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烧中度过五岁生日

04-01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高烧中度过五岁生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真没想到,念叨了这么长时间的五岁生日,居然在发烧中度过的。幸好姗姗能理解,同意病好了之后再吃生日蛋糕。为了这个生日,我们全家在几个月之前就定下目标:要学会游泳、轮滑,要能自己起夜,并因此制定了实施计划。

五岁生日之姗姗起夜篇

五岁生日的第一大目标就是自己起夜。早在两个月前,她妈妈就和姗姗说,我们要五岁了,要成为大孩子了,所以晚上要自己起夜了。

要说这事怨我,为了让姗姗夜里睡的好,我一直坚持夜里由我们给姗姗把尿的做法。不过,看着周围的孩子过了四岁后大多能自己起夜了,我心里开始发毛了。所以,当她妈妈和姗姗商量自己起夜时,我也是赞同的。至于姗姗,在“大孩子”的说法刺激下,也信誓旦旦的说要自己起来。不过,说这话的时候可是白天,当夜幕降临,姗姗睡着之后,她可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当她妈妈在姗姗耳边温柔的说道:“姗姗,该起来尿尿了”,姗姗置之不理,当然,当我把她抱下床后,她还是迷迷糊糊的照尿不误。

第二夜,妈妈那温柔的呼唤坚持的在姗姗耳边响起时,姗姗回应了:“不尿”。也就在这句“不尿”的回应不到二十分钟后,我们的大床中间就变成了湖泊,于是,她们俩成丁字形睡觉,我则被赶到了另一个房间。

第三夜,我们不再相信姗姗的不尿,持续的呼唤,姗姗急了,闭着眼睛喊道:“别说了,我还要睡觉呢”。。。我和她妈妈愕然无语。

第四夜,姗姗大哭,但是依然不醒。。。

第五夜,又不理,但是不停的翻身,以期躲开妈妈那温柔的呼唤。姗姗就是有本事,她甚至可以从床头翻到床尾,那可是两米的大床啊。。。

终于有一天,在妈妈连续半小时的呼唤下,姗姗终于委委屈屈的起来尿了,我们大喜,认为一个新的篇章就要开始了,好景不长,由于那几天姗姗在幼儿园中午睡眠严重不足,甚至在回来的路上就睡着了,所以这半小时的呼唤我们也不敢坚持了,所以直到今天,姗姗即使到了五岁生日了,即使已经长到了买半票的身高了,我们依然要抱她起夜。失败啊。(刚刚从妈妈那儿传来好消息,今夜,姗姗只滚了一圈,就自己起来尿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五岁生日之姗姗长大篇


不论预先设定的目标是否达到,时间老人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五岁终于到了,姗姗比半年前长大了。这半年来,姗姗最明显的变化有两个,一是话多了,二是会委屈了。

姗姗的嘴巴和别的孩子不同,她的嘴巴是用来说话的,不是用来吃饭的,有一次我和她聊天,就一个话题,我连着五次想插话,居然都只说了两个字就被打断,我自从当了小领导,已经很久没有被人打断说话了,没想到在孩子面前吃瘪,好郁闷。我不知道姗姗在幼儿园怎么样,听说吃饭比较慢。在家里,饭桌上,她的嘴巴很少用在吃饭上,即使不说话,也要找个借口下地溜达溜达,尽量减轻嘴巴吃饭的压力。本来我一直认为我们家有个良好传统,就是在吃饭时大家在饭桌上,天南海北胡侃一气,很是能增进家庭感情,并创造一个知天下事的机会,但是这个传统用在姗姗身上就有些变了。唉,我还是希望她的嘴巴能够把吃饭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不然五岁多了,体重还是徘徊在三十几斤,虽然抱着很方便,总是觉得是由于我们自己的原因,没有能把她养起来,心里终究有些愧疚。

除了能说话,姗姗处理矛盾的方法也多了不少。四岁半的时候就说过,她不像以前那么爱听话了,就拿吃糖来说,她妈妈原来一直严格控制她的摄糖量,结果导致姗姗经常躲着我们偷吃,比如门后、衣柜旁边、或者阳台,只要是我们一眼看不到的地方,都是她偷吃零食的好地方。前一阶段,她妈妈经常看到她把头放在书柜里,好像在找书的样子(她最近也确实比以前爱看书),直到有一天,她妈妈给她收拾书柜,竟然在里面发现了一大堆的各种零食和糖果的包装,终于真相大白了,哈哈。孩子的教育,还是易疏不易堵啊。

对于她不愿意做的事情,前半年她的反应一直就是“我不。。。”,后来,在我苦口婆心的规劝下,她的“我不。。。”少了,换成了另一种方式――就是用她那漂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看着你,嘴唇一撅,眉头似皱非皱,听着说话的声音就开始有颤音了,好让人心疼啊。

当然,姗姗还有许多其它办法,例如“你别如何如何啦,要不然我就如何如何啦”,这是威胁论;例如“老师说了,应该。。。”,这是振振有词论;例如“我做的不错吧,给块糖吃怎么样”,这是讨赏论;例如“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姗姗一个”,这是分享论;例如“我就看三集,然后就去洗澡”,这是讨价还价论。。。林林总总。

唉,孩子长大啦。

这篇五岁随想酝酿了很长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拖了半个月,没想到该落笔时,居然想起这么多事情,好像有些罗唆了。上次四岁半,得到许多朋友的支持和反馈,让我干劲十足。返过头来看看自己写的东西,想象着女儿十八岁的时候,当我把每年两篇的成长日记作为生日礼物交给她时,会不会像电影里经常看到的镜头那样呢?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姗姗爸爸

于2009年12月

如何顺利度过“叛逆的两岁”


问题:自己的宝宝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非常的乖,不吵不闹。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是从19个月之后,孩子突然变得非常不听话。一开始可能表现为我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变得习惯拒绝。然后,越来越变本加厉,让他做一些很简单的事情都会乱发脾气,大哭大闹,甚至还会用小拳头来打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宝宝会一直这样不听话吗?我应该怎么做?

专家建议:其实不仅是国内的父母,就是在国外,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曾或者都会面临这样的状况,这对孩子来说是个必经的阶段,我们称这个阶段为“叛逆的两岁(TerribleTwo)”,持续阶段通常是在1岁半到3岁之前。

通常当宝宝进入19个月之后,他的“自我意识”会逐渐增强,他渐渐会懂得说“不”,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宝宝的成长特质。比如说之前宝宝“抓奶瓶”简单地“想去抓奶瓶”的话;那现在他抓奶瓶是因为他“想喝牛奶”,他的目的性更为明确,他慢慢意识到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举个例子,妈妈想要宝宝去睡觉,宝宝不愿意去睡觉,他想喝牛奶,但他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让妈妈了解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其语言发育还不成熟,无法调动很多词汇(通常宝宝能够运用得词汇在20字左右)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他的外在表现就只能是哭闹。结果妈妈就觉得很奇怪,因为她不知道为什么宝宝这样不听话。其实根本原因是孩子内在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缘故。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来应对这样的问题呢?首先,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宝宝知道:你的哭闹我能够理解,我不否定你的感觉,但我希望你能找到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家长要鼓励宝宝通过其他途径,比如说肢体语言,比方学习宝宝手语(BabySigns),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的话,宝宝觉得自己的需要是能够被满足的,就不会再无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当然,这个阶段的宝宝在情感发育方面还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父母也要给与充分的理解。

我们通常用“一半大人,一半孩子来形容”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所以国外有的专家把“叛逆的两岁”叫做“第一个青春期(TheFirstAdolescence)”。一方面要像对待大人一样,学会去理解和尊重宝宝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给与宝宝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引导宝宝学会通过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五岁生日之姗姗轮滑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游泳已然宣布泡汤,轮滑居然也不是一帆风顺。

要知道,我一向认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可能与我最有朝气的阶段天天听的“为祖国健康的工作五十年”那句口号有关。姗姗无论是跑步、跳舞还是做运动类游戏,都显示过很好的身体协调性,但就是不敢学骑车,所以我想让她从轮滑入手,练习高速运动的平衡能力。正好幼儿园有轮滑课,于是,就像游泳一样,从头盔、护肘、护腕、护手,一直到护膝、护踝、轮滑鞋,一套貌似专业的服装穿在身上,还真有一点飒爽英姿的味道。

除了每周二的轮滑课外,周末我们还会带她到学校操场上练习一段时间。姗姗穿着轮滑鞋,虽然有些新奇,但还是很胆怯的,毕竟与走路的习惯截然不同了嘛,即使操场是塑胶跑道,她依然要紧紧抓住我们的手不肯放开。

在如何练习上,我与她妈妈出现了分歧。她妈妈想着应该按照老师教导的办法,将动作分解开,从站起来、到走路、到绕障碍物,分段练习;可是我觉得这是专业的练法,并不适合小孩子初学。按照我的意思,应该先让她滑起来,甭管动作是否正确,要先有成就感再说。唉,别家都是和老一辈有教育代沟,我们家主要是自己带,所以只好我们俩吵了。不过,这种争吵,通常是以她妈妈胜利而告终,就像孩子是明年上学还是后年上学一样。

就这样,到了第三周,姗姗终于发火了,在妈妈严厉要求下,满含着眼泪穿上了轮滑鞋,这下让我受不了了(写四岁半时就说过,我很宠姗姗)。于是,我暂停了她妈妈的教学权力,单独拉着姗姗去旁边玩,按照我小时候学水冰的经历,要她向左晃、向右晃的向前滑。终于,在踉踉跄跄中,姗姗滑起来了,真的是滑而不是走的。这下姗姗来劲了,那天一直到天黑,她都不肯回家。又隔了两天,轮滑课上,姗姗遭到老师的夸奖,说有进步,回到家中,姗姗立马穿上鞋给我们表演,呵呵,我也来劲了,非要买双轮滑鞋,并和姗姗说好周末一起去滑。

到了周末,我们来到大操场,手拉手,肩并肩,高高兴兴地滑到跑道中央。虽然我只在十年前滑过一次旱溜冰,但是多年的水冰底子让我上手很快,我有一种想向前向前再向前的冲动,于是松开姗姗的小手,开始快速向前滑去。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啊,只滑了几十米,居然一个跟头摔了出去,幸亏在年轻时有丰富的高速运动中摔跤的经验,我急忙来了个后滚翻,将那股冲力卸掉了,只是在手先着地的瞬间,我似乎听到一声奇怪的声响。。。于是,在姗姗恋恋不舍的目光中,我们离开了操场,我用左手换挡,狼狈的回了家。还好只是软组织挫伤。

姗姗的轮滑已经上了轨道,几乎每周轮滑课老师都会表扬两句,但是姗姗的兴趣似乎在降低,就像这个周末,我几次提到去操场,她都没有答应,要在家里玩。唉,但愿只是天冷的缘故。毕竟,我有个梦想,能有一天,看到姗姗像小燕子一样,在溜冰场上飞翔。

如何轻松度过2到4岁的赌气阶段?


导读:孩子的安慰阶段对于父母是非常辛苦的,对孩子也同样充满着痛苦。其实,这时孩子的叫嚷并不是不服从父母的表现。

在2岁的时候,孩子就慢慢地显露出自己的棱角了。他们不再那么乖,那么听话,而是会毫无缘由地在地上打滚或是大吵大闹。尝试着使他们镇静下来,却只会惹来小淘气们更大的脾气。作为父母,有时也只能听之任之。如果这样的闹剧发生在公共场合,比如大街上或是超市里,那么做父母的就只能蹲在孩子身边想办法了。《随他去》、《可怜的孩子》、《还有一招》里面就刊登了很多关于这样的闹剧上演时周围旁观者的评论。

昨天,孩子的嘴里还满是甜蜜的“爸爸”、“妈妈”,怎么现在就变成“我不要”了呢?难道什么事情做错了吗?同样是面对着爸爸妈妈那满是亲切笑容的脸,嘴里吐出来的字怎么就变成“不!”、“我不要!”,或者干脆是愤怒的叫嚷了呢?

孩子的安慰阶段对于父母是非常辛苦的,对孩子也同样充满着痛苦。其实,这时孩子的叫嚷并不是不服从父母的表现。从2岁到4岁的这个困难阶段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有时人们更倾向于将这一阶段称为“独立阶段”,这里的独立并不意味着反抗,而是与周围划分界限,使自己脱离出来并逐渐变得独立。这种意志会促使他们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自己,孩子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己的需求与愿望区别于其他任何人。(在青春期,孩子还会经历第二个、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赌气阶段,经过这个阶段以后,孩子们不仅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还拥有着独立的个性)。

其实,这时孩子的狂躁症并不是针对父母,它是一种自我欠缺状态下的不知所措的惊慌表现。因为在孩子看来,眼前的世界非常混乱,而孩子内心中对于自己可以独立走路和说话这样的事实有着无比的自豪感,以至于产生过大的自我意识和冒险精神。他们会觉得自己犹如一个小小的上帝,无所不能。比如就像此时此刻,生命本身似乎就是一个能够被自我意识所支配的商店。然而现在,这种万能的幻想却被残酷的现实破灭了,最痛苦的是:是被自己的父母所破灭!在这个时期之前,孩子还能够与父母和谐地相处,但突然间,父母被孩子认为是“邪恶”的象征,因为他们总是无缘无故地阻止自己做喜欢的事情。孩子们正高高兴兴地在浴室里摆弄着浴液、洗发香波之类的瓶瓶罐罐,可是还没等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父母却出其不意地闯了进来,打算教训他们。软弱与绝望的感觉立即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内心的恐惧在此时更加剧了他们绝望无助与愤怒的程度。

这种伴随着冲突、攻击性的自我意识阶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经历了这个阶段后,他们懂得了:

其他人的需求与愿望和自己不同。

因此需要妥协与退让,但这并没有任何危害,无论如何,我还是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全能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够互相赖以生存。

国外宝宝如何度过暑假


不少中国的宝宝把电视当成了暑期生活中的主角,在电视前花费的时间占了很大比重,家长们是否对国外的宝宝如何过暑假比较好奇呢?那就看看国外宝宝的暑期安排吧,或许会给家长们一些启发。

美国:在美国到了暑假,孩子们一般都不会闲呆在家里,而是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夏令营。美国老师还会给很小的孩子一个课题,让他写论文。孩子会自己去找资料弄清楚,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把知识教育转变到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上。美国一公司经理为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投资创办了一个企业家夏令营,让孩子们暑期学当企业家。

法国:法国巴黎的不少学生,尤其女生都利用暑假参与对老年人和残疾儿童的义务照顾活动,帮助他们做家务,陪伴散步或上医院等。

加拿大:在加拿大,暑期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有划独木舟、探险、学习驾车。孩子参加这些活动后变化很大,显得成熟很多。此外,他们也会抽出时间去打工赚钱,但这个时期的打工,并不真正为了支付自己的生活费用,而是一种社会实践。

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假期是孩子们表现自己的最好时机,不管他们干什么,都是在没有压力的外部环境下进行的,随孩子自己去安排,做自己喜欢的事,参加社区活动、旅游、打工等。但他们重视和倡导孩子去参加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其种类包括学习辅导、环境保护、家务劳动、帮助残疾人、为患者服务等。

想象在2岁左右开始萌芽


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对过去感知过的,并在头脑里保存着的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的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想象出现的新形象可以是人从来没有感知过的,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存在的或者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例如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象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等。

想象这种心理活动在2岁左右开始萌芽,这时期的想象活动只是把他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感知过的形象再造出来,想象的内容很贫乏,有意性很差,属于再造想象,是一种低级的想象活动。这和幼儿时期的生活、知识经验缺乏,语言水平比较低有一定的关系。如2岁左右的幼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开展想象,表现在模仿妈妈喂饭的动作,自己抱着娃娃去喂饭,可以模仿医生给病人打针,可以把椅子想像成汽车,自己假装成司机。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语言水平的提高以及游戏活动发展,到了3岁以后儿童的想象的就会有较快的发展。

想象对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学习、科学发明还是生产实践都离不开想象力,因此,从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也就具有了重要意义。想象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首先要丰富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体验和更多的经验来丰富他的想象力,从生活中获得较多的供于想象的材料,这也是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家长要启发引导孩子进行想象,从小让孩子多想,敢想。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积极地开展想象,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供助于词进行想象,这也是提高孩子想象力的重要环节。要做到以上几点具体来说,可以让孩子模仿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如做“过家家”的游戏,让他自己当妈妈,学着大人的样子,哄孩子睡觉,喂孩子吃饭,学会母亲那样去疼爱自己的孩子。给他一套模型餐具,让他学习大人的样子,给玩具小熊,小狗等安排一日的饮食。这样既发展了他的想象力,也锻炼了他语言的能力,并能让他体会人与人交往中的一些情感。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讲童话、描述图片内容、绘图、表演、游戏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如何度过有意义的端午?


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日了,中国人的节日和吃得东西都会有关,端午我们该吃什么呢?你想过如何在假期过得别有滋味吗?端午我们会吃粽子,鸭蛋,因为那是纪念屈原的,我们会吃黄鳝,因为正好肉质是最美味的时候,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这些平常的东西,你知道怎么做吗?有尝试过如何亲自动手吗?在清明过后,我们就要开始腌制咸鸭蛋了,腌制十天到十五天,那样时间正好,而每个地方做鸭蛋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我记得妈妈教自己的做法是,把鸭蛋洗好,然后在太阳底下晒干,记得用笔在鸭蛋上注明日期,那样就不会忘记时间,味道也适中。在坛子里面放一包粗盐,调配好水,调匀,知道全部溶解,把鸭蛋放下去,因为盐水的浮力可以把鸭蛋浮起来,期间记得把小坛子放在太阳底下晒晒,那样鸭蛋才会出油,那样的味道更美味。

粽子:我们人人爱吃,可是你有亲手动手做过吗?尝试自己的劳动果实,那样的滋味是别有风味。芦叶在市场上提前买好,糯米也要晚上泡好,那样粽子才会咬起来比较糯。芦叶记得在开水中烫下,因为对于我们初学者而言,高难度的是不会的,烫过的芦叶包粽子的时候比较容易。

把材料都准备好,粽子的口味,要自己弄好,红枣的要提前泡好,豆沙的,要提前炒好,因为嘴巴比较叼的缘故,不喜欢吃外面买的现成的豆沙,而做豆沙馅的方法很简单,把红豆泡好,然后在锅子煮,那层壳自己会掉下来的,把壳去掉,然后再加红糖一起煸炒,直到变成颜色变红色。

肉馅:一定要把肉切成小块泡在将有里面,里面要加鸡精,糖,胡椒粉,少许黄酒,姜片。而做肉馅的米也要伴着酱油,那样的粽子才会入味。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为了煮好分辨不同的味道,要准备不同的绳子,或者几个扎在一起,那样可以认出来,不会到最后不知道哪个是哪个味道。

包的时候先把粽子叶以1:3折成漏斗状,一定好用手握好,以防下面的漏出来,按照一定的比例,房馅料,喜欢吃吃得可以多放点,不喜欢吃得可以少放点。放到漏斗的最低的边为止,然后把多出来的叶子盖住漏斗的口,如果必要要多加一个叶子,一定要弄得结实一点,不然等煮的时候的就散了。

煮得时候记得把水盖过粽子,记得先用大火然后用小火,煮的时候可以加几个鸡蛋进去,那样的鸡蛋味道很好,很香。大概一个小时,就可以尝到自己亲手做得美味了。

端午假期,为什么不亲手做粽子呢?尝着自己做得粽子,心甜甜的,因为是自己亲手包的,比买来的更好吃,不要觉得麻烦,不想做。端午可以增进彼此家庭的感情,和乐融融地做着一件事情,平时工作学业忙,怎么能享受到这些呢?

陪伴幼儿度过依恋期


许多父母常常在孩子出现对自己的仇视目光时(多为青春期),开始恐惧,开始寻找解释:“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变成了这样?”似乎孩子不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长大的。其实,人在青少年时期、甚至在成年时期出现的情感问题,原因可能要追溯到幼年,从他早年的生活背景中找出解释。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一个是光秃秃、没有任何装饰物;另一个铁架上缠满了绒布,形似一只母猩猩,地上还有吃的、玩的物品。然后观察小猩猩是吃?是玩?还是要母猩猩?结果发现,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恐惧地叫几声,然后就爬上模拟的母猩猩架上,紧紧地抱住。只有在饿的时候,它才下来,吃点东西后又会迅速爬上去、爬到紧紧抱住那只毛绒绒的母猩猩。这一实验证明:幼小的动物第一需要是食物,紧接的需要就是对熟悉的抚养人的依恋。

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可以立即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所以,专家建议,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应该保证1-2个固定的抚养人,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者。

这种“依恋人”为什么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因为,只有建立了幼儿对抚养人的依恋,才能发生幼儿与抚养人的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关系”,这种含有感情成份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接受抚养人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如果,这一“依恋人”在孩子十岁左右离开儿童,如去世,那么,儿童就会出现心理依恋的丧失。这时,即使新的抚养人出现,也难以建立同前类依恋相同的心理关系。另外,如果人在生命的初期根本没有形成过这种心理依恋关系,那么,人的心理异常发展的可能性就会更大。这种儿童容易出现冷漠、拒之他人、无情残酷等表现。这种人智力发展可能完全正常,但是,社会性发展,如:与他人交往,关心他人等性格方面容易出现异常的现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许多杀人恶魔,其冷酷无情的心态往往源于他们在幼年时就没有过形成“心理上的依恋对象”,或者是因为他在10岁前后曾失去“心理依恋对象”。

鉴此,想告诉所有年轻的母亲:

在准备怀孕、准备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当然,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为他依恋时期(指12岁以内)的相伴时间有多少!

相信《在高烧中度过五岁生日》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7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