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不点儿快乐道歉的高招

03-01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小不点儿快乐道歉的高招”,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做的事都是对的。孩子会做错事,大人会在教育孩子时做错事,起不到好的效果。怎么办呢?当事情的发展出现卡壳状态时,家长的思路要转弯,方法要转变,才会有事情的转机。

场景

晚上,儿子果果(近3岁)的外婆向我讲述了一件事。说果果白天看见大姑奶和姑爷爷从门口经过,当时手里拿着一根棍子,不知是有意跟大人逗着玩,还是无意出手,竟用棍子打了姑爷爷,而且打了两次。外婆赶紧要果果向姑爷爷道歉,但果果不从,不愿道歉。

妈妈听了很生气,但一直努力克制情绪,问果果:"告诉妈妈,为什么会用棍子打姑爷爷?"果果不语,继续盯着电视。"果果,妈妈问你话呢,这么做对吗?"果继续不语,还是盯着电视。"这样做是不对的,果果,你知道吗?你打别人时,别人会疼,就像别人打你时,你也会疼一样。不信,我打你一个屁股看看。"果果还是没有反应。妈妈此言一出,无法收回,巴掌重重地落在果果的屁股上。果果翻身趴在床单上,抹眼泪。孩子哭了,妈妈的心并不好受,妈妈也明白孩子不予理睬是因为电视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可此时的妈妈,真的很无措,不知该如何处理。

转变

妈妈找准时机,与果果商量着上楼玩,果果一口答应了。果果在床上翻跟头,蹦蹦跳跳,忙得不亦乐乎。我随手拿起枕边的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在第二篇章讲到"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此刻我身处的境地,犯下的错,不正是因不懂如何鼓励孩子与自己沟通造成的吗?趁孩子玩得正欢,我简单翻看了五个技巧:①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②提示。③用简单的词语表达。④说出你的感受。⑤写便条。或许可以试试,我寻思着,心里轻松了很多,内心的希望再次燃起。

妈妈:果果,妈妈想跟你谈谈。(表情严肃,语气温柔。)

果果:嗯。(乖乖坐在我的身边。)

妈妈:听外婆说,你今天用棍子打姑爷爷了,是吗?(简单描述问题。)

果果:嗯。(果果低下了头,其实他已知错。)

妈妈:姑爷爷被你打了很疼,他当时很生气,是吗?(提示产生的后果。)

果果:他,他骂我了!(果果嘟囔着小嘴,为自己辩驳。)

妈妈:如果他真的骂你了,那是他的不对;今天,你打了他,这是你的不对。(此时不是判断孩子说的是否真实的时候。本想问他"别人是怎么骂他的",转念一想,这不是深化了问题的存在吗?不管是真是假,告诉孩子骂人与打人都是不对的行为,而且骂与打不存在因果关系。)

妈妈:这样可以吗?明天,我们一起去对姑爷爷说'对不起',这样姑爷爷就不会责怪你了,你以后也可以继续到他家去玩。姑爷爷很喜欢跟你玩的,是不是?(果果点点头,从头至此都是默默地听着,耷拉的小脑袋是认错的信号。)

妈妈:最后,妈妈还想说一句话:对于这件事,妈妈很生气,妈妈不希望果果这么做,因为这样做是不对的。(避免长篇大论,言简意赅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睡觉时间到了,果果自己刷牙。熄灯后,我忍不住又唠叨了一遍,"明天我们有件事要做哦,就是要跟姑爷爷说'对不起。'""不对!"果果抢着说,"是跟他道歉。"傻瓜,道歉就是对不起呀!

总结

1.安静的环境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讨论,更有助于引导孩子专注于问题。嘈杂的电视环境,让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去聆听大人的话。妈妈起初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继续唠叨,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将彼此的心情搞得更糟。换个环境,特别是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容易听得进大人的话,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2.简单地描述问题。描述一定要言简意赅,因为孩子心里很明白谁是谁非。大人切忌长篇大论地描述问题,强化问题的存在,否则孩子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抵抗大人的说教。这是我常常会犯的错误,总上动不动以说教的方式大篇幅地讲述道理给孩子听,却起反作用。m.YJS21.coM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简单地描述问题,简单地表达看法,简单地说出感受,相信孩子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当我说我很生气他这样做时,他低下了头;当我问他这样做对不对时,他的回答是否定的。这说明,他心里很明白对错。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让孩子快乐的玩水


让孩子快乐的玩水天热。xx说,妈妈,我不想穿鞋。

天热,xx说,妈妈,这里很脏,我把它洗一下,好不好。

xx看着水充满期待的看着我。

我说好。我知道他是想玩水了。

妈妈,你帮我把裤子卷起来嘛。我说不用了,你穿的是短裤。他说,要嘛,不然会弄到水的。我便象征性的再卷了卷。

有模有样的舀了水,把台阶冲洗了下。

眼光看向桶,又看向我,见我没有制止,便继续了。

舀的水不再规矩的往地上洒了,而是和着“咻”的音、“嘿”的音往其它地方飞了。腰弯下去了。一只手大半截都到水桶里去了。一只脚也放到水桶里去了。双手齐下了。双脚齐下了。

裤子湿了。衣服湿了。脸上有水了。头发也湿了。

我问xx,xx,我们可以冲凉了么?

xx说,好。妈妈,再等我一下下。

再一下下后我们便开开心心的冲凉了。

一个孩子,能放肆玩水,便觉得快乐无比了。

高招助你与宝宝交友


俗家有句话,叫“十八不找十七的”,说的是同龄人之间最容易交朋友,年龄上差一点都会是另一种情况。与宝宝交朋友也是一样,与宝宝在一起的时候,爸爸妈妈应该告诉自己“我也是个宝宝”,保持一颗童心,这一点很重要。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能从宝宝的角度去看、去想,与宝宝打成一片,成为宝宝的好朋友。

1关注宝宝的需要

要细致深入地了解宝宝,关注宝宝的需要。不仅仅是从语言上,还要从他们日常的行为中去感受宝宝的内在需要、潜在需要。

2尊重宝宝的看法

在与宝宝的沟通中,爸爸妈妈要记住,宝宝也是一个话语主体。所以,在和宝宝交谈的时候,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认真对待对尊重宝宝的看法,并与宝宝进行良性的互动。

3体会宝宝的感受

当宝宝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她)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她)“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宝宝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她)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4了解宝宝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宝宝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宝宝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宝宝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5认真回答宝宝的问话

宝宝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宝宝的需要做回答。例如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宝宝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宝宝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宝宝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宝宝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宝宝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6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坏”、“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7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能引起宝宝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宝宝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引起宝宝的交谈兴趣。

8充实宝宝的生活经验

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宝宝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着宝宝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身边的花花草草。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林林总总,都可以作为谈话的素材,宝宝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盘点儿子的趣事(2)


(四)

球球8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刚进门,就看见了一张哭丧的小脸。大事不好,肯定是数学考试出糗了。果然,球球扑了过来悠悠地说:“宝贝妈妈,我数学只考了89分,怎么办呀?你会不会惩罚我?”我一听就很不高兴,昨天让他复习就是不看书,还信誓旦旦滴说保证考好,今天给我来这套,哼!我狠狠地说,罚你一个月不去超市买零食。球球低着头自责:“如果我倒过来考98分就好了。”我采用激将法:“是呀,如果你能考95分以上,我今晚就带你去超市。”儿子一脸憧憬:“那是不是还能让我选择玩具呢?”“嗯,当然,学习好,我奖励起来是不会吝啬的。”儿子突然雀跃而起,舒展两根胖胖的手指:“耶!我可以买玩具喽!”就在我还没反应过来时,一张写着98分的卷子已放到了眼皮底下。。。最可气的是,他居然还拿出他的《36计新解》和我说:“妈妈你看,我用的是欲擒故纵,您用的是激将法...”

晚上,我花100元买了玩具赛车为自己的激将法埋了单。

(五)

球球的小聪明,有时让我颇为闹心。记得9岁的时候,有一个周日临时通知加班,老大又出差在外地,由于事情不多,我就想了一个寄存儿子的办法,把他送到了大厦旁边的新华书店,警告他不得随处乱跑,乖乖看书等我来接。临走时,塞给他20元钱,叮嘱他口渴了就买饮料。赶到公司,有点心神不宁:儿子会不会跟着陌生人走了?天气很热,他如果把钱弄丢了,饮料也买不成怎么办?急急忙忙完成了手头工作,匆匆赶去接儿子,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席地而坐的球球。儿子没走丢,心头的大石头落了地。看他两手空空,再摸摸他口袋同样是空的,“你把钱弄丢了?饮料也没买?嘴干了吧?”儿子不以为然:“钱带在身边容易丢失,饮料带上来会弄脏书,所以我都锁在楼下的寄存柜里了。”儿子一溜烟下楼,熟练地用手腕上挂着的钥匙打开寄存柜,里面是5元5角零钱和一瓶可乐再加3个小塑料玩具。

哎呀,我的妈呀,这些小东西都能寄存,我怎么没想到呢?

(六)

一直羡慕那些有女儿的妈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小鸟依人地偎在妈妈身边,知冷知热地和妈妈说着悄悄话。儿子呢,只会整天抱着冲锋枪、滋水枪喊打喊杀地疯玩儿。可球球有时也让我大跌眼镜,记得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假期,我不小心把脚给崴了,老大正在谈一个关键的客户,根本顾不上我。我又有些洁癖,地板是每天都要擦的。看我擦地费劲,儿子主动请命,把擦地的任务承包下来,一下一下擦得又认真又干净。还帮我收拾晾晒的衣服、收拾客厅的桌子,前前后后跑得欢着呢。去超市购物,上扶梯的时候,儿子紧紧地拉住我的手,嘴里说着,“妈妈,慢点慢点!”真贴心啊,好感动!看着眼前这小小的人儿,我由衷地说:“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儿子仰起脸坏笑着说,“我是球球哥嘛,放心,以后有我保护你!”

盘点儿子的趣事(1)


最近总是想起很多往事,尤其是儿子小时候的事情。面对长大的儿子,有几分激动,还有几分失落,同时又很幸福。每当得到儿子的帮助时,是那样的感动,稚嫩的身体护着妈妈,令人欣慰,想起儿子依赖妈妈的时候又是那样的满足。多么美妙而复杂的心理啊。

(一)

儿子小的时候很漂亮,圆圆的脑袋,圆圆的眼睛,还整天嘟着小嘴、挥舞着圆圆的小拳头,所以小名叫球球。

我们楼里有一对和儿子年龄相仿的双胞胎,球球超羡慕,不止一次地和我说:

“贝贝的妈妈多棒啊,一下可以生两个孩子,妈妈你为什么不生两个孩子呢?”

“为什么要生两个呢?”

“有人陪我玩,有人管我叫哥哥。。。”

“宝贝,妈妈一直在陪你玩啊。”

“可是,你也不管我叫哥哥呀。。。还是不好玩。”。。。

在儿子一再的坚持下,我的儿子就成了我的“球球哥”。。。这个称呼一直延用至今,虽然我也曾多次抗议,但总是被镇压了。。。呵呵。

(二)

晚上洗完澡准备睡觉,球球哥跑到我的房间,

“爸爸,你去我房间睡!”

“儿子,你自己在那边睡!”

“为什么,你们两一起睡,让我一个人睡?”

“因为你大了,应该一个人一个房间了!”

“妈妈也大了,让她自己在这边睡就行!”

“妈妈是女的,胆子小,需要我在这保护她!”

“那我保护吧,我也是男子汉,你去我房间睡!”说完,儿子跳上床,躺在我身边,用手搂着我,还用脚使劲踹爸爸。老大没办法,起身去了儿子的房间,估计他在那屋刚躺下,这边的儿子一骨碌起身,跳下床,跑到他的房间,只听见那边

“儿子,你怎么又过来了?”

“我才不和女的一起睡呢!”儿子很不屑的说,

“那我去了?”

“别了,老爸,咱家还是分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吧!”球球哥在那边大笑起来,他的阴谋诡计终于得逞。不过我在这边更乐,一个人睡大床就是舒服呀!可就苦了老大,要在球球哥的“剥削”里度过漫长的黑夜,儿子夜里睡觉喜欢打拳,还满床上乱滚!

(三)

球球比较外向,喜欢展示自己,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他自己的小心思。有一次我们去肯德基,刚进门就碰到一个朋友,我赶紧打招呼:“和孩子出来吃饭呀,你女儿真漂亮!”我笑着抚摸了一下女孩的头!

“阿姨,您好。我是球球,我是我们幼儿园的小明星,电视上和幼儿园的画报上都能看到我。。。阿姨,我们幼儿园的sunny老师说我的英语口语是最棒的,还说我是最帅的。。。”儿子在旁边开始他滔滔不绝的广播。。。

“是吗?小家伙你真棒呀!阿姨有时间一定看你的节目!祝贺你呀!”朋友笑着对我说:“你儿子真聪明!”

球球哥美滋滋地拉着我坐下,仿佛故意气我,大眼睛盯着我,大口吃着汉堡包。

“球球哥,你感觉自己有那么了不起吗?”

“妈妈,你感觉阿姨的女儿有那么漂亮吗?看的眼睛都直了!”儿子把脸扭一边去。不屑理我,还一脸委屈的表情。。。

嗨,原来我家球球哥吃醋了!看来真是不可低估孩子的智商呀!

让孩子拥有快乐的性格


(1)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也要让孩子与同龄人一块玩耍。在快乐性格的培养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不能操纵孩子的社会生活,但可通过加深同孩子的感情来密切彼此间的关系,建立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此外,还要让孩子经常同小朋友一起玩耍,或把孩子带到同龄人较多的娱乐场所,让他在愉快的外部环境中接受熏陶。

(2)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作为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多样选择并注意培养和引导,使之拥有广泛的兴趣,这一点对特别喜欢一种东西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3)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家长应使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是因为他们一帆风顺,秘诀就在于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碰到挫折时,家长可为其指出一线光明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从快乐的事物中找到安慰。

(4)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家长来说,使孩子拥有快乐性格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家庭充满快乐和温馨。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具有快乐的性格,成年后,能够幸福生活的比不幸家庭长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


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很多父母都发现,孩子在婴幼儿时期会表现出与别人一起分享的行为,如会把玩具给同伴玩。可是孩子到了二、三岁时,这种分享的行为反而会越来越少,甚至不会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许多二、三岁的儿童尽管对同伴表现出一些友好,但他们并不热衷于真正做出自我的牺牲,如和同伴分享一个心爱的玩具。只有当父母教育孩子要考虑他人需要的时候,或者当一个同伴主动要求甚至强迫他们做出分享行为(如如果你不给我玩,我就不和你做好朋友)时,分享和其它友善行为才更有可能发生。如何让孩子真正体验到分享的快乐,这全来源于父母的榜样作用和诱导教育。

研究表明,儿童能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自身也非常善于去分享,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孩子很善于模仿,在观察到榜样的友善和分享行为之后,特别是在儿童与榜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榜样能够为其提供有说服力的分享理由并给以行动示范的情况下,儿童会更加具有这种分享性,不断加强并从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正如前面所述,儿童并不能自发地去做出分享的行为,除了父母的榜样作用外,还需要父母的诱导教育。

首先父母应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乐于分享的,而且从中可以得到很多的快乐,让孩子能体验到父母的快乐,从而激发孩子自主去体验分享的行为。其次使用情感定向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去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如当孩子不愿意跟同伴一起玩自己的玩具时,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会使同伴不开心的,会导致他们也不愿意和你一起分享他们的玩具,会失去很多很好的朋友。这样做也会让孩子去体会不能和别人分享时的不愉快的心情,从而会主动地跟同伴一起分享,感受其中的快乐。

在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时,也要防止孩子仅仅是为了获得实际的奖赏而表现出的分享行为,因为这些儿童的分享行为主要是为了获得得奖赏而不是真正地去感受分享的内在意义,一旦停止奖赏,他们也就会停止这样的分享行为。另外,经常使用强制和惩罚的处理方式,也会限制孩子的分享行为并会促进孩子的自我中心价值观的发展。

当孩子偶尔自发出现这样的分享行为时,父母应该要引起重视,不断去强化这种行为,并让孩子从内心里去体验分享带给他的真正的快乐。

喜欢《让小不点儿快乐道歉的高招》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快乐的幼儿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