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培养爱心宝宝的误区

04-06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谨防培养爱心宝宝的误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什么是宝贝的爱心?它在心理学研究领域有一个“学名”叫亲社会行为或者利他行为,3岁之前宝贝的爱,是指他任何与他人亲昵、分享、合作、同情、安慰或者帮助他人的行为,它要借助宝贝具有一定的观察水平、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相关的技能才能实现,所以也是宝贝智商、情商、知识、技能的综合体现。富有爱心的宝贝总是很快乐,也不总是跟家人闹别扭,可谓“利己利人”,而且长大了善于合作、热爱学习。因此,家庭教育可不能小看了宝贝爱心培养的重要意义哦!

培养爱心宝贝的3个误区

误区1:家长只需要给宝贝充分的爱,不需要宝贝的回报。

爱心特别富裕的家长会有这种想法和做法。生活中,有的妈咪特意从职场上退出来,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前来助力,全家人对宝贝高唱“爱的奉献”固然可佳,但宝贝还是要学会热爱、尊重、回报,才能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和品行出色的人。因此,不要忽略培养宝贝以自己的爱心回报家长的爱心。

误区2:只要特别关注宝贝的智力发展,日后就能成为出色的人,爱心培育不那么重要。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鼓舞家长把培养宝贝的智商作为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可是,仅仅拥有知识而缺乏亲和力、影响力的人,将来是一个孤独的人、心高气傲的人,甚至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所以,家长不能仅仅引导宝贝与“知识”打交道,还要引导宝贝多与“人”建立交情,学会爱他人,并以自己的爱赢得他人的爱。

误区3:厉害的宝贝长大不会吃亏,太有爱心了容易受人欺负。

现代社会竞争比较激烈,有的家长便认为老实人吃亏,于是即使表面上不鼓励宝贝侵犯其他小朋友,但当宝贝偶尔这么做了,既不制止也不教育,有时还在言谈举止中暗示了对宝贝的欣赏和鼓励。这样,宝贝就学不会与人正常交往的方式,无法享受与同龄小朋友相处的游戏与快乐,这么“厉害”的宝贝长大可能会“吃大亏”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练就巧嘴宝宝谨防5大误区


1、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

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2、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还不会从口中说出,若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儿童兴趣培养误区之“强迫”


易先生的儿子所在的幼儿园进行了一次幼儿兴趣的调查,儿子自称最喜欢书法。这令易先生很惊奇,因为书法老师刚刚向易先生抱怨他的儿子写字敷衍了事,听说人家写一页,他可以写三页,不管笔顺间架,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书法老师凭自己的经验觉得,易先生的儿子对书法似乎毫无兴趣。

易先生拉住儿子的手问究竟,儿子低着头不做声。易先生说:“你忘记《木偶奇遇记》了吗?说谎话鼻子要变长的。”“我的鼻子没有变长。”“那你是说谎话了,你怎么能说谎话呢?只有坏孩子才说谎话,好孩子都是是什么就说什么,老老实实,堂堂正正的。”“堂堂?吃糖糖啊?”见儿子摆出一副无赖相,易先生知道他是说谎话了。

回到家和妻子说起儿子的兴趣,妻子扬扬自得起来:“我总算把他的猢狲劲儿扭过来了!”儿子尚在襁褓时就喜欢“孙悟空”,电视上有关于孙悟空的片子,无论是动画片、卡通片,还是戏曲片,他都眼睛一眨不眨地看。以后能走路了,他更是使枪弄棒地学起孙悟空来。

有时“金箍棒”打破了茶杯什么的,惹来妈妈一顿臭骂,他却仍然痴心不改。他把每年的压岁钱都投资在“孙悟空”上,什么玩具啦、图书啦、碟片啦,全是这位毛脸火眼的老兄。上个月他阿姨结婚,他居然用阿姨的口红将自己涂了个大红脸,在酒宴上“大闹天宫”,让满屋子的客人笑痛了肚子。妻子很担心,说三岁时猢狲相还算可爱,现在七岁了还是猴性十足,那就是没有长进了。所以这个月妻子把儿子送进了书法兴趣班,希望静静他的性子,改改他的兴趣。“你以为他兴趣改了?错啦!”易先生把实情告诉妻子,忍不住埋怨起来:“你不能压制他呀,强扭的瓜不甜。孩子的兴趣是要引导的。”“我怎么没引导!我跟他讲大书法家的故事,王羲之写完字,总到池塘里去洗笔,把池塘里的水都染黑了;智永禅师一心一意地练字,四十多年都不下楼。”“你这不是引导,是吓唬!练字这么苦,他还不怕吗?”“那你说怎么引导?挑挑我的刺容易,你倒来引导引导!”易先生一时也语塞了。

确实,如何引导孩子的兴趣是大有学问的。儿子对“孙悟空”的痴迷,妻子的担忧不能说毫无理由,做父母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应该有所作为的。但一要分析孩子兴趣的好坏,二要讲究教育方法。显然,在对待儿子兴趣的问题上,易先生的放任自流,妻子的刻意安排,都是不足取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对于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他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们要做什么,用什么教材才能使他们工作得最起劲儿、最有成效。”

看来,易先生和妻子眼前最重要的事是观察儿子到底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再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使儿子把喜欢的事情做得更好,做得长久。

亲子教育中孩子的爱心培养


理解尊重孩子,做孩子平等的朋友。

还是在《好父母好方法》里看到一个故事,大体是这样的:有位母亲发现一个问题,女儿活泼、聪明,但是最不爱逛商店,每次带她去商店,她总是死活不愿意进去。这位母亲十分不理解:十几岁的女孩子,正是爱美的年龄,而商店里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应该喜欢才对,为什么孩子却不愿逛商场呢?后来她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原委。一次,母亲自己逛商店,鞋带开了,她蹲下来系鞋带,就在那一刻,母亲突然发现眼前一片腿的“森林”。就是说,在孩子还小时,孩子看到的都是拥挤的、摆来摆去的两条腿。而当时孩子还小,无法抗拒母亲的“带领”,只能乖乖地随妈妈逛商店,所以孩子会有一种压抑感,有一种单调感。时过境迁,做母亲的终于理解孩子不愿逛商店的原因了。

蹲下来,给孩子一个相同的高度,和孩子进行相互尊重的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看待问题,和孩子交朋友,想办法倾听、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忧其所忧,爱其所爱,和孩子进行语言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中的对话,做孩子真正的朋友。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也才能有效、有力地帮助孩子。而当父母蹲下来时会发现,这种蹲下来的姿态得到的回报一定是丰厚的,孩子在和父母的沟通中,学会了如何与别人和谐相处,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言传身教不强迫,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大道理。

有时候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没有爱心,更没有孝心,连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有,更别提责任心了。其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啥样孩子就啥样”,我们在抱怨孩子的同时,应该反省一下自己,自己平时的言谈举止是否得体?待人接物是否适度?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做父母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在生活中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效仿的榜样。在孩子面前,父母应该首先表达出自己对父母的关爱和孝心,让孩子耳濡目染中体味、学会那些大道理,而不是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遵守父母意愿。

我父母在每年的初秋季节都会来我家小住一段时日。每次来时,我和爱人总是忙前忙后,周末除了陪老人聊天、游玩外,还为老人购买在他们眼中属于奢侈类型的生活用品。每天晚上,我会用两个大大的木盆盛满水为父母泡脚,有时也会帮他们洗脚,剪脚指甲。那种把父母的脚抱在怀里的状态反而让父母都觉得不好意思。记得有一次,父母走了,我自己用木盆洗脚,孩子就过来了说:妈妈,我帮你洗吧,我开玩笑地说,好的,洗完再帮妈妈剪脚指甲。果然,孩子真拿来了剪甲刀,学着我的样子,卖力地帮我剪着指甲。稚嫩的小手笨拙地动着,不小心剪到肉,我疼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孩子紧张地摸着我的脚,连声说:“妈妈,一定很疼吧?”看到孩子那紧张的样子,我知道,孩子从我身上,不仅学会了孝,也学会了爱,更体会到了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自己所该承担的责任。而我眼中,谁又能说那疼痛的泪水不是快乐的泪水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道理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孩子多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感受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分量,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的培养。

尝试酸甜苦辣,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有句老话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身为父母爱孩子是发自内心的,但是如何给孩子适度的爱呢?我们知道,对孩子的保护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容易导致一个家庭中太多的人来保护一个孩子,有的父母往往打着爱的旗帜给孩子提供了过度的保护,而正是这种过度的保护却往往使孩子失去体验的机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体验社会的风风雨雨。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孩子总要长大,总要独自去面对一些事情,总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孩子的自强、自立、自我奋斗的能力是将来生活和建功立业的基础。这种能力只能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慢慢地锻炼出来,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孩子得不到生活的磨炼和自我奋斗的机会,长大了就很难面对激烈的竞争。这种爱不仅仅是一种溺爱,更是过度爱的给予。这样的爱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固执、发脾气等缺点。还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自立,让孩子只知道接受爱,而不知道怎么爱别人,从而让孩子变得懒惰、自私、没有责任心。所以,溺爱不是爱,给予孩子适度的爱,让孩子自然、健康地成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从另一个角度讲:适度的磨难是一种财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果父母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磨难给删除了,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这无疑是删除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使孩子失去应对失望情绪的能力;同时也造成孩子们成人后所具备的优良品质———自律的缺失。我国有句老话,“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对孩子来说,规矩就是严格要求。培养孩子从小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要使他知道,愿望的实现是要经过辛勤的劳动、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决不能随心所欲。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咸是什么也不能代替的,只有在实际体验中,孩子才能辨别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在体验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世界,而这种构建对孩子的成长将是终生受益的。

父母教宝宝学英语的误区


有些英语好的父母很想在家里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学英语,但是要提醒父母,你们不是专业老师,有些问题可要注意!

不要错过孩子学习英语的好时期

朱敏(北京21世纪双语幼儿园园长)

从儿童生理发育角度讲,0—6岁是发展的敏感时期:0—2岁是孩子最活跃的发育;2—4岁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为孩子提供纯正的语音语调,孩子最能模仿,学得也最快;3—6岁的孩子记忆力出奇的好,为语言的最佳学习时期。尤其3岁以前,发音器官灵活性、弹性很强,在多种语言刺激下,更可得到提高。一方面,高频率的发音训练可以提高孩子发音器官的灵活性,而发音活动刺激孩子的脑细胞活动,脑细胞控制语言器官的神经受刺激,反过来刺激发音器官。新加坡、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孩子们从婴儿期就开始进行双语教育,因而学习英语不一定要基本掌握母语之后才进行。

学习在任何年龄段都不会是错误的,创设一种语言环境,让孩子在游戏中,有兴趣地学习,这种学习就是主动的、自然而然的、有效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是建议让孩子稍稍感到一定的压力,并提供一定的正面刺激。

不要在家里生搬硬套学校式英语教学

仇剑虹、唐亮(宋庆龄幼儿园双语教师)

有些年轻的父母英语发音准确,想自己在家里教孩子学英语,但是提醒父母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年上学老师教自己的那一套方法搬到孩子身上。正襟危坐地拿着字母表或者单词表,有板有眼地教孩子“苹果念apple,笔念pen”,用中文做中介教孩子学英语,非常不妥。这样学就会使孩子看到笔和苹果以后,大脑里先出现汉语信息,再通过汉语转换到英语。要教孩子学会用这个词,不只是背这个词,这样孩子看到一个事物才会对它有直觉反应。当然,教孩子们学的都是日常用语。

在家里,英语发音标准、语法过关的家长不妨采用幼儿园老师的方法:手上拿着一个苹果,直接教孩子发“apple”。接下来用不同的形式不断进行重复。在孩子吃水果时,要求孩子从很多种水果中挑出“apple”;外出散步,和孩子做游戏时,随机性地重复这个单词。再比如随手拿起一支笔,对着牙牙学语的小孩子:“pen”。以后就拿着这支笔,教孩子发“pen”这个音,不要任何的中文提示。

这其实是在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情境,用学习母语的方式来教孩子学英语。虽然英语与一个一个的汉语单词都有相对应的单词。但学龄前的孩子并不适用这种互相对应的记忆方法。要知道英语也是一门语言,不是课程。情境化教学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比较愿意接受,适宜3-6岁年龄段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却很容易接受环境的刺激。在反复刺激下,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学习经验。

情境是需要有心的父母设计出来的。就像幼儿园的老师,她们除了每天固定的半个小时的英语教学外,更多的是随机即兴化的教学,有些老师会随时趁着孩子们饭前准备洗手的时机,来一句英语:“Thekidinblue,pleasegofirst。”老师在暗暗强调blue这个词。她们还会结合自己的特长,比如采用牛津英语教育方法,即阅读法给孩子讲故事,或者做游戏,或者制作小礼物,或者用软件等等。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一草一木中启发孩子们回忆课上学过的东西,用自己的智慧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

不要觉得信息多的英文书就好

朱敏

我们幼儿园实行寄宿制,幼儿园老师们便代替父母同孩子一起看“BigBook”。所谓“BigBook”,即一些画幅大而画面生动、故事简单、句型简单且不断重复的图画书。经过长期探索,幼儿园的专家认为这一种是最适合早期幼儿学习英语的教材。比如一本“BigBook”《AVeryHungryCaterpillar》,故事开端出场的就是一只很饿的毛毛虫,于是它开始大吃水果,“Monday”吃“Apple”,接着“Tuesday”吃“Orange”,这样一直吃到星期天,“Caterpillar”终于变成了一只“beautifulbutterfly”。孩子们也兴奋地跟着“Caterpillar”吃“fruit”。结果一个星期下来,孩子们不仅会说很常用的水果单词和日期用语,还会讲一个毛毛虫变成漂亮蝴蝶的故事。

父母们为孩子选择英语教材时,总觉得那种文字多、句型复杂、信息量大的书好,图书发行商们也就多卖这种书。而我们幼儿园用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老师们从国外挑选来的,很多书一页就一行字,也有整本书就一种句型,只是在个别词语上有所变化。我们建议家长们给孩子挑那种画幅大、画面生动、故事简单、句型简单且不断重复的那种英文书。英语发音纯正、语法准确的父母,跟孩子在家里一起看书效果会更好。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建立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不要忘了教英语也需要策略

朱敏

其实无论是想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还是想在家里自己执教,学习英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一个好老师。

很多英语专业毕业、在英语发音和语法上非常出色的人,却做不了好老师。什么原因呢?因为教英语的方法最后都归结到教育方式上,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很重要,否则会适得其反。做幼儿园的英语老师同样也需要资格认证的。虽然在有些情况下希望孩子学到更多东西的想法很好,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这得不偿失。例如,孩子学过的单词不会发音,老师自以为惩罚分明会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小朋友说:“对不起,你今天表现不好,这个小红花不是你的!”受批评的孩子眼圈红红的,可是老师还是把这个小红花奖给发音发得好的小朋友,这样孩子自尊心很容易受到损伤。父母们最好给孩子反复积极的刺激,对孩子的鼓励多多益善。比如,“宝宝这个单词发音怎么没有发好呀,再来重新学一遍!”就会比上一种效果好。与其在批评中、在不断挫折中让孩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还不如干脆不让孩子接触英语学习。兴趣一旦失去,重找回来往往很难。

一旦孩子对学习英语有浓厚的兴趣,父母们就要注意了:

首先,持之以恒,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要在学习时没有计划,学习起来今天一个“hello”明天一个“banana”,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想起来教几句就教几句。

其次,增加学习英语的频率和强度。一个星期只集中精力学一次,往往没有什么效果。如果孩子有兴趣学,或者送双语幼儿园,或者去兴趣班,或者找一个专业老师长期进行强化教育。

父母在家里教孩子英语应避免的误区:

(1)发音不准。最终需要长大后花成倍的时间去纠正。

(2)词义比较偏。

(3)没有掌握教学策略。没有设计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造成孩子学习事半功倍,半途而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厌倦学习。

宝宝学英语的四大误区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比其他孩子抢先一步学习英语,就让宝宝早早开始英语的学习。专家建议,宝宝学习英语应警惕以下四个误区。

不是有学都好

陈浩,某学校的英语老师。“我虽然是教英语的,但是我侄子的英语就不好。”在侄子很小的时候,一家人就对他寄予厚望,早早送去参加英语学习。“学得很差,一点都不感兴趣”.家人无奈,只好让孩子退出学习。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浩发现侄子对中文极有天赋,在“识字班”如鱼得水,小小年纪养成了中文阅读的好习惯。家人欣然,便由着他的兴趣自己去发展。

“每个孩子的天赋是不一样的,不是有学都好,你超前施加压力只会将他的兴趣和忍耐磨光。

不是越早越好

都在说英语学习要趁早,但这个趁早也要有个度。福建新概念培训学校少儿教学部主任林老师认为,让孩子早一点接触英语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帮助,但家长不能把一些超越孩子承受能力的东西过早地灌输给孩子。很多超前学习的孩子因为难度太大跟不上,信心急剧下降,这对长久的英语学习很不好。

不是越贵越好

在选择培训机构的同时,不少家长单独以价格评定机构师资的优劣。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做幼儿少儿教育的老师学历和其他阶段相比往往更高。

国内恰恰相反,低龄教育阶段的师资普遍低学历化。陈浩透露,与雅思等课程相比,少儿英语的教师工资一般是最低的,很大一部分即处于这个原因。在这个大背景下,家长要看清现状,不要盲目将师资与价格挂钩,往往高价的未必能找到高人。

不是外教就好

“跟外教学英语最好。”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看法。其实并不然。外教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的母语性,原汁原味。而最大的劣势也在于他的母语性,因为自然天成,所以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困难在哪里,也不了解中国儿童的心理。

有的外教本身英语就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孩子模仿后,很难再改正。虽然在不影响沟通的情况下,不能过分强调发音的好坏和学什么口音,但研究已表明儿童阶段具有强大的语音可塑性的情况下,就没有理由不去充分利用这个最佳时期,尽量让孩子接触和学到地道标准的语音语调。外教不仅没有经过适当的教师技能培训,流动性还很大,教学上无法做到系统严谨。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不顾孩子的水平,盲目地迷信外教,只能是花高价练听力,打发时间。

外教对于那些需要交流训练的高级学员才是必要的选择。而对于更多的初中级学生来说,中教或中外教结合才是最理智的选择。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中国老师从事儿童英语教育,他们发音很标准,也了解中国孩子的想法,他们的教学效果往往要胜出绝大部分外教。

3-8岁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误区


阅读作为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其引导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阅读能力被看作是他获得成功的基础。

研究表明,那些在小学三年级时阅读能力很差的学生,一般到高中阶段总体成绩也会很差;研究还指出,儿童不是天生就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的,最好在3-8岁期间由成人进行正确引导。

那么,在3-8岁这个儿童阅读能力培养关键期,家长和老师如何帮助孩子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呢?有一些关于儿童阅读的常见问题,看看您是不是也陷入了引导的误区?

我家孩子已经6岁了,认得一些字了,我是不是就不需要再陪他进行亲子共读了?

松居直曾经说过:“五六岁的孩子看书,大都是盯着文字或拼音一个一个地念。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在看书,而是在‘读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太可能了解书中的故事,更别说乐在其中了。书的内容也不会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也就无法带给孩子精神上的成长。”

所以在孩子具备一定的文字辨识能力的前提下,建议保留“孩子自主阅读+大人给孩子读”两种并存的阅读方式。当然了,自主阅读不是大人强迫孩子阅读,而是孩子能发自内心地自己拿起书来,愿意主动去体验阅读的乐趣。

我家孩子好像完全拒绝读书,一让读书就发脾气,我一说他就闹得更凶了,差点想把书撕了。。。

发生这种情形一般有两种情况,有一种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刚识字的孩子,他们在阅读时屡屡遇到不认识的字(特别是家中还存在着一两位教过一遍两遍就强求孩子记住的家长),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挫败感,如此循环往复,孩子自然会拒绝读书。

所以百特英语的建议是,大人在进行陪读的时候多帮助孩子找到一些识字小方法,多给孩子鼓励,这样他阅读的自信才会被激发出来。

还有一种情况存在于年龄稍大的孩子中间,他们已经能够自己顺利读懂故事了,但是还不喜欢或者说不习惯独自阅读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阅读断奶期”还没有完结,所以建议大人继续陪着孩子进行阅读。

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可是还老爱翻腾她三四岁时看过的那些绘本。

其实,这个完全不必着急和担忧。有很多绘本作家、画家、编辑工作人员,一把年纪了还会对低幼绘本爱不释手。

孩子小时候看过的那些让她温暖和开心的故事,她怎么就不能再重温或回顾一下呢?别着急收走孩子的旧绘本,问问孩子对于这些旧书有什么新知新得,才是更睿智的。

那么,9月开学季,让孩子读什么绘本好呢?

百特英语推荐Usborne的《我的图书馆》系列!这个系列由英国语言专家专门设计,对于初学英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实用和好用的素材。

·Usborne出版社荣誉出品,每本书的内容长度,句子结构和单词量,都经过精心编策。

·这套读物的起点是幼儿园大班左右,整套读完之后可达4000英文单词量(也就是孩子可以自主阅读原版《哈利波特》

·整套书由简至难,逐步上升,让孩子阅读、理解、记忆, 一层层增加难度,慢慢进步。

·系统科学的分级设置,方便每个读这套书的孩子找到自己在阅读路径上的位置,确定目标,然后一步步把英语能力提升上去。

·制作精美、插图漂亮,学习规划科学合理。可谓绘本界的全科代表(从经典童话到世界名著,全部囊括),分级界的审美担当;

特别提醒一句:孩子的阅读是没有功利性的,不在于强调问孩子从书里学到了什么,很多内心深处的修养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体现出来的,精神世界丰富的孩子总是会厚积薄发,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无穷的力量,助人度己。

儿童语言教育的三个培养误区


科学培养,避免误区毫无疑问,即使父母并不知道什么是“多元智能”,他们依然很注重婴儿的语言发展,但培养的方法要科学,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在婴幼儿语言教育方面常见的有3个培养误区:

误区1

没有充分意识到孩子间的个体差异,从而互相攀比,使孩子在语言自然习得过程中产生了不应有的压力。

所有的婴幼儿在获得语言都经历了学听话、学说话,学认字、学写字,这四个阶段,但儿童到达某一语言发展阶段时的年龄不尽相同,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父母绝对不能用其他孩子语言发展情况做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样,只会给孩子自然习得语言制造心理障碍。

误区2

注重学习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

具体表现在:父母教给孩子某句话或某个字词后,更重视孩子是否尽快掌握了学过的内容(如会说了什么话、认识了多少字词),而不太关注孩子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事实上,只要有了良好的语言学习兴趣和习惯,并且处于正常和适宜的语言环境,孩子最终会获得相应的语言能力。

误区3

对孩子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过于较劲。事实上,孩子在学说话和认读汉字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准确的发音和认错字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可以及时纠正,但不要过于较劲。其结果往往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降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父母在孩子语言习得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创设良好的环境(语言示范),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模仿),给予充足的时间(练习),孩子就能够实现语言的自然习得。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谨防培养爱心宝宝的误区》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