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在家里就可以玩的亲子活动

03-22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50个在家里就可以玩的亲子活动》,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亲子游戏的传播虽然愈来愈广,遍及千家万户,这些亲子游戏,你们都知道吗?为你推荐50个在家就能玩的亲子游戏。

1、让孩子数数家里有多少人?

2、让孩子数数家里有多少小孩/大人?问问孩子是大人多,还是小孩多?然后想想其他的分类方式,再问孩子。比如:有多少人穿绿色衬衫?多少人穿蓝色袜子?多少人比你高?比你矮?

3、让孩子猜猜你脑子里想的数字,告诉他这个数字前面和后面的数字,让他猜。

4、猜猜从房间的一头到另一头需要走几步路?然后走一次,试试之前的猜测是否正确。然后再猜猜如果是跳跃、跨越、小步跳、单脚跳或其他的移动方式,会需要多少次才能从房间的一头到另一头?对假设进行验证。

5、在地上或桌上标注一段距离。然后选择一件物品,如棍子、树叶或勺子,来猜测需要多少根棍子、多少片树叶或多少个勺子才能量完这段距离。对假设进行验证,并用其他物品来重复这个游戏。

6、选择一个字或一个字母,让每个孩子说出一个由这个字或这个字母开头的词。选择其他字或字母继续这个游戏。例如选择“水”这个字,词便可以是“水瓶”或“水井”。

7、在一个平面上撒上少量面粉、沙子或灰,让孩子用手指在沙上写字。然后尝试写数字、写词和画形状。

8、让孩子猜猜你脑子里想的东西,告诉他这个东西的用途,让他猜。

9、说一个词,让孩子想出一个和它押韵的词,然后想出其它押韵的词,越多越好。

10、在杂志或报纸上找出一个图片,让孩子描述图片里发生了什么。然后让他们猜测之前发生了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

11、在杂志或报纸上寻找带有某字(或您选择的其他字或字母)开头的词的图片,把图片剪下来,用它们来讲故事。

12、在您家里、杂志里或报纸上寻找对称的物品。

13、在家里走一圈,让孩子告诉您每个物品名称的首个字(例如”电视”的首个字是“电”)。

14、用押韵的词编一首诗歌或歌曲。

15、尝试用押韵的句子组织一段对话。

16、让孩子指出家里所有红色的物品。用不同的颜色重复这个游戏。

17、在附近散散步,注意您周围的声音。练习模仿这些声音。当您回家后,用声音讲一个关于您散步的故事。

18、在您的家里寻找圆形的、方形的、长方形的和三角形的物品。还能找到什么其他形状?是否有五边形?让您的孩子找出一个环形的东西,然后找出一个球形的东西。找出一个方形的东西,然后找出一个立方形的东西。

19、让孩子想一个他希望去的地方(如果你哪都能去的话,你希望去哪里?)。

让孩子描述这个地方,并讲一个关于到这个地方去的故事。

20、用手拍出一段节奏,让孩子重复。然后让孩子拍出一段节奏,您来重复。交替地由一方拍出节奏,另一方重复。

21、让孩子把他名字的节奏用手拍出来,然后把他朋友的名字拍出来。

22、在玻璃杯子里放不同量的水、沙子或尘土。(同样尺寸的杯子放的量不同,发出的音调也不同)。把杯子从低音到高音一字排开,形成一个音阶。用勺子敲击杯子演奏一首歌。

23、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如“哞”或“咩”,让孩子猜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假装您就是这种动物。那么您是怎么移动的?是什么样子的?吃什么?生活在哪里?

24、假装您是一个动物,向孩子描述这种动物的特点,让他猜猜您扮演的是什么动物。

25、用一个碗装水。在家里收集一些安全的物品,猜测这些物品会沉入水中,还是会浮在水面上。然后把物品放入水中来验证之前的假设。

26、编一些关于健康生活的儿歌,如洗手歌和刷牙歌。每次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唱相应的儿歌。

27、和孩子玩“20个问题”的游戏。在房间里挑一个物品,然后让孩子通过问您问题来猜出您脑子里挑中的这个物品。鼓励孩子问有关物品颜色、重量、质地和声响方面的问题。

28、取一条绳子或线,让您的孩子设法用绳子或线拼出不同的字,字母,或数字。

29、拿一本带有图画的书或杂志,让孩子描述画里面的人在做什么。问孩子他是否也能做这件事。如果他们愿意还可以试着做给您看。

30、从您的家里或外面取能配在一起的物品,如袜子和鞋子,碗和勺子。把这些物品堆在一起,挑出一件,然后让孩子选出与之相配的另一件,并解释为什么它们能配在一起。

31、找一块空地,移动您身体的一部分,让孩子模仿您。然后再加上另一个动作,再让孩子模仿您。不断增加动作,让孩子从头模仿。

32、取出几张家庭照片,把它们放在桌上,告诉孩子您脑子里正在想其中一个人,让孩子问问题,然后猜出您脑子里想的人是谁。

33、对着家庭照片来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如您可以说:“你和你的爸爸都喜欢踢足球。但是你喜欢蓝色,而你爸爸喜欢红色。”告诉孩子们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何带给我们独特之处。

34、在一个袋子里装一些物品,让孩子从中取出一件,然后让孩子讲一个关于这个物品的故事。然后您再从袋子里取一件物品,用这件物品继续刚才讲的故事。再轮流取东西、讲故事,直到所有的物品都用完。接着可以再来一次!

35、给孩子纽扣、杯子、碗或其他尺寸不一的物品,让孩子把这些物品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起来。

36、拿一些胶带或一条绳子,随意放在地上,让孩子顺着绳子或胶带的形状在上面走。

37、和孩子玩“妈妈我可以吗?”的游戏。站在大房间或大块区域的一头,让孩子站在另一头。让孩子问您是否能走、跳、小步跳或单脚跳数步,直到他来到您的身边。(“妈妈/爸爸,我能单脚跳5步吗?”)

38、拿一本图画书,和孩子坐在一起。开始朗读这本书,在翻到下一页之前,先让孩子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39、开始从一数到十或背字母表,在中间跳掉一个数字或字母,让孩子猜猜哪个数字或字母被跳掉了。

40、和孩子一起坐在地上,让孩子背对着您坐,用手指在孩子的背上写一个字母或数字,让孩子猜猜写的是什么。

41、让孩子描述事物移动的方式或发出的响声。“汽车的轮子一圈一圈地滚,钟表的指针滴答滴答”,等等。

42、通过玩游戏让孩子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站在您孩子前面,叫孩子摸摸身体的某个部位。然后加快速度,看看孩子是否能跟上,而且不出错。(“摸摸脚趾、摸摸鼻子、摸摸嘴唇”,等等)。

43、在家里找有对比特性的物品,如潮湿和干燥的物品,高大和短小的物品,柔软和坚硬的物品,大和小的物品等。然后再到外面看看能找到些什么。

44、用一个罐子和勺子作为鼓,让孩子打出拍子,然后让他们改变节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如悲伤、愤怒、愉快或害怕。让孩子编出和拍子及情感相配的舞蹈。

45、让孩子找出和我们的身体不一样的动物,如“想想什么动物有长长的鼻子?”当孩子说出动物的名字后,可以说:“让我们一起甩甩鼻子吧!”用身体的其他部位重复这个游戏。

46、告诉孩子您喜爱他的地方,然后告诉孩子您喜爱您的朋友或家人的原因。

47、选择一些有质感的物品,如棉球、软布和干树叶等,把它们放在袋子里。让孩子闭着眼睛到袋子里摸,让他们孩子描述物品摸上去的感觉,再猜猜到底是什么。

48、跟孩子说假设地板变成了厚泥浆,让他假装走过厚泥浆。接着假设地板变成了沙滩、雪地、软草地、晒热的人行道或其他表面,然后让孩子模拟如何走过这些表面。

49、找一个你喜欢的故事里面的角色,想想如果从另一个角色的角度来陈述这个故事会有哪些不同。一起把新的故事演绎出来,故事发生了什么变化?

50、找出两本不同书里的两个你喜欢的角色。如果他们相遇会发生什么?把两个角色相遇的情景演绎出来。如果可能的话,用家里的物件做成演出服装,演一场戏。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培养自控力,一个实验就可以!


你是一个自控力很强的人吗?在工作和学习中,你能够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还是严重拖延,沉溺于社交网络和在线游戏?

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用他的专著《棉花糖实验》告诉人们:胎教自控不仅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更是你自己的选择。

实验开始时,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块棉花糖。孩子们被告知,他们可以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一会儿(15分钟)再吃,那么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

结果,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得到了第二块棉花糖。在那之后,先后有600多名孩子参与了这项实验。

这项实验最初的目的,只是研究孩子在什么年龄会发展出某种自控能力。

棉花糖实验

那么,“棉花糖实验”到底表达了什么?

年龄的影响:5岁是分界

米歇尔的研究小组在1992年的报告中明确指出,5岁似乎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4岁以下的孩子大多不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而5岁以上的孩子就明显出现了早期萌芽。亲子无忧在针对更多孩子的研究中,少儿教育发现大多数孩子在8-13岁的时期,都可以发展出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

执行功能:成功人生的必备技能

执行功能让人能够实施计划、解决问题,它促进了人育儿网的心理功能的灵活性,对语言推理和高效学习也十分必要。执行功能发展得好的孩子在追求目标时能够有效抑制冲动性行为,记住指令,并且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因此,这些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的数学、语言和文化素养测试中的表现比那些执行功能弱的亲子无忧同龄孩子更好就不足为怪了。

掌控感:“我就是能”

“掌控”是一种你能够自主决定自己行为的信念,这种信念让你能够去改变、成长、学习以及征服新的挑战,孩子们越把自己看作积极结果的原因,亲子无忧他就越有可能在棉花糖实验中选择延迟满足、控制冲动倾向,将自己有助于达到预期结果的行为在各种情况下一直坚持下去。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且真的做到了。

乐观:对成功的期待

保持乐观与对成功的期待意义非凡,要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能运用努力和能坚持的人,同时把自己看作是积极结果的原因。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家长不应使用强硬的语气要求孩子去克制自己的行为,而应该去耐心地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控制,并将这种自我控制的行为内化为一种习惯;

其家长需要在生活中多多给孩子鼓励,在孩子表现很好的时候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

家长在训练孩子的时候应该让孩子觉得等待是值得的,等待后实现的是更高价值的目标,简单的说就是在等待过后将获得更大的奖励。

★总之,家长应该努力提高孩子对现实奖赏的抵制能力,同时对远期目标作出较高价值的评估。也就是说,需要帮助孩子减少对立即奖赏(短期目标)的关注,引导他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的奖赏(长远目标)中去。

培养孩子自控力,一个实验就可以!


你是一个自控力很强的人吗?在工作和学习中,你能够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还是严重拖延,沉溺于社交网络和在线游戏?

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用他的专著《棉花糖实验》告诉人们:自控不仅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更是你自己的选择。

实验开始时,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块棉花糖。孩子们被告知,他们可以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一会儿(15分钟)再吃,那么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

结果,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得到了第二块棉花糖。在那之后,先后有600多名孩子参与了这项实验。

这项实验最初的目的,只是研究孩子在什么年龄会发展出某种自控能力。

那么,“棉花糖实验”到底表达了什么?

年龄的影响:5岁是分界

米歇尔的研究小组在1992年的报告中明确指出,5岁似乎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4岁以下的孩子大多不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而5岁以上的孩子就明显出现了早期萌芽。在针对更多孩子的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孩子在8-13岁的时期,都可以发展出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

执行功能:成功人生的必备技能

执行功能让人能够实施计划、解决问题,它促进了人的心理功能的灵活性,对语言推理和高效学习也十分必要。执行功能发展得好的孩子在追求目标时能够有效抑制冲动性行为,记住指令,家庭教育案例并且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因此,这些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的数学、语言和文化素养测试中的表现比那些执行功能弱的同龄孩子更好就不足为怪了。

掌控感:“我就是能”

“掌控”是一种你能够自主决定自己行为的信念,这种信念让你能够去改变、成长、学习以及征服新的挑战,孩子们越把自己看作积极结果的原因,他就越有可能在棉花糖实验中选择延迟满足、控制冲动倾向,将自己有助于达到预期结果的行为在各种情况下一直坚持下去。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且真的做到了。

乐观:对成功的期待

保持乐观与对成功的期待意义非凡,要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能运用努力和能坚持的人,同时把自己看作是积极结果的原因。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家长不应使用强硬的语气要求孩子去克制自己的行为,而育儿网应该去耐心地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控制,并将这种自我控制的行为内化为一种习惯;

其家长需要在生活中多多给孩子鼓励,在孩子表现很好的时候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

家长在训练孩子的时候应该让孩子觉得等待是值得的,等待后实现的是更高价教育培训网值的目标,简单的说就是在等待过后将获得更大的奖励。

★总之,家长应该努力提高孩子对现实奖赏的抵制能力,同时对远期目标作出较高价值的评估。也就是说,需要帮助孩子减少对立即奖赏(短期目标)的关注,引导他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的奖赏(长远目标)中去。

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


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

这是不久前知乎网站上的一个提问。对此,张小林的回答是:并不是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短期来看有运气的影响因素,长期来看有家庭环境的影响。

她解释说:“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会对他/她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决定你来到清华北大的不仅是自己的努力,还有你的家庭环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愿意及能够为教育付出的时间、金钱,你的眼界和视野,你能接触到的一些资源的机会。”

张小林发在知乎提问下的回答帖被广泛转发。在围绕“努力能否上清北”的讨论中,“家庭环境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再次引起网友对“寒门难出贵子”现象的关注。有人称这是“贵子”的优越,也有人称这是“寒门式努力”的无奈。不少网友发问:光靠个人努力,“穷孩子”还能挤进名校吗?

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

张小林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大一学生,她的观点来自其老师晋军博士多年来的一项调查研究。

在晋军所教授的《社会学概论》课上,每年都会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题包括“你父母的职业”、“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最喜欢的电影”,等等。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晋军发现,相比全国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构成,清华学生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较低,呈现“倒金字塔型”。

有意思的是,关于学生“入学前活动半径”的统计数据发现,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14级学生里,入学之前曾经到过境外的学生占比43.9%,没有出过省的学生为0。相比之下,西部一所211大学的数据则是,到过境外的学生只有2.3%,没有出过省的学生有22.7%。

这一项数据统计结果“非常稳定”: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和经管学院,13级和14级学生到过境外的比例都在40%左右,过去的调查结果也是类似的数据。

“询问入学前活动半径,其实是在调查家庭经济状况,直接询问学生家庭收入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调查方式。”张小林认为,是否出国出省和家庭经济状况有很大的相关性。

因此,这项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是:相对于全国而言,清华大学里家境中等和偏上的学生更多,并且这一现象多年来一直持续。

然而,对于这个结果也有质疑的声音:不足200人样本的调查能说明问题吗?事实上,早在2010年,晋军就指导他的学生对清华大学生源状况进行抽样调查:2010级清华大学农村生源占总人数17%。而当年的高考全国农村考生比例是62%。

晋军还通过多年的课堂随机调查描绘出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

用晋军告诉学生的话来说,“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即使上了“清北”,但努力程度仍有差别

张小林的帖子在网上被广泛转发和讨论。令她意外的是,有媒体“断章取义”地理解为“家里有钱就能上清华北大”,甚至冠以《只有富二代才能上清华?》的标题。

张小林认为,这是对她观点的误读,家庭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指物质条件。而这在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中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认可。正如张小林所写,在求学过程中,个人努力和家庭环境是两个互补的因素,父母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越多,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相应减少,反之亦然。

虽然其中存在着一种极端情况——因为资源实在太少,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机会上清华北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许多出身“寒门”的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

此外,对于处于教育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国家也要求高校为寒门学子开辟了专门通道。比如,清华大学去年扩大了“自强计划”的实施范围,面向83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中学招生。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圆了“名校梦”。但另一个事实是,如张小林所说,即使在上了清华的学生里,每个人为了上清华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不一样。

去年,李力在复读第二年后考入了清华大学。这个从西部小县城走到省城读高中,再来到北京读大学的“农村娃”在家人眼里着实是“光宗耀祖”。

回想高中4年,李力几乎没有外出娱乐、参加社团活动的经历。除了寒暑假回家,几乎所有时间都留在学校里啃书本、做练习题。可相比之下,同样考入清华的其高中同学王达就“轻松太多”。

王达的父亲是私营企业老板,母亲是高中英语教师。对于王达来说,没有令李力“崩溃到极点的英语”,也没有控制生活费的苦恼。不仅如此,王达在高中就担任了学生会主要负责人,外出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机器人比赛,暑假到北京学习英语,寒假去国外度假……最终还因学科竞赛表现出色成了保送生。

在李力看来,“家庭”所给予的条件让王达实现“清华梦”省力不少。“同样考入清华,但其实我觉得他各方面比我能力强很多,而且他学得轻松、快乐。”李力说。

和李力一样,付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寒门学子”。以晋军的问卷调查来看,他出生于中原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上大学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离家50公里的地级市,上大学前未看过电影,很少有时间看电视。

通过自身的努力,他在乡镇念了小学和初中后,考入一所县城高中。成绩优异的他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进入一所985大学,最终在研究生阶段考入北京大学。

回想一路求学的经历,他发现:自己小学和初中同学都来自农村,寒门比例在98%以上;高中同学中,寒门比例占了50%左右;家庭条件的差距在本科期间尤为明显,“优越者每月有上万元的生活费,贫困者只能靠几十元的助学金勉强维持”,在他就读的985院校里,真正出身寒门的学生只占到5%左右。

进入北大读研后,他发现,自己身边很多同学都从未参加过中考、高考、考研,“一路保送而来,某某省状元比比皆是”。“身边可能有富可敌国的巨贾之子,也可能有手握大权的官员之子,还有可能是电视上看到的明星之子,当然也有农民的孩子、下岗工人的孩子”,但他推测此比例小于1%。

从98%到50%,再到5%、1%,付林在这些数字的变化中意识到“寒门式努力”的难处:随着学校层级的升高,“寒门贵子”比例越来越小,而最后的1%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还会有所削减,“如果人生是一次长跑,寒门学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太多,起跑后动力不足、补给不足、身体素质差,能够咬牙坚持下来的实在屈指可数”。

“现在看来,我们都站到同样一个平台上。但如果往前看,你会发现我们走得很艰难,并且还有许多付出一样努力的‘穷孩子’已经‘累’倒在终点前了。”李力说。

名校可以为“寒门子弟”带来什么

在北大读研究生时,一个班级20多个人,但真正的“寒门学子”只有付林一个。

与同学的交往中,付林感到差距最大的是自己的阅历——没去过几个城市、没旅游过、没有唱过KTV、没有去过健身房、也不知道红酒还能分很多种类……“当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只能听,无法参与其中”。

对此,“心态还算积极”的付林也曾试图多看书、多与朋友交流、多参加他们的活动。可他发现,有些阅历需要资金支持。比如,他的意识里,最贵的相机也就几千元,但一次郊游中,他看到一个玩单反的朋友带了好几个镜头,“听说每个镜头都几万元的时候,我惊呆了”。

正如付林的感受,进入清华后的李力为了弥补与王达之间的差距,报名参加了好几个社团的招新面试,可结果却很不理想:想加入艺术团,却没有音乐或乐器特长;想加入学生会外联部,却在面试中因表达不好被刷掉;想加入文学社,却发现自己并未看过几本文学名著,面试时连问题都很陌生……

最无奈的是,最终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参加社团活动——除了学习时间,他的课余时间几乎全花在勤工助学岗位上,“不要说赶超别人,就连弥补都很难”。

“他们不能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兼职、考虑现实性的东西。”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大二学生张嫚看来,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是有差别的。

她记得,大一时需要进行PPT展示,对于从小学就开始制作PPT的她来说“一点儿不费劲”,可班里来自农村的学生“连PPT是什么都不知道。”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皇甫亚楠曾撰文指出,教育内容是一种“文化屏障”,文化屏障是一个阶层的文化符号,现在的教育体系并没有照顾到寒门学子的认知程度,比如纳入正规教育中的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寒门学子由于受经济限制,很多人到大学才接触电脑,偏远山区的孩子甚至连基本的网络概念都没有。至于英语,家境殷实的孩子即使学校英文成绩不佳,完全可以通过课外辅导、外教的方式弥补,口语能力比寒门学子好得多。即使教科书一样,他们的文化背景都不会相同。

在晋军老师关于学生“最喜欢的电影”调查中,清华大学社科14级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盗梦空间》和《哈利·波特》。可对于李力来说,在大学之前,他从未在电影院看过电影,“老实说,大二之前,我连《肖申克的救赎》都没看过,平常大家提起这些国外电影,我只能保持沉默”。

一位社会学研究者告诉记者,1999年大学扩招以后,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降低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如此,好大学中的“精英”来自城市的居多,因为“城市的孩子、父母职业好的孩子,从小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比农村孩子拥有更多的优质资源”。

看完郑也夫的《科场现形记》,就读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大二学生曾杰对“寒门贵子”的讨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用马克思·韦伯关于经济、文化和声望的社会分层标准来解释,“一个学生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资源决定了你能不能上名校”。但同时,他相信,教育能够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来了清华之后,只要你有心,什么都可以补上。”曾杰认为,“大学”是一个催化剂,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让“寒门学子”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一个不错的社会地位,“但不能保证你能获得最高的社会资源,保证最高的社会地位”。

晋军老师的一段话,张小林记得很清楚。晋军说,“大学第一年后,大家会变得越来越像,那些没有出过国的,可以慢慢获得机会,那些在超级中学没有社团和课余活动的,也可以弥补,所以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帖子引发的讨论还在继续,许多评论张小林已无暇顾及,除了删去一些理解特别偏颇的评论,唯一一个留在她心里的评论是:“社会的未来是你们的,但我们也会努力的。

早期教育:宝宝在刚出生时就可以学习游泳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宝宝在刚出生时就可以学习游泳,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宝宝在刚出生时就可学习游泳,听起来很夸张,但这确实是科学的做法。有育儿专家介绍说宝宝最开始学游泳最理想的阶段就是出生后的3个月内,让宝宝游泳会增加抵抗力,提高免疫力,并增加宝宝的情商,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运动方式。

因此,宝宝在刚出生时就可以学习游泳,对宝宝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家长最好给婴幼儿进行游泳锻炼,每周至少坚持一次。育儿专家表示,让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就接受游泳锻炼,可以有效提高婴儿身体机能、刺激婴儿认知能力,从而对幼儿大脑进行教育(干预),促使孩子健康发展,并能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潜能,为宝宝以后的健康、聪明打下基础。以下来介绍一下宝宝游泳的好处:

1、 宝宝游泳可以达到健身又健脑的效果。

育儿专家介绍说,婴幼儿游泳益处多,可最大限度释放宝宝好玩的天性,帮助宝宝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可以促进婴幼儿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肌肉骨骼等系统得到充分发育。新生婴儿游泳还可促进婴儿脑神经的生长发育,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提高婴儿的抗病能力,促进婴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减少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孩子早期的教育,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因此,让宝宝游泳真的是一项很有利的运动,妈妈们应该坚持。

2、游泳可使新生儿得到良好的保健。

宝宝游泳时动作与其它活动不同,由于不断地蹬腿,从而促使排泄。如果给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训练游泳,还有助于孩子胎便早排出,生理性黄疸早消退,营养早吸收等好处,生理性体重下降从而尽早恢复。并能够使婴儿在宫内蜷曲已久的肌肉、关节、韧带得以轻松舒展。

3、游泳可以增强宝玉的心脏功能。

游泳过程中,婴儿全身肌肉的耗氧量增加,水对外周静脉的压迫有效促进了血液的循环,提高宝宝的心脏功能,让宝宝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小心脏。

4、游泳还可以促进宝宝脑神经发育。

宝宝在游泳时会有一些项圈等的辅助工具,但宝宝仍需要自己去平衡。同时,运动给婴儿带来全方位的刺激,这种刺激反馈到大脑皮层,能有效促进婴儿脑神经的发育,激发婴儿的本能和潜能,也就是说让宝宝更聪明。

5、游泳有利于宝宝的体格发育。

所有的运动都会对身体带来一定的好处,游泳的好处更有效。宝宝在游泳时,有效刺激骨骼、关节、韧带、肌肉的发育,促进宝宝身高增长,使宝宝体格健壮。同时还能充分地接触阳光、水、空气,促进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有利于体格发育。

所以说,宝宝在刚出生时就可学习游泳,对于宝宝的各项发育指标来讲都是十分有利的,而育儿专家还介绍说,在宝宝出生后的3个月内,宝宝在妈妈子宫内羊水中的“无条件反射”能力还没有消失。所以游泳是宝宝延续在母亲子宫内的运动,对于宝宝来说是相当简单的,所以家长应该抓住这个好时机,坚持带宝宝游泳,辅助宝宝健康长大。

喜欢《50个在家里就可以玩的亲子活动》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亲子活动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