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九种危险亲子游戏

04-03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警惕九种危险亲子游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抛宝宝

用手托住小孩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新闻案例:去年年底,刚刚成为父亲的刘伟强(化名)为逗女儿开心,把两个月大的女儿抛起来玩,然而用力过猛没有接住,女儿就在他眼前摔到水泥地上,经抢救无效死亡。后刘伟强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二、坐飞机

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存在跌伤宝宝,甚至导致宝宝脑瘫的危险。

三、转圈子yJS21.COM

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这种逗乐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四、中弹

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五、拔萝卜

有些大人想试一下宝宝的重量或逗宝宝开心,和宝宝玩,双手拉住宝宝的手臂提离地面。而这种动作很容易扭伤宝宝的手腕关节和肩关节,导致脱臼。

六、过多逗笑宝宝

适当地逗逗宝宝,既可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宝宝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此外,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七、触摸生殖器

有一些大人喜欢用手去抓摸小男孩的生殖器逗他乐,这种逗乐方式不但不雅观,还对宝宝的健康有不良影响。有可能使宝宝以后出现手淫的坏习惯,加上宝宝的生殖器和尿道粘膜比较娇嫩,容易受到损伤,大人手上沾染的病菌会侵入宝宝尿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八、乱捏鼻子

在日常生活扣,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别小看这轻轻的一捏,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常捏鼻子会损伤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九、扯宝宝面颊

宝宝面颊脂肪垫丰满,肌肉张力低,常受外力刺激易使局部软组织和血管神经受到损伤。此外,如经常受到刺激,腮腺和腮腺管收缩能力会降低,可引起宝宝流涎和腮腺感染。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11种错误教养方式需警惕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后果: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后果: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3.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后果:将来的他绝对思维错乱,没有底线。

4.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后果:他将来即使犯罪被捕,也会感到是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是受害者。

5.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后果: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6.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后果:家里倒是干干净净,就是不知孩子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7.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后果: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一点都不意外。

8.孩子要多少零钱都照给不误,也不要自己干活挣钱,千万别节省,别像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

后果:他习惯了不会挣钱,只会要钱时,千万别烦恼。

9.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后果:他可离不开你了,千万别让他独立生活。

10.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后果:他的一生永远都会生活在不公平之中,你信不信?

11.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后果:别羡慕,别人的孩子为什么都能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自己的却不行。

警惕:学习障碍是一种疾病


最近,邻居老李一直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发愁,说孩子经常注意力不集中、马马虎虎、背诵古文也非常吃力。与老李的交流过程中,笔者突然想起了正在国外学校一个实验室的研究课题——学习障碍(LearningDisability)。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家长在抱怨孩子学习不好的同时,又说孩子其实很聪明,玩电脑、做模型都很棒。这时家长们往往都将学习成绩不好归为“课外活动”影响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浪费了孩子们的时间。

这是国内家长存在的一个普遍误区:聪明的孩子学习一定没问题,学不好是因为不想学、懒惰或者精力被分散了。但实际上,大部分具有学习障碍孩子的智力水平与正常人无异或者高于正常人。

根据最新修订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所述,学习障碍者是指:“在本身智力水平和所表现的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的人,但这些人并不存在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上的缺失,同时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也处于正常水平。”也就是说,这些人不能表现出他们应有的智力水平,但是他们不是残疾人,只是在听、说、读、写和数学运算能力上存在不足,无法与同龄人相比,甚至远远落后于同龄人。

研究学者认为,学习障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既有遗传基因、脑部发育的因素,也包括后天环境的影响。正基于此,各个领域的研究者们更多地将目光放在鉴别和诊断学习障碍上。

通常学习障碍的孩子在学业上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1.阅读障碍,有学习障碍的人并不是不能阅读,他们只不过阅读速度较一般人来说要慢一些,他们需要读很多遍,或者一句话读很长时间,有的孩子甚至需要指着字一个一个去读,但是他们不管花多少时间,还是不能够理解文章,甚至文章中的一句话。具有阅读障碍的人占学习障碍人群的70%~80%,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2.写作障碍,是指孩子在拼写、组织思路、整理语言方面有障碍,他们不能很好地组织思路,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孩子因为很难与他人交流而导致不愿说话或者容易急躁。通常他们更多地被误认为有自闭症或者有暴力倾向。3.算数障碍,通常有此方面障碍的孩子很容易被判断出来,因为他们在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有困难,比如不能理解公式、数量值或者时间概念,他们不能记住数学现象,对于数字的整合和公式的推导无法领会。

目前,国内对学习障碍仅限于研究阶段。学习障碍这个概念没有得到普及。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倾向于将成绩与努力挂钩,但是很多孩子即使再刻苦,也很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所以笔者并不想对学习障碍进行学术的探讨,相反,只是希望学习障碍这个词能够引起更多家长和老师的重视。

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孩子们往前走一步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但是他们却被误解,被扣上不刻苦,精力不集中的大帽子。家长们认为孩子只要聪明、智力没有问题,学习就一定没有问题。但是这恰恰是学习障碍的标准——智力与成绩不相符。

其实,学习障碍并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疾病,因为学习障碍并不代表孩子以后没有成就,相反的,有很多的例子表明有学习障碍的人以后一样可以成功。因为具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在智商方面完全与正常人无异甚至高于正常水平,他们在艺术或者体育方面的天赋很有可能高于正常人。

哄宝宝的9种危险方式


宝宝长得活泼可爱,父母和亲朋好友常常喜欢用手拧宝宝的面颊,然而宝宝面颊脂肪垫丰满,肌肉张力低,常受刺激易使局部软组织和血管神经受到损伤。此外,如经常受到刺激,腮腺和腮腺管收缩能力会降低,可引起宝宝流涎和腮腺感染。专家表示,对于拧宝宝面颊这类危险的方式应尽量避免,否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抛宝宝

危险动作: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坐飞机”

危险动作: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有导致脑瘫的危险。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

转圈子

危险动作: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中弹”

危险动作: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对宝宝的危害: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过多逗宝宝笑

危险动作:适当地逗逗小宝宝,既可给家庭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拔萝卜”

危险动作:有些大人想试一下宝宝的重量或者逗宝宝开心,和宝宝玩“拔萝卜”的游戏,双手拉住宝宝的手臂提离地面。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动作最易扭伤宝宝的手腕关节和肩关节,导致脱臼,增添宝宝的痛苦。

乱捏鼻子

危险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别小看这轻轻的一捏,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对宝宝的危害:常捏鼻子会损伤黏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拧宝宝面颊

危险动作:宝宝长得活泼可爱,父母和亲朋好友常常喜欢用手拧宝宝的面颊,专家表示,这样很容易让宝宝受伤。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面颊脂肪垫丰满,肌肉张力低,常受刺激易使局部软组织和血管神经受到损伤。此外,如经常受到刺激,腮腺和腮腺管收缩能力会降低,可引起宝宝流涎和腮腺感染。

口对口喂食

危险动作:父母害怕宝宝被烫着,在给宝宝喂食时,喜欢自己先尝一下或者将食物嚼烂,然后用嘴将食物喂给宝宝,这也有潜在的害处。

对宝宝的危害:这样做易将细菌传给宝宝,增加宝宝患病的机会,尤其是某些经唾液传播的传染病如甲型肝炎、肺结核等。

警惕22种儿童心理异常问题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妈妈必学的五种亲子小游戏


一组小小的亲子游戏,让你与孩子在快乐中共同成长与收获……

一日之计在于晨

利用晨练时光,充分调动孩子热情: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锻炼身体;识别不同类型、不同职业的人;了解社区内各种生活设施和服务项目,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这些服务。

全家猜猜猜

妈妈爸爸与孩子坐在一起相互提问题,例如:每天家里起得最早的人是谁?幼儿园里最喜欢小熊泰迪的小朋友是谁?一起猜测家里的亲戚、朋友以及孩子的小伙伴、幼儿园老师等,还可以扩展到家里的物品以及社区的设施,如医院、派出所等。

盒子里的秘密

参加人数4-5人,大家依次把一个小盒子往下传递。规则:音乐停止时,拿着盒子的人才可以拆开盒子看礼物;音乐再起时,拆开的盒子要被盖好继续传递。一轮传递结束后,遵守规则的人能够能得到盒子里的礼物作为奖励。

结识新朋友

让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交往的对象,和他一起制定暑期交友计划,比如:一个月内认识几个朋友,采取什么方式,达到什么目的等等。与孩子一同设计各种漂亮可爱的便条,便条上有问候语、自我介绍、门牌号码或联系电话等等。让孩子随身携带便条,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时,亲手将便条交给他们,当然,选择对象时要注意安全性,最好将范围控制在下区内。

易子而教

为了克服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固有的局限性,有必要扩大孩子的生活环境,变更活动范围。假期里:两个家庭都外出旅游时,相互交换孩子;在隔壁邻居之间进行短期“易子”活动;有亲戚关系的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互换,到自己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体会不同的生活。

家园共育《警惕九种危险亲子游戏》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100种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