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从容快乐的家长——一位摩比妈妈的心声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03-12

最近有点小纠结,为早上起床的事儿。儿子早上8点要到幼儿园,我和他爸上班顺路送他。每天早上的经典桥段是这样的:

七点我先起来,尝试叫儿子起床,他爸睡眼惺忪的在旁边说,还早呢,再睡会儿,再睡会儿!好吧,我自去洗漱收拾。

七点二十再去叫,爸爸睁眼一看,哎呀不早了,赶紧的吧!他倒是动作快,可孩子还有个醒神儿,讨价还价,哼哼唧唧的起床过程吧,起来还想玩会变形金刚、奥特蛋从起床到出门半小时钟内全家人就得使劲儿催啊,催的效果不好还得批评两句,动作快,妈妈上班要迟到了,别磨蹭啦…….

一直到幼儿园门口,儿子都还撅着嘴,唉,一早起来心情就不大愉快啊!上班路上就开始埋怨爸爸,干嘛不早起一点,就不能早睡一点,干嘛看纸牌屋看到半夜啊……..爸爸被妈妈唠叨的也低气压了。

回过头来自己想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个从容的家长呢?晚上别看电视剧了,早点睡,早上早点起,给孩子留点儿磨蹭和玩耍的时间,不催促、不唠叨,有一个快乐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可是说起来简单的事似乎通常不那么容易实现,下班回家都七点多了,吃完晚饭八点多,还得陪孩子做作业看书玩游戏,做父母的自己也总得有点休闲娱乐吧,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昨天有甄嬛,纸牌屋,今天还有爸爸去哪儿,发微信聊QQ都能过个半晚上,实在是舍不得睡啊。

孩子何尝不是一个样啊,平时上幼儿园,放了学各种兴趣班,晚上还要亲子阅读各种作业,英语语文数学各门都得照顾到,周末更是一刻不得闲,除了永远上不完的兴趣班,还要去看各种演出展览吧,要游山玩水增长见闻吧。永远脚步匆匆,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想一想我们前进的方向到底对不对,什么才是最要紧的。

《爸爸去哪儿》里的多多爸爸给多多写了一封信,说不成功也不要紧,即使因为谈恋爱耽误了学习也不要紧,估计大部分爸爸妈妈看完之后会感动归感动,但想法不会变。

怎么会不要紧,要紧的很啊,我们又不是多多爸爸事业那么成功,人家住别墅啊,多多才八岁,英语那么流利,还会自由泳啊,长得又漂亮,人家是有资格说不要紧的,因为领先的人才有资格先停下来休息啊。可是我想说,也许正是因为多多爸爸这种不要紧的从容态度,追求自然简单生活的方式,为多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多多反而能够毫无压力的成长,在各方面都表现的这么出色。

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不能达到多多爸爸那么成功的状态,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变,做一个更从容的家长,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快乐的童年。

从现在开始少看一些美剧韩剧国产剧,也别在网上没完没了淘宝,让自己和孩子都从电子产品的包围中解放出来,一起踢踢球、骑骑车,组织一些徒步活动吧,锻炼身体、增近感情还省了钱。

从现在开始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放松心情,多点耐心,多想想如何有效引导而不是一直生气孩子为什么不会做,即使仍旧进步缓慢,也要告诉自己,不要紧,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慢慢来。

从现在开始,不要做那种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注在孩子身上的家长,过分沉重的爱和关注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抽出点时间和自己的另一半逛逛街吃吃饭看看电影,聊一聊爱情理想事业人生,或者和三五朋友小聚,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也许我们更能从容快乐的面对生活。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为择校、学区房、小升初、课外班等等一切烦恼的爸爸妈妈们。让我们过简单自然的生活,做从容快乐的家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害怕开家长会?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一到开家长会,家长们总是战战兢兢,孩子们也是提心吊胆。怎么面对老师,回家如何引导孩子?还是一头雾水...

每次家长会后,家长多半都是教训孩子,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指责孩子的错误,但往往只有三分钟的热度,数落完孩子,过不了几天就没事了。

这样的家长都是在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根本起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一到开家长会,很多孩子都战战兢兢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家长会却完全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一位妈妈针对不同家长整理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快对号入座吧!

理智型家长

开家长会后,面对孩子似乎和平常一样,但是她会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和方式和孩子聊一聊。

不论孩子成绩好与坏都不会喜形于色,首先是真诚地肯定孩子所做的努力并提出表扬,同时理性的评价给孩子以进步的新起点和动力。面对孩子的问题,会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探讨产生的原因,提出严格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法。允许孩子有去尝试改进的时间,这样孩子就有被信任、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这时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孩子就可以接受。

点评:这样的家长对孩子包容而不溺爱,对孩子的每一点成绩都强调是孩子努力的结果,对孩子的问题和孩子共同分担。家长心平气和,孩子心情愉快,这样孩子做事就会专心,就会全力以赴。

暴躁型家长

非常重视家长会,重视老师的意见,似乎非常积极地配合学校和老师。这样的家长却要纳入暴躁型里...

总是把参加家长会后的紧张、忧郁、愤怒在家长会后见到孩子的第一时间就不折不扣地倾倒给孩子。表现为:听不得老师的批评性建议,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回到家里不由分说,巴掌和辱骂劈头盖脸扑向孩子,把懂事的孩子整得无地自容,把顽皮的孩子推向罪恶的深渊。

点评:作为家长,首先要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让愤怒驾驭自己是不明智的,你会失去孩子对你的信任、尊重,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会带来孩子性格的变化。正是由于我们每次家长会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让很多孩子害怕甚至讨厌学校开家长会,有的孩子把这些怨恨迁怒于学校和他的老师。

忧郁型家长

每次都在唉声叹气,怎么办?怎么办?认为自己的心血白费了,这种担忧的情绪传染给孩子,虽然对孩子没有打骂,但家长这种精神状态对孩子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让孩子的心理负担更加沉重。面对孩子的问题,先别说怎么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连家长自己都找不到信心。

点评:家长不知如此这样给懂点事的孩子带来更沉重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更不知所措,更没有信心,下次开完家长会,收起一副忧心忡忡的面庞吧,经常给孩子微笑和鼓励,或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哦!

家长会后,家长应该这样与孩子交流

1、积极肯定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进步,大力表扬。让学生看到老师、家长与他们分享着努力过程中的幸福与快乐。

2、面对老师提出的孩子的不足之处,家长们不应立即否定孩子过去的良好表现,而应该与孩子站在同一立场上去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帮助孩子改正。

3、努力做一名受孩子和老师欢迎的家长。平常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对孩子的情况要非常了解,而且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更重要的是经常思考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和遇到的问题,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家长会后要帮助孩子分析学习中的细节问题,比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毅力等方面是否做得很好。鼓励孩子及时与老师交流,向老师请教,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要求孩子用书面形式列出需巩固和改进的地方,并制定出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5、提高家长管理的持续性,这也是培养孩子做事有毅力的一个基本方法。与孩子一起将学习计划记在家长会记录本上,以提醒孩子按计划行事,并阶段性地检查孩子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

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你的孩子树立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将深层次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用态度改变学习是一个神奇的结果,父母们不妨真的试一下。

心累的妈妈,无法培养出快乐从容的孩子


起初,我以为所有母亲都天赋异秉,不必修习便会成为爱的高手。迂回曲折之后,我终于明白,在岁月的练习簿上,纵使每页都绘着心心相印的底纹,我们仍需千万遍练习,才能瞥见爱的真相。

我用开花惊醒你

刚才,我又对儿子发脾气了,无非是些琐碎小事,可我却大动肝火,呵斥连连。儿子像突遇台风,含着满满一嘴饭菜,动也不动,眼里全是惶恐。暴风骤雨之后,无限懊恼,都上心头,我捧住头,恨不得痛打自己一顿。

很多时候,我们友好相处—满桌饭粒菜汁,我来细细揩抹,满地玩具狼藉,你去慢慢收拾。我帮你在磕伤的膝盖上涂紫药水,你替我在手腕上画个指向3点整的手表。我的额头上粘着可爱的米老鼠贴纸,你的碗里盛着温度刚好的粥汤。这样的光阴,如蓝印花布,素朴绵密,不动声色,却寸寸花开。

但我常常失去耐心,怒火如飞溅的墨汁,淋淋漓漓,白底蓝花的日子,忽然间变得一片狼藉。在电话里,我向妈妈诉说自己的无奈,感叹自己是个天生的急脾气。妈妈温和地提醒:“在别人眼里,你是个最平和不过的人。”是的,我可以花一中午的时间,处理工作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可以整晚倾听朋友的诉说,可以对同事的淘气宝贝永远微笑,甚至能静静趴在邮局桌子上为陌生老人代写一封家书。可我却不能,以这样的方式对待最亲密的人。

我心中愧疚,口中却忍不住自辩:“我们幼时,谁没有挨过打骂呢?”妈妈叹息:“有些事,不要等到像我这个年龄才知道是错的。”我无力地喃喃道:“我也是为他好呀,小孩子不可太娇惯。”妈妈委婉地说:“我觉得很多时候,你发火并不为孩子做错了什么,是你自己心太累。”这句话,隔着遥远的距离,真真切切触到我的胸口。这些年,好强的我,想凭自己的努力抓住人生所有,事事拔尖,重重压力之下,患得患失之间,我外表依然坚强如昔,可内心已薄脆如陈年旧纸。

如母亲所言,孩子并未做错什么。他来我家不过4年半,却给了我数不清的温馨、欢笑与希望。

我走进儿子的卧室,带着他爱吃的樱桃糖,问他肯不肯接受我的道歉。他看也不看地推开樱桃糖:“你以为我是3岁小孩吗?两块糖就能哄好?”我愣了一会儿,轻声问:“那好,你打算怎样惩罚妈妈呢?”他大声说:“我要用开花吓到你!我用香气吓到你的鼻子,我用好看的颜色吓到你的眼睛,我用房子那么大的花瓣吓到你的手,吓跑你所有的不高兴!”他脸上犹有泪痕,就那么笑起来,鼻子微皱,像开了一朵小小的花。我也眯起眼睛,学着他那样笑。笑着笑着,我胸口酸热,眼睛湿润。像有阳光,转过花架,流进密阴,照亮我心的最深处。

我想,只有先放下一些东西,才能腾出手来拥抱我的孩子。

如果没有了天空,云彩要住在哪里呢

真没有想到,放弃那么难。单是心念一动,耳边就警报乱响:人人都在狂飙,你岂可减速?所有计划环环相扣,放弃一子会不会全盘皆输?

周末,公司组织一年一度的夏日游。车上大人孩子,笑语喧嚷。一切都跟往年一样,第一站是度假村,安排好住宿后,又匆匆按计划去各景点游玩。儿子忽然犯了倔,他不肯上车,要跟木屋门口的小羊羔玩。众人都劝:“快走呀,行程紧,耽误一样,样样都赶不上了。”可他就是抱住羊羔不松手,惹得其他孩子也闹着要下车,我只好劝大家先走。

车子启动的那一瞬,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恐慌起来,几乎想硬拽着儿子追上去。可一转身,他已经跟那个哈萨克小姑娘跑远了。整个上午,他跟小羊赛跑,跟牛犊摔跤,给那个叫其其格的女孩采了一大束花,还喝了人家两大碗酸奶。他们的笑声几乎就没有停过,咯咯咯咯的,也不知在笑些什么。我渐渐放松,随意走走看看。这里极静,山顶有厚厚积雪,古松满坡满岭。山坡下,野花烂漫,如落地不散的烟花,草原简直成了花园。我跟着两个孩子,采蘑菇,摘野菜,捡松枝,忙得不亦乐乎。

黄昏,牛羊归栏,炊烟渐起,晚霞映红白雪。我躺在花丛中,惬意地听两个孩子一问一答。儿子问:“那么多牛羊吃了一整天,花为什么不见少?”其其格答:“草原上的牛羊舍不得吃花,只是嗅嗅看看,对草才用牙齿。”其其格问:“如果没有天空,白云要住在哪里呢?”儿子答:“住在我们的家里呀,太阳一出来,就有天空啦。”听到这里,我提议明早起来看日出,他俩同意了。

入夜,温度骤降,木屋里炉火红红。疲惫的同事们回来了,大家兴奋地向我展示采购的雪莲、鹿茸、蘑菇干,惋惜我没去,叫我看相机里的照片。我一张张翻过去:赛马,滑沙,在名胜古迹前微笑,在民俗村观摩演出……我家的电脑里,存着很多同样的照片:背景相似,表情相似,动作相似。有人逗儿子:“现在知道后悔了吧?”儿子摇头,双眸晶莹,兴奋地说这是有趣的一天。屋中暖意融融,同事打着哈欠,嗯嗯了两声,很快沉入梦乡。

晨曦幽蓝,我叫醒儿子,轻轻出门。其其格在蒙古包边向我们招手,大黄狗跟在她身后。日出那一刻,似乎听得见,阳光如松针簌簌落地。天地间一片暖意,连微尘都亮如宝石,世界新鲜得像刚刚铸好。

吃早餐时,同事好意提醒我:“你要教育孩子,不可太宠他,你们简直是白来了一趟,错过了那么多活动。”我老老实实地回答:“如果连游玩都这样疲于奔命,我情愿跟孩子一样,从容地与花草和牛羊亲近,情愿跟一个哈萨克小姑娘和她的大黄狗,静静看草原日出。在这样的时候,我才能看清,这是个美善温存的世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危机四伏的丛林。”

其实,人心如白云,可以住在高远辽阔的天空,也可以住在一个孩童的屋檐下。只要心存热爱,无论住哪里,都不会错过尘世间的任何美好。

爱要不断练习

度假归来,同事临时有事,暂时将女儿放在我家半日。隔天,她迫不及待问我:“你家为何时时都有笑声?连打碎杯子也能笑到满地打滚?你家的白开水为何比可乐味道更好?还有……”她的问题源源不断,仿佛我家是个迷宫,而我是那个不可思议的宫主。

当时,胆小的女孩,在喝水时打碎了儿子的卡通杯,一时间吓得说不出话来。儿子脱口而出:“耶!祝贺我的杯子成为跳低冠军。”小姑娘抬起头,含泪笑出声。接下来,大家都不用杯子,尝试用各种稀奇古怪的器具喝水:洗干净的半个橙子皮、卷心菜叶,甚至是自己的手心……每换一次“杯子”,大家都乐不可支,高喊“干杯”,然后一饮而尽。这样的“痛饮”,岂能不开心到满地打滚。

同事叹口气:我女儿除了不爱笑不爱讲话之外,其他的都还算好。我用一位童话作家的话回答她:“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节。”

另一男同事踌躇半晌,终于开口:“我想知道,怎样才能与孩子愉快相处呢?”

我真诚回答:“爱,并且不断练习,不断改错,直到沿途莲叶接天,心中荷花映日,直到从爱里毕业。”

面对外人外事,咱们能够迈过各种坎

面对最亲密的孩子,也许本不该心累

一起进行爱的练习吧~~

一位妈妈的育儿心得!


转眼间,我家轩轩已七岁了,随着儿子渐渐长大,点点滴滴的成长经历缕缕地呈现在我的记忆里。孩子是家长的寄托和希望,我不奢求他一定成名、成才,但我希望他能幸福快乐地成长。幼儿园是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开始交往,接触社会的关键一步,所以当初为儿子选择幼儿园时,我们也是斟酌再三,并亲自前往贵园了解,最后才确定为儿子选择--艺术幼儿园。园内所营造出的整体氛围,应该很适合孩子的教育成长。儿子很喜欢上幼儿园,也很喜欢他的老师和小朋友,有时跟他开玩笑问:“妈妈的幼儿园好,还是艺术幼儿园好呀?”他每次都毫不犹豫说:“艺术幼儿园好!”

当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我就为他担忧、为他祈求,希望他在幼儿园能与同伴和睦相处,做个听话懂事、人见人爱的好宝宝。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从幼儿评语中看到老师对儿子的评价:“轩轩是个胆子较小的孩子,不太爱表现……”当时我有点烦恼,看到其他孩子能说会道,勇敢面对困难,我都不由地羡慕起来。因为作为我们家长来说,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集体面前能大胆地表现自我。想到老师的点评,我想改变孩子的信念在我心中由然而起。

作为老师也好、母亲也好,教育好孩子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的成长过程,我们是孩子的家长,也是孩子的朋友。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感悟:

一、赏识孩子挖掘亮点

我家轩轩有着与别人孩子一样的缺点:爱发脾气、性格倔强,性子过急……但他的优点同样明显:比较认真、听话、懂事……对他优点我们都十分赞美,用欣赏、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孩子,时刻给孩子以鼓励和力量,使孩子敢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和活动。例如:以前孩子在少年宫报了绘画兴趣班,每次作品我们都把它张贴在家中墙面上,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让他觉得自己也有本领装饰我们的家了。孩子经常受到夸奖,心里美滋滋的,自信心也明显增强了,碰到一点小困难,也就不再畏惧了。

二、尊重孩子给予空间

赏识孩子能给孩子信心,尊重孩子,我们要把孩子当作朋友,他们就愿意和你交谈,并且把心中的小秘密告诉你。记得当初报兴趣班时我问儿子:“你想学什么?”他的一句话让我很吃惊:“妈妈,我都想参加。”后来与儿子商量后就报了笛子和拉丁舞,没想到儿子学的还挺认真的。我经常会问他:“儿子你学这么多本领觉得累吗?”他毫不犹豫地说:“妈妈,我一点都不累,感觉很好玩的,你不是说学好本领后可以上台表演吗?”“是啊,只要你能坚持一定会成功的。”正是这句鼓励的话语给孩子增加了信心和勇气。现在,我的孩子能看着曲谱吹奏十几首曲子呢;去年幼儿园组织的文艺汇演中,我的孩子与大班小姐姐能上台表演拉丁舞呢!看到孩子的点滴成绩,我作为母亲的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幸庆自己在改变孩子的预设方案中,孩子已跨向成功的第一步。

三、以身作则自我反省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家长的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以从家长那里得出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从而得出行为的准则。家长的以身作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去模仿、去行动。

一次,儿子犯了点错误,我就狠狠把他训了一顿,他就呆呆地看着我再也不敢惹我,似乎有点委屈。第二天,我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他就学我昨天盛气凌人的摸样把我给臭骂了一顿,当时,对他的行为我们是又气又好笑,我急着问:“宝宝,我不小心的,你骂我干嘛?”他就反驳我:“你昨天不是也这样骂我,我也不小心的呀……”儿子的话说得我哑口无言了。我想作为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与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开拓思维共同成长

孩子的兴趣是广泛多方面的,是随时变换着。要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合理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开拓思维,让他尽可能地多学一些知识。

我作为母亲在这方面做的很尽职的。从儿子会看书开始,我就给他买故事书、开发智力书、图画书、认字书等等,当然我从不强迫孩子看书。

记得儿子刚上幼儿园时,他特爱看书,对数字的认识特别敏感,于是我就顺应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及时补充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以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儿子看完《开发智力》书,马上拿起笔,一口气做了两页后,叫我批改,我惊奇地发现孩子做得题目竟然全对了,这让我更加坚信孩子在这段时期的求知欲望是相当强烈的了。

作为我们家长要提供有利的空间,进行诱导,从而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快乐。另外,家长要多参与孩子的活动。我们都会说母爱是最伟大的,但我个人觉得父爱也是最关键的。我家儿子喜欢跟爸爸做游戏,而且每次游戏都会拉着他玩得没完没了。有时我看到他们父子俩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我发现儿子已长大,不像以前那么拘束胆小,而是一个勇于挑战的小男子汉了!

至今,我发现儿子在幼儿园三年成长的历程中,学到很多本领。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孩子的两位老师和阿姨,对我孩子的耐心引导和教育。从内向的他变得既活泼又有点儿小调皮了,说实在的,我还是担忧孩子的行为会给老师带来麻烦。

作为母亲总会为孩子成长的旅途中担忧,当然,只要儿子说:“妈妈辛苦了;妈妈以后你不要骂我,只要你好好跟我说我一定听话;妈妈我今天在幼儿园很乖;妈妈,我们今天回家老师布置任务讲故事,你帮我写;妈妈今天晚上别忘了讲两个故事;妈妈对不起,亲爱的老妈,我爱你!……”一句句感动、温馨的话语将永远烙印在我心中。

最后我要送给所有爸爸妈妈一句话:当别人把你的孩子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看“圆”!因为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看你怎样如何去引导。让我们共同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吧!

做一个“弱势”妈妈


怎样才能改掉孩子依赖性太强的毛病。这个毛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妈妈太“强势”,你强他就弱,你什么都包办了,什么都不需要他自己做了,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还动什么脑筋,他还做什么?所以,想让孩子少点依赖性,妈妈就要变得“弱势”一点,给孩子更多自己思考、做事的机会。

别让孩子觉得你太全能。孩子1岁前,妈妈全能得跟神仙似的也不为过,1岁后,全能妈妈就要在孩子面前把自己的锋芒收敛一点,因为你越无所不能,孩子也许越无所可能。你事事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时间久了,就不只是依赖性太强的问题,还会影响孩子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即使你很全能,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充分,不必事事替孩子包办,有时假装弱一点,笨一点,能很好激发孩子的潜能。

别把事情做得太完美。跟孩子一起做事情时,要有始有终,但不用次次都做得完美,有时要故意留一两个漏洞或问题给孩子,让他自己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他一定会为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而开心,他还会觉得不是什么事情妈妈都行的,她也有不会做、做不好的时候,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弥补这个缺憾。有了成就感,他就会乐于动手做事,而不是总依赖妈妈了。

别表现得太坚强。没必要让孩子看到的永远是你的笑脸,如果真的很委屈、很伤心,不妨在孩子面前哭一哭,但要注意不能乱发牢骚。哭,也是你跟孩子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也会有情绪,你也需要发泄,你也需要关心,需要疼爱。人之初,性本善,爱是天性,适时就会被激发出来,不信你试试,当你哭泣时,孩子一定会过来拥抱你、安慰你,说一些让你感动的话。那时,你是弱的,孩子却坚强起来,他们试图用小小的肩膀做你小小的依靠。平时可以让孩子帮你做事情,甚至照顾你,比如下班回家时让他帮你拿拖鞋,累了让他给你捶捶背,病了让他给你倒杯水。孩子的爱心和孝心就是这样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的。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太强的依赖性?

别太心疼孩子。不是不让你爱孩子,也不是不让你疼孩子,而是有时需要把爱和疼放在心里。比如孩子摔一跤,用不着紧张地甚至大叫着跑过去一把把孩子扶起,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真摔疼了,能看出来,这时温柔地扶起他,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足以安抚他,不用说什么情绪激烈的话,这会让孩子觉得他摔一下真是天大的事,以后再摔跤不让你扶才怪。一个有智慧的妈妈会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孩子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不是只会可怜无助地伸出手乞求别人的帮助。

别担心孩子做不好。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不停的锻炼,如果总担心孩子把事情搞砸,不给他锻炼的机会,他不可能做好他应该做好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他不依赖别人还能有什么办法?而且等他长大后,也许真的会把很多事情搞砸,因为他没有得到过应有的锻炼,他没有能力做好。因此,应当尽可能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次做不好就两次,两次做不好就三次,总有做好的那一天,只要你不怕脏、不怕乱、不怕烦。当孩子越来越独立、自立的时候,你做梦都会笑的。

做一个“弱势”妈妈,得到的将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