亲子时光,寓教于乐,就怕将来后悔也来不及啊!

针对这点我妈妈力排众议,她会在孩子耍赖要我放下工作陪他们玩的时候大义凛然的说:「你妈妈是我女儿,你们不可以欺负她!赶快走开让她安静做事。」几次下来我终于领悟到,妈妈不只专注于自己的音乐事业,更是真心看重每一个人的自我空间和理想实践。

在她看来,孩子们打打闹闹蹉跎一些光阴是正常的,他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摸索学习,反倒是身为父母的若一昧付出罔顾自我,那才是糟蹋人生,可惜了。

试想,如果当年妈妈因为怀了我而不去念大学,或是放弃之后出国留学的机会,做一辈子有志难伸的基层教师与尽职母亲,或许她会把一切未完成的心愿加诸在我和姊姊身上,为此逼我们练琴、用功念书考一流大学、出人头地。如果真是那样,我不太可能选择攻读冷门的人类学,更不可能在30岁出头放弃博士学业,转跑道做厨师,进而发展出现在这样让我乐此不疲的小事业。

再说,如果乖乖听命于父母,赢在起跑点换来的人生又是什么呢?是再一次对下一代无私的奉献,让他们完成我未了的心愿吗?

我感谢父母给我自主空间,更庆幸他们为我做了追求理想的人生榜样。在这个一切为孩子好,孩子比什么都重要的大环境价值体系里,我们最容易忽略也最快妥协的常是对自我的坚持。

面对两个宝贝儿子,我会尽全力给他们安全和温暖,但在那同时,我想,把自己做好,活出充实无憾的人生,或许是我们可以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心得:育人先育己


育儿心得:育人先育己

养育孩子不是组装机器,沒有一本书或一个人能告诉你标准答案,所有的方法都因人而异。妄图速效而缺乏耐心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每个生命自诞生起,都有內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父母不能因为自身的局限,把孩子的「成长」视为「问题」,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孩子问题的真正制造者。

孩子的成长是挡不住的!只要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尽量的去做。做得不好没关系,鼓励他再来一次,可能这会暂时增加很多麻烦,但孩子能在重复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问题解决者。

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育儿就是育己,从孩子身上发现不当的言行,都能在自己这里找到原型或痕迹。很多时候,家长为了图自己省心省力,把孩子托管给手机、电视,当你再责怪孩子痴迷不能自拔时,想没想过自己错给了什么?提高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和质量,多亲子游戏、共读、亲近自然,让孩子多动手、多劳动、多体验,唯有父母自身不断成长,才可能更好地成为孩子成长的支持者。

PS: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安的种子》,这是一本颇有禅意的绘本,每个孩子都是千年莲花的种子,尊重它原来的样子,郑重地给出等待,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

育儿观念:请别忘了称赞你的孩子


育儿观念:请别忘了称赞你的孩子

——观《小孩不笨》有感

电影简介:

在影片中,有两对父母,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虽然十分不同,但是结果一样是不好的。做生意的一对父母,他们把大部份时间用在经营自己的事业上,和两个孩子的密切关系很少,而导致哥哥叛逆,和不良分子混在一起,妈妈老是不履行诺言,弟弟变成一个没有主见,不会反抗的“听话”的孩子……另一个爸爸,他很爱很爱他的孩子,但他不懂得如何去爱,面对孩子的坏成绩,叛逆,只是一味地使用暴力解决,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和他一样,遇到事情就是使用暴力来解决,最后沦落为社会上的小混混。

电影最后的结局很深刻,成才的爸爸用死换来了学校老师接受他再回校读书,差点踏入歧途的他后来成了一名好学生,学谦的父母也终于明白是自己不会教育才导致孩子抢劫的,为了孩子,妈妈辞职了,爸爸也放下了工作,一同去观看了杰利的演出。

我的感想:

看完电影,作为一个母亲,我有很多的感触:电影一开始,字幕缓缓出现的那一句:“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什么时候?”让我的心一阵悸动,我问自己,我最后一次称赞我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呢?我在我的脑海里拼命地搜索着……原来我在渐渐遗忘那把称赞的钥匙,那把“请多看看孩子的优点,多称赞他;少看孩子的缺点,少点指责的钥匙,父母们都需要,而且我们都拥有这把钥匙,只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把它遗忘掉了。”

一家人想要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家庭成员之间必须相亲相爱、互相理解。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也需要受鼓励,被称赞。孩子也不例外。一个人的成长充满着挫败与艰辛,而这时,以父母为主导的家就是他坚强的后盾,是他温暖的“避风港”,这个家不仅给了他温暖,还给了他力量和勇气,这些就是能够使他羽翼变得丰满的“催化剂”。

成才爸爸临死时说:“天底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的环境,没有学会怎么去爱别人,我是太爱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去爱。”一个父亲用生命去保护他的孩子,你敢说他不爱他的孩子吗?只是他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爱他的孩子。成才爸爸的死告诉我们: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怎么去爱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透过这部电影,让我看到孩子们不只是需要关怀和爱心,他们也期待父母亲给予他们称赞和肯定。“没有教不会的的孩子(学生),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老师)”。其实小孩不笨!重要的是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孩子的优点,爱好,擅长,需要……父母跟孩子之间应该多交流沟通,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要的究竟是什么。用关心关爱在心与心之间搭一座桥,让彼此的心灵更加靠近!小孩不笨!他们没你想的那么差,只要你能真心地和孩子们沟通,聆听他们的心声,多做正面的引导,多表扬少批评,你会发现哪怕再"笨"的孩子也会进步!

共勉: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赞与肯定,请不要吝啬你的称赞,更别忘了对孩子的称赞,因为那是他信心的来源。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请多看到别人身上好的一面,这世界就会变得美好……

孩子生病,别忘了母亲的职责


怀着欣喜的心情走进2007,而暖冬却不合适宜地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一季的干旱无雨无雪,让病菌肆虐,许多的孩子感冒发烧输水,医院、诊所挤满了人。虽然百般预防,女儿也没能幸免,终于在一日午夜发作,热量让孩子的脸蛋挂上了两朵红云,喉中的痰让呼吸犹如拉风箱,毒素的作用让身体不再属于自己,犹如飘浮在云里雾里。(这是女儿自己的叙述)不知道什么时候,女儿学会了看体温表,自己测过体温说:“妈妈,我发烧了,38度。”朦胧中赶紧起床找药,头孢拉定、小儿感冒冲剂、芒果止咳片,依次让女儿服下,考虑到发热是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女儿烧的并不是很厉害,暂时没有服用退烧药。给女儿端来一杯温开水放在床头,才陪女儿躺下,终归不放心,还是用手轻轻握着女儿的小手,希望能够时时感知孩子的灼热。

喝过药的女儿体温慢慢下降,安睡到清晨。晨曦的第一缕阳光将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女儿说:“妈妈,我一点力气都没有,头晕。”拿过体温表一测,唉,很无奈,体温又升到了三十八度,身上却不怎么灼热,让女儿张开嘴看过咽喉部,咽部充血,扁桃体虽然有点肿大,但充血不是很严重。跟女儿商量:“今天咱们不上学了,在家休息,妈妈陪你。”请过假,哄女儿喝了一点八宝粥,依然只给女儿喝了头孢拉定,小儿感冒冲剂、芒果止咳片。

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是在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虽然在妈妈身边,但是依然难逃初入园不适应的状况,三天两头的发热让自己带孩子生活的我疲累交加。有一天,发热的女儿在隔壁办公室输水,撕心裂肺地哭喊着要妈妈,我的办公室里参加查体抽血的孩子们也是一声声地哭喊,而我自己被这两种哭喊撕扯着欲哭无泪。那种感觉长时间的盘踞在心头久久不能拂去,再碰到女儿生病,总会请假尽一个母亲的职责。是的,一个人有她作为社会人的责任,但母亲也是自家孩子的支撑,风雨中的那把伞,背后的那块盾牌。从那以后,女儿再没有输过水。女儿曾天真地问:“妈妈,为什么别的孩子一发烧就要输水,而我就不需要呢?”总是很调皮地回答:“因为你的妈妈有两种角色啊,是老师也是医生啊。”

其实单纯的感冒发烧治疗很简单,适当的休息加上多喝水再加一点感冒药、止咳药,三五天之内就会痊愈。没有痊愈那是合并了其他感染现象,需要增加头孢之类的消炎药。

请过假,就可以专心地在家陪女儿与疾病做斗争。为了让女儿得到充分的休息,没有允许女儿起床,喝过药不久,女儿昏沉沉地又睡着了。用脸颊贴在女儿额头试过不算太热,也就放心地陪在一边看书。醒来的女儿自己测过体温说:“妈妈,三十七度五,不算太热啦,我也要看书。”“好吧,穿好上衣,就在床上看吧,但时间不能太长。”

时针指向了中午十一点,女儿的体温又发生反复,而且持续烧到了三十九度,跟女儿商量:“妈妈给雨儿下最爱吃的蝴蝶面,然后咱们喝一片退烧药,盖上被子不能动,微微地出一身汗,烧也会退下来,身体也不会再痛,好不好?”“嗯,好的,妈妈,那雨儿明天就可以上学了。”平时调皮的孩子这时乖巧地让人有点心痛,生病总是让人变得很无助。

匆匆吃过午饭,一家人躺在床上听女儿讲笑话,感叹女儿不知道什么时候读了这么多书,而且记得如此清晰,有条理。不一会儿,女儿说:“妈妈,我出汗啦,头上有了,背上有了,呵呵,连腿上也有了。”“雨儿不能踢被子,身上的毛孔都张开大嘴巴啦,热气正随着汗往外跑呢,一踢被子,大嘴巴又合上啦,热气可就跑不出来啦。”

冬季,孩子感冒大多是受了风寒

家长须知:在指责孩子错的同时,别忘了教孩子应该怎么做!


在指责孩子错的同时,别忘了教孩子应该怎么做!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大人常常会生气地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却往往忘了教他们怎么做才是对的。比如说,告诉孩子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如何向别人表达别人的需要?等等。这对两、三岁,三、四岁的孩子尤其重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知道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案例:3、4岁的牛牛想要别人的东西,往往第一反应伸手就去抢别人的东西,或者有时候还会跟别人撕扯一阵。做妈妈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赶快把牛牛抢在手里的东西生气地夺回来,然后生气地说,牛牛,这样做是不对的,知道吗!不能枪别人的东西!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你要把东西还给小朋友。等等。这样做很多次也不见效,当妈妈的,当然一次比一次更生气。

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做妈妈的只是责备孩子这样做是错的,要他放弃这样东西,但是却没有告诉他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并且通过礼貌的方式达成自己的愿望。孩子想要一样东西,第一反应很多时候就是抢过来,这是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性的一部分。还有就是,遇到发生矛盾,做家长的先要冷静地思考,看如何更好地处理孩子的这个状况(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不要先着急生气地指责孩子。

反思后的做法:做妈妈的冷静地把孩子叫到一边,望着孩子的眼睛,也让孩子望着自己的眼睛(这可以让两个人都能够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牛牛,妈妈知道你心里很想要这样东西(先承认和接受孩子的情感),如果你想要别人正在玩得东西,怎么办呢?你可以对小朋友这样说‘我可以玩一下,可以吗?’如果别人小朋友同意了,你就可以玩。你可以重复一下妈妈刚才说的话吗?”然后,让孩子当着你的面演练重复一次。(这样实地的演习很重要。)之后,你可以让孩子当场对另一个小朋友演练一下,这个时候,如果另一个小朋友说“可以”,牛牛就完成了第一次在这种场合下与人成功的交流,他拿到了自己通过和平的交流方式得到的玩具,以后他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另外一个小朋友拒绝了这个请求,你可以调停一下:“我们玩玩具要分享,要轮流玩。山山,你可不可以再玩三分钟,之后给牛牛玩,行吗?”这样对另一个小朋友,其实也是一个教育。等时间到了,山山把玩具给了牛牛,牛牛也从一次成功的等待当中学习到了交流和等待的意义。让孩子能够实地演习,有一次成功的经验很重要。同时,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冷静再冷静!一个失去理智和耐心的家长,是很难能够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示范的。一个成熟的家长,对待孩子的问题应该是冷静而坚决的。

相信《育儿同时别忘了育己》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知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