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到这四点 孩子以后一定孝顺!

02-12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父母做到这四点 孩子以后一定孝顺!”,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父母最害怕的就是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变成“白眼狼”,他们不知感恩,从不关心父母,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将得到的爱视作理所当然,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形,养出体贴孝顺的孩子?文中提到的这四点,看看你有没有做到。

1、看见并尊重孩子的情绪

或许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都能做的很好。孩子哭了就尽可能满足她的需求,孩子摔了也会心疼地抱她在怀里。可当孩子逐渐长大,我们却不太在乎她的内心感受了,取而代之是那些我们认为正确的事。

当我们不为周围所谓的“正确”观念所左右,而切实看到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会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当她经由自己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情绪,也就具备体贴他人情绪的能力。

2、引导孩子去感受他人的情绪

心理学家说过:“规矩要建立在尊重感受的基础上。”这也是我在生活中遵循的一点。

当孩子在飞机上大声吵闹时,你不要生硬地告诉她“不可以”,而是向她解释:“你看周围的叔叔阿姨都在休息,宝宝这样大吼大叫,会打扰到他们的。当你不能好好休息时,你也会不开心的,对吗?”

这样的解释,虽不能保证次次有效,但至少你看到她开始在思考,不再一意孤行。

经常以这样的方式和她交流后,你会发现孩子开始对别人的情绪非常敏感。走在路上,会问你刚刚走过去的阿姨是生气了吗,看绘本时,也会指给你看这个小兔子很开心。

这样敏感的情绪察觉,是她能够体贴他人的基础。

3、学会表达并尊重自己的感受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对好父母的定义似乎是,当双方需求产生冲突时,一切优先考虑孩子,做了父母若是还顾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就是自私的表现。

看咱们的父母就知道,他们在这样的认知里习惯了不表达自己,可有时又不甘心,当子女没有达成期待,他们会抱怨其不孝顺不体贴。

当我们诚实地表达并尊重自己的感受时,也就给了孩子体贴的机会。这是亲子间幸福的交互。

4、生活点滴中引导孩子为他人着想

每次给孩子吃什么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引导孩子:“要留一个给爸爸,一个给妈妈,还有一个宝宝吃。”慢慢地,孩子也记住了,吃什么都会理所当然的想到爸妈。

在这样的教育下,心心爸就是一个非常感恩孝顺的人,不管他吃什么去哪里玩,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家人,并有机会会再带我们去体验一把。

因此,如果想要一件“贴心小棉袄”,而不是一只“白眼狼”,我们就需要看到并尊重孩子的情绪,并且多引导他们去感受别人的情绪;同时还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能一味牺牲自己满足孩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引导他们为别人着想。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做到这5点孩子会自觉学习


闺蜜前几天和我感叹,说在孩子学习这事上,自己的角色越来越像个“监工”了,每天盯着孩子学习,孩子烦,她也累。

我们都渴望一个能自主学习的孩子,也知道自主学习必须依靠孩子自身对学习的兴趣,可兴趣是可以逼出来盯出来的吗?

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任何我们热爱的事情,当它变成一件被监督完成的枯燥任务,束缚、否定、内疚就随之而来。

就像你做事的时候总被一个人盯着,哪里还会有兴趣主动做下去?

关于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丹妈从书中、生活中总结了些小方法与小故事分享给你们:

第一句:不要“权威”,要“示弱”

我大侄子的英语启蒙一直是我哥嫂头疼的问题,后来有一天,我嫂子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

说哈佛第一个在毕业典礼上做演讲的华人学生,来自于一个农村家庭。

他的妈妈大字不识一个,所以他经常要教妈妈认字,看农药上的说明、报纸上的新闻,这无形中给了他学习的动力,激发了他去学习的兴趣。

受此启发,我大嫂开始有意无意地拿一些英语儿童读物,装作不懂,去询问孩子。

大侄子一向乐于助人,一看那么厉害的妈妈都来求助他,立马来劲了,于是开始和妈妈一起查一起念。

后来丹妈还专门买了块小黑板,鼓励他给还在幼儿园的弟弟上英语课,美其名曰说我们不如他厉害,让他帮弟弟提前预习。

总之就是各种示弱,大侄子的英语就这样在我们的坑蒙拐骗下有了起色。

第二句:学习的价值不要太遥远

丹妈经常看到家长们转一些类似“孩子,你要努力”之类的文章,说实话,这种文章只适合给我们大人看看,你给孩子看,孩子估计一脸茫然,没准心里还送你一堆白眼。

现实中,很多孩子上学的理由只是“爸妈逼我”“没有其他选择”。

我们不能怪孩子目光短浅,丹妈自己也是到了大学,因为家里出现变故,看着爸妈为钱发愁的样子,才猛然意识到了学习改变命运的意义。

与其每天给孩子灌输一些在孩子眼中看来,如海市蜃楼般遥远飘渺般的意义,不如拿实在点,清晰点,当下能获得的价值去刺激他,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比如:

●上学可以交朋友:每个孩子都很在意朋友这个事情;

●成绩好可以得到同学的肯定,老师的表扬,成绩好会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学校的活动;

●会的东西有实用性:我小侄子就是因为知道会拼音就可以给我发短信,所以特别有兴趣学,我们还告诉他学好数学,就可以自己去买东西,他也很兴奋;

朋友去年带女儿出国玩了一次,孩子发现外国人都说英语,同团的大孩子还可以用英语和外国人简单交流,非常羡慕,回来就要求妈妈教她;

●同龄人之间的刺激,闺蜜的儿子之前对学乐器没兴趣,最近他们一块去参加邻居家孩子的生日会,一个孩子当众弹了一曲,顿时吸引了在场小美女们痴迷的目光,许多孩子还讨论起了学钢琴的各种趣事烦恼,他儿子却插不上嘴,回去立马和妈妈提出要学。

●你会的东西你可以去教别人,帮到别人,比如刚我说的,我侄子觉得自己可以帮到妈妈和弟弟,特有成就感。

总之,多让孩子发现孩子学习的乐趣,问问学校的趣事,别再唠叨太多未来的事,先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当下的意义。

第三句:“兴趣”可以迁移

如果一定要与孩子谈学习与未来的关系,那就从孩子了解的、有兴趣的东西出发。

●许多孩子都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

丹妈数学一直不咋地,但我初中数学老师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因为喜欢她,喜欢和她聊天,我才一直保持了对数学的努力。

如果孩子的任课老师不好,也可以给孩子在某些薄弱的课程请一个家教,家教教的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能不能让孩子信服,得到孩子的喜爱。

●我高中有段时间,非常崇拜几个女记者,特别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一个“媒体人”。

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想要进入自己非常喜欢的报社工作,必须是名校毕业,我马上查了下杂志中提到的几个名校的录取分,和自己当时的成绩还有一定的距离。

那段时间我突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似乎只要成绩好一点,我的梦想就会离我近一点。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那本杂志是我妈故意偷偷放在我床边的。

第四句:不要“惩罚”,要“游戏”

闺蜜的女儿语文不太好,以前她的办法就是罚孩子抄写,孩子为了这事没少和妈妈闹,闺蜜和我诉苦,说孩子不了解她的苦心。

丹妈建议她自己试试把一个字抄200遍是什么感觉,没想到闺蜜真的去抄了,回来告诉我:非!常!痛!苦!

孩子写字和我们不一样,每个字都不能潦草,要一笔一划地写,闺蜜说写到100多遍时,手发软,眼发昏,真的很想把本子撕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不喜欢抄写,那喜欢什么?喜欢游戏啊。

闺蜜想了个办法,拿出语文书里的生字表,一个个字的和女儿进行造词造句、成语接龙、讲故事等等游戏,认字不再是抄写那么枯燥,而是成为了一个个有趣的游戏。

字的形态和故事、想象、孩子的感受联系到了一起,这不但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帮孩子找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第五句:环境设置,言传身教

我们成天逼孩子学习,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可是我们自己还在学习,还在成长吗?

你让孩子读书,这几年,你又读过几本书?

如果你内心就觉得学习新知识是件痛苦的事,又如何去给孩子讲学习的乐趣。

还是那句话:身教永远重于言传。

另外,在环境的设置上,我们也应该去观察一下,是否孩子的房间东西太多太杂,令本来注意力就不集中的孩子分神?是否孩子在写作业时,其他家人都在大声地看电视、打麻将?是否家中孩子太多,几个孩子一块写作业,互相影响……

孩子需要一个学习的氛围,这个氛围是需要我们花心思,下决心去为孩子创造的。

丹妈印象特别深的一个读者,之前向我倾诉孩子不爱看书,沉迷手机电视,我只是简单给他说了下言传身教与环境的影响。

她竟然下决心和老公换掉了智能手机,家里断网,电视换成只能看几个频道的那种。

他们也不再对孩子进行任何唠叨,只是从此以后回到家就看书看报,在家里各个角落,甚至是厕所都放上了书,也为孩子买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读物。

孩子一开始也非常抵触,但父母的耳濡目染渐渐感染了孩子。

现在她说全家人在一起最美好的时刻就是每天睡前,一人拿一本书,一起泡脚。

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天生就对知识有苛求,在学业上有自己的自尊,对学习有天然的兴趣。

我们更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发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陪伴孩子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勤奋”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它不会在一夜之间凭空产生,它只会成长在理性、责任、兴趣的土壤中。

聪明的爸妈,才不会用催逼骂的愚蠢方式去强迫孩子勤奋呢!

一定不要当着孩子做这5件事


一定不要当着孩子做这5件事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

父母个人的言行,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01

不当着孩子的面挖苦另一半

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起另一半的不好,比如:

“你爸爸就是一个甩手掌柜,油瓶子倒了,都不带扶一下的,真是懒死了!”

“这辈子跟你爸没享一天福,要不是你,我早就跟他离婚了。”

“你妈妈又蠢又笨,人的头,猪的脑子!”

“你妈妈整天跟个机关枪一样,唠唠叨叨的。”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地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斥另一方,对孩子而言,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而且,当一方或双方习惯性地在孩子面前奚落、攻击对方,不仅会给孩子错误的示范,会让他轻易就认可了父母的“负面评价”,对父亲或母亲带有偏见,还会让孩子感到左右为难,对父母都不满。

如果父母因为互相攻击而关系失和,甚至会让孩子排斥婚姻,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感。

02

不当着孩子的面破坏规则

现在好多人都说,现在的熊孩子真是被人宠坏了,一点儿规矩都没有。其实仔细想想,孩子身上出现的行为,大多都能在大人身上找到影子。

同事王姐,从来都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过马路很少看红绿灯,没有车或是车流量少的时候,干脆直接冲过去。现在又出了“礼让行人”的政策,王姐更加肆无忌惮。

然而前几天,我们一起过马路的时候,王姐却是破天荒地等绿灯。她说,有一次和儿子一起过马路时,儿子看着附近没有行车,便打算一路小跑到马路对面。结果刚走到半路,突然一辆出租车飞奔而来。她当时吓得真是七魂没了六魂,还好司机及时刹车。当然,也免不了一顿谩骂。

王姐反思道,正是因为在儿子面前没有做好榜样,所以才会让孩子受到了错误的引诱。

不仅仅是过马路,还有家长与孩子逛超市时,本来约定只买一样玩具一样零食,但在孩子的哭闹下,父母就妥协让步了,把孩子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全部买下。这样成功了几次后,孩子内在感知的“规则”就变了:哭闹,或发脾气,就能得手。

没有规则感的孩子,一到了集体生活中或步入社会,就会发现外部强调的规则感和他已经形成的规则感,是相悖的。他们的内心肯定是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无所适从,却不知道怎么处理。

所以父母要马上停止破坏规则的行为,不要害了你最爱的孩子!

03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抱怨

作家刘继荣说,曾经听到儿子和同学打电话聊天:“我没有幸福感,哪里能笑得出来,人生真正苦……”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她打了个寒颤,不晓得儿子怎么会变得如此消极悲观。

于是,她对着老公大发牢骚,抱怨老公常年在外,什么也帮不到她。老公却笑着说,儿子的这些坏情绪都是从她身上学来的。

刘继荣这才反应过来:儿子说的那些话,正是她的口头禅啊!每天下班后,她都是苦着一张脸回家。晚饭后,就与朋友通电话,从小职员的难,说到兼职主妇的累。诉够了苦,这一日也算交代完毕。

天天年年,一成不变的怨妇联播,不经意间,还把抑郁传染给了儿子。没有幸福感的父母,怎么会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呢?

抱怨,是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它会悄然无息地潜入你的生活,吞没你的好心情,毁掉你的人生。偶尔抱怨,是一种情绪发泄;但无休止的抱怨,只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更消极。

层次高的父母,从不当着孩子面抱怨。牢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是怨天尤人。

04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哭穷

很多年前,作家谢可慧在医院排队看病,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的母亲一直在斥责自己的女儿,为什么把眼睛搞近视了。小姑娘很委屈,一直哭,她的母亲也哭:你怎么把眼睛搞近视了,我辛辛苦苦地把你养大,你还让我给你配眼镜你知不知道这都是钱呐!一边说,还一边推自己的女儿。

小姑娘被自己的母亲说着,哭着跑了。

谢可慧说,她不知道她们家是不是过得很辛苦,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斥责自己的女儿,诉说自己的辛苦,认为自己的不幸福都是来源于自己的女儿,实在不是那么体面。

睿妈曾经听到一个母亲这样说:不要随便向孩子诉苦,因为你会发现,你无意间的诉苦,会让孩子形成无形的压力。而你永远不知道,这样的压力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有智慧的父母,从不会向孩子诉苦。

05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有这么一个心理案例。

一个非常勇猛的警察,能力很强,抓匪徒从来不会失手。唯一的一次,是因为匪徒爬上了一个很高很高的建筑物,而这个警察又恐高。

警察找来了心理医生为他做心理辅导,沟通之后,心理医生发现警察恐高是因为,当他还是个婴儿在摇篮里的时候,他爸爸妈妈就老站在摇篮旁边吵架。因此,警察落下了恐高的阴影。

这个心理案例也许听起来有些可笑,但是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都说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其实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学着观察身边的人,观察所处的世界了。

知乎上有一个网友说,她的爸爸妈妈吵架时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说一些狠话,面目狰狞,在她看来一点儿都不亚于恐怖片。可见,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伤害和冲击力。

其实婚姻就像钟摆,时好时坏是常态,难免吵架。但是有智慧的父母,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吵,即使吵架,也会手拉着手吵架,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做到这五点,帮助孩子克服阅读困难!


许多家长在进行英语启蒙的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困难就是在英语阅读方面的。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又如何让孩子顺利的完成英语阅读?本文从老师和家长的角度,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更多少儿英语阅读信息,请持续关注。

英语阅读困难通常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英语文字

题材与体裁

语言

低期望

任务布置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关注单词的拼写

我们需要把孩子的精力集中在较为常用的拼写规则上。让孩子们做些寻找拼写规则的活动也是很有益的。当学生遇到了新词汇,问问他们能不能回忆出其他相似拼写的词汇。还有一种方法,让学生们抄写部分文章。当他们见到自己的抄写错误后,会更加关注拼写。

选择恰当的主题

我们应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阅读主题。了解孩子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问题来调研,也可以在平时观察他们对不同文章的反应。由于个体的兴趣差异很大,所以教师还需要囊括进来一系列的主题以照顾整个班级。

阅读前预先扫除障碍词汇

在进入阅读教学前,先讲解障碍词汇(blockingwords)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我们无法把每一个学生不认识的词都做以讲解,我们要做的,是把会影响学生理解的关键词汇找出来。

留一些生词在文本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们通过阅读有生词的原版文字可以锻炼出体会与总结文章大意的阅读能力。

人为导向成功

每次给孩子的阅读文章,要既有难度,又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孩子成功阅读。我们需要将孩子过去的不良阅读记忆剔除掉,为他们创造更愉悦的阅读经历。

教学与活动

好的活动可以提升孩子对自己的阅读期望、理解文章意义并且能唤起他们对阅读的热情。与阅读测试不同,适当的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和文章的结构。当学生做诸如上网搜索信息、填写表格、阅读拼图之类的活动时,他们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成功阅读。

有些活动处于教学与测评中间,比如需要有正确答案的提问。如果学生在测试的情景下,那么这个问题的目标是去测评学生阅读的优势和劣势。但如果换一种情景,比如让学生两两一组来对照答案,或者让他们在阅读之前就来预测一下答案。我们可以多多用第二种方式,使学生从测试情景切换到更宽松、更有创造力的阅读技能练习中。

本读书笔记来自How to Teach Reading,是培生出版的全球广受欢迎的教师发展丛书的一本,很多老师们专门从国外买来原版作为藏书。这本书不仅对于教师,对于在家庭中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家长们也有很大的益处。懂得更多更专业,作为家长才能区分好与坏,不跟风,不盲从。

教育孩子别都指望老师 这六点父母要做到


1.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请您记住,一个班里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2.读书的兴趣

读书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该看书了。此时,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家里的书多,孩子读得就多。家里没什么书,孩子就不喜欢读书。我们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不喜欢读书,父母没给孩子传承给爱读书的习惯,孩子怎么爱读书呢?孩子从记事起,对父母读书就没印象,孩子就只能模仿读书以外的事情。

请您记住,不要试图通过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习惯应该是家长培养的。家长做出表率了,孩子就会以家长为榜样。如果你忙于生计,没空读书,那好,将来你的孩子在知识面上就会有缺陷,在认识能力上就会有差别,将来写文章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3.学习和生活习惯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长爱卫生,孩子也就爱卫生。家长乐于助人,孩子也就助人为乐。要想让孩子成为高尚的人,家长的行为绝对不能卑劣。

请您记住,老师教给孩子的多是课本的知识,课本以外的,尤其是生活习惯,做人道理等等,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4.孩子细节上的管理

有些孩子做作业磨蹭,有些孩子做作业马虎,有些孩子总是在最后时刻才想起赶作业。这些不好的习惯,都是家长娇纵出来的。家长要学会督促孩子早早地完成作业,免得孩子最后搞突击。尤其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必须要培养孩子尽早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你迁就孩子,就等于坑害孩子。完成作业了,剩下的时间,孩子可以读课外书,可以休闲。

请您记住,老师只管布置作业,管不了你家孩子什么时候完成作业。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培养的。

5. 关于网瘾。

对于一个有网瘾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他形成网瘾的过程,就是父母失职的过程。记住,孩子最初有网瘾,责任就在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警觉,孩子一旦滑入深渊,带给父母的就是无尽的哀怨。记住,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控制住家里的电脑。当孩子哭着喊着想玩电脑的时候,你一旦迁就他,就等于给孩子喂了一口毒药。信不信由你,反正是,每一个沉溺网吧的学生,背后都有一对失职的父母。

请您记住,当学校老师接手管理你家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习惯已经成型了。不要指望着老师关注你家孩子的缺点,老师顶多是在校园里和课堂上控制住你家孩子。而类似于这样的诸多劣行,都是发生在校外的。

6. 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安全意识

无论老师嘱咐了多少遍,总是有些学生在放学路上违反交通规则。对孩子安全规则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家长别闯红灯,别抱侥幸心理,遇到孩子有乱跑乱串行为,必须要严加训斥。尤其是骑电动车的女家长,不乱闯红灯,就是给孩子做表率。

请您记住,老师只负责校内的安全,管不了路上的交通。一旦你家孩子违反交通规则而受伤,你将会心疼一阵子,乃至一辈子。

这十句话一定趁早对孩子说,受益终生!


这个世界,美丽而又残酷。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幸福,也会有痛苦和迷茫。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能够解开心结,度过难关,顺利成长,靠的就是父母曾经说过一些话……

1、孩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就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并且,每个人的喜好、修养、性格都不同。有人会因为你的体型、相貌不喜欢你,有人会因为你的成绩不喜欢你,有人会因为你的爱好跟他不同而不喜欢你……总之,你必须认清这个现实。

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你更不用因此而否定自己。你只要坚持去做对的事、坚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有些人早晚会转变对你的态度;而那些一如既往不喜欢你的人,敬而远之,因为他们可能不是什么好人。

2、孩子,多说谢谢

你身边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没有义务去帮助你、照顾你、容忍你。父母给了你生命,这已经是对你最大的恩惠了。

所以,当别人帮你一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说谢谢,否则没有第二次了;当别人不想帮你的时候,也不要心怀怨恨,因为人家本来就没义务帮你,再说了,你为人家做过什么吗?

3、孩子,学习真的不是给我学的

我为什么一直催着你读书、学习?

只有你读书多了,你才能明辨是非,不至于被不怀好意的人蒙蔽了眼睛,不至于被肤浅的人影响了你的思维。为什么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会花大钱买一种叫“神奇除锈水”的东西?因为他们不知道,有种东西叫“盐酸”。

只有你成绩好了,你才能有资格去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有空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至于为了生存去委屈自己、忙碌一生。

4、孩子,生命无比珍贵

因为你们还小,所以生死这些事情还体会不到。而到了父母这个“奔四”的年纪,身边的朋友已经有“先走”的了。要知道,看着同龄人去世,是一件十分悲痛而且令人恐慌的事情。当然,比这更悲痛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所以,在你最无助、最痛苦、最孤独的日子里,你要选择坚强地活着,不要轻言自残、轻生,你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你无权放弃。

5、孩子,常回家看看

随着你一天天长大,你的天空会变得越来越宽广,你可能会飞得越来越远,爸爸妈妈为此感到高兴。但跟你不同,随着爸爸妈妈日渐变老,我们的天空会越来越狭窄。

说实话,每个父母都很矛盾,既希望孩子能展翅高飞,又希望孩子陪伴左右,越老越是如此。

所以,不论今后你多忙,请抽空回家看看,能为你做顿饭,能为你提前收拾一下床铺,也是老两口莫大的欢乐……

6、孩子,爱情比你想的要伟大,但也更平凡

总会有那么一天,你会对班里的一位异性同学非常感兴趣,你想跟他(她)一起走完放学的路,你想送礼物给他(她),你想牵他(她)的手,当然你们也会分手,你管这叫“爱情”……

但是,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付出、理解、扶持基础上的,爱情总归会落实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中。10几岁的年龄任何责任都担不起,也就给不了任何人幸福,所以,不要做一些“偷尝禁果”的事,对谁都不好。

7、孩子,正视生活中的不公平

只要是社会,就充满了竞争和不公,我们不用过分纠结于这些事情,努力提升自己才是靠谱的事。

咱家的车比邻居家的差,你不必为此感到羞愧,因为咱家的车也是父母自食其力买的,一点都不丢人;如果咱家的车比邻居的好,你也没有自豪的资本,因为这车跟你几乎没什么关系,你不曾为它付出过什么。

如果你出于劣势,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会消磨你的意志,让你沉沦,遭受更多的不公;如果你出于优势,整天的炫耀会蒙蔽你的双眼,就怕有一天,你会堕落为你原先看不起的那类人。

8、孩子,任何时候都要洁身自好

任何场合下,都不要放纵自己,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要有自己坚定地原则底线,一些恶习,永远都不要碰,比如酗酒、抽烟、毒品、性乱!

对于女孩子来说,这尤为重要,因为女孩本身就出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次的放纵,往往换来一生的不幸!

9、孩子,钱很重要,但有些东西更重要

金钱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几乎享受不到尊严、家庭、教育、健康……

但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那些通过偷摸、欺骗来获取财富的方法,你一次都不要去尝试。

10、孩子,凡事靠自己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唯有你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

父母会老,陪不了你一辈子;兄弟姐妹,会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一大摊子事;就连你的孩子,早晚也会离开你,去成家立业……所以,你必须得有自己的爱好,有健康的身体,自己快快乐乐地走到最后!

做到这三点,解决孩子不爱学习的烦恼


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孩子总是不够热爱学习,上小学的时候,平时放学回家需要自己一催再催才会去做功课。上了中学,不催了,但总能看到孩子偷偷发呆或者精神萎靡的样子。

学习需要付出,付出时间、精力等等,还得接受毅力的考验,这些都是不是舒适的体验,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得不到反馈,学习自然变成一件惹人烦的事情。所以这里讲到的反馈,即从学习中不断获取成就感,这才是保持学习动力的真正良药。

那我们如何帮助孩子不断从学习中获取成就感?

给予肯定。家长以及老师对孩子学习成长的状况保持关注,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不需要刻意地去鼓励,而且是那种很泛层面的鼓励。如果孩子在具体的学习过程成长了,比如不喜欢的几何题目能够解答正确,不用再搔头弄耳时,这时我们可以稍微给予孩子赞许的目光或者具体的表扬。这些是外界给予的反馈,让孩子从他人身上获取成就感。

重视功课预习。同一堂课同样的学生,有预习与没有预习的听课体验天差地别。预习过功课的学生上课更自信,偶尔的恍然大悟便是最可口的精神食粮,而没有预习功课的学生且基础薄弱,如果刚好内容较难,他们更多的是茫然失措,一脸懵逼状态。我们应当督促好孩子预习功课,让孩子在日常的上课中去获取成就感,毕竟孩子每天的上课时间占了一大半,这种良好的体验能帮助孩子不断获取充实、喜悦的学习体验。

协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是件长期的工程活儿,我们必须从设计到盖砖建设有一个可视化的进步反馈。我们常见的反馈便是试卷成绩,这是大补,而平时学习计划中合理的小目标则是营养剂,不断的补充营养剂,孩子才有更足的精神去跨过下一个槛,一步步的成长,让孩子能自我感觉进步。

以上三点常用的方法,更多帮助孩子获取学习成就感的方法需要家长发现,无论生活上还是具体科目学习上,毕竟“学习”的对象并不限定与课本知识,我们着重于“学习”这个动作行为。

喜欢《父母做到这四点 孩子以后一定孝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