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和留恋儿时的快乐

02-26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教学方式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忆和留恋儿时的快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电视的新闻里看到电影《变形金刚》又开始在全世界热播了,这次是真人版的电影,从票房看火热程度真是高的不得了,连带着那些玩具也都买的脱销,商家真是有好的经济头脑啊。为什么会有那么火,我想应该都源于不少人记忆深处关于童年的记忆又被唤醒……

记得我小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精美的童话书,我们那时流行的都是一本一本小的连环画,内容也很丰富,有童话的,也有电影版的故事,记忆最深的有《龙女》,上次在电视里看到如今一本小的连环画可以买到三千元了,记得小时候我有很多的,如今搬家搬家那些书怎么一本都不见了,真可惜,呵呵!

除了看连环画那时看动画片也是最快乐的,那时有一大批热门经典的动画片,《花仙子》、《聪明的一休》、《米老鼠与唐老鸭》、《变形金刚》、《雪娃》、《鲤鱼跳龙门》、《小蝌蚪找妈妈》、《咕咚》、《天书奇谭》等说也说不完,还有一些名字都记不起来了,我感觉那时的动画片比如今的动画片好看多了,现在的动画片虽然有很好的电脑特技但无论从内容还是动画形象远不如以前,感觉太花哨,不实在(纯粹个人想法),像《变形金刚》那样的基本都是男孩子的最爱,我是不大喜欢看,所以今天听到电影版《变形金刚》那么受欢迎,据说票房每天创新高,还有场场要加座,买票要早早去排队,真是盛况空前,但我还是不太能理解,问问男人的感受吧,我马上就问老公,如果是你你会买票去看吗?他说当然会去看的,小时候多么喜欢看那个动画片啊、还喜欢哪个玩具!看来确实如此,我终于理解了,真佩服拍电影的导演、出版商,有那么敏锐的商业头脑,嗅到了这个大好商机,获得极大的商业利润。YJS21.com

虽然是女孩子,但我也还是喜欢看那些宣扬英雄主义的动画片(就是不喜欢看变形金刚),记得那时特喜欢看一部日本的《恐龙特级克塞号》,那段时间我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前,喜欢里面阿尔塔夏公主的美丽,喜欢格子、特务、人间大炮的英勇……

对我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这些经典的动画片是童年时代不折不扣的一个标记。对我而言,当时的动画带给我的也是一种单纯的快乐。如今再回首,更多的是追忆和留恋。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和孩子一起快乐阅读


很多家长都有给孩子讲故事的习惯,可是我却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不强。

如口语表达、词汇量等,为什么孩子在语言方面较弱呢,询问了个别家长我了解到,大多数家长只是给孩子们讲完故事就算了,把讲故事当成一种任务,而没有发现讲故事里的大学问,根据自己的经验,我建议家长讲故事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点:1、引导幼儿看封面。

我们成人在看书时,一般都有看封面的习惯,一看封面,我们就知道书的内容是什么,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看封面了解故事的内容,如故事中有谁,他们在做什么事情等。

另外家长可以让孩子点读封面的文字(家长手指在字上一个字一个字的点读,后让孩子照你的方法点读文字),当你在点读的时候,孩子也在认识字。

2、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如果你要和孩子们一起看图书,请家长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进行选择如托小班的孩子应选择图片大,字少的书本,而中大班的幼儿可以选择图片大,但文字相对较多的图书。

2、阅读图书时,家长要注意灯光的强弱,如果灯光太亮,眼睛不舒服,太弱了容易引起眼睛近视。

3、引导幼儿认识书本左右下角的页码。

指导孩子按顺序翻阅读书。

4、教给幼儿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

还没有教正确的翻书方法时班级图书角里,经常有破损的书,自重教给孩子们正确书的方法后,看书的人多了,损坏的书减少了。

4、引导幼儿观察每一页的画面。

可以让幼儿先讲一讲画面的内容,如“书里出现了谁?他在干什么?在哪里?等”归纳起来就是引导幼儿看图书时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观察。

5、让幼儿说一说故事内容。

孩子们看完图书后,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哪怕只讲一句话也可以,“我看到了小兔子在吃萝卜”等,家长可以等孩子讲完后,给孩子讲述故事内容。

6、引导幼儿说一说故事中精彩的词语或句子,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不知道家长在讲完故事后,孩子是否会提问,“妈妈这个XX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的孩子是提问的,那证明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小宝宝,如果他不提问,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告诉他,如果有不懂的词可以问妈妈,或是妈妈在讲述故事时,把孩子不知道的词跟孩子进行解释。

在这里也要提醒们的爸爸妈妈,孩子在听故事时,学过的东西可能很快就忘了,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或是隔天在孩子睡觉前把这此词语进行复习,尽量应用到孩子的生活中。

7、家长在讲故事时,也要注意讲故事的表情。

其实当你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你也是在表演故事内容,家长应丰富自己的面部表情、语气语速(如老人说话声音要慢、低沉,小孩说话声音很脆等)8、讲完故事后,家长可以让幼儿进行复述故事。

年龄小的孩子语言能力较弱,家长只要让孩子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年龄大点的孩子,家长就要有要求的让孩子讲一段话,如果可以的话要求孩子在加上表情动作,相信那是很精彩的一幕!别忘了把新学的词语加到故事里面。

最后看完或听完故事后,家长就可以整理一下让孩子睡觉,让孩子把书收好,放到指定的地方,关灯前记得跟孩子说一句:“晚安,我的宝贝”或做个好梦的祝福。

听到家长们的祝福,孩子们的心里肯定美滋滋的。

请你在批评幼儿时温和一点


要从孩子不适当的行为中找到负向特质很简单,不过下次,当孩子做了某件你不乐见的行为时,请试着从中找出他的正向特质,并以赞美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

批评很伤人!遭受批评的孩子会感到愤怒,表现出自我防卫的态度。

结果,他们更不愿意合作。

但是,父母面对孩子不适当行为时,对其批评又是必要的。

那么,父母要怎样批评孩子又不会引发冲突呢?当然,父母进行表达时必须婉转温和。

“裹着糖衣,苦药才吞得下去”,这句话的道理大家都知道。

让你的批评温和一点,孩子或许就会听得进去,这对你也好。

我建议父母要以赞美的方式来缓和批评的字句

◎父母:我觉得你的歌声很好听,只是在餐桌上不适合唱歌。

◎父母:你足球踢得很棒,只不过足球是要在足球场上踢的,而非教室里。

◎父母:谢谢你告诉我实话,但下次再到你朋友家之前,我希望你先跟我说一声。

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名叫“萍萍”的少女。

有一天萍萍逃课去安慰她的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家里出现危机,正打算离家出走。

萍萍的母亲为了这件事大为光火。

我认同她母亲的看法,逃课是不好的行为,但也指出萍萍是为了照顾和支持她的朋友才这么做,其出发点是善意的。

要从孩子不适当的行为中找到负向特质很简单,不过下次,当孩子做了某件你不乐见的行为时,请试着从中找出他的正向特质,并以赞美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带着童心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案例:在某个幼儿园,新学期开始时,在新来的一批幼儿当中,有几个幼儿有不爱睡午觉的习惯,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他们的床都靠墙放,午睡时就让那几个幼儿面朝墙睡。老师觉得,这样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一方面还可以阻止他们与其他小朋友说话。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这种方案就失败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动结束后,老师正带幼儿走向睡眠室。突然,一个叫欣欣的幼儿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您别让我对着墙睡觉了好吗?我对着墙睡觉心里难受。”当时老师愣了,弯腰抱起她说:“那好吧,老师不让你对着墙睡觉了。”他听听了老师的话很高兴,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身边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举动,老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后,这个老师在想白天孩子说的话。于是她做了一次试验,把家里的床搬到靠墙的一边,然后侧身对着墙躺下。这时她才感觉到真得很不舒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顺着墙往上看,那墙显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来,于是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并意识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了!第二天,老师早早来到幼儿园,把那几个不爱睡觉的孩子的床,全部搬离了那面高高的墙,重新摆好。

后来这位老师又想了许多的办法,比如,通过创编故事、诗歌,给他们讲睡午觉的好处和不睡午觉的坏处,让他们听一些舒缓的摇篮曲,并自制一些小奖杯,奖给睡午觉时表现好的孩子等,对帮助那几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很有效。

这个案例至今都让我受益匪浅,使我真正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你都应设身处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师看来,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入睡,甚至有时也像那位老师一样,让不爱睡午觉的小朋友对着墙午睡,为的是免得孩子们之间互相干扰,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证。这种方法虽然符合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减少刺激,从而较快的使孩子进入睡眠状态,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是我们却没有想一想我们的“方法”是否给幼儿带来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就像文中所说,欣欣对老师说:“心里很难受。”才引起老师的反思,老师自己试着像欣欣一样对着墙睡觉,才发现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顺着墙壁往上看,觉得墙体好高好高,像是墙壁要朝自己倒下来一样,心里觉得难受极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欣欣是幼儿园里的一个小孩呢?其实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时也许孩子会想:“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不这样,而我却一定要这样!他们会把这看成老师的惩罚,一想起受惩罚心里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难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愿呢?也会感到自己被老师从小朋友的群体中分离出来,无依无靠,我们成人往往意识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觉得自己成了离群的孤雁,觉得自己独立无援,孤独没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欣欣对着墙午睡一样,面临好高的墙壁,看不到周围熟悉的环境和小朋友们,这就使她失去了安全感。新学期开始阶段,孩子从自己过惯了的家庭环境中,被送到幼儿园,一切还不习惯。这样的新环境,已经使她很担心,老师又要她对着墙午睡,本来已经出现的不安全感越发加重起来,真是雪上加霜。

有时我们正是这样,往往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曾经做过,正在做着或是将要做出一些类似“对着墙睡觉”之类的错事,本来是片好心,却办成了坏事。到最后,归根到底,就是我们不懂得也不善于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强加于孩子。好心办了坏事,却自己不知道,更没法纠正,直至铸成了大错。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这正是《纲要》反复倡导的,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时我们所欠缺的,就是像欣欣小朋友的老师一样的勇于反思,并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精神。通过看书学习我才真正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理解孩子的心理是多么重要呀!只有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才能根据不同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教育儿童必须走近儿童世界,理解儿童的心理,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比较简单,但也有着他的道理。大人和小孩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说大人的世界是现实的陆地,是显而易见的陆地上的一切事实,那么孩子的世界就是海洋,是海底里那一切隐蔽的存在。陆地上有的,海洋里也有,但其中却有着差别。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来套儿童的世界。在成人看来是变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的和正确的,因为他们处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成人不同。

儿童很小就问一些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星星为什么爱眨眼睛?”在他们的眼中万物皆有灵性,他们喜欢和花草讲悄悄话,为布娃娃洗脸、穿衣服;他们爱憎分明,只理解“是”与“非”,对人评价不是“好”就是“坏”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常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去行动。如,对玩具汽车的构造产生好奇,但有不理解抽象的理论讲解,索性拆开来自己琢磨,在自己拆装的实践中得出自己的理论,会用自己的哲学来构建汽车的原理。

所以我们应当用儿童的心理来看待孩子。孩子为什么拆坏汽车?下雨天为什么偏偏爱在水里跑来跑去,如果耐心些,孩子会告诉你他的道理,你也自然会从孩子的哲学中了解它的想法,了解他的思维方式。

我们常说要用一颗童心,一份爱心去对待孩子,其实无需扮演或伪装,只要能理解“儿童的心理”,用“儿童的心理”看待儿童世界,就自然能理解他的言行,也自然能引领儿童从“海洋”走向“陆地”。

然而,我们有时正是缺少一颗童心而已。让我们重新拾起那无瑕的童心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刘静)

快乐着孩子的快乐


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

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幼儿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儿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幼儿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在幼儿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

我上中班了,我长大了”和“分享快乐”


开学后的第二周便是中秋,为了让幼儿更深刻地感受到中秋节日气氛,我们开展了“中秋同乐会”。品月饼尝水果,唱歌谣,送月饼,讲故事等等。

小中班纷纷为了活动积极准备着。小班幼儿在教室里唱歌,讲故事。中班幼儿在事先安排好的场地内,积极准备着节日所需要的月饼。有的在剥包装壳,有的在从班级里把月饼运到我们的活动场地,有些帮助老师拼果盘的,有的是取货的,有的是维持现场纪律的。小家伙们忙得不亦乐乎。活动在有条不紊地进展着,大约十点幼儿一个接着一个地走进同乐会现场。每名幼儿一个点心盘一个茶杯,排队轻轻地自选,好像吃“自助餐”一样。让每个幼儿都深深地感受了一番“快乐自助快乐中秋”的自由时光同时也让幼儿充分自主了一把。他们也学会了分享和不浪费。有的幼儿提议,可以送些给弟弟妹妹们吃吗?

在“送月饼”环节中把活动推向高潮。中班的孩子们真正地做到“我上中班了,我长大了”和“分享快乐”。他们的热情让我们老师接下来不停地切水果和月饼。我们可谓是“手更忙心更乐!”

中班的孩子真的很懂事,还有不少幼儿跟老师提议,我们怎么不送点给大班的哥哥姐姐呢?我们也要和他们分享月饼分享快乐啊!这次活动不但让幼儿知道月饼如何吃能代表团圆?还让幼儿学会了有分享才快乐!

给孩子一点儿时间


上午大课间自由活动,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喝奶、也有的在闲聊。我正准备区角活动材料,小萌走过来说:“老师,明宇的奶不见了。”“怎么不见了?明宇放哪儿了?”我转身问,明宇指了指窗台说,“和卢名浩的奶放一块了。”卢名浩前些日子奶奶送他上幼儿园的路上摔伤了胳膊,现在还打着石膏,所以课间操他都不做,自己在活动室里,“明浩,你喝奶的时候,这里还有奶吗?”“有两盒。我喝了一盒,那一盒是禄色的。”“明宇你带的什么奶?”我问。“伊利酸酸乳”“老师,和文珊的奶一样。”宏旺检举说;挨着明宇放奶的窗子坐着的文珊趴在桌子上,眼睛却瞅着我,“文珊,你带的什么奶?在哪儿呢?”我走到文珊桌边

,文珊没说话,只是从衣兜里掏出一盒伊利酸酸乳,我拿过来看了看,没什么印证,“明宇的奶就是那样的!”宏旺插口说,文珊平时不太爱说话,但从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文珊你带奶了吗?”文珊还是不说话点点头,看来今天的案子有点棘手。

看其他孩子的奶、水也喝的差不多了,我就与文珊约定,等中午离园时,我问过爸妈后再喝奶,明宇也认同,没有再要奶。孩子们去区角玩了,我也就把这件事放下了。

等到美工区角的孩子,完成作品后坐在桌边闲聊时,我忽然发现明宇在喝奶。“明宇,奶找到了?”明宇便喝奶边笑着说:“文珊给我了。”再看看文珊,正在建构区玩的专注呢。

通过这件小事,我想:“如果我们能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处理一些矛盾与纠纷,也许效果会更好。”

我和孩子们在情境中与孩子快乐的游戏


在本学年校本研训中,引起我注意的是:引起我注意的是教学技能比赛。我参加了是户外游戏的比赛,选用了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小青蛙。通过创设情境小青蛙学本领,小青蛙捉害虫,我和孩子们在情境中与孩子快乐的游戏。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教师一定要创设各种情境中让孩子轻松的学习各种本领。

让我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次活动,给你以后的工作带来什么启示?

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次活动是郑兰等三位老师把去上海参加区域游戏培训的情况以及感悟介绍给大家。

我是三位老师中的一位,在上海5天,听了名师徐则民、华爱华等的报告,还参观了许多的幼儿园,看到了上海幼儿园的个别化学习的情况。回到幼儿园后,进行了总结,并把看到的拍成照片、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介绍给同事们。回来以后,我对班级里的区域活动做了一些调整,为孩子准备了更多、更适合、更喜欢玩的材料,还把各个区域的活动空间放大了,让孩子有更大的空间,更好的玩。

在何时?何地?何种方法的研训中?我还需进一步消化的内容。

对艺术作品“猫之二重唱”的赏析和艺术教育游戏联想这个活动,我还需进一步消化。

一开始我觉得这种活动队幼儿园中的孩子来说太难了,不适合学习。后来通过研讨,发现这种活动只要选取其中适合孩子的内容,是可以进行的。所以说要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在教学中你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你希望幼儿园和教研组开展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研训活动?

现在的带班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重点不再是集体教学,而是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的创设和指导对我来说很难,希望通过幼儿园和教研组的学习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有就是户外活动时的安全问题,也是我带班中遇到的比较困惑的。

案例分析:保护与启发——当集体教学中有“超常”幼儿时


案例描述: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玻璃瓶中有一个乒乓球,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把乒乓球取出来呢?”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用水灌出来”、“用筷子夹出来”、“用手抓出来”、“用双面胶粘出来”……幼儿的回答,看来都在我的预料之中。当我正准备总结时,突然,向奕臣高高地举起来自己的小手,站起来大声的说:“我把玻璃瓶摔破,乒乓球就出来了!”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着……

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我该怎么来回应呢?肯定还是否定,向奕臣现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智力超三岁的时候就能认读很多字,记性也很好,也经常会有一些奇思怪想,虽然他的答案不在我的预设之中,但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这又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做法,所以我需要恰如其分的引导。我微笑着看着他,没有立即否定他的想法,而是询问其它小朋友:“他的这个方法可以拿出乒乓球吗?”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可以。臣臣听了很开心,但是我又把问题抛给他:“玻璃瓶打碎啦,会伤害你的小手,很不安全,你能不能想一个更好的方法,既不打破玻璃瓶,又能拿出乒乓球呢?”臣臣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用的方法不太安全。于是又想出来其他的方法。我顺势引导他把自己的方法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展示出来,在小朋友们的关注下,乒乓球在没有打破玻璃瓶的情况下顺利地出来了,小朋友们一片欢呼。

分析与策略

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特别聪明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思维活跃,想法往往与众不同,有时还会出乎常理。对于这些智力“超常”孩子的想法,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加以引导呢?

一、倾听和肯定幼儿的奇特想法。

当幼儿出现与众不同的回答时,教师不能马上反驳或进行制止,这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因此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教师应该倾听并以鼓励,肯定和等待的方式支持幼儿的观点,尊重幼儿特殊的个人体验。有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幼儿的体验在集体活动中与其他幼儿分享,带动更多的幼儿拓展思路、创新想法。

二、适时适当地加以正确引导。

在上述活动中,我在肯定了幼儿想法的同时进行了正确引导,即“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既不打破玻璃瓶,又能拿出乒乓球呢?”通过引导,让幼儿自己意识到活动时要体验成功,也要注意安全。这样做可以帮助幼儿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是最合适的,分析有没有问题。有时候,教师也可以在积极回应的状态下追问幼儿:你“是怎么知道的?”或是“你们是怎么发现的?”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想法。教师应该仔细倾听幼儿的表述,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幼儿的碎过程以及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

三、珍惜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标新立异,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人们才会去思考和探索,进而逐步发展为创新和创造的能力。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多重要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教师应特别珍惜“超常”幼儿的好奇心和别出心裁,因为这是他们创新的前提和内部动力。

教育笔记《追忆和留恋儿时的快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快乐的幼儿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