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做孩子才自觉

02-01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父母怎样做孩子才自觉》,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玩一次游戏,再多听一个睡前故事……类似这样“没完没了”的央求常常让父母难以应对。

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节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没完没了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许多家长发现,经过种种努力后,自己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实,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刚刚主宰了一小会儿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乐的时光,可是大人一声令下“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或者“就这些,再也没有了”,就要将他们自我掌控的权利夺走,想一想,他们又怎会乐意呢?

父母往往说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当大人宣布“孩子,你还可以玩10分钟”时,最终他们得到的时间可能只有5分钟,也可能长达30分钟。他们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并不那么坚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发脾气、撒点儿娇、软磨硬泡、撒泼打滚,或故作可怜,让大人有所松动,而事实上,家长们往往也遂了他们的心愿。

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线

妥协让步无异于奖励孩子依靠纠缠不休而达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应让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线。

第二步:做好离开的准备

举例来说,你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们该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还可以和表哥再玩10分钟。”在时间到之前你应该做好离开的准备,把东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完别。等10分钟一到,就对孩子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然后立刻抬脚走人。如果不这样,下次你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时,孩子很可能将你的话当耳旁风。

第三步:保持平静不妥协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会耍五花八门的小把戏,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平静,不要妥协。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给他一个“警告”,告诉他可能会面对什么“后果”。为了让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东西,或者做某件事的计划,如提前15分钟上床睡觉,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玩最喜欢的玩具等等。

我敢保证,在以后应对孩子“再多一次”的要求时,你会觉得越来越轻松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母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做一个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然而,现实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些情景:孩子上学,父母帮忙背书包;孩子的鞋带松了,父母帮忙系好。。。。。。有这种做法的父母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因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更糟糕的是,这种“包办代替”还有可能使孩子产生自己无能、愚蠢的观念,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间接地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严重的伤害。

父母是爱孩子的,但很多时候却适得其反。那么,父母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呢?教育专家指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放手让孩子自立自主,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能独立生存的人,才是父母爱孩子的根本。具体说来,父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过分保护孩子

父母对孩子过分地保护,往往会妨碍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使他变得胆怯、依赖心重、神经质、不敢做任何尝试,而且不易与人接近。所以,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应放手给他自己去尝试、去实践。

2、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

父母最好能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孩子有自己的桌子、椅子小柜子等,这有助于孩子从小养成独立支配个人用品的习惯。例如:蜡笔、尺子等学习用品放在自己的抽屉里,玩具放在玩具箱内,图书放在小书柜,弄乱了自己整理好。孩子在处理这些事情时,不知不觉时就会养成独立的个性。

3、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父母平常可以让孩子帮着做一些诸如擦桌子、洗碗筷等孩子力所能及的小家务。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可以使孩子更有责任感。当然,当孩子完成任务后,不管做得怎样,都要对他说声“谢谢”,并给予适时鼓励:“你今天学会洗碗了!”既尊重孩子,又强化了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

4、引导孩子自己找答案

孩子发问,是孩子智能活跃、独立思考的表现,此时也是启发孩子智慧的最佳时机,父母应好好利用。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切忌轻易和盘托出答案。你只需给孩子一个“引子”至于结论,就让他自己去寻找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你的启发诱导下,相信孩子自己会找到令他自己满意的答案的。

5、有耐心,不代劳

有些父母嫌孩子动作慢,做不好,就索性代劳。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一口气就把孩子半天也没表达明白的话全说了。这种不耐心倾听的结果,会干扰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他变得沉默、依赖。要知道,孩子的独立性不仅依赖身心发展的成熟,也要靠后天的学习。因此,父母一定得有耐心,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对孩子怎样才算“严”加管教


早上吃完饭收拾完毕,我对正在垫子上玩的西西说“西西,跟妈妈一起去洗脸刷牙吧?”她嗯声答应马上起来,走到客厅回头看她,原来没穿拖鞋就出来了,只穿着袜子。我马上掉头回来,让她回去穿上鞋子,我就坐在床边等着她自己穿鞋。西西很早就会自己穿鞋了,而且也养成了在垫子上玩先脱鞋,下来先穿鞋的习惯。可今天不知道什么缘故,她那一会儿不肯穿拖鞋,回到垫子边上去穿小布鞋,可是一时又没穿好,她就着急了,哼哼唧唧光着脚站我身边耍赖。我当然不会妥协让她光着脚去卫生间,更不会亲自去给她穿鞋,但是我会告诉她不穿鞋光着脚太凉,容易导致拉肚子,也会把袜子弄得很脏(在遍遍地教她要穿拖鞋的过程中,这些道理也对她讲过无数次的)。

即使小布鞋没穿上,西西还是不肯穿拖鞋,我就再对她说,随便穿哪双鞋都可以,我等着你穿好再去。她竟然越哼哼越厉害,快要哭起来了。我一看苗头不对,立即警惕起来,严厉地对她说,西西,你慢慢哭吧,哭完了也得穿鞋,否则就不要走路。她哼唧了一会看没什么结果,就自己又回垫子上去玩了,坐在小木马上摇晃。看她情绪稳定了,我换了温和的语气又问她,西西,我们去刷牙洗脸吧?她很愉快地嗯。我接着说,那你穿上小拖鞋跟妈妈来吧!她马上站起来穿上拖鞋,屁颠屁颠儿的跟着我去洗漱了。

在我的家里,像这样的场景不计其数,很多都是琐碎至极的小事,但这就是全职妈妈的生活。不知道别的全职妈妈是怎样带孩子、教孩子的,我自己是认为养育孩子是非常严肃而且是有很大学问的事情,我知道带孩子不是简单的事,需要做妈妈的全身心投入,需要无限的耐心,更需要不断的学习、反思与总结。

上周五的下午,和小区里另外两个宝妈带着孩子玩了一会,一个是上班族妈妈,另一个也是全职妈妈,而且跟我一样是完全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她们一直觉得西西是个很好带的孩子,比较听话,那天见面是隔了好几个月,再见西西除了看出她长高了,也问我平时怎样管西西。我说我对西西管得很严。怎么严?只要有犯错误或不听话的时候,我都不会放过,而且那种情形下我管起她来一点也不心软,不心疼,就好像我不是她亲妈一样。当时说是这样说了,可回头总感觉自己的回答不尽如人意,当然也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到位,对严加管教理解得不深刻。这几天又仔细反复看了几遍陈大惠老师的相关节目,对于管教孩子的“严厉”有了更深入一些的认识。

现在一提到对孩子严加管教,很多父母也许会把“严厉”、“严格”与大声呵斥、责骂甚至体罚自然而然的联系起来,有些家长会问,是不是使劲儿打才叫严?如果上网搜索一下管教孩子这个主题,不难看到很多专家学者和父母都是主张管教孩子不能过分严厉,否则会让孩子有心理阴影,甚至留下心理疾病等等的言论。像得出类似这样的结论,多半是因为误解或曲解了“严教”的真正含义。

《三字经》上有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老师都是孩子的老师,那么究竟什么才叫“严”?严教,不是打得很有力气或者责骂得很厉害才叫严,而是孩子的一点点小毛病都不给他放过。比如你的孩子有一百个毛病,你要帮他一个一个地改正错误,一点一点地剔除毛病,少一个少一点都不行,这叫严。不是非得打骂,那些只是形式而已,管教孩子的方法形式很多,不拘哪一种,最终的实质目的是改孩子的毛病习气和错误。

和宝妈们见面之后的当天晚上,吃饭时和先生提到了下午的事,还举了个现场的小例子,最小的那个宝宝三番五次去拿装水果的碗,我们成功拦截了两次,后来还是被他打碎了,宝妈说家里的碗都快被他打光了。我跟先生说,西西从来没有摔碎过碗盘,而且她还可以端着吃完东西的空碗送到厨房去。先生说,你看得紧。我说,也不全是,我弟弟的孩子吃饭时老扔饭碗。先生说,他那是毛病。西西从小没有扔东西的习惯,没觉得她有过什么扔东西敏感期,她唯一会扔着玩的东西就是球。

想要真正做到对孩子的严加管教,这就需要父母做到至少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父母要不断地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教孩子的学问,自己心中要有正确的标准,要有一把尺子,而且这个尺度是专门针对自己的孩子的,不能随便拿别人家的标准来强加于自己孩子身上,我把这一条叫“管得严”;另一方面,父母要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日常的毛病习气和常犯的错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否则只有第一条也是无法真正帮到孩子的。这一条我借用先生的总结,叫“看得紧”。

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孩子交给父母老人来带,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所以有些家长拼命把孩子往外面各种早教中心、培训机构送,这些家长通常不会注意到自己孩子的毛病和问题所在,因为他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了,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些家长,尤其是一些全职妈妈,虽然她们是全职带孩子,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可是并没有完全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而是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就忙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忙着得空赚零花钱贴补家用。以上这两类家长在管教孩子方面的知识是相对匮乏的,对于孩子的问题所在父母的头脑是空的,他们的眼睛没有盯住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毛病容易疏忽掉,所以对孩子无法做到严格管教。

还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会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式方法,也会有管教孩子的标准,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比如那位在职宝妈就提到,每天只有晚上才和孩子在一起,看到她有点无理取闹也不忍心再严格对待她了;也有的父母认为自己都做得不是太好,不好意思去要求孩子,差不多就行了;有些长辈对孩子就容易溺爱,比如妈妈曾经认为我教训西西的时候太过严厉,她常对我说,西西已经很乖了,要知足……这些父母长辈管教孩子方面的尺度太宽,如果说得重一点,明知孩子有错误却不去严加管教,这实际上就是纵容。

我只能算是个没有什么经验的新手妈妈,在管教孩子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最近是在学着怎样严格管教孩子,怎样个严法。其实严加管教是两桩事情,一是严,一是管。什么是严,怎样去管,都是有很深的学问的,不能没弄清楚就妄下诊断,自己劳心劳力却没能把孩子教好。弄清楚了什么是“严”,下一个教孩子的学问就是怎样管,慢慢学习和积累经验中,以后有机会再来探讨。

怎样指出错误,孩子才不反感?


有位妈妈对孩子说,“这个地方怎么又错了,改一下”。孩子说:“我没错。”

错误是明摆的,孩子却矢口否认,妈妈很恼火,不过还是耐着性子跟孩子辩论,证明他确实错了,但孩子就像一头倔强的小牛,坚决不承认,最后妈妈抓狂了,跟孩子大吵一架。吵完架回头想想,依然觉得孩子不可理喻。

我对妈妈说:咱们转化一个场景,如果你的同事,用同样的态度和语言对你说:这个地方怎么又错了,改一下,你是怎样的感觉呢?

妈妈体会了一下说,会觉得不高兴,就算不说什么,心里也在想:“我是错了,可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啊,这么凶,好像你全对似的!”其实,这也正是孩子的感觉,他只不过把这种情绪外显出来。

如果是指出同事的错误,我们往往会尽量委婉,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但对待自己的孩子,真没把他当外人,直来直去外加口不择言,就激起了孩子的防御和对抗情绪,于是,就出现了前面这一幕。

其实,不管面对的是大人还是孩子,指出对方的错误,都是一个敏感时刻,要格外留神。指出孩子的错误,至少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对事不对人。类似于“你怎么又错了”、“我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之类的话,一不小心就上升到“对人”的高度,这是在否定孩子本身,于是,孩子也用同样的思路来回应,表面上看是否定错误,其实是在否定妈妈。因此,我们一定要特别谨慎,针对具体的错误展开对话。

第二,态度和语气,比语言更重要。妈妈一直以为孩子不愿意面对错误,其实,孩子不愿意面对的是她的态度和语气。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态度直接、语气生硬,特别容易踩到孩子死不认错的雷区。

第三,指出错误,可以很委婉。其实,孩子聪明着呢,我们含蓄、婉转地指出来,就算不说出“你错了”三个字,他也能心领神会。比如:“这三道题目改一下;这个字好像不是单人旁哦;这个应用题再演算一遍吧。”

我发现,当我们注意态度,并不断变换表达方式,孩子会有新鲜感,因此,也就不容易反感。

宝宝认人期,父母应该怎样做?


如何陪同宝宝度过认人期

1.建立安全港湾

对于这个时期的宝宝,要尽量顺应他的需求。例如,睡觉时不要惊醒他,或是轻轻呼唤他的名字;跟孩子一起玩耍,不要因为有事情要做就强迫孩子睡觉或是干别的;哭泣的时候要好好安慰他或是拥抱他,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这些才是回应孩子最好的方式。

2.根据宝宝的情绪给予安抚

当宝宝见到我们有很高兴的表情时,我们也要用开心的表情来回应他。如果宝宝一见到我们就大哭,千万不要露出紧张或是厌恶的表情来。这个时候宝宝的哭泣也许只是向我们撒娇,要我们安抚他一下,爸妈应该及时回应。

3.搂抱对宝宝的重要性

搂抱对宝宝的意义很大,在整个幼儿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的搂抱是不可缺少的。宝宝可以从爸妈的搂抱中,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安慰和满足,他能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4.分散宝宝注意力

万一用尽各种办法,宝宝还是哭闹不止该怎么办?分散注意力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这得有赖于父母要知道宝宝平时喜欢什么。拿着宝宝喜欢的玩具,或是发出宝宝喜欢的声音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

总之,黏人期到认人期,这是宝宝成长必经的阶段,家长不要过于担心或手足无措。宝宝的人格发展是在不断趋于成熟和独立的,在1~2岁时可能就会不那么怕生了。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爱心,用你的关心爱护来陪伴小宝宝度过这段时期。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大家都知道早教的重要性,有些孩子相当顽皮,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习惯,如何教育儿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呢?

孩子如何教育,有以下几个要点:

1、称赞法。

儿童教育专家过去坚持认为,在儿童教育方面不存在过分表扬的说法。如果你三岁的孩子向你展示了一幅他手绘的图画,你完全可以给他打个满分,告诉他这幅画简直棒极了。如果这幅画并不是他最出色的一张,你至少可以找出某个角度说一些鼓励的话:这种蓝色选择的非常好。

这样孩子听完会有一种动力和表现欲望。他会想下次表现的更加好。

2、批评会扼杀孩子的自信心。

儿童教育专家过去认为,批评会打击孩子培养起来的自信心。他们总是告诉父母:“如果你找不出任何鼓励的话,你最好就什么也别说。”曾在幼年时期受过父母严厉斥责的人,在为人父母后更愿意接受这样的建议。但是最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伤人自尊的批评与充满爱心的实话之间存在巨大差别。

新方法:用诚恳、关心的态度告诉孩子实情。

如果五岁的孩子把他写给奶奶的致谢信交给你看,你发现信上的字非常潦草,你不应该只说:“这是什么呀?拿回去重写一遍。”你可以委婉地告诉他:“这上面的字不是你写的最好看的字。我见过你写的更漂亮的字。为什么不写一张更漂亮的呢?”通过实事求是的评价,你可以赢得孩子对你的信任。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出实际情况能够鼓励孩子在做事时尽更大的努力。

3、传统方法: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

这一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据是:当你让孩子自己讲述他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时,他会为自己独立做决定而感到信心备增。这并非完全正确,因为这样做容易使孩子得意忘形。许多父母现在不得不耐心聆听孩子细数身边发生的每一件琐事

父母怎样正确爱孩子


父母怎样正确爱孩子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具体怎么做,要有三点,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

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成长。

其三,注意培育孩子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既然爱,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孩子现在快乐,二是让孩子未来幸福。在今天,做到这两点的关键是抵御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给孩子提供一个得以尽可能健康生长的小环境。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做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的个体。而且,在孩子很幼小的时候就应该这样,我们无法划出一个界限,说一个人的人格是从几岁开始形成的,实际上这个过程伴随着心智的觉醒早就开始了,在一两岁时已初露端倪。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是去了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任何一个孩子都绝不会因为被爱得太多而变坏。相反,得到的爱越多,就一定会变得越好。当然,我说的“爱”似乎需要做界定。比如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之类。

但是,不管怎么界定,基本的内涵不容怀疑,就是一种倾注全部感情的关心、爱护、鼓励、欣赏、理解和尊重。只要是这样,就怎么爱也不过分,怎么爱也不会把孩子宠坏。没有孩子的时候,生活多么艰苦,都可以忍。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做父母的总想为孩子争取好一些的生活条件。一个人无论怎么清高,在这一点上都不能免俗,我认为也是最可理解的。中国人总是教育孩子做“乖”孩子,称赞孩子时也多用这个“乖”字。

“乖”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乖顺,就是温良、听话,其二是乖巧,就是伶俐、机敏,把这两个含义统一起来就比较全面了。不过,这两个含义也可以从坏的方面理解,比如乖顺是循规蹈矩,乖巧是察言观色,二者的结合就令人讨厌了。

仔细分析起来,孩子真正可爱的和值得鼓励的“乖”,其实把包含了三个因素。

一是通情,就是善解人意,关心和体察他人的感受,这是同情心,是善良。

二是达理,就是讲道理,懂道理这是理解力是智慧。

三是在通情达理的基础上,能够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求,这是自制力,是节制。

所以“乖”应该是善良、聪慧、节制这三种积极品质的综合表现。倘若抽取这些品质,只要求孩子盲目的听话,训练出来的就不是通情达理的乖孩子,而是逆来顺受的呆孩子,甚至是阳奉阴违的坏孩子了。

亲子之爱是爱的课堂,不但对孩子是如此,对父母也是如此。孩子不只是夫妻的肉体之爱的产物,更是彼此的心灵之爱的载体,通过爱孩子,这种爱才不是飘着空中,而是落在了地上,获得了稳固的基础。

请注意,对孩子的爱是实现男女之间超越于肉体的爱的前提和必由之路。我对此也深信不疑,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正是通过爱孩子,我们才领悟到了爱的无私之本质,从而真正学会了爱。如果说,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对于做父母的是宝贵财富,那么,对于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浑然无知,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在时光中了。

为孩子保住这一份财富,这只能是父母的责任。孩子长大后,把一份他的孩提时代的完整记录交到他的手上,他会多么欣喜啊。这是真正的物价之宝,天下父母能够给孩子的礼物,不可能比这更贵重的了。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家长相当可怜,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另一面是孩子的奴仆、下属,始终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处的位置。做孩子的朋友不易,让孩子也肯把自己当朋友更难。多少孩子有了心事,首先要瞒的人是父母,有了知心话,最不想说的也是父母。有一些正经的父母,自己十分无趣,看见孩子调皮就加以责罚,听见孩子的有趣话语也无动于衷,我真为他们的孩子感到冤枉。

在干旱的沙漠里中,孩子的智性花朵过早的枯萎了。在沉寂的闷屋中,孩子的灵性笑声过早的暗哑了,如果一个孩子天赋正常却不会幽默,责任一定在大人。现在有一些父亲或母亲以自己的孩子为题材写书,写的是他们很特别的育儿经历。他们有宏大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

从零岁开始,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天才,终于送到了哈佛或牛津。对于孩子的未来,不作具体的规划,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心身健康、心智优秀的人。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是一种误导。应该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到时候他自己会做出最好的决定,相信比我们现在能做的好一百倍。最后,愿我们的亲情历尽岁月的磨难始终纯粹。愿人生的幸福不受世俗的腐蚀永远简单。

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喜欢《父母怎样做孩子才自觉》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怎样做家园工作计划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