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奶奶的感恩卡

04-05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送给奶奶的感恩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1月份是Dillon幼儿园的感恩月,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带回家里的活动就是“装饰感恩卡,并把它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

Dillon带回家老师设计好的感恩卡,联络本上是这样要求的:“请和孩子一起装饰感恩卡,在感恩卡上写上感恩的话,把它送给最想感恩的人,并把整个手工过程和赠送过程拍照,发至邮箱。”

在幼儿园里已经接受过“感恩”教育的Dillon感恩词已经说的很溜了:

“感谢爸爸给我买礼物,感谢妈妈给我买礼物,感谢奶奶给我做饭,感谢爷爷……嗯……剥花生给我吃(因为爷爷当时正在给他剥花生)”。

但感恩节的卡片只有一张,所以在开始动手装饰之前,妈妈问Dillon:“感恩节的卡片要送给谁呢?”,

Dillon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给奶奶。”。

爸爸妈妈都很赞赏我们Dillon的选择。

妈妈和Dillon开始动手装饰“感恩卡”。

妈妈负责设计工作,Dillon负责粘贴工作。妈妈设计的装饰图案是:一个老奶奶和一朵彩虹花的卡纸粘贴画。用彩色卡纸剪出图案的各个部分,由Dillon负责粘贴在卡片上。因为这个工作稍稍有点难度,所以,Dillon完全自己动手的部分是涂抹胶水,粘贴工作在妈妈的协助下完成。

完工后的作品,由Dillon送给奶奶,赠送仪式上Dillon的感恩词还是:“谢谢奶奶给我做饭吃.”,非常朴实,也非常实际。

在这个感恩的日子里,Dillon应该感恩的人确实很多,发言长度恐怕和“奥斯卡获奖感言”差不多,但在感言的最后,确实应该说:“最最要感谢的人就是我的奶奶,最最要感谢的事情就是奶奶给我做饭吃。”。

从Dillon出生到现在,三年的时光,其中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奶奶没有在身边,奶奶在身边的日里,Dillon的一日三餐大都由奶奶打理,包括Dillon上幼儿园之前有阿姨的日子。

我们Dillon长的白白胖胖,健健康康,最要感谢的人就是奶奶了。

而Dillon的妈妈也是非常地感谢奶奶,是奶奶提供了一个安心稳定的大后方,让妈妈心无羁绊地在职场打拼。

这是Dillon和妈妈共同送给奶奶的感恩节礼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奶奶眼里的宝贝


小斌是个皮肤黑黑,小个头的男生,穿得不是很干净。但让人看上去觉得还是个憨厚的孩子。事实上他确实挺憨厚,只是因为上课老是听不懂(特别是数学),所以索性就不听讲了,以后的课堂上不是忙着自个玩,就是拖着同学玩。

所以有不少孩子被他拉下马,也和他一起做起小动作。因此说实话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还是挺头疼的,自己学不会,还影响周围的人。尽管我一直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但在一天的中午,我看着他写的满纸的错字,就真的动了气。

“你必须都订正对了,我才有可能让你回家吃饭。”我声色惧厉地说。小斌的眼睛里开始蒙上了泪水,随即大滴大滴的眼泪就落了下来。“奶奶在等着我吃饭呢!”他边嘀咕着边用橡皮擦纸上的错字。我看着他心想:我要是你奶奶呀

,就根本不给你饭吃。过了一会儿,小斌的奶奶真的来了,她趴在教室的窗户上望里看。我出来对她说:“我留小斌了,他什么都不会,今天必须全部订正对才能走。你们家也得管管他的学习呀!”奶奶满脸的风霜,一头残雪似的的白发,她对我说:“我不识字,他爸爸妈妈离婚以后,就没人管他学习了。老师真让您费心了,我好好谢谢您了。”说完她竟向我鞠了一躬。我立刻不知所措起来,语气缓和地说:“奶奶您先回家,一会儿我就让他回去。”

奶奶走了,没多久她又来了,挎了个小小的竹篮子,她为小斌送饭来了。她对我说:“让他在这踏踏实实改吧!”我对小斌说:“那你先吃饭吧!”奶奶就一样一样地往课桌上端,我很诧异,奶奶干的稀的荤的素的端出了五六样,然后就坐在对面看着小斌吃,一脸幸福的样子。

我的心里很不宁静,在别人眼里垃圾似的的小斌,在奶奶眼里却是宝贝一样。看着他们俩,我突然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只是百分之一,而对于他的家庭他的亲人来说却是百分之一百。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为人师的我何曾认真地掂量思忖过?

奶奶,请放放手


小杰是位虎头虎脑的孩子,妈妈爸爸忙着店里的生意,所以他出生后一直有爷爷奶奶带。由于,爸爸小时侯奶奶忙生意,没有给予很好的照顾,为了弥补,爷爷奶奶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小杰身上。记得刚上小班时,他的体重和身高都比同年龄的孩子重和高,在班中年纪也算大的,本以为大一点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强,可第一天来上学时,奶奶怎么也不肯回去,而孩子更是哭着闹着不肯放,最后在老师“严肃”的劝说下,奶奶只好回家。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孩子什么也不会(家访时我们没有见到孩子,只知道家里很宠),问他只是会点头摇头,小便要老师把尿,一不小心就湿透全身,吃饭更成问题,喂他嘴巴都不张,伸手“啪”全部倒在老师身上。原来,孩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很多还不会说,学会自己走路才两个多月,以前进出全部由爷爷奶奶背、抱着,不舍得让孩子累着。就这样,三年来,他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学会自己吃饭、独自上厕所、自己穿衣服、做手工、念儿歌等。看到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提高,我们都很高兴,但问题还很多,孩子至今没有学会和人交往,每一次小朋友在游戏中不小心碰到或弄坏他的东西,他就会放声大哭,第二天,奶奶就会来“反梢”(土话),一次、两次~~~~~弄的小朋友都不敢和他交朋友,每一次活动都是我们好说歹说,甚至命令,才会有个别孩子极不情愿地与他拉手做游戏,问问为什么,都说怕他奶奶要找他们“谈话”。这样的情况,奶奶也有所察觉,每一次我们沟通后似乎有点好转,但过后奶奶又冲在了前面,连晨间来园的问好都给奶奶“承包”了,更别提其他的了。如今,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将要面对更多的孩子、更多复杂的事情,我真想对奶奶大声地说“奶奶,请放放手,他会走好。”

由奶奶带的孙子更具天赋


“任何一个父母都爱说:奶奶只会宠坏孙子。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如是说。她先在莫斯科市内一家私立学校进行研究,从一年级和二年级共抽取30名学生,对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智力进行了测试,所取得的结果使她大吃一惊。

结果表明:凡是由奶奶带大的孩子,其创造潜力要高出40%!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比同龄人更奇特,遇事容易得出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更容易得出新的解决途径,而这些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特点。

不过潜力归潜力,这些由奶奶带大的宝贝孙子的智力可不怎么样,比由父母带大的孩子低10%。这可不意味着他们比后者笨,而是说明他们学习起来要困难一些,比较难适应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

这两个结果都还需要作进一步验证。说不定在学生都来自收入不高家庭的一般学校里情况又有所不同?为了探索真理,季霍米罗娃又到市郊去随便找了一所中学进行调查。

参加这次试验的有180名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还有他们的奶奶和父母。结果又如何呢?奶奶照看大的那些孩子就创造能力又一次高出同龄人28%。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些退休老人是怎样赋予孙子们天赋的呢?

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认为这是教育方法问题。因为调查表明:奶奶们比父母更经常夸孩子,给他们充分的选择和自我表现空间,对他们总是有求必应,干什么都由着他们的性子,恰恰是这种“纵容”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而父母的严格要求和动辄惩罚的严厉教育方法却恰恰相反,这种教育方法只会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中英不同的爷爷奶奶做比较


中英不同的爷爷奶奶做比较

沃克夫妇俩已经退休,住在格拉斯哥城南。他们有六个子女,除了刚结婚的小儿子住在同一座城市外,其他五个都不在身边。沃克医生:“我们很知趣,不要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我们也不做孙儿孙女的保姆,只能算个育儿参谋。

老人不是孩子的保姆

沃克夫妇主张做父母的必须自己带孩子。

因为:

1.老人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乐;

2.老人的教育观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年轻人;

3.老人不要剥夺孩子的母爱,让他/她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母爱和父爱。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总是认为退休后没事干,双方争着领孩子,结果往往弄得自己吃力不讨好。

过段日子去看看孩子

是不是老人不与孙儿孙女在一起就不爱他们,不关心他们?事实绝不是这样!

虽然老人与孙儿孙女住在一起,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视,有时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过节日或孩子生日就寄或送礼物给他们,路近的过些日子就去看望他们。

英国的祖父母的想法是,喜欢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与孩子泡在一起,其实过段时间见次面,孩子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让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现一些惊喜。

中国的老人喜欢与孩子整天泡在一起,认为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安排时间带孩子看看风景

带孩子外出的时间一般会选在周末或节假日,有时开车带孩子一起去山地,看山川河流、茂密树林和飞禽走兽;有时开车去海岛,看汪洋大海、汹涌波涛和热闹海港……

这种方式既加深了老人与孩子的感情,又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看见什么都想知道,于是他们问什么,老人就答什么,并且启发诱导孩子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可中国老人往往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孩子小,外出后,万一出什么事,自己无法向自己的孩子交代,而关在家里则是最安全的。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父母有时忙碌起来顾不上孩子,孩子必须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了对老人的依赖,孩子就得迫使自己记住大人的做法,训练自己面对的问题。所以一般孩子长大后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强。

要是这种观念给中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知道了,绝对会义愤填膺。因为,我们的老人以为,孩子小,每一件小事都需要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实际上,有数据表明: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5-6年。

当年轻爸爸妈妈的参谋

当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老人便成了他们的育儿参谋,不但教给他们具体的细节,还要作示范。

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提醒年轻父母要注意对孩子进行什么方面的教育。例如:生理、心理、智力和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何帮助指导幼儿健康发展。另外建议年轻的父母:家里有了孩子不要养宠物。西方人视猫狗为宠物,如同人一样珍贵,一般人家里都养猫养狗。但是为了小孩子,年轻父母还是忍痛割爱,必须把心爱的宠物送走……

感恩轮回 朴实的哲理


我们拥有许多节日,在我心中,感恩节是最令人温暖的。

今年的暑假,爸爸的一位朋友从美国回来,他已经是一位成功人士了,拥有着美好幸福的家庭与丰衣足食的生活。我们当时坐在白塔山的茶园里,绿树环绕,舒适静谧。就是在这个鸟语花香的环境中,我听到了一个花香般的故事。

爸爸的朋友刚到美国工作,生活没有保证,一顿饥一顿饱。感恩节到了,除了一张床和一些衣物外,他一无所有。窗外狂风呼啸着,大街上空无一人。所有人都在家中,吃着美味的食物,坐在幸福的火炉旁,享受着感恩节的温暖。他的神情呆滞,对生活毫无希望,看着万家灯火,他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的温暖。

就在这时,一声有力的敲门声打破了冰冷的寂静。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国度里,既然还会有人登门拜访?他慢慢地打开了门,只见一个蓝眼睛的高大男人赫然出现在眼前,他穿着皱巴巴的衣服,满脸的笑容。这个男人手里提着一个大篮子,里面满是各种各样能想到的东西,一对火鸡,里面塞满作料,煮熟的玉米,厚饼,甜点及各种罐头等,全是感恩节大餐必不可少的。

他愣住了,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开始还极力推辞,不肯接受这份天使的礼物,可是那个人却这么说:“得了,我也只不过是个跑腿送货的。”带着微笑,那个男人把篮子搁在他的臂弯里,说“祝你感恩节快乐!”男人吹着悦耳的口哨转身离去。

拿上篮子的那一刻,他的生命从此不一样了。他知道,日后也要以同样的方式帮助他人。

过了几年,他终于有能力来兑现当年的诺言。虽然收入很微薄,在感恩节里的他还是买了不少食物。他假装是个送货员,开着自己的那辆旧车,四处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他敲开了住所破旧的门,前来开门的是一位蓝眼睛的中年男人。他一下子想起了当年那个男人的眼睛与微笑。他已经知道这个男人是谁了,他什么都没说,把食物送给了男人,吹着口哨走了。

……

看似巧合的故事,其实蕴含着一个有关感恩的朴实哲理。也许,现实生活中这种巧合很少很少,但在人与人之间,这种感恩轮回却很多很多。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相信世界就会变成爱的海洋。

地铁中的感恩教育


地铁中的感恩教育小雅对感恩这一块基本没有什么感觉,好像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什么好吃的,好穿的理所当然就应该是自己的,碰到坐地铁公交,看到我给别人让座,总是不高兴的说:你干嘛给她让座啊?每次给她解释说:奶奶年纪大,在车上站不稳,很容易摔跤,她的理解好像并不是那么深刻。上周末带孩子去参加一个做披萨的活动,我带孩子坐地铁去,一上地铁,就有个小伙子给我们让座,我边抱着她坐下来边向小伙子表示感谢,然后对小雅说:你知道叔叔为什么要给咱们让座吗?

小雅说:不知道啊

我说:因为叔叔觉得你小,叔叔怕你站不住会摔跤,觉得像你这样都是需要照顾的。你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叔叔啊?

小雅不吭声,但在听我说。

我继续说:妈妈跟你讲你原来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故事好吗?

小雅:好啊

我说: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很多人照顾过我们,妈妈记得比较清楚的就是有一次一个叔叔,看着妈妈大肚子站着一个车门旁边,那个叔叔在另外一个车门旁边那坐着,那个叔叔用自己的包占着座位,跑到妈妈这边来,让妈妈过去坐,就是想照顾妈妈和你哦。还有一次地铁比较挤,车突然暂停,妈妈没站住差点摔跤,妈妈后面一个阿姨在这个过程中一直用双手护住妈妈,怕妈妈摔倒了。这是妈妈记得比较清楚的两件事,妈妈都很感谢她们,还有很多次别人给妈妈让座,你能顺利的出生、长大,你和妈妈都得到过很多次别人的照顾,你说,你现在长大了,碰到别人需要照顾的时候是不是我们也应该去帮助别人?比如那天那个奶奶,我们就应该给她让座,还有现在很多和妈妈当年一样是大肚子的阿姨,她们还有她们的宝宝都需要别人照顾,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就要照顾她们。

小雅说:嗯

我觉得她这一次别人给她让座我在给她讲这些她有一定的感触,感恩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心,很多时候都是教育的好时机。

感恩母亲,永恒的记忆!


一直以来,都想为自己的母亲写上一篇博文,做为永恒的记忆。但却一直未抽出时间,也不知一直在瞎忙些什么。今天就了了自己这一桩心愿。

母亲姐妹八个,排行老三。未曾上过一天学。从小便要照顾弟妹们,还要帮她的母亲洗衣做饭。早早便开始学着纺线织布。直至年纪轻轻便有些驼背,右手的小拇指好象是因为纺线要用梭子的缘故直到现在也直不起来。但母亲每次回想起她的童年时代却还是幸福无比的,丝毫没有感觉到苦涩。母亲是一个很乐观的人。

1973年与父亲喜结连理。有了自己的小家。从此便憧憬着婚后的幸福生活。那一年母亲22岁。22岁的她照顾公婆,屋里屋外,田间地头都是一把手。因为父亲在外上班,每星期回来一次。这样的日子一恍就是八年。八年间母亲却未曾有过身孕。也不知母亲怎样熬过了这八年。一向好胜的她是怎样抵挡住了背后的闲言碎语,指指点点。直到我的到来。1981年出生不到40天的我几经辗转终于在母亲家里安了家。从此我和母亲都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母亲和父亲将我视如已出,竭尽全力给我最好的生活条件。母亲也由此而更加忙碌。但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不叫苦。好象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难倒她。无论再清贫,日子再困难也从未流过一滴泪。

母亲并非给予了我生命,但却抚养了我并给予了我所有的爱和另一段美丽的人生。

在那个年代,每家有两三个小孩是很正常的事。而且大人们的观念也是福贵在于‘儿孙满堂’。孩子还是多了比较好。一来对孩子来说有个伴,将来互相有个照应。二来对父母也是有了更多的期望和寄托。三来如果在农村,当然孩子多了劳力就多,这多半是指有男孩的优势。也许重男轻女的思想就是从这一点开始蔓延的吧!所以当时很多热心的叔伯姨姑们都劝母亲再抱养一个小孩,跟我做个伴。母亲动摇了,与父亲商量之后却还要来征求我的意见。当时也记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大了。也许四五岁,也许五六岁吧!只记得自己的回答:不要。母亲问为什么。答曰:有了弟弟或妹妹我的好吃的她们就要分一半的!这个简单而幼稚的答复彻底打消了父亲和母亲想再要一个孩子的念头。从此在我的面前再未提起此事。于是,我便加入了那个年代少之又少的独生子女的行列。每每别人问起,都觉得光荣之至。

但年幼的我并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当然也不会追究自己是否亲生。因为根本不会有这个怀疑。只是和同伴们闹了别扭他们指着我的鼻子大骂:你是捡的娃,你是要的娃的时候无比的委曲,愤怒和不解。清楚记得有一次回家找母亲哭诉。母亲二话不说便拉着泪流满面的我找到那个同伴家,当着人家父母的面给个那个闯祸的家伙一记耳光,而后一走了之。孩提的我当时可能并非太多感触。只觉母亲当时很厉害的保护了我。却不曾顾及那个家庭在村里是否财大势大。而现在提起,心中满是幸福与感动。感动着母爱的伟大。可以不顾一切。要知道母亲是个瘦小的女人,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工人。若没有对我深切的爱却绝然不会做到那样。直至现在,每次提及,母亲也只是淡淡一笑:我也忘了当时是怎么了,只是想着这样以后就没人敢欺负你了。虽然话语质朴,但字里行间却浸透着一个平凡的母亲无私的爱。

日子就这样慢慢走过。父亲和母亲给予了我衣食无忧幸福快乐的童年。

到了青春期有些叛逆的年纪。由从小的乖巧懂事变成了时常惹母亲生气,与母亲横眉冷对的任性少年。在成长的记忆中母亲第一次哭了,很伤心,哭出了声。父亲在一边轻轻地劝解与安慰。两人在厨房却还在继续为我做着我爱吃的饺子。父亲也没有出来责备我,只是愁眉紧锁,唉声叹气。气就气在当时的我却毫无感觉。好象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任由自己去胡搅蛮缠,任性自我。直到第二天,母亲依然早早地做好饭,看着我吃完,吃饱。默默地为我整理背包,清点衣物。然后送我到路口,等待班车。看着我上了车,再目送车子渐行渐远,直至走出她的视线。固执的我却倔强的不去回头看一眼,那个在寒风中捧着一颗碎了的心为我送行的可怜的母亲!如果时间可以倒转,多想去拥抱当时的母亲,去求她的原谅,即使她永远也不会生我的气。

直至真相到来的那一天才彻底结束了我莽撞任性的少年时代。

由朋友口中得知,再经过自己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逐渐明白了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理解母亲不易的同时却被母亲那颗博大包容之心所感动着。并由此发誓:再不会伤母亲的心,再不去顶撞母亲,不去做违背母亲意愿的事。

一路走来,直至自己嫁夫生子。母亲付出了她的全部。我的女儿格格从一出世便由母亲帮助照看,一直到了上学的年龄我才把她接过来。每一到两个星期便回去看望父亲母亲。好在单位也离父母不远。已经长大成婚,已为人母的我至今在母亲的眼里却仍然是个孩子。每次和老公要走时,母亲总是要做上一顿好饭,买上水果,父亲也会专门去超市给格格买零食。然后让我们统统带上,好象我们去的地方在某个偏僻地带。然后再千叮咛万嘱咐。像以往一样地送我们出门,目送我们走远,直至走出她的视线。每次不经意的一回头,她仍然站在原地向走的方向不断张望。

这就是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实在很懊恼自己没有更好的语言去形容她去赞美她。只知道现在的我非常非常爱她,发自心底的爱。

现在有了女儿,更理解了母亲一路走来的不容易。看着母亲,多么心疼她逐渐苍白的头发,心疼她弯曲的背更心疼她满脸清晰的皱纹。回忆着她是怎样一步步地走到今天。令人庆幸的是母亲的身体很好,父亲也退休了。他们正在享受幸福的晚年!现在的父母每天都快快乐乐地。早上去晨练,然后玩玩牌,下下棋。母亲是个戏迷,每天除了做饭,收拾家务就和村里的姐妹们聊天,或去村里的自乐班唱唱秦腔,吼上一两噪。上个星期回去,母亲还和村里的小媳妇们学了一套养生浮尘的保健操呢。

就写到这里吧。

真心地祝福父亲母亲永远健康长寿!

相信《送给奶奶的感恩卡》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感恩的心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