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老师心腹之言:学前班到底上还是不上

03-15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教老师心腹之言:学前班到底上还是不上”,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近看帖子,好多家长都在问学前班到底要不要孩子上?我想说说我的观点。

先说说我自己,我是一个老师,学前班的老师,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从事学前教育,四年时间一直担任学前班的班主任,带过不少的学生,各种性格的孩子都接触过,每年的幼升小我都和家长一起经历,不能说经验丰富但是自己的一些切身感受或许可以给家长一点参考,说的或对或错请各位家长多多包涵。

首先,家长让孩子上学前班的原因:

1.怕孩子在幼儿园环境太松散,规矩不好,上小学以后重点在学习,想在学前班板板规矩,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

2.升学压力。现在小学招生都要笔试以及面试,考验孩子的多个方面,家长怕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知识不够应付考试。

3.这点事针对外地家长,幼儿园每年赞助费,小饭桌,各个方面费用不少,学前班是没有赞助费的,尤其是那种小学的学前班,也是升入小学的一个途径,因为有的小学会在学前班优先录取优秀的孩子。

第二是家长犹豫不让孩子上学前班的原因。

1.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时间是短暂的,应该在幼儿园大班度过的快乐轻松的时光,不想让孩子去学前班天天学习,尤其孩子还小。

2.学前班学得东西到底有没有用,这些知识是不是在幼儿园大班也可以学习。

3.学前班的教育是否整正规,会不会在孩子早期启蒙教育和以后的小学乃至一生得学习习惯造成影响。

以上是我接触这些年家长总结出来的。

下面是我对上不上学前班的看法。

我的态度是要上,但是要选对学前班。

为什么要上:

1.大环境影响。现在的孩子压力很大,尤其在北京,片内的孩子家长不一定就选择片内学习,如片内是丰台二小,但是想让孩子上中关村一小,三小,那孩子怎么样才能进入好的小,学?培养孩子,针对学校面试的内容培养孩子,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习惯的培养都要在同龄人中有优势,所以选择学前班,学的知识多,重视常规教育。

2.学前班可以让孩子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孩子在上学前班初期可能会哭,但是经历了学前班以后的孩子,已经知道上学是怎么回事,知道自己不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

3.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和老师而言。小学一年级的教材我有看过,语文不会从拼音的aoe开始教,上来就是直接拼,如果你没有学怎么办?小学一年级是要成绩的,老师会从a教?家长只有课后和孩子多学习,可以跟上进度。对于老师而言,喜欢上过学前的孩子,这些孩子知道上课的规矩,回答问题要举手,上课期间不能想干嘛就干嘛,课后还要完成家庭作业,总之一年级老师说什么孩子都明白。至少最基础的汉字笔画,2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已经会了,在老师眼里,这个孩子有基础。

这些分析我知道有很多家长不同意,觉得我说的这些都是没有水平的,觉得孩子教育个该有新的观点。我知道这些,我是八五年的,在我小学中学时候那阵应该是十几年前就在提倡素质教育,口号喊出去了,十几年过去了事实是怎么样呢,应试教育有增无减,孩子越来越累,我们孩子没有特殊途径只能顺应趋势。除非脱离我们这个环境。很多家长的思想是先进的,因为我们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不想让孩子再跟我们一样,但是想法是一回事,现实呢,还是应试。

家长选择学前班需要注意的几点。

1.环境。最好不要在幼儿园的学前班,在幼儿园孩子没有那阵环境的区别,觉得好像还是在幼儿园,孩子的心理上很难转变。

2.学前班的资质。家长不一定非要选择硬件优异的环境,老师教什么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的家长素质高,孩子聪明,知识方面欠缺的很少,最重要的是常规教育,说白了就是日常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3.看看这个学前班跟升小学的联系,就是跟某个小学有没有联系,对孩子生小学有没有什么优越的途径。

各位家长,我理解现在每家都是一个孩子,疼都不知道怎么疼,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我们可以选择给孩子什么,但是我们不能改变这个大环境,我说的不是全对,我只想帮助各位家长,因为我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有用您就参考,如果没用您就当路过。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幼儿园成长记:豆豆上的是学前班


再来说说书吧,报名时填写的是大班,看老师给我们发的是学前班的书。这时才意识到大班取消了,豆豆上的是学前班。

我就问怎么不发大班的教材。老师说:孩子少,大班学前班合一起了。要是不想上学前班就去中班。于是就这样跨过了中班,大班开始了学前班的学习。

我没有告诉豆豆他上的是学前班,只是回家后赶紧帮他预习。效果还不错,目前完全可以跟得上学前班的课程。

向老师了解了一下豆豆这两周在幼儿园的表现怎么样?

老师直言不讳,说了三件事,我觉这都不是问题。

一,豆豆中午从不睡觉

肯定是户外活动不够……

二,豆豆吃饭太慢

他从不边吃边完,细嚼慢咽半小时吃完也算正常。

三,豆豆把老师推到墙角,让她站在那里。

当时我就告诉老师他肯定是有原因的。回到家问儿子才知道是因为他想按照小班的队形,让他最喜欢的老师排在最后面出教室而已。

不上亲子班不能入园吗


近日,据北方网报道,天津市民把孩子从河北老家接到身边,在帮孩子找幼儿园时,询问了十几家幼儿园后发现,若孩子未在该园上亲子班,则不能入园。

在昆明,也有了适龄儿童入园前须上该园亲子班的苗头。家住湖畔之梦小区的周先生提前半年就开始帮孩子找幼儿园,后来得知,如果让孩子先上该园的亲子班,那么在该园正式报名时,就能优先进入该园。因此,周先生马上报名,给孩子上了半年的亲子班。

亲子教育在入园难背景下“变了味”,那么昆明有多少幼儿园存在这样的“潜规则”。近日,记者暗访了本市的一些热门幼儿园。

亲子班“潜规则”在昆萌芽

记者以孩子家长的身份咨询了位于五华区的某公立幼儿园什么时候可以报名,接电话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必须先上该园的亲子班才可以上幼儿园,并且今年亲子班的名额早报满了,只有等明年5月再报名。除此之外,记者采访到部分热门的公立幼儿园也有“只招亲子班学生”的规定。

西山区的某家幼儿园工作人员则表示,满2岁半的小朋友就可以报名他们的亲子班了,如果上了该园的亲子班后,来年正式入园报名时享有优先权。他还说,由于亲子班的孩子比较小,老师照顾他们要比普通班的孩子付出较多的心血,因此,亲子班的学费一般要比普通班每个月多一两百元。

亲子班课程以做游戏为主

上亲子班的孩子年龄从1岁多到3岁不等,据某幼儿园老师介绍,亲子班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设计一些益智游戏和歌舞,通过孩子与老师的互动,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更好地完成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而且不同幼儿园的亲子班课程设置也各有不同。

对于亲子班的作用,许多幼儿园老师觉得很有用。一位老师说,上过亲子班的宝宝在正式入园时明显更适应幼儿园生活,而一些没上过亲子班的宝宝常常会在家长离开后便大哭起来,有的甚至会哭上一天,让老师颇为无奈。

家长声音

入园难 无奈报名亲子班

“现在上个好的幼儿园太难了,如果上了亲子班就能直接入园,那也省了我们不少事啊。” 家住吴井路的魏女士告诉记者,宝宝才1岁半,今年年初,她听好友说某公立幼儿园必须读亲子班才可以上幼儿园,而且亲子班名额也紧张。虽然她觉得那么小的孩子在亲子班并不能学到什么,但面对优质幼儿园的“入园难”现实,她还是决定花钱让宝宝明年先上亲子班。

不公平 亲子教育没什么用

陈女士的孩子正在读小班,她觉得这种“潜规则”很不公平。她说,现在找好的幼儿园很难,但亲子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幼儿园若凭借自身优势来“捆绑销售”亲子班,这会造成教育不公平现象,例如有钱、有关系的家长们就能让宝宝享受优质教育,而上不起亲子班的宝宝们就只能在差的幼儿园上了。

专家观点

国家没有规定入园前须上亲子班

云南省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昆明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陈淑萍说,就昆明目前情况而言,亲子班的招生要比幼儿园招生困难多了,“因为我们昆明具有超前幼儿教育意识的家长并不太多。”她说,出现这种先入亲子班再入幼儿园的现象,和亲子班招生不满有关系。尤其是一些比较紧俏的幼儿园,会利用其资源为亲子班招生创造条件,“国家并未出台相关规定,孩子必须上亲子班才能上幼儿园。即使是上小学也没有必要经过学前教育的硬性规定。”不过,陈淑萍说,亲子教育在让孩子更早地接触群体形成系统的教育,激发孩子的潜能方面也是很有用的。

学前班语言摇篮


学前班语言摇篮

活动领域:学前班<语言>

活动前评析

1、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做到理论与实际行动的统一。

2、教育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幼儿学习的能力和发展的需要。

3、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要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问题出发,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活动目标

1、通过课件,引导幼儿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理解诗歌的内容,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培养幼儿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活动准备

1、课件,《摇篮》的歌曲磁带,小鸟、大树等图片

2、实物教具:文具盒、水壶。

3、背景图:蓝天、大海、花园、妈妈。单个图样教具:星星、小鱼、花朵、小宝宝。

活动过程实录

一、导入:

1、让幼儿闭上眼睛欣赏《摇篮曲》,然后让幼儿说说在这个音乐里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再听音乐做模仿动作,随着优美的音乐,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体现白云在飘,并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师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摇、飘、吹、翻”等动词,为学习诗歌做准备。

2、依次出示图片挂图:星星、鱼儿、花园、小宝宝。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很多小伙伴,高兴吗?我们快来看看他们都是谁?”

3、师依次出示四幅背景图:“现在我们要静悄悄地别出声,因为这些小伙伴要回家睡觉了。可是,小伙伴忘记回家的路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谁愿意来“送宝宝回家”?(请幼儿到前面操作图片)

师:“刚才我们一起做了一个“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小朋友们真能干,很快就帮小宝宝们找到家了,这些小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家,可高兴了!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课件出示摇篮图,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幼儿齐答:“摇篮”,点击下一画面,师:“瞧,小宝宝躺在摇篮里睡着了。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摇篮,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

2、诗歌配乐欣赏

a.师:“孩子们,仔细看一看,听一听,诗歌中讲了哪些是摇篮?摇得都是谁?”

b.师点击课件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互相提问,互相回答:谁是星宝宝的摇篮?谁在哄星宝宝睡觉?蓝天摇着什么?(蓝天摇着星宝宝)鱼宝宝的摇篮是什么?大海摇着什么?(大海摇着鱼宝宝)花园摇着什么?(花园摇着花宝宝)妈妈摇着什么?(妈妈摇着小宝宝)……

3、伴着柔美的背景音乐,教师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诵,创设一种幸福优美的氛围,帮助幼儿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小宝宝睡着了。

4、出示课件,让幼儿跟着老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三、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体,仿编诗歌。

1、师出示实物,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a、师拿起一名幼儿文具盒,轻轻打开

师:“孩子们,看,文具盒里躺着谁呀?”

幼:“橡皮、铅笔、转笔刀”

师:“文具盒像个什么?”

幼:“摇篮”

师:“文具盒摇着谁呀?”

幼:“橡皮宝宝、铅笔宝宝、转笔刀宝宝”

b、师出示一个水壶

师:“孩子们,看看这是什么?”

幼:“水壶”

师:“水壶也像个摇篮,它里面装着什么?”

幼:“水宝宝”

2、利用图片,教师激起幼儿的思考:“鸟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鸟宝宝睡觉?怎样哄呢?”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

3、让幼儿自由想象,还有哪些东西像摇篮,小组讨论:

鞋子(脚宝宝)手套(手宝宝)大海(龟宝宝、虾宝宝)

天空(太阳月亮小鸟)草地(草宝宝)

书包(书宝宝)……

四、让幼儿读一读自己仿编的儿歌,比一比,看谁编的好

本次活动借助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看图、提问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学会了用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根据诗歌的形式通过创编来表现美好的生活,达到了预定的计划。活动中以点播引导为主,降低了幼儿创编的难度,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学有所乐、乐有所获,让知识与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综观活动全过程,教师始终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方针来进行此次活动,注重幼儿探索学习,动静结合,为幼儿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恰如其分地引导和启发,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幼儿轻松地掌握了诗歌的特殊形式和比拟手法,获得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目标达成到位。全面概括如下:

一、目标方面:

1、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来看:本课以新《纲要》为指导,制定目标全面合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2、从目标达成来看:把教学目标有效地体现在了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也紧紧围绕目标,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紧凑合理。过程是在为实现目标服务,训练了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二、选材方面:

1、是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选材,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

2、课件制作精美,其中的配乐欣赏更是体现了诗歌的意境美。

3、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恰如其分,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重点,突破了难点,降低了创编的难度,抓住了教学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思路清晰,符合课题实际,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利用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教学载体,直观形象,能给幼儿新鲜、刺激的感受,让幼儿掌握到诗歌的形式和比拟手法,满足了幼儿学习的需要。

2、教学方法灵活,教态自然大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教学脉络清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突破难关。

3、教学过程安排合理,衔接自然,时间的分配掌握较好。

4、给幼儿留有较大的想象、创造空间,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自主,和谐。小组讨论等集体合作环节气氛浓烈。教师引导有方,整个过程流畅理想,幼儿能根据要求创编出优秀的儿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摇篮>>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小宝宝睡着了

上早教机构还是多在家陪陪孩子?


早期教育的确是一门科学,但在一些商业性的早教机构,这门科学往往只是他们赚钱的招牌而已。家长们尽管愿意花钱受累,也要擦亮眼睛,多一些自我保护意识。

一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二要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眼下,市场上的早教服务良莠不齐,目前国家对此行业也没有相关的资质认证。君不见,有的早教中心里,一些教师只是幼师刚毕业的中专生,知识和经历可能还不如家长。孩子这么小,如果受了并不科学的教育,不但不能开发出潜能,还有可能受到伤害。至于花了高额学费买来的是什么样的课程呢?有一位家长说:“感觉来了一个月,每节课的内容几乎都一样。”有的机构倒是会找卖点:“开设12个创新学习领域,如天文、生物、创意文学等”,却难免有“忽悠”、“玩玄虚”之嫌。别忘了,这是在教婴幼儿!

望子成龙是众多父母的夙愿,孩子往往从出生开始就承载了父母太多的希望和理想。几年前,让一两岁甚至几个月的宝宝上课还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可是现在,几个月大的小婴儿居然很配合地在和妈妈一起上课。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种亲子活动形式居然受到一些高知妈妈的欢迎。

但是,一些早教专家认为,在当前这种异乎寻常的早教热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急功近利的心理在作怪,很多家长走入了误区,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普遍缺乏理性。

“以孩子认多少字、会多少加减法、记多少英语单词为荣耀的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山东省特级教师王恩芝说,“学前教育首先注重的应该是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其社会适应力。过度关注孩子的智力,孩子可能成才,但性格不一定健全。”

其实,上早教班并不能保证以后孩子就肯定更聪明或更成功。其实父母多抽一些时间陪陪孩子就挺好,亲情才是孩子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们没必要把神经绷得那么紧,竞争的起跑线还不至于前移到降生才两个月的关口。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才是家长真正的使命与责任。家长千万不要走入早期教育的误区,而让孩子失去了宝贵的童年时光。

不上幼儿园的理由


不上幼儿园的理由

上幼儿园成为航航每天的“头疼”大事。

小家伙,对于幼儿园--------航妈到现在还不清楚他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从起床的那刻,就会和航妈,航爸说不去幼儿园,在家里;

到吃饭的时候,还会和航妈,航爸说幼儿园下班,没有人;

去上学的路上,仍会和航妈,航爸说幼儿园不去,在家里。

一路上,小鬼会想出很多理由,借口不走去幼儿园的路,

直到进了幼儿园,小鬼就会停止一切“坏主意”,乖乖的上教室。

或许他很明白:

只有在家里,在路上尽量争取不去幼儿园的机会,

一旦进了幼儿园,那就是一切注定无法改变。。。

(自从上周六,航爸和航航说了一句,星期六不上幼儿园,幼儿园休息。

现在一提去幼儿园,航航的回答就是就改为星期六幼儿园休息,不上幼儿园。)

上周二(19日),航妈带航航去的幼儿园,

小鬼一路上不开心啊,一个劲的说不去。

刚走到楼下单元口,航航指着和幼儿园相反方向的路说:“妈妈,我们买包子吧。”(两叉路口)

航妈回答:“今天吃过早饭,有鸡蛋粥;不买包子。”

航航撒娇道:“航航买包子,买包子,这边,这边。”

航妈抱着他也不多说,朝幼儿园方向进发。

到了下一个三岔路口,航航又指着和幼儿园相反方向的路说:“妈妈,买菜吗?”

航妈回答:“妈妈不买菜,下午接航航的时候再买。”

航航开始扭动身体,:“航航买菜,这边,这边买菜。”

航妈抱着他也不多说,“先上幼儿园,放学妈妈接你再去买。”

航航开始闹情绪:“我不去幼儿园,回家。”

航妈说:“那我们去幼儿园看看,有小朋友老师航航就上学,要是没有小朋友和老师航航就回家。好吧。”

航航回答:“好。”

就这样,小鬼和航航斗志斗勇的来到了幼儿园门口,

一进大门,航航就说:“么有,没有小朋友,老师。”

航妈指着教师的窗户说:“航航你看,教室里是谁啊。是不是很多小朋友呢。(其实也就4-5个)”

航航不加思索的回答:“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小朋友,没有老师。”

航妈抱着航航走到教学楼,保健老师在门口检查发红牌牌,

看见航航说:“今天怎么哭了啊?”

航妈回答:“不想来,今天要再家里。”

航航接过红牌牌虽然心里不情愿,脸颊上还带着两行泪,

但还是很自觉的自己朝教室走去,把红牌牌放在自己的照片上面。

航妈透过窗户看着航航在小桌子上玩玩具,

孩子,你总要长大的;要学会独立。

上不上学前班宝宝有话说


宝宝到了可以上幼儿园的年龄,是否要上学前班?很多家长为这个问题头疼不已,其实很简单,上不上学前班,宝宝说了算。请勿采集

宝宝自身状况评估

·孩子在家里待不住,老是吵着要出去玩。

·到公园玩耍时,孩子会主动和其他孩子玩。

·孩子对于新的人、事、物保有兴趣。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上述情况,那就表示他愿意和同伴一起玩,并希望和其他孩子建立友谊,这样他适应集体生活时的困难就少一些。反之,如果孩子还没有出现这些情况,那就表示他尚未准备好,晚一些再送去学前班也无妨。

具体家庭状况评估

首要的评估要素是家长心态。如果家长工作太忙,而且又没有合适的家人来带孩子,那么将宝宝送到学前班的确是一个办法,但家长同时也要做好一些心理准备。如果孩子在身心都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上学前班,那么他面临的挫折可能会比较多,出现分离焦虑的时间也会比较长。另外,孩子的年龄越小,身体的抵抗力就越弱,离开家庭这个小环境之后就更容易生病,这也是父母必须考虑的重点。

不过,如今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如果邻居家的小孩子恰好也比较少,那么不妨让孩子早一点上学前班。因为孩子早晚都要接触到学校、社会等团体生活,早一点学习如何和他人相处并不是坏事。当孩子有机会经常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生活时,他就有更多的机会去体会和积累“分享”、“轮流”、“合作”和“等待”等生活经验。

两种特殊状况细思量

在究竟让不让孩子上学前班的问题上,有2种比较特殊的状况要仔细衡量。一是父母都是上班族,一是家里有全职妈妈。

双薪家庭

当孩子年龄尚小、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时,最需要的还是大人的细心照顾,应该以稳定为第一原则。况且年龄小的孩子抵抗力弱,家庭环境相比学校还是更安全一些。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还是让家人或保姆来带孩子。

当孩子渐渐长大,各方面发展渐趋成熟之后,学前班就能给孩子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此时就可以考虑把孩子送去学前班。同时,学前班的教师比保姆更专业一些,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合适的活动、教具、书籍等资源,也能引导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互相学习。

全职妈妈

“既然有妈妈整天陪着孩子,那就不要着急送到学校去。”很多人都会抱有这样的想法。不可否认,妈妈带孩子的确有很多好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而定。毕竟,学校团体生活的体验是家庭所无法比拟的,比如孩子看见别人收拾玩具,他自己也会跟着做,这比妈妈在家说上好几次还要管用。

孩子需不需要上学前班


孩子需不需要上学前班前几天xx老师来家访,说到年后xx所在的小一班将升入中班,上至八月份,九月份开始的下学期开始读大班了,等于中班读半年就上大班,这样孩子们还有一年可以读学前班。

我并不支持孩子上学前班,虽然周围的人一再表示如果孩子不上学前班,等上小学一年级时会跟不上,连上小学的作息规律都适应不了,比如:上课期间想上厕所会不说就直接去啥的,但我仍觉得没必要上学前班。

1、学前班所学知识多是小学一年级的从这两年对xx的观察,她的学习能力不错,一些新的东西很快能理解或是操作,如果上了学前班,她对一年级的知识接触后掌握了其中的大部分,势必在上一年级时因为要学的东西都学过,会有骄傲自满情绪,没有了对新知识探索的求知欲,老师再布置些作业,让本就学过的东西再做一遍,将有可能引起厌学的状况。

2、学前班的老师良莠不齐因教育系统对学前班没有统一规定,有些小学在办学前班,幼儿园也开办的有,甚至一些培训机构也有,小学所办的学前班,倒是正统的教小学一年级所学的知识的,据说都是快要退休的老师来任教,因对其要求不高,老师也是凑合完事儿,但对孩子的影响将是很深远的呀,幼儿园的学前班仍是采用幼儿园的教学规律和作息时间,并不能让孩子在学习规律方面作好准备,倒也存在第一条所述的问题,这么小的孩子受老师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3、让孩子有珍贵的玩乐的开心的童年从观察我上小学二年级的侄女每天写作业的时间来看,孩子上小学后,大量的时间都在写老师要求完成的作业,很少有时间能自由的玩耍,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玩耍、自然探索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并非学会了书本上所谓要求的知识就能满足以后生存所必须的,我现在还无法想出应对孩子上小学时就开始的大量作业的办法,但我目前能做的是让孩子晚一些接受这样的训练。

鉴于以上观点,我准备让xx不上学前班,大班上完休学一年,这期间带她走出去,去不同地方,让她知道外面天地的开阔,了解不同的生活状态,在家期间学习她感兴趣的东西,慢生活的度过这一年,小学入学前找一个学前班上一个月左右有个准备,让她对上小学的上学规律有个大致适应就行。

为了她这一年的休学,我跟xx爸也得做好许多准备,幸亏还有一年半的准备时间,但愿我能真的按计划行事。

孩子的医保,到底买还是不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健康”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相信每个家长都考虑过给孩子办医保的问题。但孩子是否需要买医保?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医保名目那么多,该选择哪种呢?很多家长都觉得无从下手。

采访实录:

要不要买医保?

据了解,目前商业类儿童保险涉及孩子健康的有“意外伤害险”和“健康医疗险”两种,可是是否要给孩子购买这种保险,很多家长觉得“说不清”。

观点1:太早购买浪费钱。谈起医保,一些家长觉得:“小孩子嘛,即使病了也不过是感冒发烧,用不着操心买保险。有那个钱,还不如花在给孩子强身健体上。”

观点2:购买保险多多益善。从宝宝一降生,阿琳就给他买了社区里的医保,现在孩子一岁半了,阿琳又追买了好几种儿童商业医保。“就当买个安心啊。”阿琳这么说。

观点3:买个医保减轻负担。玲玲说:“现在孩子老生病,一感冒就半个月,去医院随便看看就四五百元。老这样下去可不行,买个医保减轻负担。”

观点4:犹豫不决怕被忽悠。Vita觉得,“不买吧,真担心宝宝什么时候生病的话没得报销;买呢,又不知道选择哪个好。总觉得卖保险的都是忽悠你的,赔付的时候手续又繁琐,真头疼。”

谁该给孩子买医保?

“买保险其实是对于孩子成长的一种风险管理,但具体如何选择,家长们需从多方面加以考虑。”我国保险行业协会专家如是表示。

就我国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针对职工子女的医疗保险一般有三种情况:“直接补贴型”、“福利报销型”和“无相关待遇型”。个别外企每年会支付给职工子女一定的“抚育费”,最高可达每年3万美元;一些大型国企员工或公务员可以享受子女医疗费用报销50%~80%的待遇,不过报销类别只包括医药费、治疗费,通常不包括检查费。而且还有很多小企业并不提供针对职工子女的医保。因此专家认为,家长可以结合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商业类医疗保险。

选择适合你的医保

通用重大疾病医疗险——

险种特点:目前,重大疾病有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向,重大疾病的高额医疗费用已经成为一些家庭的沉重负担。投保重大疾病险的投保期一般比较长,为20年左右,投保金额也相对较高,每年400~4000元,但赔付也相对较多,最高可以达到投保金额的2倍。

适用家庭:投保资金充裕的家庭选择购买。

一般住院医疗险——

险种特点:普通的儿童疾病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动辄就住院,积累下来,花费也不小。这类保险的投保期限短,一般一年一投,保费也不高,200~500元不等,保额越多获得的相应赔付也越多,不过总体赔付额有限。

适用家庭:家长单位无针对孩子的医保或投保资金有限。

意外伤害医疗险——

险种特点:儿童意外伤害,已成为当今最严重的社会、经济、医疗问题之一。孩子生性好动,也不知什么是危险,因此,给孩子投保意外保险很有必要。这种保险费用不高,一年一般几百元。适用家庭:可以作为已购各种保险的补充。

焦点提问

1.商保医保可同时参加吗?

回答:根据规定,参保人可在居民医保基础上继续享受商业保障的待遇,但具体则要根据其参加的商业保险险种而定。对于按比例报销型的商业保险,医保和商保报销的总和不能超过实际医疗费;而对于补助型的商业保险,则完全不受居民医保待遇的影响。居民医保参保人住院后,补助型的商业保险可照报不误。

2.临时“保”佛脚可行吗?

回答:是否可以在得知孩子生了大病的时候去买保险,很多家长抱有这种疑问。然而记者采访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临时“保”佛脚是不可行的。一般来说最短的保险为一年期,时间是从交付首期保险款的当天开始算的。而保险公司在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时都会严格审核其身体状况,需要在基本健康的情况下才可以投保。

专家意见

给孩子选择医保三原则

据专家介绍,由于医疗类保险,尤其是重大疾病类的赔付额比较多,因此保险公司通常没有专设针对孩子的此类保险,家长可以把此类保险附加在教育、投资等其他类别的保险上。不同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各有特点,专家建议家长在购买保险时掌握三个原则,以求最大限度地做到既得到了保障,又不当“冤大头”。

原则一:量入为出。给孩子购买保险既要保证在经济能力上可以长时期负担,又要确定在需要时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原则二:可能性最大。“从现实来看,损失的严重性是衡量风险程度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专家表示,一般来讲,较小的损失可以不必要买保险,而严重程度的损失是适合于保险的。除了购买保险来对付它,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对于高额损失就需要投高保险。在给孩子购买保险前,家长应充分考虑所面临的损失程度有多大,程度越大,就越应当购买这种保险。

原则三:利用免赔额。高保险金额可以使投保人得到最充分的保障,当然,其保险费自然会较高,但可以用提高免赔额的办法,降低保险费率,从而抵消高保额所高出的保费。如果有些损失消费者可以承担,就不必购买保险,可以通过自留来解决。“免赔”要求被保险人在保险人做出赔偿之前承担部分损失,其目的在于降低保险人的成本,从而使得低保费成为可能。

孩子上作文辅导班好吗


辅导孩子写作文之前先让孩子说作文,把中心思想、选材、细节都说清楚、说通顺了再下笔去写。

语言的积累要攫取众家之长,主张偷句子、偷词语、偷写法,不主张大段模仿和抄袭,学会用别人的方法写自己想说的话、自己想写的事儿。

家长要帮助孩子捕捉生活中有意思的细节,积累写作的素材。阅读、旅行、看电视、听评书都是帮助孩子开阔视野不错的方法。

从三年级孩子学写作文开始,语文老师就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要不,给孩子报个作文班?”

写作文对很多孩子来讲,的确不算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但是报个作文班真的就可以解决他们写作文难的问题吗?那些一写作文就头疼不已的孩子,坐在书桌前半天写不了几个字的孩子,写出满篇流水账的孩子,真的报个作文班就能写好作文吗?

其实,孩子们写作文困难,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

“不知道写什么”是因为在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和思考;“不知道怎么写”是因为词汇贫乏,积累不足,技巧欠缺。而这两方面,只有技巧是可以在作文班中训练一二的,其余的还是需要家长在课堂外多帮助孩子,可具体怎么帮呢?

一、家长要做孩子的“照相机”。

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有些很有趣,有些很感人,孩子如果忽略了,家长就应该像照相机一样,帮孩子及时捕捉那些画面,帮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而那些画面就可以作为孩子写作的素材,写进孩子的作文里。

班里有个叫晓寒的女孩,有一天写了一首儿童诗,大意是:脚趾头们每天被套在袜子里非常无聊,大脚趾就对其他几个脚趾头说:“你们想不想出去逛逛?”其他几个脚趾头纷纷摇头,大脚趾才不管那么多,拱啊拱啊,终于从袜子里探出了脑袋:“哇,外面的空气好清新啊。”

我看到这篇文章忍不住为孩子叫好。要知道现在孩子们写作文,精彩的作文并不少见,但是有新意的文章实在不多。这孩子的思路真让人惊喜。找来孩子一问,原来是晓寒早上穿袜子时发现袜子烂了,喊妈妈来给自己缝袜子,妈妈一边缝袜子一边启发孩子:“你经常读童话故事,你能不能想一想,如果是在童话故事里,脚趾头为什么要钻出来?袜子为什么会烂呢?”经过妈妈的启发和点拨,生活中一件庸常的小事儿就这样变成了一首清新的童话诗。

这位妈妈是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人,她曾经发过一篇微博:忽然发现这个“二”,竟有好多读法啊!广东读“义”,福州读“烂”,上海读“尼”,信阳人读“爱”,刚刚遛狗又听见一个路人说“乐屋疑四”(二五一十),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口音,哈哈。

我特别欣赏这位妈妈的生活态度,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这样平淡的事儿,只要对周围的人和事儿感觉敏锐,积累丰富的体验,把作文写好就不是问题。

不管多大年纪,只要我们对生活有好奇心,多观察,多思考,就永远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如果你想帮助孩子写好作文,就从留意身边的小事儿开始吧。家长多留心当好“照相机”,孩子一定会慢慢比着葫芦画瓢,留意生活中的细节,积累作文的素材。

二、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千里眼”“顺风耳”。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 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假。天才不多,在某一方面优秀的孩子,他的家长也一定在这方面付出了努力。所以不要相信“我的孩子从来都不用管,不知道怎么就学好了”这一类的话,说这话的家长十有八九是在敷衍你,你要是不管自己的孩子,那就太天真了。

我教过一个男孩子,他非常调皮,经常会因为打架而请家长,但是他在学习上从不马虎,尤其是作文写得非常精彩。在一次家长会上,我请他的妈妈给大家分享一下她教育孩子的经验。男孩的妈妈很认真地做了一个PPT,非常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她是如何陪孩子读书、看电视、听评书,从而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她用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书架。孩子的书非常驳杂,哲学、科学、历史、军事、数学、自然、童话、名著……用这个妈妈的话说,必须让孩子营养均衡,不管爱不爱看,什么书都要有所涉猎。再加上她本身对于儿童阅读很有研究,很会给孩子挑书,我第一次看黄蓓佳的书,就是这个孩子“借”给我看的。另外,她强调,孩子如果在家里学习和看书,爸爸妈妈也一定要是阅读或者工作状态,这样孩子才能心平气和地学习。虽然孩子大了,能独立阅读了,但她还是会读书给孩子听,孩子很享受这样的时光,有时候家长读了一半,接了个电话或者假装有事不得不走开,孩子就会自己接着读下去,他不知道妈妈正在一边偷着乐呢。

对于孩子看电视这件事,很多家长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的顾虑很多:对视力不好,耽误时间,媒体信息良莠不齐……看似都很合理,可是这位妈妈却是鼓励孩子看电视的,但条件是一切都得在家长的掌控中,不能让孩子单独看电视,不能随心所欲地看。

“不能让孩子单独看电视”,这个大家都很好理解,那什么是“不能随心所欲地看”呢?就是说在看电视时,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孩子可以看什么呢?《百家讲坛》、《新闻联播》、科教频道和纪录片频道的纪录片、名人访谈,偶尔也可以看点军事节目等等。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看电视,她还订了一份《中国电视报》,和孩子一起把每周想看的节目画出来,在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让孩子拥有相对的自主权。因而,在她的家里,看电视这件事儿一下子就变得简单起来,每天,根据孩子的选择,电视到点就开,看完就关。

有时候我会在上课或者早读时跟孩子们说起一些时政要闻啊,说点历史典故啊,这孩子经常在下面接话,把他叫起来,他总能说得头头是道,问起来就会说是电视上看的。后来他写作文《我最佩服的人》,写的竟然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而其他的小朋友还停留在写小伙伴的阶段,最多写写桑兰、周杰伦这样的知名人物。他在点评金太祖时有理有据,选取的事件非常典型,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形象也很丰满。

孩子的妈妈认为看电视也是一种阅读,只不过是以声音和画面作为载体的。她这样大气的教育观造就了视野开阔的孩子。

三、遇到语言特别贫乏的,家长还要当好孩子的“武器库”。

听评书是很多家长难忘的童年经历,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书渐渐淡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位妈妈说,孩子刚开始写作文总是寡淡无味,需要大人帮着一句一句地推敲,后来她就想到利用听评书来丰富孩子的语言,因为它的语言浅显易懂,非常有表现力,非常吸引人。上学放学路上可以听,刷牙洗脸可以听,吃饭听,散步听,总之听评书的时间非常灵活。《明英烈》、《乱世枭雄》、《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杨家将》、《隋唐演义》……孩子听了一部又一部,慢慢听上了瘾,作文的语言不知不觉也丰富了起来。

他写的一篇作文曾让他的数学老师又爱又恨,开头是这么写的:“我们的数学老师叫玉芳,你看这名字,冰清玉洁,芬芳怡人,是不是想到了一个温柔大方、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不过你千万不要被这个名字所蒙蔽了,现实是这样的……且说我那天正在收拾书包准备回家,谁知教室门突然一声巨响,好似平地一声惊雷,又像晴天打个霹雳,原本菜市场般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虎躯一震,定睛一看,原来是玉芳老师驾到……”接着,他就在作文里讲了数学老师怎样严格要求他们,却刀子嘴豆腐心。我觉得他的语言很有评书范儿,后来我把这个经验介绍给我带的其他班的学生,但凡听了这个建议,又照着做的,作文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实评书里有很多古诗词、成语、典故的运用,会有大量的排比、精妙的议论,孩子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天长日久,这些“立起来的语言”会在孩子写作文的时候蹦到孩子的脑子里,成为孩子自己的语言。现在网络上很容易下载到评书,音像店也有销售,找起来也是挺方便的。

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家长,而是想办法转让麻烦的家长。面对不会写作文的孩子,很多家长总是借口自己水平不够,买作文书让孩子自己学习。比着葫芦画瓢,家长省事儿,孩子更省事,基本上是照抄。没有平时的积累,这样的孩子很可能离开葫芦就画不出瓢了。

既然不主张到作文书里找例文,那我们找什么啊?答案是多看看名家经典、书籍杂志。写人的片段、写事儿的片段、写景物的片段,书中有很多,网络上也有不少,家长跟孩子多看几个片段,分析一下人家是怎么写的,有没有哪个词儿可以偷过来,有没有哪句话可以用一用,不要让孩子整篇去抄,而是这里抄一句,那里抄个词儿,这样一来虽然也是在抄,但是孩子在阅读、选择、运用的过程中完成了语言的内化,把别人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了。

另外,孩子写作文有困难,需要助,家长可以先给自己充电。现在我们能买到一些写给家长的作文辅导书,比如肖复兴、张庆写的作文辅导书,写得细腻、生动又实用,大家不妨买来看看,比你给孩子报个作文班的投入小,收获大。

有时候家长的心理非常微妙。不管是家长之间交流,还是跟老师沟通,他们很容易相信非官方消息,比如,推荐一个不错的课外班老师啊,交流一个教子窍门啊,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但是老师在家长会上跟家长们说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大家却总不当回事儿,似乎觉得太官方,好像老师很正式地说给大家的东西没有那么珍贵,其实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东西往往是普适性最高的东西,听得进去的家长会收获不小。

四、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复读机”。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写作文之前让孩子先说作文,说通顺了再去写,孩子就会轻松不少。

我每次期末考试之前都会给孩子们出不少题目,让孩子们口头作文。三四年级的作文,基本上是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有写人的,有写事儿的,写人的记叙文离不开写事儿,因为人物的特点是要在事件中表现出来的。

以一篇要求写老师的作文为例。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儿是选择写哪位老师。主科老师和副科老师一般写哪一类?主科老师。为什么?接触多,了解多,有素材。写孩子熟悉的人、事、物,是保证孩子有话可说的关键。当然不排除能把副科老师写得很棒的,不过那样的孩子家长也就不担心作文写不好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写哪一科?孩子们一时回答不出来了。不一定写最认真的那个,不一定写课教得最好的那个,也不一定写对你最好的那个,而是要写特点最突出的那个,比如:走起路来高跟鞋声音特别响;普通话说不标准还喜欢大声批评学生;特别自恋,经常在课堂上自我表扬;爱扔粉笔头还经常扔不准;对孩子好起来像爹娘,厉害起来自己爹娘都不认识的那种……这样有特点的老师总是有的,两三件事儿写下来,一个鲜明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如果不写特点鲜明的老师,孩子就会写得千篇一律:带病上班,关心学生,认真负责,循循善诱……这样的老师很好,可是写成作文就显得太平淡了。把平淡写得“惊天地泣鬼神”显然是难为我们这些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孩子了。

选好了写作对象,接下来就可以要求孩子口头列个提纲。准备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中间写哪件事儿?重点写什么?在选择事例的时候,家长可以追问孩子,想写老师的什么特点?你选的这件事儿能突出他(她)的特点吗?不能的话就要换事例,或者找个更鲜明的特点来写。事例中重点描写什么?当然是最能突出老师特点的细节啦!把细节放大,动作、语言、表情一点点描摹出来,文章就成了。

一般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说到这种程度,就可以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了。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孩子基本上就可以把作文写得文通句顺了,至于想把作文写好,那还是要多动笔,多练习。“多动笔”有两种含义:同一篇文章写很多次和经常写不同的文章都叫“多动笔”。

咱们说第一种:同一篇文章写很多次,也就是反复修改。大家都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话当然是没错的,孩子在反复的修改中推敲文字,揣摩写法,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自然会越来越好。家长在鼓励的同时引导孩子多去修改,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反复修改是一件特别折磨人的事儿,有时候孩子的耐心没有了,对作文的那点好感也在反复修改中消失殆尽了。

孩子不喜欢反复修改作文,那就让他写日记、写周记或者写随笔,都是不错的选择。作家都难保证自己的每篇文章都是精品,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所以有时候也不用狠抓每一个字、词、句。有张有弛,才能保护孩子写作的热情。这篇没写好没有关系,就这样吧,反正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写作文,也许以后还会写到同一题材的文章,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本来就是反反复复的,时间久了,跟反复修改同一篇作文殊途同归。

刚才说的都是一些大的原则,接下来说点儿细节上的事儿:

一、在小学阶段,孩子说真话是最重要的事儿。

比如,一个孩子写日记,写他没有背课文,于是在老师检查的时候想了好几个计策糊弄过去,最后有惊无险地逃过了检查,写得很好玩儿,把小孩子那点儿小心思写得入木三分。还有一个女孩写《我有一个秘密》,写自己被一个男孩子吸引了,小鹿乱撞,写得也挺生动。有些家长就顾不得欣赏孩子写了什么,首先想到的是:他怎么能这样?我要好好教育他。那你说下次孩子还敢写真话吗?这个时候应该先保护孩子的表达欲。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地描写了出来,还写得那么好,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啊,至于思想教育的问题,换个时间轻描淡写地再跟孩子谈吧,否则就算你掩饰得再好,孩子还是能捕捉到你那个“但是”后面的话,他们知道这篇作文踩了你的雷区了,下次不敢这么写了。

我们要谨记一条法则:孩子在作文中首先要写真实的事儿、真实的情感,而不是一定要写正确的事儿、高尚的情感。懂大是大非的孩子并不多,作文中写点儿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弄巧成拙的臭点子、无意中的失误、无心的小别扭,这才是孩子生活中最鲜活的东西。孩子的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好人好事儿,孩子就是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儿中成长起来的。

二、小学生写作文,要重视观察,因为观察是写作的源泉。

比如,小学生必写的《春天来了》,孩子们往往写得非常好,或者说编得非常好:什么花儿开了,燕子回来了,草绿了,一般还要再加上几句比喻、排比。但是这些看起来很华丽的文字,有多少是孩子观察到的呢?“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才是春天刚来时的真实景象,让孩子看看初春的草地,那种黄绿驳杂,那种在枯黄中焕发出的生命力。花儿和树都没有草儿在春天醒来得早,去看看树木,新长的叶子黄绿色,嫩得能掐得出水儿。花儿开了,到底是什么花儿开了?早春的时候真的是蜜蜂和蝴蝶成群吗?如果你的孩子要写类似的作文,一定要让他先充分地观察,出门看一看,哪怕写得不那么华丽,但是真实的文字是最有感染力的。写小动物,连最常见的猫猫狗狗写好也不容易。孩子喜欢写小猫可爱、调皮、懂事,可这三个词儿同样可以用来形容狗,这样的特点并不突出。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发现这个动物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猫拱起身子伸懒腰,炸着毛发怒,被人抓痒打着甜蜜的小呼噜,这样的观察才算入门。猫中午的时候瞳孔是细细的,走路的时候四只猫爪基本走在一条直线上,这也就是传说中“猫步”的由来。这样的观察才是真实生动吸引人的。至于宠物的性格,懒散的、孤僻的、黏人的,也远远不是一个可爱可以涵盖的。

三、要尊重孩子的表达。

孩子的世界我们不懂,他们眼中看到的想到的,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有个孩子写作文,关于白云,他觉得白云像鸡皮疙瘩。他的家长觉得不可理喻,这比喻太不美好了,但是细细想想,鸡皮疙瘩似的云,不是比什么骏马、兔子更形象一些。还有“她的头发在雨中闪烁,就像打喷嚏之后的鼻毛”,这个比喻是不是同样非常非常形象,但是又有点儿恶心。可是孩子就是这么想的啊,还联想得不错,我们就不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修正、美化它了。

四、到处都是孩子的作文训练场。

别觉得辅导孩子写作文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家长完全可以不着痕迹地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你和孩子去菜市场,看到蔬菜,你可以说,这颗白菜一定不乖,身上的裙子都被妈妈打烂了;这个黄瓜,一脸痘痘,但是身材不错哦!孩子也许就会说,这根身材更好。其实这就是作文训练。下雨的时候跟孩子趴在窗口看雨水怎样落下,植物怎样摆动,人们怎样躲雨;堵车的时候,观察有的人怎样愤怒不堪,有的人怎样云淡风轻;等公交车的时候大家什么表现?车来的时候呢?有老人上车呢?让孩子在小事儿中观察人间百态……

文字和艺术一样,是我们和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的孩子能爱上用文字表达自己,和世界沟通,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喜欢《幼教老师心腹之言:学前班到底上还是不上》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学前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