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轩轩在走楼梯的时候把额头上蹭破了一条,虽然不严重,现在也好了,但依旧在自己的心里时时想着它。轩轩跌不严重,但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我自己就立马反思了。在此之前并没有幼儿在走楼梯的时候跌了,或别人推了导致摔跤的情景,那么那天是怎么回事呢?回到教室,有小朋友说xxx推了轩轩导致轩轩跌了一跤。看着xxx,他的表情比较复杂。意思似乎是是我推的,但也有原因啊——轩轩走的太慢了。所以推他一下请他快点。我没有批评该幼儿,只是教育他请别人走快只能动嘴巴,不可以动手,那样比较危险,会让小朋友摔跤的。这些暂且不提。我自己所想到的是,我自己就没有原因吗?肯定有。脑子里立刻闪现出“走的太快了”。
那天吃点心,有好几位幼儿不喜欢,我自己在督促他们吃点心一时忘了时间。而当午操的音乐响起时,则急了,孩子们还没排好队就开始走了,这就造成了不安全的隐患,而我自己当时却没有想到。现在想来十分地惭愧。
小班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而且步子小。这就要求老师不论何时都不能急,宁可晚不要急,安全才是首位的,而自己在这件事上则忽略了,高估了幼儿的能力。但这个小小的事故给我受益匪浅。过去自己也急急燥燥过,但没发生什么,所以自己则大意了。而通过轩轩这件事,自己开始注意了,每个活动都注意提前准备好,给幼儿调整的时间,既不浪费环节与环节间的过渡时间,又保证要点——幼儿的安全,让一切慢条斯理,紧然有序。现在我发现孩子比以前乖多了,其实根本在于自己的调整。反思真的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正确看待自己的问题,敢于承认、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才是重要的。
实录:
小班小朋友午睡时间到了,大家走进午睡室内,有的自己脱衣服,有的两位小朋友相互帮助在脱去外衣,我正在给一位小朋友脱衣服,只听见一个声音:
轩轩在叫:“老师我的袜子不见了。”
我:“你看看小床上有没有。”
轩轩:“小床上没有,老师我的袜子不见了。”这时候的声音里面有点急躁,想要哭出来的。
我:“你再看看你的裤子里面有没有。”
轩轩:“老师我的裤子里面没有。”现在的声音近乎是哭声了。
我赶紧走过去帮助她看一看,一拿起她的裤子,我立刻觉得有点哭笑不得,原来她穿的是一条连袜裤,裤子脱了,自然连袜子也脱了,轩轩只注意了这是一条裤子,没注意上面连着袜子,所以她手里拿着裤子找了半天袜子,总是找不到。我拿起有袜子的一头放在她的眼前。
我:“轩轩这是什么?”
轩轩:“洋袜。”
我:“袜子找到了吗?”
轩轩:“在这里。”
我:“袜子找到了,可以睡觉了。”她躺下去,帮着她将被子盖盖好。
后记:
在大人眼里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可是在小孩子的眼里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帮助他们解决了,她们立刻会释然的,否则他们可能是不依不饶,今天这能算是一件事情吗?个人觉得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每个人衡量的标准不同,因为轩轩的家长十分挑剔的,他们不允许轩轩哭,原因就是她一哭就会吐,假如轩轩吐了,他们家大人就会紧张,今天好在她没有哭出来,假如哭出来吐了,可能会吐在小床上,家长知道了,要担心死了。一件小事总算过去了。
在我们班,有两个好朋友是一对好朋友,轩轩和瑞瑞,他们总是在一起。如:早晨阳光活动时,两个人总是在一起玩,做游戏;玩滑滑梯时两个人总是形影不离。
瑞瑞吃饭吃的很慢,而轩轩却吃得很快,有一天,吃午饭时轩轩很快吃完了,把自己的碗、筷子放好后来到了瑞瑞身旁,嘴巴里说着:“瑞瑞你快吃呀,你看我都吃完了。”说着轩轩就将瑞瑞盛菜的盘子拿走了,将菜菜倒掉了,瑞瑞看了看轩轩,接着很开心的将自己的汤和饭都倒掉了,两个人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我追着你,你追着我,我走过去让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先休息一下,我来到轩轩的身旁摸了摸他的头问:“轩轩你为什么要将瑞瑞的菜菜倒掉?。”轩轩低下了头,轻声地说:“他吃的太慢了,我想和他玩”。“哦,原来是这样啊,可是这样的话瑞瑞没吃饭,可能一会会就饿了啊,那样是不是会很难受啊?”我接着说到。“会。”轩轩的头低的更低了。“接着又和瑞瑞沟通了一会儿,瑞瑞认识到自己把饭倒掉了不好,答应老师以后不随便倒掉饭了。从那天以后,轩轩吃完饭后扔会跑到轩轩身旁,但他没有在将瑞瑞的饭倒掉,而是在一旁耐心的等,而瑞瑞看轩轩在等他,也慢慢的加快了自己吃饭的速度,渐渐地,瑞瑞改掉了吃饭拖拉的坏习惯,看到瑞瑞的进步,心里感觉很开心,可是做到了第二天,两个好朋友还是在一起玩,一起游戏;在上课时,两个人就分开坐了,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老师的脸上也充满了笑容,感叹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真的比较大。
可是渐渐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轩轩和瑞瑞集体活动时坐的位置是一前一后,上课时总是不停的讲话,轩轩经常会跑到我身边说:“老师,瑞瑞推了我,他总是跟在我的后面。”课间游戏时,瑞瑞和轩轩总是在一起玩,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大声喊叫,整个教室都很吵,在和轩轩和瑞瑞沟通后效果那个不明显,将他们的位置调换了,接着又和他们的家长沟通,希望他们一起教育,现在轩轩和瑞瑞仍然是好朋友,课间的时候仍然会在一起游戏,只是不再你追我赶,做一些危险的事了。
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则是消极的影响,作为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些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刚换了新的角色,孩子们对新的游戏都比较感兴趣,游戏的参与度也很高,美甲店的游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尤其是女孩子们比较爱美,喜欢打扮自己,美容店一共有九个小朋友都挤在了美甲店里,以至于理发店、按摩店里都没有工作人员。游戏中萱萱和芯瑜是后来的,已近满人的美甲店变得很拥挤,根本没法工作了,当其他小朋友说很拥挤时,萱萱、芯瑜并没有理会,任然在挤,表现的比较自我。
孩子们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对提供的游戏内容感兴趣,在此基础上:
1.引导美容店的经理合理分配,保证每个店里都有工作人员在工作。
2.和幼儿一起讨论,都挤在美甲店其他店里没人工作会出现什么情况。
3.引导幼儿知道:人满了如果自己还想玩的话可以和经理商量,下次在过来玩。
嘉嘉、哲哲两个小朋友今天扮演的是小顾客,游戏开始了一会儿,嘉嘉拉着哲哲的小手来到了我身边说“老师,我们没钱了怎么办啊。”一旁的童童说到:“你可以去打工呀。”嘉嘉摸摸说:“对哦。”说完就跑开了,可是过了没多久,嘉嘉和哲哲低着头再次跑到我身边说:“我们找过了,可是他们都不需要打工的。”说着说着,嘉嘉的眼泪流了下来。我问他们是怎样找工作的,嘉嘉说:“我看看他们那有没有小朋友没有来的。”
哲哲和嘉嘉两个人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两个人在游戏中的表现说明两个人对游戏比较感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游戏中,遇到问题时能寻找办法解决,寻求他人的帮助。嘉嘉在游戏中能清楚的表达自己遇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能力发展的比较好。
哲哲和嘉嘉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能清楚的表达自己遇到的问题,清楚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
1.和幼儿一起讨论,帮助哲哲和嘉嘉解决问题。
2.经理可以根据店里的需要招聘临时工,并不一定必须有员工没来菜招工比如:商店今天的生意比较好,员工忙不过来,可以招聘一些临时工忙。
区域活动开始了,巧手坊里没有孩子去参与,过了一会儿,轩轩拿着椅子来到了巧手坊里,做起了鳄鱼,做了一半的时候,旁边的宇宇看见了,对轩轩说:“这条鳄鱼做得真像呀,我也想来做”。这时的他也参与了其中,没过多久,宇宇拿起了一张手工纸……“我做不起来……”宇宇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手工纸往桌上一扔。我走过去对他说:“是不是哪儿做错了呢,你再仔细看看它的线条,应该怎么剪呀?”宇宇又开始再次尝试,开始了第一步“沿着轮廓线剪下各个图案,”第二步“沿黑实线折叠,”第三步“进行粘贴”,到了第三步只见纸张在他手里不停地翻转,无从下手,终于,它把鳄鱼的脚粘贴上去。
表面看来已经接近成功
,他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我对他说:“真棒!如果身体粘贴上去,这条鳄鱼就成功了,”“好的”他非常肯定地回答。这一次他的动作特别的迅速,很快粘贴好。他拿着作品跑到我身边说:“我的鳄鱼完成了,你看。”看着他的高兴劲儿,我说:“下次,可不能这样哦!老师相信你会有进步的。”他听了点了点头,笑着离开了。其实,这样的孩子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活动中他们做做停停,操作中带有许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内容,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通过慢慢地引导与鼓励,孩子会有所改变吧!
案例背景
随着时代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作为幼儿园教育者我们在努力追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幼儿。研究表明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但由于自身年龄发展特征,缺乏生活和游戏经验,幼儿在游戏中大都以模仿为主,很少有创新的表现。所以在日常游戏中作为老师,常会以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为主,引导幼儿探索各种材料的玩法,从而导致出现教师高控游戏过程或开展高结构的游戏的现象。然而,当我在组织中班幼儿开展自主探索游戏时,却发现了许多幼儿在游戏中的创新表现。
案例描述
案例一:户外“过小桥”
户外场地上平行摆放着两座“小桥”,我组织幼儿排队一个跟着一个从一座“桥”上通过,再通过另一座“桥”,依次循环反复。当两次循环之后,我就站到一旁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当没有老师的组织后,幼儿的游戏开始发生了变化。有的幼儿开始双脚分开坐在桥面上,然后慢慢地移动。其它的孩子看到之后也学着坐着移动,于是便看到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坐着移动,同时,还发现些孩子开始倒退中往后移动着。几次循环之后,又发现有个别孩子竟然全身趴在桥面上,然后爬着过了桥。孩子们就这样在两座桥上,玩出了不同的花样,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再组织,而幼儿却也很有秩序地一个跟着一个通过“桥”。
案例二:玩橡皮泥
在即将离园前的十分钟内,幼儿已做好离园准备,我发给每位幼儿一份橡皮泥,让他们在玩中等待家长的到来。我并没有规定他们要做什么,只是问了问:“橡皮泥,变变变,可以变成什么呢?搓一搓、团一团、压一压能变什么呢?”孩子们便七嘴八舌说起来,“可以变成球,可以变成饼干,可以变成面条…”说着孩子们便动起来了,有的搓成球,有的搓成长条状,有的搓圆再压扁变成“饼干”。我站在一旁等待孩子们更多的作品,接着一个孩子跑到我跟前说:“老师,饺子。”我一看,果然很像饺子,圆圆的饼干对折之后就变成了饺子。我夸了一句:“真是饺子耶,真棒。”其余孩子看了之后又开始捏捏橡皮泥,然后我便听到孩子们说:“老师,看我的牙膏,老师,这是蛇,这些是豆豆……”。最后,我发现孩子们将手里的橡皮泥变成了蛇、面条、饺子、饼干、豆豆以及棒棒糖等等不同的作品。
分析与评价
在以上的两则游戏案例中,我们鲜明地看到幼儿在游戏中也会有自己的探索和尝试,并最终创新出的多种新玩法。为什么幼儿在游戏中会有如此的表现?分析这两则游戏,会发现有许多共同点。首先,游戏的材料简单且具有多变性。这两则游戏中使用的材料仅仅只有单一的平衡桥和橡皮泥,相比较于其它类的游戏材料很少。但同时这两种材料的玩法具有多变性的特征,有利于幼儿的探索。其次,游戏中教师的“干预”少,游戏结构低。在这两则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要求只有常规的提醒,游戏中对于幼儿的规则要求很少,游戏结构较低,这样反而给予幼儿较多的自由探索空间。所以,通过以上两则案例的分析可见,游戏材料的特性和游戏结构的高低以及教师的组织是影响幼儿在游戏中创新的重要因素。
观察领域:健康
观察内容:幼儿在游戏中的坚持性行为表现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户外操场
观察者:***
今天我班在进行健康活动《我为红军送粮食》活动中。轮到高晨宇小朋友走“独木桥”时(平衡木)时,一只脚总会为保持身体平衡而踩到地面,经过多次反复的尝试还是未能成功,高晨宇很沮丧地说“老师我学不会”,“宝贝,老师相信你可以的,你已经进步很多了”这时高晨宇看看我又看看平衡木,低下头不说话,还是不愿在去尝试,“你看啊,刚开始你的脚一下就踩到地面上了,现在你都能保持好长时间才踩一次,你已经很棒了,在坚持练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坚持就是胜利,高晨宇加油”我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高晨宇加油,高晨宇加油……”小朋友们也齐声喊到,高晨宇踌躇再三最终还是走到平衡木处练习起来了,在大家的鼓励下,高晨宇小朋友终于成功走完了“独木桥”,他开心地笑了。
观察分析:
小宇小朋友是一个较为腼腆的孩子,在尝试走“独木桥”的时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愿意尝试比较勇敢的孩子。在前几次的尝试活动中凸显了小宇动作协调性稍有欠缺,当经过多次尝试未能成功,他自信心受到了抨击,产生了放弃的想法,老师及时的鼓励和小朋友们加油打气热烈环境,让他自己再次产生了坚持走过平衡木的信心。在孩子慢慢练习中最终得以成功。
指导对策:
1、小宇是一个动作协调性稍差的孩子,教师应该在平时多注意传递正确的动作要领让孩子观察学习,同时提供适宜的锻炼环境促进他动作协调性发展。
2、教师尝试有针对性地对小宇实施挫折教育,正面引导幼儿明白:人总会遇到困难,但只要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敢于坚持就一定会成功的。
3、提倡家长和老师同时对幼儿多点耐心,多鼓励,为他加油打气,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正确引导幼儿。
教育笔记《轩轩在游戏中的表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小班康轩语言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