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养育孩子长大需要多少钱?一个初一学生说,自己按照硕士毕业计算,还要13年才能给父母赡养费,如果按照每月1000元计算,一年1.2万元,要“还清”不计利息的养育费65万元,需要54年,“真是那样的话,父母都100多岁了!”另一名学生说:“如果算上利息,我们永远也还不完!”
数学课算“亲情账”
昨天,石室联中的数学老师带领学生算起了这笔细账。据悉,这是该校开展“感恩周”主题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学生们从本学期起在各门学科中都将接受到感恩教育。
石室联中的廖涛老师昨天带领初一的学生算了笔“亲情账”:从自己目前一天的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算起,大致计算了从出生到小学毕业自己花了父母多少钱,再估算从初中到大学毕业,直至参加工作又要花多少钱。孩子们看着这些“天文数字”,都感到非常惊讶,有的孩子算出来自己大约会花掉父母50万元,还有的“高标准”达到上百万元。
在廖涛的带领下,孩子们又算起了自己的时间利用率,讨论了可以削减哪些不必要的开支,尽量节约。“算账”并未到此结束。孩子们还预估了自己今后的月收入,估计自己每月能支付多少钱赡养父母,而自己又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一个初一学生说,自己按照硕士毕业计算,还要13年才能给父母赡养费,如果按照每月1000元计算,一年1.2万元,要“还清”不计利息的养育费65万元,需要54年,“真是那样的话,父母都100多岁了!”另一名学生说:“如果算上利息,我们永远也还不完!”
感恩贯穿各学科
其实,石室联中像这样在学科中贯穿感恩教育的远远不止数学。语文、政治、外语、历史、地理、生物课中都有关于感恩教育的内容。比如,生物课中,他们通过有关人体胚胎发育的相关内容,告诉孩子们父母十月怀胎的辛苦;地理课则开展环保教育,要求学生珍惜、爱护大自然;历史课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感恩、报恩故事也让学生受益……
昨天,记者在石室联中看到了刚刚出版的《感恩》。40多页的16开小册子内容丰富,不仅有通过不同学科进行感恩教育的“课文”,也有开展相关活动的资料,甚至还有指导学生如何体验感恩的内容。
据了解,从本学期起,石室联中把感恩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作为校本课程之一,他们还编辑出版了专门的教材《感恩》,并有与之配套的专用练习册,以及“感恩周”主题实践活动的“活动指南”。石室联中还设计了一系列感恩体验活动,如“陪父母过一个温馨的周末”、“让老师微笑工作”等。该校还将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感恩社会。
相关链接
养育孩子的价格
根据美国政府的报告,抚养一名在2007年出生的婴儿,并且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直到孩子年满18岁,父母大约需要花费20.4万美元。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去年刊发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根据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我国福州、苏州、南京等地的调查也显示,一个普通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大约需要40万元。
四月育儿心得:多表扬孩子
转眼我家小烨6岁了,在家和幼儿园的成长过程中,有说不完的喜怒哀乐,借此和大家一起分享。记得她4岁前,比较活跃,过于活泼,似乎觉的有点闹,在那时,我就开始觉得再不严厉的话就不好了,俗话说要作“规矩”了。于是有一段时间我对她很严厉,从这之后,小烨在爸爸面前有点乖乖了,妈妈和奶奶的话有时都不听的,也有可能是我们家长方法不够妥当或缺少耐心吧!每每这时,我就站出来,她也无奈的听从了,但看的出来,小烨她本身就很不情愿,一段时间后,她又发生了其它方面的变化,似乎更加黏妈妈了,却对我有了生疏的感觉,不爱和我在一起,我也觉的她和我不太亲热了。在一次陪小烨学舞蹈的过程中,我让小烨把学来的本领教给爸爸,让她当上小老师,她一下子积极性高涨,有模有样的当起了小老师,这下似乎又回到以前小父小女亲热和谐的氛围了。我也一直保持着和小烨一起多互动,对她多温柔些,自然而然地感觉小烨比以前进步多了,听话了,我想孩子们心理应该会比大人们更加敏感。在此总结,在育儿的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多跟孩子互动,多夸孩子,多表扬孩子,这样就走的更亲近。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主题,然而,有的父母费了很多的精力物力财力,发现孩子并没有向他们期望的目标发展,于是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很挫败,也引发焦虑、愤怒、无奈等情绪。
为什么?
很少有人觉察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愿望,安全感……
还是遵从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需要。
如果你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必然有溺爱、包办替代、过度控制,
这样孩子的逆反就不可避免了。
从发展心理学来看,孩子在不同成长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只有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
从孩子成长的需要出发去爱、去支持、去引领,让孩子在不断探索中提高认知,增加独立与自信,这样的孩子才能真正的优秀。
心理导师李少成教授说:做好家长,就是给孩子塑造美好的未来!
所以,父母的成长是孩子优秀的基础。
经常觉察自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在无意识地满足自己,还是在成就孩子。
如果能分的清楚,你的教育模式就会改变,
当然,孩子的成长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最近《虎妈猫爸》热播,我虽然没有看过这部剧,但是从很多网友的博文中可以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我个人更觉得,不管是“虎妈”也好,还是“猫爸”也好,总是逃不开对孩子浓浓的爱。身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父人母,更清楚的知道电视剧一般都是来源于生活而超越生活的。所以,一不留神儿我就做了一次真正的“虎妈”,而我并不是特别后悔自己的这次行为,并且以为对孩子,偶尔“狠”一些并不为之过。
事情要从月初开始。上个月儿子的英语学习有所断续,而这种断续间,缺少的连贯性让他有些跟不上节奏。正是这种跟不上,儿子开始了自己兴趣的一个低谷期,并且渐渐产生了对英语的恐慌与排斥。
原来他到了时间会主动要求听英语,时不时的也会蹦出两句对话和我聊。可是最近这个月明显的到了时间就情绪低落,甚至为自己找理由和借口来逃避听英语。大部分他这样的举动都被我嘻嘻哈哈间的化解了,然后他虽然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也能够继续下去。这个过程中他一直间接的向我表达,他觉得现在的英语有些难,担心自己跟不上,也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了。一个简单的句子,他也说不好。所以,还是暂时放弃吧!
看着他渐渐的产生了不自信,甚至想要放弃,我有些着急,但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所以中间有几次我看着他躲避的样子,也没有过于的坚持。但是没有想到正是我的这种默默放纵,让他自以为得到了可以逃避学习、可以放弃的方法,所以此举他有越演越烈之势。
直到前天晚上,他依旧采用了一哭二闹的方式来躲避,并且更加的坚定自己就是学不会了,也不会学了的念头。我有些无奈的坐在沙发上,听他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依旧没有办法跟读一句话。他自己看着时间到了,倒是自觉地要关电脑。我让他坐在我身边稍微等一会儿,他甜腻腻的直接窝到了我的怀里。
我抱了抱他,然后坚定的要求他必须把一个小节里面的6句话搞定。他的眼泪立即出来:“不,太难了,妈咪。我根本就是不会啊!”
“你不尝试怎么能够确定自己不会呢?”
“就是不会啊!”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儿子,我相信你!”
“我不相信我自己啊!”
“我相信你就够了!来吧儿子!”我伸手拉着他来到电脑边。
他开始自己的小抵触:第一招:哭闹,见到无效;第二招:发飙,见我依旧无动于衷;第三招:抽抽噎噎装可怜,半天也没有见到我的动静。他总算明白了我这次的决心。
再次通过近40分钟的抗争,他总算把第一句话断断续续的搞定了。当他脱口而出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已经清晰的看到了他眼中的快乐胜过了过去的沮丧。果然,第二句话,用了不到3分钟;第三句话,用了不到2分钟;第四句话,1分钟搞定;第五句话,听了三遍就可以跟读;第六句话,一遍搞定!
这个过程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虽然我表面无动于衷的模样,只在他无数次要求“抱抱”的举动时紧紧的抱抱他。但是内心却一直也在煎熬,儿子的哭,儿子的闹,儿子的抵抗……最主要是当时时间越来越晚,影响到了他的休息等等。可是我当时也在想,如果我就这样放弃了或者再次的任由他去休息,那么他学习英语的信心是不是越来越受影响?他已经退缩,如果我不狠心逼他一逼,让他亲自感受到成功,他又如何能够重拾信心?
终于,在我的“狠心”坚持下,他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我也达到了我的目的。
当天晚上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多谈,只是简单的庆祝了他的最后胜利。当儿子躺在床上的时候,他还在重复晚上的英文句子。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天早上送儿子上学,我问他有没有总结过,为什么第一句话用了30分钟搞不定,后面却半分钟都不到就可以完成得很好?儿子用轻松的声音回答了我两个词:认真、信心!
哈哈,我是不是也收获了意外之喜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