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04-10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精心设计教学用语,激发幼儿倾听别人说话的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看到,当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时,小朋友个个全神贯注,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老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故事的内容、角色、情节吸引了幼儿,另一方面是老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讲述,配上动作、表情,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给吸引了。所以要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教师要在精心设计教学法用语上下功夫,使教学用语做到简明扼要、甜美童趣。

二、教师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幼儿倾听

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每一位做老师的都非常明白的道理,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老师们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非常不容易。你要培养幼儿养成认真倾听有习惯,理所当然自己首先要有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创设良好条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幼儿倾听

我们说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有时会有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今天听这个故事非常认真,明天听那首诗歌又不认真了。因此,作为教师,要坚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多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指导幼儿倾听,让幼儿慢慢地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如造房子一般,听是学和说的“奠基石”,实践证明,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后,说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幼儿主动地听,积极地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提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摄取食物是孩子维持身体生长发育、发挥身体的功能和保持身体的有序性而获取营养的必要途径。为了让孩子能很好地消化、利用食物,获取全面、足够的营养,怎样吃好饭菜很重要。

1.吃食要做到细嚼慢咽。口腔是进食的第一道关卡,食物进入口腔经过牙齿的切磨,利用舌头把唾液与食物进行充分地搅拌,使食物得到初步消化,再通过食道进入胃。如果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充分咀嚼,囫囵吞枣进入胃肠,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造成营养素分解不彻底,影响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所以,孩子进餐时,成人要鼓励他们细嚼慢咽,而不是催促快吃。有专家认为食物在口腔中咀嚼的次数为30次最科学合理,最容易被进一步消化吸收。

2.不能用汤泡饭。因为,孩子吃汤泡的饭时,一般不太需要咀嚼,饭粒就会很容易地被吞咽下去,这样做同样会增加胃肠的消化负担。

3.不挑食、偏食。孩子挑食或偏食都会使摄入的营养素不全面,造成营养不良。现在孩子挑食偏食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现孩子偏食应及时找原因,然后慢慢纠正。一般孩子挑食、偏食多半是受父母偏食习惯的影响,往往再加上家长过于娇惯、溺爱的教养态度,使孩子的偏食现象越发严重。首先,家长应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自己首先不挑食,买菜时,经常变换品种。吃饭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另一方面,与幼儿园老师联系,利用在幼儿园进餐的时机,逐渐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行为。因为老师比较有办法,如老师经常会有意识地带孩子们到附近菜场参观,认识各类蔬菜,观察蔬菜有趣的样子和鲜艳的颜色,引导、激发他们对各种蔬菜的感情;如对幼儿不爱吃的饭菜,教师会用自己喜爱吃的态度去鼓励他们,或把他们安排在喜欢吃这种菜的孩子的旁边,用同伴的榜样行为感染他们;或者先给少量的菜,鼓励孩子先试一试,然后慢慢地增加,逐渐习惯,最终达到彻底纠正为止。

建议各位家长试试。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专家坦言: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培养的越早,越能有效地推动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孩子通过阅读汲取智慧和勇气,寻找到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良好的阅读能力得益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体会到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理想方式之一。在孩子五岁左右的阶段,亲子阅读给孩子带来的热情、快乐、智慧和信心远远多于孩子独自阅读。与孩子一起阅读,既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滋润的过程,是一道分享快乐的美味大餐。

遵循孩子的兴趣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有人说过,兴趣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这句话看似有些绝对,却点出了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要性。我们的孩子对动物和昆虫非常有兴趣,我们就遵循他的兴趣挑选这类书籍,特别是配有动物图片的,陪他一起阅读。这类书籍大多是科普类的,有大段的文字表述。孩子看图片,认识动物,我们就在旁边念上面的文字。虽然有大段的文字,但是孩子很有耐心的听着,慢慢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述。我们在挑选书籍的时候并不急于给他全面铺开,而是遵循孩子自己的兴趣,挑他自己有兴趣的书籍一起阅读。在孩子对阅读有了浓厚兴趣后,再逐渐把其它的书籍推荐给他,他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阅读。

选择适合孩子的书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过早的让孩子学习文字、计算或者逻辑是不是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这样的早教是否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问题困惑着我们。因此,我们没有选择超越他年龄段的书籍,选择的书籍既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又要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如印刷精美、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有了他喜欢看、经常看的书籍,他也会自然而然地多看,反复看。我们的孩子对他有兴趣的书籍常常会反复翻阅,反复讲述,我们觉得这也很好,所谓“温故而知新”吧。

坚持阅读时间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点。四五岁的孩子每天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我认为是可以了。可能很多家长不同意我的看法,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四五岁孩子的兴趣还是主要集中在玩耍、游戏中,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形成。因此,我觉得每天有二十分钟的亲子阅读时间是可以满足现阶段要求的。坚持每天的阅读是关键。每天一起阅读,不仅让孩子获取知识,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同时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坚持,把目标变为习惯。

通过亲子阅读,我们感觉到孩子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做的还不够,以后要有意识多向他提出问题,让他学会独立思考。

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教育)


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教育)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我们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班的一次家长会上,有好多家长问到:“我家的孩子吃饭怎么样?”“今天吃什么?”“小宝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没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班44名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在开学时的调查观察中,多数幼儿根本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和餐时保持“四净”且餐后整理的常规。还有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我按照生活卫生习惯领域目标中的洗手方法进行组织,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何纠正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二、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㈠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㈡“打预防针”的方法。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㈢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韩国小朋友许政娥,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㈣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按时睡觉:在宝宝入睡前0.5~1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晚上入睡前要洗脸、洗脚、洗屁股。睡前让孩子排空小便。脱下的衣服应整齐地放在相应的地方,要按时上床、起床。逐步形成按时主动上床、起床的习惯。

(二)自然入睡:宝宝上床后,晚上要关上灯;白天可拉上窗帘,使室内光线稍暗些。

宝宝入睡后,成人不必摄手摄脚。习惯在过于安静的环境中睡眠的宝宝容易惊醒。只要不突然发出大的声响,如“砰”的关门声或金属器皿掉在地上的声音即可。要培养宝宝上床后不说话、不拍不摇、不搂不抱、自动躺下、很快入睡、醒来后不哭闹的好习惯。并让宝宝养成不蒙头、不含奶头、不咬被角、不吮手指,不把玩具放在床上或抱玩具入睡以及不把衣裤放在床上的好习惯。对不能自动入睡的孩子要给以语言爱抚,但决不迁就,要让宝宝依靠自己的力量调节自己入睡前的状态。不要用粗暴强制、吓唬的办法让孩子入睡。有的宝宝怕黑夜,可在床头安一个台灯,教会宝宝开关,使他能控制黑夜,有利于宝宝安然入睡。

(三)睡姿舒适:1岁以后的宝宝已形成了自己的入睡姿势,要尊重宝宝的睡姿,只要宝宝睡得舒适,无论仰卧、俯卧、侧卧都是可以的。如果宝宝晚上刚喝完奶就要接着睡,宜采取右侧卧位,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若宝宝睡的时间较长,可以帮他变换姿势。

(四)睡眠不安的处理:有的宝宝夜里睡眠不安、易惊醒、哭闹,父母便立刻将其抱起来又拍又哄,让其再度入睡,结果宝宝很快习惯于这种在父母怀里睡眠的情况,不拍不哄便不再入睡。为此,对偶然出现的半夜哭闹,要查明原因。如白天是否受了委屈,听了惊险的故事,睡前是否吃得过饱,或饥饿、口渴,尿床、内衣太紧、太硬以致躯体不适,以及肠道寄生虫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腹痛、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鼻塞等,给予针对性的处理。若无躯体疾病,则应改变其睡眠环境,如让其一个人独睡;对其夜间醒来,父母应克服焦虑情绪,既不宜过分抚弄孩子,也不要烦躁或发脾气,则夜间哭闹可自行纠正过来。

(五)注意事项:

保持被褥清洁,每周最少晒2次,一年最少拆洗3~4次;厚薄应随季节不同及时调换。

卧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打扫卫生。夏天可开窗睡眠、露天睡眠或在凉棚下睡眠。寒冷季节可打开1~2个通风窗睡眠,宝宝起床前20分钟可关闭窗户以提高室温,防止宝宝穿衣时着凉。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教育的基础。人的一生中的许多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形成的。

现在有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孙子孙女过度宠爱,孩子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礼,若不及时、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矫治幼儿的不良习惯,会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呢?我在实践中有以下做法:

一、 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树立学习榜样。

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孩子们听老师的话、喜欢把老师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老师更要先做到、做好。教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道要做诚实,勇敢、守信的小朋友,有了错误能大胆承认,遵守幼儿园秩序和班级规则,不打架、不骂人、不争抢玩具学会谦让。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它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利用幼儿的“闪光点”,正面鼓励,帮助改掉不良习惯

人无完人,每个幼儿都有他们值得表扬的地方,有自己闪光的一面,有些幼儿虽然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让人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它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他们经常是受批评的对象。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叫黄家和,他很乖巧,每次上课特别认真,就是胆子特别小,每次第一个来幼儿园看见老师在,都不敢进教室,要等好多幼儿来了才赶进来。我没有批评他 ,在每次上课的时候,对他每一次认真的表现,我都积极表扬,他听到表扬后非常的开心,然后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我就会悄悄地跑去和他交流,夸他在活动课上表现的真棒!在每次离园时间,我都会当着他家人的面夸他今天上课的表现,不但认真听讲,而且还积极回答提问。我看到黄家和得到表扬后特别开心。几天之后,我发现他的自信心增加了不少,一个人也乐意进教室了。还有一个幼儿,名叫费乙桥,他很可爱,喜欢做老师的小帮手,可上课特别坐不住,而且老是把凳子坐翻掉,影响了老师的课堂效果,做操的时候喜欢插队,喜欢把别的幼儿压在地上,老师经常批评他,可不一会,他又犯同样的错误。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半圆形排队做操,发现他那次站的特别好,做操也非常认真。我在全班幼儿面前马上表扬了他,并鼓励其他幼儿都向他学习。他开心极了,后来只要他表现好的地方,我都及时鼓励。他也表现的越来越好。所以,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好表现的欲望。在养成教育中,教师应多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幼儿,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从某一“闪光点”的行为出现,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三、将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之中

幼儿刚入园,对于幼儿园环境、老师都很陌生,特别是对集体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更是难以接受和适应,我们就结合具体事物向幼儿说明幼儿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并说明应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早上来园时要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家长说再见,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讲。阅读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说笑。课前课后及时大小便,洗手的时候儿先卷好袖口,再打开水龙头,把手打湿,抹上肥皂,搓手心手背,然后冲洗干净,拧好水龙头,把手擦干。吃饭时我们鼓励幼儿自己吃饭, 能安静进餐,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餐后有条理地收拾餐具,整理桌椅,不挑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安静午睡,愿意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图书、食品 ,学会爱护图书,保护书籍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户外要注意安全,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能玩,要爱护花草,在公共场所不掐花折枝,爱护幼儿园的环境。 每天,老师都这样提醒幼儿,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平时,我们会为了班级管理而制定一些准则,比如:早操、户外活动时我们要求幼儿要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将小凳子轻轻放进桌子里,这样整个教室看起来很整洁、很舒服。阅读图书时,要求幼儿按顺序挑选,看完图书时要正确摆放(封面朝外,书名朝上)。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家园共育《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