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三代人之间流动

04-13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在三代人之间流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Happy birthday to you , happy birthday to you---”

“奶奶 ,睁开眼吧。”

“吆,这是什么呀? 会唱歌,还一闪一闪地,真稀罕!”

“ 奶奶,这叫音乐盒,喜欢吗?”

“喜欢 ,喜欢,奶奶最喜欢小佳佳送给奶奶的生日礼物了,真好,快给奶奶瞧瞧。”

白天给母亲过生日时的欢声笑语已经化为一段温馨的回忆,我躺在床上细细地品着。母亲操劳一生,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一切。如今,母亲乌黑的头发中间已藏有根根白发,母亲的脸上,红润慢慢退去,皱纹偷偷地爬了上来,母亲的腿脚也不似以前那样矫健了,母亲的确变老了,可是,我觉得有一样东西却始终没变,那就是母亲的微笑及看我们时慈祥的目光。渐渐地,由近及远,我好像坠入了时光隧道,往事如烟般地在我眼前一幕幕展开:母亲的身影,母亲的笑容,以及我上学、爬山、游泳、溜冰以及在农田里劳动的情景。

我的童年和母亲的身影

我出生在农村。农村的孩子们生活虽然穷苦,但是我们却拥有一个更加丰富多采的快乐的童年。春天,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来到田野采撷野花,五颜六色的,散发着清香,然后,编一个大花环戴在头上,手中拿一根细长的木棍当作权杖,仿佛自己变成了尊贵的王子;夏天,池塘就成了我们的乐园,那时候的池塘,水特别得清澈,清澈得可以看清水底游动的小鱼,我们坐在池塘边,把脚伸到水里不动,不一会儿,就会有成群的小鱼来啃你的脚趾,痒痒的,这时我们就会笑得前仰后合,直到你再也忍不住不得不把脚用力一抖,倏地一下子,小鱼们四散游开了,可是,不一会儿,小鱼们又会聚拢过来,继续与你的脚丫亲热;冬天,我最喜欢的是溜冰,数九寒天,池塘里厚厚的冰冻得像镜子面,光滑而且结实,母亲用木板给我们作一个小溜冰船,一个人坐在上面,一个人推着他的背,慢慢地起动,逐渐加速,然后越跑越快,我们高声地叫着喊着,一个没注意,脚下一滑,人摔倒了,溜冰船被甩出去老远,我们伏在冰面上开心地大笑。就这样,半天下来,我们的衣服常常又湿又脏,可是,母亲从来不因为这个责怪我们,我想母亲可能是不忍心破坏我们的好心情吧,这时,母亲一边拍打着我们身上的泥土一边心痛地说:“赶紧把湿衣服换了,到炉子上烤烤手,可别把手冻坏了。”我非常感激母亲的宽容与体谅,从心底感激激。

母亲虽然很疼爱我们,可是母亲却没有多少时间陪我们一起玩。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刚实行农田承包到户,农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们干劲十足。我的父母也不例外。“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是古人用来形容农民生活的诗句,可是我觉得如果用这句古诗来形容我的父母的话,那么力度就显得不够了。现在回想起来,除了每年的春节那几天,他们几乎没有一天休息过,早出晚归,风吹日晒,雨里雪里,处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可是,他们没有一句怨言,从来没有。母亲白天要帮助父亲忙地里的农活,一大堆的家务活只能在晚上做,这时在我眼前会展现出这样一幅情景:晚饭过后,母亲首先安顿我和弟弟睡觉,然后麻利地洗完一盆泡了一天的衣服,凉好衣服后又坐在昏暗的煤油灯前给我们补衣服,一针一针仔仔细细地缝着。每念及此,我的眼睛总止不住有些湿润。

母亲的笑容

也许是父母们那忙碌的身影让我早早地就知道了勤劳的重要意义。模糊地记得在我六岁时的麦收时节,父母在前面割麦子,我头戴个大草帽,提着个小竹篮在后面捡丢掉的麦穗,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满头大汗,小脸通红。母亲不时地站直了身子,回过头来,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冲我微笑着说:“好孩子,真乖,能帮妈妈干活了,”听了母亲的夸奖,看到母亲的笑容,我心里懂得再热也得坚持住。在这种环境下,久尔久之,你就会觉得劳动是人的一种本份。

上小学以后,母亲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有知识才会有好的前程,现在你爸俺们再苦再累也不怕,俺们这都是为了你们将来能过上好日子啊。”母亲还常常给我们讲她小时侯的伤心事:因为家里穷弟兄又多,母亲刚上二年级家里就不让她上学了,母亲只能回到家里照看两个更小的弟弟,为了这件事母亲不知哭过多少回。当时虽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可我却按母亲的意愿认真学习。母亲白天劳累了一天,可是每天晚上依然会仔细查看我们的作业,时时督促我们的学习。

第一次年终考试我考了第二名,放寒假那天,学校发奖,我的奖品是两个盖着红章的小本,一只铅笔和一张奖状。我拿着奖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是,当我回到家里,把奖状递到母亲手里的时候,母亲非常开心地笑了。母亲看看奖状再看看我,看看我再看看奖状,半天没说一句话,后来,我到看母亲眼里仿佛闪动着泪花,我连忙说:“妈妈,下次我一定考第一。”

“妈妈不是怪你,妈妈这是高兴啊。”晶莹的泪珠滑过母亲的笑着的脸,我傻傻地看着,不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母亲的这个带泪的笑容深深地印入我的记忆中,在后来的岁月里,我常常会想起。

简短的对话

再长大一些后,我就能帮助父母干许多农活了,割麦子、收玉米、摘棉花(11830,65.00,0.55%)。我最喜欢的还是摘棉花,因为摘棉花时我摘的比大人少不了多少,我的作用也最大。也正是在摘棉花的时候,有一段简短的对话让我记忆尤新。

那年,我上初中一年级,学校放大秋假了,我照常和父母一起来到棉田摘棉花。那时每家每户都种许多棉花,因为种棉花,农民们手里第一次有了些许积蓄,所以农民们种棉花的积极性很高。

那天,我家摘的棉花特别多,从晌午一直摘到太阳落山,足足摘了二百多斤。我们正准备装车(人拉的小拉车)回家的时候,远远看到五叔推着手推车,上面装着一个大棉包正走过来。

“五叔,你怎么早就下地了?”五叔走近了,我连忙和五叔打招呼。

“唉,不早下地,肯定摘不完,你看,早下地这不也忙到太阳落山了。”五叔说着就把手推车停了下来,然后,站到我家地头, 一边喘着气一边大声地说:“大哥,大嫂,今天摘的有三百斤吧。”

“没有。我们今天摘的还没有你五叔摘的多呢。”母亲笑着回话。五叔双手一摊,一脸正经地紧接着说:“大嫂,要不咱们换一换。”

“换一换就换一换,瞧瞧谁怕。”大家一阵哈哈大笑。笑声停住了,五叔咂了一下嘴,攒起眉头若有所思地说:“大哥大嫂,这两年咱们卖棉花挣了一些钱。有时候我就想啊,如果咱们每个月存一百块钱,那一年就是一千,对吧,咱们要说再干二十几年应该没问题,那二十年就是两万多,两万多就够咱们养老了。大嫂,你说我说的有道理吗?”

也许是五叔的话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这次谁也没有再笑。母亲想了一下说:“他五叔啊,你算的这笔帐是没错,可是,这一家老小的,该办的事你得办吧,该花的钱你得花吧,恐怕现在还轮不到咱们想养老的事啊。”

“是啊~~~”五叔嘴里咕噜着,推着手推车回家去了。YJS21.cOm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五叔在村办的一个家具厂当门卫,不用再下地干农活了。五叔没有能够实现当初的养老设想,可是五叔现在挣着一份工资,他的两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家境都还不错,农村也实行了农村医疗保险,想来五叔的养老是没有问题的。

父母和五叔那个年代还没有基金定投这样的理财工具,我也无法想象如果当时有基金定投,而五叔每月定投一百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会是怎样的结果。五叔他们那一代人都是把辛辛苦苦挣来的每一分钱存起来,然后在儿女们需要时为他们花掉。五叔也许至今还不知道基金定投这种理财方式,可是我又想,假如五叔现在知道了基金定投是怎么回事,知道了每月定投一百元,二十多年后会有几十万元的回报,五叔又会做怎样的感想呢。

女儿的成长

师范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县城当了一名高中教师。后来有了女儿,现在女儿已经十岁了,时光如流水一般急匆匆地逝去,让人措手不及,心中不由得有一种发慌的感觉。

回想起小时侯的女儿,我首先想到的是女儿两岁时的情景:头戴粉色缎面虎头棉帽,脚穿一双猫头棉鞋,穿着厚厚的棉裤棉袄,屁股上围着屁股帘,在我跟前跑来走去的。

一会儿,女儿小跑着扑到我的腿上,仰着小脸说:“爸爸,抱抱。”“嗨。”我一下子把女儿高高地抛起,然后稳稳地接在怀中 ,女儿随即发出一阵咯咯咯的笑声,女儿的笑声快要停住时,我就又一次把女儿抛起,女儿 的笑声又起,再抛,再笑,直到女儿笑累了我也累了的时候为止。

女儿渐渐张大,我们给她买的玩具也多了起来。记得买过一只上海牌的口琴,女儿整天呼呼啦啦地吹着,即使吃饭时也会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着口琴,边吃边吹。女儿虽然不能吹出任何的曲调,但她却快乐非常。后来,又买了一辆三轮脚蹬童车,脚登子与前轮连在一起,说来奇怪,刚开始的时候,女儿总是倒着蹬,小车就只能向后倒着跑。于是,我就从后边推着,让小车向前走,着实费了一番周折,女儿才慢慢地习惯了正着蹬,小车子这才开始向前走了。这时,小车子又成了女儿的最爱,整天噔着小车在客厅里(农村的房子客厅比较大)、院子里到处跑。

女儿四岁时,给她买的两轮童车。这辆车的后轮处原来有两个小偏轮,目的是防止侧倒,可是,女儿骑上以后,左歪右趔的,让人看起来总不像那么回事,于是干脆就把两个后轮拆了下来。我给女儿扶着让女儿学骑车。学骑两轮车可比学骑三轮车困难得多了,掌把、转弯、掌握平衡都难得不得了,我常常累得浑身冒汗,可是,女儿的进步不大。我上班不在家的时候女儿就自己骑在车子的后架上,两之脚支撑着地,然后,用脚尖点地,一点一点得向前移,就这样女儿自己慢慢地练习着掌把、转弯、掌握平衡。突然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女儿居然能骑在后架上骑一段距离了,我高兴地大声说:“会骑了,会骑了,了不起,真了不起。”听到我的夸奖,女儿很是得意。后来,我把车座调到最低,大概又过了一个多月,女儿就能先在后架上把车子骑动起来,然后,再从后架上移到车座上,接着继续向前骑。女儿真正学会了骑车,我反尔并没费劲,想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上小学后,女儿玩的时间变少了。一年级放寒假时,女儿也拿回一个奖状,优秀少先队员。虽然不是第一第二,但是我还是有些喜出望外。放假了,首先放松放松吧。这天是冬季里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太阳毫不吝啬地把阳光撒向大地,好像在提前告诉人们春天快要到来了。趁着这大好天气,我带着女儿来到人民广场玩。人民广场在县委大院的南面,与县委大院隔着一条公路,这年夏天刚刚建成。人民广场面积很大,它的东面是音乐喷泉,喷泉的旁边树立着一个巨大的显示屏,南面是草坪和两处游乐场,专供孩子们玩的,西面有一个大众舞池,中间是一大片开阔的平地,广场四周分布着许多造型各异的灯树,广场的地面全部采用大理石铺砌,整个广场显得特别整洁干净。广场建成后立刻就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夏天的夜晚,广场上特别热闹,尤其是周末的晚上,音乐喷泉会有精彩的表演,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村民乘车前来观看。和着浑厚的音乐,喷泉时而一喷冲天,似烈马奔腾;时而轻轻摇曳,如少女翩翩起舞,直看的周围的人们如醉如痴。孩子们总是最兴奋的,有的孩子趁着喷泉起伏的间隙,一下子钻到喷泉形成的一圈圈水幕中间,叫着笑着,高兴无比。直到深夜,广场上还有不少人意犹未尽,久久舍不得离去。冬天的广场就显得冷清了许多,像今天,天气虽然不错,可是广场上的人并不多。倒是有几个十来岁的男孩子在兴致勃勃地滑旱冰,全副武装着,显得既威武又漂亮。他们技术娴熟,动作舒展,快捷地来回地穿梭滑行,就像几只早来报春的小燕子翩翩飞舞着。这几个男孩子成了整个广场的亮点,吸引着不少路人的目光。女儿目不转睛地看着,目光中充满了羡慕。我碰了女儿一下,轻声的地 问:“想不想滑呀?” “可是我没有旱冰鞋啊。”“可 是我们可以买呀,现在就去。”女儿高兴地跳了起来。现在,女儿也可以尽情地享受滑旱冰带来的快乐了,虽然中间不知被摔哭过多少回。“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道理一点也不错。

是玩具带给女儿太多的欢乐,是玩具伴着女儿一步步成长,也是玩具把我对女儿小时侯的回忆穿成了一串。

唯一的礼物

老实说,至今我还没有给女儿买过礼物呢,说起这个来我不免有些难为情。女儿小的时候,常常有亲戚、朋友买些衣服、玩具当作礼物送给女儿,逗女儿高兴,可是,我们为女儿买的所有东西都是在需要的时候就买的,从来没有费心思去考虑:找个什么理由,买个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再送给她。我觉得这样烦琐而且苍白。我的母亲也从来没有给我们买过礼物,然而我却得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母亲全部的爱。

告别了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 女儿开始上小学了。每当我久久凝望女儿背着小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渐渐远去的背影时候,我的内心总会产生一种极其复杂的感觉:女儿长大了,离我们会越来越远;女儿开始用稚嫩的小脚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了,可是世上却没有平坦的大路,该如何让女儿走稳走好呢;女儿能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了,可是女儿遇到的事情会更多更复杂,我们反而更操心了。总之,这感觉让人的心情变得沉重。是啊,我该怎样尽到作父母的责任,该如何把对女儿的爱更好地给女儿呢?

和父母当年所处的社会相比,如今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人们没听说过股票,不知道理财,他们就知道辛勤劳动,把挣的钱全都存入银行,以备儿女们将来需用。现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如果说07年以前大部分人还对股市敬而远之的话,那么,经过07年超级大牛市之后,相信许许多多的人都有了下到股市中一试身手的经历,他们或赚钱 或被套,虽然结果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理财意识的觉醒。毋庸置疑,正确理财对每一个现代人都很重要。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有理财,财才理你。

我是在07年7月 23日晚上看了一档电视节目后才下决心买基金的,这档节目的主题是:百姓如何理财。从中我了解到基金就是专家理财,可以降低炒股的风险,挑选优质个股,获得最大收益。我真正买到基金是8月10日,那时,银行里整天都是开户、买基金的人,男女老都有,排起长队等着。我第一次买的两只基金是嘉实主题和工银价值,此后,我开始天天上网关注股市行情,也了解了更多关于基金的情况。

从晨星排名我知道了华夏大盘、中国优势等一批五星基金,它们的业绩都非常骄人,可惜的是华夏大盘一直暂停申购,而中国优势、上投阿尔法等不久也暂停申购。我买的两只基金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为我挣了七千多元,我很高兴,期待着更大的回报。可是,股市达到6124的高点之后下跌的很快,这太出乎我的意料,到10月25日,我前面的收益已经输去了大半,我不得不把基金全部赎回。后来,股市跌到5000点时,我再次出手买了三只基金,华夏稳增、兴业趋势、上投双息。值得庆幸的是这次我撞上了一波反弹行情,三只基金表现的都很不错,而上投双息尤为突出。这更加坚定了我一直对上投基金的看好,后来,我把全部的资金全都投入了上投系的成长先锋、内需动力。08年春节过后,我把股票基金全都转换成货币基金,后来股市行情不好,我的货币基金就没怎么动过。

我买了一年多的基金,经历了大牛市的狂涨与股市暴跌时的惨烈,有过赚钱的喜悦:“没想到股市赚钱这么快,这么容易。”也有过赔钱时的苦闷:“我怎么稀里糊涂就赔了这么多。”不过总体的感受很沉重、很苦恼,你入市时常常提心吊胆地怕下跌,你不入市时则常常因为踏空了行情而懊悔不已。现在总算想明白了,没有光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光跌不涨的股市,涨涨跌跌,跌跌涨涨这才是股市的常态。纵观国内以及国外股市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股市不仅应该而且确实为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不妨以上投中国优势基金为例,在股市经历了历史罕见的大幅度的涨跌之后,其自成立以来的四年里,增长率依然达到百分之二百四十,如此高的回报率是其它理财产品无法比拟的。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整天为股市的张跌劳心费神呢,又何必忍受时时患得患失这份煎熬呢,“风物长宜放眼量”,就让我们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股市的风云变幻,利用基金定投这一最为稳妥的理财利器来为自己理财,稳稳当当作个投资人,相信经过十年、十五年的坚持,到那时一定会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丰厚回报。

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不免有些激动,有点兴奋:我何不秘密为女儿做一份基金定投呢,每月定投五百元中国优势,坚持到女儿大学毕业,到时候,就作为我这个当父亲的送给女儿的唯一礼物送给她,我相信这一礼物定能给女儿继续深造或就业工作助一臂之力。这是我为女儿准备的礼物,唯一的也是我认为最有意义的。

人间因为有爱而美好,人间因为有爱而温暖,愿爱长留永驻。

爱,在传递;爱,在流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这样的妈妈,可以富三代


各位宝妈们,你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怎么做的呢?你们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妈妈呢?你们有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样的状态才是一位母亲应该有的呢?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故事吧!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

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去看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

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些话时,她发现,儿子黯然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上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初中又一次家长会

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她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前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听了这话,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她手中的信封上……

愿每个父母都能成为孩子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孩子成长的路上,

我们与您一路相随!

四代人的“六一情结”


六一儿童节是中国传统的幼儿节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节日,只不过目前随着我们时代的进步,六一儿童节的过法也是越来越不一样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到四代人的“六一情结”吧!

“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作为70后的阮先生一个月前就给1998年出生的女儿乐乐准备好了小礼物。而阮先生的侄女小陈,一个典型的80后,也和朋友们嚷嚷着要一起过“六一”。70后、80后、90后,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人群,他们的儿童节是怎么过的?他们的快乐来自哪里?让我们和这一家人一起回忆儿时的快乐时光,再看看00后的孩子们又是怎么过“六一”的吧。

70后疯狂夹弹珠也很野

不管时代怎么变,“六一”游园都是保留节目。各种游戏、演出、比赛,虽然活动大同小异,但参加活动的人却都完全不同了。

阮先生说,70后的游园就是些夹弹珠之类的游戏,用筷子把玻璃弹珠从满是肥皂水的盆里夹出,就是这样简单的游戏,70后也能玩得很野、很疯狂。

80后的游园活动开始有了技术含量,而且基本都是以集体为单位。歌咏比赛、团体舞蹈、拔河比赛,就连游戏也要分组来玩。

而90后的游园更加开放,技术含量也更高了。书法、绘画、乐器、唱歌,只要你愿意,都可以上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在70后、80后为掰手腕取得胜利而高兴时,90后已从腕力机上知道了杠杆原理。

80后装嫩我们也要过儿童节

阮先生热衷于带女儿奔赴各种庆祝活动。上周末,阮先生就和女儿参加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少儿艺术节。“陪着女儿玩一个下午,感觉就像自己又过了一个儿童节。”阮先生说。而乐乐显然还不能理解爸爸的兴奋。在她眼里,“六一”节不过就是一个节日,这一天不用上课,还可以尽情地玩,仅此而已。

如今,已到而立之年的80后开始了他们的集体怀旧。铁皮青蛙、风车、玻璃球、动画片……这些儿时玩过的、吃过的、看过的,重新在网上被翻了出来。80后们唱起了“不想长大”。“我们也要过儿童节”成了80后们见面时开玩笑的话。小陈说:“儿童节嘛,就是要享受这种可以撒娇的感觉。谁说超龄就不能过‘六一’了。”

90后麻木天天都像过六一

谈起自己的儿童节,阮先生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六一”这天早晨,妈妈都会给他一个水煮蛋。“有一年,妈妈给我做了一套新衣服,那是我唯一一个有新衣服的儿童节。”

80后的小陈说,“通常,我们都会提前一个月开始撕着挂历数六一倒计时,就为了那天可以穿上早就准备好的新衣服。”80后的儿童节,家长还会多给10元“巨款”当零用钱,待遇等级和过年划等号。

平时严肃的老师变慈祥了,没有作业和考试,老师还会发些小糖果、小礼物,“够我们高兴很久了”。

90后过“六一”,已经是新世纪了。只要90后愿意,他们可以随时买新衣服、吃糖果、挑礼物。小陈说,“以前我很羡慕90后,从小就有电脑,能接触很多事物。但现在我有点同情他们了,物质上充裕了,却少了一份期待后的满足,他们已经很难体会到那种单纯的快乐了。”

00后回归跟着父母踢毽子

作为新生代的00后,目前最大的也不过11岁,他们的父母多是70后末期或80后的新人类。当80后集体怀旧过起了六一时,也不忘带上孩子。

于是,00后开始跟着父母儿童节逛公园、踢毽子……玩转80后的童年回忆。小陈说,“将来,我也要让我的孩子知道我们是怎么过六一的。”也许几年之后,80后童年记忆中的传统项目会随着00后的增加而华丽回归。

时代在进步,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而庆祝着,虽然是越来越豪华,但是似乎却感觉不到了曾经的那份单纯的快乐,但愿现在的父母们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们的同时,也要在精神上去满足孩子!

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


早教要有个尺度,一味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很多托儿所无法照顾到孩子,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提出警告说,把不足三岁的儿童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更富有攻击性,易发展反社会行为。

比杜尔夫的书名叫《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托儿所吗?》,他坚定地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托儿所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去年,英国儿童问题权威珀涅罗珀里奇博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她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里奇和两位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托儿所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到托儿所。

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

比杜尔夫强调说,最好的托儿所最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托儿所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

许多家长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提早让婴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更早地发展交际能力。但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婴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只有家里的父母能做到这样。

人生最初的18个月是负责社会和情感功能的大脑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一生都有影响,母子相互作用则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妈妈是婴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器。

另外,家里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辈对他们也很重要,他们起着辅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婴儿从他们身上得到安全感,也获得最初的情感影响,人类正是通过孩子来传递这种情感,有专家说“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就是这个道理,而陌生人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而无所适从,在心理上无法形成家庭情感。

管教孩子须防“三代大战”


教育孩子的问题经常都会有矛盾的,家长们应该重视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可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问题家长应该重视的,那么来看看下面的详细内容吧。

教育最易爆发三代人的战争

开学了,原先假期里负责"全托儿童"的老人们除了每天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还得监督他做功课,为此,傅阿婆专门为冬冬制订了一张详细的作息表。可是冬冬乖的时候像个天使,"使坏"的时候,真是让老人吃不消。有一天,傅阿婆辛辛苦苦给冬冬包了他最爱吃的虾仁小馄饨当晚饭,结果冬冬开玩笑说:"奶奶,这么多馄饨,给我几个玩玩。"奶奶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费了一天劲包的馄饨,可不是给你玩的。"没想到,不到两分钟,冬冬就把馄饨压成了"虾饼",还得意洋洋地拿给奶奶看。

小琳今年上五年级,快要进预初了,一开学,妈妈项女士给她报了两个补习班,小琳每周还有两个晚上出去上课,这让外公外婆很心疼。"上学已经这么辛苦了,怎么还不让宝贝囡囡好好休息?"为此,二老和小琳的父母产生了矛盾。项女士只要一骂小琳,外公就开始数落女儿:"你小时候比她差远了呢!"硬生生地把她的话噎了回去。而曾经是校长的父亲更是给她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长信,引经据典,严厉批评女儿的管教方式。无奈之下,项女士只有请他们回家。

更有老人看着孩子还要每天早出晚归上辅导班,就想方设法地为孩子"减负",作业太多,他们会偶尔拿出答案,让孩子抄一小会儿。爸爸妈妈严厉禁止的上网玩游戏,爷爷奶奶会网开一面……这些状况一旦被爸爸妈妈发现,必然大发脾气。

祖辈和父母辈对孩子的焦虑点不同

老人和子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存在观念差异的问题普遍存在,关键是父母和爷爷奶奶辈对孩子的焦虑点不同。静安区优成长家庭教育中心教育咨询总监王云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功课做到很晚,你会怎么想?"大多数老人会抱怨,学校作业真多,自己孩子小时候没这么苦嘛,现在不也很好?孩子已经蛮好,蛮聪明了,现在的教育真看不懂。而父母普遍认为,孩子作业这么慢,肯定是上课没认真听讲。现在就这么慢,将来怎么跟得上?……

"老人的焦虑点在于孩子不能好好休息,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问题在老师、学校和社会。"王老师说,而家长的焦虑点则在于孩子会在群体中落后,将来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问题出在孩子身上。

其实这两个焦虑点都没错,关键是如何协调好。但一个重要原则是"一代管一代,在孩子面前,应该以父母的意见为重"。"如果碰到意见有分歧,可以召开家庭会议,大家分别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千万不要暗地较劲,拿孩子当斗争武器。"王云提醒说,召开家庭会议应尽量避开孩子,尽量少让孩子看到成人之间的矛盾和争执。"大方向统一好,但各自的方法可以不一样。大家约法三章后,双方都要严格执行,互相监督和提醒,父母更不能一味做甩手掌柜。"

面对冲突已经产生的家庭,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有关负责人则建议,家长可先采取冷处理,待老人和孩子冷静下来,如果老人对孙辈的放纵式教育导致正常的家教失衡,那么家长应该尽量将孩子接回,自己负责教育。

多头领导容易使孩子产生混乱

在心理咨询的诸多案例中,国家心理咨询师、上海交大副教授刘晔萍也发现,多头领导往往容易使孩子产生混乱。她曾经接触过一个案例,这个孩子的童年由六人相继管教,到了小学逐渐发现其行为异常,于是父母带其求遍上海的名医,又是吃药又是打针。可是孩子的问题并无改善的迹象。

孩子进入小学后,"老板"比原来多了不止一个--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所以孩子在这样一种混乱的管理中成长,最终学会了谁的话也不听,其行为的异常实际是管理混乱的必然结果。

刘教授分析说,在现代社会中,家长由于忙于工作,爷爷、奶奶等老人便自然成了孩子的管理者。在她看来,从管理的角度看,孩子处于一种典型的多头领导状态,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教养制度,这种多头领导常常会将幼小的孩子置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中,这种方式教养出了许多问题孩子,但却至今没有引起许多家长的足够重视。

祖父母们,别以"隔代亲"为自豪

"隔代亲",自古以来就有这种说法。不少爷爷奶奶爱在人前炫耀--"孙子跟我最亲了,有什么好吃的首先想到爷爷奶奶!"

"其实,这是典型的不恰当三代关系。"王云说,祖孙辈关系过于亲密,反而会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父母的教育责任被"边缘化",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方面祖辈过分溺爱孩子,无原则地纵容孩子,始终担心照顾不周,或是试图掌控孙辈教育。另一方面导致孙辈过分依赖大人,独立性不够,融入社会的能力差。

王云建议,作为聪明的祖辈,应该帮助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多交流、多沟通。"聪明的祖辈应多提醒子女,多久没带孩子出去玩了,多久没跟孩子谈过心了,督促子女常跟孩子互动。"

做个聪明的祖辈,除了处理好重要的家庭关系之外,祖辈自身也应不断更新学习,不被时代out。那祖辈究竟该学什么呢?王云建议,祖辈应了解孩子在各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客观规律,并真正地了解孩子。例如,孩子在各个时期有什么不同特点?这些特点需要家长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如2-4岁,早期教育阶段,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兴趣、动手动脑、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5-6岁到了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和伙伴交往,7-10岁,学习生涯开始阶段,家长可关注孩子全方面的发展兴趣,培养特长,个性健康发展,为智力飞跃作准备等。

而陈鹤琴小学教师肖榃霖建议,祖辈也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做孩子的"好搭档"。例如,双方可以共同制订家庭菜谱,完成烹饪,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可以教孩子认识蔬菜、摘菜等,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玩耍、比赛,带他们接触社会。

"爷爷奶奶应该是孩子很好的'玩伴'。"陈默老师表示,比如信息化社会中,爷爷奶奶完全可以"不耻下问",让孙辈教自己上网,喜欢下棋的祖孙还可以在网上"对杀"一盘,融洽彼此间的关系。另外,爷爷奶奶还可以带孩子去看看儿童电影,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老人们也可以保持年轻心态。

因此,家长们应该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不能在教育上其冲突的,这样对宝宝的健康都不利。

暴妈毁三代拒绝语言暴力


暴妈毁三代拒绝语言暴力

很多爸妈在教育孩子时喜欢发脾气,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殊不知,父母这种行为不仅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后果严重。轻度后果:孩子自卑、消沉、敏感多疑;中度后果:孩子脾气暴躁,爱抱怨,为人刻薄,难以和身边的人相处;重度后果:孩子抑郁,人格不健全,容易轻生。

语言暴力其实很常见,在很多家庭都属于高发问题。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遭受过父母语言暴力的伤害。父母实在忍不住脾气,对孩子骂上几句,在每个家庭都存在。这种情况偶尔发生,对孩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父母经常性地对孩子说这种话,就变成了语言暴力,不仅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而且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父母喜欢使用语言暴力这种行为,最容易被孩子模仿。一个对人恶言恶语的孩子,家里必定有一个喜欢恶语伤人的长辈。这种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为人父母,依然会重蹈覆辙,对自己的孩子也使用语言暴力。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时候有个邻居家姐姐叫小静,是个出了名的毒舌,说话经常话里带刺,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中伤别人。因为她的毒舌,小伙伴们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玩。

其实,小静的毒舌是“遗传”了她妈妈的,而小静妈也是语言暴力的受害者。她生了两个女儿,丈夫和婆婆因为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对她百般嫌弃,经常辱骂。在丈夫和婆婆那里受的委屈无处发泄,小静妈就把怨气都发泄在了女儿身上,经常用恶毒的语言骂孩子。旁人听着小静妈骂女儿的话都会觉得目瞪口呆、寒意阵阵,可想而知,小静童年时期受到的伤害有多大。很遗憾的是,在潜移默化下,小静也变成了像她妈妈那样的毒舌。

后来,小静长大成人,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但生活依然没有好转。因为毒舌,而且性格偏激,小静经常和丈夫吵架。最终,丈夫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离婚后,女儿跟着小静生活,5岁的孩子成了小静语言暴力的受害者。那个孩子脾气暴躁,经常在幼儿园打别的小朋友,浑身充满了攻击性。

一个暴妈毁三代!小静、小静妈、小静的孩子,她们都是语言暴力的受害者,但同时也是施暴者。一个家庭里如果有爸爸或者妈妈喜欢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继承这种坏性格。

不想让孩子受到语言暴力的伤害,爸妈请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排解自己的情绪

心情不好的时候,请用正确的方式排解情绪,不要把孩子当作发泄情绪的对象。你可以听听音乐,做做运动,或者向朋友倾诉烦恼。这样做,既可以有效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避免孩子成为炮灰,又为孩子示范了处理情绪的正确方式。

2、允许孩子犯错

很多时候,家长大声吼骂孩子,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可能会出于好奇就做了某件事,并不知道是对是错,真不是故意要和家长对着干。大人也会犯错,何况是孩子呢,爸妈要接受这一事实,然后心平气和地去跟孩子交流,帮助孩子成长。

3、直接指出孩子错在哪里

孩子做错事时,爸妈别总是说“我都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这种话除了发泄自己的情绪,没有任何教育效果。

批评孩子,家长要少说废话,应该具体地指出孩子错在哪里。比如,“你玩完玩具之后没有把它们收拾好,妈妈很生气。”用一句简单的话,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就可以了。

4、发完脾气后要向孩子道歉

如果你实在没忍住,对孩子发了脾气,那么事后应该向孩子道歉,这是避免孩子受到伤害的补救措施。道歉时,态度要真诚,让孩子体会到我们的歉意和爱,同时也让孩子明白,发脾气并不是处理事情的正确方式。

很多时候,父母无心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你是一个有语言暴力倾向的家长,那么,从现在开始改进吧,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希望我们都成为更好的父母,一起努力吧,共勉!

新中国六十年:我家三代的童年


我的童年似黄连,儿子童年如蔗甜,孙子童年像蜜饯,这是我一家三代人童年生活的写照。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家住在非常贫穷的农村,全家人度日如年,父母日夜为生活操劳,根本无暇顾及我的吃穿玩乐.每天只吃两餐糠菜稀粥,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白米饭和猪肉,每年的生日才能吃到一个鸡蛋,吃的所谓水果就是玉米、高梁的鲜秸杆和山里的野果;住的是遮蔽不了风雨的篾夹壁屋,睡的床是铺的稻草和粗篾席,盖的是几代人盖过的老棉被,穿的是缝缝补补的破烂衣,过年能穿上一件粗布新衣和一双新鞋,就高兴得不得了。一年四季经常赤脚在“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的泥泞小路上行走,夏天脚底如火烧,冬天脚底冻得似针刺,脚上长冻疮常常鲜血直流;玩的玩具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母亲做的鸡毛键,二是自己用泥土搓的泥丸,放进炉火中烧成的弹子,在小学读书课外时间也基本上是玩这两样东西,读书的书本也是借别人读过的旧书,写字的砚台是烂了的土碗底盘代替的,没有墨水就用锅烟灰代替,读书放学后回家还要放牛割草,我的童年之苦真是像黄连一样——苦不堪言,说不尽道不完!

儿子的童年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在我和老伴工作的小县城度过。我们当父母的是机关职工,单位安排有住房,有工资收入,粮油副食国家定量供应,儿子每天早晨能吃到稀饭馒头,中晚餐有白米饭,每星期能吃一次肉,有时还吃上饼干之类的糖果,以及本地产的桃李梨桔等水果,逢年过节能吃上鸡鸭鱼肉水果;睡的床有垫絮有布单,穿的衣服有单衣棉衣,还有毛线衣,鞋子有布鞋胶鞋,还有皮鞋,基本上没打过赤脚行走;玩的有铁环、地珠、皮球、积木等等东西,在小学读书用上了钢笔、铅笔,每学期都是新书新本,他的童年生活好像甘蔗,虽然有蔗渣,但有甜水入口入肚,比起我的童年不知幸福到那里去了。

孙子的童年,赶上了如今的好时代,他的父母在深圳特区当高级白领,他的衣食住行玩都是很时新很现代化的,吃都讲究营养搭配,鸡鸭鱼肉是家常便饭,对普通糖果没有丝毫兴趣,吃的水果天天有不同样的,既有国内各地的,也有国外进口的;穿的衣帽鞋袜各式各样,春夏秋冬四季服装应有尽有,许多衣服穿一两次就放进了箱子睡大觉;住的是华侨城的电梯洋房,玩的是电动的数控的小汽车小飞机,以及电子琴电脑等等东西,进了高档的幼儿园,双休日和节假日出门坐他父亲的小车,到大型商场超市购物买玩具,到儿童乐园、少年宫、欢乐谷、世界之窗等文化娱乐场所去尽情游玩,他童年的生活真是像蜜饯甜上加甜,十分幸福甜蜜。

窥一斑可见全貌,从我家三代童年的生活,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前后真是两种社会两重天,可以看出建国六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美好,可以看出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大踏步的前进!

很多父母,就是输在三观太正上


在不完美的世界,和孩子一同前行,比起直面的纠错,他们更需要的是另一方面的认同和理解。

01

在高铁上看到一对父子。父亲一直跟儿子讲成功学,从马云、任正非讲到王健林,告诫儿子要好好学习,不能一事无成。

儿子开始在玩手机游戏,后来索性假装睡觉。

任何人都能看出来,他在父亲面前竖起了一道屏障,他们之间是隔绝的,父亲很急,像一团火,儿子冷淡,像一块冰。

这是很多为人父母者的痛。那个婴儿期,把你当作全世界的孩子,你天天见他,为他出钱出力,操心着急,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失去了他。他的世界你进不去,你的话题他不关心。

这种心理上的失去,比真正的失去,更让人无能为力。你明明还爱他,对他充满期待,却无论用多大的力气都没办法改变他,甚至你越用力,他离你越远。

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明明都是尽职尽责的父母。

教育界的金句“陪伴是最好的爱”,害得很多职业女性对孩子说对不起,甚至辞职回家做全职太太。其实只有陪伴远远不够。如果你的陪伴像监狱和牢笼,陪伴越多,孩子越差。

我们容易将陪伴错误地理解为守护,其实陪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交流的质量。交流的质量好,陪伴一小时胜过守护10小时。

通畅的交流与沟通是一切关系的基础,没有交流的关系是在心理上的彼此失去。

02

林真理子的小说《平民之宴》最近在家长圈传得很火,触痛了在教育上兢兢业业却走入死胡同的家长。

小说里的由美子是一个全职妈妈,对儿子寄予厚望,送他读不错的学校,上很贵的培优班,风雨无阻地为孩子送上热乎乎的便当。读高中的儿子翔,却厌学离家出走。

由美子什么时候开始失去儿子?当翔第一次希望像一个成年人,好好跟母亲谈谈开始。翔告诉母亲,自己不想做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只想当个平凡的打工仔。

由美子正义凛然而又痛心疾首地说——一事无成?开什么玩笑,我们这样的家庭根本不可能出这样的人。你外公是医生,你爸爸早稻田毕业,就连你妈,也是上过大学的人……

当孩子终于鼓足勇气,向父母露出柔软的疼痛与脆弱的伤口,他们期待的不是被嘲讽、被教育,而是被理解、被认可。

这方面,太多家长输在过分认真、三观太正上。

一个做儿童教育的朋友跟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他13岁的女儿说:“我想自杀。”

他淡定地回答:

“活着确实辛苦。不过,青少年自杀是要上社会新闻的。大家都会猜测我们虐待你,是狠心又愚蠢的狼妈虎爸。爸爸说不定连工作都得丢,毕竟我是老师。唉,又没办法跟人解释,我只是尊重女儿的选择,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

他认真的可怜样儿把女儿逗笑了。

后来女儿说,觉得自己的父母很牛。她同桌也跟父母说过要自杀,父母发疯似地骂他,他妈边哭边打了她一个耳光。

他女儿现18岁,跟他无话不谈。他很自豪,告诉我,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还愿意跟父母好好说话。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化,是交流与理解。能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的家庭,温暖有爱;懂得聆听的父母,也懂教育。

03

有个亲戚的孩子,高中恋爱,离家出走了。找回来以后,跟父母的关系到了冰点。父母找我,委屈地说对女儿的教育尽心尽力,好话说尽。

我说你们的交流出了问题,她母亲睁大眼睛说:“怎么可能?我每天都跟她说,要好好学习,嘴皮都磨破了。”

可这不是交流,是单方面的说教。真正的交流,是像最贴心的朋友一样:你的一切我都懂,你的不好我接纳。

中国父母最大的问题是“大主角”意识太强,三观极正,永远一副我比你懂、我比你高级的脸。甚至一激动,连“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种近于诅咒的话都说得出来。

孩子属于未来,而父母属于过去。教育的前提,是认同与跟随。如果他不认同你,你就没办法教育他。而想获得孩子的认同,你首先要认同你的孩子。

讲认同这个问题,很多家长有一个困惑——他的想法那么蠢,我也认同吗?

当然。

无论多离谱的想法,他愿意跟你讲,就是跟你亲,你唯一的选择是珍惜这种信任。

04

我儿子小学的时候,想把一个欺负他的同学杀了。看他气得脸都歪了,我立刻说:“他这么坏,全班人都想把他杀了吧?”。

“妈,你太天真了,还有好几个女生喜欢他呢。”

“哇,怎么个喜欢法儿?”

那天的谈话,从他想杀人开始,到害羞地跟我说喜欢班里一个会唱歌的女生结束。

后来他跟那个欺负过他的男生成了朋友,自豪地宣布,掌握了跟爱打架男生相处的秘诀。

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出的脆弱不堪、阴暗不甘,是撒娇,试探,发泄,更是他们独特的沟通方式。

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次心理地震,父母不能做他们的后盾,他们就会慢慢关闭交流这扇门。

少时,你不想听他说“混账话”,以后,可能就永远听不到他说真话了。

凡事讲三观,永远摆一副大家长脸孔的人,最大的问题是永远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总觉得少说一句,孩子就变坏。

可世上的事就是那么奇怪,你越担心他学坏,他越学坏。因为即使孩子,也讨厌永远被压抑、被定义。

就像《平民之宴》里的废柴儿子,当母亲坚定地认为世上只有一种成功、一种生活时,他的所有离经叛道,其实是为了向父母证明,我可以过另一种人生。

经常有人谈论穷养富养的问题,其实原生家庭的好,不在于物质,而是平等与信任,是交流的顺畅与彼此的理解。

能放心大胆地在父母面前坦露阴暗面的孩子不容易变坏。他们相信爱,懂得爱,人生自然而然地向着光明那方。

他们不会把挫折当成失败,因为从父母那里,他们得到了做自己的底气: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不会失去被信任的权利;你的人生,不是被某一次考试,某一次成败定义的。

开放大脑潜能要在三岁前


老人们常说“3岁定一生”,三岁前,是孩子大脑潜能发育的重要时期。目前,幼儿需要开发智力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大部分年轻父母对如何开放孩子大脑潜能几乎一无所知,甚至走了很多弯路。在这里,提出一些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早期智力开发对缺陷儿一样有效

儿童医院儿保科主治医师张婕表示,目前很多专家都赞同“3岁决定孩子一生”的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孩子3岁前,脑生长、智力和社会能力发展最快,早期发展的质量会影响儿童的未来。对于新生儿来说,最初3年无论是从生理角度、神经系统发育的变化也都是最为明显。

张婕强调说,从大脑重量来说,在3岁之前就会有量的飞跃,而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同时,在新生儿出生之后,大脑中有很多神经并未连接,而这种连接在3岁之前,会出现激增,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这些激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婴幼儿生活中的经历决定的,如果能把此段时间运用好,将能良好的刺激脑力的功能和结构。所以说,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尤其是12个月内的孩子来讲,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张婕表示,这种早期干预不仅对正常的孩子很有帮助,对缺陷的孩子,如果掌握方法,其智力也能得到提升。人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挥出来,有些潜能就会受到遏制甚至永远发挥不出来了,所以要发挥人的大脑的最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的早期教育。

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的早期教育。

依宝宝各阶段特点开发大脑潜能

目前,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0-3岁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能发挥孩子大脑最大的潜能,不惜花费重金将孩子送到早教班。对于这种做法,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刘敏娜表示,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不是所有的孩子通过上早教班就能达到发挥大脑潜能,最重要是根据孩子的个体特征来决定,现如今,很多早教班都是统一的授课,并没有考虑到每个宝宝的性格特征,而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刘敏娜介绍说,我们在新生儿时期,可以锻炼宝宝的听觉、视觉、情绪反应,妈妈可以通过喂奶时的话语,良性的刺激就可以了;而在婴儿期,就要训练孩子的身体动作,比如大动作的训练,抬头翻身,手上的动作,双手传递,主要是肢体动作的训练;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主要培养其口语,开发语言能力,多做一些关键训练,跑跳转圈,搭积木,认识能力,开发观察力和想像力。专家指出,每个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核心不同,其规律也不同,家长只要把握每个阶段的核心,到什么时期给宝宝相应的锻炼,在家早教也能开发孩子大脑最大的潜能。

但刘敏娜也提醒家长,不要将早教和神童联系在一起,很多家长认为早教是万能的,从小就给孩子抱有很高的希望,提早教孩子认字等,结果采取了一些违反孩子生长发育的训练,这样反而害了孩子。

在玩耍中开发宝宝智力

“在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多感官的体验非常重要。”张婕表示,这也就是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感最好齐上阵。家长要让宝宝在玩耍中、在跌打滚爬中探索和学习,在玩乐的过程中,很多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刘敏娜在此也介绍了几种开发智力的小游戏供家长参考:

1.对于新生儿,可以进行一些抓痒游戏,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感官触觉,比如全身的抚触、按摩以及轻声唱歌,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都好。

2.在床上和卧室墙上挂些色彩鲜艳或可发出响声的玩具,时常更换,以引起小儿看和听的兴趣。给他们一些常用物品,发展小儿嘴、眼、手的探索能力。

3.多跟宝宝玩听声找人的游戏,或举高高,将孩子高高举起,发出飞机的声音,这样不仅吸引孩子的专注力,同时还能训练宝宝双手的抓握能力和肌张力,而这种大运动可以训练孩子的触觉感和听觉。

4.通过各种玩耍发展小儿知觉辨别、交流、精细动作和大运动控制能力。

5.训练宝宝的语言和协调动作,发展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说做并行、模仿口型等,训练宝宝用简单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

6.通过双手配合活动的动手游戏,如涂画、翻书等发展小儿的动手能力。通过讲故事、游戏、舞蹈、体育活动,延长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激发其好奇心和自信心,培养其独立能力、毅力和勇敢等优良性格。

喜欢《爱,在三代人之间流动》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人物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