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整整四天,缘缘一改以往到处游荡的游戏习惯,常常静静地坐在益智区,不停地摆弄着拼图。今天他又坐在那里,选选这个,挑挑那个,看小朋友们在摆弄,就想伸手去帮忙,可总遭到了同伴的拒绝,渐渐地她开始不耐烦,视线开始转向其他区域的小朋友,最终他离开了……
他来到建构区,看见女孩们忙得热火朝天,就想上前帮忙,女孩子用厌恶的眼神看看他,说:“走,我们正忙着呢!”源源便识趣地站到一边,他也不甘寂寞,拿起一个旺仔罐子就在地上滚了起来,罐子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声音,女孩们便提出了抗议,缘缘只好放下罐子,又走进教室,开始游荡。
分析:拼图是缘缘的最爱,爱动脑筋的缘缘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游戏,刚开始材料的提供很适合缘缘的最近发展区,随着孩子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游戏材料的提供很明显的缺乏层次性。所以导致孩子觉得索然无味,放弃了拼图来到建构区,谁知女孩们不需要他,只好开始游荡。
对策:1.在投放拼图材料时,应呈现它的层次性,可提供大小不一、多少不等、难易不同的各类拼图。这样既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让能力弱的幼儿吃饱,又让能力强的幼儿吃好;同时适合同一幼儿的不同发展时期,体现材料的递进性。
2,当老师发现孩子开始游荡时,应及时关注,询问幼儿是否遇到了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这样就避免了孩子的游荡行为。
这次我在益智区投放了一些成品的拼图和自制的雨具拼图,涛涛和雨辰两人一早便来到了益智区,每人一套成品拼图在游戏,很快又有几个孩子围了上来。涛涛手里拿了一块拼图试图放上去,一旁的昊昊马上制止他说:“这不是放在这里的呀!应该放在那里!”可是涛涛赶紧说:“你不要说呀!我自己会拼的呀!”看着涛涛不愿意自己插手,昊昊有点无奈地说:“那等你拼好了,你给我拼,好吗?”涛涛点头答应了。整个过程中,昊昊不断地试图插手令涛涛很生气,而昊昊总是在催涛涛快一点。而一旁自制的相对简单的雨具拼图根本无人问津。
新投放的成品拼图无疑更吸引孩子的注意,一是新材料的投入总能激发孩子参与的愿望,二是成品拼图颜色鲜艳,图形更为美观,三是孩子们都乐于挑战。涛涛虽然在拼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可是他并不愿意让昊昊插手他的游戏,他想独立完成。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他往往认为独立挑战更能显出自己的“厉害”。有的游戏更多的需要合作,而这样的游戏孩子想独立完成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一旁“观战”的昊昊便没有很好的做到一个旁观者,显得很没有耐心,对于一些良好游戏品质的养成也是我们需要有所注意,慢慢引导孩子逐步养成的。
坚持性是坚强的意志与良好品质的体现,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良好的坚持性可以让他们为日后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他们有能力来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有更好的品质。但是,目前我班幼儿的坚持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逐渐变凉的天气使得部分幼儿上学有迟到现象;区域活动玩游戏时不能善始善终,经常玩会这个换下一个,最后可能一无所获;户外活动时因天气凉而不愿意伸手去锻炼……,针对这些问题,我深刻意识到,必须得一件一件的来培养他们的坚持性,让他们能够不断挑战自己!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之一,幼儿在活动中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区域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和知识技能,但是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让他们不想再继续下去,那么这个时候,老师怎么样做才能让幼儿继续坚持下去呢?
一、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创造有利于坚持性培养的氛围
首先,区域环境必须保证幼儿能够有足够充分的操作场地,宽松的氛围有利于幼儿心情愉悦的游戏,从而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思考操作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准备充足的材料,避免幼儿因材料不足而发生争论,浪费区域活动时间!区域活动是以幼儿个别活动为主的活动形式,它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区域中他们能自由的选择活动,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活动,有了兴趣,就能促进幼儿向着自己的目的前进,就能坚持到底做一件事情。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对幼儿进行坚持性的培养。
二、制定规则,以兴趣激发幼儿的坚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区域活动更离不开规则的制定,因此活动前应先宣布区域规则,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定制区域活动的规则,使规则更加合理化,同时促进幼儿的遵守意愿,由此可以鼓励幼儿坚持天天执行,久而久之孩子们在规则意识的调控下,自然而然养成持之以恒的坚持性意志品质。
大班幼儿有较强的好胜欲,喜欢挑战,更享受胜利的喜悦。因此,在材料投放上需要我们多动脑筋下功夫,利用玩具的新颖,玩法的创新来吸引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操作,他们的好奇心会最大限度被激发,例如,我投入了新材料《沙漠寻宝》,外形美观,规则明确,还有挑战性:骆驼在沙漠中行走,不断获得金钱,最终到达藏宝藏地点,这个游戏中,首先最重要的便是规则,规则讲清楚后,让他们自己操作,看看谁是那只先到达藏宝地的骆驼,活动开始后,幼儿的反应能看出来对这个玩具充分的兴趣!
三、改良玩具,创新玩法
对幼儿已经失去兴趣,玩腻了的玩具,老师可以重新换规则,创新玩法,让幼儿重拾对玩具的热爱,例如,益智区里有玩具《饼干排排对》是按照规律排列饼干的,一些幼儿在玩了两三次后已经完全掌握它的玩法,因此便没有了兴趣,进入区域后开始和别人讲话,严重影响了区域常规,这时我找来卡片,让这些已经掌握了的幼儿自己出题,让另一个人来找相应“饼干”,并且采用打分制,做对则加一分,否则不加分,这个玩法出来后,很多掌握了的幼儿有跃跃欲试,这个玩具的活力充分被调动起来了!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游戏为基本组织形式,因此,要让幼儿更好的坚持就必须让他们保持对玩具的兴趣,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玩法,永保对玩具的热衷!当然,相信在区域游戏中坚持的力量会延伸到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变成更好的大班幼儿,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段时间班级孩子们的区域游戏热情很高,每天先吃完水果的幼儿就会走到我跟前问:“孙老师,可以玩区角了吗?”现在班级幼儿游戏常规已初步形成,孩子们能进行自主游戏选择,并在提醒下学习与小伙伴共同游戏。关于游戏中教师要如何支持幼儿,我做出如下的几方面工作:
一、以尊重孩子意愿为主;
最近两天我发现文文和花花等人总是选小猪美工坊里的游戏,每天区角游戏时间一到,她们就到小猪家去画画。先是选择有图案的画纸进行涂色,每人接连涂了三张,可是发现涂色纸没有了,她们便自己画起来。就这样连续三天都在画画,直到连空白纸都没了。我看到她们把画好的作品放进自己的作品袋,还在互相欣赏了一番,对于自己的作品很满意。我看到她们找不到白纸画画犯愁时,我便主动问道:“还要白纸来画画吗?小猪家还有其他好玩的游戏材料哦!”她们中文文和花花表示还要白纸画画,而沙沙等人去选择橡皮泥的游戏了。对于文文和花花两人想要继续画画的需求,我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让她们尽情的画画。看到她们投入而专注的样子,我知道我的支持很重要,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满足孩子的真实需求。当孩子的意愿与教师意愿不同时,我对孩子们意愿的尊重与支持,让孩子们陪感幸福。
二、相信孩子,给孩子自主发展空间。
在一次区角游戏中,我来到小熊家门前,看到涵涵双脚站在两个有轮子的玩具上面。他手扶小熊家的桌子,两脚踩在玩具上做滑行状。我站在一旁并没有打扰他,就静静看他。一旁游戏的小朋友看到了涵涵,也在一旁看他,脸上露出笑容。我问涵涵:“你在做什么?”他笑笑说:“这像旱冰鞋一样!”我点点头笑道:“真的,挺像的。”说完我走到一旁,并没有再打扰他的游戏。他看到我走开更加放开地游戏了,他直接拿着一个扫帚,用扫帚撑在地面滑行出了小熊家,来到了小羊家。他就这样高兴地滑来滑去,引得一旁小朋友都在看他。看到他越来越快的滑行技速度时,我提醒他注意安全,他对我点点头。游戏全程过程中,涵涵都是小心翼翼专注地滑行,没有出现任何意外事故。当涵涵玩过“溜冰”游戏后,小熊家的瑶瑶也来尝试“溜冰”的感受,涵涵还提醒瑶瑶注意安全。作为教师我们总是为孩子安全、健康等等考虑周全,也因此造成对幼儿自主发展空间的限制和不信任,反而不利幼儿的发展。教师要相信孩子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游戏中为孩子提供更加宽广的探索空间,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早上依依来到了益智区,玩起了“物品配对”的游戏。看着她很认真的寻找了起来,可是配对到最后总有一对物品:牙膏和水壶是不对的,于是依依跑过来向我求助:“老师,最后这个不对,我找不到了。”我过去一看:她将牙膏、牙刷、杯子、水壶弄错了。我说:“牙膏和牙刷是好朋友,牙刷和杯子也是好朋友,杯子和水壶也是好朋友,它们几个都是好朋友。”听了我的提示,依依高兴地说:“它们都是好朋友,可以让一起”说着就把牙膏、牙刷和杯子放在了一起,然后我还看见她拿着牙膏牙刷表演起了刷牙来。
我们在预设这个游戏时是一对一的配对:牙膏牙刷、杯子水壶。但配对游戏的难点在于并非是一对一的进行配对。有些物品可以和多样物品进行配对,就例如上面案例里的牙膏牙刷和杯子的这个情况。在家这三样物品精=经常是摆放在一起的,所以依依在一开始的配对:牙刷和杯子这样配对也没有错的。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在老师的一步一步的帮助指导之下,正确的完成了操作,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
今天的这些情况中可以看出:我们班级的孩子阅读习惯不是很好。《指南》中语言领域小班目标:爱护图书,不乱撕、乱扔。今天孩子们没有做到,看见书在地上也没有去捡起来,有的孩子甚至把书卷了起来,不爱护书本。面对以上孩子们在阅读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我觉得应该要即使去引导和纠正,因为当孩子们形成了某种不良的习惯后,要去纠正它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所以我一看到这样的情况,就去进行了指导,提醒幼儿去捡书。
儿童行为表现:建筑角的积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我们有一柜子的积木,正好可以供多个孩子能够进入建筑角游戏。于是孩子们进入游戏后,各顾各的拼搭着,谁知王嘉怡的大楼被查怡婷孩子撞倒了,查怡婷伤心的大哭起来。于是马上跟她道歉,连忙说:“对不起,这里太小了,我不是故意的。”我看着建筑角,确实啊,六个人在里面是小了点,但是没有办法加大了。于是我给她们出了个主意:”你们两个一起搭好不好?这样可以节省一点地方,也不怕被撞倒啦!“于是王嘉怡和查怡婷很高兴的搭建了起来,结束的时候我给大楼拍了张照给小朋友欣赏。
分析:小班的孩子对于合作还不是很熟悉,她们只会自顾自的游戏,但是当问题出现时,合作往往会更容易解决问题。两个小朋友经过老师的提醒,很快的就开始了合作,其实这正证明她们不是不会,而是想不到要这么做。
措施:1、尝试调整建筑角的位置,设置的更宽敞一些
2、让孩子带一些小汽车来园,建构的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
孩子们在区角玩游戏时,起初孩子们还能够认真的玩耍,但是过一段时间,有的孩子就不耐烦了,有的孩子在一起抢玩具、夺玩具,有的玩够了就扔过来扔过去。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拍着手,把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使劲的训一顿,强硬的使他们安静下来。但是这种强迫孩子的方式使孩子难以接受,毕竟他们只是3岁左右的顽童,挫败了孩子的自信心。怎样才能使孩子安静的玩玩具呢?
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走到他们中间,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要轻拿、轻放,不要扔,碰着玩具也会痛的。”我再表扬几个表现好的孩子“你们看扬扬小朋友多懂事,拿玩具的时候可轻了,玩的多好。再看看晓灿,玩具摆的多漂亮。”这样一说乱扔乱抢的孩子就会安静的玩自己的玩具,也会向同伴学习。
教师的责任是:尽自己的努力教育好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环节,只要我们多花一点心思,就会让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从而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更过的乐趣。
只见他又开始重新挑选石头,这回是三角形、圆形的顺序,完成了另一条有趣的石头路。
其实在益智区里已经投放了很多可以用来排序的材料
,比如上个主题的“小火车”,椰子罐等,但是在以往的区域观察中,并没有发现很多孩子对这类排序材料感兴趣。
在这一次的材料投放后,我并没有要求孩子们要在益智区使用石头来排序,因为我觉得石头可以玩出很多花样,能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探索中去发现,去游戏。而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就看见了嘉嘉对石头的兴趣,我本来以为他会拿着石头来搭房子等,但是在他的摆弄下,竟然用石头来排列,很是让我意外,原来一直以为孩子们不敢兴趣的操作也可以那么受欢迎。
细细思考,有时候教师在对新材料的投放上不需要处处讲明玩法,让孩子自己去创造玩法,他们就会更喜欢。还有一个原因是,之前给孩子们画过石头路,这让他们拥有了玩石头的经验,于是一拿到石头,孩子们结合自身的经验自然而然地开始了他们了探索之旅。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