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试教育的天幕下放歌

02-22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在应试教育的天幕下放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孩子的教育是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协作,才能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

学校是孩子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然而,在应试教育仍然主导着基础教育的今天,学校的教育功能在日益褪化的现象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学校重考分,重名次,偏片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孩子道德层面的思想教育与情感培养,背离了教育的本真。

这种情况在重点中学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在毕业班里,就连每周一节的班会课也取消了,取而代之的班主任安排下的题海战术演练课。音、体、美没有了,不是数、理、化,就是政、史、地。偶尔有学生问起:老师,感觉好久没上音、体、美了。老师立马回应说,考好了,你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想怎么蹦,就怎么蹦;要是考砸了,连哭都来不及,还想臭美呀,省省吧,你!

你说,这事上面没人管?管是管了,就是不管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主管局领导来检查,课程表上,音、休、美,一样不落。汇报会上,校领导振振有词: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政策,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一天二操,音、体、美三突出,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校园里歌声嘹亮。一派和谐美好景象。

实际情况完全俩码事。

副科教师早被应试教育边缘化了。课程锐减,收入也大打折扣。他们成天唉声叹气,常常靠着墙根打盹儿晒太阳,忽然迷迷糊糊缓过神来才明白了:原来这就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呀!

在学校,会做题,考高分,就是好学生、是有出息的人,成了老师心目中的香饽饽。

单一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彻底迷失了自我。

12年的基础教育,本质上就是一场漫长的冥思苦想的题海大战。应试教育的最终结果是:把中华民族的年轻一代逼向了两个极端:不是极其脆弱,就是极其暴戾:今天清华跳楼,明天北大自杀;同室操戈,明的用铁锤不行,就暗地里下药。校园悲剧一次又一次冲击社会着道德底线,戳击人类情感软肋,叩问社会良知!

我们不禁要问,学校到底怎么了?除了教书,还要不要育人?

秋风萧瑟白地霜,明日黄花看蝶忙。

家长朋友,社会的事,咱够不着,学校的事,咱也管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关好自己门,教好自己的人,把学校缺失的那一课,扎扎实实地补回来。

您说,您不是教师?您不会?其实,自从孩子来到您的身边,您就具有了双重身份,您既是父母,也是老师,您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您教会了他吃饭、说话、走路,还教会了他唐诗宋词,唱歌跳舞,您给了他童话般的金色童年,您让他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和幸福。您是个好父母,也是个好老师,您干得的确不错。您是他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他的最后一任教师,毫无疑问,您还得一如既往地干下去。

孩子一天天在成长,从幼稚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教过他的学校教师,换了一拔又一拔,可是您呢,您这个家庭教师还是您,永远没有变。您说,您不与时俱进,学着点,能行吗?

您也知道,春来花开,秋至果熟,世间万物皆有规可循。

孩子的教育也不例外。不同年龄阶段有其不同的心理反映特性,希望您能全息解读,以便走进他的心灵世界与其进行挚友般的亲切交谈。如果您还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建议您抓紧学一学《教育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您会获得科学的方法、有效的途经,懂得如何安排实操内容。循序渐进,慢慢地建立起形、数、量的概念以及方位、空间的概念。小心翼翼领着他从一个蒙混的世界进入另一个清明的世界。当然,您还得准备足够多的趣味游戏和充满无限遐想的童话故事。

快乐是主旋律,爱是永恒的主题。记住让温柔的慈爱,时刻伴随着他的每一个梦乡。

接下来,是孩子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了。

您要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好榜样,明白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此地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无为而治是身教的最高境界,也是身教的终极目标。

您得明白,孩子的学习,尤如远航的机帆船,单靠风力,是远远不够的,您得启动内燃机,大功率输出,从而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不可否认,您的辅助,就像风吹风帆那样对他有所帮助,但起决定因素的是他内在求知欲,您要想方设法把他充分激发出来。

爱是开启心灵之舟的金钥匙,不用找,就在您手中。摸头、亲肤和拥抱,最好,时新时鲜天天有,不要等到踮起脚尖去做时,为时就晚了。

不要动不动就跟孩子谈责任,孩子柔弱的肩膀承受不起。鼓励、赏识会让他产生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满足感。从而,激发起他心灵深处回馈父母、渴望快乐的美好情愫。成绩的优劣,孩子自己不会太在意,他在意的是父母那双充满爱意的眼神和那张慈爱的笑脸。那是条无形的温柔一鞭,时时在鞭策着他、激励着他。让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来暑往,永不懈怠。

要不要再次重申一次,爱是开启孩子心灵家园的金钥匙!这串心灵密码您要时时铭记于心,我的朋友!

如果您出身农村,种过庄稼,您自然就会明白:地里不光长庄稼,还会长野草,所以您在施肥的同时不要忘了除草。要不,您就会落下个风吹草低现庄稼,春播汗水秋收莨的下场。

也许您对农耕文化没有兴趣,但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道理是一样的。

您在鼓励、褒扬的时候,不要忘了批评;您在批评的时候,不要忘了贯彻褒扬的策略。

您对孩子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十之八九,他真不会拿您当回事往心里记。

不信,您就试试吧——

孩子,你病得不轻,现在摆在你面前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把这碗苦药咽下去,明天病就好了;另一种选择是拒绝咽下这碗苦药,明天见不到早起的太阳。你是选择咽药,还是选择咽气?

我猜,他会选择后者。

因为,他根本就不相信这世上竟然有这么蹊跷的倒霉事,机缘巧合就发生在他的身上。

所以,即使是良药苦口、治病救人,也得讲究方针策略。

您得把苦药化在糖水里,告诉他,这是融化的巧克力,哄着他高高兴兴咽下去。

现在,您大概明白在表扬中贯彻批评、在鼓励中贯彻鞭策是怎么回事了吧。

其实,我们也不想欺瞒孩子,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偶尔为之,也不为过。孩子小嘛,不明事理,有时就是这样,不让孩子知道真相比让孩子知道真相要省事多了。

举个例子:

三年前,妻子出车祸走了,孩子小、不明白。等孩子渐渐大了,问起妈妈时,丈夫总是瞒着她说:宝贝,妈妈出国了,在很远的地方。还时不时的从兜里掏出个封信,当着她的面,装着喜出望外的样子拆开来,唉唷,唉唷,快来看哪,妈妈又来信了。还绘声绘色地念道:宝贝,你好吗,妈妈在遥远的天国,工作特别忙,怎么也走不开,你是乖宝宝,妈妈想死你了……。如果你真告诉她:什么妈妈、妈妈,妈妈早死了,三年前出车祸,满脸是血,可惨了。要看吗,这还有现场照片?孩子立马彻底崩溃!

您要纠正他的坏习惯,培养他的好秉性,您得明白,白布染黑容易,黑布漂白就难了,有时,黑布就算漂成了白布,也就成为毫无价值的破布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一帮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做朋友,是多么的重要。

防微杜渐,凡事处理在萌芽状态是上策。

问题宜疏不宜堵。这是方法,也是手段。

您得教会他如何与人分享,试着从一个故事开始也无妨——天堂里有两拨人,面前都堆满了山珍海味。可是,一拨人饿得皮包骨头,另一拨人却长得白白胖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们用的筷子太长了。一拔人,不停地用筷子夹起的美食往自己嘴里送,可是怎么也够不着,日复一日,个个饿得皮包骨头。而另一拔人呢,却懂得与他人分享,他们用长长的筷子,夹起美食,不停地往别人嘴里送,所以个个吃得美滋滋,长得白胖胖。

孩子呀,看到了吗,与人合作,共同分享是多么重要又多么美好。把这个寓言故事,改编成亲子游戏也不失为一段好教材。

人生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遭受失败与挫折在所难免。

挫折是一种打击也是一种历练,战胜一次,蜕变一次,你就成长一次。变得坚强、变得成熟。

人生需要一个雨季,要不这辈子怎能成熟?

如果想哭,你就让他(她)大声地哭出来吧。眼泪是青春的汗水,可以疗伤,还可以浴沐,洗尽浮华,去妄存真。

如果孩子对您说:学习好累。您要告诉他,这是好事。说明你在努力,积极向上,定有收获。这情景,好比爬山,向上攀登,总是让人感到疲惫。因为疲惫,才能看到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登山的乐趣。

踏在地平线上,枯燥的景致千篇一律,既不赏心也不悦目。

当然,下山的感觉自然轻松,望着夕阳内心的失落油然而生。

人生是场漫长的登山赛,成败不在于起步的早与晚、行动的快与慢,而在于找准了行动的方向。目标明确了,登顶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什么季节开什么花,桃花粉了、梨花白。你完全可以来得从容些。

每一条溪流都有他的生命曲线,每一片树叶都有他的生命姿态,自然造化,如此壮美,时而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时而婆娑摇弋,风姿绰约。

毫无疑问,人生也需要一个平台——一个演绎自身发展的空间。

人生因平台而精彩,犹如牙齿因牙床而强大。试想,一颗小小的牙齿,长在牙床,几乎无所不能,什么飞禽走兽,统统让你粉身碎骨。要是拨下来,丢在地下,就是小骨一块,踩过去连块小石片都不如。

此刻,你的脑子里是不是浮现出毛毛虫破茧成蝶、曼舞春天的动人画面来了。

高考、升学是应试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创造人生舞台的一架天桥。过了,欢天喜地;没过,没过也要自在逍遥,有什么了不起?大不了明年重新再来,谁说人生的路不能潇洒走两回?

最后,借一下心灵跳板,让学子们奋力蹦一蹦。

——人类的生存状态不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尽管你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阳光雨露,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来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要像树一样的活着,即使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心里有棵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了,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慢慢成长起来。

三年、五年,八年、十年,一旦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远看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走近你,给人一片阴凉,一片绿意。站着是美丽的风景,躺下也是栋梁之材。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幼升小择校:应试教育or快乐童年?


面临幼升小,家长们在选择学校时很矛盾,希望能够一路“重点”,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同时,又担心孩子失去轻松快乐的童年。以下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否与您产生一些共鸣。

记者:如果只谈想象力和玩耍,孩子输在应试教育上考不上大学,就会被很多工作机会拒绝,这样的孩子拿什么去和同代人竞争?

郑渊洁:可以把孩子交给学校拿张文凭。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家长要肃清当天应试教育流毒,让孩子在家里多玩多看课外书,多接触大自然。两手都要硬。读书改变命运没错,但也要看读什么样的书,如果只读学校里的教科书,就很难出人头地,原因很简单,绝大部分人都在读它们,你拿什么来超越他人鹤立鸡群?和别人的知识结构完全一样是人生悲剧。

记者:您说上学就是为了拿张文凭,如果全中国的孩子都在应付学校,未来的科学家将从哪里出呢?

郑渊洁:每个人的天赋和个性都不同,现实中不可能所有人都成为作家或者科学家。不管当作家还是科学家,想象力至关重要,没有想象力的人只能重复前人的工作,难以突破创新、出人头地。

记者:您刚才讲两手都要硬,在学校之外要多看课外书、多玩耍,为什么不能单靠学校教育?

郑渊洁:从某个角度讲,学校好比流水线工厂,孩子们就像工厂里模板批量制作出来的成品,这些成品也许能顺利卖出去,但不会有个好价格,因为那是批量生产出来的,数量太多不符合“物以稀为贵”的法则。所以,仅有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大的比重应放在学校之外(这里并非指课外名目繁多的辅导)。

记者:有些孩子拿您做挡箭牌,说郑渊洁小学没毕业也能成功,以此作为讨厌学校的理由,这是不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郑渊洁:“郑渊洁成功”和“小学没毕业”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更不能把它演变成这样的逻辑:因为郑渊洁小学没毕业,所以他成功了。应该看郑渊洁在校外做了什么,看了什么书。我之所以反感学校和应试教育,是因为它只允许出现一个标准答案,扼杀了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就没有郑渊洁。实际上,也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李开复、比尔·盖茨、爱因斯坦、牛顿……任何一个成名成家的人都知道,想象力至关重要。

应试教育使男孩的特长得不到发挥


为什么男孩在现在的竞争中节节败退,表现出如此多的问题?教育专家指出:“现代家庭、学校教育及流行文化正在摧毁男孩们。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加剧了所有危机对于男孩的伤害。”

目前大多数男孩不是中国教师所希望的那类男孩。男孩超乎寻常的精力常常被认为是一个缺点,而不是优点。男孩需要运动,需要少动口“多动手”,而这恰恰是当前中国教育中最缺乏的。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孩一天大约需要4次课外活动,但事实上学校每天只能做到一次。越来越不利的校园文化,使男孩的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他们在学习成绩、课外活动和职务上不如女生的危险就更大,甚至理科和数学也不再是他们的天下。这种结果直接导致男孩的自信心受挫,一些珍贵而重要的男性品行不能得以形成。

从生理上来讲,5岁男孩大脑语言区仅相当于3.5岁女孩,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两年,然而学校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男孩在6岁以前最好不要入学。”李文道说。

“为什么30年来我们的教育系统没有变化,但我们培养出来的男孩却越来越孱弱?”有现场的观众提出质疑。“这30年来,应试教育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自由。教育系统的问题一直存在,只是我们现在才发现。现在出现的现象是30年来教育的结果,现在教育方式的后果,会在30年后体现。”李文道说。

男孩危机无疑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然而记者发现,最终大家的讨论焦点还是汇聚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应试教育。

孙云晓在他的调查报告里总结说:“现行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这使得男孩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和他们作对的场所,他们擅长的方面——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以及他们的勃勃生机,在学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承认。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最终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然,应试教育对男孩和女孩都不利,但与女孩相比,男孩更容易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在著名的教育网站“e度教育社区”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紫色月光”指出:“以考试成绩为目的的教师们,将其主要精力放在了传统的读、写和其他课堂作业上,而这些内容通常是女孩子最擅长和喜欢做的。与此同时,学校正在缩减更加适合男孩子们的教学内容,如科学试验、体育和野外活动等。毫无疑问,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我们的男孩子正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和身心疲惫,最终在女孩面前一败涂地。”

另一位家长“亮亮的妈妈”则表示:“应试制度确实更适合于善于背诵和表达的女生,比如男孩子对历史的爱好和广泛的涉猎,语文是考不出来的;比如男孩普遍动手能力超强,玩具电器拆了装,这些考试不考,但做工程师、设计师、物理生化学家做实验很需要;所有担风险的事情考试是没法测试的,但是干事业、改革、创业、突破无一不需要担当风险。男孩的这些素质和优势无从衡量,甚至完全被忽视,不知社会是该喜还是该忧。”

还有不少网友并不同意“男孩危机”这一观点,他们认为这是应试教育下的评价体系对男孩的误读,“为什么说男孩差,主要不就是分数考不过女生吗?不就是高考状元被女生抢了吗?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分数本来就是不公平也不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什么还要用这个衡量男孩的成败呢?”

到底“男孩危机”因何造成?孙云晓指出,这个问题其实并非为中国独有,国外也早已出现了这个问题,并且教育家们已经研究多时,所以记者在此引用国外观察家们的分析:“是家庭、学校和流行文化误导了男孩子们,使他们深陷于无休止的焦虑之中。”这似乎也适用于中国。如何改变这种危机?孙云晓发出了对“教育公平”的呼吁:“教育公平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育只有尊重天性,因‘性’施教,才能够真正实现男孩与女孩的公平、和谐发展。”

在应试土壤里培养优秀儿子


有很多父母抱怨中国教育制度糟糕,一门心思想把孩子送出国。有这样一位父亲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在国内教育存在的缺陷大环境下,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出类拔萃。正如这位父亲所说:家庭教育是关键。文章包含了该不该送孩子出国留学,如何顺利度过孩子叛逆期,如何辅导孩子高考并顺利考上大学等父母最为关心的教育问题。【小学】别为逃避教育制度送孩子出国这如同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到北京出差,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他不准备让孩子上普通的学校,想送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读书,想听听我的意见。我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喜欢这里的朋友圈子;第二,愿不愿意接受和独生子女远隔重洋几年见不了一次面的局面?他说也不希望这样;第三,让孩子从小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后,再让孩子回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孩子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开心?他马上就明白了,说自己光想到怎么样让孩子接受一种比较好的教育,但没想到这样做的后果。我说你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有意见,就让孩子从小脱离这个教育制度,实质上就是嫌洗澡水脏了,把孩子一起泼掉。让孩子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回头又希望孩子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比如要孝顺父母等等,这可能吗?我看到并听说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了。我一个朋友的孩子9岁时被送到国外读书,现在20岁了,世界观和父母格格不入,完全是一个“香蕉型”黄皮肤的西方人,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想让孩子中学阶段就去留学,总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精英,希望孩子以后幸福,却没想过这样做的后果。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在朋友圈里得到了很多赞扬。我认为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合力的结果,但是现在社会信仰缺失,道德水准下降,网络和媒体传播很多负面的东西,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相当不利。学校教育也的确存在很大问题,小学中学本该是普及教育,大学是精英教育,中国的现状则刚好相反。中学的分数教育导致把最优秀的老师都集中到最优秀的学生身上,搞什么奥数班实验班重点班,一个中学培养出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就认为成绩巨大,忽略了大部分成绩普通的学生,所以中学是精英教育模式。大学反而是普及教育,大量扩招导致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所以大学倒是真像普及教育模式。既然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存在缺陷,家庭教育就成了关键。父母自己都没下工夫去好好教育孩子,我们怎么能去责怪学校和政府呢?【初中】初中时让孩子住校----有助于顺利度过叛逆期儿子不到1岁时我下海创业,创业之初非常辛苦,但我有一个理念,就是赚再多的钱,如果儿子没教育好,我的人生就谈不上成功,所以每个星期六加班工作,周日陪儿子玩,基本上雷打不动。亲情也需要时间去培养和维护,保持好和儿子的沟通,一直不间断很重要,断了几年再来就可能接不上。孩子上初中时是和父母关系最特殊的阶段,因为这是孩子心理叛逆最严重的时期。我的经验就是找个环境好管理好的学校,让孩子住校。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实际上还是小孩,对父母挺依赖的,但又以为自己长大了,想推翻父母亲的权威,如果在家住就往往容易嫌父母啰嗦烦人,容易和父母吵架,但住校一个星期回家一次,见了父母很亲热,来不及吵架又要回学校了,有助于平稳度过叛逆期。我儿子小学阶段都是自己一个人睡,初中住校后回家可怜巴巴拿着铺盖要到我们房间打地铺,我们只好把床扩展成3米多宽,让儿子周末跟我们住一个房间,一直住到他上大学了才回到自己的房间睡,不过还不让我们拆掉大床的加铺。我这个初中住校的经验经过了很多朋友家庭的验证,对孩子度过叛逆期的确很有帮助。【高中】高中让孩子按照“木桶理论”去学习我儿子学习成绩中等,想考上他心目中的理想大学难度很大。我跟他讲,高考就是“木桶理论”,6门课就是6块木桶的木板,最短的木板决定你的高考成绩,也就决定了你的命运。一门课90多分了,想增加几分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而另一门课60来分要提升到80多分则相对容易得多,所以高考复习就是不停将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找出来,加高它,当这个“木桶”所有的木板都不短了,成绩也就达到比较理想状态了。另外,“木桶”的底就是身体,比一圈的木板更重要,为什么很多考生高考成绩还不如平时成绩,不是智商问题,是高考复习实在太累了,身体状况下降,自然发挥不好。6块木板的黏合剂是心情,一定要把高考的过程变成轻松快乐的过程。我儿子从高二开始按照我的“高考木桶理论”去复习,不断找出自己的短板去加高,成绩一步步提升。同时他每天坚持练陈氏太极拳,保持了旺盛的体力;喜欢玩魔术,边备战高考边练一些自己喜欢的魔术节目,和同学们一起成立魔术社作表演,保持了心情的快乐。离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他找我说他的字写得太难看了,估计会影响成绩。以前我们说他的握笔姿势不对字难看,他一直不愿承认也不愿改变,现在终于承认了。按照一些专家观点,字难看的人考试每门课平均可能会被扣2~3分。也就是说,字写得难看等于“木桶”的每块木板都有一些“虫眼漏洞”。我们一起上网寻找解决方案,最后还真找到了一个专门教人怎么把难看的字写好看的专家,在北京办培训班,只要一天时间就可以改变写字习惯。一个周六下午,我准备了行李在学校门口等着,放学时儿子背着书包飞奔而来,我们直奔机场飞到北京,周日上了一天的写字课程,晚上飞回广州,星期一上课写作文时老师发现我儿子的字体已经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人真想做一件事情其实并不难,就怕不下决心去做。高考成绩出来了,儿子如愿以偿考入了理想的大学。我们父子俩很有成就感。儿子说:“爸爸,我这次不但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设置一个理想的目标,然后用几年时间去一步步逼近目标,最后实现目标。”【大学】用“金刚钻”理论指导大学学习儿子高考之后,我建议他去街上摆摊。他去了,回来后明白,其实城管执法还是非常文明礼貌的。我告诉他,广州有上万名城管每天在执法,偶尔一次发生了冲突打架,报纸网络就会报道渲染,而平时99%正常的执法却没有新闻价值,所以你看到的很多并不是社会真相,你亲自去体验几天才会明白。很多愤青实际上并不了解真相。我儿子上大学以后,我告诉他高考的“木桶理论”结束了,读大学要用“金刚钻理论”:你可以很多门课都是“短板”,及格了就可以,但一定要有一两门强项,也就是自己的“金刚钻”,样样都不错却没有一样特别强的人,找工作比不上有“金刚钻”的人。现在社会很缺乏创新能力,我劝儿子训练自己的创新精神,如果到大学毕业时手上有10项专利证书,找工作比一个研究生文凭管用多了。于是我儿子开始不断思考不断发明,现在大二了,已经成功申请了6项专利。儿子只要在家,早上就一定会早起,和我一起去爬山,再回家一起打太极拳。记得我儿子18岁生日那天早上,一个冬季的下雨天,相当阴冷,我们父子还是打着伞去爬山锻炼,看到山路蜿蜒曲折,山上浓雾弥漫,我说今天是你18岁生日,很有意义的日子,我们一起作首诗吧,结果我们一人一句写了首诗:冷风携雨扑面寒,山路盘旋入云端,脚下就是通天路,父子含笑共登攀。

妈妈在男孩教育中的角色


孩子在人世间认识的第一个人是妈妈;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生病时最依恋的是妈妈;夜晚睡觉时寻找的是妈妈;放学回家,问的第一句话是:“我妈妈呢?”因此,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对自己的母亲特别依恋。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妈妈过于对男孩精心照顾时,男孩往往会因为对母亲的过度依恋,其“阳刚之气”渐渐消失。

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男孩开始变得唯唯诺诺,甚至胆小怕事了呢?

首先,我们不得不把矛头指向任劳任怨的妈妈。有人说,现在妈妈对孩子的爱就像鸡妈妈溺爱它的小鸡一样,小鸡饿了,鸡妈妈给它们找食吃;风雨天,鸡妈妈用自己的翅膀为小鸡遮风避雨;当面临外敌入侵(如狗、老鹰等欺负自己的小鸡)时,鸡妈妈会主动出击……

其实,影响男孩男子汉气概的因素,除了这种“鸡妈妈”类型的妈妈外,还有“代办型”和“满足型”两种妈妈。

代办,除了给孩子带来懒惰与无能、给家长带来悲哀和失望之外,究竟还带来了什么呢?很多妈妈用钱表达自己不能关心帮助孩子的歉意,却不知道,无度地给孩子钱,是在害孩子。

给父母的建议:

《动物世界》常常会有这样的片段:

母狮对幼狮关爱有加,但是并不过分娇纵。幼狮刚开始蹒跚学步,母狮便让它体验生命中迈向自立的第一步——觅食。幼狮哭也好,哀求也好,母狮就是不将食物给它,还“残忍”地将它推出门外。于是,看到依赖父母行不通的幼狮便鼓足勇气、执着地爬起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最终学会了生存。也正是如此,狮子的勇猛特性才得以形成。

动物要学会自己觅食才能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生存下去,孩子要经历自己独立处事才能长大成人。一位哲人说过:“经过什么样的洗礼,就能造就什么样的灵魂。”因此,妈妈们,请大胆地撒开你们的双手,让孩子尽快自强自立起来吧!

管教男孩,权威是关键

也许,男孩都抓住了“妈妈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温柔的”这一特性,他们往往更喜欢向母亲挑衅。比如,妈妈越是温柔地对男孩说:“儿子,别哭了!”他往往会哭得更起劲。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妈妈对儿子发出的温柔警告——“儿子,别这样做”,对于男孩的一些恶劣行为,如调皮、爱玩、好斗等,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因此在这时,管教男孩,有规则是必要的,而权威才是关键。

超市里,一位女顾客和她5岁的儿子都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原来,小男孩要妈妈给他买一个很高档的文具盒,在妈妈表示拒绝时便发起火来,并且赖在文具盒旁边不肯走。这时,这位妈妈不顾别人有没有听见,弯下身子,耐心地说服儿子。

“我本来准备给你买你想要的东西,”那位妈妈平静地说,“但是现在我不买了,因为我不能对你的这种哭闹进行奖励。”

但是小男孩还是不听话,他依然鼓着鼻子,嘴里嘟嘟哝哝着,这逼得母亲说出她最不想说的话:“你知道我们回家以后会发生什么吗?”

“知道的。”他回答。

“是什么呢?”母亲问。

“一顿打。”

“没错,”她说道,“要是你继续这样的话,那就是两顿打。”

于是,一场战火平息了。男孩安静了下来,模样像个小绅士。

男孩在生人面前向母亲的权威挑战,使她处于一种不利的境地。尽管这样的情景使人很窘迫,但聪明的母亲仍然保持沉着镇定。与此同时,她还向孩子清楚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家里的规矩在这个超市照样执行。在一个闹事的孩子面前,她保持了她做母亲的权威。

对父母来讲,权威的尺度是最难把握的,因为把握不当,便会使教育走上极端——对孩子过于严厉,会压制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过于宽容,又会使孩子变得软弱无力。因此,每一位家长都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总结出适合你的男孩的权威“尺度”。

在新加坡受教育的福气


相比于中国的家长和孩子,新加坡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有“福气”。家长能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初等教育,归功于新加坡社会长期营造的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新加坡《联合早报》21日刊文摘录如下:

以前在中国上大学时的好几位同学,课下都在新加坡为孩子的学业操心。近几年,大家不约而同,一起高唱“最近比较烦……”。

A君的儿子今年升中学,新年伊始,她就多方探听各类中学的办学情况,择校、交钱、陪孩子参加考试,忙得不亦乐乎。竞争激烈得几乎要挤破头,为了进入心仪学校,家长和孩子齐上阵,一同备考。

B君更加辛苦,双胞胎女儿刚上小一,就在疲于奔命,参加各种课后补习班。孩子刚从曾风行一时的某英语班退出,两周后,又成了另一炙手可热的英语学习班成员。

这位名牌大学毕业、身为中学老师的老同学说,她本来不想加重孩子的负担,但因孩子学习进度和其它同学稍有差距,即被任课老师“另眼相看”。孩子受冷落的同时,她也被请到学校接受了好几次再教育:暗示她未尽为人母的责任,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

老同学向我诉苦:每天下班后为孩子辅导功课到十点,还要怎样教?最后还是随了大流,让孩子她俩和同学一起参加课外学习班。

我在纳闷,孩子须要多方补习,到底是出于学生之间的同侪压力(peerpressure),还是如吾友所说,老师就是那个意思,希望家长能多辅导孩子,这样他们教起来轻松,学习成绩也会比较“漂亮”?

那么,要是家长本身的教育水平不够高,工作忙碌没有时间“陪公子读书”,抑或没有经济能力报读各种收费不菲的补习班,他们的孩子怎么办呢?同学无语。

其实,本地小学生及他们家长的“福气”,在入学报名时就有了充分体现。新加坡教育部统一规定各校收生程序,报读手续简单、招生过程透明,这大大减低了家长在时间经济上的种种不必要消耗。

即便一些学校因学额紧张,需要抽签决定收生名单,家长也都接受,平和对待可能令自己失望的结果。诚然,本地每年都会有具忧患意识的家长,通过为学校做义工、参加学校所属社团等方法,力争成功为孩子报读心仪学校。但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孩子报读的都是住家附近学校,上下学方便又省时。

家长能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初小教育,得归功于社会长期营造的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同为六岁大的涉世未深孩童,他们在学识方面的差距能有多大?毋庸置疑,公开公正的小学收生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此外,因为孩子辗转数校的关系,让我观察到,无论邻里小学还是公认的名牌小学的老师,大都富爱心和包容心,对孩子正面鼓励性的评价居多。衡量孩子的表现,老师们也都能反映情况实事求是,不会以其他同学的优异表现做标杆,无端端给学生及家长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相信老师和家长有共同的心愿,企盼学生长大成材。然而,倘若太过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评比,未免有失偏颇,违背了教育的真谛。

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便一向坚持“学生要先学会做人、做事,然后才是学知识。人做好了,一样可以为社会作贡献,拥有美好成功的人生。”老教育家的话,值得一再深思

在幼儿教育中的几点认识


在幼儿教育中的几点认识一、家庭教育要和谐和一致

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相关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所不同,但教育观念必须是一致的。谁唱白脸,谁唱黑脸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让孩子接受正确的,积极的教育引导。

二、让宝宝明白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名重要成员

平时自己洗衣服、择菜的时候都不忘记叫上仔仔帮忙,一是让他明白自己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另外也可以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家长互动共处的过程中,也能做很多事情,是个能干的宝贝。

三、妈妈要学和孩子像朋友样相处

仔仔睡觉时是一定要让妈妈陪着一起睡的,在做完睡前小游戏、看故事书后,就开始哄仔睡觉。我说:“妈妈唱个歌,仔仔睡觉好吗?”接着,儿子撒娇的笑着说:“仔仔唱歌,妈妈睡觉。”我想笑仔的可爱,可是接近3岁的他最近总要求我不许笑他,于是我窃笑到说:“那好吧,我们一起躺下,仔仔唱歌,妈妈睡觉。”此时的仔仔就像妈妈样的,边拍着我的胳膊,边唱起了“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

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想这是班级老师在学校经常教育孩子的一种生活习惯吧。这方面我宝贝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要和孩子建立好沟通

记得仔仔还更小没上幼儿园的时候,早上我要赶早去上班,可仔是一百个不愿意,总是歇斯底里的大哭,或者趁其不备偷偷溜走去上班。后来我想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在我周末休息的时候和他讲清楚,让他有所准备,等上班的时候再和仔说“妈妈上班,很快就会回来的”,过了几天后,很容易接受,并主动和我说再见了。所以我觉得别看小小的他,其实跟他说明白讲清楚,小小的他是很能通情达理的。

六、不要当外人的面数落孩子

你的宝宝虽然还很小,会有犯错的时候,请宝妈们给孩子留点面子。

七、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这句话是引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打骂孩子只能管一时,管不了一世,所以请做文明人

八、不要把你的思想强加到宝宝的身上

经常和宝宝换位思考你就会有感受的到。

九、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微笑对待大家、勤劳、热情友善、懂得快乐分享。

乐乐在幼儿园大班的教育


乐乐在幼儿园大班的教育

乐乐所在的幼儿园叫外国语幼儿园,在东头的新阳小区内,我家在西头,幼儿园在东头,从家到那里可以说是很远的,每天都是跟小朋友们一起乘校车到幼儿园,由我亲自接送,目前已经上大班有一个学期了,现在是第二学期,去年下学期的班名是“手指大班”,今年上学期的班名改为“花儿B班”了,为什么幼儿园会取这样的名字呢?因为去年是按兴趣班来取的名字,乐乐所在的班级是用十个手指头来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今年老师说小朋友就像一粒种子一样从豆豆发芽→开花→结果,是这样的一个生长过程,因此而按小朋友的上学年龄而命名“豆豆班”→“花儿班”→“苹果班”。

记得去年7月份我们回家的时候乐乐还不会写1-10以内的数字,因为我们不在家,爷爷奶奶每天也忙着自己的事情,基本上一些数字还不会写,也不会数1-100的数字,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才放弃工作决定从苏州回到了老家,开始了一家人的生活,起初我们是教1-10以内的数字书写与数数,正数与倒数,每周安排孩子写10个数字,一个月下来乐乐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字书写与正数和倒数,这个基本的数字会写之后,很快一个月的暑假生活就过完了,该报名上手指大班了,在这之前上了一个学期的艺术中班,一学期下来发现孩子并没有这方面的特长爱好,就决定转到手指大班学习手指快算。

报名进入班级后跟班主任交代了乐乐的身体状况,因为孩子从小得了吸入性肺炎导致他经常发烧的毛病,需要和老师交代清楚,以引起重视,班主任詹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孩子的教育是要靠父母和老师互相配合,因为目前所在的班级是手指大班,这个班上的孩子是从手指中班过度到手指大班的,乐乐没接触过手指算法怕跟不上进度,在幼儿园老师教是一方面,回家需要家长配合,单方面靠老师教是不行的,我们也很认同这一点,毕竟在幼儿园的学习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要短,靠父母教的时间占的比率较高一点,就这样进入了手指大班开始了一学期的幼儿园生活。

本学期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完成50以内的手指快算加减法,为了学手指快算法我们上网学过,也实际到班上去开过家长会,经过学习我和老公都已经掌握了,孩子学什么我们得与孩子一起学习,否则也跟不上他的进度了,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孩童时代学习的有偏差,而且学的知识也广泛了,必须得学习才行,不然怎么教孩子呢!

第一次家长会我和老公在老师要求的时间内早早的就赶到了,当然乐乐也很高兴,还有很多家长因为上班的缘故有没到的,还有的是爷爷奶奶做代表去的,家长会上我和老公都抢在第一排座,就在詹老师发言的面前,詹老师就跟我们讲了孩子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孩子一周的安排,以及接孩子的时间并要求固定人员接送,老师还表扬了乐乐并要求我做代表讲话,当时比较激动,为乐乐感到一小点高兴,希望乐乐继续发扬。一学期下来乐乐就很熟练的掌握了100以内的手指快算加减法,一些日常的称呼和天气的变化及日常的文具用品用英语也能很流利的表达,还时不时要求我们做他的学生,他当小老师呢!这小家伙可真逗,不过普通话没学好,这是要加强的。

过完春节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了,乐乐在寒假的这一个月里没好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很快所学的一些知识随着自己的调皮任性也慢慢的忘记了一些了,学的很熟练的知识每当要考他的时候都忘了答不上来,还需要提示了,小家伙学的快忘的快,乐乐最大的爱好是看动画片,还有和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是他最高兴的。和小伙伴们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乐乐过完年又长大了一岁,自己不爱动手吃饭的坏毛病也改了过来,回家第一件事先做作业也成了他的习惯了,记得去年我们回家的时候每天回家把门一关,就开始训了,每天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还要把要求的作业写完了才可以去和小朋友玩,过完年就来了180度的大转弯了,毕竟乐乐又长大了一岁,也变得懂事了许多,跟我也更加离不开了,每天都粘着我,让我一定要在家照顾他,不让我出去工作了,每天都说很爱我,又是亲亲我又是抱抱我,他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人全包,走到哪我就跟到哪,谁也离不开谁了。

这已经是3月份了,开学已经一个月了,本学期是学习60-100以内的加减手指快算,当然还配的课本有语言·科学·安全教育·英语·社会·美工·纸工·数学这些书本,加起来总共是11本书,每天上幼儿园别提有多高兴了,本月还报了兴趣班,从北京来的邹老师开的课“神墨珠心算”,本月开始是先在班上试行了二周,应孩子的兴趣还自愿报名,乐乐就回家给我们讲要交钱报名学珠心算,孩子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打电话给老师问起了此事,老师发了此条3/16日召开了家长会,家长们才对此事做了初步的了解,一共是学习六个学期,每学期交450元,自愿报名,经过考虑后3/18日早上就交清了费用,下周一就要开始正式的学习了。

通过乐乐在外国语幼儿园的教育希望能他养成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小学生活打好基础,这也是我的一个心愿,乐乐一定要加油哦!我们都爱你!

早期教育在新加坡盛行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家长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不过现在这个“起跑线”可是越挪越靠前了。拿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来说,新加坡的“幼儿学校”从两个月大就开始教孩子学习字母和数字了。

新加坡政府从2001年开始实行一系列鼓励人口增长的积极措施。在政府的努力下,新加坡的人口出生率明显增加,幼儿园的数量也相应增多,其中有一种被称为“幼儿学校”的新兴幼儿园颇受关注。这里根据孩子的年龄分班,年龄最小的班,孩子只有两个月到一岁半大。幼儿学校的教育模式按照年龄制定,融教学和游戏于一体。有的幼儿学校以培养孩子的性格为主,让孩子从一岁开始就自己吃饭。

新加坡幼儿学校的老师说,婴幼儿不容易集中精力学习,但只要对他们进行反复而耐心地灌输,就会在他们的脑子里留下记忆,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和为今后的学习进行铺垫。

新加坡的教育专家认为,时下流行的早期教育与新加坡竞争激烈的教育形势有关。20年前,新加坡的适龄儿童只要会念abc就可以进入小学学习了;而现在,要想顺利入学,孩子们不仅要会念abc,还要会拼写单词和简单的数学计算。

很多家长觉得,学得越早就等于增加了孩子在同龄人中的竞争力。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教授斯特劳恩认为,家长让孩子“超前学习”的思想,来自重视教育的亚洲文化。在亚洲国家,人们往往把“学业有成”与“成功”直接画等号。认为学不好,今后生活也会不如意。要想改变这种看法,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目前,新加坡的“幼儿学校”已经从2003年的19家发展到2007年的111家。尽管费用高昂,但报名人数仍然居高不下。

家园共育《在应试教育的天幕下放歌》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在涂鸦墙的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