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身正”是关键

03-12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家庭教育“身正”是关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一个好习惯对孩子一生发展的意义。但很多时候,这种道理一旦遇到现实便如同“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其实,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还是我们这些“秀才”们自身的习惯不好。比如,如果我们自己就爱看电视、爱上网购物或打游戏,那么,我们很难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个不看电视、不爱上网的人。同理,如果我们家长自己不爱读书,那么,我们的孩子极难养成阅读的习惯。

我成为一名父亲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及时扩大书房,利用一切资源给孩子营造舒适的阅读、游戏氛围。比如,孩子小的时候购置一些益智玩具和幼儿绘本,稍大一点陪孩子阅读系列的经典绘本。到现在,无论多晚睡觉,孩子总要去她的书柜里取出一本书,让我们给她读。

6年的育儿体会告诉我一个简单的道理: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成为一名身体力行的好老师,成为影响孩子一生发展的好老师。我们不能把一个行为习惯存有明显缺陷的孩子推向学校和社会,并让孩子与他人一起承担这个责任。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对我们行为习惯再规范的时候,有时候甚至是一种人格升华的契机。比如,我们与孩子对话需要用文明用语,不会带脏字;与他们一起过马路的时候,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而这一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角色无形中已经发生了“翻转”。他们的倾听,我们的讲述,大家都卷入一次学习教育之中。m.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什么是家庭教育?


1: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监护人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即监护人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亲戚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准确而言,家庭教育概念如下:

家庭教育是以孩子为视角的父母教育。以孩子的成长和品格为导向,着手于孩子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校正,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同时针对性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与素质(即综合能力),最终达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

家庭教育的范围始于胎教,终于终生!

2:家庭教育,监护人可以体罚孩子吗?

从法律上说是不行的。

但我们是一个流行传统文化,崇尚礼仪廉孝的民族。

从传统意义与现实需要来说,如果孩子行为触即底限与原则,可以体罚。比如经常坐地打滚,蛮不讲理,偷东西等违法行为等等。每位家长要明确底限。

注:体罚不是冷暴力,不是辱骂,不是棍棒出孝子。望子成龙的心情,在孩子的理解中就是压力。所以监护人应该就事论事,不要参杂其它无关的言词。

调查中,经常听到某些家长把工作生活的不易,发泄到孩子身上。负能量满满的。比如,我怎么养了你这个没用孩子?我每天工作那么辛苦你还不争气!

真实案例:一位22岁的孩子,现在性格孤僻,只有2个朋友而且都是老实人,他解释:因为其它人都很虚伪!他非常恨当初的老师和父母。据回忆,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成绩非常好。到了二年级换了一个“嫌贫爱富”的老师,总是对他冷嘲热讽,最后导致厌学,成绩一落千丈。家长由于不懂家庭教育,看到孩子成绩差就骂。孩子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3:家庭教育,监护人应该注意什么?

(1)错误的赞美,导致孩子自以为是。分清楚什么是鼓励,什么是赞美,什么是炫耀。

一切平常心就好,可以赞美孩子的品行和行为,但不要赞美孩子的天赋。

不要在别人面前“过多”的赞美自己孩子,也不要在自己孩子面前“过多”的提别人家的孩子。前者是炫耀,后者是压力。

(2)穷养误区。现在很多家庭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但他们相信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然后刻意让孩子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艰苦的家庭中。其实这句话只是个例,不能适用所有孩子。孰不知,这种误区会让孩子从小缺少自信,缺少依靠,缺少被保护的感觉。可以让孩子体验“穷”的感觉,但不要长期生活的“穷”的环境中。

(3)富养误区。这类家长相信的是另一句话“在穷不能穷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自己本身是农民,工人,却要送孩子去一些私立学校。导致孩子被同学看不起。不是一个生活水平的人,聊不到一块去。

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去体验一些“富”的世界。让孩子有个目标,开阔一下视界。但不能长期生活在不对等的环境中,否则物极必反。

一句话,正常心态,平常对待。不要太刻意去营造一种虚假的环境。同时富人不要大手大脚,穷人不要砸锅卖铁。生活水平保持在目及范围内的平均水平即可。

(4)帮孩子做事的误区。笔者相信一句话“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家长可以给帮助,给支持,但不要替代!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早点回家,就到学校帮孩子打扫卫生。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依赖,变懒。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自己去打扫,如果孩子做得不对可以善意的指正。如果孩子要求你帮他一起扫,你回他一句话: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

PS:视角很重要。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的世界。不要以为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就相当然的认为自己很了解现在的孩子。

4:树立家规,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规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孰不知,家无规,而社会却有制度。

你让一个从小散养成性的孩子,突然走进充满制度的学校,怎么可能快速适应?

假如适应期为一个月,你知道这一个月会发生什么事吗?各种突如其来的约束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多大负担吗?如果学习落下一个月,后面靠自己追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家规”能更好管理类似家庭这种小单位的群体成员。

假如孩子范了错,违反“家规”。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理有据。该怎么罚就怎么罚。是“家规”在惩罚,不是家长凭直觉和情感在惩罚。

“家规”一定要具备公平,公正的原则。

PS:"家规“只是制度,在孩子该表扬的时候,该鼓励的时候,该自由的时候,想到得到爱的时候,不要吝啬表达你的支持和爱。

小孩子的认知很简单,你对他好,他就认为你是爱他的。

总结:不要过度宠爱,不要过度保护,不营造虚假环境,不要过度散养。凡事不要过度。孩子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既然社会是有制度的,那么家庭也要有“家规”。

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


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

中国的教育遇到了新的问题。中国的孩子从来没有像今天的孩子这样生活在种种诱惑和痛苦之中,中国的父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的父母这样生活在惶惶不安和忧虑之中。

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固然,教育孩子需要家长愿意为孩子付出必要的时间、精力和爱心,但仅仅为孩子付出时间、精力和爱心还是不够。如果没有教育的专业智慧和专业技巧,家长的时间、精力和爱心会让孩子不领情,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反感。因为父母可能不知不觉以爱的名义、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压制、破坏孩子的成长。

我原本是研究“教师教育”的,两年前转向“家庭教育”。因为我发现,仅仅谈论“教师专业成长”是不够的,如果学生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如果学生的家庭环境没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那么,教师对学生几乎爱莫能助、无能为力。对孩子成长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是一个错误;对孩子成长的正常现象过度关注,而忘记了教育的秘密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也是一个问题。

家庭教育底线是不“丢人”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李双江老师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李冠丰(原名李天一)终于在正月十五前因涉嫌轮奸案被警方抓捕。家门不幸,儿子造孽,李双江一气之下住进医院。

近些日子,印度频频曝光强奸案、轮奸案,想不到我们这里也发生如此骇人听闻的强奸案、轮奸案,且有星二代参与其中。记得前几年,一位警官在电视节目里说,夏天是强奸案高发期。我曾经以为印度天气较热,可能也是一个频发强奸案的原因。看到李冠丰等人涉嫌轮奸案的报道,我感到这次与季节没有关系,更多是与家庭教育有关。

这两天,李冠丰等人涉嫌轮奸案再次引发社会公众对青少年教育的热议。特别是那些劣迹斑斑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们又被一一盘点,令人看到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已经是不容忽视的迫切问题。

昨天,一位中学教师告诉我说,现在的家长过于关心孩子的成才教育,而基本上对孩子的做人教育放任自流。一位家长曾经和她谈起培养孩子成才的宏伟规划,这位老师跟家长说:你先不要考虑如何让孩子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天下第一,还是要先想一想别让孩子出门“丢人”。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过于偏重功利教育、成才教育,忽略了做人教育。青少年教育出现了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都难辞其咎,各有各的账。鲁迅当年学医,愿为国民丢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尽一己之力。后来他看到日本人砍中国人的头,一群中国人围观,竟然还有中国人叫好,深感国民光有强健的体质,精神完蛋了,仍然没有希望。于是,他放下手术刀、拿起笔,从事文艺,要让中国人的精神得到拯救。今天,很多为人父母者都有必要想一想:自己给了孩子健康的身体、宽敞的住宅、豪华的汽车、一辈子花不完的金钱,就是没有教他如何做人,当孩子犯了法被关进监狱,你给他的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他跑到监狱里去了,关几年出来好身体还有点用。倘若犯了死罪的话,好身体也真是没有一点用了。

我曾经热心参与过一个时期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现在,我不知道青少年社会教育是如何搞的,脱离的时间太长了。我以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经常在一起交流研究,有分工,有合作。比如,家庭教育要侧重孩子的做人教育,底线就是那位中学老师说的“别让孩子出门‘丢人’”。孩子在学校上课,回家一堆作业,周六周日还上各种补习班,学习的内容大都是考试的知识,升学的知识。孩子做人的知识谁来教?谁来负责?什么时间学习?父母责无旁贷要担当起孩子做人的“家庭教师”。“子不教父之过”,母亦有过。从理论上说,学校应当负责孩子的全面教育。实际上,现在老师只能偏重“授业解惑”,“传道”做个大面上的事情,很难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孩子都施以卓有成效的做人教育。价值体系多元的社会,社会教育也有点“远水不解近渴”。我丝毫没有要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开脱的意思,只是想借李双江儿子这件事,谈一点个人对家庭教育重要性和底线的认识。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家庭中亲情和血肉的力量,使孩子对家庭有了最高的信任度。因此,家庭对孩子的指导、教育、要求以及对孩子的信心都是最具支配力的。

另一方面,儿童尚不具备成熟的判断力及选择能力。他们没有能力来左右自己的生活,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的家庭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好的家庭教育状态,不同的家长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家长认为要把孩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才,有所成就;有的只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平安;还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拥有财富或显贵的地位。这些都是家长们的期待,无所谓对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是和社会大背景融合在一起的,个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融合不可分割。因此,现代家长在为孩子规划发展前景的时候,一定不能孤立地只求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能力以及更高的分数,而是要更多地考虑他们步入社会后,如何在社会生存中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如何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什么是品格高尚的人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第一是孩子应该具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如诚实守信、热爱和平、宽容理解、与人合作等,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本品质,是一个家庭给予孩子所有教育的重要根基。第二是要传递给孩子所在国家或社会的主流价值。主流的价值观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不会去崇洋媚外,不会丧失中国人的气节,但是与此同时,孩子又要有世界的眼光。至于孩子们的学习、未来能有多大能耐,则是随着孩子的禀赋和机会来造就的。

育儿知识: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


最近听了几个家庭教育讲座,老师都是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交叉研究的专业人士,我领悟到对孩子的教育技巧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与他的关系如何。家庭教育成败,取决于家长做人做事的实际行动。

亲子关系和谐,孩子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否则一切说教、道理在孩子那儿都可能成为耳旁风。随着孩子年龄增长,9岁、10岁以后,父母的话再有道理,也只是父母的道理,不是孩子的道理。

那我们该怎么办?

——争取和孩子成为好朋友,成为他的战友,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听听他所思所想,然后再施加适当的引导。

——给孩子做出表率,少说教,做给他看。

我们为什么想教育优秀的孩子?这里面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孩子优秀,证明我也很优秀,或者是:我的梦想没实现是有各种客观原因,如今我让孩子来实现,等于我的梦想间接实现了,这个逻辑有相当的普遍性。从心理学角度讲,有些人在事业上没有获得足够的自尊,希望从孩子的成功上找补,或者从控制孩子来获得满足和自尊。家长们别忘了,你所能达到的高度,就是你孩子的眼界和理想,把未尽壮志交给孩子,很可能是一厢情愿,竹篮打水一场空。

家长们可行的办法是:去做好本职工作,去认真学习一样新技能,去管理好自己的作息,去努力做一个成功的人,给孩子做出榜样了,比什么教育都管用。家长成功了,孩子也会跟着学,一举两得。

家庭教育:是结束更是开始


是结束更是开始

五月的幼升小已过去三个月,我仍能感受到,考前的彻夜不眠,赶考的雨中狂奔,考后的焦急等待。幸运的是,孩子录取最最心仪的学校,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全了我们的期待。

拼民办是买不起学区房又不甘草小的唯一选择。经历过,才懂。中班确立的目标,大班下开始的冲刺,在接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都不敢相信,而他却相当淡定,或许从一开始在意的始终是我,孩子并不明白这场竞争的残酷。

我是一个强势焦虑严厉的妈妈。他是聪明善良懂事的孩子。

他12个月开始接触绘本,从小喜欢看书,习惯睡前阅读,爱泡书局,逛超市先奔图书区。他的房间有自己的书架,每隔一段时间会补充新书,他爱看的书常常会反复看,比如汤姆系列,比如神奇校车。阅读是他早早养成的好习惯。

他幼儿时期,每次外出,我都会指给他看路牌,这是他接触生字的方式,因为喜欢记各种公交线路,路过站台,都会把所有站名给他念一遍,现在我们公交出行都会问他应该坐哪一趟车。

他的玩具极少电动,常玩拼图,积木,插排,磁片,可以一个人专心的玩很久。有一段时间看到家里有扑克牌,我就顺势用牌来跟他玩找规律的游戏,还教他玩24点,简单的运算就在玩的过程被运用,他常常会很快找到不同的算法,我们还会互相出应用题来打发路途中的无聊。

他中班开始上课外班:乐高搭建跟英语,曾经我也无头苍蝇般咨询其他家长给孩子上哪个针对幼升小专门的机构,后来因为不想让他周末耗在培训里迟迟没有付诸行动,直到大班寒假,我突然感到时间紧压力大,跟他商量后报了学校附近的冲刺班共10次课,两个月时间每周日都到学校周边转转,对周边环境越来越熟悉,尽管没有从大班开始上幼升小课程,他每次的课堂表现几乎满分,这也给了他很大信心,事实上,我当时对今年的面试预估远远不足。

他在农历年后开始每天固定时间刷题,书目大多搜罗了的推荐,包含目标学校往年的真题,何秋光,32讲,一年级as,他独立做题我核对答案,错题再一起讨论思路跟解法,这样持续了整整两个月。直到临考前两周,停止新题,我将所有错题整理整理成册,在考前一两天再跟他做一次梳理。

幼升小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它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其中一个环节。作为妈妈,我会反思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比如自己的情绪管理,我也会多去关注孩子入学的适应,帮助他顺利平稳的度过这一时期。

家庭教育:爱是最好的教育


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马上就要开始高中三年的住校生活了,从她出生到现在,还从未真正离开过家,相信她应该很快会融入集体生活,也很快会开始投入到高中的紧张学习中,而我也需要转变角色,慢慢适应小鸟离巢的失落。

女儿从咿呀学语的小婴儿到今天亭亭玉立的青春少女似乎只是转瞬间,回首来时路,有烦恼有辛劳但更多的还是甜蜜与幸福。不敢说自己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经验,作为过来人,把初中三年的些许感悟与年轻妈妈们分享一下吧。

以我与孩子十五年多的陪伴心得来讲,我觉得,爱是最好的教育,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差不了!

一、关于性格培养

孩子属于那种不是特别自信外向的孩子,但也并不自卑拘谨(幼儿时有些敏感胆怯,多进行鼓励之后慢慢改变了好多),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善良、阳光、温和、沉稳的少年(孩子会说所有的爸妈都这么想~),有一位年长的朋友曾经评价过孩子是“每临大事有静气”。刚上初中时担心过青春期逆反的问题,但目前来看孩子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脾气肯定有急躁的时候,对父母的话也时常有反驳,但不严重,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她的苦恼与快乐都能及时与我们分享,有意见分歧也可以理性平和地和我们进行沟通交流。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所谓逆反是父母给孩子贴上的标签,家长在指责孩子逆反的时候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换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容易相互理解?

二、关于家庭氛围

作为父母,如果说要给自己打分的话,其实我觉得我们差不多可以打80分以上吧。一直以来始终是以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去教育引导孩子,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兴趣爱好都能够及时地关注支持保障,遇到问题也基本上可以积极面对,努力解决,不焦虑、不回避、不放弃,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也要努力做好,孝敬父母、认真工作、诚恳待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同时,家庭的气氛比较轻松和谐,让孩子在宽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当然,我们也存在很多不足。其实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存在问题的折射,如果孩子的成长出现了情况,父母一定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家庭教育出现了缺陷,特别是自身哪里还有很大不足,否则再训斥孩子再严格要求也于事无补。这个观点我一直是认同的,但是在实际教育中还是难免会言行不够一致。比如说丫头的性子有些急,细细想来其实我也如此,平常有事儿难免着急,慢慢的孩子也就受到影响了;再比如我在生活中有些懒惰,母亲在这里时常常把家务活全都包揽了而我乐在其中,这种惰习也传染给了孩子;还有老公对孩子生活方面限制较多,虽然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但是也影响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等等。希望我们能更加冷静、更加理性、更加平和地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是平等地对待她,尊重她的想法,积极主动沟通,也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行为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三观,这样的亲子关系才可以更和谐。

三、关于成绩看待

孩子初中阶段的成绩起伏不定,好的时候年级一百来名,差的时候也到过四百多,语数英三科都有过滑坡,其他科目也常有反复,孩子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也是在慢慢转变中。说实话,成绩下滑的时候不着急那是假话,中考毕竟是需要用分数说话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是一点可能也没有。但是,光着急也是没有用的。作为家长无法替代孩子学习,但可以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她支持她。

一方面要多学习研究教育政策,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帮孩子树立正常的学习思维和人生目标,必要时该报班就得报班,该严盯也要严盯,完全依靠孩子的自觉性是不够的!记得从初三下学期开始我们按照班主任老师的要求每天进行打卡(主要是针对自觉性不够高的孩子),就是每天晚上做好计划,最后的完成情况发给老师,孩子一开始不以为然也嫌麻烦,可我觉得既然是老师要求的,同时也能够督促自己提高效率,增强责任感,就一直盯着她每天打卡,最后基本上是坚持到了中考,我觉得对于她的成绩提高很有用处。再有英语的百词斩,最初是新东方的老师建议的,每天30个单词背诵,我设置了闹钟提醒,每晚9点半雷打不动背单词打卡,即使她不愿意我也严格督促绝不让步,慢慢就成了一种习惯,中考前一天也没有漏掉,现在还在坚持中。要相信点滴的力量!

生活方面则应该多放手鼓励孩子独立自主,生活上自立的孩子学习上也可以自主学习,这是相辅相成的能力。当然,必要的后勤保障也是很重要的,孩子学习确实辛苦,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作为父母,则一定要克服情绪化,不推卸责任不回避问题,真正去爱孩子关心孩子,严格要求她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成绩的提高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能焦虑烦躁。我一直跟孩子说,我们尽力了就好,努力之后就坦然接受结果;但同时,我又告诉她,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进步,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中考前我们全家一直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几乎没有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况。我觉得孩子中考发挥出色这也算是一个重要因素吧。

四、关于兴趣爱好

孩子从小喜欢画画,大概是从小学开始学习,儿童画、国画、水粉、素描都涉猎过,她最喜欢的就是动漫,虽然到了初三绘画课基本属于停滞,但她随手涂鸦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基本上每本课本、演算纸上都有一个个的小人儿,每每我也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习,不过想想也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吧,孩子说过将来也许大学会选择动漫设计专业,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如果她确定这个选择,我会支持她的!最近为了犒劳自己还网购了电子绘画板,天天号称“摸鱼”~还参加了几次漫展,虽然穿得奇装异服我完全欣赏不了也假装拍手叫好。。。

还有一个爱好就是读书,说到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我绝对可以骄傲,从她幼儿园开始我就不断地买书、订杂志,一直到现在每年用在阅读上的花费少说也得有上千,我觉得读书就是一种需要,就像吃饭、呼吸一样,而且读书也可以让孩子减少沉溺电子产品的时间,更别说通过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能力,提升情商,塑造品格,百利无一害。有时候我总想给她推荐一些名著,但往往无效,对于看什么书她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这个阶段她读的书没有那么经典,但总是开卷有益,更何况过一阶段她可能又喜欢上另外的类型了。虽然并不一定能直接体现在成绩的提高上,但长期积累,总会有厚积薄发的时候,希望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下去吧!

五、关于共同成长

网上有人说“想想就害怕,在所有的职业中最需要训练却最没有训练的职业,那就是父母这个职业。”也因此就有学者强烈提议:“既然承担着教育职能,作为父母的人就必须经过国家考试,对经过考试及格者发个作为父母的资格证书。”仔细想想确实是非常有道理,所谓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是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自己无法控制的,父母并不曾经由我们的同意就制造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那也必须对这个宝贵的生命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来,否则就是极不负责的自私的行为!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成熟的过程,没有人生来就是优秀的父母,都是在与孩子共同成长中历练提高。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关注的内容都不一样,需要学习的东西也不同。特别是孩子越来越大,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如果父母不能紧跟孩子的步伐,不断汲取新的营养知识,就会落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也会越来越深。我的作法就是努力跟随孩子的爱好和每个阶段的特点,读她爱看的书,了解她喜欢的游戏,熟悉她当下关注的热点,始终保持与她同频共振,有共同的话题。比如说,她最近特别喜欢《魔道祖师》、《镇魂》,我就也去看书,看动漫或者电视剧,哪怕是看不进去,也要大概涉猎一下,起码混个脸熟,她跟我聊的时候我能时不时地回应一下。另外,即使是她的兴趣和爱好只要不存在原则性问题,即使我欣赏不动或者无法认同,也不动辄大惊小怪甚至无端指责反对,尊重、信任并包容孩子的想法。比如孩子参加漫展或者玩手机游戏,只要是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并合理地进行时间规划我都是允许的,我还甚至在我的手机上装上了她喜欢的游戏,试着玩了一下结果很悲摧地像个白痴一样乱转,学了好几天也没有学会,被闺女取笑了好久,但是我这种谦虚好学且始终保持与她的同步性还是受到了表扬。。。因为她初三学业紧张,我也曾受她嘱托每天登录她的奇迹暖暖帮她签到并操作一些我至今都没有搞明白的步骤获取奖励。还有给她买的书一般情况下我也都会翻看一下,我们经常就书中的情节展开热烈讨论,因此她也经常给我推荐她喜欢的小说。这些虽然都是细微的小事儿,但做起来也并不容易,不过收获还是蛮大的,我与女儿始终保持着亲密的聊友关系,相互推荐喜欢的帖子、图片,也时常交流对事物的观点与看法,其乐融融。

孩子住校以后,两个周才能回来一次(中间一周的周末可以一起吃饭),也不能带手机,平常交流的机会可能会比较少了,但我相信,我们之间的感情不会因为距离疏远。我可以预想到,每次见面时我们会有说不完的话,她会有更多的快乐与我分享。

孩子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要远离我的怀抱,走向属于她的远方。但,只要有爱在,我们的心就会永远在一起。

家庭教育:孩子启蒙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孩子启蒙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兴趣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当发展成为爱好时,就成为一个人长久而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在养育幼儿的时候,如果能尽早发现婴幼儿的兴趣点,就能激发个体创作活动的内驱力、开发潜能,使其感知力敏锐、创造性思维活跃、从而更积极愉快地推动婴幼儿求知活动。

母亲长久的陪伴可以给予孩子极强的安全感促进其成长。在陪伴的过程中见证孩子的成长,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养育方式。非常幸运,我在保罗六个月的一次生病之后发现了他的兴趣(天赋)。当时,他得了毛细支气管炎,需要住院治疗,不仅要打点滴还要进行雾化。对六个多月的孩子来说,让他顺利雾化简直太难了。那些给孩子做过雾化的爸妈都有过这种体验,孩子们的哭声以及家长们软硬兼施的吵闹声久久不停,保罗的第一次雾化就在他不断地抗争中浪费了近一半的药量,我也被他折磨的精疲力尽。第二次我想采取些心理方法,先给他唱儿歌让他心情愉悦,然后告诉他吸了这个白色气体会舒服些,保罗没有之前那么抗拒,我又告诉他还有10秒就结束了“10、9、8.......”保罗很顺从的吸着药,顿时我眼前豁亮,又数了20个数,孩子奇迹般的接受了整个治疗过程。在以后的几天雾化中,我一直采用这个方法,屡试不爽,我觉得这个孩子真的对数字有一种天生的喜爱,我如获珍宝异常兴奋。

其实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上的差异,有的孩子对数字敏感、有的孩子对音乐敏感、有的孩子喜欢小动物、有的孩子热衷于肢体运动~~~~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做父母的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就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启蒙教育,开阔孩子的思维。

我家保罗的启蒙教育,我采用的是思维导图的方式,由点到面发散出去,以兴趣为点带动孩子思维全面发展。

比如最早知道他的兴趣点是数数,慢慢地我教他数两位数的数字再到三位数,在生活中,带他上下楼梯的时候数楼梯级数、吃饭的时候让他摆碗筷、去动物园数动物种类比如最早知道他的兴趣点是数数,慢慢地我教他数两位数的数字再到三位数,在生活中,带他上下楼梯的时候数楼梯级数、吃饭的时候让他摆碗筷、去动物园数动物种类、数字不再是一个个冰冷冷的存在,它一直融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生活提供帮助;刚刚2岁时候保罗的兴趣就凸显出来,能够计算两位数的加法,坐地铁时候他会告诉我几种不同到达目的地的换乘方式,去影院看电影的时候能根据座位号找到对应的位置,在吃蛋糕的时候让他体会切分蛋糕感知分数,这些都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3岁的时候,我买了大块积木、七巧板、拼图、数字游戏等玩具锻炼他的动手能力的思维能力,德国的逻辑狗也是数学启蒙的不二选择;4岁他学会乐高搭建,能够感知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这样的启蒙教育这不仅让他的兴趣点由单纯的对数字感兴趣扩展到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加强。

放假期间,保罗少了些幼儿园的课程,学会玩扑克牌“二打一”、“跑得快”,当他掌握了游戏规则后,很快就应用自如。在养育方式中,我认为游戏是生命的主要元素,不只是因为孩子“喜欢玩”游戏,也是由于,即使是最平常的游戏,其中也蕴藏着层层深意。接触扑克后,保罗很快就认清每种花色、数字代表的意义和大小,我们告诉他什么是对子、顺子、炸弹、大小王,教会他游戏规则、谁大谁小,却不告诉他怎么打,他自己组合、试着去打。游戏力能够建立家长和孩子的联结,重塑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信,把孩子的兴趣融入到游戏力中帮助家长解决很多棘手问题。有很多父母不建议孩子接触扑克、麻将之类的游戏,因为担心上瘾或者玩物丧志,其实只要引导正确,适度的脑力游戏竞技是会锻炼孩子的大脑和心态,成为很好寓教于乐的工具。

随着保罗的成长,兴趣范围的扩大,我给他选择了优秀的数学绘本读物。因为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仅仅关注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这相当于摈弃数学思维能力的建立。很多低龄幼儿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问题,他们数学阅读能力很低,就会出现“提没看清楚”、“理解力不透彻”等情况,还是因为数学阅读能力差。有研究机构表明: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业成绩呈正相关,也就是说会阅读的人成绩更好。

日本安野光雅的《走进奇妙的数字世界》、《美丽的数学系列》、美国的《汉声数学》都是非常不错的读物,3-6岁进行亲自阅读,6-12就可以自主阅读。我把这些当成一个个的小故事读给孩子听,在听故事的时候当遇到动手操作的小实验,我们就会边做实验边理解,当遇到需要测量重量、长短、容积的故事时,我会鼓励保罗自己尝试找到相应的测量工具,在培养兴趣技能的过程中让孩子建立自信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品质。还有京城最火的数学思维机构推出的《数学》也是广受好评。这些更加激发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带动他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现在我又让他加入了围棋课程的学习,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有了更大提升。

这种以兴趣为线的启蒙教育引导方法很受用,而且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孩子体验到“玩中学、学中玩”的快意,同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兴趣成就了孩子~~这种以兴趣为线的启蒙教育引导方法很受用,而且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孩子体验到“玩中学、学中玩”的快意,同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兴趣成就了孩子~~

喜欢《家庭教育“身正”是关键》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