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儿眼中的地震

04-04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3岁女儿眼中的地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晚上回家吃饭,女儿一直赖在我身边。

“妈妈,今天姥姥看电视哭了!”女儿担心的说。

我问她:“姥姥为什么哭?”

女儿说:“因为地震了,有个姐姐被压在了房子底下,她很疼,所以姥姥就哭了!”

女儿说:“妈妈,你带我去给姐姐送一个巧克力吧,姐姐吃了巧克力就不疼了!”

我看着女儿的眼睛说:“宝宝,咱们把攒的钱捐给姐姐,让姐姐和小朋友都有巧克力吃,好吗?”

女儿使劲的点点头。

过了一会,我又问:“宝宝,你知道什么是地震吗?”

女儿说:“知道,姥姥告诉我了,就是土地爷爷伸懒腰,房子就动了,我就站不住了,姥姥说,要是地震就得跑到墙角藏起来!”

说完就跑到墙角给我示范了一遍。

我心头一酸。

“妈妈,姥姥说有个小姐姐很勇敢,救了很多人呢,要是你被压在房子下面,我也去救你!我还救爸爸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舅舅姑姑董老师刘老师王老师豌豆姐姐果果姐姐……”她把能想起来的人都数了一遍。

我疼爱的把她搂在怀里。

这样的夜晚,和大家一起悼念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今夜无眠——写给12岁的女儿


12年前的今天——3月20日,零点的钟声敲过不久,你,我的小姑娘,在离预计的日期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就着急地来到了我的身边。当护士把清洗干净穿着整齐的你放到旁边的小床上,我迫不及待地打量着你,你是那么的娇小;那么的漂亮,近乎透明的皮肤竟没有一点褶皱,已经睁开了乌黑发亮的眼睛,随着我一声轻轻地呼唤,你竟然扭过头来瞧向了我,虽然我知道你也许还看不清我的影象,但这第一眼的对视已令我终生不忘。

一岁八个月,奶奶家里拆迁回家不能再看你。妈妈把你送进了单位附近的幼儿园,上班送过去,下午接回来。阿姨们待你很好,当一个傍晚我去接你时,我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一条醒目的大红血印斜斜地从眉梢到嘴角挂在你的脸上,早已停止哭泣的你蹒跚地向我跑来,一脸无辜的阿姨着急的解释着,我流着眼泪抱着你掉头走了。我不怨别人,只怨自己,是妈妈没有看好你……你爸爸经常不在家,我又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妈妈,从小就把你锻炼得不象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

我不算一个称职的妈妈,你一直容忍着我的贪玩儿、粗心还有急脾气。我曾经带着刚刚一岁多的你到朋友家,和朋友们一起彻夜看世界杯,而你玩儿累了,睡在别人家的床上一样香甜;我曾经因为不大会做饭,下了班带着你到亲戚朋友家蹭饭,附近的大小饭馆也没少留下咱俩的足迹;我曾经因为要着急参加朋友的婚礼,而你却沉浸在玩具中不愿起身,致使你的屁股蛋儿上留下了我的手印,也印在了我的心里。我曾经……请原谅我有太多的曾经,你都迁就了我,就让我这个不合格的妈妈和你一同成长吧.

你上学了,隔三差五的就会拿回一张奖状,有学习的,体育的,文艺的;有校内的,校外的。老师的表扬,同学家长的赞美充满着你的耳朵,你很平常,一笑起来弯弯的眼睛就是你的回答。我也很平常,也许是怕引起你的骄傲,最吝啬赞美你的人就是我,而批评你最多的最严厉的恐怕还是我。但今天我可以对你说,那个最欣赏你的人一定也是我。

你渐渐长大了,虽然你总是愿意跟我挤在一张床上睡觉,虽然你总是喜欢依偎在我的身上起腻,虽然你总是遛进来和我一起冲澡;但我知道这样的日子也许不会太多,过不了几年,你就该有自己的小秘密,你也许不会让我再随便翻看你的书包;你也许不再总对我述说学校和同学的奇闻。但你一定记住,我始终是你最好的朋友,无论怎样,我会一直站在你的身边,困难同担当,快乐共分享。

你终会长大,不一定很有财富,但一定要健康;

你终会长大,不一定是最漂亮,但一定要善良;

你终会长大,不一定是最聪明,但一定要正直;

你终会长大,不一定能够成才,但一定要成人。

点点滴滴,你的成长印记在我的心里,当我渐渐老去,它一定是我心中最美的电影,在回忆中不断播放……

园地转圈原创于二零零九年三月二十日(春分)

三岁女儿的刷牙习惯这样开始


现在,三岁的女儿已经会自觉刷牙了,并且每次都很开心,仿佛那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培养她自觉刷牙的习惯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刚开始,我每次刷牙都叫女儿在边上看,让她看那些白白的泡沫。她看我刷牙时有这么多泡泡,兴致就来了,“妈妈,我也要刷。”我对她说:“刷牙要有自己的牙刷、牙膏、牙杯。”“那我也要。”“好吧,妈妈明天带你去买。”女儿听了,欢快地跑到她爸身边叫:“爸爸,我要买自己的牙刷喽!”她爸也马上鼓励她,“真的!我们的宝宝长大了!”看女儿那样子,别提有多高兴了。

第二天,我带女儿到超市,让她自己选购了牙刷、牙膏和牙杯。回来后,我没教她如何正确刷牙,让她随意地刷。她像模像样地把牙膏挤在牙刷上,一手拿着牙杯,一手拿着牙刷刷了起来。可刚刷了两下,她就皱起眉毛来了:这舌头碰到牙膏怎么这么难受啊!她扔下牙刷跑掉了。我没有强求她,但还是坚持天天让她看我刷牙,我还唱起了刷牙歌。过了几天,大概是我刷牙的快乐情绪又感染了她,不知不觉,她重新拿起了牙刷。这次她不皱眉头了,认真地刷起牙来。这时,我才教她正确的刷牙方法。

起初,我跟她一起刷,看谁刷得好、牙齿刷得白。慢慢地,再培养她每天早晨、晚上按时刷牙的习惯。有一段时间,女儿不愿意晚上临睡前刷牙。我就和她一起做了个实验。我把两个鸡蛋煮熟、去皮,将两个鸡蛋分别放在一杯白开水和一杯可乐中。十分钟后,再取出来,让她观察鸡蛋的外表颜色。放在可乐中的鸡蛋颜色变成棕褐色了,我让她拿牙膏和牙刷刷。女儿怎么刷都去不掉“可乐鸡蛋”的颜色。我对她说:“你平时爱喝饮料,如果经常不刷牙,你的牙就会变成这个样子。”她马上说,这个“可乐鸡蛋”可真难看。这个实验使女儿明白了大人要她刷牙的原因,加上我们的感染和鼓励,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女儿养成了自觉刷牙的好习惯。

点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但养成任何一个好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

2岁-3岁宝宝个性发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妥善处理一些强烈的感情(如生气),他会说:“我并没有打朋友,你可以打枕头而不用来打我。”为了不让孩子产生失望情绪,适当的时候,继续给他选择食物、服饰和游戏的自主权,还有因为你的孩子已经开始关注他人的情感,你要鼓励他尽量与人为善。

父母也经常会为3岁的孩子犯愁,例如孩子将自己喝水杯里的开水倒入鱼缸,并说:“鱼儿也要喝水。”此时,你别责怪孩子,更不能打他,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会这样做。这是3岁孩子“自我中心”心理特点的表现。

所谓“自我中心”,并不是说孩子自私自利,而是孩子认为他自己所想、所感、所要,便是别人所想、所感、所要。例如,妈妈指着盆里的黄瓜告诉孩子:“看,这叫黄瓜。”孩子回答:“不,妈妈,这是绿瓜”。妈妈是让孩子认识黄瓜,但孩子认为这瓜的颜色是绿的,应该叫绿瓜。3岁的孩子都有点“自我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慢慢摆脱自我中心观念。因此,父母可帮助3岁的孩子在不同情境中学习,从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世界。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3岁、7岁、10岁,孩子大脑发展的黄金期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大脑在10岁以后就“定型”了。

所以,3岁、7岁、10岁,不仅是脑部发展的转折点,更是强化潜能的黄金期,一旦错过孩子大脑发展的关键期,就算日后上再多的补习班也很难补回来。

想要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就要好好把握这三个黄金时期,从小锻炼孩子的大脑潜能。

0岁~3岁:发展大脑本能

这段时期锻炼大脑潜能的关键在于培养大脑功能的基础——本能。而要打造长大以后也很活跃的大脑基础,重点就在训练脑神经细胞具备最基本的本能。

3岁之前的儿童脑部,会陆续出现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这些本能也会让幼儿的大脑出现各种特征,例如:想竞争、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为妈妈或兄弟姊妹等周围人们的同伴。

比方说,告诉孩子:“把玩具收好。”讲完后却毫无动静,不妨改说:“我们来比赛谁收拾得快!”孩子听了就会开始整理。叫孩子:“快跑!”孩子却依旧慢吞吞,不如提议:“看谁先跑到那边。”孩子就会产生斗志往前跑。这些都是生存本能产生了想竞争的特性后,进一步引发的反应。此外,儿童虽然不喜欢填鸭式地硬塞太多知识,对于学一点点新东西却会觉得开心,这就是因为求知本能产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

0岁~3岁这个阶段不用要求成果,不要想着孩子有没有会做很多事?或是有没有比别人强?重要的是让孩子能抱着愉快的心情对话,并且经常夸奖孩子。

3岁~7岁:戒除大脑坏习惯

“待会再做”这句话代表的是“并不想做”的心情。换句话说,老爱讲“等一下”的小孩,大脑没办法培养主动想做的心情,就不会启动自我酬偿系统;自我酬偿系统不作用,思考力和记忆力自然无法充分发挥,加上没有贯彻到底的企图心,最后会变成一事无成的脑袋。

当孩子说出“等一下”时,先想想为什么孩子不想马上去做。若是因为有其他想做的事,比方说:因为正在玩乐高,所以听到要收拾房间就回答“待会再做”,这种状况下,可以问孩子:“现在赶快收拾,吃完饭就可以尽情玩乐高,你觉得先做哪件事比较好呢?”这种因应方式就是促进自我酬偿系统作用启动,让孩子主动说出:“我愿意先去整理。”

此外,如果孩子本来就不喜欢整理房间,不妨花点心思设计出类似比赛的方式,和孩子同乐,以去除“讨厌”这种情绪为先决条件。总之,请仔细观察孩子,并且妥善引导,别让孩子养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习惯。

3岁~7岁适度进行“修剪”,彻底打好脑神经传导回路网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并不是教授知识与技巧的时期。这个阶段要把目标放在扎稳基础,打造念书和运动都能兼顾的大脑。

7岁~10岁:培养大脑的主动好习惯

7岁~10岁是适合真正进入学习的阶段。不过从锻炼大脑潜能的角度来说,有一点是父母亲务必要注意的,那就是不要总对孩子说“快去念书”这种话。

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属于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现就会变得越差,因此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大人,必须妥善指引一条明路,主要关键就是“丢出好的问题”。建议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利用好的问题,将“要这样做才对!”的命令改成选择题,以“你想要怎么做呢?”来询问,让孩子能自己选择。

比方说,如果孩子不擅长自然科学,不如这样鼓励孩子:“妈妈小时候也很怕自然科学呢!不过,我只要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几次下来之后,自然科学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那你自己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呢?”

话说到这里后,明白地把答案说给孩子听也无所谓。或者可提出两种方式,问孩子“你想选哪一种?”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说出“我也要这样!”、“我会这么做!”等到孩子努力想出来之后,别忘了大力称赞。借由这种方式养成孩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才能算培育出真正的好头脑。

喜欢《3岁女儿眼中的地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3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