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外学前班要注意的问题

03-19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外学前班要注意的问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随着起跑线的提前,学龄前教育引起家长的普遍重视。那么,报课外班有哪些好处?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来看看家长们的经验分享。现在一讲到课外班,很多家长就深恶痛绝,又怕孩子太辛苦,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纠结呀。其实课外班到不一定都是不能上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现在一讲到课外班,很多家长就深恶痛绝,又怕孩子太辛苦,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纠结呀。其实课外班到不一定都是不能上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个人认为在学前上一些孩子喜欢的兴趣班,还是有一些好处的:

首先可以先适应一下以后上学上课的气氛,其次可以提前对有些知识产生了解,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发现孩子的天赋或兴趣,以后有针对性的培养。而且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没有上学的压力,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也有时间在一两个兴趣上花时间学习。

不过我想选择课外班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第一、要孩子感兴趣,这之前家长可以做一些功课,也可以适当引导孩子,比如舞蹈跳出来好看,乐器拉起来好听,奥数可以越学越聪明之类的,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第二、要选择好老师,好的老师可以把枯燥的东西讲得生动有趣,好的老师还懂得启发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第三、要选择好的环境,一些教育机构教室狭窄,通风不好,冬冷夏热,都不太适合学前儿童上课。

另外学前的课外班有几点要注意:

第一,不要唯成绩论,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适得其反。

第二,不要与其他孩子比较,尤其是孩子学得不是很好的时候,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就可以了。

第三,家长尽量陪同,让孩子有安全感。

现在的教育体制,我们这些老百姓只能适应,毕竟出国上学这件事只能说少数人可以操作的,看到过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轻松健康,在幼儿园期间不报任何课外班,也不教授数学、外语、写字之类的小学知识,可是一旦孩子上了小学才发现,其他孩子都学了,自己的孩子成了班里的“差生”,这时候开始学,首先学校功课就不少,孩子已经疲于应付,再去报班,孩子累上加累。反而不如提前学习一些的孩子:首先可以比较轻松的完成学校的功课,其次可以有时间继续自己的音乐、绘画、舞蹈等兴趣的培养。现在所谓的快乐教育,又真的有多少学校可以做的到,敢于这样做呢?即便是做到了,面对今后小升初的压力,家长有怎敢放松。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学英语家长要注意9大问题


孩子学英语家长要注意9大问题

1.英语环境是建立英语思维的土壤和必要条件。英语环境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接收的是英语信息;其次:英语信息量大。二者缺一不可。

2.语言思维是语言的灵魂,是掌握语言的根本。语思维是用英语方式去理解和思考事物。

3.建立英语思维最大的敌人是翻译的干扰。孩子的语言天赋在于掌握语言思维。实质是孩子在英语环境中可以做到不翻译。

4.让孩子用汉语理解学习英语,是在破坏英语思维的建立。用汉语理解和学习英语,是在浪费孩子们的语言黄金期,而且使翻译成为一种本能,阻碍英语思维的建立。

5.语言学习的规律是先"语"后"文"。任何一种语言都分为"语"和"文"两部分。"语"的表现是听说,实质是语言维;"文"的表现是读写,实质是语言思维的书面表达方式。

6.英语文字与汉字是完全不同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有形无音。而英文是字母文字,是按发音规则创造的文字。学英语千万不要"背单词",往往孩子强记的只是汉语翻译。

7.不要把英语当作高深莫测的知识,它只是一个工具。

8.英语环境非常容易建立。比如听一盘磁带,看一部原版电影等。

9.面对英语环境,只要培养起好习惯,并坚持不懈,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英语。好习惯包括:听英语时不翻译的习惯;天天听英语的习惯。保持好习惯是成功的开始。

现代家长要注意的八个问题


现在很多孩子养成了如今独生子女所特有的坏习惯,如:挑食、偏食,自理能力弱,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脾气倔,在家说一不二等。现代称职的父母并不是天生的,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处处做个有心人。

1、你是孩子的“克隆”对象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对于0—3岁的婴幼儿而言,这种影M向尤为重要。因为人的个性和主要优缺点大多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的。这一时期的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孩子在家庭中所学到的一切,包括说话的语调、动作、走路姿态、性格和品德等都会打上父母的烙印。所以有人说,孩于是父母的镜子。如果父母下班回家后只顾吃喝玩乐‘生活自由散浸,甚至行为不轨,无疑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别老是“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如孩子在幼儿期特别喜爱游戏和故事,父母采用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倘若一个劲地讲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好。个性特征是指每个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有的则性格内向,偏于肠腆、安静。因此,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父母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应该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其所思、所为及其心理需要。在家教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么的”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3、孩子一样有自尊心

有些父母从未意识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一味求全责备或轻视孩子的点滴进步,在不经意中就伤害了孩子。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尊重孩子不仅能促进其自信心、自尊心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其创新精神与自我行为控制。自尊心受到损害的孩子,在发展中必然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因此,父母必须时刻注意尊重孩子,保护并培养其自尊心。在生活、中,注重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不及他人之处,不责备,不讽刺,可用其他长处来激励孩子。

4、从小教起,从小改了

0—3岁是孩子身心发展最迅速和最基础的时期,此时可塑性大,培养良好的品德及性格最易取得成效。同样,若是在婴幼儿时期形成了某种不良行为习惯,纠正也最容易。但是,如果错过了幼年时期再进行教育,难度就大得多[当前,有些中小学生行为品德上出现的许多问题

,都是由于幼儿期缺乏良好教育或教育不当所致。

5、别总盯着孩子的缺点

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对于其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高兴,以后自然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这种做法称之为正强化。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就称之为负强化。负强化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反而易于强化这种习惯。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为着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说:“这孩子只吃鱼、肉、蛋,蔬菜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孩子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往往是父母惯用负强化所致。

6、决不为孩子护短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但有不少父母只爱听表扬和赞颂之辞。如果有人批评自己的孩子,往往很不高兴。当自己发现了孩子的缺点,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家庭亲子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丁鹏:刚才我们聊的是在幼儿园中怎样去开展阅读活动,那么在家庭当中的亲子阅读,您会给出怎样的建议呢?

余治莹:这个我更希望父母亲给孩子的阅读时间是固定的,不要断断续续的去做陪孩子读书。所以第一点就是给孩子固定的阅读时间。

丁鹏: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和一个固定的习惯。

余治莹:是的,如果你有一个个固定的时间来陪孩子读书,可能平时会读半小时,十五分钟,那么即使你在忙,那你在那个时间段哪怕只陪孩子五分钟或者是仅仅用两分钟来给孩子完成一个对谈,那也是对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有帮助的。另一个就是给孩子良好的阅读环境。你在陪孩子读书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一个嘈杂的环境(),那样孩子是无法将阅读进行下去的。

丁鹏:无法静心读下去。

余治莹:是的,所以亲子阅读的前提是我们要先把时间跟空间完全的设定好,然后我们再来看选书,就是之前谈到的跟他一起去读适龄的书。现在外在的条件都准备好了,那我们就再来看共读的方法。共读的方法是有很多种的,其实我们不必要去强调我们今天要去朗读或者是看图讲述,其实这个共读的过程和方式都是很自然的。我知道有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是在是太担心了,所以共读的过程中她就会非常紧张,他想选一种更适合孩子的阅读方式,他时刻都在思考这个怎么读,一定要读多少分钟,我就觉得这样的家长会把这种紧张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丁鹏:所以您的意思是说,我们在跟孩子进行阅读的时候应该抛却那些“功利心”要跟孩子一起去自然的享受这个阅读的过程,不要让我们鉴于孩子成长的那部分焦虑传递给孩子。是这样吗?

余治莹:我觉得阅读,特别是亲子阅读,那应该要轻松的。因为孩子一旦体验到紧张,他就不会自然的吸收图书中的内容。亲子阅读中“在一起”享受阅读这是最重要的,跟阅读时间长短无关,跟阅读方式无关,只跟阅读的心情有关系。而且在读的过程中不要老是考孩子:你明白了什么?这类的问题。

丁鹏:就是让他享受一个自然习得的过程。

余治莹:对的。

给孩子做亲子鉴定需要注意的问题


给小孩子做亲子鉴定应该注意什么?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家庭的纽带和润滑剂,为家庭带来了无数的欢声笑语,但是一旦夫妻感情发生了信任问题,那么小孩就会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谁都不愿意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是别人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很多男人就宁愿花钱去做个人亲子鉴定弄清事实的真相。那么,在给小孩子做亲子鉴定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注意一:亲子鉴定样本的选择

DNA亲子鉴定,是通过提取人体的任何组织(如头发、口腔拭子等)进行DNA鉴定的,这种方法是目前亲子鉴定中最准确的一种,准确率可达到99.9%,有检测准确率高,简单,快速,实用的特点。

给小孩子做亲子鉴定样本的选择分为两种情况:

1、未出世的胎儿:提取胎儿的绒毛组织和羊水作为胎儿的检测样本。如果要提前胎儿的绒毛和羊水做鉴定的话,一定要找正规医院找专业的妇科医生采集样本,保证提供的样本确实含有胎儿的DNA,同时也保证胎儿和孕妇的安全。采集好样本之后,最好第一时间将样本送检,如果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送检,要将样本冷冻存放。

2、已出世的小孩:已经出世的小孩做亲子鉴定可采集无创的口腔拭子作为样本,孩子太小不建议采集头发作为亲子鉴定样本,因为孩子太小,发质不好。建议10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采集头发作为亲子鉴定。

注意二:保护孩子的心灵

DNA亲子鉴定技术虽然是现在科技进步的产物,很多人会认为做亲子鉴定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侮辱,夫妻之间的猜忌和不信任,从而一提到亲子鉴定就会引起家庭或者婚姻变故。所以大家做亲子鉴定应该要谨慎,为了家庭,要顾及到孩子的感受,灵活运用,选择一种合适隐蔽的方式去做。如果需要办理可以选择华曦司法鉴定所,我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和帮助。

(本文感谢上海亲子鉴定中心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技术支持)

让宝宝看电视要注意的问题


睡前不要看电视

因为电视会让宝宝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下,宝宝很难安静入睡,即使睡着了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所以,在宝宝睡前,不要让他看电视。

吃饭不要看电视

在看之前就给宝宝规定时间,以免该吃饭了还没看完而闹情绪。到吃饭时间还没看完,最多再看5分钟,不要让宝宝养成为看电视可以不顾一切的坏习惯。

优质DVD取代不好的电视节目

愈来愈多的家长发现电视节目并不能提供孩子有益的内容,爸爸妈妈可以购买对孩子比较有利的光盘,比如幼儿运动、舞蹈、手工制作等,动手又动脑!

看电视要有选择

电视节目五花八门,要避免孩子盲目地观看不适合的内容。适合少年儿童的节目:儿童文学作品,如儿童文学名着、童话改编的故事片、动画片;知识性作品,如自然探险、科普、科幻题材等。

引导孩子看广告

很多孩子喜欢看广告,因为它强烈的视觉效果,加上广告词短小凝练、朗朗上口,孩子们过目成诵。父母有责任提醒孩子不要盲从广告消费,学会判断广告信息的真伪,识其利而防其弊。

看完电视和孩子交流

抓住有利时机和孩子交流,如看完动画片后可以问问孩子好看不好看,主人公为什么那么勇敢等。并不是要求孩子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交流让他们在快乐中认识世界、增长知识。

不要顺从孩子的要挟

为看电视,孩子们会哭闹要挟,父母往往不知所措,乖乖投降。这种情况,父母千万不能无原则迁就,可暂时冷落他们。如果孩子继续任性,就要严肃警告。让孩子渐渐体会规范、原则和秩序。

别把电视当保姆

别因为无暇陪伴,就把孩子丢给电视。可以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以免宝宝孤单而对电视产生依赖。大点的孩子,可以分担一些家务,叫上孩子一起洗菜、收拾房间,同时还能和孩子聊天谈心。

家长带头有节制地看电视

要孩子看电视有节制,父母先要以身作则。有些父母把看电视作为主要消遣,这时孩子很自然地效仿大人,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克制自己,和孩子一起有计划、有选择地收看电视。

隔代教育中父母要注意的问题


据调查,中国有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祖父母、外祖父母长大的。隔代教育,确实减轻了年轻父母身上的负担,弥补了他们育儿经验的不足。老人带孩子,父母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参与社会工作,这对年轻父母来说如同雪中送炭。但老人带孩子,也可能出现种种弊端。请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身边故事1 刘伟特别淘气,在爷爷面前更是如此。晚饭的时候,刘伟爸拿起碗到厨房盛饭,走过刘伟身边时, 刘伟瞅准时机,一伸腿,把爸爸绊倒在地,爸爸手里的饭碗也飞了出去。刘伟爸火了,追着要打刘伟,刘伟转身溜进了爷爷房间。刘伟爸忍着疼追进房间,一抬头,自己的爸爸横在面前,挡住了去路:“干什么?不许打孩子!”老爷子板着脸。刘伟爸无奈地说:“爸,他伸腿绊我!这孩子学坏了,我必须揍他一顿。”老爷子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你这么大的人了,这都躲不开,笨不笨?好了!吃你的饭去。”刘伟在爷爷背后偷笑。 警钟:不少隔辈人看不得孩子被批评、训斥,更别说挨打了。我们不提倡打孩子,但是适度的批评和约束不可少,然而在老人的干涉下,父母往往难以管束孩子。受到过分宽容和保护的孩子,更容易因此养成顽劣、冷漠的性格,缺乏爱心,不懂体贴,任意胡为,不守规则。

身边故事2

小增的爸妈都是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小增出生后,两人由于工作忙,无暇照顾小增,就把小增送回了老家。小增的爷爷对孙子倍加呵护,常常带他到树林里的小河边玩。小增手里拿着根小棍,攉拢水,玩玩泥,爷爷坐在一旁看着,心满意足。回家时,爷爷会把小增背在背上,一路摇回去。小增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也是在老家上的。小增的爷爷陪伴了小增12年,在小增上初中前去世了。于是小增的爸妈把小增接回到身边,结果发现儿子和自己的心理距离很远——和爸妈不亲,冷漠,不主动和爸妈沟通。

警钟:孩子的心完全系在隔辈人身上,本应该建立在父母身上的深厚感情就淡漠了,因为隔辈人无意间夺走了子女对父母的亲情。其实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正常的孩子2岁前没有归属感,2岁后才有,并且越来越强烈,谁与孩子最亲近,孩子的归属感就会落在谁的身上。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可能多和孩子接触,把孩子扔给隔辈人,最后可能还会把麻烦留给自己。

身边故事3

蒙蒙是个7岁的男孩,上小学一年级。他做事磨蹭,动作缓慢。初入学时,老师一说话他就紧皱眉头,一副听不明白的样子,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说的什么呀?急死我啦!”并不时把小拳头攥得紧紧地。上课写作业慢,做课间操也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体育老师反映“他就连齐步走都比别人慢半拍。”在家里,他的爸爸妈妈也对这一点非常不满意。

警钟:蒙蒙的缺点就是隔辈人无微不至的照料所致。蒙蒙的爷爷就这一个孙子,姥姥家也只有这么一个外孙,可以说他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传统的观念使蒙蒙的长辈对他格外疼爱,倍加呵护,事事代劳,使他得不到任何锻炼机会。而且,老人的身体在一天天衰老,动作、思维越来越慢,孩子与老人相处久了,活动节奏也跟着变得缓慢。 有些老人怕孩子出问题,磕了、摔了不能向儿女交待,为了不出意外,严格控制孩子的行动,不让孩子跑、跳,结果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延缓了孩子的发育,甚至阻碍了孩子的认知。

身边故事4

小玉也是在隔辈人照料下长大的孩子。一天,午餐时间到,老师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把课桌上的东西都收起来,准备吃饭。”同学们都收拾起来,唯独小玉一动不动。老师把小玉叫到身边,问她:“刚才老师说的话你听见了吗?” 小玉回答:“听见了。”老师接着问:“那你为什么不按要求做呢?”“这不是对我说的。” 小玉从心里拒绝听老师的话。

老师只好重新对她提出要求:“那现在老师要你和同学一样把桌上的东西收起来,好吗?”小玉低下头,嘴里挤出几个字:“不好,太麻烦了。”“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是规定,你知道吗?”“不知道。”

老师试图用事例说明“服从要求”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她把小玉抱到怀里,耐心地说:“假如我们俩一起开汽车出去玩,走到十字路口,遇到了红灯该怎么办?”“停车呀。” “如果我们不想停车,就想把车开过去行吗?”小玉眨了下眼睛,说:“那你就开过去吧!”看着小玉天真无邪的脸,老师哭笑不得。

警钟:隔辈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以孩子为中心,很多孩子因此养成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没有规则意识和群体意识的简单思维模式。小玉的思维就是自我为中心的典例,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做。我们叫这样的孩子“纯天然”。然而,孩子过分自我为中心,同学也不欢迎这样的伙伴,会排斥他,时间长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

特别提醒: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努力减少老人带孩子的副作用,关键做好下面几点:

◎亲近孩子,多创造父母单独带孩子的环境,遇到过分保护孩子的老人,可以从两方面做工作——背着孩子提醒老人,请求老人配合;选老人不在的时候教育孩子,用算后账的形式教育孩子。[!--empirenews.page--]

◎老年人运动不便,父母要多带孩子外出锻炼,防止孩子动作协调不足等问题。

◎孩子将来进入幼儿园、小学,思维要和其他孩子同步,因此要注意经常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减少孩子将来发生心理问题的几率。

宝宝换环境要注意哪些问题?


“姐姐你知道吗?爸爸说,我有三个家呢。”今年3岁的琳琳对记者说。“这里是爸爸妈妈的家,有时候我会去潮汕奶奶的家,有时候我还会去安徽外婆的家。”记者采访发现,由于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的增大,很多年轻父母自己的家在一个城市,而夫妻双方的老家又各自在不同的城市。为了老人照顾孩子的方便,小宝宝有时候就成了“空中飞人”。

给宝宝频繁换环境究竟好不好呢?新爸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千里之外的母爱 飞来飞去的宝宝

阿晴,女儿5岁

感言:女儿很多“人生第一次”我都不在身边

我的女儿今年5岁,在她满一周岁的时候,我就把她送到宁波的娘家给她的外公外婆带,以后的日子就聚少离多了。

每逢暑假寒假,我妈就带她坐飞机来住;平常我和女儿在电脑上聊天。看着她在电脑那头跳着新学的舞、弹着新学的钢琴曲,我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对于她,我太愧疚了,她那么多的“人生第一次”我都没有陪在她身边,只能让她感受千里之外的母爱!

小曼,宝宝四个月

感言:大人辛苦,孩子受累

我和公公婆婆在一起住,白天婆婆能帮忙带孩子,晚上就自己全带。我爸爸妈妈也很想看看宝宝,所以有时候我就带着宝宝两边走,我们大人辛苦,宝宝的作息也因为这样“飞来飞去”不稳定,令我和我老公也挺头大。

安娜,宝宝8个月

感言:真怕见到时他不让我抱

我们夫妻在广州,婆家在清远,娘家在顺德。宝宝3个月大的时候我就上班了,没有给宝宝喂过母乳,而且宝宝一直是婆婆带着。我们夫妻只能两个星期回去一趟,真的很累。宝宝现在8个月,就要开始认生了,真怕见到时他不让我抱。

从小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因为条件有限,有些父母不得不让孩子改变生活环境,但也有一些家长是有意让孩子“锻炼锻炼”。

青青的宝宝今年4岁,可几乎已经是“资深旅行家”了。青青说,宝宝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带着宝宝坐火车回老家待产;宝宝降生后,又在两个多月的时候坐火车去了趟奶奶家;3个多月的时候坐飞机回到广州爸爸妈妈的家;然后从宝宝1岁到现在,几乎都是这走走,那逛逛,奶奶家也住住,外婆家也住住。

青青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小孩子多换换环境是好事,能见到更多人和事,从小体会不同的生活,我是刻意这样锻炼他的。”青青说:“现在的社会流动性多大啊!等宝宝长大了,说不定还要出国呢,到时候什么都不适应,就想着家里熟悉的环境哪行呢?我们希望从小就让他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破坏孩子生活习惯容易造成心理混乱

小洁的家和婆婆家都在广州,而娘家在湖北武汉。小洁的宝宝虽然已经3岁了,但跟外公外婆还是比较陌生,所以小洁就让宝宝回外婆家住了一阵子。

但是,宝宝回来后,小洁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来好不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吃零食的习惯,现在孩子回来后却总是嚷着一定要吃零食才行。另外,小洁平时很少让孩子看电视,可宝宝回来后开始喜欢赖在沙发上看电视了。小洁觉得比较烦:“好不容易给小孩养成的好习惯,这下全泡汤了。老人家也可能是好心,真没办法。”

对大人来说,换环境都是一件比较累的事情,需要时间去适应,对孩子来说就更是了,在采访中,多数家长并不赞同频繁给孩子换环境,“小小的孩子,老被折腾来折腾去的,孩子都不知道哪儿是自己的家了。”

“因为工作关系,我没有时间照顾宝宝,宝宝出生后一直由婆婆带着,白天晚上都是。我奶水比较少,很早就给孩子吃奶粉了。开始的时候没觉得什么,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嘛,跟谁都一样。可是现在孩子两岁了,我发觉她更喜欢和婆婆在一起,对我好像有点无所谓。我真的挺难过的。毕竟我这么辛苦地工作是为了他今后的成长啊!”

孩子两岁前最需要安全感

给宝宝频繁换环境究竟好不好?新爸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育专家给新爸妈们提出了建议。

心理学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法律意义上的监护人,而另一方面,无论从遗传学还是“后天影响论”的角度来说,父母都是养育孩子的最佳人选。“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而这种需要也正是对于亲子感情的呼唤,陪伴宝宝一同成长,其中的欢乐与艰辛,会给父母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因此年轻的父母不要把孩子推给老人带。”

两岁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如果他在与父母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确认“我是可爱的”,任何需要帮助和关注的时候都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就会建立“爸爸妈妈很爱我,我可以爱自己,也可以爱别人”的观念。频繁换环境和看护者,则可能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导致日后孩子没有自信心,很难相信周围的人。

另外,婴幼儿对于环境的改变看似无所谓,其实是很敏感的。

偶尔给宝宝换换环境,可以给孩子大脑带来新鲜感的刺激,有助于孩子智力成长。如果太频繁,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会造成隐患,如水土不服、乍冷乍暖等等,在心理上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定感。

为孩子找到“安全岛”

对于迫不得已要将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的新爸妈来说,想办法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岛”是一个权宜之计。

什么是“安全岛”呢?据专家介绍,家长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一个长久陪伴型的玩具,对于女孩子来说,“安全岛”可以是一个娃娃或毛绒玩具,对于男孩子来说,“安全岛”可以是一个小弹弓,或者是任何喜欢的东西。这种玩具可以在孩子突然面临新环境的时候给他以安全感。

保持固定生活习惯

虽然孩子有可能一段时期内在一个地方生活,但如果家长能够尽量让孩子保持既有的生活习惯,可以减轻孩子对新环境的不适症状。如孩子平时用惯的小闹钟、小枕头、小被子可随身携带,这样虽然“大环境”变了,小环境还是能给他一种一贯性的感觉。

教养方式达成一致

对于孩子来说,最忌讳的就是经常更换教养者,如果一个人一种方法模式,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矛盾感。因此如果孩子迫不得已要到处住住,家长一定要就某些问题与家人达成一致,并坚决贯彻执行。

家长在拒绝孩子时要注意什么?


家长在面对孩子请求的时候,一面要考虑不可一味纵容,以免宠坏孩子,一面担心着在拒绝孩子的时候,如果处理得不当可能会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那么父母在拒绝孩子的时候该怎么做呢?都要注意些什么?以下三点家长们可要特别留心了哦:

家长注意:家长不要规则飘忽不定。

可以和不可以全由家长说了算,但是家长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跟着感觉走,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啊。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我们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我们就能收获一个独立、坚强而自律的好孩子。

家长注意:不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对孩子吆五喝六。

家长过足了当领导的瘾,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家长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遇到宁死不屈的,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

真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心理也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迷失自我。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应声虫;另一部分孩子则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比如小甜甜。当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内心强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当年逼迫孩子学琴,说不弹琴就去死。朗朗没去死,反而当上了年轻的钢琴家。可惜这几十亿人口,就一个朗朗。

家长注意:避免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家长都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对小小的三四岁以内的孩子,这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挟人质。这么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

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呢。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听话,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是错的,而是因为这么做就要受到抛弃。被恐惧控制了的孩子,哪还记得规则的本来面目啊,更别提自律啦!爸爸妈妈在跟前威胁,我就不做。爸爸妈妈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误。难道家长还能365天,24小时贴身盯吗?

宝贝赋予我的幸福——学前班家长寄语


转眼间我最亲爱的冬子上学前班了,等到九月份就要上小学了,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如今一提到“小学生”着字眼他就是一脸的得意,现如今是极度的表现积极,动力就来自要上小学了。

但是,孩子你还有很多的“棱角”需要在幼儿园打磨,每天看着你兴高采烈的去做班车上学,下班车一声“妈妈好”,神采飞扬。妈妈心里不知道有多满足!宝贝这就是你赋予我的幸福。

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也好与爸爸之间的教育摩擦也罢,妈妈都在努力的为你的成长在琢磨;徘徊。在选择最适合你的教育方法。今天妈妈又再次参与了教育专家的讲座,希望可以取得“好经”为你为我有所帮助。我似乎找到了许许多多之前做的不完美的地方,每个细节仔细听来都头头是道,不然我也不会踏进那扇门。

教育,多么神圣的话题,多么深奥的“门槛”,妈妈自从有了你,就“跨”过了一道道的门槛,为的是更够正确的给你找好方向,给小小你做导航。也许妈妈做的根本不够,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可是妈妈的爱你的心你是不可以怀疑的。所以,妈妈每天在努力与你沟通;聊天;把自己的时间完全的给了你。晚上为了让你及时入睡,妈妈放弃了精彩的电视剧,下午放学回家妈妈放下手头所有的家务监督着你的作业。周末一早为了给你做一道可口的早餐放弃了温暖的被窝。尽管这样,妈妈还是觉得这也是你所赋予我的幸福。

最近,妈妈发现你在长身体,特别的能吃,在嘲笑同事家的哥哥是个胖子的同时,你的.身体也悄悄的在发福。总是强求妈妈给你做夜宵,总是说自己吃不饱,妈妈也总是为你在没有暖气片的厨房为你做上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在你搂着我的脖子亲我的那一刻,我知道这就是你所赋予我的幸福。

宝贝,妈妈爱着你感觉好幸福!突然好爱好爱你,在你调皮的时候,在你逗我笑的时候,在你吃东西的时候,在你欢呼雀跃的时候,在你放学回家叫妈妈的时候,在你哭泣的时候,在你撒娇的时候........

家园共育《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外学前班要注意的问题》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学前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