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还会模仿其它脸部动作和表情,如张口、哭、悲哀、生气等。不模仿的新生儿也是正常的,只是他们不愿意和你玩这种游戏罢了。如何从新生儿期开始进行早期教育从出生到2岁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良好的刺激对婴儿促进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极为重要。研究证明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婴儿智力发育。当宝宝觉醒时,可以和他面对面地说话,当宝宝注视你的脸后再慢慢移动你的头的位置,设法吸引宝宝的视线追随你移动的方向。
在宝宝耳边(距离约10厘米左右)轻轻地呼唤婴儿,使他听到你的声音后转过头来看你,还可以利用一些能发出柔和声音的小塑料玩具或颜色鲜艳的小球等吸引宝宝听和看的兴趣。在宝宝床头上方挂一些能晃动的小玩具、小花布头等,品种多样,经常更换,可锻练宝宝看的能力。平时无论喂奶或护理新生儿时,都要随的·随地和宝宝说话,使孩子既能看到你,又能听到你的声音。也可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给宝宝听。经常爱抚宝宝,使宝宝情绪愉快,四肢舞动。有时俯卧,可锻练宝宝抬头和颈部肌力。但新生儿很容易疲劳,每次训练时间仅数分钟。疲劳表现为打哈欠,喷嚏,眼不再注视你,瞌睡或哭等,应暂停片刻再进行。细心理解宝宝哭的原因,给予适当处理,并可用说话声和抚摩宝宝腹部,利用声音和触觉刺激给予安慰。
于在出生前后由于窒息、早产、颅内出血或持续低血糖等原因可能影响智力发育的高危儿,更应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因为大脑愈不成熟,可塑性愈强,代偿能力愈好,早期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可有效预防这些高危儿智力低下发生,使他们赶上正常儿水平。
我在儿童网站上看过有的家长说(来吧,孩子)这本书很有教育意义。我迫不及待的在网上搜集,对于孩子该怎样教育我们都想上这一课,当我仔细的把“来吧,孩子”读完,我真切的感受到父母的教育是从孩子还没来到世上就应该做好准备的。而我忽略了两年的时间,把孩子的教育错过了。池莉说“他对育儿有三条原则。”第一条:让孩子尽情玩耍和相处。第二条:跟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他在最喜欢最开放的状态中接受大自然。第三条:一个古老的方法为孩子讲故事和阅读。当我读完这三条,我知道我们陪孩子的时间太少,工作太忙。我也想领着孩子出去玩,让他接受大自然,感受一下这个世界。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农村
,有时候休假就得回家看望老人,我也想领着孩子出去见识见识,多拍一些照片给孩子留下纪念。孩子不断成长,我们没有抓住机会把他一段段的成长经历留下将来很遗憾。从这一刻开始,我要不断地让孩子接受大自然,穿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出去享受大自然的好季节,要让孩子感受外面的世界。
阅读,儿子也喜欢,只是他喜欢我给他读,我很想让他自己用手指着我和他一起读,不过儿子只用手读一个故事就不指了,让我读他听着,我不知道这样他能认识上面的字吗?不过,我知道,每次给他买的故事书,。每晚给他读,他都背下来了。可我希望他不但能背下来还能读那就更孩了。在幼儿园里老师都让用小手指着读,我也发现很神奇,幼儿园里的书孩子都能读下来。我知道还是指着读最有效。我们休假少,平常孩子休假都是老人看着,老人看就让他玩,孩子又不愿意和老人一起读.我没有让孩子养成用手指读的习惯,从这一刻开始,我要纠正我的错误。池莉说:“书籍为主的家,成为我和孩子最适宜的小窝。这个小窝是我们的江山,书籍是我们的伴侣和玩具,在这里我们其乐融融!
妈妈唱着恬静、柔美的摇篮曲哄宝宝入睡是幅多么美的画面……
可是,年轻的妈妈是否知道,唱摇篮曲也有很大的讲究吗?如果,唱法不对,宝宝不仅不容易入睡,反而会出现吵闹的现象。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唱法并不是说用美声或者用流行的唱法,而是指唱的时间、场合和曲目。
唱摇篮曲,也有很多讲究
摇篮曲,怎么唱
1、选择通俗,曲调优美的歌:如“风儿吹,树不摇,鸟儿也不叫,小宝宝要睡觉,眼睛闭闭好。”歌词简单,宝宝易于接受。成人选择歌曲时,首先要了解曲子的性质是否符合宝宝的特点。
2、哼唱优美,音唱准确:哼唱摇篮曲一定要优美、动听,并注意音准。如果音不准,会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影响宝宝安静入睡。
3、所唱曲目要固定:无目的地唱摇篮曲,曲调变换不定,宝宝的情绪会随歌曲的变化而变化,不易安然入睡。而唱固定的曲子有利于在宝宝脑中形成一种信号,只要一听到这首曲子就自然而然地入睡了。
4、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场合唱:当宝宝正在游戏或处于亢亩的状态时,成人哄宝宝睡觉,宝宝是无法安静入睡的。另外,宝宝睡觉的环境喧闹或常有人说话、走动,即便成人哼唱优美悦耳的摇篮曲,宝宝也不会理会你。
父母有多精致,孩子的未来就有多从容。
父母的生活品质里,藏着孩子的生活态度。或许这一生都要努力。
所有懂生活的人,活在哪里都可以烂漫
我二十岁的时候,常常和大琳交换梦想。
我说:大琳,我要努力赚钱,希望有朝一日,父母可以搬出那间不到100平米的房子。也希望自己在四十岁的时候,能给孩子有一套,这样,无论将来他和谁在一起,都不至于露宿街头。
大琳说:你想得真远。我的梦想,就是无论房子有多大,我都过得好好的。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至于吃不上饭就好;每天出门一定要化好看的妆,偶尔去海滩边,也要穿着比基尼,绝不允许自己有赘肉;等有了孩子,去带她去过自己能够给她的好日子,去吃去玩也去周游世界。
那一年,我不太理解。后来才懂,所有懂生活的人,活在哪里,都可以烂漫;所有不懂生活的,而囿于江湖。
童年拥有好看的色彩,长大后就不会那么俗不可耐
关于大琳,我更喜欢大琳的母亲。我觉得大琳这一生最要感谢的就是她的母亲。年少挚交,也算是看着她一路生长。只是你也终于知道,童年拥有好看的色彩,长大后就不会那么俗不可耐。
大琳说:是。
幼儿园的时候,大琳在我隔壁班。我忘了第一次见到她的模样,只是,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有一个每天都打扮得漂亮的小姑娘,叫大琳。
她头上的发圈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变化;她的衣服总是那么的特别,有蕾丝、有花纹、无可挑剔。
而她的妈妈呢,总是涂着好看的口红,无论春夏秋冬,都穿着一字裙,扭动着身体,然后侧在教室门口,好听地喊“大琳”。
那时常常穿着睡衣睡裤被丢进幼儿园的我们,总是一脸羡慕地看着大琳,像个仙女被自己的妈妈打扮着。
我和大琳认识,是因为一次美术比赛,我去她家一起准备作品。那是我第一次去她家。
“你知不知道,一个家的容貌,就是生活品质。”我常常想起这句话,也常常想起初初见到她家那种惊艳感。
她家是平房,我一直逛完了整个房间,都不觉得气派,后来我知道,她父母都是最普通的工人。可是,她们的阳台上整齐地放着花,六个颜色的花盆,井井有条地冒着生气;她们的餐桌上,有一个九宫零食盒子,是她母亲自己用废纸叠起来的,里面放着每天给大琳的必备零食;她也有一个小小的书桌,她的母亲给她黏上了自己剪的窗花,每个角落都精致无比。
那一天,大琳的母亲给我吃了我从来没有吃过的小花糕,是她自己亲手做的。她说,那个米粉是她骑了一个多小时,去农村收购来的。做米糕最好。
我和大琳吃得特别高兴。大琳说,她的母亲都是这样,好像总是要给予最好的。
优雅的穿着,精致的容颜,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
十多岁的日子里,大琳还是一个仙女一样地存在。
她开始学乐器,也学英语,我们看着她上台表演,千奇百怪地心生憧憬。她会穿好看的衣服,哪怕开始有了胸脯,我们驼着背,而她总是高高扬着头。她说:母亲说了,没关系,女孩子总是会有变化的。
她每次会揣着零花钱,带我们去她最喜欢的小店。她去的小店都不便宜,我们喜欢吃6元钱的炸鸡腿,她却总是喜欢带我们搜罗一些所谓高端食品店,我吃的第一颗进口果冻是她给我的,她说,她妈妈去外地出差带来的。
她看各种各样的儿童剧,每一次都是这样,只要我们的城市里有什么儿童剧,第二天,我们就可以围着她听故事,一遍又一遍。
她父母后来做了小生意,然后一家搬出了那个小平房。我去参观的时候,家里已经布置好了。她母亲种了一大片花,厨房很明亮,每个角落里都绣着有她母亲亲手的小心意——花纹也好、窗花也罢,不单调又有趣。
大琳说,母亲给了她一面巨大的化妆镜,给她穿衣打扮。那个镜子特别大,而她的母亲说,希望大琳出门前,别邋里邋遢才好,母亲说优雅的穿着,精致的容颜,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
年轻最大的残酷是过期作废,最大的美好,留住就是纪念
其实,我从前不那么羡慕大琳的,可是后来,我才发现,生活之后,我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年轻最大的残酷是过期作废,而最大的美好的事,你留住的时候,就是纪念。
大学的时候,我们在不同的城市。我每一次见到大琳,总觉得这个女孩子,特别努力,也特别会过生活。在她的身上,我甚至找到了她母亲年轻时候的样子。
她每天必须把自己整理得井井有条,哪怕素颜的时候,也不允许脸上有一点点不妥;
她经常会用自己打工赚来的钱,去买贵的衣服和贵的包,她说,人总是要学会爱自己,也学会装点自己;
她很少吃垃圾食品,油炸的、烧烤的不碰,只是吃一些健康的小零嘴,她总说,别不信,好的食品会给你的身体福报。
而有一天,我再在街上看到她的母亲,终于相信了一句话,你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
孩子生活品质,追随父母,你有多精致,孩子未来就有多从容
有一句话是:你有多懂生活,孩子就有多爱生活。
而我也渐渐发现,孩子的生活品质里,是追随父母的,她刻在生活里,于是长长久久地落在孩子的一生中。
父母有多精致,孩子的未来就有多从容。
父母的生活品质里,藏着孩子的生活态度。或许这一生都要努力。
宝宝读后心声:蝌蚪哥哥的本领真大,连大蛇都能打败;青蛙兄弟好团结,我特想知道为什么没有青蛙妹妹?
读后感受:今天和儿子一起看了《999个青蛙兄弟》,因为之前读过《小蝌蚪找妈妈》,所以看到这本书很有亲切感,整幅画面以绿色为主调,很抢眼;书中还设计了长长的拉页,拉开后,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整篇绘本是以蝌蚪哥哥为主线来展开的:春天,青蛙妈妈在水田里产下了999颗卵。当水变暖的时候,这些卵都慢慢地变成了蝌蚪,只有最先出生的一只卵还没有动静。青蛙妈妈好奇的把它放到耳边,听到呼呼的鼾声...原来这个哥哥是个瞌睡大王!
一个月过去了,弟弟们都长出脚来了,哥哥还在呼呼大睡。等到弟弟们手也长出来的时候,妈妈终于忍不住把他给叫醒了。这样哥哥才变成了一只大蝌蚪。
一天,蝌蚪哥哥和青蛙弟弟们在玩捉迷藏,一条蛇正向他们游过来...经过激烈斗争,哥哥“拼尽全力”终于把蛇给打败了。
从此,水田里恢复了平静,999个青蛙兄弟每天都唱着属于它们的歌:“呱,呱,呱呱呱...”哥哥也努力地从蝌蚪变成了青蛙。
通过这本书,可以让孩子更多的了解大自然的生存规律...
同时也学会在遇到敌人时,要头脑冷静,不能强攻要智取,要用智慧来战胜它。
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前途无量的开始,很多家长选择幼升小择校,没经历过的不知道,这里面真是很复杂,利弊权衡,很是纠结!
兜从一岁开始,我就开始琢磨孩子的上学问题,之前也不听谁说过一嘴,孩子要上学,除了户口必须落在当年学校招生范围内的片区,而且必须要落满三年,也就是说,六岁上学,三岁前就必须搞定这个落户问题,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有三:
第一,姥姥家,那也是我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从小到大就没离家多远过,所以周围的学校,孰好孰坏也是心知肚明,比较好的,是古二小,可是姥姥家不在该片区,纵然离的很近,也是毫无人情可言的,而且,姥姥家的房子小,孩子在这里上学,我回来住都会觉得挤,为了进个连区重点都算不上的小学买套房?不划算,而且距离市区比较远,升值空间小,pass!
第二,通州,当初买房子,纯粹是看上了这里的闹中取静,当然了,不可否认的还有就是便宜,孩子?完全没考虑过,否则也不会买两居了,总觉得很遥远的事情,可是如果真要在北京没别的窝,就这么一个地界,周末的升学环境,就不那么乐观了,首先,学校软硬件和城里肯定是没法比,很多虽然是名校的分校,可是我也听周围人说了多少次了,所谓的分校,那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老师都是就地解决,真给你从城里调过来?开,开,开,你开玩笑哪!还有,就是同龄人的素质,通州现在几乎就是外来人口聚集地,首先说,我并没有歧视外地人的意思,北京也一样有不是东西的,但是,通州这种现状就决定了,如果就地上学,学生素质肯定是良莠不齐,这兜上本小区的幼儿园就已经感觉到五湖四海皆兄弟了,上学?no,我坚决不会同意,也许是北京人的那么一点点优越感在作怪,但是,进城读书,必须的!
最后一个,就是奶奶家了,东二环,其实兜一出生,户口就落在奶奶家了,可是后来我实际一了解才知道,原来同是挨着的几个楼,划片完全不同,偏巧兜奶家划片的小学就不好,临二环主路,学校没有什么成绩,在周围的几个学校来说,不说垫底,也差不多,没办法,最后一条路了,必须得硬着头皮走,开始了漫长的看房之路。
最终决定买了一套超级蜗居,50平,为了儿子,小总价就是优选了,就在这看房过程,就感觉到了北京房价的超级大波。所以在儿子二岁半之前,终于咬牙买了,虽说不是什么响当当的名校,但是在这片,还算是个相对好的学校,而且,在这附近买房,不说赚,但至少不会亏,保值空间比较好。其实在这之前,我也斗争过,反正都是买房,干嘛不买名校,那时候史家的片区房也就在2.6-2.8w左右(我买的2.2),但是多方打听,那样的名校,出入接送孩子的,非富即贵,社会名流,成功人士,小头小脑的,就是那句话,您开个富康,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孩子之间的攀比非常严重,名车接送,专职保姆,我的娃如果进去了,每天得承受多大的心里压力,看了个论坛,里面有个孩子爹开捷达接孩子,第二天接到孩子电话,让他把车停远点,别让同学看见,看得我这个心寒,算了吧,儿子成不成才固然重要,但是做人还是根本,从小接受这样的刺激,难保孩子不为了挽回面子撒谎,或者承受极大的心里压力,这还读什么书,所以干脆放弃了去名校的想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不丢人!
当个妈容易吗,一天到晚得琢磨多少事?最开始跟兜爸说的时候,他完全不理解我的行为,说我杞人忧天,结果经历了买房后才发现,周围多少人都在做着同样的事,谈论起来头头是道,丝毫不逊于尔等,一问,孩子才几个月。如果真等等孩子快上学的时候,你再去找,那真是拎着猪头找不到庙门,那不是对孩子不负责么?等到孩子上学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还不得懊悔死,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能做到的,我会尽120%的努力,希望孩子能理解我的苦心,学校再好,孩子不学,也是白瞎,他学的好,小升初,我就能松口气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