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告别拖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03-17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这样告别拖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经常会碰到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向我咨询:“我的孩子做作业总是慢吞吞。别人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需要两个小时。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睡觉。我该怎么办啊?”我给家长最多的建议,就是先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对于那些喜欢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往往会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导致做事效率不高、喜欢拖拖拉拉。

诀窍一:培养时间自主感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幼儿阶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选择和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已学会认识钟表,并对时间以及与时间相关的规则有一定概念,比如看懂课程表,知道作业完成和上交的期限等。对于那些早就对权力和控制问题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完全有意愿和能力自由支配本就属于自己的时间。但是,有些家长经常会出于担心孩子迟到、害怕孩子浪费时间等方面的考虑,总喜欢不厌其烦地跟着孩子,马不停蹄地催促孩子。孩子几乎失去了对所有时间的自主支配权,晚上睡觉得听大人的,早上起床需要大人提醒,做作业更需要大人守护。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就会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存在感。

伊伊刚上小学的前两周,由于起床时间比幼儿园阶段更早,大多数时候不能自己按时醒来,需要大人叫醒她才能起床。同时,由于每天的作业会挤占一部分时间,所以练钢琴和画画就需要打破以往放学回家就开始的规律,只能等到做完作业或者吃完晚餐以后进行。刚开始的时候,她仍然需要大人提醒才能想起这些事情来。

这样持续了大约半个月以后,我发现伊伊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有些退步,还不如幼儿园阶段。于是,我开始寻思如何做才能让她有所改观。后来正好在微博上看到有位妈妈分享了一个好办法,给孩子买一个闹钟,作为定时器,到点自动提醒孩子。

没过几天,我带着伊伊一起到超市去选了一款她很喜欢的“米妮”闹钟。回家以后,我就立马开始教伊伊学会自己给闹钟定时,一旦把时间调好,闹钟就会及时提醒。从未自己使用过闹钟的她,却对自己挑选的这个闹钟情有独钟,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会提前调好时间,只要闹钟开始“呼唤”,就立即开始行动,绝不磨蹭。

诀窍二:增强时间感

每一个人的时间感都不一样,如果我们的主观时间跟客观时间不一致,对自己可以用多少时间将事情做完没有概念,就可能导致拖延。对于认知能力远不及成人的小学生来说,在完成一件任务的过程中,就更加难以准确把握时间的进度。尤其是做作业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比如铅笔断了需要重新削铅笔、默写汉字时把笔画写错、读英语时把单词读错等等。如果孩子过于纠结这些细节,就会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作业。

伊伊刚开始上学的一个月左右,大多数时候都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家庭作业。但有时也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小事,耽误很长时间,最后导致当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比较多。后来,我和伊伊妈妈商量了一个办法来纠正她的这个不良习惯。每天放学回到家以后,我们首先翻开家校联系册,根据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量,预估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当时间过去一半时,我们会提醒她一次;还剩十分钟时,会再次提醒她;还剩五分钟时,会最后提醒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我们发现伊伊完成作业的效率在逐渐提高,对于出现的很多小状况,她也能快速处理。

诀窍三:提高集中力

仔细观察和分析喜欢拖延或磨蹭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数时候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做很多事情都没有时间约束。在始终感觉自己拥有充足时间的情况下,孩子们也不容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具有紧迫性的任务。

不受时间限制的主观感觉所产生的后果,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当孩子们玩电子游戏或者看电视时,就容易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不受时间限制的领地,似乎可以超越时间的边界。虽然不受时间限制的感觉会在挥霍的那个当下让人感觉很愉悦,身心很舒畅,但因此而落下的很多事情仍然会把我们拉进现实,让人尝尽拖延或磨蹭的苦头。

限时法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可以给孩子设立时间限制的。比如从小出去玩的时候,我们可以事先跟孩子商量一次玩多长时间就要回家,到点就按照约定执行;吃饭的时候,可以约定一顿饭最长可以吃多久,到时间就收走所有饭菜;完成每天的作业和其他任务,同样可以根据当天的具体任务跟孩子约定一个完成时限。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电脑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孩子做一些时间限制的练习。我有一个从事教育培训的朋友,开发了一套专门针对孩子数学练习的软件系统,所有内容都跟教材同步。从幼儿园毕业的那个暑假开始,我们就特地申请了一个账号,让伊伊每天花一定时间进去练习20以内的加减法。其中有一个模块,一次练习做五道题目,但系统会自动显示完成所需时间。由于感觉像跟时间赛跑一样,伊伊非常喜欢做这个练习,每一次都想挑战已经取得的最好成绩(所需时间最少、全部做对)。而在做题的过程中,伊伊非常投入,也很专注,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

开学一个月后,随着老师的教学进度,我们又让她继续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练习。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在进行加减运算时速度又变得很快。有一天她还告诉我:“爸爸,今天我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出的练习题,我是全班做得最快的,全部都做对了。沈老师还表扬我了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我感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平时经常采用类似的“限时鼓励法”,让她对时间很敏感,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诀窍四:学会目标管理

喜欢拖延的人,一般来说,都没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常常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过日子,做任何事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即使他们会设定目标,往往也是模棱两可的目标,更没有可操作的措施和清晰的步骤。

不管我们设定的目标是大还是小,达成一个目标基本上都需要一步一步来,分解成几个小的、明确的步骤。当目标得到明确、任务得到分解以后,我们还需要为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设定完成时限。有了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我们的目标感就会更强,孩子也一样。

伊伊上小学不到一个月,第一次考试数学,就考得不好。导致这个结果有很多原因,由于平时回家练习数学比较少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影响了她的做题速度,所以试卷上空了很多地方没有做。就在那段时间,我们考虑到孩子需要逐渐适应小学,尽量减轻学习压力,就暂停了前面所说的限时练习。

后来,我们就跟她一起分析这个原因,并跟她约定此后需要每天加强练习,争取下一次比这次考得更好。跟她明确这个目标以后,就把加强练习这个任务进行分解,第一周先练习10以内的加法,第二周练习10以内的减法,以后根据情况再练习连加和连减,等10以内的加减法相当熟练之后再练习20以内的加减法。当把这些任务层层分解以后,伊伊每天做完学校布置的作业就开始主动练习,每一次都很认真。设定的目标,基本上都能提前完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如何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


如何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

孩子任何的好习惯或坏习惯都是从生活中受家庭父母、学校和社会的环境潜移默化形成的。哪个环境的作用最大看哪个环境占主导。

我们接着上篇《如何从小培养婴幼儿的数概念》往下说,运用同样的理念8个字“生活中教,潜移默化”来《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孩子任何的好习惯或坏习惯都是从生活中受家庭父母、学校和社会的环境潜移默化形成的。哪个环境的作用最大看哪个环境占主导。

就象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一样,下述讲的方法不仅对婴幼儿有效,对小学生也一样有效。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时,往往是拿一张纸列一张表(作息时间表),表格上写得非常清楚: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看书、几点上学、几点做作业、几点睡觉,每个活动大约耗时多久等等,有的是父母独裁统治这个数据并要求孩子执行,有的比较民主与孩子一起设计作息时间表。想依此(制定作息时间表)来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意识,结果往往是徒劳。象这种做法的家长一般属于文化水平不低、教育意识和责任心较高的家长。实践的结果与父母的期望几乎是相背离的:几天以后,不管作息时间表是谁制订的,大多孩子都坚持不下去或不愿意配合父母做了,最后又是半途而废(婴幼儿就更难做到了)。这一种强迫式的教育方式几乎培养不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同时孩子会觉得非常不舒服,有受管制和压迫的感觉。

不是规定几点几点干什么,孩子就会有时间观念的。时间观念是对时间的一种意识,生活中重视时间和不知不觉知道了自己几点几点该干什么。

运用“生活中教,潜移默化”8个字,可以触类旁通地用来培养婴幼儿和小学生良好的时间意识与观念(小学低段的孩子和婴、幼儿会更快见到效果)。培养孩子时间观念你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讲“现在几点(具体时间),约花多少时间”就可以了,不用列时间表,也不用老跟孩子强调和压迫他来遵行,自然的进行。每天自己把时间挂在嘴边,随意的说,别管孩子有没有在听,如早上7点起来了,你看看表说“现在7点,我们起床啦”——吃早饭时你看看表说“刚才我们刷牙洗脸花了15分钟,现在7:20分我们吃早餐”——到幼儿园了说“现在8:10分,再过20分钟你们要上课了,晚上4点半妈妈来接你”“现在晚上7:30分,我们上床读故事吧”问孩子“我们读故事读多少分钟呢?5……10分钟吧”“刚才我们读故事花了30分钟,现在8点,我们睡觉吧”……如此这般,你只要把时间挂嘴边,经常说几点几点,说的时候孩子有没有认真听都无所谓,牢记8个字“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持续下来就一定会有效果。有心的家长坚持试试看,3周左右,孩子就会开始问你“妈妈,现在几点了?”,“现在几点?我们应该干什么了或妈妈快点,到学校要堵车的话要40分钟呢,不然迟倒了”等与时间有关的话。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慢慢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良好的时间意识与时间观念(不会有被父母压着做的压力和感觉)。

这种时间意识的建立不是基于训练,也不是基于管制,而是基于生活。孩子会在自由中建立生活的规则。

有的人可能会说1、2岁或3、4岁的婴幼儿连“时间与分钟”的意思都不知道,这样对孩子说不是“对牛弹琴”和瞎掰吗?是的,正是如此。你尽管去做就好了,“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抛去功利性),实践会证明一切。不用给孩子解释概念,也不要管孩子懂不懂,也不无所谓年龄大小,生活中只要你讲多了,孩子听多了,时间一久,很多概念孩子自然就会懂。只要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幼儿时期的孩子和很多词汇(象“不但、经常、偶尔、典当行”等词汇)几乎没有人刻意教过他,孩子用起来却是十分恰当和形象。这些知识哪里来的?是生活中无意识和不经意中学会的。山东青岛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就是就按我给她的这个建议来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再次在网上遇到我时,她说“确实有效,几天后就发现孩子话中会说几点几点,以前没有过。现在孩子的时间意识明显增强了”。

作为父母和幼教工作者永远都要记住一句话:孩子不是傻瓜,婴幼儿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和最有灵性的人。如果你把孩子当傻瓜,自己就是真傻瓜。如果你把孩子当傻瓜,你就会耗费无数精力而依然找不到正确的路;如果你把孩子当傻瓜,孩子就会成为你心中的傻瓜。永远相信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孩子”,当作最聪明最懂事的孩子来教,你就会收获喜悦!

教育是需要悟性的。要反复去琢磨、反复去思考、反复去悟一个东西,最后就会摸到教育的规律。“悟”是学会教育的唯一捷径,也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法宝。

宝宝“时间观念”早培养


你对孩子说半个小时后吃饭,可是到那时候他依然玩得忘乎所以;你对孩子说明天要做什么,他却对你兴致勃勃讲昨天发生的事;你叫孩子要准时起床,他却老是赖床……是孩子调皮不听话吗?不一定,很可能是他并没有建立起一定的时间观念。

一宝宝的时间认知发展

其实,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有时间观念了,只是他们的时间观念不是和成人一样的“几点钟”这么详细确切。不过,他们对时间的判断标准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在三岁以前,幼儿几乎都是活在“当下”,对于时间的流逝没什么感觉,言谈中自然很少提到过去或未来所发生的事。他们对时间的知觉,主要依靠本身的“生物时钟”来提供时间的讯息。例如,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这也是人生最早的时间知觉的表现。肚子饿了,便知道喝奶的时间到了,这种对吃奶的时间所产生的条件性反应,就是由“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形成的。

大约三岁开始,孩子的时间概念积极形成,言谈中也越来越常使用与时间有关的字眼。此阶段幼儿的时间知觉是以与事件的联系为主,他们总是借助于生活中具体事情或周围现象作为指标,包括:周遭环境或大自然的变化,如日夜和季节的变化以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吃饭、睡觉、上学等,都是幼儿知觉时间概念变化时的主要指针,尤其是生活作息在他们的时间的理解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早晨”就是起床的时候或天亮的时候,“白天”就是“上学的时间”,“下午”就是午睡起来之后等等。

一般来说,3-4岁的小孩应该知道白天、黑夜、早上、晚上;4-5岁的小孩应该分得清昨天、今天和明天;5-6岁的小孩应该知道具体为几点钟。

二宝宝时间观念形成的不同阶段

刚出生

此时,宝宝要面对从子宫搬家到外界的“适应期”,一切以宝宝的自然生理反应为主:饿了吃,困了睡,不舒服哭。不过即使是这个阶段的宝宝,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宝宝对父母的信任感会强烈些,会为日后的配合做好准备。

满月

宝宝醒着的时间逐渐增加到4~6小时了,开始对妈妈说话的声音熟悉了,如果妈妈足够仔细,一定能发现孩子一次能吃多少,吃的时间有多长,一次睡眠时间持续多久。这样的观察可以帮助妈妈确定每次喂奶的间歇、休息的规律,让妈妈主动来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

6个月后

宝宝通常可以睡整晚,不再需要半夜吃奶,白天玩耍的时间也相对多了。这时,父母要增加跟孩子交流的机会,比如睡前固定的讲故事时间,或者放唱轻柔的催眠曲,都是提醒宝宝睡觉时间到了的好方法。

周岁后

宝宝开始行走和呀呀学语了,对爸爸妈妈的语言和动作很感兴趣。至于时间的概念,他们并不了解,但会明白宝宝肚子饿了,该出去玩了,宝宝要睡了这些具体的要求。

2岁以后

宝宝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了,也会看小画书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来制作精美别致的小挂钟或者有图画的时间表,放上一天里具体的安排。这个时候孩子虽然对时间的几点几分还不太明白,但他已经很理解每天都有起床、洗漱、吃饭、玩耍、讲故事、睡觉等大概的项目。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宝宝的时间形成有如下规律在满月以前:宝宝负责满足自己,父母负责及时提供满足,铺垫培养时间观念的基础;

三培养宝宝时间观念三步走

在帮宝宝竖立时间观念时,妈妈们要顺应宝宝的生物钟时间灌输时间和秩序的概念。每一个步骤都对下一个环节进行提示,以强化宝宝的时间观念。

0~1岁

0~1岁的宝宝,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宝宝1个月时就会随妈妈的生活安排产生初步的时间观念,如饿了,便知道喝奶的时间到了;吃奶后过了一段时间要排尿,宝宝会哭着要妈妈换尿布;吃饱、睡醒以后又哭着要求大人抱;玩累了入睡……如此反复循环。对时间的认知,宝宝主要依靠自身的生物钟来完成。

巧妈妈对策

1。顺应宝宝的生物钟。出生后不久,宝宝就形成了按时吃奶、睡眠、玩耍等生活规律,妈妈按照宝宝的生理需求来安排他吃、喝、拉、撒、睡,不要随意调整他的作息时间,以免打乱生活秩序。否则,宝宝不能对时间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也不可能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2。灌输秩序概念。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能理解诸如“妈妈先跟我打招呼,然后给我喂奶,再给我洗澡”这类的秩序概念,因此,周岁之前是向宝宝灌输秩序概念的最佳时间。如果你随意改变计划,秩序被打乱,宝宝就会以发脾气、哭闹的方式进行“抗议”,拒绝合作。为此,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不妨给他讲述做事情的过程,如“现在我们穿鞋,然后去公园”;需要做另一件事时,提前给他提醒:“故事讲完后,就是洗澡时间啦。”让宝宝从秩序概念中理解时间概念,一点一点地积累逐渐形成时间概念。

3。帮助宝宝用活动区分时间段。1岁左右,宝宝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多了许多活动时间。这时你可以调整他的作息了,如固定白天玩耍、睡午觉的时间,晚上陪他进行较安静的活动,如看画报、讲故事等,作为睡前的信号。让他初步感知用玩耍、睡眠等活动来区分白天与黑夜。

1~2岁

周岁以后,宝宝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想法了,对时间的认知有了快速发展,虽然对几点几分的数字化时间仍没有概念,但已经能认识一些特殊活动的时间了,如午餐时间、睡觉时间。他还可能知道一周有7天,如果你说这天不用上班,他可能会说这是周末。

巧妈妈对策

1。指导宝宝用动作和语言来建立时间概念。如早上,宝宝起床后会要穿衣,随后指着毛巾要洗脸、洗手,走到桌边吃早餐,挥手向上班去的爸爸妈妈说再见;晚上累了会走到床边要求睡觉。慢慢地,你会发现,宝宝不需要你的指点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了,表明他已经形成“运动定型”,这将使他养成遵守时间、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2。带宝宝出游前制定出游的过程,并用语言描述给他听。如:我们到车站乘公交车去公园,然后一同吃午餐,之后一起做游戏……让宝宝理解时间的相对概念:现在、之前、之后,等等。

3。使用形象化计时工具,如计时器、闹钟等。先将时间设定好,时间一到就发出声响,宝宝会作出反应:“哇,时间到了,我要快一点儿。”也可以选用图像化的挂钟,如以十二生肖代表数字的钟,用它来提醒宝宝:“当短针走到‘老虎’的时候,你就要把饭吃完。”这个时候的宝宝思维还停留在具体形象化阶段,将抽象的时间具体为声响与动物,更容易理解,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2~3岁

到两三岁,宝宝的时间概念基本形成,言谈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与时间有关的字眼。对时间的认知,局限在与事件的联系上,总是借助于大自然与周围环境的变化、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指标,将吃饭、睡觉、看电视、做游戏等视为时间概念的指针,特别是生活作息,在他对时间的理解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宝宝眼中,“早晨”就是起床的时候或天亮的时候,“白天”就是游戏的时间,“下午”就是午睡起来之后。只有到三四岁时,宝宝才能知道白天、黑夜、早上、晚上,甚至今天、明天等时间概念了。

巧妈妈对策

1。尽量用宝宝理解、熟悉或亲身经历过的事物来教他认识时间。如告诉宝宝“下午三点钟我们去动物园”,他可能无法理解,但换成“睡完午觉后我们去动物园”,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2。有意识地使用时间词汇。虽然宝宝的时间概念发展大都跟不上他对时间词汇的掌握速度,但学习使用时间词汇能增进他的时间概念。为此,你可以有意识地在他面前使用时间词汇,如“你今年两岁,明年就三岁了。”或教他唱一些和时间有关的儿歌,“雪花飘,冬天到。”

3。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指导宝宝有条不紊地执行。如早上7点起床、7点半吃早餐、8点自由活动,中午12点吃午饭、午睡1~2个小时、自由活动,下午6点或6点半吃晚饭,晚上8点半上床睡觉。

4。督促宝宝严格遵守时间。无论画图、玩玩具,还是做游戏,都要按时开始,按时结束,从小养成守时、惜时、对时间有紧迫感的习惯,避免日后做事“慢吞吞”、“拖拖拉拉”。

小编点评:宝宝很可能出现不配合的时候,妈妈们不要着急,为了避免宝宝哭闹,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引导宝宝。慢慢让宝宝形成习惯。

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从生活细节开始


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从生活细节开始昨晚听了韩老师的《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这一课后,我一直在想思着,对于xx的时间观念培养,我还真没有切实的做到位,通常对xx都是用监督的方式让他把一件件事件来完成,虽然说孩子也能按时完成。但若离开我的监管,他就不会自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通常一件事会不断的往后推。就如每个周六,早晨他自己都能有序的把学习和作业排列好,但通常等我晚上回来,作业还只写了一少部份。每当我来找他谈话时,他都保证下次改正,但到了下次仍是老样子。听了韩老师的课后,发现是我没有给孩子自己按排时间的机会,也没有明确的与孩子约定超时的相关罚惩。

今天下午带xx和他同学去学围棋,围棋课是两点半开始,四点钟结束。但晚上还有一节练习课,从七点半开始。

四点围棋课结束后,我跟两个小家伙协商,今天不回去了,就在这附近逛会,然后去图书馆看书,晚饭也就在外面吃,等到七点半再来上课。两小家伙听了非常乐意。

开始我们一起去逛服装店,但两家伙说饿,就给他们每人买了一个蛋卷饼,完后每人再买了一个甜筒。逛了一个小时,他们要求要去玩会滑滑梯。玩之前我对两位说,我们玩到六点就要去吃晚饭,然后再去图书馆看书,看到七点二十就返回棋社。让xx自己看手上的腕表,两位小家伙应道:“没问题。”

可到了六点两个小家伙在滑滑梯上都不肯下来,我也没有强制要求。到了六点半他们才很不舍的来到我跟前,说要去图书馆看书。刚到图书馆大门口,碰到他们在一起学围棋的同学,同学说要去吃饭了。这时两个小家伙才想起他们自己还没有吃饭。于是对我说,他们也要去吃饭。我说:“现过了吃饭时间,今晚没有饭吃了。”这时xx很生气的对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我说:“我早跟你们说过,六点就去吃饭,可你们自己没时间观念,非要玩到了六点半,这怪不了我。”xx听了自知理亏,没在争辨。

八点五十从棋社出来,xx再次跟我说,饿的不行,让我给他买个吃的。我仍说错过了时间没得吃就是没得吃,不可能去买的。xx听了气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并生气的说,那你也不准吃。我说:“我也一定不会吃,会奉陪到底。”xx可能没想到我会这样做,气得再没出声了。

回到家xx立马自己动手弄饭,我在旁跟他说,不管怎样,今晚十点必须睡,若超了时,就罚站半小时。这回看xx动作利索的很,吃了饭,自己收衣服冲凉,十点准时跑上床睡。

说真的若换成以前我一定不会这样做,也因为我自己没有原则,孩子做事都要我监管。但今晚xx会自觉的按排自己的时间,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家长坚持了,孩子也一定能做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我必须现在起严格要求。并从生活细节开始培养孩子,带好头做个有原则的家长。

注意培养3岁前宝宝的时间观念


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当宝宝有一些要求时,妈妈经常告诉他“吃过午饭”、或“等爸爸回来”“午睡之后”等等以作为时间的概念。因为这样宝宝就立刻听懂了,而且能耐心地等待到应诺的时间有准备去做某事。这是幼儿的时间概念,因为孩子不认识钟表,也不懂得几点是什么意思。

掌握时间概念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时间观念对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以及未来的学校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应该从小开始,甚至可以从母亲怀孕开始,一直培养到成年,但各年龄阶段的培养要求和方式不同,在3岁前早期教育阶段就要抓紧培养。在此之中,规律的生活十分重要。

胎儿期:孕妇应让胎儿在胎内的生活有规律,首先自己的生活就要有规律。按时进餐、睡眠、工作、学习、休息、娱乐、散步等,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就可以给胎儿以积极的感应时间。

初生到1岁:新生儿出生1个月后对新环境逐步适应,就会随母亲为他的生活安排而产生了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睡眠,按时吃奶,按时要人抱起逗乐,而逐步在新环境中调节好生理节律,使“生物钟”按时走。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儿也逐步感知时间的概念,到了吃奶的时间会哭着表示肚饿了,吃完奶后间隔一定的时间排出尿,会哭着要母亲调换尿布。当他睡足、吃饭以后就哭着要求母亲抱起逗乐,玩累了就会在规定的时间自动入睡。若是母亲没有时间观念,不按规定时间安排婴儿的生活,婴儿的生活混乱,就不可能对时间建立条件反射,也不可能有良好的时间观念。

1岁至2岁:这时期孩子的动作发展已能自由行走,双手会做点小事情,并能用简单的词来补充动作的不足表示自己的心愿。父母可以指示他用动作和语言来培养时间观念。

例如:每到清晨醒后,孩子会爬起来要求起床、穿衣;随后指着毛巾要洗脸、洗手;走到桌边要吃早餐。到了时间要上托儿所,母亲上班了会挥手表示再见,晚上累了会走到床边要睡觉。这种时间观念形成后,孩子会逐步变得不需成人每次教,而自然的会去做,以后就会养成做事遵守时间,不拖拉的好习惯。

要给宝宝固定睡觉时间,睡觉的时间越固定,孩子们越容易执行。但因为小宝宝的时间概念尚不清晰,所以固定的睡觉准备活动较易使孩子想到上床睡觉的时间到了。比如:“动画片结束了,宝宝就该上床睡觉了。”比较适宜的准备活动是读书、讲故事或者听音乐。切忌睡前做剧烈活动,比如用枕头打仗或玩球让孩子更兴奋。记住:一旦给孩子规定好上床睡觉的时间就不要改变。不要把“天黑了”当作孩子上床睡觉的标准,因为夏天白天很长,这种说法会引起麻烦。

2岁到3岁:孩子已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时应该让他接受时间刺激来锻炼他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孩子每天早上7点钟按时起床、7点半吃早点,8点钟上托儿所,下午4点或5点接他回家,6点或6点半吃晚饭,晚上8点半上床睡觉。这时可以给孩子做一个玩具钟,虽然孩子还不能识太多的数字,但可每天教他拨动指针转动到一定的位置来表示当时活动的时间,使他逐步感知时间,懂得按时作息。此外还要帮助孩子严格遵守时间。如画图、玩玩具、做游戏等都要按时进行,按时结束。从小要养成守时、遵时、惜时、对时间有紧迫感。因为时间不抓紧一松懈就会拖长,使孩子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他应做的事。孩子思想上有了时间观念就不会做事“慢吞吞”、“拖拖拉拉”。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我的娃娃”“什么都是我的“……

现在的家庭里,父母将过多的爱给了孩子,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也会无条件的妥协。好吃的蔬菜先给孩子吃,好吃的水果先给孩子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是中心,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着我转,造成了幼儿自私、小气的心理。

当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努力,抓住锲机、及时教育。

首先,一个家庭要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而在学校里也要创造分享的学校氛围,让孩子学会分享。可以从一袋零食开始,开始孩子可能会哭或哀求。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不能让步。只要一个孩子学会分享更多的孩子就会学习。

第二,让孩子学会赠与。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大方的宝宝就要让他学会赠与。在家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玩具、衣物等捐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的东西应该拿出来和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孩子做出好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肯定、赞扬。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零食、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让孩子享受分享带给他的乐趣,并喜欢分享。

第三,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或不能及时满足的要求,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能过分迁就。因此,父母和老师要有想法。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四,要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很多活动中,需要好朋友之间互相合作,所以。让孩子在合作后感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大方、共享的心态。

要让孩子告别自私、小气的心理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孩子整天和父母在一起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希望,要让这份希望茁壮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这样告别拖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