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小失误铸成育儿大问题

04-03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莫让小失误铸成育儿大问题”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养子教女,谁能做满分父母呢,小小错误或者失误在所难免。但是,生活中的小错误会不会带来育儿大问题?哪些无关紧要,哪些需要马上纠正?看看下面的育儿故事,改掉自己也曾犯过的育儿错误吧。别让一个小小的失误带来长久的悔憾。

什么?宝宝才1岁多点,已经玩到很晚才上床睡觉?孩子都能走路了,你还让他吃奶嘴儿?你让他自己玩电脑游戏?这是父母们经常犯的小错误,还是不能放过的大问题?

现象一:我的宝宝刚会走路,我让她晚上9点半上床睡觉。

借口:老公7点以后才能到家,我希望他和孩子多玩会儿,而且宝宝根本就没有困的意思。

危害指数:★☆

建议:这个年龄的孩子每天需要13个小时的睡眠——其中包括白天小睡。如果她晚上9点半入睡,早晨8点半醒,白天睡两小时,那毫无问题。但如果你早晨必须把她叫醒,她可能会过度困倦,因此一整天烦躁不安。同时,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宝宝各方面的发育,包括行为、思维和健康等。所以,宁可让老公改变生物钟,早晨上班前跟宝宝玩一会儿,也不能让宝宝太晚入睡。

现象二:宝宝还没上学,我默许他继续吃奶嘴儿。

借口:这样最容易让他安静下来。

危害指数:★★★

建议:如果较大的孩子每天吃几个小时奶嘴儿,有可能引起严重的牙齿问题,那就需要进行正畸了。宝宝吃奶嘴儿的时间越长,说话的时间就越短,而且还可能造成吐字不清,当然还会遭到别的孩子的嘲笑。如果宝宝含奶嘴儿只是一种安慰,可以找个替代品,如一条小毯子。如果宝宝可以间隔较长时间不吃奶嘴儿,那就最好一下子戒掉,可以代之以给他讲奶嘴儿的故事,过一个星期左右,他可能就不会再要奶嘴儿了。

现象三:我的宝宝5岁,我同意他看选秀节目。

借口:他的朋友都在看,他也喜欢看。

危害指数:★★

建议:对于孩子来说,选秀节目算不上最坏的电视节目。如果你们全家人每周都看,也是非常好的经历。你们可以支持某位选手,你也可以跟宝宝说这种节目代表的价值观——为梦想拼搏,相信自己,勇于面对批评和非议。但如果主持人出言不逊,要抓住这个机会告诉宝宝为什么粗鲁无礼不是好习惯。但要记住,虽然选秀节目作为家庭娱乐活动未尝不可,但太长时间看电视,以及电视节目中间插播的广告却并不适合孩子。你可以考虑把节目录下来,有选择,有时间限制地给孩子看一些。

现象四:我的宝宝刚会走路,我每天上午让他玩一个小时的电脑游戏。

借口:这能让他集中精力,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就可以趁机做些家务。

危害指数:★★★

建议:儿科专家建议两岁以下的幼儿不要长时间呆在任何屏幕前——包括电视、录像和电脑。电脑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根本毫无益处。0~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某些活动,如通过游戏探索世界,创造性解决问题,与朋友互动交流等,对大脑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活动决不是电脑的二进位数字世界可以替代的。假如宝宝已经过了两岁,每天花在电脑上的时间不到半小时——并且还有户外玩耍,和朋友们游戏的时间,这就没什么问题了。不过你要让他坐在你腿上,和他一起玩。让宝宝玩电脑从而挤出你“自己”的时间,这绝对不是好方法。

现象五:周末早餐时宝宝一定要在他的蛋奶星星里加糖。

借口:只有加糖他才吃。

危害指数:★☆

建议:关键是宝宝需要吃些东西来开始一天的活动,如果他非要加糖,那就给他加吧。大部分谷物早餐——包括加糖的在内——都加入了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里面加了牛奶,宝宝还能补充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新饮食指南允许摄入糖和脂肪,因此如果宝宝另外几餐都营养丰富,早餐吃些糖也不是大问题。

现象六:宝宝感冒了,我仍送他去幼儿园。

借口:他病得不厉害,我还得上班。

危害指数:☆

建议:如果他只是流鼻涕,仍像平常一样活泼好动,那就安心地去上班。幼儿园里的孩子一年到头都流鼻涕,如果孩子一感冒就不让他去幼儿园了,那家长也别想去上班了。不过,如果他发烧了,就会传染——所以应让他在家里待着。如果你明知宝宝有呕吐或腹泻症状还送他去幼儿园,那你是在自找麻烦。毕竟,下次就该轮到你的宝宝被生病的同学传染了。

现象七:半夜宝宝一定要到我们的床上睡觉。

借口:都凌晨两点了,没空跟他缠。

危害指数:★★★

建议:很多宝宝夜里受到惊吓或感到孤单时会爬到爸爸妈妈的床上,如果每个人都能睡好,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宝宝翻滚得大家都睡不着,或者你(或你老公)不愿意一家人挤在一起睡,那就必须让宝宝回自己房间睡,并训练宝宝习惯睡自己的房间。关键是一定要坚持不懈,如果他夜里到你们房间里来,每次都把他抱回他自己的床上去。跟他解释像他这么大的孩子应该睡在自己的床上。作为激励,画个图表,每次他自己睡都贴个贴画在上面。到周末时,他可以凭借这些贴画换个特殊的奖励,如看半小时动画片或去动物园。形成宝宝整夜自己睡的习惯大概要用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所以一定要耐心。

现象八:我的宝宝5岁了,我允许她不坐儿童安全座椅了。

借口:我们只是开车去幼儿园,路程不远,还可以避免她早晨大吵大闹。

危害指数:★★★★★

建议:这非常危险。车祸是2至14岁儿童死亡或受伤的罪魁祸首。汽车上的安全带不适合儿童,所以即使他系着安全带,也难免在车祸中受伤。儿童安全座椅可以将4至7岁儿童受伤的几率降低60%,这个比率相当可观。如果宝宝哭闹,告诉他这是规矩,必须服从。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可以用没有靠背的增高垫来代替安全座椅。另外,你自己一定要扣紧安全带,如果自己都不系安全带,怎么能指望宝宝坐安全椅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女孩成长不可忽视的三大问题


问题一:爱与关注

女孩常常会这样想:“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当接触了一些童话后,她又会这样想:“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公主。”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她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与关注。女孩天性就倾向于关系式的生活方式。她需要父母的爱,她如何才能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呢?男孩靠行动来表达自己,但女孩不同,她靠语言来表达自己,同时,她也是在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中来获取父母对她的爱,通过与父母交流来获得关心、理解、尊重、体贴和安慰。

给父母的建议:

1.给女儿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尤其是稳定的家庭环境。

2.让女儿感受到你的爱,如上文所述,给她“理智的爱”。

问题二:多变的情绪

当宝贝女儿告诉父母她遇到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时,父母常常会马上就告诉她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父母还会为自己的做法而洋洋得意,然而这些小女孩却常常不领情,有时还会大发脾气。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对于正在不断成长的女儿来说,她不仅有很多情绪需要向父母倾诉,更多的时候,她还需要父母认同、肯定并接纳她的情绪。做父母的应当尽量让她倾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对此不做任何评价,当她基本平静下来之后,再告诉她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的办法。

给父母的建议:

1.肯定女儿的情感,使她感觉到被认可、被重视。

2.接纳女儿的情绪,并对她的情绪表示同情。

问题三:人际关系

女孩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接触一个新的领域,女孩最关注的是这些问题:

我们之间有关系吗?

我们之间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在这种关系中,我处于何种地位?

要维持关系内的这种联系,我应该做些什么?

情感对女孩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女孩来说,她的自我意识的提升,从根本上来自情感的满足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因此:女孩子是容易受伤的,一旦她心中理想的关系遭到破坏。女孩子是容易妥协和软弱的,为了维护关系,常常会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

给父母的建议:

1.降低女孩的敏感程度,帮助她放宽眼界,不再深陷于自己的小世界里。

2.让女孩学会爱自己,让她懂得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3岁幼儿离不开妈妈是大问题


0至1岁半的宝宝多半会对父母产生依恋感。适度的依恋有助于建立一个人的信赖度和自我信任感,将来能够成功地与伴侣、后代和睦相处。如果母子间的依恋关系没有形成,或者做得不好,会给宝宝未来的生活蒙上阴影。

因此,对于2岁前的孩子,他们可以把母亲当作安全港湾,但如果3岁以后的孩子还是强烈拒绝除母亲外所有人的亲近,那么就属于过度依恋。因为,3岁以后的孩子应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他家人的亲近之情虽有差别却绝不应拒斥,造成过度依恋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母亲对其他人照顾孩子都不放心,事事亲力亲为,与孩子形影相随,从而使孩子很少有机会和爸爸以及其他亲人亲密接触,这样在孩子眼里、心里自然就只有一个妈妈了。

现在往往有许多母亲,虽然被孩子缠得直喊累,希望有人帮自己一把,但心里还是乐滋滋的。因为,孩子的眼里只有她,对妈妈来说这是种极大的幸福,而没有想到,孩子对自己的依恋态度也是个问题,而且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这种过度依恋如不加以控制,便会严重影响孩子自立能力、独立生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还会减少孩子和父亲等男性在一起的接触机会,不利于孩子尤其是男孩学习勇敢、坚毅、果断等男性性格,过多地具有阴柔、娇弱、细腻等女性的性格特征,有碍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其成年后对异性的情感以及婚姻生活。这些后果绝非危言耸听。

因此,要改变3岁以上幼儿对妈妈的过度依恋,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方式:

1、让爸爸参与育儿

要改变孩子过度依恋的一个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家庭成员协商一致,刻意在一段时间内减少母子相处的时间,由父亲或其他亲人多承担一些教养责任。尤其是父亲应该尽可能地和孩子在一起玩一些惊险、刺激的游戏,而游戏往往母亲是不会和孩子一起玩的,而这些孩子会感受到与爸爸一起玩竟然也是那么地开心,甚至比和妈妈玩更有劲。让孩子体会到即使妈妈不在,同样也很快乐。

2、分散孩子的依恋

但如果由于客观原因只能由妈妈(单亲或工作原因)一个人带孩子时,妈妈也应尽量带孩子和更多的人在一起,比如带孩子到公园或楼下的花园,引导孩子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从而分散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3、送孩子去幼儿园

到了孩子入园的年龄,妈妈一定得送他去幼儿园,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而且在幼儿园里的集体生活中,孩子较易感受到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的乐趣,虽然在入园开始的一段时间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但只要坚持,孩子会逐渐习惯的。

值得注意的是:别看孩子年龄小,他们其实深谙妈妈们的这一心理弱点,因此,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重要的是母亲的坚持和果断,绝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心软。从某种角度看,做得了狠心母亲,才能成就一个坚强的孩子。

孩子学英语家长要注意9大问题


孩子学英语家长要注意9大问题

1.英语环境是建立英语思维的土壤和必要条件。英语环境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接收的是英语信息;其次:英语信息量大。二者缺一不可。

2.语言思维是语言的灵魂,是掌握语言的根本。语思维是用英语方式去理解和思考事物。

3.建立英语思维最大的敌人是翻译的干扰。孩子的语言天赋在于掌握语言思维。实质是孩子在英语环境中可以做到不翻译。

4.让孩子用汉语理解学习英语,是在破坏英语思维的建立。用汉语理解和学习英语,是在浪费孩子们的语言黄金期,而且使翻译成为一种本能,阻碍英语思维的建立。

5.语言学习的规律是先"语"后"文"。任何一种语言都分为"语"和"文"两部分。"语"的表现是听说,实质是语言维;"文"的表现是读写,实质是语言思维的书面表达方式。

6.英语文字与汉字是完全不同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有形无音。而英文是字母文字,是按发音规则创造的文字。学英语千万不要"背单词",往往孩子强记的只是汉语翻译。

7.不要把英语当作高深莫测的知识,它只是一个工具。

8.英语环境非常容易建立。比如听一盘磁带,看一部原版电影等。

9.面对英语环境,只要培养起好习惯,并坚持不懈,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英语。好习惯包括:听英语时不翻译的习惯;天天听英语的习惯。保持好习惯是成功的开始。

影响家庭亲子沟通的六大问题


影响家庭亲子沟通的六大问题

每个家庭都存在着亲子沟通的问题,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效的家庭亲子沟通,可以促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家庭亲子沟通通常会有哪些问题呢?

一、家教缺失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80%的家庭都存在着家教缺失的问题。现在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着四大冲突:期望值与孩子表现的冲突,保护孩子与溺爱的冲突,交往的冲突和评价的冲突。

二、忽视心理健康

据心理学家分析,每个人的孩童时期都会有四种心理需求:父母的爱护和关心;得到别人的赞赏;被接受,被尊重;在家里有地位。

三、感情缺位

目前我国的离婚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由于工作原因父母长期分居、再婚重组、打工奔波等等,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继父继母家庭、流动家庭、隔代抚育、温暖缺失等各种类型的家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95%以上的孩子的情感世界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偏差,对身边和社会的人际关系及个人情感都会带有家庭的色彩。

四、两面性教育

当面苛责,背后表扬,两面性教育影响道德认同和亲子共识,容易造成沟通障碍。

五、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

这些家庭的特点是:只抓学习,不讲成绩;考了第一,家长还不满足。

六、父母是“网络盲”

有一份针对17岁以下孩子的家庭教育调查显示,“网络盲”已经影响到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有七成的孩子希望能与父母一起“上网冲浪”,却只有两成的家长能够满足孩子的愿望。

家长与老师交流常见的三大问题


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得怎么样,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而最了解孩子情况的人要数老师了。那么,家长如何恰当地向老师了解情况,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有效沟通呢?针对几个常见的问题,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问题一:

没时间和老师沟通

建议:联系不在次数多,如果父母工作太忙,没时间和老师交流,可以通过短信和电话,简单向老师说明家里的情况,请老师配合。

问题二:

缺乏和老师交流的经验

建议:如果不习惯直接面谈,可以给老师发短信,熟悉之后再决定交流的方式(电话或面谈)、时间,如果觉得孩子没什么问题,也可以向老师说明,等到家长会上再交流,让老师知道你对孩子的关心。

问题三:

交流仅限于家长会

建议:有的家长平时不怎么和老师联系,只在家长会上与老师聊一聊,但这个时候老师和每位家长交流的时间有限,效果也不会太好。时间允许的话,隔一两个月和老师见面或打电话聊一聊,不要等到孩子有问题,才和老师交流。

学数学思维需预防的五大问题


一.没有数学感觉

数学需要数感、形感、空间感。有了这些感觉才会有悟性。而这些感觉不是记和看出来的,甚至也不是靠"学"出来的。

这需要孩子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和体验,需要利用身体的多个感官去参与,尤其是动手,缺了动手,孩子学的东西就浅表,数学是摸出来的。

二."记"数学。孩子往往没有理解却大量操练,效率低,根基浅。

在所有学习方法中,"记"数学确实是最笨的方法。

一个基本道理,孩子理解了自然就记住了。如果再能用一下,特别是给别人讲一遍,效果更好。

三.数学分析及数学表达尤显薄弱。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一般孩子达不到说的层面;对结果的合理性缺乏思考。答案很好笑,如,(1)-8=9。

数学不是讲出来的,思维能力也不是听出来,而是想出来的。

当然,如果一点不给孩子讲也不行,孩子大脑一片空白,那又怎么去思考呢?

讲,只需要讲一个核心的点,专业说法是讲知识的生长点,讲的是知识的芽,有了个芽,知识就会长。比如,教孩子分数,只教二分之一就行了,孩子明白了二分之一就会三分之一,会三分之一就会四分之一……

四.害怕挑战,缺乏信心。有时不是不会,而是根本就不敢去想。

解决信心问题不是夸几声孩子很棒就能解决的,那也需要"基础"。孩子的信心,是在不断的成功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我们需要让孩子有无数次成功的体验。

五.独立思考能力严重不足。

我的数学思维班上弱的孩子,一般都有一个超级细心的家长。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弱,也容易造成孩子思维上的依赖。最后,战胜困难的经验比连续成功的经验更重要。孩子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不断的鼓励孩子不要放弃,直到孩子能成功的解决问题。

早期教育:注意力培养三大问题


早期教育过程中,许多妈咪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宝宝的注意力。在一些亲子教育中心,常常有爸爸妈妈来咨询:“老师,你看我家宝宝总喜欢看别的宝宝玩,注意力一点也不集中。”“我的宝宝不停地换玩具,为什么不能长时间地玩一样玩具?”“我的宝宝总喜欢跑动,根本坐不住”……宝宝是真的注意力不集中吗?

一、什么是孩子的注意力?

所谓注意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力,对孩子来说,是指他们能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注意力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是孩子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孩子年龄越小注意力时间越短

2岁宝宝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度大约为7分钟,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培养注意力,从2岁开始。2岁前是培养宝宝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探索力和沟通力。注意力是自主学习的门户。

刚生下来的宝宝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差别不大的,但因为后天教养的问题,有的家长注重注意力的培养,有的忽略甚至妨碍了注意力的培养,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注意力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注意力正是影响人智力活动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我们首先要避免的是在教养问题上的一些误区:

1、不能给孩子过多过复杂的信息,否则他的神经无法一一存储。

不能有效地培养他的注意力反而分散了注意力。例如,一次提供过多的玩具,把孩子“埋”在玩具堆中;或者长期提供不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画面纷乱繁杂的书籍……

2、成人过多的语言刺激,有时会影响宝宝初步的思维能力,造成注意力的分散。

例如:孩子在初次接触新玩具、新物品时,家长应避免喋喋不休地讲解玩法、或用语言多次提醒注意安全等,而让孩子自己去摸索。

3、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玩游戏被经常打断。

如孩子在看动画片,家长没有提醒就走上前关掉电视叫吃饭;孩子在玩汽车,家长一会儿上去问渴不渴,一会儿问要不要尿尿,一会儿问要不要吃点水果等。这种经常性的打断孩子的思维,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注意力的不集中。

4、成人要求孩子所做的事过难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过易则不能吸引孩子,都不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二、如何判断孩子的专心程度?

玩具测试——把孩子置于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空间,只给他一种玩具,观察他在玩玩具时的反应,如果他能够持续地一直玩,而且平时生活中对大多数的事情也能够专心,就代表着他拥有很优良的注意力。如果,他不到3分钟就表现出厌倦、烦躁的情绪,就说明他的注意力不够。

三、两阶段孩子的注意力训练

乳儿期

0-1岁的宝宝也被称为乳儿。乳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对这么大的宝宝不必进行专门的注意力训练。

妈咪可以把注意力的锻炼放在宝宝进行的各种日常活动之中,如喂食、玩耍等。在互动交往中,让宝宝的注意力走向稳定。

宝宝注意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1.慢动作

由于宝宝的大脑发育还不发达,他们难于区分并理解成人有意施加的各种刺激。因此,在和宝宝讲话的时候,语速一定要慢,要温柔,以免引起他们的厌倦、急躁和反感。在他们眼前晃动醒目物体时也要放慢速度,并要在他们的视线中持续一段时间。在宝宝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之前,最好不要将刺激物拿走。

2.多重复

孤立的刺激很容易被遗忘,而重复行为和奖励效应可以强化刺激的效果,增强宝宝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因此在这个阶段,妈咪给宝宝讲优美的小故事,或放动听的音乐,可以重复几遍,让宝宝产生熟悉感后,再更换新的内容。

3.近距离

宝宝的认知能力较弱,太远的刺激物很难产生效果。从视觉注意来说,近距离能够让宝宝的视野更多地被刺激物填充,视觉干扰会大大减少,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因此,新生儿醒来时,家长可以拿一个醒目的东西放到他眼前20厘米处让他看。

4.选择适当的刺激物

在培养宝宝视觉、触觉和听觉时,要选择一个好的刺激物。比如视觉培养,最好选择颜色鲜艳、色块大、易于区分的刺激物,不要让其他细节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父母的脸最容易得到宝宝的欢喜和注意,因此父母要多在宝宝面前“露脸”。那些能直接满足机体需要的事物,如奶瓶、小勺等,也能引起宝宝的注意,用它们来培养宝宝的注意力,既简单又方便。

5.动态,特别是互动更能吸引注意

动态的物体更能吸引宝宝的注意,比如飞着的蝴蝶比静止的蝴蝶更容易获得宝宝的认知。

但和注意关系最紧密的还是互动。注意在互动中加强,如果不存在互动,宝宝的注意力会很快转移,他们会寻求一些更特殊的事物。但是一旦存在着互动,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婴儿的兴趣会倍增,注意力也会持久。正常人具有将“自我”扩大的本能和趋势,更容易接受受自己活动影响的事物。无论哪个年龄层次,能够对自己行为产生回应的事物往往都能够处于注意的焦点,对宝宝来说也是如此。

6.讲述正确的名称

不管宝宝能不能听懂,一旦发现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刺激物上,就要告诉他们正确的名称。比如皮球,要告诉宝宝这是“皮球”或“球”,而不要说“圆圆”;汽车就要说“汽车”或“车”,不要说“嘟嘟”。这样能帮助宝宝建立正确的影像概念。千万不要小看宝宝的潜能,在他们5个月的时候,父母如果根据他的注意指向告诉他物体的正确名称,并将他们抱近物体,比如冰箱、台灯等,每次当他们注意到这些物体时再强化相应的词语,一两个月内就能培养他们对物体的反应。这样到宝宝7个月大,父母在厨房众多家电面前说“冰箱”,宝宝就会看向冰箱,这就是有意注意的萌芽。

学步儿期

宝宝在1岁到2岁半之间,从开始学步,到能够完全自如地行走、活动并初步学会语言,整个阶段叫做学步儿期。那么这个阶段,宝宝注意力的培养有哪些有效方法呢?

1.拼图、下棋

让宝宝学会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学习简单棋类的玩法。宝宝们对这类游戏有时能达到十分入迷的程度,玩起来,二三十分钟都不停止。

2.听故事前提问

让宝宝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听完后回答。对于语言发展较好的宝宝,还可以让他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你听。

3.帮助拿各类小东西

宝宝能听懂话时,可以交给他一些小任务,让他帮助你拿一件到几件日常用品,要求在一次中完成。如:“请你帮我拿一个苹果、一把小刀和一些纸巾。”

4.传口信

时不时让宝宝给大人传传口信,也可以培养宝宝的有意注意。如:“告诉外公,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有他喜欢的节目。”刚开始可以简短一些,然后逐渐到这种长一些的语句。

5.听和看配音图书

现在市场上有录音磁带和图书画面内容相一致的配套图书,这种图书与电视的不同之处在于,宝宝对电视故事的理解取自于画面,也就是用看来理解故事,但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有损害。

而这种图书却是以听磁带为主,用图片来加深理解,这种以听讲为主的学习方法,对宝宝将来的学校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宝宝在听、看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提高了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安静、集中注意力去听讲的好习惯。

6.尝试一些专门的训练游戏

让宝宝把你规定的几样东西看上1-2分钟,然后撤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请宝宝猜出是什么东西被撤掉。

教宝宝跟随你说话,你完整地说一句话后,你说前面的半句,让宝宝来说后面的半句。

把几种不同形状的东西放在宝宝看不见的口袋里,让宝宝闭上眼睛去摸,然后提问宝宝:“有几样东西?都是些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妈妈可以按照以上方法,在游戏与生活之中对宝宝进行有趣的互动练习。切忌不要把宝宝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看成是注意力不集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宝宝的生活,为宝宝注意力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怎么样处理亲子关系的三大问题?


做家长的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长大后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远。孩子叛逆,自己与时代脱节,代沟问题在中国父母眼里来说像天塌了一样。作为父母始终要明白:孩子有孩子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人生。想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最好办法是: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把孩子当自己的附属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与孩子自然而然的靠近而不是“捆绑孩子”。

出生于2000年以后的孩子,毫无疑问是货真价实的网络原住民。他们出生时,网络已经在中国迅速发展,他们的生活环境几乎离不开网络。阅读、做题、买东西、交友、找学习资源、游戏、听音乐等,都与网络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00后”从一出生就带着网络时代的烙印。网络时代的烙印是什么?平等、互动、多元、开放。在网络上,每个人隔着屏幕都是平等的,没有谁会在意屏幕另外一头的是老师还是校长,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因此,这种环境下成长的“00后”,可以说血液里都流淌着平等的意识。这使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与传统媒介时代相比,多了至少三大方面的挑战。

1

父母子女之间的代沟明显增大

“00后”从出生接触到的就是手机、平板、电脑,这是时代发展带来的,无可避免的。有些父母对网络时代的生活方式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看见孩子用手机、用电脑,就觉得孩子是在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半数以上中小学生网民认为自己的用网水平比父母高,认为比妈妈高的占60.1%,认为比爸爸高的占50.8%。

调查统计还发现,10岁以前上网的孩子超过六成,近三成在7岁以前就开始接触网络,这说明使用网络的孩子不仅群体越来越大,而且年龄越来越低。

他们自然不希望成年人总是唠叨他们,生活方式的差异的不同,使两代人的鸿沟几乎成了“天堑”。这天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技术上的鸿沟,另一部分是两代人之间情感的鸿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另一项研究发现,高中生宁可跟网友说心里话,也不爱跟父亲说。表示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的高中生,仅有三成。

孩子爱跟网友或同学等同龄人聊天,不爱跟父母聊天,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父母只喜欢聊“有用”的话题。在一些父母看来,衣服、化妆、购物、电视剧、网络游戏、爱情等,都是无用的、让孩子分心的话题。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没用的”话题恰恰是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父母能把学习的话题暂时先放下,和孩子聊聊网络购物,聊聊对哪个异性有好感,聊聊体育明星、时尚服装、流行音乐……亲子关系可能会更融洽。例如李亚鹏的妻子李安琪与女儿奥利,妈妈李安琪经常给奥利涂指甲油,选裙子,去游乐园等等,在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出来,奥利的温暖可人的性格与父母的陪伴分不开。

2

孩子的话父母可能“听不懂”

成长在网络环境下的孩子,从小接触的是数字阅读,他们习惯了使用网言网语,这更使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鸿沟增大。

例如,当孩子的本子上出现了“莓兲想埝祢.巳宬s1种漝惯”(每天想念你,已成为一种习惯)时,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他们的嘴里蹦出“烘焙机”(主页)“打铁”(发帖子)“大虾”(高手)“菜鸟”(新手)“度娘”(百度)“好方”(好烦)等词汇,您不会蒙圈吗?当他们在手机上打出“3Q得orz(感谢得五体投地)”,您能翻译过来吗?这就是当前“00后”一代常常使用的网络语言。他们经常把汉字、字母、数字、图形、偏旁、同音字、同义字等混合交杂起来使用,并创造了专属的“火星文”键盘。

过去,父母和老师还经常偷偷翻翻孩子的书包,看看孩子的本子,希望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但是网络时代的今天,孩子即使把这些语言摆在父母面前,父母大人都未必看得懂。另外,“00后”一代也有意地用这些语言把他们与成年人隔开,在他们看来,这些网言网语很酷,既能使他们自成一体,也可以完美地把他们与爱唠叨、爱窥探孩子小秘密的爸爸妈妈分隔开来,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网络时代,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占据了人们的生活。孩子说的话大人听不懂,孩子的朋友圈干脆屏蔽了父母,面对面坐着,孩子却盯着手机抿嘴笑,网络时代亲子沟通反而多了一道屏障。父母难免会担心,生怕孩子在网上聊天被骗或者网恋。

一个名校的初三学生在全市的语文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记者去采访她的妈妈,想了解一下这个学生的写作经验。谁知这位妈妈眼泪含在眼圈里说:“这孩子不爱跟我们说话,放学回来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是玩手机就是偷偷上网,吃饭时都叫不出来。我们吃完她才出来,很少跟我们一起吃饭。但她跟同学可能聊了,拿着手机跟不认识的人也聊得火热,就是看见我们就没话。从她上了初三,我过得可压抑了,又生气又担心,还不敢说她。”

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聊天,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用告诉对方“我是谁”,互不相识,距离遥远,可以满足孩子宣泄、陪伴的需要,而且互联网可以为他们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任何时候想聊天想发泄,都会有网友倾听。这样的情感满足是父母不能替代的。

3

媒介的影响增加了教育难度

研究发现,少年儿童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90%依赖于媒介,其中新媒介是主体。

网络这一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模糊了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界限。在传统媒介时代,孩子必须认识字才能了解到更丰富、多元的信息,成年人是知识的拥有者,把知识传授给孩子,因此成人与孩子的界限鲜明。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读图、视频、碎片化成为人们获得知识的特征。

孩子们不需要认识多少字,同样可以从图片、音频、视频中获得一些原本成年人才能了解的内容。成年人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而且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介入,有可能孩子比父母了解得更早、更多。例如,有些孩子学会了“翻墙”到国外媒体中看一些信息,有些孩子在网上看到各种不良信息。

然而,虽然“00后”在信息获得方面比父母超前,但是他们的心智并未成熟,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媒介的影响有可能使他们的成长偏离方向。例如,艳照门事件、优衣库事件等一些网络热点事件,都会给“00后”一代的价值观等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网络上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也会“塑造现实”,在网络上塑造一个与真实世界相同的虚拟现实,使少年儿童难以分辨真假,使他们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当成网络问题来处理,以游戏的心理对待生活;或者把网络中的一些问题当成真实的现实来处理,网络明明是虚假的,他们却以为现实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网络问题现实化”“现实问题网络化”。

因此,网络时代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网络的开放性与平等性使“00后”一代在很多方面也有能力影响父母。

父母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础,父母要多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尤其要尊重网络一代的成长规律,与时俱进,做不断成长的父母。

需要注意的是,亲子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夫妻关系,在家庭这个大系统中,有了平衡的夫妻关系才能有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不要孤立地看待亲子关系,不要为了孩子忽视了夫妻关系,不要“有了孩子,没了自己”,不要放弃自身的成长。

相信《莫让小失误铸成育儿大问题》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小班小问题大安全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