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学习方法叫渗透,我最先知道这种方法是听杨振宁博士在回国讲学中提到的,当时,感触很深。我想,其实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育儿上。由于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我对儿子的教育很少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总是因时因地制宜。
儿子的好奇心很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我就尽力给他一个浅显易懂的解释。有一次,一只小狗受了伤,趴在路边舔着伤口。儿子充满同情地问:“妈妈这只小狗怎么了?”“这只小狗不小心摔伤了,它很勇敢,自己处理伤口。”宝宝好像受了很大的鼓舞,显得比较兴奋。孩子现在三岁多了,我从没有坐下来教他识字。带他出去玩时,看到路边停着车子的车牌号,或者广告牌上的电话号码,我有意识地停下来看一看,刚开始儿子会问我“妈妈你在看什么?”现在他会主动地指着数字让我读,我时常故意读错,他还知道纠正。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东西。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有识的父母不如有趣的父母,有趣的父母能让孩子自由发展。为了避免犯有点“识”的错误,我们很少对孩子进行枯燥的说教。我和孩子爸爸基本上保持每天晚上在家能看一会书,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学习的气氛。儿子小时候不愿意同熟人打招呼。发现他这点后,每次遇到熟人我都以孩子的口气同别人打招呼,“慢慢地,他就能热情地和别人打招呼了。偶尔让儿子帮个忙,我也忘不了说声“谢谢”,这是对他帮助别人的鼓励。
现在的幼儿园出现了一些新的规矩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的束缚,家长对于这样的规定也是非常的不理解。一般的女孩子么都比较爱漂亮这竟然成了部分幼儿园闲着孩子的自由的依据。
凭啥不许孩子扎小辫子
茜茜今年上幼儿园中班,爱美的她总是喜欢让妈妈扎好看的小辫。最近,茜茜妈发现了一件怪事,女儿养成了趴着睡的坏习惯。仔细一问,原来在幼儿园午睡就是趴着的。“女儿性格好强,又敏感,幼儿园老师嫌梳头麻烦,对扎小辫的女孩颇有微词,有时候会边梳头边发几句牢骚。”茜茜妈说,一来二去,女儿怕老师说她,为了不弄乱发型,午觉便趴着睡。
“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老师怕麻烦,怎么连梳头的耐心都没有?”茜茜妈很想不通,幼儿园从穿衣到穿鞋,都要求“一切从简”,女孩最好留童花头,不要扎小辫。鞋子尽量穿防滑的运动鞋,不要穿复杂的皮鞋。衣服还要穿拉链容易拉、扣子少的。“条条框框这么多,管头管脚,孩子的个性都被管没了!”
无独有偶,杨女士也对儿子幼儿园的“怪规矩”有些不满。“幼儿园让宝宝穿着毛衣睡午觉,难道老师不明白,穿着毛衣睡觉,起床后容易受凉感冒吗?”
黄女士女儿佑佑所在的某幼儿园小班要求所有的女孩不准穿裙子,理由是为了孩子活动方便。卢女士最近也在为女儿穿裙子问题纠结,上小班的女儿天天平时最爱穿裙子,有一天竟主动要求穿裤子上学。“老师说,班里的小朋友都会自己穿衣服,就我不会。人家都有小红花,就我没有。”天天委屈地说。
【老师苦衷】一切都从孩子安全出发
对于家长的不满,老师们也觉得很委屈。“老师嫌麻烦是不对,耐心是幼儿园老师最起码的要求。”某幼儿园唐老师告诉记者,但毕竟一个班级二三十个小朋友,一位老师要面对那么多孩子,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弱的话,的确会给老师带来不便。
就拿梳小辫举例,“有的小朋友满头扎了四五个小辫子,还有的小朋友头发短但也夹了数不清的发卡,光夹这些发卡就能夹半天。在家里妈妈可以花半个小时帮孩子打扮,而我们有这么多孩子要照顾,都顾着梳头,教学活动还要开展吗?”唐老师无奈地说,有的小姑娘穿着白雪公主的蓬蓬裙来上课,“你说穿成这样怎么运动,人又小,万一踩到裙子摔伤了谁来负责?还有小朋友穿超短裙,一运动就走光,这样好吗?”
相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幼儿园每天会给孩子们安排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一个小时是体育类运动,穿着带跟的皮鞋很容易扭伤,太紧身的衣服裤子也不利于运动,夏天如果穿着三角裤和裙子可能没法参加滑滑梯活动,坐在地上容易感染影响健康。幼儿园对孩子的衣着要求应该是从有利于孩子活动、安全出发。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老师因为怕麻烦,向家长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这就是工作态度问题了。
【专家告诫】勿因安全问题因噎废食
专家表示,孩子在幼儿园不是整天进行体育活动,女孩只要不穿太长太累赘的裙子,就不会影响运动。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简单的性别意识,幼儿园课程中有一个内容是“男孩女孩不一样”,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发现女孩穿裙子、梳辫子,男孩就不会这样,如果全班统一“长裤”,一些性别特征就找不到了。
专家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许多保障性的制度要跟上,学生的保险等各项社会机制要完善,才能让老师无后顾之忧。幼儿园通过各种规矩让孩子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利。规矩纵然重要,却要人性化,否则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活力,规矩太多也可能形成强迫意识。
“家长和老师之间要形成合力,家长要体谅老师的难处。”专家也希望家长给老师多一点理解和宽容,同时,幼儿园和教师也不能因安全问题因噎废食,多给孩子创造轻松和尽情玩耍的环境。
幼儿园这样的规矩是非常的不仁义的,由于现在的幼儿园真出于长身体的关键的时刻,不正确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健康是有一定影响的。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换种角度来考虑这件事情,却掉一些看似不尽人意的规矩。
上周5-6岁的孩子学《倍数》,这是属于数概念模块的一节课,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动手画宝石的倍数,当我把标题读完,刚把操作卡发给孩子的时候,有一个班的家长一窝蜂的 拥到了孩子跟前,除了一个小女孩的家长。他们很耐心地问着孩子:“这个地方画几倍你知道吗?”“画钻石多麻烦啊,画圆圈多省事儿啊?”“别画那么大,待会 就画不下了。”“别看别人的,看自己的。”……瞬时间整个教室被类似于这样的声音覆盖了。
我在这中间说了几句话,也都没有盖过这么多家长的声音。
等所有的家长都满意的看着自己孩子完成操作卡后,我问了这样一句话:哪个小朋友在做题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有来帮忙的请举手,那个小女孩举起了手。
我说:“请你举起你的操作卡给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看一看。你为什么在第一排画2倍的时候画钻石,在画3倍的时候用圆圈呢?”
她说:“画钻石太麻烦了,我在后面就画圆圈了。”
我说:“每三个为什么用一条线隔开呢?”
她说:“用线隔开我就能看出自己画的1倍、2倍、3倍就不会画错。”
我说:“请把掌声送给她和她的妈妈。”
每 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都希望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搬走所有的绊脚石,可是我们能跟孩子一辈子吗?就拿最近的幼升小考试来说,您再着急您能跟着 进考场吗?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会,不要认为孩子没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当我们不在孩子身边提醒的时候,孩子也会自我思考和验证的,当我们管的太多,管成习 惯的时候,或许孩子就真的失去了自我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当我们尝试着去放开的时候,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长。
家长讨论
幸福像花儿一样1:记得以前上杨老师的课的时候,几乎每个孩子旁边都坐着一个家长,有时候老师问一个问题,家长赶紧就告诉孩子怎么做,我曾就这个问题提过意见,可没人理我。那时候的我就想这个小女孩的妈妈一样跟别的家长格格不入。
乌拉宝:老师说得真好!为了让孩子尽快按家长的意愿做,总是不自觉地包办了很多。旁观者清,没有老师的提醒,家长自己其实意识不到的。
我是小蛾子:反省自身,确实有这种问题。儿子在上剑桥,在班里最小。也总是担心他不能及时的理解,所以总会不自觉的去看。不敢放手,是担心过多的挫折影响他的信心和兴趣。不放手呢,又担心养成依赖心理。真是两难。
easydoit01:学 习。有次孩子幼儿园公开课的时候,我们坐在一个老师和小朋友公认的很调皮的小男孩的身边,整个过程,那小孩的妈妈一直在下面说:“你知道怎么做吗?”“应 该这样。。。”而老师的要求小孩子是一点也没听见的,估计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后来想想,难怪这样的孩子专注力差。
———教育感悟之六
母鸡张开翅膀,把小鸡庇护在羽翼之下;
雄鹰放开双手,把幼鹰推下了万丈深渊;
小鸡长大了,只会在草垛间抓刨扑腾;
幼鹰长大了,飞向了广袤无垠的苍穹;
母鸡爱自己的孩子吗?
雄鹰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不用我告诉你,你一定知道答案是什么。
同样是爱,换来的却是不同的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就看你敢不敢放手,会不会放手了。
放手,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它考验着我们的心理承受力,考验着我们的教育智慧。
几年十几年的朝夕相处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建立了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孩子就像是我们亲手制作的一只美丽的风筝,我们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欣喜不已。我们几乎都忘记了,风筝的使命是飞翔,风筝的理想在蓝天。我们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手中的风筝舍不得放飞,生怕它被风吹走,被雨淋湿。
只可惜,我们这样做风筝自己却未必领情。
它极力想挣脱我们的束缚飞向湛蓝的天空。
我们尽力地扯着绳子不肯松手。
这不正像一个故事中所讲的那样吗?
美国有一对夫妇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了一棵菩提树。为了让它免受院子里孩子们的伤害,他们便在菩提树的周围上了一层铁丝网。几年之后,菩提树长得十分粗壮,绿荫遍地,枝繁叶茂。就是这样一棵茂密的树,在第二年夏天却悄悄地离开了大家。夫妇百思不得其解。在精心观察后,他们发现竟是铁丝把那粗壮的大树活活勒死了。
其实,如果那对夫妇懂得放手的话,我想菩提树会活得更加精彩。家长生怕孩子会受到这样那样的伤害,恨不得把他们放在真空瓶中,一旦有不利于他们成长的因素,就马上扼杀掉。可是孩子拥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情感。如果我们真正地爱他们,就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去经历生活的风霜雨雪,去尝试人生的酸甜苦辣,去体会世间的生老病死。
这样,他们的阅历才会丰富,他们的生活才会精彩,他们的人生才可能有滋有味。
放手吧!
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
只有你早早现在放手,你才会在离开世界时放心。
为了我们死能瞑目,请及时放手!
育儿观念:孩子,生命中有种成长叫“妥协”
“叛逆”这个词,也许对于很多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我多想在你身上不要停留太多的空间,毕竟他不是个值得“大张旗鼓”的褒义词,可是对于正在逐步长大的你来说,为什么越发暴露,有时候甚至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我不知道是平时对你疏于教育,还是宽容过度,总之,昨天你的行为,让妈妈确确实实生气了。
你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妈妈没有满足你的要求,认为妈妈言而无信。是的孩子,生活中就是这样那样的变化太快了,前脚答应的事情,后脚很可能化为泡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何况只是为了一些琐碎的小事,有时候大人没有及时应答或者大人一时忘记,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
你用拖延睡觉时间跟我抗衡,已经疲惫不堪的我连说话都觉得是种负担,我想你应该看到妈妈困倦的样子了吧?看着时间滴答滴答地溜走,我想生气了那么久你总该进屋睡觉吧,可等我踉跄着推开门,你居然漫步经心地在客厅看着电视,我真的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我当时看到你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简直要崩溃了,我的第一反应便是你在生我的气,生我言不守信的气,也许这是我的错,可是,孩子你有没有想过,妈妈那时候是刚刚加班完随便吃了一碗拉面就匆匆赶回家,为的是想听听你一天的收获,分享你一天的成长,也许当时是妈妈没把你提出的要求放在心上,在我看来,有些要求是不合理的,我即使没有明确不可以,也代表妈妈委婉地拒绝了。
我并不指望你一定要理解妈妈,是的,妈妈工作也是为了自己,别人没有强行让我加班,所有的付出我是心甘情愿的。只是我希望跟我最亲的你,应该更懂得妈妈的付出,如果你把这些当成亏欠你的理由加以放大,显然妈妈的教育是失败的。
讲那些遥远的故事,你没有感触,显然体会不到,你不知道很多的孩子一年也见不到父母几次,更别提父母能满足他什么好奇心了,你现在每天都能跟妈妈在一起,妈妈只要闲下来还会陪你遛狗,陪你聊天,虽然时间不多,但是孩子你要知道,父母不可能一直守着孩子,如果真是这样,妈妈还能给你提供什么呢?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成长路线是需要及时调整的,一如昨天我对你体罚,我觉得有时候适当的体罚至少会让你记住:世界上不可能事事都要顺你心,如你愿,很多时候是需要双方体谅才能达到共鸣的。任何蛮横示威都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我们适当的妥协。
过去不管你对的错的,我们都不加思索地统揽,让你误以为你只是负责发号施令,而我们要做一个“虔诚”的执行者,你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呼之即来,斥之即去”似乎成了你最近的成长作风,这当然不符合我们眼中健康孩子的成长期望,你现在已经逐渐长大,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放纵任由你的发展,那将是多么地可怕!我们并不指望你将来一定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最起码你是个懂得理解、宽容,是个积极、阳光的孩子,也许我昨天的行为也欠妥当,但是孩子,对于你“目空一切”的样子,当时我的“举措”是必须的。
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就是一种进步。你昨天咆哮的样子犹如在我的心上深深地扎了一针,痛却无处倾诉,我牙根咬到出血,手捏到抽筋,好久我都没有这样的发火过,你应该看出,妈妈是真的忍无可忍了。。。
我走在漫无目的的大街,望着天空发呆,我不知道都对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只是我真的难受至极,孩子,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一个没有任何人打扰的环境,静静地思考,思考你的成长思考我的教育方法。
爸爸给我发短信:“别再生孩子的气了,你快回来,别让我担心!他已经知道错了,他也在担心你!”我知道你当时一定很后悔,希望妈妈快点回来,平时都是你任性,我们哄你,孩子,今天妈妈生气了,你终于知道“苦口婆心”是什么意思了吧?不是妈妈心狠,不经历心痛,你怎知道这叫成长?
所以孩子,妥协不只是大人的专利,成长的路上,我们都不只是一个任由别人撒气而不敢吭声的出气筒,我们都需要不断调整,不断磨合,不断成长,那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不是么?
需要孩子遵守的几类家庭规则
创建一个正式的书面家庭规则,其中覆盖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各种大规则。例如,如果保持房子整洁对你尤为重要的话,那么你应该确定一个规则是“自己整理好房间”或“每天早上整理床铺”。然后,也会有不那么正式的规则需要被提出。例如,即使你可能没有特别说明反对在餐桌上大声唱歌的规则,也许有些时候你必须告诉你的孩子要更多的关注饮食,少唱出曲调。当创建你的家庭规则时,富有权威地向孩子讲解,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制定规则背后的原因和打破规则的负面后果。相容性是让孩子们遵守规则的关键。在确定适龄的纪律策略时,有几种类型的规则,你应该考虑一下。
1.促进安全的规则
孩子当然需要规则来保证他们的安全。并且这种安全包括身理上和情感上的安全。身体上的安全规则包括“坐在沙发上(不要站起来)”和“当妈妈在洗澡时,别开门”。情感上的安全规则可能包括这样的情况,“用温和的语气说话”,当孩子感到安全时,他们会集中精力探索他们自己的才华和环境。
2.形成习惯和例程的规则
当孩子们有一个例程安排时,他们会做得非常好。因此,应该有一些规则让孩子每天养成健康的习惯。例如,“早饭后刷牙”或“把你的脏衣服放进篮子里”。创造健康的习惯和常规例程有助于减少家庭斗争。当孩子们知道他们从学校回到家时应该挂上外套,他们应该在晚饭后做家庭作业,将可以减少很多的争论。
3.促进道德的规则
创建规则给了你一个向你的孩子灌输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机会。你应该创建这样的规则,像“永远说实话”或“当你伤害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这是至关重要的,你的孩子们将通过观察你的行为来模仿你。
4.做好准备面临现实世界的规则
这些规则教孩子生活技能,这将帮助他们在离开家之后可以很好的自理。教他孩子们关于钱的知识,这样他们就可以学习如何保存并明智地花钱。
5.促进社会技能的规则
孩子们也需要一些规则来教他们社会技能。例如,“和你的弟弟分享你的玩具”或“轮流玩这个游戏”,另外,教孩子们与他人互动的适当方式。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