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帮孩子实现精神的独立?

02-05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怎样帮孩子实现精神的独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你了解孩子的内在世界是怎样的吗?当你对孩子寄予厚望时,是否曾认真了解过一个生命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在8月31日举办的朔方人文科学大讲堂上,作为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创办人,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孙瑞雪从生命真相出发解读儿童教育,与家长对话——

家长:

“我的孩子总是和我对着干,吃饭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又总是惹事,怎么办?”

“我是单亲妈妈,孩子现在性格很孤僻,不愿和人说话,怎么办?”

“每次带儿子去兴趣班,他都很抵触,怎么办?”

孙瑞雪:

人类几乎要丧失了调用内在生命体系的能力。所有的“不知道该怎么办”,都是因为对生命的不了解。

在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16年里,我只做了两件事:第一个就是了解儿童,第二个就是了解我自己。

家长首先要明白,一个完整的人是由心智、情感和肉体三方面组成的,人除了可以运用大脑去认知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内心还有情绪、感觉、心灵和精神等多个系统,他们同等重要,并随着年龄的成长也需要成长。否则,这个人就是残缺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内心世界的残缺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

人的生命质量取决于其内在的空间有多大,而教育的核心,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所以,先帮助孩子扩展他的内心世界,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家长: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扩展他的内心世界?

孙瑞雪:

我曾看见一位母亲在众人面前大骂自己的孩子,可那个孩子却目光呆滞毫无反应。这就是一个残缺的内在,生命因失去了觉察力而变得苍白。如果你真的了解生命,你就会知道,健全的人格是通过孩子的自我形成和自我创造来完成的。你给予孩子的自由度越高,他的内在潜能才会被最大化地释放。

很多人寻找自己的另一半,都是靠辨识对方的味道,越是自己喜欢的味道,你会发现那个人在地域或血缘上一定离自己很远,而自己讨厌的味道多半出自所熟悉的人。“所以,那些通过感觉在一起的人,生下的孩子在各方面发育得都会比较好。”

所以,当一个人内在所有的系统能得以充分发展时,人的感觉系统才会强大,从而才更有创造力,才充满爱和力量。一个在自由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的生活其实是非常有序的。因为,他通过活动释放了生命能量,建构了内心的力量,形成了意志。他们很自信,这种自信不是建立在我比你好,而是建立在对自己和他人的把握上。

家长:

怎样帮孩子实现精神的独立?YjS21.cOm

孙瑞雪:

首先,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每一个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恐惧、悲伤、愤怒、喜悦……可是,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所谓的负面情绪时,家长一面表现出恐惧、悲伤或愤怒,一面却要求着孩子能够始终保持“平静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对情绪的压制不可能让生命变得完整,因为,当情绪无法表达时,人就会对周遭的一切失去感觉。情绪的调整需要靠自我去完成,所以,只要给孩子一个空间就好。但需要提醒每一位母亲,一定要在孩子童年时期,让孩子与自己实现精神上的剥离。因为怀胎十月是母亲与孩子共存共生的状态,孩子出生后,身体与母亲分离,但情绪是共生的。直到4岁之后,才开始逐渐与母亲的情绪剥离。但如果一直与母亲的情绪共生,那么这个孩子就很难有独立的精神世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成人后,仍会受到母亲情绪的影响,缺乏自我意识和判断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今天的孩子是新世纪的小主人,他们必须学会共同生活,这就需要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与和平共处,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不仅如此,还要学会在合作中和不合作的伙伴间增进友谊,相互了解,因此,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通过体会合作的必要性,萌生合作意识

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我们首先要给孩子一些思想准备,对集体活动进行一些讨论:关于大家在一起应相互帮助,关于每个人应负的责任,关于玩玩具不争抢等等。随后便列出项目,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如:在幼儿活动区提出“三不”即不打人、不骂人、不争夺玩具;要有礼貌、要谦让、要商量。通过看图说话“我和你一起玩”、木偶戏“李小多分果果”等生动形象的学习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友爱”。并以营造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如在墙上张贴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各种图片。在活动中,让幼儿自由选择项目,各司其职,相互帮助,这样做给了他们一个自我选择机会,而非忽视他们的意愿,独断专行。当然,让孩子自己进行选择并不能保护他们一定能够做到最好,其间会有反复,但因为这是他们的决定,老师就有权提醒他们实现自己的诺言。

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在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午睡前后让小朋友互相帮助脱穿衣服、解扣钮扣;请小朋友们把心爱的玩具拿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还有大带小活动。不仅如此,我们还将幼儿喜爱的多种活动进行分类组织,建立幼儿活动区,经过反复研究,明确了在各种活动区中对幼儿进行合作精神培养的具体目标。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从2―3岁幼儿(幼儿食品)身心发展看独立性的表现

一是,要求“摆脱成人控制”。

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

二是,由于手脚动作还不十分协调,走或跑容易跌倒,用杯喝水会泼翻,用勺吃饭会洒在身上。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不听话”、“犟”。

三是,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交往是幼儿的一种发展性需要,2-3岁的独生子女尤其明显。他们特别喜欢与邻里的小孩子玩,甚至会说“没人陪我玩,没劲”等。而父母往往以不放心、不安全为由限制他的交往。

四是,2-3岁的幼儿对自已有点会但还不熟练的事情最感兴趣,喜欢自己反复做,如反复摆弄某一类玩具,重复进行一种游戏等。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

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首先,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其次,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

在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为了安全和其他原故,很少给1岁内的孩子提供练习坐、爬、站立、行走的机会。孩子醒着时经常抱在怀里,或经常让他们躺在床上,或坐、站在带围栏的小床里。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父母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幼儿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再次,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另外,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给孩子温暖、充满关怀的照顾

孩子获得温暖而有回应的照顾时,比较容易对照顾者产生安全感与稳固感,专家将这种强烈的关系称为“稳固的依附关系”,这是孩子一切未来关系的基础。让孩子体验你深刻的关怀、你的“爱的表现”如:抚触、轻摇、说话、微笑与歌唱等等都会影响幼儿脑部网路的构成,帮助奠定孩子未来的思想与行为。

回应孩子向你发出的信息

有时,孩子无法用言语来沟通他的心情、喜好或需求,但是他会向父母发出许多信号,例如声音、动作、表情及目光的接触等。注意他的情绪。不管孩子生气或快乐,都要及时回应,尽量了解他的感受,他的描述(透过语言或动作),以及他想做什么。

跟孩子说话、给他阅读、为他唱歌

让孩子浸润在语言的环境中。有时,孩子虽然不懂得语言的含义,却可以让脑部获得刺激,语言能力因此得以成长。对孩子唱歌、放音乐、说故事、读故事书。多利用日常生活的点滴来编故事,将他认识的人与地点放入歌唱中,练习描述你们的生活。这些“亲子对话”都将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兴趣,奠下深厚的基础。

建立生活习惯与仪式

孩子知道午睡时间到了,因为妈妈(妈妈食品)像往常一样,唱了一首歌,然后把窗帘拉上。而当幼儿园老师拿来果汁和饼干的时候,孩子也会晓得,爸爸就要来接他回家了。通过愉快的感觉建立起来的生活习惯与仪式,能让孩子感到安心。正面的经验一再重复,不仅带来安全感,也帮助孩子习惯与了解周遭环境。

在安全范围之内,鼓励孩子探索与玩耍

随着孩子学会爬与走,他会开始探索父母之外的世界。父母应该加以鼓励,而且要在孩子回头寻求安全感时,表现出接受的态度,让孩子与同龄、不同龄的小朋友互动,进行人际关系的探索,但是要帮助他们解决冲突。同时,多多鼓励玩耍,因为玩耍也是重要的学习经验。

慎选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不能教孩子学习语言,也无法让他学会沟通。研究显示,在学校学习状况最好的孩子,父母通常会限制他们看电视的时间,而且对于孩子观看的节目也有选择。不要让电视成为孩子的保姆。让孩子有选择性地看电视,而且留意他的收看习惯。尽可能与孩子一起观看,同时一起讨论内容。

纪律是教育的难点,也是成长的契机

孩子日渐成长,也愈来愈能多方探索、发现与实验。孩子探索的世界越大,越需要有所限制,以及成年人持续而关爱的督导。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感受。要让他明白,你不喜欢他的某种行为,但你仍深爱着他。对孩子解释各种行为的规则与后果,让他学到纪律背后的理由。还要让他了解,他的行为如何影响到别人。

帮助孩子了解自我

每个孩子的性情各不同,成长速度也不一样。而他的自我价值观,实际上反映了父母对他的态度。当孩子逐渐学会适应日常生活时,会对自己感到满意,特别是当父母用明确的称赞来加以肯定时,孩子会察觉他的行动与你的反应之间有所关联。对于来自孩子的各种讯号,能够敏锐反应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会有比较正面的自我价值观。

选择优良的幼儿园,并保持密切互动

幼儿园的选择,是许多家庭必经的重要决策。研究显示,高品质的托育与学前教育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与社会能力。父母应该亲自参观、了解每个幼儿园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情况,选择能够照顾孩子需求的幼儿园,确定它有足够的老师照顾到每个宝宝(宝宝食品)的需求。选定幼儿园后,仍要保持密切联系,最好不定时“突击检查”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状况,并且经常要求提供孩子成长进度报告,并提出有益于孩子发展的建议。

好好照顾你自己

父母也需要良好的照顾。养育子女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奇妙也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正由于你是孩子最主要的供养者,你的健康越显重要。越是精疲力竭、分身乏术、暴躁易怒、沮丧挫折的父母,愈难以满足孩子的需求。

怎样帮孩子克服夜间惊恐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外来的刺激能引起梦,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也能产生梦。一般来说,梦不会影响健康。但是,有些孩子常会出现夜间惊恐的现象,弄得爸爸妈妈束手无策。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白天有无受过什么刺激或身体有什么不适的地方,最近一段时间是否经常这样,作出判断后再作处理。

出现夜间惊恐现象的原因一般有:

1、孩子在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恐怖的故事,成人的责备和打骂等等。

2、身体内部的刺激,如有疾病(疾病会引起人体组织内生理的改变,会破坏体内血清促进素的平衡)。这种白天大脑无暇顾及的初起疾病的微弱信息在睡梦中能反映出来,如肺部疾病患者常梦到负重运行,胸部受压,被人扼住脖子而感到窒息等。做恶梦者往往心中恐惧,呼喊不出而突然惊醒。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及时带孩子上医院检查。

如果不是身体方面的原因,爸爸妈妈大可不必惊慌,只要平时加以注意就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平时睡前,不要讲惊险恐怖的故事,或用“狼来了”、“老虎要吃掉你”等谎话吓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静愉快的情绪。此外,要养成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睡前不要吃得太饱,不要让孩子喝太多的水。还要注意不让孩子过度疲劳。这样,就能避免孩子出现夜间惊恐的情况。

怎样养成孩子独立学习写作业的习惯


有些孩子在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家长惟恐孩子学习落后,就搞起了“全程监控”。每天不但看着孩子写作业,而且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马上“掰开了,揉碎了”地教,两年下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一直领先,但是独立学习能力却没有得到提到。上了三、四年级,语文的阅读分析、作文加上来了,数学题目也更难了,有些家长辅导就力不从心了。孩子失去了家长的支撑,学习马上就滑落下来了。家长着急,孩子失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窘困的局面。

方法1、家长根据作业类型调整监控力度

语文的写生字,抄词,抄课文,数学的计算题这类作业,都属于比较简单,基本不存在不会做的问题,家长都可以不监控或者轻度监控。即,先询问孩子做这些作业有没有困难,如果没有困难,那么写每项作业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您认为孩子预计的时间比较合理,就让孩子把每项作业和所需时间都一一写在纸上,然后桌上摆一个小闹钟,让孩子看着时间,做作业。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家长可以在旁边看看书,织织毛衣,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家长就可以在其他屋子做一些事情,时常从孩子的门口过一下,看看孩子是否在写作业,就可以了。

语文的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作文这类作业,数学的应用题、图形题这类作业,有一定难度,孩子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家长可以采取中度监控的做法。即,当孩子说这道题我不会,您教教我时,您可以先让孩子认真读几遍题。注意,有些孩子说不会,其实并不是真的不会,而是连题都没有读就说不会,主要是懒惰在作怪,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让他去读题。还有些孩子虽然读题了,但是读的时候没有思考,读完一遍什么印象都没有留下,然后就跟家长说我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让他再认真的读几遍题,一边思考一边读,一边理解一边读。很多孩子在认真读了题目之后不用家长讲自己就会了。如果此时,孩子还说不会做,家长可以让他回忆老师平时在讲此类题目的时候是怎么讲的,说过哪些思考的方法、步骤,让孩子用这些方法、步骤一一去试,基本上也能解决。如果孩子平时上课时没有注意听老师讲方法,此时您可以让孩子给同学打个电话,让同学告诉他思考的方法。注意,一定不要让同学告诉他答案,仅仅是说方法。在孩子掌握了方法之后,家长可以让孩子运用这些方法去思考,尝试着做题。

注意事项: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监控力度应该逐渐减弱,只有这样孩子独立的学习能力才能增强,从而把学习真正当作是自己的事情。开始调整的时候,孩子可能不适应,这是正常的,家长要坚持住。家长一定不要马上冲上第一线给孩子讲题,也不要训斥孩子平时不听讲,这些都于事无补,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走。这样孩子才能慢慢的从完全依靠家长变得独立的去学习,去思考。

方法2、帮助孩子提高写作业的效率

有些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是磨蹭,只要写作业,家长就得在旁边监督,否则他就一直在玩,耗到八、九点钟也不着急。家长想放手,但是放不开。

家长可以尝试着这样做,放学后,把孩子的同班同学,或年龄相仿的孩子请到家里来,和孩子一起做作业,也可以把孩子送到别人家。(无论是把小伙伴招引到家里来,还是把自己的孩子往外送,一定要选择那些有独立学习能力而且很自觉的孩子)当小伙伴们都在写作业的时候,您的孩子也会受到熏陶,抓紧时间写作业了。因为如果谁没有写完作业,小伙伴是不愿意和他玩的。这种学习小组人数不要太多,三五人为宜,人员最好固定下来。

如果您无法让孩子和同龄人一同写作业,可以在孩子写作业之前先让他预计此次写作业大概要花费的时间,然后以挑战的口吻问他:“你能不能做到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写完作业?”大多数孩子会回答:“能。”然后您可以像发令员一样说:“好,现在开始!”此时,孩子会马上投入写作业的紧张状态。如果过了一会儿,您发现孩子开始玩了,您可以轻声为他提醒时间,如:你还有十分钟。要注意,我们提醒的是还有多少时间,而不是禁止他玩。也就是说我们要用时间去压他,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紧迫,从而抓紧时间写作业,而且还不会造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如果孩子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了作业,您可以给予小的奖励,比如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下楼完半个小时等。如果孩子没有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您也不要指责他说话不算数,而是要和孩子一同分析一下原因,是自己对作业所需的时间估计不足,还是一边写作业一边玩耽误了时间,还是自己在某道题上耗费的时间太多了。找到原因之后,下次写作业之前仍旧让孩子估计所需的时间。有了上次的经历,孩子这次就会吸取教训了。这个方法坚持下去,孩子写作业就会越来越快,而且孩子一旦掌握了自己的做题速度,考试时也就能够做到正确控制时间了。

如果您的孩子对于时间没有一种紧迫感,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仍旧慢条斯理地玩,对于没写完的作业一点也不着急,此时您一定要沉得住气。您要记住,如果您表现得比他还着急,他就不着急了。您可以隔二十分钟或半个小时提醒一次时间,如果孩子置若罔闻,您仍旧做您该做的事情,但是绝不许孩子离开书桌去别的地方玩,或者看电视。如果时间比较晚了,孩子也困了,想去睡觉了,此时,您要平静地对孩子说:“你的作业还没有完成,不能睡觉。”孩子如果表示自己很困了,明天早晨再写,此时您还要再坚持一下,说:“不可以,谁让你放学后一直在玩,现在困了,也要把作业写完才能去睡觉。”一般来讲,此时孩子会以最快的速度写作业。您要做的就是坐在旁边陪着他,不管他写得多么潦草,质量多么低,只要加快速度了,就是进步。当然,第二天,老师对他的作业一定是不满意的,批评他,叫他重写,改错题,也是他应该承担的后果。通过几次的较量,孩子知道了您的坚定,在放学后自然就能抓紧时间写作业了。当时间充裕时,他的作业质量也就会逐步提高了。

注意事项:

在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

所谓耐心的指的是遇到孩子不听话时,家长一定不能着急,不能冲孩子发脾气。一旦您冲孩子叫嚷了,孩子虽然会很害怕,但是心里马上就有底了,他知道有您一定会想出各种办法让他完成作业。时间一长,次数一多,他会觉得写作业首先是您的事,他在为您完成任务,否则您为什么比他还在着急呢?因此就会更加磨蹭了。所以您要做的是平静的提醒时间,无论他耗到多晚家长的态度都是平静。您表现得很平静,孩子就慌了,他就会觉得这件事情,没有人替他着急,他就只好自己想办法了。那么他独立的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所谓恒心指的是家长一定要把这种态度坚持到底,这是一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较量,谁坚持住了,谁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家长本身有优势,之所以经常失败是因为心太软,看到孩子困了,累了就想算了,明天再说吧。殊不知,今天的放弃会导致孩子明天继续磨蹭。

方法3、利用孩子要独立的愿望鼓励他主动学习

一、二年级的孩子自己没有太多主见,大人怎么安排,他就怎么学,缺乏主动性。上了三、四年级,心理逐渐成熟,思维逐渐活跃,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对于父母,老师的安排不太愿意全盘接受了,此时,作为家长。我们要抓住他这种心理特点,鼓励他独立,主动的去学习。

比如,有些三、四年级的男孩子会对父母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看《三国演义》,您也给我买吧。听到这有些父母会说,《三国演义》你看得懂吗?或者,我以前给你买的书,你根本就不看,现在又让我买《三国演义》,不买!还有家长会这么说,你看那个有什么用呀?考试考吗?去看作文书去!家长的这些话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你看不懂《三国演义》、你纯属瞎起哄,买了你也不会看的,作为学生应该看与考试密切相关的书,看这些闲书没用。孩子接受到这些信息之后,他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受到打击,对于父母让他看的“正经书”他更没有兴趣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满足孩子的这种从众心理,满足孩子对课外书的渴望。哪怕他看不懂,哪怕他只是随便翻一翻就放下了,哪怕这本书与考试没有密切联系,我们也要给孩子买。应该相信,如果班里有很多同学都看这本书,孩子至少也会翻翻的,这样才能和同学有共同语言,才能不被孤立,翻一翻这些书总会有收获的。而且不一定在什么时候,他又会重新打开这本书认真读起来,此时再读就不是从众心理了,而是真正对这本书内容的渴望了。博览群书的孩子知识基础会比较厚实,思维也会比较活跃,这对于考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再比如,假期里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去旅游,回老家,那么孩子的假期作业就需要提前或者错后完成。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开学后不能交齐作业,于是不停的催促孩子提前写作业,在家长的催促下,孩子主动性被压制,完全变成了被动学习,心情糟糕,学习效率也低。其实,家长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契机鼓励孩子独立,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您可以这样说,一个星期之后我们要去旅游,大概会走十天左右,这十天你就没有时间写作业了,回来之后没有几天就要开学,所以你自己的事情你要考虑好什么时间完成。当家长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孩子时,孩子的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他就会抓紧时间提前把作业写完。当然,也会有孩子因为要出门了兴奋不已,根本不把学习的事放在心上,如果孩子属于这种情况,家长就要提前更多的时间告诉他出门的事,而且还要说清楚,如果在出发你没有把大部分作业完成,家长是不会带你去的。所以能不能够出去玩,主动权掌握在你的手里。平时再按照上面的说过的两种方法监督,大多数孩子是会在出发前完成大部分作业的。当孩子真的在出发前完成了大部分作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鼓励,肯定,如:看到你能够独立,自觉的完成作业,妈妈真为你高兴,你的确是长大了,以后妈妈会更加的信任你。有了家长的鼓励,肯定,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的自觉,主动。

【专家建议】

“对症下药”改变拖拉的习惯

当孩子出现写作业拖拖拉拉的问题时,家长首先要仔细观察,找出原因并和孩子沟通,有的孩子是因为一心二用,有的是有畏难情绪。比如,孩子写语文生字有畏难的情绪,家长可以告诉他生字只有通过多写多读才能记住,只有认识了很多字才能学更多的知识,如果写一个就停下来玩玩,就会把玩的时间都浪费掉了,只有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作业,才能开开心心地去玩,这样才能玩得放心、轻松。

其次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合理安排。孩子写作业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学回家后先写作业,可是没时间再玩户外活动,但晚上可以看课外书。二是可以先到户外玩,饭后写作业,但必须在规定睡觉时间前写完。同时,家长可以把写作业时间分成小块,每段时间不要太长,让孩子完成一部分目标任务之后就休息一下。合理地激励孩子,可以培养他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当孩子有进步,哪怕只是小小的进步,要及时鼓励,适当奖励。奖励可分物质和精神上的,如孩子积极主动地完成了作业,家长可奖励他所需要的,如陪他下棋,陪他玩游戏、看电视,或同意他外出玩耍等,或奖他一本他喜欢的书,偶然还可以来点他喜欢吃的零食。当然,奖励应是孩子喜欢的。正面的激励,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提高学习效率其实是给自己创造游戏的机会。

“不陪”才能养成好习惯

曾从教10余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认为,写作业要家长陪,这绝不是孩子的天性需求,也不是一个正常要求,这只说明他已养成一个坏习惯:他学习成长中遇到的一系列摩擦和挫折,已造成了他不会管理自己,造成他内心的无力感和无助感,只好求助于外部力量约束自己。事实上,他的内心是反抗这种“陪”的,所以即使有家长在身边,他也不可能真正把心思放到学习上。

尹建莉建议:“家长可以陪孩子一段时间,但一定要想办法从中抽身。不抽身,孩子的独立性将总也不能生成,那么他会越来越苦恼,越来越不自觉,‘陪’的效果也将越来越小。同时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在过去时间里对孩子的教育哪里出了错误,这种反思也将决定你如何抽身,决定你的帮助是否能对孩子有正面作用。抽身的原则:第一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第二要在整个过程中尽量制造孩子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哪怕他开始做得不好,也绝不要制造他的内疚感和失败感。

支持孩子对“暴力作业”说“不”

那些过量的作业和惩治性质的重复写作业,被尹建莉称为“暴力作业”。她表示,“在让孩子痛苦地把作业写完和被老师批评这两个选择中,我宁可选择后者”,因为,“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但凡和学习有关联的任何不痛快的事都要尽量规避。既然这样的作业已带有了‘惩治’的味道,就不能去写,不能让这事在她心中种下对‘作业’的厌恶”。

尹建莉提醒家长不要自己给孩子制造“暴力作业”,如果孩子经常遭遇老师的“暴力作业”,家长应该积极和教师、学校作正面沟通,也可以自己想办法保护孩子。如果只是抱怨或袖手旁观,结果才最坏。

育儿分享: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育儿分享: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1、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孩子独立性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模仿是孩子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表现。此时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

2、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前提。

与其他动物的成长历程相比,人类的成长要经历较长的依赖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父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3、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助。

4、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独立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5、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相信《家长怎样帮孩子实现精神的独立?》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