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坚守信用”

教育孩子笔记 怎样教育孩子 04-13

导读:我有些惊讶地望着儿子,儿子分明已经懂得了“守信用”的含义。

单位临时有事,加班了半小时,当我匆匆赶到幼儿园时,儿子的小嘴噘得老高,不高兴地嘟囔着:“妈妈,您怎么又迟到了!”

牵着儿子的小手,我们走出幼儿园的大门,我耐心地哄他:“乖儿子,妈妈今天是因为单位有事才来晚了,这样吧,回家后妈妈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鱼。”儿子一听马上蹦了起来,小嘴顿时咧开了。

到了家,我拿出事先买好的鱼,慢慢地刮着鱼鳞,儿子则在客厅里摆弄他的玩具小汽车。

忽然,儿子一下推开厨房的门,郑重地告诉我:“妈妈,我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和亮亮说好了,晚上要去公园门口玩滑板车。”我漫不经心地对儿子说道:“哦,原来今晚是有约会呀!我看今天是去不成了,你看,这条鱼还没收拾好呢!吃完饭就会更晚了,亮亮也该回家了。”

儿子看看鱼,又看看我,反而更着急了,“妈妈,不行的,我们已经拉勾了,谁要不去,谁就是小狗。”

我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没关系的,那是说着玩的。”“妈妈,不行的,老师说过说话要算数,那叫守信用。”儿子努力想说服我,一下想起了幼儿园老师的话。

我有些惊讶地望着儿子,儿子分明已经懂得了“守信用”的含义。老师的话是有道理的,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守信用的意识。

我低头想了想,顿时改变了主意,对儿子说道:“对,说话要算数,这叫守信用。妈妈听你的,那咱们今天就不做鱼吃了,吃点简单的吧,这样节省时间,热汤面怎么样?”“好啊!”儿子再一次跳了起来。

就这样,晚饭后,我带儿子如期赴约。

感悟:相信儿子对“守信用”又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坚定,哪怕得付出代价,也要坚守信用!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从小培养孩子守信用的意识


导读:幼儿园阶段,孩子已经能够懂得守信用的含义。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守信用的意识。

单位临时有事,加班了半小时,当我匆匆赶到幼儿园时,儿子的小嘴噘得老高,不高兴地嘟囔着:“妈妈,您怎么又迟到了!”

牵着儿子的小手,我们走出幼儿园的大门,我耐心地哄他:“乖儿子,妈妈今天是因为单位有事才来晚了,这样吧,回家后妈妈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鱼。”儿子一听马上蹦了起来,小嘴顿时咧开了。

到了家,我拿出事先买好的鱼,慢慢地刮着鱼鳞,儿子则在客厅里摆弄他的玩具小汽车。

忽然,儿子一下推开厨房的门,郑重地告诉我:“妈妈,我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和亮亮说好了,晚上要去公园门口玩滑板车。”我漫不经心地对儿子说道:“哦,原来今晚是有约会呀!我看今天是去不成了,你看,这条鱼还没收拾好呢!吃完饭就会更晚了,亮亮也该回家了。”

儿子看看鱼,又看看我,反而更着急了,“妈妈,不行的,我们已经拉勾了,谁要不去,谁就是小狗。”

我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没关系的,那是说着玩的。”“妈妈,不行的,老师说过说话要算数,那叫守信用。”儿子努力想说服我,一下想起了幼儿园老师的话。

我有些惊讶地望着儿子,儿子分明已经懂得了“守信用”的含义。老师的话是有道理的,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守信用的意识。

我低头想了想,顿时改变了主意,对儿子说道:“对,说话要算数,这叫守信用。妈妈听你的,那咱们今天就不做鱼吃了,吃点简单的吧,这样节省时间,热汤面怎么样?”“好啊!”儿子再一次跳了起来。

就这样,晚饭后,我带儿子如期赴约。

感悟:相信儿子对“守信用”又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坚定,哪怕得付出代价,也要坚守信用!

教育孩子要坚持“四多四少”


孩子有三个心愿:一渴望受到赞扬;二表现自我,“我比大人强”;三喜欢看到成年人“掉底子”的事。日前,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华师一附中高级心理咨询师尹邓安在给光谷第二初级中学家长作报告时,鼓励他们适当在孩子面前“掉底子”。

尹邓安说,孩子都希望被夸奖、表现出比大人强的方面,所以孩子问问题时,家长或老师可以适当装作不知道,鼓励他们找出答案,然后再向孩子“请教”。“家长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掉底子’,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同时,家长多把孩子进步的成果公之于众,也可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积极向上的心态。

相反,家长一些不好的做法,则可能毁掉孩子。尹邓安列举出了几条:家长不爱学习,背着孩子议论老师是非;家庭欠和睦,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不与孩子平等谈心;不让孩子劳动,把孩子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怕孩子累着了;孩子要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要求孩子节省;当孩子闯了祸以后,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或者教育时粗暴对其打骂;爱埋怨、常啰嗦。

尹邓安指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坚持“四多四少”:多交流、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少对比、少批评、少指责、少辱骂。批评时要注意方法,不打击孩子自尊心,不伤害孩子自信心。

“潮”妈用微博、QQ、短信教育孩子


在过去那含蓄的年代,母亲和孩子之间更多是“深爱在心,口难开”;如今,新生代妈妈不再是刻板的家长制代言人,在与子女谈及“早恋”问题时,她们懂得什么叫“有feel”,什么是“恐龙”;在创新教育交流模式时,她们会用微博、QQ、短信。

每天,坦诚而毫无顾忌的沟通交流,已是新生代母子间最深情的互爱。

学校征文

少女心事说给妈妈听

焦焦,女,1994年底生,广州市16中高中学生

4月底,眼看没几天就要期中考了,我满心还想着那个“小秘密”———我对班里的一个男生产生了好感,不能安心复习。真烦!我很想把这种感受告诉朋友,但因为男生和我同校,我不想同学知道后“节外生枝”。

只有她了。那晚,我走到老妈面前,尽量抑制着自己的紧张,说:“妈,我对一个男仔‘有feel’(注:有感觉)……”

当时,老妈的反应比我预期的还要冷静,只说了句“你自己睇住啦(注:你自己看着办就行了),这东西,‘后生’总要经历的,道理你都懂,妈就不啰嗦了。”把“秘密”说出来后,我感觉好多了。

期中考顺利通过了,对那男生骤然而来的感觉也随之消失。事后,妈妈还开玩笑地问,“你不是喜欢那个谁吗?”我笑答,“没有feel了。”

虽然,老妈有时候也很“传统”,不过,我一直当妈妈是朋友,向她倾诉心事,总感到很放心,也很踏实。

在过去那含蓄的年代,母亲和孩子之间更多是“深爱在心,口难开”;如今,新生代妈妈不再是刻板的家长制代言人,在与子女谈及“早恋”问题时,她们懂得什么叫“有feel”,什么是“恐龙”;在创新教育交流模式时,她们会用微博、QQ、短信。

每天,坦诚而毫无顾忌的沟通交流,已是新生代母子间最深情的互爱。

母子微博互动很给力

詹梓诚,男,2000年生,广州荔湾区环翠园小学四年1班学生

我和老妈都是“微博控”,当然,我老妈级别比我高些,因为她还自创了一套微博式教育法。

那一次,我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个同学掉了10块钱,就偷偷把钱捡了起来,满心想着用它去买什么零食好,雪糕、薯片、糖果……兴奋的我不知不觉就回到家了。老妈瞟了一眼我手里的“赃款”,什么都没说,继续做饭去了。我更乐啦,觉得“意外收获”获得认可了。

但第二天,我看见了老妈的微博上多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袋子里突然多了10块钱,怎么会这样呢?”老妈在“围脖”上的“辣招”,让我顿时脸红了,真是又羞又恨啊!

于是,第二天我赶紧把钱还给了同学。然后,老妈的微博又更新了一句,“那人袋子里的10块钱又不见了,真奇怪!”我看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老妈真给力!”

QQ调查

在羊城晚报的QQ聊天室,几位80后甚至85后妈妈,趁着过节的兴奋劲儿,七嘴八舌说起自己的育儿经,热闹非常……

Q妈亮相———

Mokya:1981年生,会计师。有一名五岁女宝宝,爱逛街,爱聊Q,爱足球,最爱过节,一切节!

熊猫宝贝:1986年生,外企文员。有一名两岁男宝宝,育儿经验至今近于零,万事找外婆……

桃小红:1980年生,家庭主妇。有一名七岁男宝宝,最喜欢把自己和儿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去游乐场晃荡。

羊城晚报:各位辣妈,母亲节快乐!到现在为止收获如何,有礼物可晒吗?

Mokya:快乐!孩子她爸已经带领宝宝上网团购了家庭海鲜大餐,就等着节日快点来到了!

熊猫宝贝:小孩太小啦,不知道母亲节啊,我打算自己给自己过节,把老妈接过来。

桃小红:上个星期五,儿子的学校就组织了学生准备母亲节礼物,我发现他最近都在剪纸,貌似是在剪一个心形图案,问他干吗却装神秘,但是,废纸已经堆了一客厅,礼物还是没剪出来,汗!

羊城晚报:自己当了妈后,对“母亲”这个词的理解有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Mokya:非常有!当妈妈太辛苦了,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当妈。社会环境不安全,对于五岁的小孩,无论是吃喝还是出行,稍不留神就会出问题。

熊猫宝贝:我刚毕业就有了小孩,这两年都是我妈陪在身边,小孩几乎是她一手带大的,这让我好惭愧。我正在慢慢学,希望等孩子再长大些,我能亲自搞定一切。

桃小红:不知道是我儿子早熟还是我幼稚,我总有种错觉,以为我们是同一代人。儿子七岁时,就能和我一起玩网游,玩偷菜,他还经常点评我的穿着。现在我把他当成大人,凡事都会过问他的意见,他也有板有眼地对待,还经常提出一些让我和老公都好佩服的点子。

羊城晚报:有没有为孩子设想过未来?

Mokya:她喜欢跳舞和钢琴,学起来很卖劲,这两年我打算好好培养她这两点兴趣。未来没想过,只希望她身体健康,快乐长大。

熊猫宝贝: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按他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最重要的是,要有强健的身体。

桃小红:现在的小孩太有主见了,都不需要我们做父母的为他设想。我曾问过我儿子长大后想干吗,他说要做警察保护卖红薯的爷爷,听得我快流泪了。

(Q友报料:小莫、张海勤、叶嫣如、詹梓诚、焦焦)

育儿知识:如何教育孩子守规矩


父母总是会给孩子们制定一些符合大人用的标准的规则。但是却没有考虑到这样的规则是不适合年幼的孩子使用的,因此会出现很多的情况。父母应该怎样给孩子们制定出适合他们的规则呢?又应该怎样让孩子们遵守制定出的规则呢?

1.制定出孩子该学习和不应该学习的规则

在孩子们遵守规则的概念之前,他们需要类似于应该怎做这件事情的规则。在教室里面找到孩子们需要遵守的规则。一般来说只有3到4条,并且已经清楚的解释了。想一下你是怎么学习的。假设你正在阅读一些如何让你的孩子遵守规则的育儿书籍。你需要读两三遍才能明白所给出的理论化的信息。你觉得你能记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反应吗?可能是不会的。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孩子们越想理解规则,反而他们记住并且遵守的会越少。有一个例外。你的孩子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真正了解并且遵守规则的孩子之一。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就可以继续做你正在做的事情了。然而,大多数的孩子根据年龄来制定规则,这样接下来该做什么就可想而知了。一旦孩子掌握了所有的步骤,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语句了。

2.父母可以使用怎样的一些简单的语句

例子一

当妈妈说让孩子们遵守规则的时候,孩子就会问妈妈,遵守这些规则是不是就像排队一样。世界上有多少规则。这些规则是不是自己都要遵守的。

例子二

当爸爸对孩子说要有礼貌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问爸爸,自己对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礼貌是不是礼貌的。

例子三

当妈妈对孩子说做正确的选择的时候。孩子可能会问妈妈,如果自己的选择都是妈妈做的话,那自己怎么学会做选择呢。妈妈是做选择的人,就应该遵守这个规则。

3.怎样有效的对你的规则进行解释

例子一

听的概念:听就意味着你打开你的耳朵,这样才能听到别人说的话,并且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你不应该插嘴。

例子二

遵守规则的概念:在你做一件事情之前,你先应该做什么,接下来又应该做什么。

例子三

礼貌的概念:不要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要用自己的心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两种方法对于纠正和提醒孩子遵守你的规则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当孩子们没有遵守规则的时候也不要去惩罚他们,以免出现相反的效果。

育儿知识:如何教孩子守规矩?


育儿知识:如何教孩子守规矩?

跟孩子约法三章,他根本就不听。屡战屡败的“守规矩大战”,让妈妈头疼不已:肯定不能让孩子继续这样下去,但该怎么办呢?

国际著名育儿专家给出一种新颖的办法——积点制度。程度制度是什么?就是孩子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积点,累积积点后可以换取奖励的过程。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孩子生活和学习变得有序、有效,是一种孩子的自我管理引导。积点制度总结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先买一副纸牌当作积点。可以是普通的纸牌,也可以是数学课上用的纸币类。

二是写下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开始时,列出每天都要做的有规律的事。一天最多五六个,内容只包括孩子的日常生活事项。比如几点起床(不要多于二次催促)、自己穿衣、自觉刷牙洗手等。列的清单要符合孩子的年龄水平,如果定的任务,连续三天都不达标,爸爸妈妈就要调整任务清单了。

三是和孩子谈谈心,让孩子列出他最想要的奖励,记录下来。当然,如果孩子列出不合适的奖励就不要答应。大部分奖励是不需要花钱的。比如多看会儿动画片、晚睡一会儿、晚起床一下……

四是给任务的特权分配积点。最简单、耗时最短的任务按一个积点计算。以此为参照,对比其他任务,根据所花时间和精力匹配相应的积点。然后再列出达到多少积点可以获得什么奖励。

只要计划是合理的,孩子的一系列行为问题就会随之减少,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如果孩子三四次还是不愿意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调整积点,并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

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掂量怎么取舍,就会学会守规矩。

如何养育出快乐与自信、有主见又坚强的孩子?


中国式的教育是家长处处呵护、担心孩子受一点伤,结果使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育儿错误1:害怕孩子之间争抢

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玩时,常常会叮嘱:别和人家抢。因为他们都想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希望孩子不去抢;另外,万一对方个头大,可能自己的孩子吃亏,退一步海阔天空,家长们早已深谙此道。

实际上,孩子之间的争抢是否真的这么可怕呢?也未必。懂得争抢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引导。可以尝试告诉孩子,属于自己的不妨争回来,自己喜欢的不妨去争取,但不能不择手段。如果孩子连争抢的本能都不具备,连争抢的勇气都没有,长大以后,面对竞争,谁又会去帮他争取呢?

育儿错误2: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担心

中国式的教育是家长处处呵护、担心孩子受一点伤,结果使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如果你连爬上一张矮凳子这样的主动权都不交给她,那么以后她做什么都是战战兢兢。

育儿错误3:自以为是善意的“谎言”

大人经常会无意中说谎,比如和同事通电话的时候,明明正在家里和孩子玩,却告诉对方正在写东西,为的是不让对方打搅……

大人的谎言有时是善意的,却没有想到在孩子心里留下了烙印,到他也说谎的时候,大人有什么资格摆出一副“你不能”的姿态。

育儿错误4:过分强调“赢”的观念

在每次孩子们有比赛时,最激动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会参与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例如帮他们钻空子,帮他们出主意,提醒他们正确答案……

事实上,父母对输赢观念的强调,更容易让孩子处在输不得的处境之中,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把成功看的过重,从而让心理变得脆弱。

育儿错误5:害怕孩子向你提出要求

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主动跟父母提要求,甚至用各种方法来获得批准。因此,一些父母很怕孩子提要求,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拒绝,或者怎样做才能两全其美。

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了,因此当他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制定一个规划,如条件符合,就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孩子在愿望满足时会格外珍惜。

育儿错误6:做家务给报酬

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主动帮你干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浇花等,你应对他的这种表现给予表扬,但切勿说:“你天天这样做,妈妈每星期多给你10元零用钱。”或者用物质引诱的方法:“乖乖,将自己的碗筷端到厨房,我就给你吃一杯冰淇淋!”

因为说到底,物质奖励不能帮助孩子从小树立助人为乐、 热爱劳动的品德。

育儿错误7:立即满足孩子的愿望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更有很多父母通过对孩子察言观色来了解其愿望,并立即给予百分之百的满足。殊不知,这会使孩子从童年时代起就失去渴望和追求感,更不会明白真正的幸福只有通过努力才能争取到。

所以,如果对孩子的愿望一流露,甚至还没有流露之前,就千方百计地予以满足,就会使你孩子的童年失去魔力和魅力。

育儿错误8:“主动”帮他分辨是非

主动帮孩子分辨是非,听起来是件好事。仔细想想,你这么主动地帮助孩子辨别是非,跨过一些挫折的门槛,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了,这样做只会束缚他自己的思维。

育儿错误9:随意泄露孩子的个人隐私

如果你与邻居私下谈论你5岁的儿子夜晚睡觉还离不开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会大受伤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诉说他8岁的孩子还尿床,这种揭短行为也会使儿子对父亲失去好感和信任。

每一个人,即使他还完全是一个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领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随意干涉。因此,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牵涉其个人私事或隐私,大人应予以尊重,千万别向外人揭短。

育儿错误10:饭桌上的妥协者

这个菜不吃,那个菜也不合口味,孩子总对饭菜百般挑剔,可你却百依百顺:嫌鱼肉腥,就改吃红烧肉;青菜不吃,就改吃水果;要吃汉堡包、炸薯条,就去快餐店。

久而久之,孩子就摸透你的心理,一不称心如意,就饭碗一推,耍起赖来,餐桌上的闹剧愈演愈烈。孩子正确饮食的基本法则是:给孩子吃什么,何时吃和怎样吃,由父母决定;而孩子是否爱吃和吃多少由孩子自己决定。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