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保持童心有助于亲子关系

03-08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父母保持童心有助于亲子关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把自己也变成孩子。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才能更好地接纳孩子。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和孩子密切相处。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

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回答孩子的问话。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

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有助于亲子旅行的书:《小脚大脚一起走》


有助于亲子旅行的书:《小脚大脚一起走》近日收到了不少好书,有时间就看上几页。这本《小脚大脚一起走》,是从##处申请到的。没拿到书之前只看书名,还有些懵懂,小脚大脚一起走是干嘛呀?拿到书之后,光看前面的彩页,就已经非常羡慕作者一家,还有那些带着孩子一起走天下的家庭。

孩子还在背囊里,还只是蹒跚学步的阶段,还时常需要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就已经跟随着父母一起旅行,这对父母们来说,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对孩子来说,这是多大的乐趣呀?

这本书的作者叫万之逸,译作家,高级亚健康咨询师,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根据自己带着两个孩子的旅行经验,在本书中分享了她以及与她一起有共同旅行爱好的爸爸妈妈们的旅行心得,感想,以及旅行经验,并总结了一些旅行教育方法。全文共他四个部分:亲子旅行的意义;完美旅行的原则;旅行中寓教于乐;那些我们走过的地方。

有许多人在没有结婚前或者说结了婚没有孩子之前,或许每年都会有一两次短途长途旅行,但是自从有孩子以后,就感觉到有了包袱,自己去旅行吧,放心不下孩子,带着孩子,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另外更有甚者,有了孩子以后万事足,就觉得在家陪着孩子是最好的,旅行之心早已被抛却到云海之外了。作者认为新父母尤其需要旅行。很多家庭自从有了孩子以后,生活完全变了样,新生命不会说话不懂表达,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哭闹会消耗掉新手父母的各种耐性坚持等等,最终变得烦燥抑郁。而旅行,能让新妈妈新爸爸远离日常琐事,放松心情,忘掉一切烦恼。在旅途中,我们给孩子做的事跟在家里一样,并没有多出什么来,反而在外面,孩子更容易放轻松,更容易看着大自然的各种新奇事物而轻松入睡。有什么理由总是呆在家中呢?

计划是完美旅行的前提。做什么事都得有计划,旅行更是如此。

带着孩子一起旅行,就表明了这是孩子的旅行,父母要站在孩子视角,选择适合他们去的地方。孩子如果稍大一些,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旅行计划的制定,在计划的过程当中,孩子会发现自己可以像大人一样做出重要的决定,让他有了长大的感觉,为自己感到骄傲。

另外,带着孩子一起出门,得认真的做计划,包括途中带孩子去哪些点,在哪里吃饭,在哪里住宿。要方便孩子,不能让孩子觉得外出比家里差一万倍。当然计划需要一定的灵活度,可以随时调整,对孩子特别喜欢的地方,可以适当地停下来或更改或放弃下一个站点,让孩子尽情地在他喜欢的地方玩乐。

现在开始出发吧,这一章介绍的是作者所经历的各种有趣的亲子旅行方式。

休闲度假旅行:这恐怕是很多家庭愿意选择的方式了。简单,休闲,时间要求不会过多,三五天就可以。大人与孩子可以一起放下工作,放下学习,去一个空气质量好,安静,环境优美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家人都在一起。

露营旅行:这恐怕是最浪漫的一种旅行吧。走到哪玩到哪,累了就支起帐篷住下来,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都可以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只是也许更辛苦的地方就是要自己准备吃的,要多带更多的行礼。

还讲到了城市探险旅行:城市里生活丰富多彩,有美丽的建筑与街道,有各种美食,绘画音乐历史文化等,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获得更加复杂又丰富的信息。

去哪里旅行都面临着交通工具的选择。飞机,汽车,火车,轮船,自驾游,根据孩子的年龄,目的地,方便舒适为最佳的选择理由。

我们路上的家讲的就是旅行途中的住宿选择。

带孩子旅行,父母们最担心的莫过于健康的担忧了。这本章节中作者写了旅行前必作的一些措施以及必带的各种物品,以及在旅行过程中父母要保护好孩子,以免让蚊子蜜蜂等叮咬。在旅行中吃的喝的都要保证是干净的熟的,要和孩子一起都注意卫生。

本章中还介绍了一些在旅行中常见的旅行疾病及应对方法。很实用啊。

我们带着孩子去旅行,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玩,让孩子开心。可实际上,我们旅行的收获却远远不止只快乐这么简单。父母可以通过旅行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顺便教育孩子,改变他们平时的不足。

而孩子也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可以比坐在烦闷的教室里更容易记忆那些平日里也许许久都记不住的东西。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作者推荐了许多可以带孩子去的地方:名川,大山,博物馆,科技馆,动植物探险(各种保护区),建筑之旅等等。

或许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打算,带孩子一起外出走走,可各种害怕担心存大,一直拖了又拖,一直想等孩子再大点再大点,旅行,再小的时候出发都不算早,再大的时候出发也不算晚。看了这本《小脚大脚一起走》之后,就会发现原来亲子旅行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行动起来,随时都可以出发。

玩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玩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玩具是孩子的“教科书”,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情趣,丰富知识,开拓智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由于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孩子在成长中可能养成不良性格和坏脾气,除了日常思想言行教育外,选择适当的玩具寓教于乐,引导孩子在玩耍中纠正自己的不良性格和坏脾气,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选择静态性的玩具纠正孩子的多动症。有的孩子过分顽皮好动,整天摸、爬、滚、打,手脚不停,很难安静下来。如果选择一些积木、插板、拼搭模型等静态性的玩具给孩子玩,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手、脑并用的拼、搭、镶、嵌玩具上,久而久之就能克服孩子坐不住、静不下的不良习性,有益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健康发展。

选择动态性玩具纠正孩子孤僻的性格。有的孩子生性沉默寡语,不好动,不合群。如果选择一些声、光、色俱全的发条、惯性电动的动态性玩具给孩子玩,让孩子追着汽车、飞机、坦克玩具跑,跟着枪、炮玩具声叫,踏着童车四处转,同小伙伴一起玩集体项目玩具,有意识引导孩子加强语言活动和相互交流能力,逐渐改变孤僻性格,使孩子天真活泼起来。

选择制作性玩具纠正孩子急躁的脾气,有的孩子性情暴躁,做事毛手毛脚,“破坏性”很强,如果选择一些自制的纸、木、布的玩具,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慢慢培养孩子耐心、细致、不急不躁的良好性格,使“火爆筒”的孩子变得心灵手巧。

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孩子提升智力和意志力


睡眠是营造生活节奏的重大关键——人体健康的良好运作,有赖七岁前打下稳固基础。为孩子经营规律生活,以便培养身体的节奏感,便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而睡眠正是营造规律生活节奏的重大关键。

睡眠当中,白天接受的各种知觉,都会转化进入体内所有的器官组织,协助成长发育和修复,举凡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无一不是如此。也只有在熟睡的时候,幼儿的身体才得以休息和成长,并恢复足够的生命力,供应第二天使用。而参与这一切活动的最重要器官就是肝脏。

肝脏和胸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脏扮演的角色尤其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面向加以说明。

肝脏在物质体层面的运作——首先要探讨的是肝脏在物质体(肉体)层面的运作。肝脏从每天的下午三点到次日凌晨三点,会进行“同化作用”,也就是把肝糖储存起来,在凌晨三点以后透过胆囊的分解作用,把肝糖转化为葡萄糖,供应身体第二天起床以后的活动需要。

常言说“早睡早起身体好”,但是几点入眠才符合“”的标准哪?从肝脏的同化作用来说,学龄前的幼童应该在晚间六点半到八点之间入睡,成人则必须在夜间九点到十点之间入睡。能够在这一时间带入眠,才能算是“早睡”。

晚睡时,应该进行的同化作用会被逆转,把原本要储存起来的肝糖转变成葡萄糖消耗掉,供应熬夜活动的需要,导致第二天早上起来后精神不济,同样的状况也会发生在其他任何年龄的人身上,因此熬夜绝对会伤身。而且唯有透过早睡,肝脏才得以修复组织,恢复活力。

肝脏对内在层面的作用——肝脏是意志力的基础,可以驱动生命体将想法付诸行动。中医学说“肝者将军之官,决断出焉。”能统军的将领,必须是有勇气做决策的人,因为将领的决策有关战争的成败,他也必须有强大的抗压性来承担责任。健康的肝脏可以给我们勇气,就像统兵的将军一样,遇事果决,而且充满行动力。

如果老是让孩子晚睡,肝脏虚弱,孩子不免要变得软弱无力、畏畏缩缩胆小怕事。升上小学以后的孩子拥有足够睡眠,可以支持细胞组织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将白天所学深植于大脑中。所以晚上早睡的孩子,无论记忆力和行动力都高人一等。

我自己就是天生早睡的人。记得小学的时候,大家都还在客厅看七点的夜间新闻,我已经昏昏欲睡,自己就跑上楼去睡觉了。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我会自动醒来,全家都还在睡梦中,我便一个人独自玩耍。等到大人起床准备早点,让我吃过早点以后,我就带着充沛的体力快活上学去,小学六年,几乎天天如此。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如此精力充沛,可以身兼数职?何以能拥有强大的意志力,去执行这么多的工作?我想,这就是奠基于从小早睡早起的充足睡眠,让我获益至今。

前面说到人在七岁以前主要发展意志力,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有勇气的人,而肝脏正是勇气之所系。有勇气的人可以“放胆”去行动,不会凡事畏畏缩缩。而肝胆一家亲,“放胆”就是肝胆的作用。所以睡眠不足的孩子必定怯懦,意志力薄弱的人只能想象而没有行动力。

说到这里,我要再次提醒父母,别着急让孩子赶场补习,学才艺,成就孩子的根本之道并不如大家想象中的困难,晚上早早上床睡觉,就是一切的根本。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有些父母常以“指挥者”的身份自居,他们在与孩子交谈时总是带有命令的口气;有些父母则像个“说教者”,这样的父母喜欢叨叨,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并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有些父母觉得自己比孩子聪明,在孩子面前摆着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样的态度也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反感;还有一类父母则是批评者,他们的言语中常带有嘲笑、讽刺,或给孩子贴标签。试想如果父母都用以上态度与孩子交谈,怎么可能得到很好的沟通效果?如果你常常抱怨孩子不跟自己说心里话,请先反思一下自己平时有没有充当这些角色。

家庭生活中,和孩子沟通很重要。沟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施加科学的教育,从而促成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合格的父母,不仅是孩子衣食住行的提供者,也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朋友。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把家长的期望、爱和教育充分地传递给孩子,也能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所思听想,帮他们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有效的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亲子沟通往往差强人意,要么是家长不重视,要么是方法不得当。很多父母虽然很想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但是无意中流露出的传统角色总会造成亲子沟通的障碍。

美国父母怎样维持良好亲子关系


在美国,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讲话不但要认真听,而且有时大人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则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时候对孩子呵斥。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美国人反对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着人面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因为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这样做是一种犯罪。

伟大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有人认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否太过份了,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亲子关系良好。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父母应该怎样运用协商来促进亲子关系?


喜欢与孩子协商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渐渐养成了民主协商的习惯,都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的亲子关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运用协商来促进亲子关系呢?

1)多商量些,少命令些

父母不管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注意用商量的口吻,而不要用命令的口吻。

比如,提醒孩子做作业时,你可以说:“你现在是不是该做作业了,做完作业就可以看会儿电视。”而不要说:“赶紧去做作业!”或“还不去做作业呀?”

请孩子帮忙做一件事情时,比如洗菜,你可以说:“你能帮我把菜洗一下吗?”而不要说:“快来帮我洗菜!”或“赶紧把菜洗了!”

商量的语气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孩子会认为你尊重他,关心他的感受,从而对你产生好感和信任,促进亲子沟通。

2)凡事都要学会商量

不管什么事情,尤其是涉及孩子的事情,父母都不要自作主张,要学会与孩子协商,取得孩子的同意和认同。

喜欢与孩子协商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渐渐养成了民主协商的习惯,都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的亲子关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3)以协商的口吻处理亲子冲突

当亲子关系出现冲突时,父母总是不愿意自己的父母权威受到挑战,希望以父母的权威来压制孩子,使孩子改变主意。实际上,孩子不仅不会听从父母的意见,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恶化亲子关系。

明智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使用协商的口吻,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尊重,体验到人格的平等,这样,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意见时就比较顺利。

冲突产生时,每个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尊严,不希望被他人压制,孩子也是如此。只有父母放下架子,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与孩子进行协商来处理问题,孩子才会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共同解决问题。

4)孩子的事情一定要与孩子协商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孩子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父母不可替孩子包办,即使父母有自己的想法,也要通过协商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孩子,让孩子权衡利弊后再作出选择。

每一个孩子都会出现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孩子们都希望父母能够尊重自己的意见,毕竟,许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付出努力才能实现。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用父母的威严来压制孩子,孩子即使口头上同意了,内心也无法产生努力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已经感觉简直就是受罪,怎么还可能与父母和睦共处呢?

因此,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处理,父母的意见只能通过建议或者协商的方式传达给孩子,帮助孩子全面地认识问题。

5)和孩子约法三章

对于孩子的问题,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协商后制定规则,并约法三章,使孩子遵守。不过,父母千万不可自作主张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这样的规则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约束意义。

与孩子约法三章,仅仅是因为孩子缺乏自制力,规则是帮助孩子约束自己的,而不是惩罚孩子的,父母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规则一定要孩子内心认可的,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协商后再制定规则,避免产生亲子冲突。

总之,父母凡事与孩子商量,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无谓的争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会孩子在社会上怎样做人和与人共事。

家园共育《父母保持童心有助于亲子关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幼师保持童心演讲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