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好父母的7个秘密你知道么?

03-22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成为好父母的7个秘密你知道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们都想成为好父母,但是很多时候任凭我们怎么努力,孩子好像总是不太“领情”。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儿?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成为好父母真的有秘诀么?

父母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在别人的后面,所以一个3、4岁孩子的日程可能比他们的父母还满,音乐班、美术班、形体班……孩子变成了课程的奴隶,父母变成了孩子的奴隶。我们不能说幸福充实的家庭时光比有益的学习更重要,但是幸福比学习应该优先。

秘密一:家庭时光优先

设计一些全家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并把它坚持下去,具体做什么不重要,只要可以促进沟通和联络感情。比如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你讲给他或者他讲给你;周末一起做一顿晚餐――她可能只是帮你把择下来的菜叶扔进垃圾筐;每个月末在客厅里搭一个帐篷,全家在里面“野营”……总之,它应该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你和你的宝宝能从中享受到快乐。

TIPS:

*当工作与生活发生冲突时,尽量选择生活;

*如果孩子十分乐于某种家庭活动,你千万不要把取消活动作为一种惩罚;

*和你的孩子交流彼此的梦想。

秘密2:把孩子当作大人一样尊重

作为成年人,我们早就明白了尊重他人是多么的重要,这种感悟可能是从多次的失败教训中总结的。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象尊重其他成年人一样尊重你的孩子。尽可能记住孩子对你说过的话,因为那可能是他一段时间以来最重要的事情。给孩子换幼儿园、换保姆之前,最好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应该说,完美的父母并不存在,但是任何家庭的父母都能找到让孩子满意并感受到被尊重的方式。让你的孩子相信自己是重要的、惟一的和独特的,这是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

TIPS:

*不要把父母这个身份看得太重,没有这种身份特殊感,你的孩子可能会更快乐地成长;

*在孩子认为是很严肃的事情上,千万别拿他开玩笑;

*如果孩子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必须为他守口如瓶。

秘密3:了解孩子的个性并牢记在心

成为好父母的精髓在于,真正了解你孩子的个性,并以此来调整你教育他们的方法。没有两个孩子是完全相同的,所以用心去了解你家宝贝的个性,用最适合他的方式来对待他,那样将会把困难和矛盾减到最小。

TIPS:

*如果你的女儿看上去像个假小子或者你的儿子喜欢玩儿洋娃娃的话,你不必小题大做;

*了解孩子用以炫耀的事情和原因,由此可以发现哪些是他认为最有价值的;

*不用过度考虑孩子在每个年龄段应该是怎样的。

秘密4:做一个好榜样

我们应该尝试每天晚上问一问自己:“今天我的孩子从我这里学习到了什么”,因为我们最普遍的错误就是说一套做一套――我们教导我们的孩子要有耐心、要懂得自控,但是却会在路上和别人大声争吵;我们告诉孩子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但是自己却在饭桌上评价;我们要求他们诚实,但是却谎称自己的孩子只有6岁而逃过公园门票。并不是说父母必须十全十美,但是我们希望孩子能从自己的得与失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TIPS:

*父母间对待彼此的态度与孩子待人处世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不承诺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在你离开的时候记得和孩子说再见。

秘密5:鼓励探索和发现

小孩子非常喜欢探索,这也成了他们学习东西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父母没完没了地说“不许动那个!”“离那个远点儿!”的时候,孩子会逐渐对未知事物抱以恐惧和退缩的态度;而孩子探索世界的时候,如果能得到父母的积极回应,则可以更多地伸出他们的触角,去接近更宽广的生活。如果你鼓励你的孩子在婴幼儿期积极地探索和发现,他可能会在一生中热衷于发现生活。

TIPS:

*不要嘲笑孩子想象中的世界;

*无论孩子的成功多么微不足道,你都要表示庆祝;

*为孩子可能会遭遇失败的事情准备备用计划,并鼓励他再来一次。

秘密6:指令明确并坚持执行

有研究表明,来自于家教严明的家庭的孩子会更茁壮地成长,因为良好的规则和规矩会使得孩子更有安全感和安全意识,并且可以教会他们自控和自信。作为成年人,我们不太喜欢别人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我们认为孩子们也会对规矩做出负面反应。其实不然,孩子们更需要指令明确、同时不会随时改变主意的父母。说到随便改变主意,这可能是很多父母忽略的问题。其实每个家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小规矩,但是父母们容易忽略的是,他们往往按照自己一时的感觉来随时修改规矩,这做的结果就是孩子们不知所措,进而对规矩不屑一顾。

TIPS:

*记住那些你成长过程中曾经发誓不对你孩子做的事情;

*孩子确实需要一些标准,制定一些有鼓舞和支持意义的规则;

*如果你的孩子确实违反了规矩,别为孩子找借口,让他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秘密7:告诉孩子你是多么地爱他

研究表明,经常获得父母的爱的表示,可以使孩子在经历失望、沮丧和其他不愉快的时候仍然积极地面对生活,并且寻找办法来处理和脱离暂时的困境。但是令人惊奇的是,许多孩子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有多么地爱他、在乎他,而这恰恰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向他们传达这种信息。的确,对于传统的中国家长来说,让他说出类似于“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这样的话有些困难,但是,它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尝试一下吧?

TIPS:

*每天早上醒来和晚上临睡前要让孩子知道你爱他,并且把这当件重要的事来做;

*让孩子看到你和爱人的恩爱;

*有孩子参与活动时千万不要偷懒,这会让他觉得他在你心里并不重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厌学么?


厌学的原因有着复杂的心理背景,是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教环境不良:(1)家长的不良榜样。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子女心灵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学习的态度、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对学习漠不关心,终日糊吃闷睡,生活堕落,行为不端,争吵不宁,态度粗暴,爱发牢骚,流露轻视知识,鄙视教师,与学校对立的言论,更有甚者哄骗子女弃学挣钱,这些家庭的学生容易染上不良习气,大多心理阴暗、粗野性格执拗,智力发展受到压抑。(2)家教的不良方式。有的家长期望值太高,常用神童的标准要求孩子,不断给孩子加压,一旦达不到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理受到伤害,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对学习产生反感,甚至与家长对抗,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和偏爱,孩子不需努力,便拥有一切,物质上超前满足迷乱了对学习的认知。

2、学校教育失当:(1)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大部分乡镇学校,从小学就开始分主副科,只上语、数、外所谓主科,其他音乐,美术,自然,体育,社会等孩子心中的“好课”只写在课程表上。由于教师包班的原故,一半天或一整天连续上语文或数学的现象,时常发生,学生焉能不腻不厌,那是多么痛苦的折磨,孩子偶尔上一次体育或音乐课都能兴奋几天!可叹那些校长和老师们仍在善意地这样做着!(2)教师素质是造成厌学的重要原因。低水平的教学,让孩子乏味,烦闷海量的重复性作业,让孩子沉重、枯燥,生畏,反感,往往越是教学挫劣,越需用作业来上“保险”。学习自然成了机械、被动,盲目,惩罚性的活动,成了一种负担,学生无法体会学习的乐趣,尤其是成绩中下等的同学疲于奔命,长此下去只能选择弃学,过点人过的日子!(3)对差生的忽视。一些有升学任务的学校(高、初中),只对上级负责,也就是完成升学指标。从校长,班主任到科任老师只重尖子生,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持任意处置,听任不管的态度如排位,分班、参与班级活动等,差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关心和帮助,造成差生的自尊心受损,师生关系紧张情绪对立,隔阂与日俱增,于是自暴自弃,致使厌学弃学。

3、社会环境不良:(1)粗俗文化的传播。由于金钱作祟,一些媚俗低劣的影视媒体泛滥一些学生缺乏鉴别能力,追逐时尚沉溺于言情武打及黄色书刊,网吧和游戏中吸烟酗酒早恋、偷盗吸毒攀比消费,淡化转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追求。(2)媒体的误导,一些媒体正面的报道宣传不足,为迎合读者,将升高就业中的一些社会问题不科学地人为放大,将区域性的潜在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代替全局性的,制造紧张空气,错乱社会认知。

4、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丧失了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伟大的目标才能激发伟大的动力。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一些家长对子女期望太低往往使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另外,由于自我认知的偏差,一旦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便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和热情。

厌学表现与危害:厌学是诸多心理障碍中最普通,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其表现为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中有不愉快体验,如心烦、头痛、焦虑、枯燥、厌恶等;以消极态度情感对待学习,如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行为上表现出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如讨厌作业、不认真听课、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甚至出走、辍学;常与家长教师抵触对立,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对学习成绩反应麻木等。

厌学直接导致学业不良,更为严重的是它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个性形成。专家研究表明:厌学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乐学者,极易导致种种心理健康问题,如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即表现出孤独、麻木、反应缓慢,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焦虑、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反应强烈,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冷漠,心肠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

由于对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家长期望值太高,学校升学的压力,社会就业的竞争等因素,使厌学者整日生活在不安紧张、焦虑的消极情绪状态中,很难解决个体的学习行为与社会要求间的一系列矛盾,困于其中,难于自拔,导致心理失衡,疲劳,挫伤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了自尊水平,同时,厌学者也有正常人的心理情感,良好人际关系的内在要求,但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爱护,在班级中常遭排斥,歧视其归属、接收支持和爱的情感长期得不到满足,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安全出现危机,长期如此,便易导致自卑,抑郁敌对偏执等心理问题,易对人对事产生消极认知,过于敏感,不好交际,不信任他人,不能关心理解他人,行为冲动倔强,难以适应环境,从而形成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

另一方面,厌学具有弥散性。他们错误的认知,不良的心理反应和人际关系等,易污染班级的学习气氛,传染周边同学,大面积地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对策之一: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部分。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需要、情感、意志、性格和理想等,研究表明智力的发展,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学习成绩与智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相同的智商状况下,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直接的动力。它的发展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具有直观性、盲目性、广泛性,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即对事物的特殊爱好,具有专一性、自发性和坚持性。志趣是兴趣与理想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并发展到乐趣和志趣,就会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转化为持久的动力。

(2)增强学生的自尊感。情感是知识渗透的载体,“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神奇的期望效应,实质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才能避免厌学情绪和行为的产生。

(3)优化学生的意志品质。意志具有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它对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两方面作用,意志对行为的积极调控作用,正是厌学者所缺乏的。

(4)塑造积极的性格特征。积极的性格特征有勤奋、自信、谦虚、进取心等,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性格特征,如怠慢、自卑、骄傲、安于现状等,则阻碍学习进步。

上述心理素质的教育与训练,可开设心理教育课大面积进行系统地学习与辅导,也可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进行。对于少数厌学症需要进行的个别心理咨询、建立心理档案,追踪矫正。

对策之二: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多元评价。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每个人都能在一、两个智能领域表现得很突出,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孩子的智能强项,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因此从教育内容上必须摈弃主副科观念,开足开好各门课程,超越教材、超越课堂以满足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需要,从教学方式上必须改变满堂灌,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构建生动、欢乐的课堂,以实现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评价方式上,必须摈除一把尺子的做法,采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如此,对学生的要求就不会一刀切,自然就会有多类好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有其自由发展的优势空间,沐浴兴趣,体会成功,找回自信,赢得自尊,塑造自我,张扬个性,从而健康发展。

成为孩子的好父母


在平常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许多父母都希望有一个友好的相处过程,也希望自己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好妈妈,也希望自己能做称职的父母,但却往往忽略了许多基本的要件,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a.了解孩子是十分敏感的

孩子的敏锐程度,可以知道你是否是出自于真心亦或是虚应了事,一个表情、赞美、或眼神,都可让孩子察觉出父母对他的看法,所以父母亲要注意,用真诚的爱来面对孩子。

b.孩子也有自尊

孩子也是一个有灵魂、有思考的个体,当别人羞辱他、拿他取乐时,他是知道的,所以父母应当尊重孩子,不要在人前数落孩子的不是,当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秘密时,父母也要作一位称职的倾听者及保护者,不要将孩子的秘密公开与人讨论,否则将使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c.不要欺骗孩子

父母常为要得到孩子的合作,许下一些不太可能实现的诺言,这会使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不要一方面教孩子不要作放羊的孩子,一方面又大喊:‘狼来了!’

d.不要作比较

许多父母由于求好心切,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好让孩子懂得发奋图强,其实这只会造成反效果,使孩子承受极大的压力与打击。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在神的眼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世俗的标准却使许多孩子个别的特质遭到抹煞,就连亲生的父母亲也无法给予正面的影响与保护,这不是很可悲吗?相信您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的,现在的不如人并不代表他日后的成就也不如人。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好教练


运动员在大赛来临之际都会与教练一起集训。集训最重要的目的是,与教练一起生活,让教练掌握选手的日常起居,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调节管理,结果往往会使选手的成绩提高。不仅仅是跑步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教练通过与选手一起度过日常生活来管理他的生活习惯,由此培养出更强的运动选手。

在这里,我们可以想一想马拉松的情景。马拉松要跑完42.195公里的漫长距离,据说如果一开始不跑在先头集团里,最后是很难第一个冲刺的。也许你会认为,即使开始跑在后边也极有可能挽回不利局面,但是,在实际的马拉松比赛中,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所以,要使马拉松选手在开始的10公里内跟紧先头集团,培养他的“基础体力”十分重要。

开始的10公里内处在先头集团的话,他就会被这个集团拉着不断地往前跑,渐渐巩固自己的位置。

同样,培养一个优秀孩子,也跟马拉松选手一样,大概在他10岁之前,父母要像教练那样培养孩子学习的基础体力,然后他就极有可能被同一集团的优秀朋友们带着跑向终点。

那么,如果一开始就拍着孩子的屁股让他跑,又会如何呢?——那样的话,会有可怕的后果。

没有基础体力的孩子如果一开始跑得太快,甚至跑到第一的位置,就没有力气坚持到最后,有可能中途放弃。所以,对教练来说,不仅要培养孩子进入先头集团的基础体力,还要让他具有跟先头集团一起跑向终点的“持久力”,这是教练的重要使命。

在学习上也是如此,首先要让孩子从小就具备在“优秀儿童”的集团里一直学下去的持久力。这是父母的使命。

如果一开始没有进入先头集团,过后再想迎头赶上,成为学习好的孩子,是非常艰难的。跟落后集团的孩子在一起的话,总是觉得逃一天课也没什么,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养成坏习惯。

另外,人其实还不是那种坚强到可以独自一人孤零零地努力的动物,如果他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只能靠自己,恐怕是不能成功的。只有在集团中被拽着往前走,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通过跟紧先头集团的节奏,有可能更加增强自己的“学习持久力”。

要想成为好父母,必须努力实现六个转变


做为家长,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求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也在摸索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教育方法。但读完《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深感震撼:自己的很多方法都是欠妥甚至是错误的。王修文校长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父母提供了教育好孩子的方法,王修文校长的成功实践为我们父母树立了鲜活的样板。我认为要想成为好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做父母的,必须努力实现六个转变。

一是要实现由只让孩子学向父母带头学转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要以身作则,少外出应酬,少在家玩手机,要带头读书学习,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二是要实现由好高鹜远只谈大理想向制定一个个实现大理想的小目标转变。不要总是用“名牌中学”、“班级前三名”、“95分以上”来要求孩子,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确定大理想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孩子实际的小目标,小目标的高度应使孩子跳一跳够得着,实现一个小目标再制定下一个小目标,逐步实现大理想。

三是要实现由埋怨指责向帮助孩子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转变。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要埋怨、指责、训斥,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战胜错误、走出误区的方法,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继续保持进取精神。

四是要实现由批评孩子多向家长多自省转变。由于自己做得不到位、没有教育好孩子而责怪孩子,这样对孩子很不公平。当遇到孩子的不足时,不要一味责怪孩子,而要多从自身找原因,找出孩子的问题症结所在。然后从自身做起,告诉孩子自己正在努力改变,请孩子也努力改变自己,双方配合,一起进步。

五是要实现由过度关怀向让孩子自己成长转变。要避免爱得过分,爱得过细,帮助得过多。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要鼓励孩子自己做,要善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要引导孩子帮助家庭做一些事情,承担一些责任,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六是要实现由注重分数向注重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家长不能把注意力全放在提高孩子的文化课分数上,而要把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要教育孩子不说空话、多做实事。对别人一片好心,与人为善。要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要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要磨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要注重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只有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刘老师回复:非常赞同黄琬淇爸爸谈到的六个转变,这是非常重要的“根本”的问题,抓住教育孩子的“根本”,才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为顺利,能够达到这样的认识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对于孩子和家庭,都是受益无穷的!现在的家长真的都太焦虑了,以至于孩子的情绪、家庭的气氛,都很紧张!这不能怪家长,而是环境使然。但即便是如此,我发现,依然有很多有定力的家长,抓住教育孩子的“根本”,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家长是智慧的家长!

你知道在小孩子的眼中爱情是什么样的么?


什么是爱情?孩子们又了解多少呢?不妨看看小孩子眼中的爱情和婚姻是怎样的呢?一组5至10岁的美国小孩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或许答案貌似傻傻的,但是……谁说小朋友就一定不懂事?或许他们看到了你所看不到的。

在西方情人节那天,孩子们给这一情人节赋予了新的内容。因为这是一个“爱”的节日,小朋友可以给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送礼物,表达对周围人的关心、爱心和友谊等,可以广泛地交朋友,感受爱与被爱,体会分享的快乐。那么什么是爱情?孩子们又了解多少呢?不妨看看小孩子眼中的爱情和婚姻是怎样的呢?一组5至10岁的美国小孩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合适的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84岁吧。那时候什么也不用做,有好多时间彼此相爱。”──朱迪,5岁

“等我读完幼儿园,就得开始考虑为自己找个妻子。”──汤米,5岁

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是怎样发生的呢?

“我听人说,这和身上的味道有关。大人们都很喜欢用香水。”──简,9岁

“我想大概会被一支箭之类的东西射中吧……应该不疼的。”──哈伦,8岁

爱上一个人的感觉会是怎么样的?

“会像发生了雪崩,你得拼命地向前跑,不停地跑。”──罗杰,9岁

“如果会像学拼写那么麻烦,我可不想试。太花时间了。”──里奥,7岁

外表重要吗?

“如果你希望一个不是亲戚的人爱上你,当然是长得漂亮点好。”──珍妮,8岁

“外表并不是最重要的。我长得应该算不错了,可是没听说过有谁想嫁给我。”──加里,7岁

“外表是不能持久的。你有多少钱才最重要。”──克里斯汀,9岁

为什么恋人们总是手牵手?

“是怕戒指掉下来吧。那些东西很贵的。”──大卫,8岁

愿意恋爱吗?

“我还是很希望和人谈恋爱的──只要别是在电视放《阿森一族》的时候。”(注:《阿森一族》是美国很受欢迎的动画片)”──安妮塔,6岁

“就算你想躲起来,爱情也一定会找到你的。从5岁起,我就常常想藏起来不让人看见,可是那些女孩老是能找到我。”──波比,8岁

要成为一个好的爱人,应该有什么条件?

“起码得会签支票。就算你有好多好多爱,也得付好多帐单。”──爱娃,8岁

怎么让别人爱上你?

“告诉她你有好多糖。”──阿朗佐,9岁

“请她吃饭吧。一定得是她喜欢吃的东西。我自己就很喜欢吃法国菜。”──巴特,9岁

怎么判断在餐厅里吃饭的两个大人是不是在恋爱?

“看看是谁付钱。谈恋爱的男人都愿意付钱。”──约翰,9岁

“恋爱的人总是我盯着你你盯着我,吃的东西都凉了。”──布拉德,8岁

“恋爱的人准会叫甜品……他们心里准是很甜。”──克里斯汀,9岁

当一个人说“我爱你“的时候,心里想着什么?

“她没准在想:爱是爱,不过最好他能勤点洗澡,至少一天一次。”──米歇尔,9岁

人是怎么学会接吻的呢?“多看点肥皂剧一定有好处。”──凯琳,9岁

应该在什么时候亲吻自己喜欢的人?

“除非我有足够多的钱,买得起结婚戒指和摄像机,否则我不会去吻一个女孩子。因为女孩子们总是想把结婚那天录下来。”──吉姆,10岁

“我可不想在别人面前这样做,会很害臊的。不过如果没有别人看见,我可以考虑亲一个好看的男孩……一两个小时就够了。”──凯丽,9岁

爱情怎样才能持久?

“多花一点时间,不要老是想着上班。”──汤姆,7岁

“别忘了她的名字……那样会把事情弄糟的。”──罗杰,8岁

“接吻的本事很有用。就算你忘了清理垃圾,她也会原谅你的。”──兰迪,8岁

我是个好妈妈吗《你不是个好妈妈》随记


上网浏览之际,读了周振华的《你不是个好妈妈》随记,不觉也愧疚万分,马上关了电脑去陪儿子。

最近,儿子要参加华罗庚杯数奥决赛了。要知道,他能在初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也甚为欣喜,希望他能继续有好的表现吧,故而总时不时地提醒他多抽时间学习、思考、练习一下,许是他听烦了,总说:“你又说这了。”这不,今晚我还是催了。过去一看,他正看书看得津津有味,想来这一看又不知到什么时侯。

“儿子,今天妈妈陪你一起学习数奥,好吗?”没想到他爽快地说:“好啊!”又疑惑地问道:“你今天怎么不忙啊?有空陪我?”听着觉得很难为情,总不好意思说怕自己不是好妈妈吧,只是应声是。

一本正经地端了个凳子,坐在他旁边,也向他要了本草稿本备用。因教了语文

,对数学的东西渐渐就淡忘了,脑子也没有读书时好使了。更何况数奥的内容都需要超常规思维,而我这人又常常正而八经惯了,所以水平和儿子也差不了多少了。

我们研究的是图形的面积。凑着脑袋读题、解题、画辅助线、说思路,时间飞快地溜走了。和儿子一起研究,其实真的蛮幸福的,也会为终于弄懂了来龙去脉而兴奋着。

时间已晚,儿子也说脑袋发胀了,便准备休息。

忍不住在他起身之时问了一句:“你觉得我是个好妈妈吗?”

“是。”儿子毫不犹豫地答道。

暗喜之时又像孩子似地追问着:“为什么呀?”

“因为你陪我做数奥。”

“啊?就这点?”我惊得差点叫出来。言下之意岂不是以前就不是好妈妈。

“不是,还有很多。也说不上来,反正是个好妈妈。”儿子赶紧补充道。

哦,我不由幸福地抱了抱他。

笑眯眯地看着他做着睡前的准备。他大概觉得我很反常,又关切地问了一声:“你的《青铜葵花》课件做好啦?”因为先前我正略做修改。

真懂事的儿子,像大人一般体贴我,情不自禁地又抱了抱他。

等着他上了床,可他又缠着看会儿书。我乘机又打开电脑敲起了字。

我是个好妈妈吗?是,又不是。

记得他出生不久,我就开始了漫长的8年的边工作边读书的日子。那时,我是个好妈妈。每天一下班,总是先陪儿子,直到他睡着了才偷偷地再起床看书。有的时侯,不知不觉也睡着了。所以,往往是半夜12点左右起床,看到凌晨2、3点,最晚的到凌晨4点。那时侯的日子是艰辛的,但决不亏欠儿子。也算是仗着年轻力盛才熬过来了。

他读幼儿园开始,我就不太称职了。原因是我开始担任了学校的大队辅导员,而后又进了教导处。除了自己所教学科的事

,各种各样烦杂的事接踵而来。渐渐地,就好像自己不是单单属自己了。常常会因着这样那样地理由少陪儿子了。因此,儿子在读二幼的时侯,我不是个好妈妈。因常是奶奶去接的,又不识字,故而不能将儿歌、曲子等抄回来让他练习,再加上他总不爱午睡,便成了班里的后进生。小红花很少,也渐胆小起来,也不怎么得老师、同学的喜欢。为了他,我也落了不少眼泪,也想了些办法。大班时,每周用录音机让他讲故事录下来,拿到幼儿园放,提高他的自信,可效果并不明显,也觉得很无奈。其实,也是我不称职的托辞罢了,只想着自己的工作。

入附小的第一天,他代表全体新生做了发言。(为了这费了不少口舌,总算让小小的他应下。我知道,抓住这个机会让他成功一回,可找回自信与阳光。在不识字的情况下,他背下了内容,在家里将楼梯、凳子、餐桌,甚至是床当成了学校的司令台翻来覆去地练习。终于在开学的第一天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之后

读书体会——想成为一个好妈妈


近来看的是以儿子为中心的图画书,只有在星期天有空的时候看些自己的书,都是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因为我最近越来越觉得自己真不是一个好妈妈,发现自己的儿子在语言、记忆、思维等方面都不是很出色,又碰上我这么一个懒妈妈,特别是看到我班乐乐的发展速度让我倍感歉疚。回想自己像许多父母训斥孩子的那种口头禅:“就知道玩,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能不能静下来看看书,画一画”相反,自己在对儿子这方面很没耐心,就像我在博客中所说的那样,有时我还真怀疑自己是否是他的妈妈,为什么我可以对别人的孩子有我的耐心,而对儿子不到三分钟忍耐,我需要更多的知识,以增加“对付”儿子的办法,因为用在班里孩子身上的有些办法在自己的儿子身上效果很小了。所以翻看我们幼儿园发的《家庭教育》,网站中的育儿知识什么的。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玩根本就是儿童的一种权利,与学习并无关联的一种权利。它也许并不有利于学习,但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我赞同卜卫的观点,这样可以更彻底更鲜明。我们如以学习等理由不让孩子玩耍,是在剥夺儿童的权利。儿童长大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他们玩泥玩水玩玩具,玩各种能触及到的东西,体会其中的感受与探索。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会了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健康的身心。

其实,小孩子本来都是爱学习的--喜欢探索、喜欢提问,就是最普遍的证明。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始终选择儿童适合的学习方式。我还看到这样一段话:教育是人的解放,而首先需要解放的是儿童。让我们相信儿童,善待儿童。相信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玩童才是健康的儿童。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障碍。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和个性,无意识地给孩子心理上增加了许多障碍,比如讽刺、苛求。容易造成孩子产生自卑、孤独、忧郁等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几点: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孩子的个性特征,学习一些心理知识,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正确的引导和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作为家长要在家庭成长的气氛中,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

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却不是一名优秀的母亲,希望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得到学习成为一个好妈妈。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很多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


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抱怨,我家孩子真是太磨蹭了!我们越着急,孩子越不慌不忙的。亲子冲突一触即发。当妈的天天处于崩溃的边缘。非常能理解各位妈妈的心情,但在解决孩子的磨蹭问题之前,要先请妈妈们检视一下自己的教养方法哦。

场景一:六岁的小雨一直有吃饭慢的问题,一餐饭一般都要半个小时,有时还要更久。特别是早餐的时候。早上上学的时候,左邻右舍和我们家,几乎每天早上都有这样的声音,“快点吃,谁谁,快点吃饭,来不及了,要迟到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小雨吃饭的速度不但没有变快,还常常因为担心迟到而没把早饭吃完。

场景二:儿子东东现在上小学二年级,是个慢性子,做事节奏慢,总爱磨蹭,东东妈也知道他大多数时间不是故意做得慢,而是性格使然,但还总是压不住火,总跟他发脾气!但是发完火又是后悔~

场景三:乐乐上三年级了,每天早上家里都要上演这一幕:乐乐妈把孩子叫醒后,然后去做早餐。做好早餐之后,乐乐妈发现孩子还在穿衣服,于是急道,“我都做好早餐了,你怎么还没有穿好衣服?等下又要迟到了。”在乐乐妈的催促下,孩子终于穿好了衣服。乐乐妈让他赶紧去刷牙、洗脸,他却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然后慢条斯理地说了句,“我还没收拾好书包呢。”

孩子磨蹭,是不是对新技能不熟悉?

孩子一慢,你心里又急,你就忍不住唠叨,讲道理,甚至指责和打骂?

可你试想一下,如果你的领导每天都这样对你,你的心情是怎样?

一直不停的催促只会占用孩子思考的时间,这样不仅不会快起来,反而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因为他的心里一直都在反复回荡着“你能不能快一点”的催促,这样的后果就是一味的想要快速地完成,反而因为太在乎时间变得手忙脚乱。

孩子有孩子自己做事情的节奏,妈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规范孩子的行动。这直接是种入侵和越界。

很多时候,孩子做功课、做家务、生活细节上会比成人效率低、速度慢,并不是因为拖拉,而是能力有限。他刚刚接触到新的技能,需要时间练习。

孩子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节奏下,才能最好地发挥自身潜力。如果这时候总是有人在一旁催促,势必会让他乱了阵脚,手忙脚乱,反而变得瞻前顾后难以提高效率。

如果孩子稍稍慢一点,妈妈就不能有耐心,给孩子贴上了“磨蹭”的标签,会强化孩子磨蹭的心理——你看!我就是这么慢。

孩子磨蹭,是不是因为父母帮的太多?

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妈妈会以时间来不及为借口,包揽了很多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

比如早上时间不够,帮孩子穿衣服;

出门时间来不及,帮孩子喂饭、收拾书包;

孩子不懂安排时间,直接排出时间表,精细到吃饭如厕。

虽然妈妈一边催促着、批评着孩子,但所有的事情,妈妈都给干完了。

妈妈为节约时间帮孩子忙,是妈妈闯入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并承担了本该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因磨蹭造成的后果。

或许孩子上学没有迟到、作业按时完成、时间安排紧凑,但这一切都是在妈妈的保护罩下进行的,不是他自己自觉自愿努力的结果。

长期下去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虽然做事慢会被妈妈骂,但只要我装听不到,妈妈什么都会替我做的!

长此以往,当妈的只会越来越累,孩子也丧失了自己锻炼的机会,做事能力变弱,也会变得更加拖拉、懒惰,依赖性强,慢慢形成恶性循环。

谁打乱了谁的节奏?

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于是反过来打乱孩子的节奏。

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都会有以下的症状: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现为反应迟缓、自我压抑、对某些事物过分依赖。这两种倾向都容易让孩子丧失自我。

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节奏看在眼里,是因为他们渴望孩子与自己同步。

一个慢性子、爱做梦、做事拖拉的孩子让父母焦虑恐慌,他们似乎从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反应速度及活跃性中看到了他的将来。最终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欠缺,从而埋下了将来引起孩子焦虑的隐患。

父母可能看不到这些,他们看到的只有竞争,以及未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他们变得紧张敏感,对自己生活中的空洞与空虚充满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孩子的教练,甚至是魔鬼教练。

请尊重爱以上原因磨蹭的孩子

经常被父母催促来催促去,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孩子们要么会厌倦了父母的唠叨和催促,同样也厌烦了生活和自己本身;要么他们会用力反抗,甚至拿故意磨蹭去对抗父母。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而今,爸妈们越急功近利,孩子们疲于应对,这无形中加剧了双方内心的焦虑。

最后,面对老油条型磨蹭的孩子,家长们应该怎样做呢?

1、家长首先要帮孩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制定互相监督计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他不知道时间对他来讲意味着什么,因此,培养时间意识对磨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帮孩子认识磨蹭给他自己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让他接受意见并表示愿意改正。

接着,与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让他监督自己有没有磨蹭现象(父母一方参与,一方当),裁判记录结果并及时报告。双方一起制订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为了维护他的积极性,父母常让孩子赢),孩子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就会主动加快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加强了。

2、对拖拉磨蹭的孩子要停止催促,坚持表扬;多一些鼓励奖赏

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孩子说:

“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

“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

“你看你做的多快”

“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

......

孩子便会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而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另外,当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时,或者当他达到了大人的要求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给孩子加一个小红星,带孩子外出游玩等等。用鼓励和奖赏来“催”孩子做事,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3、让孩子觉得“快得值”,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孩子只有感觉到做事快对他自己是有好处的,感觉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动作才能够“快”得起来。

比如做作业磨蹭的问题,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经常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家长的一大堆作业还在那里等着,孩子心里很不情愿。

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孩子自己有一笔帐:我做的越快任务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的慢一点,起码可以省点力气。这个问题解决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老对孩子层层加码,要把孩子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在孩子较快完成了任务之后,就要给孩子自由安排生活的权力,孩子可以用省下来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4、增加计时性活动,增加紧迫感

缺乏适度的紧张感是许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制造”点紧张的气氛,让孩子的神经绷紧一些,使孩子的生活节奏加快一些。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给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饭和做作业等增加些计时性活动。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然后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孩子做得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得不好就给予一定的惩罚。

5、为孩子营造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在做的事情。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把写字台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尽量给孩子一个独立、安静的空间学习,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如果你在看电视,请将音量调小一些;家里有客人或父母在一起交谈,声音尽量小一些,或者在一个隔音比较好的房间里,不要让孩子受到声音干扰。

6、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训练孩子专心做题。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目。让孩子感受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没写一个字,写不出一个小题。

●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出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随着写的组数越来越多,孩子的书写速度变快,更能感到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

●一分钟记单词,并把每次的记忆效果记录下来,形成对比,用成就感促其进步。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成为好父母的7个秘密你知道么?》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空气的秘密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