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了那么多年的教育方式你还在继续吗

02-01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错了那么多年的教育方式你还在继续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我们传统的家庭里讲究严父慈母,当然,现在的家庭也有很多虎妈猫爸,大致的意思是: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其实这很不合适,且没有必要。

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家庭,爸爸非常严厉,说一不二,基本不商量,母亲很柔和,习惯迁就孩子。这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严父慈母的家庭了,听起来似乎很美好,然而实际上这个孩子问题很多。

他最大的问题在于:很怕爸爸,在爸爸面前及其乖顺,父亲任何要求立即执行,即使有些过于严苛的要求。然而在妈妈面前,这个孩子乖张固执,妈妈说什么基本不听,为所欲为。所以,他是否听话,完全取决于父亲是不是在场。如果父亲在场,他就是乖宝宝,父亲不在场,他就各种闹腾。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怎么样?欺软怕硬?是非不分?不讲理?最怕的是,他会对父亲充满叛逆和怨恨,然而又看不起自己的母亲,成为一个心灵没有依靠的人。

“一个红脸一个黑脸”教育方式对孩子是有危害的: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会受到情感上的伤害。而且,如果爸爸妈妈对待一件事的态度都不一样,那么孩子怎么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

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方向,他不知道怎么样做是对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统一立场,这样孩子才不会被两种力量拉来扯去,不能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之所以很多人推崇这种一个黑脸一个红脸,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教育,也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温和而坚定”。很多人都听过“温和而坚定”这种说法,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想过怎么去做。要想温和而坚定,有三个步骤:

一跟孩子建立孩子关系,让孩子对你有亲近感一岁多点的孩子,多陪他,爱抚他,藏在妈妈身后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都可以。再大一点,四五岁,你可以关心他画里画了什么东西,周末去哪里玩过了,你也可以加入他的游戏,跟他赛跑之类的。到了六七岁,你可以关心她喜欢的形象,奥特曼或者女王艾莎,白雪公主之类的。

让孩子感到你是安全的,关心他,以此建立和孩子的关系。

二你的内心很有原则,有底线父母内心需要很坚定,孩子可以决定什么,不可以决定什么,你要有一条标准线,原则和底线内心要清楚。比如两岁孩子可以决定自己要不要穿鞋,五岁孩子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零花钱,九岁孩子决定周末全家去哪里郊游,并且准备所需的点心和水等杂物。

如果是必须听从父母的事情,比如夜里九点上床睡觉,父母内心就要很坚定了。

九点钟的时候,去跟孩子说要睡觉了。如果孩子有些事还没做完,可以同意延长十分钟。

但是九点十分,父母必须把孩子带到床上,关灯睡觉。不管孩子哭闹还是使劲乱动,都必须让他在床上。可以在他哭闹时搂着他爱抚他,但不能让他去做别的事情。

父母内心要很安静,不要害怕孩子哭闹或挣扎,也不要因为孩子困难发火。坚信自己的原则,轻松些,静静地搂着孩子,也可以在孩子的额头吻一下,但是切记,话不要多,少讲道理。

三温和而坚定,“坚定”要长期执行

明白了孩子在哪个阶段有多少自由,能承担多少责任。

这时候,父母内心有原则有底线,就要一直坚持这种原则和底线。

孩子可能因为不愿穿厚衣服在地上打滚,也可能因为没冰棒吃哭两三个小时,只要你下了决定,就不管他怎么做,把你的决定坚持下去。并且,孩子一直哭闹时,你需要爱抚他“宝贝,你还小,妈妈不让你吃冰棒是因为爱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内心始终有原则,孩子也会长成内心有原则且自制力强的大人。因为他知道,耍赖哭闹都没用,该做的始终要做。

你一年一年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也能感觉到自己内心慢慢长大,你始终陪在孩子左右,孩子也知道遇到任何困难,父母始终是港湾。

所以,请温和而坚定地对你的孩子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为什么你懂那么多却依然带不好孩子?


为什么道理你都懂却依然带不好孩子?

1.你懂的是术,不是道

你知道怎么催孩子快去睡觉;知道孩子哭的时候,赶紧抱起来;你知道孩子想吃零食,不想给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约定下次再吃......

这些你都懂,都是在育儿文章里看到的,记下来,遇到这种状况的时候,就拿出来用一用。

你不知道这一切背后隐藏的,都是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其实你也知道,应该爱孩子,尊重孩子,那些文章里都讲了,你也读了,但内心焦躁的时候,觉得自己没过好这一生的时候,你就做不到了。

你就爆发了,用发脾气,威胁,歇斯底里,各种花样向孩子展示内心的脆弱,360度展示你应付这个世界的的捉襟见肘。

你懂得再多的术,也掩盖不了你不懂道的事实。

孩子面对这样反复无常,阴晴不定的父母,他们的内心必然是风雨飘摇的,他们的情绪,也是不安惶恐的。

一个不安惶恐,没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怎能处处表现得如你所愿,让你满意?如此一来,“道理”懂很多,依然带不好孩子,就很正常了。

2.你不是孩子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传,孩子的成长,需要榜样。

自己都没做好,怎么让孩子信服呢?

我们很多爸爸妈妈,热衷于给孩子讲很多道理,但这就像一个只会弹棉花的人,非得拉住咱给咱讲拉小提琴的窍门,爸爸妈妈们也不愿意听啊。

所以,当爸爸妈妈做不到孩子的榜样,却希望带好孩子,就很难了。

当然,并不是说父母都要获得物质上的成功,才能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向孩子展示的,可以是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心态和态度。

孩子看到父母这样的态度,一样会受感染,他们会自己努力,寻找通往优秀的道路,这样的爸爸妈妈,一样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

3.你不会活学活用

说一句大白话,道理你懂很多,依然带不好孩子,是因为你做人不灵活。聪明的父母,情商高的父母都知道,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流动的,道理要用到恰当的地方才行,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和砒霜差不多。

看到别人说要接纳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你就接纳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孩子成绩不好,考差了,你告诉孩子没关系,你要接纳孩子啊,孩子想爸爸妈妈都不在乎,说没关系了,那就真的没关系,不在乎,干脆再也不努力了,你不知道聪明的父母是怎样接纳孩子的,他们会告诉孩子,没关系,不管你怎么样,爸爸妈妈都爱你。但是爸爸妈妈知道,你是对自己有要求的孩子,如果你学习上需要帮助,告诉爸爸妈妈就行。

这样才是情商高父母的正确姿势,既给了孩子满满的,流动的爱意,又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

就是因为情商高,人家随心所欲,随便打出来就是一套堪称教育孩子教科书的标准组合拳。

和这样高情商的父母比起来,我们能不捉襟见肘么?

说白了,带孩子是一生最重要的试卷,考的是父母的领悟力,格局、做人的灵活度和学识。

孩子虽然重要,到底也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就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还是一部分。

爸爸妈妈们努力吧,当我们不为自己的人生迷惘的时候,孩子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孩子,你有那么多“为什么”,真的让我很困惑


家长们会发现,孩子自3岁起,会变得特别爱问为什么,“为什么鱼在水里游”,“石头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的牙齿不能像爷爷的一样拿出来”,“为什么楼房有那么高”,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往往会让家长很困惑:到底该怎么回答,回答多了怕孩子听不懂,回答少了又怕误导孩子,何况还有许多问题家长也不知道为什么,根本回答不出来!

其实,爱问为什么表明孩子开始关注自我之外的事物,是孩子成长的表现,特别是三岁的孩子,他们开始不拘泥于简单的个人生存问题,对周围的世界感兴趣了,这个世界对于孩子像是一片未探索的地图,他开始想要了解熟悉区域之外的样貌,也想要了解父母、自己之外的其他生物。孩子对父母提问时,正确的处置方法会使孩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主动思考,而处理不当则可能会让孩子羞于提问,归于内向。

孩子的提问一定要回答

不论答案的质量如何,孩子在提问时得到反馈,对他们而言都是激励,以后再提问时,孩子会减少顾及,更积极主动。孩子成长需要的是不断的提问和寻找答案,家长的激励会让孩子更快更好地成长,粗暴地打断和批评是最不可取的。

如何回答才恰当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往往是家长的自然习惯,看似是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其实不利于孩子的思维成长。

可以把家长和老师类比一下。课堂上,老师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孩子问什么,老师答什么对孩子帮助极少,因为孩子没有主动思考,也没有自己探索。所以老师们课上的首要任务是引导,最好的教学是启发式教学。

所以,当孩子问为什么时,父母的最好回答是:“孩子你很棒,这个问题都想到了,能不能先说说你的看法呢?”先对孩子提问题的行为做出肯定和鼓励,再询问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接下来可以引导孩子查阅书籍(培养阅读能力),与其他小伙伴或父母讨论(培养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最后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得到明确的答案。

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回答

考虑到孩子的知识结构和眼界,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家长认真对待,下面几种这几种家长要重视:

1.生活常识(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什么要等红绿灯?为什么饭前要洗手?

2.情感类问题(培养孩子情商):为什么妈妈哭了?为什么冬冬不和我说话,因为他生气了吗?

3.科学知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为什么月亮会变化?

4.个人问题(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回答,有助于孩子认识自我,自尊自爱):为什么我不高?为什么我没有好看的衣服?

家长:别再养那么多“乖孩子”了


家长:别再养那么多“乖孩子”了

前几天西藏旅行回来,正逢上滴滴事件,心里一直堵得慌。

有了孩子之后,最看不得孩子被伤害的事情。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心还是在滴血,在愤恨,在迷茫:

在这样一个危险和机遇齐头并进的时代,我们如何让孩子「强壮」地成长?

我的孩子,我想对你说——

读着绘本长大的你,心里一定存储了很多真善美。然而,亲爱的孩子,我该如何告诉你: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阴暗之处,你该如何防备,才不至于受到伤害?

孩子,爸妈这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听话,才是好孩子;乖,才有糖吃。

这些话翻译过来就是: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没糖吃,你就哭吧……

但我和你爸爸,都很不巧地长成了「不太听话的孩子」。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糖果」。

我们希望你做个善良的人,顶天立地的人,但是,千万别做「书本里的乖孩子」!

这次妈妈的川藏行16天,可谓是一场极简的社会课。这是远比书本来得更真实的课程,我想与你分享其中的几个故事。

并鼓励你享受书本之余,更能走出书本,走进现实,去勇敢地拥抱真实甚至残酷的世界。也许这场拥抱会很痛,但是值得。

川藏线有一站,要去稻城亚丁。我几天前就通过某网预订了3个房间,房费每间400元。

但是快到目的地前,我接到某网客服的电话:

民宿老板说,很不巧你们订的3个房间马桶坏了,要不办理一下退房?

然后巴拉巴拉一堆理由。

what?这时景区的民宿,都涨到一两千元了。你让我退房?

我在电话里忍着怒火调侃:

理解理解,马桶坏了,那就修啊~

开民宿不会修马桶?传出去不合适吧?

实在不行,让老板等着,我来修!

反正房间我们要定啦!

电话那头沉默5秒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照旧。

同行的90后小君老师,听我挂完电话,戚戚然说:

还好有你在,如果我接到这样的电话,可能会答应退房的……

小君老师就是我眼中标准的乖孩子,有礼貌,有教养。

然而,孩子你要记住,在突发状况下,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是利用了人性中不敢拒绝的弱点,实施他的目的啊。

我们顺利入住了「马桶火速修好」的民宿。在前台办理手续时,只见大厅里凡是能落脚的地方,都搭满了帐篷——200元租一个。

这老板的脑子永远机灵着呢。

房间不够,绞尽脑汁忽悠网订的客人退房,然后抬高价格给过路客。契约精神在哪里?还有某网也跟着唱双簧算什么鬼?我不知道还有多少「软柿子」被捏了?

孩子,你看,这样一个小事件,就是商业社会的一个小阴影,一切唯利是从,把契约当儿戏。

孩子,我希望你懂得包容,但不是对势利者的纵容。

在任何可能的场景下,要机智勇敢地捍卫自己正当的权益。我不希望你认怂,前提是确保安全。

你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唉,算了算了,算我倒霉呗,不追究了……省得惹事」。

商业秩序会因为公众的隐忍和宽容,会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糟?

到拉萨之前的几天,西藏的一位企业家朋友介绍了一个做旅游的小A给我们,帮忙买布达拉宫和文成公主演出的门票。

我和小A联系上之后,对方说话极其漂亮流畅:

包在我身上,肯定让你满意。

出于对朋友的信任,我早早就把票款打给了他。

孩子,当你在社会上遇到这样爱说满话、套话、漂亮话的人,可要留心了!妈妈这样身经百战的人,这次都上了套……

晚上要看文成公主演出,他当天才给我们出票,位子差到极点,而且大家还不连坐,我已经不爽了。

第二天去布宫,他之前口口声声说:

肯定给我们1号线路(全套景点)。

然而我们拿到手的居然是2号线路(差不多只有一半的景点,价格也不一样)。

我打电话给他,他说:

不可能啊,我肯定给你1号线路啊,你可是某总的好朋友啊~

好吧,又开始嘴里抹油了。对付这样的人,就算是亲娘介绍来的朋友也不必客套和绕弯了,而是要直接攻其要点——

我直接问:「别解释那么多,直接说如何处理?」

他茫然地表示要想想。而这时,讲解员已经在催我们进去,否则门票要作废了。我当机立断:

算了,我们就走2号线吧,你退款给我。

一听退款,小A就开始玩失联,一直不回复。我在拉萨玩了3天,他只给我一条华丽的留言:

姐,您放心,肯定给您退款,这事包在我身上,肯定让您满意~

然后,就是没动静。一会儿说支付宝里没有钱,一会儿说微信余额不足。总之,就是一个字,「拖」。

我知道,只要我一松口,他就心安理得地消失了;我知道,其实我没必要较真,这样追着讨钱别人会不会觉得自己很low?

打住!千万要警惕这样的思想,因为欠钱不还的是他,low的也是他,我,坦坦荡荡。

在我锲而不舍的催促下,他终于让他的一个朋友,给我退了款。收到款之后,我2秒钟内,手起刀落删除了他。世界清静了。

孩子,在这个事件中,妈妈犯了一个错误:没有遵循「银货两讫」的原则,而是提前付款,以至于后来变得被动。

孩子,在社会交往中,一旦牵涉到钱,就会变得复杂,如果钱夹杂了人情,就更为复杂。

只有能把钱这个东西驾驭好,才有资格谈感情,谈风月。

这就是为啥我们的家规是:第一,不问别人借钱,也不轻易借钱给别人;第二,朋友聚餐AA制。

这次的教训让我不得不加一条:第三:银货两讫(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在拉萨休整之后,我们换了一个越野车司机。这一位有些奇葩,跑上来就一直给我们洗脑:要求我们提前一天结束行程。

听下来,这样他可以省下不少油钱和时间。他甚至预告,「最后一天不送我们去机场」,虽然服务条款写明了有送机服务。

一开始我忍着没发声,看他越来越肆无忌惮,我终于开口了:

师傅,你说了大半天,给我一个直接的理由,为什么要提前一天结束?为什么不送机?

我们是有旅游合同的,每天的行程安排都有明文规定,你虽然是司机,但是你有责任履行这个旅游服务。

我不是搭你的顺风车赶路,我是付钱的游客,你是赚钱的司机,请做好你的本分事。

话音刚落,司机哑了。

最后他弱弱地问了句:“你是做什么职业的?”

我笑答:“你猜。”

之后的几天就非常愉快了,司机简直换了一张脸,每个景点都主动停留和介绍,最后一天圆满地送我们到机场。

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在我和司机据理力争的时候,车上其他3位乘客秒变看客,都只用沉默为我加油。

孩子,这就是人性。

在社会这个万花筒里,你可以看到人性的N种花样,但我不希望你活成一个看客。

每个人都是看客,迟早都变成受害者。

最近,无论是名人圈性侵系列案件、还是顺风车伤害案件,我想到的都是这个词——「多余的礼貌」。

对待豺狼,你可以勇敢一些,再勇敢一些。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怕撕破脸皮。

要知道,坏人在使坏时,内心其实是恐惧和侥幸的,只有勇敢地「踢爆」对方营造的掌控氛围,在博弈中找到自己的节奏,才有可能自救。

川藏线,路途风光绮丽,但也危险重重。

就在我们离开亚丁之后,四个成都女士自驾川藏线,出车祸掉进了怒江!四条生命戛然而止。其中三个还是年轻的妈妈,令人扼腕!

新闻里说,事发地是一处急弯,叫骆驼山,边上好像在施工。目击者的车开到弯道减速的时候,就发现一辆车从对面开来,然后眼睁睁看着车子径直冲到了江中。

我们在旅游途中,也听到司机说起前几年的另外一件事,一家四口,爸爸开车,在川藏线「怒江72拐」处,冲进大江,全家殒命。

就在我旅游期间,一个朋友私信我说:他老爸也想自驾进藏,问我如何。我回复他一句话:一定要量力而行。

孩子,你知道吗?人能有「自知」,是多么难得!

在古希腊一座智慧神庙大门上,也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自驾西藏,山路多有泥石流和塌方,好几处都被当地司机称为「死亡之线」。

路线恶劣不说,最可怕的是高反。缺氧导致的嗜睡、头晕、头胀会直接影响到驾驶行为。

几乎每年都能听到自驾高原出事的消息,我们除了默哀,还要默念这两个字:自知。

孩子,行走社会,学会「自知」,你会减少很多头破血流的机会。我提倡「有把握地冒险」,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壮丽的人生风景。

邹市明太太这样的教育孩子方式,你同意吗?


最近邹市明太太冉莹颖教育儿子轩轩的视频,被广泛关注,人们也对视频里邹太太褒贬不一。起因是轩轩把蛋糕泡到水里,随之而来的是邹太太对轩轩进行的一系列说教,让你意想不到。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中国家长都有一个观念上的错误,就是不犯错才是好孩子。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肯定会不断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犯错是必然的。如果父母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他会变得小心翼翼,变得不敢尝试,因为什么都不做,就不会犯错。

——轩轩水泡蛋糕后邹太太忽视了哪些问题——

孩子已知错了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让孩子体验到自然的惩罚就足够了。比如,轩轩妈可以让孩子尝一下泡在水里的蛋糕,或者告诉他明天妈妈不会再买蛋糕给他了。这样的惩罚已经足够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不能承受之重

不能承受之重轩轩妈妈,质问孩子:“你知不知道买蛋糕的钱是爸爸一拳一拳打出来的。”其实父母告诉孩子这些,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孩子本不该他承受的生活压力。

——教育孩子时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

不要忽略安全感

看到这段视频,虽然能理解轩轩妈妈生气的原因,但是我更关注轩轩的感受,我想如果我是轩轩一定会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

当轩轩已经开始示弱,向妈妈道歉的时候,轩轩妈妈的反应是将他推开,让他走远点,甚至会大声的呵斥“滚!”。

这会让孩子觉得,如果自己做错事,爸爸妈妈就可能不要自己了,就会离开自己。就因为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就有要失去爸爸妈妈的感觉,这对孩子的打击太大了。

孩子认错后不要忽略给予正向的反馈

在视频最后“轩轩妈妈说,我不配做你妈妈,你也不配做我儿子,你喜欢谁就让谁做你的妈妈去。”

这几句话是最伤害孩子的,因为自己犯错了,所以就不配当妈妈的孩子了;妈妈也是因为对自己失望,觉得自己无药可救,所以也不配当自己的妈妈了,更让我难过的事,喜欢谁就让谁当自己的妈妈,看似给了孩子选择权,但是其实每个孩子心里都非常清楚,除了面前这个人,还能有谁来当自己的妈妈呢?

孩子自己内心也不会接受别人呀,如果面前这个人不当自己的妈妈了,自己就真的没有依靠了。

这两句话,对孩子来说,是极没有安全感的体验。会让他觉得,当我已经开始承认错误乞求原谅的时候,是并不能解决问题的,事情也不会在一方已经道歉的条件下就结束了,那么他也很容易就以相同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当别人向他道歉的时候,他也不会轻易原谅,而是觉得道歉不管用,我还是要发泄我的情绪。

而且当他觉得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也会下意识的以发泄更暴躁的情绪引起别人的关注,来加强自己的安全感。

长期以往,孩子的性格会有很大的缺陷,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也很难轻松幸福地生活。

孩子也需要改正错误的过程不断成长,所以请给他一个试错的机会,然后告诉他,虽然妈妈很生气,但是妈妈不会推开你,妈妈会陪你一起改正,一起成长。

——其实你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教育孩子——

从妈妈的角度看,她对轩轩的表现并不了解,行为表现和心理表现都不甚了解。如果能了解孩子,出发点就不一样,她就不会偏激的“教训”轩轩,而是顺势“引导”轩轩。

轩轩把蛋糕泡水里,妈妈说轩轩是“浪费”。浪费了蛋糕,确实是一个结果。但是轩轩的出发点真的是妈妈想的“浪费”吗?轩轩有一万点委屈,妈妈冤枉了他。

充分了解孩子行为的出发点:

轩轩这么大的孩子,把蛋糕泡在水里,最大的可能就是一个好奇,蛋糕能放在盘子里,蛋糕抹点奶油很好吃,蛋糕和水放一起是什么样?他想看看。或许轩轩已经知道蛋糕泡水里不能吃了,但是这个现象让他乐不可支,他淘气不是为了浪费粮食,是蛋糕遇水发泡这种情况让他觉得有趣。

其实这是孩子最初的对世界的探索,好奇心使然。退一步,轩轩已经是“惯犯”,多次玩这种淘气事儿了,妈妈也要想一想,轩轩的心理:他这样做,是没有其它乐趣?是想引起妈妈的注意?如果故意破坏蛋糕,是不是蛋糕不合他的心意等等。

妈妈给轩轩的行为归结为“故意浪费”,归因错误就浪费了趁机对轩轩教育的好机会。

可以尝试这样做:

引导轩轩探索

如果轩轩是好奇心,就是让蛋糕和随意的其它物品发生反应,引导轩轩“探索自然”,是最好的机会,不仅让轩轩观察一下蛋糕泡水里什么样,还能不能吃,还可以让轩轩把一小块蛋糕泡牛奶里、酸奶里、稀饭里,看看现象,尝尝口感,满足了轩轩的好奇心,还激发了轩轩探索的欲望,轩轩是不是多了想象力、创造力?最起码,增长了很多生活经验,是不是?

帮助轩轩建立规则

退一步,轩轩是明知故犯的小淘气,这时候正好是建立规则的时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时候给轩轩一点点“教训”是非常必要的,不过这时候的教训,不是“走开点”“真可恶”这种大声呵斥,不是用“你不配当我儿子,你喜欢谁就去找谁当妈妈”这种威胁恐吓,也不是“浪费粮食”这种坏孩子标签,这些负面教育,除了让轩轩失去安全感、被贴标签后的谨小慎微或者变本加厉,没有一丝丝用处。这时候,当轩轩道歉的时候,最好的原谅轩轩,立即具体惩罚,建立规则。

怎么做“惩罚”呢?让轩轩尝尝蛋糕还能不能吃,不能吃了,那你自己的一份就没有了,其它蛋糕就是爸爸妈妈的,这种程度就好了。

当轩轩意识到惩罚的时候,就是建立规则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家庭小规则,这种引导可以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规则、社会性,以及对待事物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相信《错了那么多年的教育方式你还在继续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继续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