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是幼儿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爬行的作用,不要因为怕宝宝四处乱爬有危险,就限制他们爬行的自由,因为宝宝在爬行中,能够获得各方面的好处——
好处1:提高活动能力
爬行能锻炼宝宝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一种综合性的强体健身活动,有助于视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促进身体的协调;还可使血液循环流畅,并且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
好处2:增强体质
爬行是宝宝第一次全身协调运动,可以锻炼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并且爬行中消耗能量较大,有助于宝宝吃得多、睡得好、体重、身长长得快。
好处3:增进亲子交流
爬行能增进母子间的交流。在宝宝会爬后,在父母的引导下获得的成功体验不断增多,并且能够在爬行中获得兴奋、成功、失败等多种体验。这些体验能够丰富宝宝的情感,研究表明,经常爬行的宝宝见到父母时的兴奋状态明显高于不会爬行的宝宝。
好处4:促进社会性发展
婴儿会爬后,他接触父母禁止触动的物品、做父母不允许他做的事情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亲子情绪互动的机会;同时,婴儿会爬行又使得父母意识到婴儿本身的主动性,并使父母开始以一定的规范要求孩子,开始对婴儿不合规范的行为表示不快。这些变化又进一步促使婴儿的社会性情绪发展。
好处5:促进大脑发育
爬行需要大、小脑之间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够丰富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脑的生长。爬行动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经过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中间环节,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爬行,需要经历多次的学习、实践;每一次学习与实践都是一次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因此,学习爬行其实就是对脑神经系统功能的一次强化训练,对于脑的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好处6:促进语言发展
宝宝语言交流的频率,取决于肢体语言的频率,会爬的宝宝不断地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的世界、有许多举动带有结果的未知性,所以家长语言的发出频率明显多于不会爬的宝宝。而爬行则使视听范围大幅度扩大,刺激量大了,思维、语言与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发展与提高。在父母不断的语言提示、自己的肢体语言、行为结果的互动中,宝宝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肢体语言回答的合理性比不会爬行的婴儿发展要快得多。
好处7:良好的性格发展
爬行给宝宝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而“摸爬滚打”也锻炼了宝宝的意志和胆量,有利于宝宝的个性培养。
好处8:探索欲望
宝宝的运动、神经等系统在爬行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不但有助于宝宝骨骼、肌肉、神经、大脑的发育,而且可以为他们更早、更好地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础。这些学习经验将化为好奇心,让宝宝勇于探险,而且培养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
同样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宝宝的性格却天差地别。为什么有的宝宝出生后又乖巧又爱笑,为什么有的宝宝却烦躁不安、吵闹不休,这是许多妈妈为之困惑的一个问题。其实宝宝的性格跟胎教有一定的关系。事实证明,准妈妈如果能在怀孕期间拥有良好的环境和心态,并且能坚持对腹中的宝宝进行适当的胎教,那么宝宝出生后,拥有乐观开朗性格和健全人格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1、妈妈的心情
许多研究表明,孕妇的精神状态、情感、行为、意识可以引起体内激素分泌异常,影响到胎儿的性格形成。怀孕期间,妈妈的心情好坏与否,是决定宝宝性格好不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随着宝宝的一天天长大,宝宝和妈妈的心灵感应也会日渐明显,如果妈妈的心情好,宝宝自然也会安静愉快;如果妈妈的心情乱糟糟,那么宝宝也会躁动不安、缺乏耐性;如果孕妇有忧郁心情,缺乏活力,所怀孩子出生后会好委屈,长时间啼哭。长大后感情脆弱,郁闷;如果孕妇能正确对待孕期反应带来的烦恼,积极、坚强地克服怀孕后期和分娩中的痛苦,这种坚强的意志会影响到胎儿,为胎儿出生后能有自尊自强、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好性格打下基础。
所以为了腹中的宝宝着想,准妈妈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情绪,即便是遇到特别让人生气的事,也要懂得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排除不良情绪,让自己尽快恢复平静。特别在胎儿6个月以后,能把感觉转换为情绪。这时胎儿的情感与母亲息息相通。因此,在怀孕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当好胎儿的老师,塑造胎儿美好的性格。提示:改善情绪小建议
(1)经常观看喜剧电影和喜剧书籍,这可以帮助你调节情绪,忘掉不愉快的事。同时大声笑也有助于舒缓神经。
(2)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个人在做自己擅长或喜欢做的事的时候,往往都非常愉快。当然,这个爱好必须以健康为前提,长时间上网、吃垃圾食品等都不属于此列。而做家务、做按摩、听音乐则可以考虑。
(3)多吃水果和蔬菜。水果蔬菜营养丰富,并且其特殊的芬芳有助于改善情绪,使你获得平静的心情。
(4)减少工作量。工作压力常会使人身心疲惫、情绪烦躁,所以如果你是一位上班族准妈妈的话,就要考虑适当减少工作量,这样做对稳定你的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5)常找朋友倾诉。倾诉是缓解情绪的好办法。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如果把这些不愉快全部都积压在心里,不仅会影响胎儿的性格,也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而反之,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找个朋友倾诉一下,朋友的开导和安慰,也许能很快让你走出低谷,恢复平静。
(6)放松训练。如果心情不好,准妈妈可以尝试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想象自己睡在春天的花丛中,或是在某个美丽的海滩享受阳光浴。类似的放松训练如果经常进行的话,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改善心情。2、家庭环境
准妈妈所处的家庭环境也往往是影响宝宝性格的重要因素。如果宝宝所处的家庭纷争不断,那么在妈妈腹中的宝宝自然就会吸收这些不良的信息,他的情绪和性格也会随之受到影响。两人之间发生磕磕碰碰的事在所难免,但为了孩子,准妈妈和准爸爸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相互谅解,尽量避免发生正面冲突。
提示:避免家庭纷争的小建议:
(1)马上隔离。夫妻双方一旦发生不愉快,其中一方最好尽快离开,这样有助于双方进行冷静的思考,避免让争吵扩大。
(2)放低音量。如果两人的意见发生分歧,那么在争辩过程中应尽量降低音量,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两人的火气不断升级,使纷争尽早结束;另一方面也能让腹中宝宝的情绪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影响。
让孩子学爬行有哪些好处呢?首先,爬行时婴儿必须头颈抬起,胸腹离地,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使手、脚及胸腹背及四肢的肌肉得到锻炼,逐渐发达起来,为以后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其次,婴儿学会爬行之后,扩大了视野和接触范围,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大脑,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对大脑的发育、智力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爬行运动还能提高婴儿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爬行对婴儿来说可谓是一项剧烈的运动,能量消耗较大,这种活动比坐着消耗能量多1倍,以尚着消耗能量多脂。由于身体能量消耗增多,婴儿就吃得多,睡酗实,身体也长得决。
婴儿爬行动作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步骤:大约在7个月时甸甸爬行,以腹部蠕动,四肢不规则地划动,注注不是向前,而是后退。第二阶段约在8—叶月时发展为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盖爬行,最后发展为两臀和两腿均伸直,用手和脚爬行。婴儿爬行对提高婴儿全身的协调性非常关键,因此无论哪一个家长均应对自己的婴儿按月龄进行这个项目的训练。
7-8个月的婴儿开始学会爬行。婴儿爬行时,头与颈部抬起,胸腹部也相应挺高,由于整个身体的重量是借助上下肢支撑的,每天反复如此活动,不光四肢的肌肉可以得到锻炼,还有以下多种好处。
好处1提高活动能力
爬行能锻炼宝宝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一种综合性的强体健身活动,有助于视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促进身体的协调;还可使血液循环流畅,并且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
好处2增强体质
爬行是宝宝第一次全身协调运动,可以锻炼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并且爬行中消耗能量较大,有助于宝宝吃得多、睡得好、体重、身长长得快。
好处3增进亲子交流
爬行能增进母子间的交流。在宝宝会爬后,在父母的引导下获得的成功体验不断增多,并且能够在爬行中获得兴奋、成功、失败等多种体验。这些体验能够丰富宝宝的情感,研究表明,经常爬行的宝宝见到父母时的兴奋状态明显高于不会爬行的宝宝。
好处4促进社会性发展
婴儿会爬后,他接触父母禁止触动的物品、做父母不允许他做的事情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亲子情绪互动的机会;同时,婴儿会爬行又使得父母意识到婴儿本身的主动性,并使父母开始以一定的规范要求孩子,开始对婴儿不合规范的行为表示不快。这些变化又进一步促使婴儿的社会性情绪发展。
好处5促进大脑发育防止弱智
爬行需要大、小脑之间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够丰富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脑的生长。爬行动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经过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中间环节,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爬行,需要经历多次的学习、实践;每一次学习与实践都是一次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因此,学习爬行其实就是对脑神经系统功能的一次强化训练,对于脑的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好处6促进语言发展防诵读困难
宝宝语言交流的频率,取决于肢体语言的频率,会爬的宝宝不断地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的世界、有许多举动带有结果的未知性,所以家长语言的发出频率明显多于不会爬的宝宝。而爬行则使视听范围大幅度扩大,刺激量大了,思维、语言与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发展与提高。在父母不断的语言提示、自己的肢体语言、行为结果的互动中,宝宝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肢体语言回答的合理性比不会爬行的婴儿发展要快得多。
好处7良好的性格发展
爬行给宝宝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而“摸爬滚打”也锻炼了宝宝的意志和胆量,有利于宝宝的个性培养。
好处8探索欲望
宝宝的运动、神经等系统在爬行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不但有助于宝宝骨骼、肌肉、神经、大脑的发育,而且可以为他们更早、更好地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础。这些学习经验将化为好奇心,让宝宝勇于探险,而且培养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
需要学习和了解更全面的科学育儿知识,请关注由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心系新生命”活动办公室主办,恒安集团协办共同开展的“安儿乐自由成长——中国家庭时尚育儿教育”活动,主要以开展“爬爬添活力,宝宝更健康”知识大赛、全国百家医院慰问、“安儿乐自由成长”宝宝爬爬总动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广大育龄家庭的科学育儿观念,帮助中国的宝宝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从宝宝小时候开始,父母要学着多花一点点时间去等待,以便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哭声和动作,确认他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再给予回应。在这个等待与了解的过程中,宝宝也将得到7项好处,为拥有高EQ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宝宝小时候开始,父母要学着多花一点点时间去等待,以便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哭声和动作,确认他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再给予回应。在这个等待与了解的过程中,宝宝也将得到7项好处,为拥有高EQ奠定良好的基础。
1、充分表达,展现自我
宝宝的特质不同,有的是急脾气,有的是慢郎中,多给点时间让宝宝练习清楚地表达,让他觉得受到了重视,他将更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传达给父母,而不是在父母屡猜不中后干脆放弃表达。
2、尊重他人,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礼貌回应。如果父母能耐心倾听宝宝的需求,日后宝宝就会以父母为榜样,学着去倾听父母说话,让亲子沟通更加顺畅,否则,将很容易出现大人说个不停、宝宝却哭闹不休的混乱场面。
3、建立同理心
有时父母并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需求,如果不加解释的话,很可能让宝宝觉得备受打击。所以,父母要让宝宝明白其需求不能被满足的原因,使宝宝在父母的陪伴下学习释怀,这样有助建立同理心,让宝宝懂得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
4、从思考中渐渐独立
每一次表达都需要经过思考,有思考能力的人才能独立。在一次次的随机应变中,宝宝会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拥有越来越强的独立能力。
5、培养逻辑及组织能力
如果要求被拒绝,会刺激宝宝改变表达的方法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必须归纳经验并改进表达方式,才可能让父母答应请求,这便锻炼了逻辑及组织能力。不过,宝宝毕竟还小,所以不宜给予太多挫折,否则他容易因此而放弃表达。
6、良好的口语能力
如果宝宝能以哭声与肢体语言与父母充分沟通,那么将为良好口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在获得了充分表达的满足之后,宝宝将对口语学习充满更强烈的兴趣和信心。
7、减少情绪障碍
如果宝宝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及感受,并能得到父母的善意回应,那么出现情绪障碍的几率将更低,宝宝也不至于将情绪反应在行为上。
TIPS:适度引导,放低身段
在倾听宝宝的过程中,父母还能通过观察宝宝的表现来引导他拥有更好的表达能力。在宝宝无法清楚表达又不知如何才好时,就需要父母及时而适度的引导,通过各种表情和动作的示范,将有助宝宝更好地学习如何正确表达。请注意,在与宝宝交流时,父母应先放低自己的身段,以便与宝宝有眼神的交会,让宝宝有平等的感觉,这样宝宝才有更强的动力去交流。
从小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劳动习惯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经常动手可以促进大脑运动中枢的发展。手的操作、语言的发展在人类意识形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思维,而思维的发展与劳动、语言的促进是分不开的。在人的大脑顶部有一个很突出的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在这皮层部位,定位的大小是同躯体各部分的动作发展和灵巧程度成比例的。而这一部位定位面积最大的是人的手,其中拇指和手腕占有更大的比例。手的动作可以促进大脑相应部位的发展,而大脑运动区的发展又促进手的灵活程度,二者互相促进。因此,如果儿童从小就经常动手操作,就会锻炼得聪明、灵巧。
第二,从小动作灵活,可为长大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提供有利条件。掌握知识是要动脑又动手的。写字、画图、体育动作、演奏技巧、生物、理化实验、各种实习等等,无不需要手的操作。而从小勤于动手,就会变得灵巧,这样掌握各种知识技能都会得心应手。
第三,手的动作,可促进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人的记忆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等分类。在这几种记忆中最不易遗忘的是动作记忆。所以民间有“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的说法。同样,抽象逻辑思维也是以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为依托和支柱的。所以动手能力可促进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第四,经常动手可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是确立目标、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克服困难不能光靠动口支使别人,而要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平时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可以培养人的坚韧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决不会成长为意志坚强、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勇士。
导读:目前,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课题中引人注目的结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沈德立说:“创造力与共情能力差作为共性问题出现,表明在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过程中,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认知普遍存在误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升,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认知存在八个误区:对于孩子,大人们“关注成功重于失败,关注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关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什么’,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关注共性问题重于个性问题,关注单向说教重于双向交流”。
沈德立认为,这八个误区导致大人对孩子“爱”之愈深,孩子对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给孩子包办一切且过分地关注孩子表面东西,造成两个结果一是没有给孩子搭建发展创造力的空间,二是使本来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识。
心理学家俞国良教授表达了与沈德立同样的忧虑,并以他对世界各国儿童进行的比较调查结果提供佐证:一是目前中国儿童的运算能力在世界被调查国家中名列前茅,创造力却位居其后;二是在中国,问及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时,父母的回答都是如何让孩子幸福成长,而孩子却回答:父母只关心我的“分数”。在问及老师是否爱自己的学生时,95%的老师回答是爱,但只有5%的学生认为老师爱他们。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启蒙教育的奠基石,幼儿英语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到底该不该让孩子从幼儿就开始学习英语,成了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我个人认为让孩子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运用英语和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N多好处。
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学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幼儿学习语言,是生活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学不好语言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无法与人正常交往。因此,学龄前儿童首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学好语言。
好处之一:年龄越小,母语干扰也越小。
随着年龄的增大,母语日益流利与完善,每个人的母语习惯也变得越来越巩固。成年人开始学习外语,特别是学习与自己的母语截然不同的一种语言时,他们的母语习惯往往会潜意识地抵制这一语言。
他们容易无意识地以自己的母语为标准来衡量,接受所学语言。其结果往往会觉得英语的某些现象奇怪,难以理解。这种受母语干扰的心理情绪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
与成年人相比,幼儿的母语语言习惯还没养成或完全养成,所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受到的母语干扰就要比成年人小得多。也就不会把汉语的说法强加于英语表达中,只知道英文不能那样说,也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而长大以后在开始学习英语,往往会受汉语表达形式的限制,这种因受母语干扰而产生的错误往往很难纠正。
好处之二:幼儿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少。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情绪是影响习得的重要因素。在成人方面,随着社会意识和心理上的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更倾向于考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在运用英语时,有一种潜在的紧张感,怕出错误,担心自己的语言水平低而闹出笑话。这些社会、心理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方面减少了学习者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妨碍了认知过程对接触到的语言材料的处理。以至于我们这一代人虽说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但都是“书本英语”、“哑巴英语”,很难把它应用到生活、工作实际当中来。从幼儿的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新事物都很感兴趣,因此,他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活跃,十分自然。
好处之三:早期英语教育有利于幼儿各方面智能的发展 。
学习英语对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认知、思维和交际等各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性研究和比较研究均表明,从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儿童,其认知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不学外语的同龄儿童。在各科的标准学业测试中,他们的成绩均优于或至少等同于不学英语的同龄儿童。
好处之四:通过英语学习,可以扩大儿童的视野。
幼儿学习还有助于帮助孩子了解其它国家的人民和文化,这无疑将有益于跨文化人才的培养,并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外语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好处之五:幼儿的母语发音尚未定形,口腔肌肉弹性好。
幼儿的发音器官尚处于发展状态,具有相当大的弹性,这有利于不同语言发音的需要。
好处之六:幼儿的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
孩子从出生后,就能够从各种情境中不断吸收、记忆所有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影像,以及触摸到的东西,渐渐地组成有意义的概念。
好处之七:幼儿越早学习外语,词汇累积量就越大,语法的掌握也越正确。
好处之八:幼儿学习外语还可以给脑细胞以丰富的刺激。
人的大脑中有几亿个细胞,连结成庞杂的网络,而这些脑神经细胞在三岁时发展达到最高峰,如果在三岁前没有给予大量刺激,部分脑神经细胞会因为无用而萎缩。
可见,越早学习外语对孩子来说益处越大。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因此,学好英语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孩子能找到了自信,由原来的胆怯、腼腆,变得开朗了、爱说了,并且提高了对学习的积极性,自己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新的单词。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当孩子询问一些我们自己并不知道的东西时,也会积极努力的去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然后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使我们全家的英语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与孩子的学习互动过程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从中得到了快乐!
不仅如此,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得到不断肯定和认可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并把英语当作是其他一些枯燥学科的调剂品,在游戏中学习。
可见,幼儿学习英语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只要掌握好方法,让孩子快乐的学习,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有句俗语说得好:“艺多不压身”,多学习一门技能,不仅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还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目前,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课题中引人注目的结论。
沈德立说:“创造力与共情能力差作为共性问题出现,表明在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过程中,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认知普遍存在误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升,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认知存在八个误区:对于孩子,大人们“关注成功重于失败,关注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关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什么’,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关注共性问题重于个性问题,关注单向说教重于双向交流”。
沈德立认为,这八个误区导致大人对孩子“爱”之愈深,孩子对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给孩子包办一切且过分地关注孩子表面东西,造成两个结果一是没有给孩子搭建发展创造力的空间,二是使本来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识。
心理学家俞国良教授表达了与沈德立同样的忧虑,并以他对世界各国儿童进行的比较调查结果提供佐证:一是目前中国儿童的运算能力在世界被调查国家中名列前茅,创造力却位居其后;二是在中国,问及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时,父母的回答都是如何让孩子幸福成长,而孩子却回答:父母只关心我的“分数”。在问及老师是否爱自己的学生时,95%的老师回答是爱,但只有5%的学生认为老师爱他们。
在“屏幕时代”,家长跟孩子该如何交流,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难题。走到哪里孩子们都会告诉你,今天的爸爸妈妈整天抱着手机不放,手机成了他们的最爱,让孩子感到被冷落了。而今天的父母也非常困惑,他们觉得孩子整天抱着手机瞅都不瞅我,也不跟我交流,有跟我想说的话发个微信就可以了,于是两代人都遇到了困惑。
爱、温暖和亲密的关系是成就美好人生的最大秘诀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孩子跟父母的交流、融合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哈佛大学做了一个调查:“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的赢家?什么样的人人生能获得最大的幸福?”调查跟踪了76年,跟踪对象是268名19岁的哈佛大学生和一群贫困的孩子。结果是温暖和亲密的关系,才是美好人生最主要的因素。
也就是说爱、温暖和亲密的关系,才是推动一个人在成长中获得成功的秘诀。而今天,我们的孩子失去了这种与生俱来的爱、温暖和亲密的关系。大家都抱着手机,于是手机成了妈妈的孩子,手机也成了孩子的妈妈。
屏幕社交背后“隐藏”着孩子成长的重大问题
当然,在父母的困惑之下还“隐藏”着关于孩子成长的重大问题。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将缺少人情味,他们只是和一个虚拟世界的人建立了关系,却对生活中的人不感兴趣了。当爸爸妈妈跟孩子聊天时,孩子的一句话“不知道”,是在“证明”他没兴趣跟你说话了。今天爸爸妈妈却很少思考: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当孩子与父母缺少这种面对面的亲情沟通之后,孩子将害怕走向这个世界。他们将把自己圈在更小的圈子里,他们的沟通方法只有通过手机才能进行,他害怕与人交往了。于是爸爸妈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显得非常地焦虑,还跟孩子对着干,打孩子骂孩子,嫌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嫌孩子不能跟他沟通。于是孩子更逆反了,觉得你还这样呢,你还管我?于是,事情越来越糟糕了。
信息时代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什么叫教育?教育不是把一个桶装满,给他什么题都会做的,教育是点燃人心中的火炬,教育是催发人的潜能,教育是让一个人的生命充满了活力。面对这样一个多彩的世界,一个新的时代,多么希望我们孩子充满了创造力,充满了活力,但是当我们的方法错了,当我们失去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这样一个非常美妙的方法,我们今天再使外力都没用。一个孩子成长,我要出来,我要长大,我要飞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所以孩子成长,不可能缺失了跟父母、跟老师面对面的亲切沟通。
今天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和所有的爸爸妈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怎样在信息时代和孩子进行非常好的沟通呢?我觉得有两点特别地重要:
第一点就是爸爸妈妈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让他知道“我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信息时代的到来,我每天看手机用多少时间,我看的时候是什么状态,我不是趴在那儿……”父母要给孩子做个样子,不能无休止地拿着手机不放。多少成名的人都是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羲之教子的方法。
王羲之有个儿子叫王献之,王献之从小他爸爸就在写书法,他很羡慕,于是问爸爸,“我能成为书法家吗?我怎么才能成才呢?”爸爸跟他说,“你把院子里八口大缸里的水练干,你就成才了。”于是他就开始练练练,练了很久也练得很努力,有一天他写了个“大”字,很高兴地给爸爸看。爸爸看了以后拿着笔点了个点,成了太字了。孩子很高兴,跑去给妈妈看,妈妈我写出来了,你看。妈妈看了以后高兴地说,“我儿练了七年,终于有一点像王羲之了。”他非常地惊讶,这点我妈都看出来了,出门碰见一个老奶奶正在烙饼呢,烙完饼老奶奶把这个饼一扔扔到后面,所有的饼都齐刷刷地摆成很直的一溜。他很奇怪问奶奶,“你怎么扔得这么准呢?”奶奶说“跟王羲之一样练呗。”他受到了启发开始练,最终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这就是一个大家人物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
所以今天作为成人的世界,只要你有孩子,你不能不关注他的那双眼睛,他在看着你怎样面对一个手机的时代。如何去处理他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方法了。
第二点,爸爸妈妈无论再忙,手机再重要,工作再重要,也不要忘了和孩子亲密的接触。我给父母“如何爱孩子”提了七条建议:
第一, 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你眼光里的“爱”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营养。
如果整天看着爸爸妈妈凶巴巴的目光,孩子内心产生的就是不安全感。我曾经和一个日本人做过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关于青少年犯罪防范,他说了一个观点,青少年犯罪最初年龄是零到三岁,我说为什么呢?他说当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看到爸爸妈妈冷酷的凶巴巴的目光,心里产生的就是不安全感。所以今天很多的爸爸妈妈缺少目光交流,眼睛里老是冷冷的,没有色彩,孩子感受不到爸爸妈妈内心的爱。
第二, 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微笑是爱的语言,当你冲他微笑,孩子觉得我爸我妈爱我,当你理都不理他,他认为你不喜欢他了。所以微笑是极其重要的。我这点非常感谢我的父母,那时候没有手机,我妈妈生前有个抽屉一直是锁着的,钥匙放在自己内衣兜里,不知道妈妈锁住了什么。妈妈打开抽屉一看,大家都很惊讶,里面没有一分钱,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个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着我们六个孩子出生的阳历阴历和几点几分,和我们生的孩子出生的详细时间。这就是妈妈的存折,是妈妈全部的遗产。妈妈生前总是说她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她的孩子,她没有任何的物质财富,却获得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所有的孩子都爱妈妈。
妈妈给我印象最深的,她临行的时候她把最后的微笑给了我儿子,儿子从大学跑出去看她,她睁开眼睛微笑地说,“悦悦来了”。那场景现在想想都让我想流泪,妈妈把最后的微笑留给了医生和护士,医生过来看她,她睁开眼睛说谢谢大夫,就这样她83岁的人生就这样谢幕了。所以每当想起我妈妈,永远想起那永远不落的微笑。而今天我们爸爸妈妈脸上有多少微笑?我们所有的焦虑都表现在脸上了,你让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地渡过他的童年,是多么地不易啊?
第三, 用爱的语言激励孩子。
爱的语言是正能量,恨的语言是负能量,一个孩子在正能量中长大,就会产生“我能行”的自信,一个孩子在负能量中长大,就会是“我不行”的自卑。所以爸爸妈妈今天说什么太重要了,是给他鼓励还是给他讽刺打击?这对一个孩子人生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 用爱的分享滋养孩子。
分享才能让人产生爱的情感,一家人在一起吃一桌饭,都是建立亲情关系最重要的方式。而今天我们吃饭的时候各拿各的手机,没有人在品尝这桌饭菜,没有人再去进行交流。那我们的孩子心中就是越来越冷漠。其实分享对今天的孩子至关重要,我们这代人都是学会分享的,因为我们是在分享中长大的。
我妈妈有六个孩子,我妈妈有六个孩子,我妈教我们分享用的一句话,“给妈咬一口”。夏天我妈就买六根冰棍,要求所有的孩子给妈妈咬一口。我哥哥姐姐很主动:“妈妈你咬一口”,我排行老五,每次躲到后面,我想我妈最好咬小一口,最好一口不咬,我妈每次都狠心的咬一大口,我可心疼了。慢慢的习惯了,我妈不咬一口没法吃了,有好吃的,我妈呢?我妈呢?找我妈。好像这好吃的我妈不咬一口就没法吃了似的。就没那么好吃似的,于是分享成了我家的家风。
我今天看到很多老人带孩子出去吃饭的时候,“宝宝吃,爱吃什么奶奶给你买。”“奶奶你也吃。”“奶奶不爱吃,奶奶就爱看宝宝吃。”奶奶永远是参观团的。有一天奶奶饿了真吃了,孩子火了,“你怎么真吃了?你给我吐出来,那是我的,你不能吃。”奶奶很奇怪,明明我买的,怎么变成他的了?当把孩子变成一个独生独养的孩子,他们就学会了自私冷漠,当我们的孩子学会分享的时候,他们还会拥有幸福的童年。
第五,用爱的细节来打动孩子。
孩子的成长是在慢慢长大,他生理心理的需求你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你低着头发现不了。任何一个孩子的童年,如果有缺陷有缺失的话,长大了都会有问题。
三年前,我去江西一所留守儿童学校,我走进一个班级问孩子们:“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一个孩子说:“我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一个孩子说:“我希望爸爸妈妈这次回来别走了”,一个女孩站起来坐下,坐下又站起来,我问她:“你想说什么”,她站起来小声说,“我想吃到生日蛋糕。”
我说:“你没吃过吧?”“没有,我只和弟弟吃过。”我说:“你今年多大了?”“都快十三岁了。”我说:“你什么时候过生日?”“5月26日。”当时是5月初,我说:“好,今年过生日一定让你吃到生日蛋糕。”我拿了一百块钱,请班上的同学在5月26日那天买个蛋糕拿到班里来,给小姑娘过生日。
三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封女孩的来信,她叫邓云,她写道:“我想吃到生日蛋糕,可我从来没吃过,我只是看弟弟过生日奶奶给他买过,奶奶还给他做一碗生日面,而我没有,因为我是姐姐。每次在家里吃我最爱吃的西瓜的时候,我要想才能吃到口,弟弟不用想。奶奶会给他留着,因为我是姐姐。我最不喜欢过寒暑假了,我要干很多的活,弟弟不用干,因为我是姐姐。可我也是个孩子,我多么希望在我过生日那天,妈妈也打来电话,奶奶也给我做碗生日面。“
“5月26日,那个世界上只有我记住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老师笑咪咪地走进来,同学也笑咪咪地走进来,班长手里拿着大蛋糕,他们一起唱起了祝邓云生日快乐,还送我很多礼物,我哭着跑回家,我想把这一切告诉奶奶。一进门奶奶在屋里坐着,奶奶笑着说云云,奶奶祝你生日快乐,老师来电话了,奶奶都知道了。桌上有一碗生日面,我一边吃一边哭,我想我要好好学习,报答所有爱我的人。”
我当时看了非常地感动,我跟她说:“云云,有些爱是藏起来的,其实妈妈是爱你的,奶奶是爱你的,老师、同学都爱你,可你没说出来他们不知道,今天你说出来了他们就知道了。”爱是需要表达的,我很庆幸,在她13岁生日的时候来到她身边,让她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如果再过一年十四岁,她将永远把这个秘密埋在心中了。可是别的孩子呢?我们身边还有多少孩子藏着多少秘密?如果我们不仔细地观察,他不会告诉我们的,所以爱需要细致。
第五, 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孩子是需要管教的,家有家法,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我们怎么让孩子从小懂得遵纪守法,这需要语言的交流,需要跟孩子遇到一些事情讲明白。只有在这个小的时候,懂得规矩的孩子走到社会才不至于头破血流。有些事永远不可以干,比如吸毒,比如说赌博……如果我们不告诉孩子,这个东西有多危险,他一旦陷进去,就可能选择自杀。
第六, 要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所有的孩子在不同的犯错、认错、知错、改错中长大,如果爸爸妈妈没有一个宽容的心允许他犯错误,孩子就无法生存了。当一个孩子犯了一个错误如何去面对,这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个考验。网络是解决不了的这个问题的,有一次我到中央北京广播电台去做一个六一的直播节目,做之前小主播漂亮的女孩跟我说:“卢老师,有一个先生知道你来,让我代他向您表示感谢。”我说:“怎么了?”,“小时候你去过他们班,一进门你就问,谁小时候偷拿过家里的钱,他举手了。你单独送他个礼物,说他是个勇敢的男子汉。他从那天开始他懂得,人可以犯错误,但勇敢的改正,他现在非常地优秀,他就是我现在的男朋友。”我当时很高兴,他还记住那件事,我也为自己高兴,还能做了这样一件事。孩子不可以不犯错,但是犯了错,该如何面对,需要多种的方法和父母的智慧和他宽容的内心去包容他,让他知道有爸爸妈妈在,走错了可以回家。
第七, 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什么是爱的机会?我们只是拼命地给予孩子东西,没有让他付出过,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是满足感,往外是成就感和幸福感,要让孩子一生幸福快乐,一定要给孩子爱你的机会。
所以我给当父母的两句话,“享受你的儿子,对你的儿子说有儿子没儿子就是不一样。”“欣赏着女儿,对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孩子需要使用,我跟很多爸爸妈妈说,三岁就可以用了,帮你拿个拖鞋,给你拿个小口袋,他都完全能做到,你要抓紧去用他,让他为你做事,而且你一定要说有儿子没儿子就是不一样。
对女孩来说,女孩最需要父爱。今天父亲你觉得女儿不和你沟通,那是因为你没有走近她,没有给她充分的父爱。父亲爱女儿怎么爱?一句话就够,“有个女儿真好”。女儿为你做任何事,你都要说“有个女儿真好”,说这话要轻轻的、柔柔的,不要憨里憨气地说有个女儿真好,孩子会觉得你傻乎乎的。这种东西确实要用语言来表达的。
说实在的,一个家庭的幸福不幸福全在于我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的信任,相互的理解,相互的使用,和相互的欣赏。没有这个就没有一切了。没有爱哪有家呢,没有爱哪有孩子?所以任何时代的到来,都不能离开“爱”。而父母的爱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用我们的心去爱我们的孩子吧。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宝宝光脚玩耍的两大好处》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幼儿园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