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要“有所保留”

04-09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帮助孩子要“有所保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迎来了又一批可爱稚嫩的笑脸。重新回到我喜欢的岗位上我很愉快同时又多了一些困惑与不安!面对新的孩子,面对新的课程,面对新的理念,我感到自己又开始了一次新的旅程!

在新学期开始我第一个新的举措便是“有所保留”的帮助。小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接受集体生活。很多时候他们需要老师的帮助。以前我总是要求自己好老师就应该给孩子无私的帮助。从学习到生活只要孩子需要我就无私的付出。在我的“无私帮助”下,孩子们满足了,家长们满意了,我自己也问心无愧了。然而用新的课改理念来重新审视我的无私帮助,才恍然顿悟,孩子的主动性被我“好心的收藏”了,孩子的发展被我“善意的抑制”了。我反思自己的帮助,调整自己的帮助。于是我欣喜地体验到了孩子们的聪明和能干!

星星闪闪一:做薯条

开心娃娃的小餐厅里晨晨遇上了麻烦事,他的小薯条做不好,于是他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而我只是走到他的身边,拿起纸轻轻地在纸的一端撕了一些小口子。然后我对晨晨说:再试试,晨晨一定行的!在我的鼓励下晨晨又一次拿起纸片,往下一撕,成功了!一条、两条越撕越有劲,不一会儿满满的一盒薯条做好了!“好香哦,让我尝一尝吧”看着我馋馋的摸样晨晨的脸上露出了满意、快乐、自信的微笑!

星星闪闪二:出汗啦

今年的秋天仿佛推迟了脚步,9月的天气依然艳阳高挂。锻炼了一会的孩子们已是满头大汗!“宝宝们,好热哦,要不要休息一下呀”我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赞同。我们一起坐在攀岩墙的下面休息!阿姨为我们准备了擦汗的毛巾。“小朱老师,我的背上都出汗了,麻烦你帮我擦下好吗?”我有礼貌的请求搭班老师的帮助。我的话音刚落,就看见几条远本伸向老师的小毛巾转移了方向。

“小雪,你帮我擦一下好吗?”

“媛媛,你帮我擦擦背心上的汗,等下我也来帮你好伐!”

我和小朱老师相对的会心一笑,我们的帮助已经通过我们潜移默化的示范传递给了孩子!

留一点空间,留一点帮助!我们给孩子留一点,却能带给孩子更多的自主和独立!这样的“有所保留”何乐而不为呢!)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理解孩子,帮助孩子


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随着幸福拍手歌的响起,又是孩子们载歌载舞、展示自己才艺的圣诞节到了.

当小朋友都乐呵呵地手舞足蹈的时候,家长们有没有发现,有些孩子身体很灵活,蹦来蹦去像兔子一般,但是有些孩子相对就表现得笨手笨脚,走路一板一眼,磕磕碰碰的……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异呢?其实,这是孩子后天训练不足,身体协调性不良的一个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怎么样去改善小朋友的这种情况呢?其实音乐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音乐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让孩子通过动作的快、慢,动作的高、低,动作的强、弱来感受音乐,将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力。

随着音乐的落幕,迎来了我们的主题节目:亲子游戏。这次我们一起感受语言的力量,这个游戏叫:两分钟国王。游戏很简单,在两分钟内,小朋友是国王,家长是百姓,百姓要听国王的话,国王要百姓做什么,百姓就得做什么。就这样,很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有位小朋友叫妈妈扯自己头发,有位小朋友叫爸爸做一百个俯卧撑,有位小朋友太害羞不愿意出来做国王,有位小朋友站了半天说不出指令,有位小朋友权利大反转,指令他爸爸当国王,自己当百姓……

你喜欢被人指挥你的生活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才是国王,每天对我们的小百姓们指手画脚,但是你的小孩又能不能如你所愿,你要他做啥他就做啥呢?每个小朋友都是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思想,也有他控制不住的行为,例如说上课不专心、怕黑、咬指甲、学不会跳绳等等,不一定是他故意要跟你作对,而是他真的是力所不能及,是他生理性的神经发育不完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加上后天没得到适龄的、相应的训练所致,爸爸妈妈,这不是孩子的错啊!

让我们从心出发,理解孩子,帮助孩子,祝愿每个小孩子的每个圣诞都快乐!

帮助孩子远离“抑郁”


个案一:娜娜的笑容不见了

娜娜的爸爸是某公司的业务经理,妈妈是一名列车员,他们通常在家的日子很有限,因此5岁的娜娜便由外婆带着。以前的娜娜活泼开朗,很喜欢笑。每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在星期天有爸爸妈妈领着到公园玩,娜娜就很羡慕,因为她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最近一段时间,爸爸妈妈发现娜娜变得不爱笑了,她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整天不说话,好像一下子乖了许多,但这种“乖”总显得有点不对劲。另外,幼儿园老师也反映娜娜现在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目光呆呆的,远不像班里其他孩子那么活泼。

个案二:小丽4年不长个

小丽今年12岁,身高却只有1.2米,看上去比同龄孩子矮了许多。8岁那年,父母离异后,小丽随父亲一起生活,从那以后,小丽的身高几乎就没怎么长。尽管小丽非常懂事,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但性格却十分孤僻抑郁。

父亲带小丽到了医院,医生详细检查后指出,小丽不长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快乐、心情抑郁,从而降低了生长激素的分泌,属于典型的生长发育迟缓。

个案三:炯炯不想去学校

9岁半的炯炯读四年级,近段时间以来,他突然常发脾气,不做作业,不去妈妈给他报的辅导班上课,也不想去学校上课。炯炯不仅说谎,还和家人大吵。星期一早上,炯炯被妈妈送到学校门口后,他绕过妈妈不愿进学校。老师家访时,炯炯就说头痛。妈妈带着炯炯到医院检查身体却发现没有任何器质性异常,医生认为炯炯得的是“心病”,主要是学习压力太大,已经患上了儿童抑郁症。

点评:娜娜、小丽和炯炯都患了儿童抑郁症。抑郁症主要是指以情绪抑郁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不仅包含有抑郁寡欢、忧愁苦闷的负性情感,而且还有怠惰、空虚的情绪表现,但是,以往我们常误以为抑郁症只会发生在有自我意识能力和情感丰富的成人身上,而忽视了儿童也可能得抑郁症。抑郁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有害,会使孩子心理过度敏感,对外部世界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还可以造成儿童身高发育不良。我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当一个既往表现良好的儿童出现不当行为时,家长要高度警惕抑郁症的发生。

帮助孩子解除担忧


帮助孩子解除担忧儿子订的故事报到了,我感兴趣的翻阅起来,感觉不错,我就对儿子说:“xx,这份故事报还挺好看的呢。你也看看?”儿子走过来说:“我瞧瞧。”说着儿子接过故事报认真地阅读起来。

没过一会儿,儿子就把一张报纸看完了,对我说:“妈妈,我看完了。您不要像那位妈妈那样对我哟。”儿子说着把报纸递给我,指着报纸上又说:“《要我还债的妈妈》您看看。”我接过报纸仔细读起来。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在练小提琴时,一不小心琴掉到地上摔坏了。这时妈妈就说,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用你自己的零花钱来付修琴的费用。零花钱不够可以自己挣,做家务可以挣,拉曲子开个家庭音乐会可以挣,背诵《老子》还可以挣奖学金。孩子无奈的答应了。开始了还债的生活,叠一次被子得一元,练一首曲子得一元,同时把《老子》八十一章背完得六十元……就这样终于凑足了还债的钱。我看完后,对这位妈妈的这种做法,简直是太无语了,是一位无知的妈妈,这个小女孩太可怜了。难怪孩子看完后对我说,千万别像那位妈妈那样对他。

我放下报纸,看着孩子,对孩子说:“xx,妈妈不会像这位妈妈那样对你的,你放心。第一,如果你一不小心把某东西摔坏了,是你不小心的,妈妈不会责怪你,更不会让你来赔的,下次一定要小心就行了;第二,做家务、练曲子、及背诵国学等等,这都是你自己份内的事情,自己本来就该做好的事情,你也不会说妈妈给你钱你才做,对吧。你放心就对了。”儿子听后说:“那我就放心了。”感觉轻松了很多。

报上的妈妈,没有教会孩子去宽容别人,没有教会孩子对自己负责任,值得大家去深思。现在还有好多这样的妈妈呀。

所有已为人父为人母、即将为人父为人母的人,都应该好好学习育儿知识,提前做好准备,打有准备的仗,成功的系数将会高很多。

给孩子听歌曲要有所选择


给孩子听歌曲要有所选择我喜欢听歌,所以每天没事的时候我就会放一些歌曲来听。结果这一放歌曲发现xx小朋友也喜欢呢,每次听歌的时候xx小朋友都会非常的安静,而且有时候听着歌曲她自己就睡着了,还不用我去哄她睡觉,这可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呢。于是我每天都会把音乐开上那么一会。

知道xx的这个爱好后,我每天都要轻松多了,每天**小朋友上学了,**爸也上班去了,我就让她自己躺在婴儿车里面或者床上,自己就一边收拾屋子或者洗衣服,她都会很安静的在那里,除非时间太长了或者肚子饿了。

经常做这样的事情后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我如果放成人歌曲,xx的耐心不会那么好,于是也j就开始跟着一起听儿歌,听多了才发现,成人歌曲听多了就会觉得腻,那种气氛还比较容易让人压抑,无从发泄的感觉。轻音乐刚开始听的时候觉得也挺好的,但是听久了也会觉得很烦躁,但是儿歌就不一样了,它非常的有节奏感,而且很欢快,怎么听也不会觉得厌烦。所以我想是不是这个原因呢????

以前听到人家说给孩子听歌的时候要多听儿歌,优美的歌曲,成人的歌曲听多了会损伤大脑,当时我还不信,总觉得我们很多歌曲都有非常好的旋律,只要给孩子听就可以了。没想到只有经过了亲历后才知道说的是真实的。于是立马改正过来。

很多时候,妈妈们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想法,总认为自己的是对的,而且现在网上很多同样的事情却有不一样的说法也导致不知道谁说的是对是错。于是干脆就用自己的感觉去做。其实只是忘了一句话,就是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东西才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多给孩子听一些积极向上的,快乐光明的歌曲。让孩子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健康成长。

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小升初?


对于初入初中校园的新生来说,不免既兴奋又恐惧。兴奋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伙伴,学着新的知识,因为未知所以兴奋;同时,又因为未知而恐惧,该怎么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新的知识?面对初中,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大胆迈进。

调整心态打好基础最关键

初中教学的内容相比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在于,初中知识的难度较小学更大。因此,刚上初一的学生在学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适应感。世纪蓝海的校长陈茂愉表示,学业上的不同,首先很明显地表现在考试分数的不同上,“许多学生在小学都能考个90来分,接近满分,可上了初中只能考个中等,成绩的落差对于孩子们来说自然会给他们的自信心造成打击”。并且,初中不似小学,上了初中,孩子们无形中有了将来升高中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自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孩子们的学业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会对孩子加以更多的关注。而家长的关注、成绩的落差自然会造成孩子们的压力,就更需要他们调整好心态。

在如何调整心态方面,陈茂愉表示,“家长和孩子们都应该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否则极易造成孩子厌学情绪的高涨,导致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同时孩子们也不要对刚上初中的成绩太过焦虑,在学业上认真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品格教育让孩子全面发展

除了要努力去适应学业上的变化外,“新初一”还需要努力去适应新的环境。孩子们刚升上初中,周围是来自全市的孩子,而不再是家住得很近的社区伙伴们;并且老师也不再像小学的老师那样整天待在教室里注视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面对陌生的学习环境,除了要帮助“新初一”尽快融入新环境外,还应注重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协调能力等。陈茂愉告诉导报:“我们特别注重孩子们的品格教育,让孩子们进行全方位学习,暑假的课程都会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我们通过集训的方式,在让孩子们提早学习初一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班级之间的竞赛与合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尽早适应初中生活,开学之后能够很快融入到班级中。”

理解叛逆平等交流化解矛盾

初中的孩子正处在叛逆期,许多孩子都会和家长产生不同程度的矛盾,甚至矛盾激化得让一些家长束手无策。有些家长直接将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老师,以避免和孩子们产生更大的冲突。实际上,老师对孩子们有指导作用,但孩子们的教育更少不了家长。陈茂愉表示:“家长不能因为要避免和孩子产生更大的冲突而对孩子的教育避而不谈。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初中孩子们来说,家长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格外重要。家长应该注意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可以经常与孩子们聊聊天,明白孩子们的心理动向,并及时地做引导。只有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参与才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叛逆期。”

如何帮助拖拉的孩子


说到懒散,就会让我们联想到做事拖拉,做事没有效率,那自然就是看不到好的结果。其实,生活中也不泛有太多形为“懒散”的朋友,往往这类朋友融入社会后,很难与身边的朋友达成共识,更别说在工作中崭露头角了。

懒散是个特别坏的毛病,如果孩子懒散的话,就有可能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麻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三心二意,不能在老师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些情况都是因为懒散而造成的。

那么,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呢?身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即时伸出援手,帮助孩子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1.父母当然要设法一一克服。

当然,孩子维持集中力的时间会随着年龄成长而递增,因此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孩子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幼儿的学习要以游戏的方式来带动,引发兴趣以增长集中时间。

2.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父母除了慎选玩具外,还要注意配合孩子的需要与发展,假如玩具超出孩子的能力或太简单,他就不会感到兴趣,更不能培养注意力了。

3.要转移孩子对于游戏的注意,专注于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重视和参与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感觉到只要专心完成一份工作或作业,即会有肯定与鼓励。比如能坚持完成某项任务,就给以小红花的奖励,孩子心中有了“任务”或是期盼的“目标”,就会克制自己。当孩子产生做的意愿,注意力也自然转移,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也就能培养出专注的态度。

4.父母在孩子学习时,尽量避免环境因素干扰、分散其注意力。

如学习的房间不能布置得过于花哨,父母看电视、听音乐、与客人谈话的声音太高,都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饥饿、吃得过饱、疲乏也是导致儿童注意力涣散的最常见的原因。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不可放任儿童无休止地看电视。

5、平时多和孩子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的游戏。

比如看图找缺失部分(剪刀只有一扇刀片,兔子只有一只长耳朵、汽车少一个轮子等)、四人转圈抢坐三只椅子、“三猜一”或“四猜一”(桌子先放三件玩具或四件玩具,让他看一分钟,然后蒙上眼睛拿走一件,打开他的眼睛,让他看少了哪一件)等。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经常练习一些拍球、走平衡木、滑滑板等体育活动。如果孩子能够熟练地在平衡木上走动,或者玩滑板时,可以在他玩的同时,训练他接投给他的球,这样既训练其动作,又训练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

1. 作为家长要“身懒心不懒”。

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并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 美国家庭会给孩子灌输Responsibility(责任感)的问题,比如大孩子可以做babysitter(临时照顾幼儿者),帮助照顾小宝宝;家里制定一个Chore Challenge(家庭事务挑战),分配给孩子一定的家务活。

2. 帮助孩子制定目标,与孩子一起忙碌起来。

研究证明忙着的人比懒着的人更快乐,但是没有目标的瞎忙所带来的罪恶感,会扼杀快乐。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比如给孩子制定“6点钟起来晨读”的目标,第一周先克服赖床的习惯,第二周在平时起床的时间上早起5分钟,第三周在第二周基础上再早起5分钟,依此类推。在孩子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和耐心,帮助其一步步完成目标,让他享受目标达成的成功与喜悦。

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

3. 保持孩子情绪上和体力上的活力。

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采取“分段学习”的方式,学习半小时休息十分钟;采用问答的方式整理资料,避免孩子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打瞌睡。 这一点,美国老师就做得很好,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她们特别注意和孩子的交互,常常是将小朋友们聚拢过来,坐在地上,姿势随意,坐着也好,趴着也罢,这种方式交流起来特别自然,就像和朋友自由交谈一样。事实证明,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们积极性都很高!

4. 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能力,与孩子协商共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及奖惩措施,并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每一项。可以制作一个列表,然后每个星期把做得事情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孩子感受有效利用时间所带来的成就感及奖励。如果没有按照计划做事,也务必根据设定对孩子进行惩戒。

5. 让孩子承担懒散的后果。

当孩子因为惰性出现了如起床晚了,来不及吃饭、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帮助孩子找借口,而要让孩子自己承担懒惰的后果,体验这样的“挫败感”才能让他自我反省,记住教训。

这就是因为让孩子承担了后果,才能改变他懒散的生活习惯! 其实,大人勤了,孩子就懒了;大人“懒”了,孩子就勤了。 “懒”不是不作为,而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父母需要的只是提供环境,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你说对不?

小编的话:其实,有时候孩子懒散是受到外界影响的干扰,一般当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应该给孩子一个安静、可以思考的环境,还有和孩子一起玩的小伙伴的形为也很重要。

本来孩子的自控能力都比较低,再加上家长疏于管教的话,就更加错失了教育孩子的良机。身为家长我们应该随时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当发现孩子有不好的形为习惯时,一定要即时加以更正引导。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小?


(1)生活范围小。有的孩子从出生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不常与外界接触,使孩子认生。 (2)教育方法不得当。如当孩子不听话时,成年人就恐吓孩子,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失去安全感,从而胆小。

(3)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孩子摸摸茶杯,大人就嚷:“别动,看,摔了!”;孩子摸摸扫帚,大人就说:“扎着你,多脏,快放下”等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从而胆小。

胆小的孩子,一般勇敢精神不足,创造性也差。因此,应培养教育小儿不该做的事不做,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尝试,不要伤害孩子的探索精神。解决孩子胆小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扩大孩子的眼界,使之多接触生人,多认识世界。

(2)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还可以和稍大一些的小朋友玩,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3)鼓励小儿的探索与尝试精神。不要一个劲儿地发布禁令,这也不行,那也不许。

(4)在生活中不要恐吓孩子。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交际


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当他们刚刚走出家庭,试着与家庭之外的同龄小朋友或者成人交往时,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恐惧心理,而在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学会正常地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的父母往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有一些父母在带着孩子见到自己的朋友时,如果孩子没有主动打招呼或在自己的要求下打招呼,他们就会当着朋友的面指责孩子不听话,或者自嘲地说:“我孩子太内向,见到陌生人不敢开口”。

事实上,孩子在3~5岁左右的时候,他们内心的自尊心就已经萌芽了,如果父母总在外人面前指责、抱怨孩子或者说孩子“太内向”,一方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还会使孩子的性格过早地定型。例如,如果孩子总听到父母认为自己“很内向”的评价,他就会逐渐认同父母对自己的这种评价,并以此作为自己见到他人不打招呼的理由,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可能会越来越内向,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差。相反,如果父母多鼓励、肯定孩子,帮助孩子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孩子才能有信心与他人接触。

一般来讲,由于内心恐惧感的存在,在3~5岁年龄左右的孩子大多都不愿意主动与他人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加需要父母的引导和鼓励,以此来获得足够的信心。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将人际关系的基本技能教给孩子,帮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呢?

第一,切记不要代替孩子去交际。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或者小学以后,父母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会不会被别人欺负或者去欺负别人,是否能够交到朋友......然而有一些父母,当孩子在交际方面的状况不尽如人意时,就会帮助孩子去交际。例如,父母买了好吃的送给孩子的同学,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当孩子与同学出现矛盾和摩擦时,亲自出面去帮孩子摆平......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可能会让孩子拥有朋友、不受欺负,但是一旦面对新的环境,孩子还是不明白如何与他人交往。事实上,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们不能采取“越俎代庖”的办法,而应针对问题,告诉孩子应当怎么做,不要代替孩子去做,让他们通过自己一点点的尝试和摸索,逐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第二,向孩子传达与他人分享的思想。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愿意和为人慷慨大方的人做朋友,在孩子们的世界也是一样。因此,努力让孩子变得大方,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才能使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也要给孩子创造分享的实践机会,例如,当家里只有一个水果时,父母们可以让孩子来分配这个水果给谁吃,并借此机会向孩子传递分享的理念,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可以不必强迫分享。

第三,“察言观色”等交际知识不需刻意地向孩子教授。例如,父母们经常这样对孩子说:“当别人主动热情地跟你聊天或者送你小礼物时,说明这个人非常愿意和你做朋友;当别人在为某些事心烦,或者表现出不高兴的神情时,尽量不要与他开玩笑,这会使他们越来越烦”;有的家长在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之前就告诉孩子“在别人家不能大声讲话,不能随便翻别人家的东西,进每个房间都要得到主人的同意”等等。想通过这些语言让孩子逐渐掌握交际技巧,学会礼貌待人。这些语言听起来没有错误,但当家长通过这种方式教孩子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时,会导致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过于细腻敏感。更好的方式就是言传不如身教,家长自己先做到,就能影响到孩子,在恰当的时间跟孩子不断确认好的交际方式,经常夸奖孩子某个做得好的方法,以此柔和的教育方式,向孩子脑中输入正面交际信息。

人际交往是儿童的一种基本能力和需求,而3~5岁正是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父母有意识地传递给孩子一些交际的技巧,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给孩子以信心,他们很快就能拥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自己的好朋友。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个人天性,对于偏内向型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接纳,不要过分强求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节奏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

帮助孩子消除“黑暗恐惧”


怕走夜路、怕到黑屋子里拿东西……只要是黑的地方,或是谈到黑,恐怕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恐惧黑暗”的心理。许多成人尚且会有这样的感受,也难怪小孩子会有怕黑的恐惧呢。在我所接触的家长中,总是有很多人在说:“我家宝宝的胆子特别小,只要天一黑,他就缠着大人不松手,一步不离地跟在大人身后,有时候都没办法做事情。

缠得大人没办法了,就开始跟孩子发脾气、打他几巴掌,可大哭之后,宝宝还是缠着不放。”

宝宝为什么怕黑

说到这个怕黑的问题,估计也为很多家长所头疼。那么,宝宝为什么这么小就会这样?经分析主要有两种可能。

生理问题

根据专家的解释,有的宝宝怕黑是因为小脑发育不良所造成的,一旦进入黑屋子就会失去平衡。因此,如果宝宝特别怕黑,家长应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只要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就可以通过医学进行干预。

心理问题

这里所说的心理问题,就是在平时的外部环境中,成人在不经意中给宝宝造成的怕黑恐惧。比如说有的家长看电视时只顾自己一时的痛快,居室内不是刀枪棍棒声就是惊险发出的尖叫声,有时惊险的武打画面还呈现在宝宝的面前;或者大人在讲故事时没有仔细选择,出现了有关“黑”的可怕的事情;也有些家长为了以示惩罚,把宝宝关在黑屋子里来恐吓宝宝,这样宝宝自然对又黑又静的屋子产生了恐惧心理。

怎样消除黑暗恐惧

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所受的熏陶,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来,对宝宝的培养和锻炼也是一样,建议家长朋友试一试下面的办法。

黑屋子里的快乐故事

宝宝都特别喜欢听故事,家长可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黑屋子里讲一些美好快乐的、具有引导意义的故事。如“在冬天的一个夜晚,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小雪,一片片雪花天使穿着白色的纱裙,从高高的空中飘落下来,不一会儿,树枝上、房子上、地上都铺满了晶莹透亮的小雪花。这时,一位圣诞老人不怕天黑,坐着雪橇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给小朋友们送来了一件件可爱的礼物。这时候小朋友们正在黑夜里熟睡着、做着香香的梦,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就发现了枕边的这份礼物,真是高兴极了……”。通过故事让宝宝知道,黑屋子里也有好听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让宝宝对黑屋子有新的感受和认识,逐渐不再惧怕。

黑屋子里的奇妙问题

天黑的时候,一家三口不妨在黑屋子里讨论一些奇妙的问题。比如透过黑屋子的窗户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呀?为什么天上的月亮有时像饼干,有时又像香蕉呢?为什么天有时黑有时亮?其实宝宝还会提出很多奇妙的问题,家长可以趁机把这些自然现象解释给宝宝听,记得要用宝宝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讲述哦。这样一方面增进了宝宝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宝宝对科学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再就是通过观察、讨论,使宝宝对黑暗有了更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淡化了宝宝对黑暗的恐惧心理。

逐步适应黑屋子

宝宝怕黑是在长期消极经验的积攒中逐步形成的,要消除这种心理也要一步一步慢慢来,最典型的难题就是为什么晚上宝宝不肯一个人睡觉。在刚开始让宝宝独睡时,家长可以先坐在床边陪宝宝说说话,可以讲一个美好的、快乐的小故事,也可以播放一小段摇篮曲等,然后把灯光调到比较合适的亮度并逐渐变暗。总之,要让宝宝有一个逐步适应黑屋子的过程。如果总是批评、训斥、惩罚,那么宝宝怕黑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TIPS:家长需要做的功课

宝宝怕黑是完全正常的,也是有理由的。要消除宝宝怕黑的心理,以下几项功课请家长多多用心哦。

1、在宝宝面前,自己不能表现出怕黑的恐惧。

2、不能把进黑屋子作为惩罚宝宝的手段。

3、不能把黑屋子与可怕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4、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上,让宝宝独立到黑屋子里小待一会儿,比如一两分钟或几分钟,也是可以的。记得为宝宝找一个合适的、能接受的理由,比如去取一下东西等。然后家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此来锻炼宝宝的胆量,从而帮助宝宝消除“黑暗恐惧”。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帮助孩子要“有所保留”》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