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儿虽然是姥姥一手带大的,但可以感觉到,他其实更爱和我留在家里。小些时候,每天上班前,然儿都要唱一出“眼泪留母”的大戏,随着小家伙一天天长大,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小东西突然开窍了,每天都会高高兴兴的送我上班,让我再也没有了走在路上,耳边还响着哭声的顾虑!
但然儿的本意并不是这样的,从小家伙和我的谈话中,可以体会到他的那点心思!
经常会在早上或中午,我们玩的开心时,然儿一本正经的问我:“妈妈,一会姥姥来,你还上班吗?”那眼神里满是期待。如果我回答不上,姥姥来了,他便会和平时的表现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一旦我说要上班,姥姥一进门,他便会凑上去拍马屁,一会一个:“姥姥,你快来啊!”直接无视我的存在了。听妈说,经常在我们出门以后,小家伙还会伸出小拳头帮姥姥捶背,经常搂着姥姥的脖子甜甜的说:“又剩我们两个在家了,真好啊!姥姥,我喜欢你!”哄得姥姥虽然每天在家里很辛苦,但心里却美滋滋的。
今天中午,吃过午饭,抱着然儿在沙发上腻歪。小家伙兴致正高的时候,我的电话响了,同事叫我上班走了。我赶紧和然儿告别:“你在家和姥姥好好玩,妈妈到点了,晚上再回来陪你!”然儿有些不情愿,刚哼叽了两声,但很快可能就想通了,乐呵呵跑到姥姥身边:“姥姥,你给我弄瓜子吃吧!妈妈再见!”这让我心里有一丝丝感动!
然儿现在会唱的歌不少,每一首歌都是五音不全的然儿爸教会的。但奇怪的是,然儿学出的歌都要比然儿爸的音要准一些。这可能是我后期又纠正润色的结果??哈哈。最近,然儿爸又教然儿唱:“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然儿上瘾了,每天不停的要求跟着电脑或者电视里的学,那股子韧劲还真是值得表扬。没两天的功夫,一首《天路》也基本上被然儿唱的有模有样了。小家伙经常在爸爸错误的唱着:“清晨我站在高高的山岗….”时,急不可待的喊道:“你唱的不对,是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然后拿着他的小话筒,站在那里一本正经的高唱:“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经常在唱到高潮“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耶…”时,累的唱出了他独有的“海豚音”,逗的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
过了年然儿就要上幼儿园了,这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所以每天闲聊的时候,我都要经常向他灌输幼儿园如何如何的思想。这几天,然儿长进了,自己可以系好自己的衣服扣子了。小家伙很得意。中午下班回家,然儿迫不急待的向我展示他的新进步,一边把自己的衣服扣子解开,一会告诉我:“妈妈,你看,你看,我自己都能系扣子了!”妈妈不能熟视无睹啊,我故作惊奇的说:“是吗?快让我看看!天呐,我的儿子真的长大了。表现这么好,都可以上幼儿园了!”然儿更加得意了,高兴的对我说:“妈妈,我上幼儿园都不哭!”我赶紧附和:“是啊,因为然儿都长大了,只有长大的孩子幼儿园才要呢!”然儿更来劲了:“那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上幼儿园的时候都哭呢?他们都没长大吗?”我赶紧耐心的告诉他:“他们哭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幼儿园原来有那么好啊!你看他们上几天就都不哭了!老师都说了,象然儿要是表现这么好的话,上幼儿园肯定没问题,反正哭也要上,不哭也要上,我们干脆就不哭,你说呢?”然儿表示赞同。不论真正实施的时候效果怎样,然儿毕竟是有了些长进的,从一开始一提到上幼儿园就抗拒,到现在他越来越有兴趣,开始亲口告诉我说:“我上幼儿园都不哭!”对孩子来说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妈妈应该感到欣慰!也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有时候会比我们成人还要坚强!
孩子一天天长大了,真正成为我们全家人手心儿里的宝。周末,带孩子一起去吃肯德基,望着坐在对面的然儿爸,老家伙竟然都有皱纹了,不由得感叹时光飞快啊!时间留给我们的除了眼角的皱纹和越来越浓的亲情,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眼前的孩子了。望着窗外在寒风中卖气球的中年男子和旁边狼吞虎咽吃着薯条的然儿,我满足的对然儿爸说:“其实我们和他比还挺幸福哈,至少不用站在外面卖气球,还可以坐在屋里吃饭,身边还有这么好的孩子陪伴…..”然儿爸莫名起妙的抬头看看我,估计心里在想,这个疯女人,又抽什么风了?…..也是,我的这份满足只有用心才会体会得到啊………哈哈,我知足,所以我快乐!
聊到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真正的含义时,新娘子说:“我弟弟就是一个典型的被富养害了的败家仔。从小到大,只要是他想要的我爸妈全部都满足他。现在才18岁了,都不知道花掉了多少钱了。书不好好读也就算了,久不久就宣布他不要去上学了,我妈就急得要命,然后就会很紧张的问他要什么样才肯去读书,他就会顺着棍子往上爬,说出口的要求准能得到满足,我妈怕他回家呆着学坏了,天天晚上去玩到半夜1点都不回家,急死我妈了,现在就是用钱在哄他去读书。初中时一年换一部新手机,都是用上千块钱一部的。高一时又要求买电动车,从我家去到学校走路也就8分钟左右的路程,以前我都是步行的,到他就要骑电动车。高二下学期后他说高三太辛苦,再也不要去读书了,天天要6点不到就起床,他受不了。见他真的不肯去学校了,我妈只好花钱让他自费去读大专。去读大专没一个学期,又说他要考驾照,然后又请病假不去学校了,挂个名在学校那里回家去学车,现在去学车要求一天100块的伙食费,其它费用还没包,我妈就这样无条件的满足他,他又是无条件的提新的要求。可能学了车以后他又要求买汽车才肯去读大专了,面对他这样的行为,我越来越无语了。。。。。。”
这样的家长和孩子其实并不少见,每一次看到这样的故事,不单只是当成故事来听,我会时刻的记在心底,时刻的提醒自己,以后一定不能做这样的家长,也许只有在不断的反省自身的行为,才知道到底该给孩子怎样的爱。当妈的,爱孩子总是无可厚非的,可是你真的爱对了孩子吗?你在无形的把他纵容成一个满脑子欲望,只会索取不懂回报的坏孩子却不自知。你凡事都替孩子铺好了后路,只要他一句话,你就义不容辞。你以为你很爱他,所以你无条件的满足他,当你为他做一切的事情的时候,他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还有能力满足他的欲望时,他当然觉得你好,有一天你再也没有能力满足他更大的欲望时,他绝对会跟你翻脸。到时欲望无处满足时,他只能走向犯罪的道路。如果有一天,孩子真的因为物质上得不到满足而走歪路时,你就是那个亲手将他送进监狱的罪魁祸首。
孩子要求买手机就给他买手机,要求要电动车就给他买电动车,他害怕高三学习辛苦然后就提前去自费读大专,大专没上多久就要求去学车想要买车,也许车子买了以后他又会要求买房,一切的一切,他总是不顾一切的想要拥有,他的欲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无法想象,他未来的路应该怎么独自走完,当他脱离了父母的庇护,他什么也不是。他吃不了苦,所以他不想工作。他喜欢享受,所以他只能做啃老族。其它的同学在高三的时候努力学习,他早已先人一步成为了一名大专生。等他的同学都上大学了的时候,他比人家提前考了驾照,当他同学考了驾照的时候,他又先人一步开上了小车。他总是比别人快一步,但是以后,他真的就能比别人更有出息吗?他就有可能更出色吗?
孩子不想去读书,当妈的就用钱哄他去读书,理由是怕他在家里呆着学坏了。可是,把他送进学校,他就能真的学好?一个一伸手就有钱花,一开口就能得到满足的年轻小伙子,他能知道钱来得不容易吗?他能知道感恩父母吗?也许,把他丢到社会上饿一段时间,让他自食其力的去生存,让他自己去工作赚钱,苦了累了,他反而更加知道读书的好处,那样就算不用钱哄,他也一样想去读书的吧!
很多时候,当父母的总是以为爱孩子就是为他铺好后路,可是却没有想过,自己能养孩子多少年,有哪一对父母,能从头陪着孩子走到最后的呢?当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那他该什么办?他没有自己生存的本领,他不会自食其立,他吃不了任何的苦,他只爱享受。以后,他如何能成为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如何在社会上立足,他如何养得起他的老婆和孩子?这些事情,在溺爱孩子的时候就应该先要想好了不是吗?
孩子会成为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大多数时候都是做父母的亲手培养出来的,在抱怨孩子没出息不懂事不听话不孝顺的时候,要先想到自己有教过他这些吗?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只有不会培养的父母。爱孩子不是要无限的满足他的欲望,真正的爱他,是要让他学会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要有吃苦的精神,要有生存的本领,要让他明白怎么样的年纪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而不是处处都比别人快一步。别让溺爱变成了伤害,更不要无限的满足孩子的欲望。。。。。。
5月18日,一位小学生在家做家庭作业,该学生家长要求他必须认真写完作业才可看电视。
“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许多家长来说也许还是个新名词。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亲子咨询师徐亮,在南宁举办的一场亲子咨询师讲座上提到,如果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立刻给什么,会导致孩子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弱,不利于培养孩子成功。
什么是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延迟满足,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先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则会在遇到压力时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科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把中国3.5~4.5岁的孩子和澳大利亚3.5~4.5岁的孩子比较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研究人员给孩子看着一个好吃的,告诉他,先完成一件事再来吃,大多数澳大利亚的孩子会先做事情,后吃东西,但中国的孩子大多是张嘴就吃,伸手就拿。徐亮认为,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次数多了,久而久之一个人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就会越来越低。
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有什么用?
那么这种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有什么重要性呢?徐亮认为,一个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的人,会具有较强的自控力、毅力、耐挫力,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这种能力应该是从小培养的,现在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受委屈,什么物质都是无条件地满足,要什么就立刻给,这样孩子对物质的需求或对欲望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弱,因为太容易得到了,不需要靠他的努力就能得到。”徐亮说。而一个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的孩子,在成年后就会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知道自己要付出很多才能达到那个目标。
这方面的能力高,延迟半个小时才吃那个巧克力,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自控能力越强,混得越好。
广西米尔顿催眠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吴向东认为,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的孩子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因为这个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刺激,如果控制不住,很容易一不小心步入歧途。“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控制自己,控制多了心里的模式就成型了,这样在成人后在碰到刺激时,就会先控制一下自己,考虑一下这个现在对我有没有利,五年以后有没有利,十年以后有没有利。”吴向东说,如果小时候不控制自己,长大了就会习惯“控制不住”的状态,矫正起来则比较难。
如何培养孩子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徐亮表示,培养孩子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想要什么时,家长可以适当地延迟一下再满足他,那么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就会忍耐自己,他会明白:我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耐心才能得到这个东西。
“任何一个孩子的性格、品质、自我认同的养成,都是来自外在,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老师、父母怎么看你,你就怎么看自己。”徐亮表示,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也是从外在到内在的过程,当父母刻意去做的时候,久而久之他就会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
有些家长会担心,如果孩子在提出要求时,家长不及时满足,会否导致孩子缺乏爱和安全感?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家长应如何让孩子既能感到父母是爱他的,同时又能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父母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温和而坚定品质。”徐亮说,当一个家长做任何事情都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能很客观的看待这个现实,当孩子做出任何不好的举动时,也能包容和接纳,那么这个家长在与孩子进行一切互动时,都能很好地把握分寸。
“温和而坚定”,就是指家长在延迟满足孩子时,立场要温和,态度要坚定。如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抱歉,孩子,妈妈最近经济有些拮据,这3天你通过什么样的努力,比如帮打扫卫生,然后妈妈再给你一点补助,3天以后再买给你好吗?”这样态度温和地说,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虽然我现在不给你买,但是我的态度很温和。我不给你买,但是我还是爱你的。”然而,很多父母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每当孩子提出不太合理的要求时,家长总是很暴躁的指责孩子,这样孩子既得不到这个玩具,又觉得你不爱他。
另外,徐亮表示,当孩子在要什么东西时,延迟的时间要根据东西的大小来把握,不要太过多地迁就,也不要过多地拖后。比如他要一块糖,东西很小,可以延迟10~20分钟后再给;如果是要一个玩具火车,这个东西比较大,那可以延迟几天。如果孩子只是想要一块糖,家长都拖一两个小时不给,孩子可能会直接放弃,次数多了,会在心里认为“我什么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合理的立刻满足,不合理的一定不满足
南宁市银兴双语艺术幼儿园园长颜媛对于延迟满足孩子能培养孩子的耐心的观点表示不赞同。“培养孩子耐心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进行,不一定非要故意延迟满足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对合理的事情有向往更重要。”她认为,当孩子提出某个要求时,家长是否立刻满足,最重要的是看这个要求合不合理。如果家长认为孩子的这个要求是合理的,就应该马上满足;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则非但不能满足,还要告诉他为什么这个要求是无理的,怎样做才是对的。“如果孩子合理的要求家长不立刻满足,会打击孩子对合理的事情的向往。”
西方的教育观念认为,要遵循孩子的天性,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违反道德、法律的,就是合理的,家长就应该尽量满足。
而延迟满足是否利于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颜媛认为,“欲望”,可以理解为与当时提出的条件、环境不太相符的要求,那么就是不合理的,可适当地拖延,等到适当的时机再满足孩子。比如晚上十一时了,孩子还要求出去玩,这是不合理的,家长就应该告诉孩子,要等明天睡醒了再出去玩。
记得不到2岁,香香就开始看动画片了。香香起先爱看的是《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还更喜欢《花园宝宝》,大点了,倒是更喜欢《天线宝宝》。随着她渐渐长大,无意中给她放了个《巴布工程师》,也是超级喜欢,还有《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以及《大耳朵图图》,也是她超级喜欢的,有一段时间这两个片子轮流放。对了,还有《喜洋洋和灰太狼》,估计全天下的孩子都喜欢。最近,喜欢《老鹰捉小鸡》和《哪吒》,半年前,妈妈还给买了《布奇》系列,也蛮喜欢。电视上的《熊出没注意》,原来很不喜欢,害怕,熊一出来就大声叫“不看不看”、“关上关上”的,现在也开始喜欢“熊大”、“熊二”了......我想,天底下的孩子都一样,人人爱看动画片,只是兴趣点不一样而已,就像人人喜欢美食,胃口偏好不同而已。我们对香香的看动画片的愿望,几乎是100%满足。我们家是这么一个情况:客厅一台大电视,我一个笔记本电脑,她妈妈一个笔记本电脑,香香一个专门的笔记本电脑(我淘汰的旧电脑,thinkpad,放动画片绝对没问题,方方正正的大屏幕),她哥哥是一台IPONE 4S,全家无线上网。所以,人人想干嘛干嘛,都很满足,都很自由。通过观察,我总结了香香看电视或者动画片的几个特点:1、她累了自己会休息和调整,分散一会精力,比方,眼睛东看看西看看的,比方,忽然想起什么就跑过去,比方,发一会呆。当然,大多数时候是很专注的。2、经常看着看着就不看了,不感兴趣了,只是当做背景音乐和背景视频。有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关机,有的时候,你关机她会不乐意。那我们就尊重她的意见,她就象征性看一眼,以示“主权”,然后又跑去玩了。写到这里,我出去了一趟,老婆在逛淘宝,电视在放着布奇,沙发上没有香香,仔细一看,正呆在自己的读书角“看书”,念念有词呢。一见我就说: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那就讲吧。关了电视,我抱着她讲故事,我没讲两句话,她就自己接上来,讲故事就变成了编故事,几乎每次都是这样。3、从来不和我们抢电视。有时候晚上,全家人追肥皂剧看,她不爱看,也不看动画片了(够了),只是在我们身边玩自己的游戏,根本不用你管。时不时和你说几句话,及时回应一下就好。4、她从动画片里面学到了很多很多啊,经常让我们惊叹,这就不多说了(可能大家最关心的是这个)。5、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她看得有点多,我们也从不拒绝。只是在合适时机(拿捏好),提议和她玩别的游戏,或者出去玩,她是很容易答应的。当然,也有不乐意的,那就听她的,让她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有的时候有事情要外出确实不能看了,不能商量了,她反而很好商量。我们几乎从不拒绝孩子(引导和商量就好了),很奇怪,平时越不拒绝孩子,越能在关键的时候,获得孩子的配合。我想,最关键是:一个充分满足的孩子,一个对自己的动画片拥有完全掌控权的孩子,她自然而然会用理性的、放松的、沉静的方式来掌控自己的拥有。动画片如是,哪一个,又不是如是呢?当然,先申明一点,我们完全充分满足孩子看动画片的欲望,不是把孩子交给动画片,这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千万别搞错啊。父母的充分陪伴,永远是前提的前提,没有这个,什么都不要提。什么是充分陪伴?一是时间的充分,二是精神的充分。时间的充分好理解,是数量层面的意思。精神的充分,则是讲陪伴的质量,陪伴还必须是高质量的。什么是高质量,就是不给孩子压力或者压力很低的陪伴(详阅《妈妈,请这样爱我》)。综合这两个条件的陪伴,符合这两个条件的陪伴,做到这两个条件的陪伴,是不容易的,可以说,是很不容易的。但是,这只是第一个前提,还有第二个前提:除了动画片,别的游戏,别的好玩的,别的孩子想要的,同样要充分提供,不是就靠动画片解决问题哦。这两个前提充分满足的基础上,孩子想选择动画片了,予以充分满足。有的伙伴说,林老师,我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你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也就是说,父母缺位,动画片就会代替你行驶父母的职责,孩子就会彻底爱上动画片,因为,对他来说,这就是爸爸妈妈。那怎么办啊?这种状态下,那就更不能阻止了。若阻止了,孩子就连这个爸妈都没了!孩子还能“活”吗?所以,你的陪伴,你的爱,你的尊重、理解、信任要够够的,同时,动画片也要够够的。这就是:无分别的爱。无分别的爱,充分的满足,永远首先是父母的爱、陪伴、尊重、理解、信任......其次,才是表现为对外在的事务的无分别的接纳、顺应和满足。从始至终,我可没有告诉你:让孩子看动画片吧,把孩子交给动画片吧,这样多轻松啊......看动画片有什么需要努力的?!你要努力的根本,不是动画片,而是那两个前提条件啊。劝妈妈们,都努力去做全职妈妈,努力抽时间多陪伴孩子,除了时间要够,更重要的是质量要高,要去尽量做到无分别,充分尊重和满足孩子,尤其是前三年,对小生命至关重要啊。伙伴们,很多时候,我们是看不到孩子的伤的,若我们能看到,所有的妈妈,都应该做全职妈妈,至少是在孩子3岁前。若有人对你说,你是博士你是教授你是......在家带孩子是不是大材小用?告诉大家,培养一个人格健康的孩子,是对社会的最大的贡献,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母仪天下。这个世界,扭曲的灵魂已经很多了,小心不要再多一个。至于“狼爸虎妈”们,我只想说,我们看不到孩子的“伤”,也看不到自己的“伤”,若看到了,就绝不会这样了。而要看得见自己的“伤”,看得见孩子的“伤”,除了无分别的爱,再没有其他的途径了。另外,有学者从各个方面证明,看电视看动画片对孩子的损害,也许,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如果我愿意,我一定也可以组织一个学者团,论证看电视看动画片对孩子的益处,那一定也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常说,这样的研究,没有太多价值和意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着眼点不对。我们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比较低的技术的层面,放在不是生命的核心的外在的层面:眼睛啦,身体啦,注意力啦,阅读啊,大脑啦,左边啦,右边啦......从这个角度着眼所看到的世界,就如同“盲人摸象,各执一端”,很容易流于片面、狭窄和偏激。须知,这些零零碎碎的局部和外在,都不是教育真正的精义之所在。教育真正的精义,是心灵的需求。电视、动画片、互联网、IPHONE......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非得把这些东西认为是教育的敌人,这个真是有点意思。这样的思潮,严格意义上,是反文明的,是反智的。也许你会说,这些东西,有好有坏,好的提倡,坏的抵制。那好坏的标准呢?如上所说,我们总是从外在的较低的层面来理解,就很容易形成偏执,形成自以为是。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教养,更高的、更整体的、更智慧的、更接近真理的心灵的角度、高度和标准就丧失了。如此一来,一定意味着你对小生命的不尊重、不理解、不信任会很多很多,而真正伤害小生命的,不是电视,不是动画片,不是互联网,不是IPOHONE,而是这些挥之不去的笼罩在生命成长上空的浓重的不尊重、不理解和不信任,以及由此带来的必然的恐惧和伤害。人只要从外在出发,从分别心出发,不管是什么目标,最后收获的,都是伤害。其实,人的心灵真正需要的只是:对心灵的所有的需求,一概予以无分别的尊重、理解、信任、接纳、顺应、满足......在这样的爱的浸淫中,有朝一日,生命自会明悟到:原来,一切了无分别。
邢台市唐先生问:我儿子今年5岁了,他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强,总是一会儿做这个,一会玩那个,还特别爱问这问那的。我知道求知欲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但是平时我和他妈工作太忙,也没时间管孩子,遇到双休日想培养一下孩子,又不知道如何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请专家帮忙。
石家庄市幼儿师范学校张玉暖老师解答:你的儿子求知欲强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作为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让你的宝宝越来越聪明。那么怎样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造良好的环境。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奥秘和丰富知识的环境,比如在家里为孩子布置小实验角、数学角、天文地理角等等,给孩子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如望远镜、放大镜、地球仪等。这种环境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除了给孩子准备大量的物质材料外,还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敬互爱、民主平等,家长本身应有很强的求知欲,热爱知识,经常用知识充实自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
2.鼓励孩子的求知欲。孩子发现一种新的现象,或提出一个问题时,家长不能漠不关心,应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也和他一样十分兴奋、十分惊讶,这样孩子会感到自豪,更积极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3.支持孩子提问题。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对错,家长都应该表示赞赏,孩子从中得到了满足,以后他还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如果家长表示不耐烦,就会泯灭孩子的求知欲。
4.与孩子一起阅读。家长平时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些儿童读物,不仅可以融洽亲子关系,也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满足其求知欲。
此外,带孩子一起外出旅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续编故事,锻炼孩子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做“废物利用”的游戏,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让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答案不要局限于一个,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等方法,都可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家长要做的是,在生活中适时地采用以上方法,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让宝宝变得更聪明。
1、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就好奇心强,所以父母千万不能扼杀得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热诚地带着孩子去探索他想知道的答案,这是对子日后是否喜欢学习的根本。父母也不要去责骂孩子因为好奇或是创意而产生的举动,因为你可能正在扼杀一个科学家的潜能!
2、将选书的工作交给孩子
如何去给孩子选书?可能有些父母都是自己觉得适合孩子看就买回去,这样买回去的书孩子看吗?我想应该是看没几天就激发不了他们的兴趣了。父母何不如让孩子自己选书呢?你可以从孩子身上去学会他所想要的书,可以跟孩子一起看书,在此过程中你会看到孩子的反应,渐渐地你就知道答案了。当孩子还小时父母会经常给他们念书,他爱的就是这种感觉及你念书时的神情,因此你爱的书就是他喜欢的。当孩子长大些了,就带孩子到书店自己选书。不用去考虑书上所分类的年龄限制,只要孩子自己喜欢,什么书都是可以看的。当你的孩子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时,他所积累的阅读能力及文章理解能力,会远远地超出你的想象。
3、从孩子的游戏习惯,来观察孩子的性向与能力
我的孩子从两岁半时,就会对路上的交通标志及地图很感兴趣,在路上经过时他一定会问清我和他爸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还有公共场所贴的地图,这时他爸就会把他抱起来,一一地为他解答他所想知道的内容和每个地点的名称。我们从来都不会觉得他听不懂或是觉得他还小不用了解这些,就不回答他或是不理他的提问,反而是用他能理解的方法或是尽量用简洁的话语去解释所有他想知道的一切。
父母要随时地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想知道些什么,尽可能地满足他的知识需求,这样他的能力就会自然显现出来了。
4、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孩子感到绝望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一生中写了不少伟大的作品,尽管他的写作时间非常宝贵,但他还是十分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每天必定抽出时间陪孩子,为他们讲故事,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现在的父母们认为让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识字、考试。不管是让孩子读书还是阅读,前提都必须建立在孩子真正的喜爱和理解的基础上。家长在陪同孩子时,并非只是“形式上”,还要在“时间上”与孩子一起成长,用心地对待孩子。
在展望亲子教育的未来,父母能给的不再只是经济的供应,孩子所需要的也不只是物质的满足。对于父母们来说,“教育”绝对比“养育”更重要!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让孩子“挣来”满足》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