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心理专家认为,唠叨与人的生理状况有关。年长之后,神经系统的自控能力降低。不但想到什么就得说出什么,甚至即使周围没有人也会唠叨不停。大多数唠叨指向的是一种心理问题。爱唠叨的人通常缺乏自制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因此把自己感受到的心理压力通过唠叨这种方式发泄出来或者转嫁给别人。
今年读四年级的男孩大军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心理咨询中心看病。心理师在聊天后发现,大军的母亲特别爱唠叨,在诊疗室她就没有停止过说话。据大军说,相同的话母亲每天会重复几十遍,不厌其烦。因为母亲的唠叨,大军的父母关系并不好,大军的父亲经常在外面喝得醉醺醺的才回来。看到丈夫喝醉酒,大军的母亲就开始数落起来,有时候能说几个小时。因为受不了母亲从早到晚的唠叨,从今年暑假开始,大军就整日沉迷于打游戏,不愿意回家。开学后还经常逃学,与同学打架。
孩子焦虑父母爱唠叨是主因
没有办法,大军的母亲只好带他来做心理咨询。医生诊断,大军患上的是焦虑症,而母亲的唠叨是儿子发病的主要原因。
心理专家认为,唠叨与人的生理状况有关。年长之后,神经系统的自控能力降低。不但想到什么就得说出什么,甚至即使周围没有人也会唠叨不停。大多数唠叨指向的是一种心理问题。爱唠叨的人通常缺乏自制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因此把自己感受到的心理压力通过唠叨这种方式发泄出来或者转嫁给别人。
爱唠叨的家长还面临着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他们不知道怎样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往往沉浸于表达自我感受,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比如说,看到孩子在看动画片,不去做家庭作业,父母就会反复对孩子说“快去做作业”。其实孩子早就说过,“看完这一集后就去做作业”,但因为父母不停地唠叨,孩子就生出了厌烦心理,甚至故意不做作业了。
当孩子犯错时,有的父母不能做到就事论事,而是喜欢翻旧账,把此前孩子做错的许多事都拿出来说并唠叨不停,结果让孩子产生了抵触心理。其实,孩子犯一些错是正常的,孩子就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孩子犯的错,父母应当一事一议,不能乱说一通,更不能反复去唠叨。
在孩子身体发育的阶段,有些事情会特别容易激发孩子的不良心理反应,唠叨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在唠叨中,孩子会产生很多心理疾病。要么在唠叨中沉默,变得越来越孤僻自闭,要么在唠叨中和唠叨的父母一样,慢慢也变得唠叨起来。
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一心一意为孩子着想,大事小事都为孩子安排得妥妥帖帖。当孩子犯了错,他们反复劝说,也很累、很辛苦,但是孩子却往往不领情。这是因为听多了重复单调的话,孩子首先会产生心理疲惫感,进而产生厌倦逆反感,接着就是满不在乎。唠叨的正面效果微乎其微,而负面效果却可能呈几何倍数增长。
专家支招
父母爱唠叨,后果很严重。反正父母爱唠叨,什么事都要管,孩子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因而变得懒惰、散漫,没有责任感。在孩子年幼不懂事的时候,父母的唠叨会使其产生不自信、自尊感差等心理问题。父母唠叨过多,孩子就算听从父母的话了,也会在内心产生抵触或怨恨等负面情绪,让亲子关系受到破坏。
场景一
那天天气晴朗,小区里的孩子们都在沙坑里玩沙子,羽煊一眼看上秋秋的新铲子,二话不说冲过去就抢在手里。秋秋来夺,羽煊一把把他推倒,接下来孩子哭、大人喊,一场混战……
场景二
别的小朋友不愿意和羽煊玩,妈咪也怕他闯祸,干脆在家自己玩吧!可稍不顺心他就发脾气,那天他喜爱的小汽车可能是没电了,怎么也不走,他举起来就摔,妈咪说了几句,他就踢妈咪两脚。
1.设定界限
孩子小时候难免和小朋友有肢体冲撞,不见得都是什么暴力倾向。所以,对于孩子之间偶尔的攻击行为,家长不必特别在意。如果不论大小“毛病”都要控制、惩罚,势必造成孩子的谨小慎微或逆反。但如果这类行为变成经常性侵犯行为,并带有报复性和恶意的时候,建议家长予以严教,不能护短。
2.讲究方法
如果孩子采取各种攻击性行为仅仅是为吸引你的注意,只要没有危险,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利用冷处理让他彻底受到冷落。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明白,他的这一招丝毫没有效果,那么他会考虑放弃。
3.创设良好的环境
针对孩子行为容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可以为他创造一个有足够大的空间、足够多的玩具、书籍和其他娱乐器具的活动场所,让他有充裕的玩耍时间,感受良好的气氛,减少攻击性行为。对于攻击性强的孩子应尽可能避免刀枪等明显有攻击倾向的玩具。
4.增加体力运动
体力运动是发泄孩子旺盛精力的一个好方法。体力上的对抗和竞争虽说是攻击性行为的表现,但它是在一定行为规范的框架下进行,特别强调规则性。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这样的对抗性游戏,激发他的拼搏精神,树立他的规则意识等。
5.减少不良视觉影响
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孩子,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所以父母对孩子看什么样的节目、书籍应该有所选择,要做到心中有数和正确辅导。
6.加强亲子沟通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可以准确地了解孩子的情绪;通过讲故事、聊天等方式向孩子传授正确的方法。特别是2-3岁的孩子,缺乏关注就会采取攻击性行为。
7.教孩子宣泄情绪
对于孩子来说自控力较弱,烦恼、挫折、愤怒等情绪易于引起攻击性行为。适当的哭诉、发泄可以减轻他心中的不满,只要不以暴易暴、伤害他人就行。
8.帮助孩子学会正确交往
很多时候孩子可能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但由于分寸没有掌握好,比如手比较重或不管别人愿意不愿意就生拉硬拽,这样就要劝他动作“温柔”一点,表示友好多用嘴巴说就可以了,不要用手去抓或推。
9.良性的心理暗示
有的小男孩会欺负小女孩,家长可以让他知道这不是男子汉应该做的事情。可以用男子汉的品格提醒他,“男子汉是不欺负人的”这样激励的话常常挺有用。另外,还可以尝试让孩子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他分别扮演父母、老师、受攻击的小朋友等,引导孩子想象受害者在受到攻击后的感觉和心情,让孩子“感同身受”。
10.问清原委
经常听到孩子抱怨:“爸妈不讲理,什么都不问就怪我!”特别是在对孩子“制裁”之前,应该问问他为什么打架?为什么摔东西?如果原因在于周围的环境或父母和其他人的失误就不能一味地只责怪孩子。
作为小学新生家长,刚开完新生家长会的王女士变得忙碌起来。“老师布置了开学物品的准备工作,没想到,不仅铅笔指定型号,文具盒要保证功能单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临近开学,对于一些孩子即将上小学的家长来说,孩子上小学要做哪些准备是最关心的事情。“越朴素的文具用品,越合乎学校的要求!”她说。
新生家长很焦虑担心开学物品买不到,忙着提前准备
“我今天可得忙了,因为我要帮孩子包书皮!”南京游府西街新生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刚从学校领回了10本书本,老师要求全部包好,并且指定要用包书膜。“孩子要上小学了,我们家长比孩子要紧张。最近不是忙着给孩子买文具,就是要给孩子‘幼小衔接’。”刘女士说,学校已经开始了幼小衔接。老师要求家长要帮助孩子进入小学状态,并且还制定了“考核机制”。比如要求孩子按照标准姿势坐3分钟,锻炼孩子的握笔姿势;要帮助孩子学会阅读,要静静地看书半小时以上;要帮助孩子学写自己的名字,而且每天要有进步;要按时睡觉,8点半要上床。“昨天女儿9点钟上床,我给她打了两颗星,她都哭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南京大多数小学还没有召开小学新生家长会,不过很多准新生家长已经十分焦虑,忙着开学前的物品准备。“我已经把包书膜都买回来了。”“听说有的学校要买装杂物的大米桶?”……一位准新生家长有点担忧地告诉记者:“听说很多学校有各种各样的要求,担心买晚了买不到,要提前准备。”
记者帮你先打探:包书膜卖得火,白纸有些“落寞”
“这种包书膜贴的时候要仔细点,如果有小气泡就用针头挑一下。”昨日,记者来到游府西街小学附近“探店”。虽然是正午时分,但正对校门的一家小店已经开始陆陆续续“上生意”了,几名学生家长正围着店主学包书。
在这家几平米小店墙外贴着的一张白纸上写着“售:包书膜、包书纸、饭盒包”,店主韩阿姨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一年级新生必备的几样东西。正在购买包书膜的一位小男生告诉记者,自己是游小一(5)班的新生,今天主要是来买一副鞋套、5个橡皮筋和包书膜的。鞋套和包书膜的作用一目了然,那5个橡皮筋是做什么的呢?小男生告诉记者,数学课上会用到许多小木棍、小卡片等教学用具,橡皮筋原来是为了绑教学用具!
“我们是这周一刚开门的,不过进货的工作在上一周就开始了。每年新生要用什么,基本上都能从附近小区的邻居或是学校老师那打听来。”韩阿姨说,自己的这家小店已经开了十几年,每年一到开学前几天是最忙的,主要顾客就是一年级新生家长。记者看到,与包书膜和包书皮销售紧俏相比,在墙角的一大卷白纸显得有些“落寞”。“这些大白纸都是去年剩下来的,现在的学生都流行用透明书膜。”韩阿姨说,现在的家长不少都是75后,过去的挂历纸、大白纸包书方法已经“落伍”了,所以经营这样的文具小店,还要紧跟时代变化和学生需求。
老师支招开学准备:养成好习惯、调整作息时间很重要
究竟现在该怎么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南京北京东路小学沈小娴老师告诉记者,每个学校都会有具体的学习物品准备上的要求,有些家长可能还有些不理解,比如为什么要买这个型号的铅笔啊,为什么文具盒不能用太漂亮的啊,事实上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比如写字的铅笔一般不建议买自动铅笔,因为刚学写字的孩子写不好,很容易断。比如文具用品不能太花哨,功能要单一,因为小孩子特别容易分心,功能复杂的会影响注意力;再比如家长最怕麻烦的包书皮,其实这更注重的是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一年级的孩子如果不包书皮很快本子就不像样,而其实能够把本子用好的孩子学习习惯也会比较好。
游府西街小学已经从21日起为新生“预热”,提前安排了4天的“幼小衔接课”。游小一(2)班王萍老师告诉记者,4天的课程主要从几方面培训孩子:第一是熟悉校园、教室环境;第二是让新生了解班级的上课形式和小学常规,比如发言要举手,课间课下师生如何互动问好。
那么,衔接课结束后距离开学还有几天的时间,家长又应该做哪些学前辅导呢?王老师向家长们建议: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这样孩子在9月份开学时才能更适应。
老生家长谈购买文具用品的经验
在不同学校新生家长的物品清单里,总有些物品是根据学校的要求去准备的。那么,对于一些意想不到的文具用品,如何“淘货”?记者特地请来了一些在校学生家长支招。
经验1:学校附近的文具店“最贴心”“在新生家长会之后,老师推荐了学校附近的一家小店,基本上学校要求的东西那里都有卖。”锁金村二小的学生家长宋女士告诉记者,“不用走很远跑那么多冤枉路了。”宋女士说。
经验2:布鞋套到百货市场淘一淘除了在校门口的小店搞定日常文具外,最难购买的还有一些副课用具。比如音乐教室里是木质地板,老师就要求每位新生准备鞋套。而且为了防止孩子滑倒,不能购买塑料鞋套,而是需要布质鞋套。最后,宋女士一路打听,在学校附近一个小菜场旁边找到了“百货一条街”,在小摊位上淘到了布质鞋套。
经验3:花哨的文具一般“不合格”琅琊路小学学生朱女士告诉记者,在开新生家长会之前买的文具都是合孩子“口味”的卡通类型,结果家长会上老师特意强调文具要简单实用、避免花哨,对于铅笔和橡皮的型号品牌都做出了明确要求。这样一来,自己之前买的一些“型号”不对的文具都要重新购买。有些家长自己买的透明包书膜已经贴好了,最后没办法只能一点点撕下来再用白纸包。
经验4:开完家长会再去买文具力学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杨女士说,“建议新生家长在没开家长会前最好别‘超前购物’,因为老师一般都会在家长会上将需要购买的学习用具和注意事项告知,比如有的学校就规定只能用白纸包书皮,有的则允许用贴书膜,因此在开完会之后再购买文具。”
青年作家小蒋两岁儿子的种种劣迹:不肯洗澡,一见浴室墙壁上的水珠,便拼命哭喊;吃饭时把筷子匙子全抓到自己手中,将饭菜撒一地,你要夺他的筷子,他就嚎叫、反抗……该怎么办?
显然,小蒋对渐渐长大的儿子感到困惑了。儿子的种种劣迹是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变化。孩子两岁正步入幼儿期,已经独立行走,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愈来愈多,又加上言语的迅速发展,他不但能理解大人的简单言语,自己也能以言语与大人交谈。他往往多嘴多舌,问这问那,父母对此不应嫌麻烦而加以阻止,应多给小儿言语交谈机会。孩子随着语言的发展和见识的增长,就会逐渐产生简单的想象。有些父母或婆婆、奶奶在小儿不听话时,常使用恐吓的办法,如吓唬小儿狼来了,老虎吃人来了,结果使小儿在想象中加以夸大,引起极大惊恐。小蒋的儿子在洗澡时见墙壁上的水珠便拼命哭喊,这是他在想象中产生惊恐的缘故。大人如果在深夜把哭闹的小儿推出户外,会使小儿对外界产生恐惧,形成胆孝畏缩和孤僻等个性特点,严重时会变成恐怖症和反应性精神病。
建议小蒋要针对幼儿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幼儿期的特点是:
一、运动器官发育很快,言语活动使他逐渐提高了学习与掌握复杂动作的能力。
在成人示范以及自己不断模仿中,儿童逐渐学会了洗手,用勺子吃食、穿衣、扣纽扣、揩鼻涕等;
二、言语迅速发展,在成人用词的指导下,儿童对外界事物认识逐渐增多,词的概括能力和行为的调节能力也初步发展起来,开始知道一些什么可干,什么不可干,什么对,什么不对等社会行为准则;
三、随动作、言语的发展,孩子的独立行动倾向也发展了,他希望自己能做的事,不愿意让别人帮助;四、由于学会独立行走,加上手的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有目的活动。
特别提醒小蒋,两三岁的儿童已进入最初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倾向于顽固和严厉,想要什么,就非要什么不可,不但不容更改,而且十万火急,不容易妥协,不容易适应环境。为此,小蒋在教育她的儿子时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分清感觉和行动。
行动是孩子的外在行为,如孩子在马路上乱跑,这跑就是行动;感觉则是孩子内心的情绪,或怒或喜、或惧或羞等。孩子有时会产生愤怒,要求他控制这种感觉是不合理的;可是却可以希望他学着去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动不动就打人,丢东西。
其次,要设立合理的规范。
父母完全不限制孩子的行动是错误的;反之,如果对两三岁的孩子设下许多限制,也会使家长陷入困境。因此,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提出确实能做到的规章制度。
再次,要支持、鼓励孩子自己做事,坚持做好做完,养成习惯。
做不好,教一教;做好了,夸奖他;在做中教,教育孩子去学习,去观察,去思考。
第四,要培养孩子言语交际的能力。
父母应注意:
一要教儿童说正确而清晰的言语。
两岁的孩子言语发音不正确,语句不完善,家长不能当好玩,更不能以此为笑料;否则,孩子就不愿意讲话了,长此下去,既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又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
二要多给孩子以言语交际的机会,丰富他的知识,使其掌握更多的词汇;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科学地回答。
三要让孩子尽量多认识一些具体事物,正确地说出其名称,然后运用儿童能理解的形象语句,结合成人示范,给孩子讲清楚道理。
四要力求语言美,家长要以身作则,不乱说脏话。
五要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
幼儿必须满足大肌肉及小肌肉两项发展所需要的生理需要。幼儿有种内在驱策力,促使他释放体内精力,他要跑、跳、爬、动及从事各种动态活动。这就意味着家长必须给孩子提供许多户内及户外的活动场地和游戏器材,以发展大小肌肉的控制及技能。大人需要安宁、秩序,孩子却相反,他需要跑、跳、喊叫,可是家长不容易完全配合孩子的这项需要。
六要从训练感官入手。
感知是幼儿认识的来源。要更多地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观察外界事物,丰富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这是发展幼儿记忆、想象、思维的基矗如带孩子外出散步,不仅可以增进其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动用幼儿的感官,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小蒋不愧是一位女作家。她听了我的一番话,竟然感慨地说:我用自己的血肉孕育了自己的儿女,却很少认真地将他(她)们看成是个独立的小生命。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生命,一个独立的世界。做父母的要对这个世界充满爱,要理解这个世界,而非一味强调做这个世界的主宰。
喜欢《家长粗暴行为易使孩子焦虑》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行为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