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三大原因导致孩子与父母疏远

04-13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专家指出:三大原因导致孩子与父母疏远”,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孩子越大越没有意思了。小的时候多好玩,什么话都和我说,现在可好,和大人就是没话说。”类似这位家长的抱怨,如今,在我国许多家庭都普遍存在。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吗?教育专家指出,在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无法探知孩子内心世界的苦恼。

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孩子和父母为什么好似来自不同的星球?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小波分析说,有三个原因导致孩子与父母日渐疏远。 一、不尊重孩子的思考和想法。王小波说,做父母的以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正是这个“为孩子好”,让孩子吃尽了苦头。一位高中生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也不让我干,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他们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希望我好好念书,除了念书什么也不让做。”而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因为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渴望,而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做法每每抱以不尊重、轻视甚至呵斥,这很容易刺伤那些正在长大、渴望成熟的心。

二、忽视孩子学业之外的需求。在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父母深感学习、学历的重要性,所以一味地要求孩子考好大学、选好专业,而对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与情感需要,则采取忽视、漠然态度。这种态度渐渐造就了父辈与子辈之间不可填补的鸿沟。

三、传媒时代,网络语言流行,父母与子女无法共享网络语言。不上网的父母当然听不懂什么是“美眉、青蛙、恐龙、大虾”之类的词,却只觉得都是些贫嘴呱舌,对其不屑一顾。而孩子们呢?则觉得父母索然无味,只会唠叨瞎操心。同时,在某些方面,孩子在成长,父母却落后了;对新的语汇、新的兴趣、新的焦点话题、孩子谈话的兴奋点,父母都很茫然,却仍然每天絮絮叨叨,这必然导致父子、母女之间无话可谈。久而久之,再想坐到一处聊聊天,就变得不可能了。孩子宁可与网友聊得火热,也不愿对自己的至亲父母送上一个笑脸。 

如何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鸿沟呢?王小波认为,首先,父母要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要了解新媒体,关注新事物。其次,要主动和孩子说心理话,与孩子建立一种朋友般的关系。第三,尽量养成家庭聊天的习惯。家人聊天不仅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倾听与倾诉的习惯,还可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家庭成员都更善于倾听,彼此关心,父母就不会再觉得与孩子沟通是一件很难的事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父母教子应遵守三大原则


当今父母这么难,到底咋教育孩子?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许建国给广大家长提示,父母教子至少要遵守三大原则。

第一,平等尊重原则。

许建国讲:“有一天晚上,我孙女当着全家人的面,拿出一封信说:‘你们猜猜我这封信里面写的是什么?’全家人都在猜,孩子爸爸一把夺过信准备拆开,我阻止了,我说:孩子想说的时候她就会告诉你。

我把信递回给孩子。3天后孙女把信给了她爸,她爸打开后,看着看着哭了。我拿过来一看,我也掉泪了,我就给全家念了信上的内容:爸爸,生日快乐。原来那天是她爸的生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忘记了,孩子没有钱给父亲买礼物,就亲手做了几个千纸鹤。打那以后,孩子更尊重父亲了。所以说,当你尊重了孩子,孩子也会尊重你,不要把孩子的情感不当一回事。”

第二,家庭本位原则。

许建国讲,教育有“三条腿”,我们只知道学校这条腿,其实最粗的“一条腿”是家庭,因为孩子0到12岁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家长要每天清洗孩子的心灵。许建国说:“我有两个孙子,每天放学回家,前20分钟自由玩,玩完了再写作业。晚上睡觉前,他俩母亲必须做一件事:听着轻音乐,搂着儿子问,今天遇到什么麻烦了?老师好不好?这样孩子有什么秘密都会告诉你。如果大人的方式简单粗暴,听到孩子的秘密后大吼:你怎么会爱上别人,我让你爸来打你。孩子就会远离家长。”

第三,带着笑脸坚持原则。

“有一次我去日本考察,一位日本的校长,在星期六召集全校学生去爬山,给大家说吃的喝的都不用带,山上啥都有。第二天中午大家终于爬上了山,结果校长说:我骗了你们,山上面什么都没有,这是对你们的人生测试,你们原路返回吧。已是晚上10点了,其中一男孩在距家门口10米远的地方累倒了,他爸没扶孩子,而是鼓励说:这是对你人生的测试,再走10米就能回家吃饭了。”许建国讲,“我回到西安,在一个家长会上讲,想模仿日本校长带孩子爬秦岭。有一个家长站起来说:我看你有病。我要说的是,我们当代家长太溺爱孩子,这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

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八大原因


孩子学习效果的如何,既和孩子的智力因素有关,又和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有联系,同时,学习态度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对待孩子学习成绩上,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向上的做事态度、正确面对竞争等方面着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教育心理学认为,一般来说影响个体学习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一心二用

注意力分散,12岁以下儿童由于注意力不稳定,不能很好的分配注意力,一心二用是学习的大敌;家长要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给孩子讲解一心二用的利弊,鼓励孩子痛痛快快的玩,专心致志的学,特别是家长,要以身作则,表现出对事对人的认真、专一的态度。

2、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影响写作和形象、抽象思维发展,父母从婴儿期就要注重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多与孩子交谈,耐心听孩子将他的故事,引导孩子说完整的、清楚的句子,回答孩子的问题。

3、依赖家长

不要包办孩子学习和生活,让其养成自己做事的意识和习惯,停止对孩子的过分关心,不要轻易帮助孩子学习,不要直接告诉孩子难题的答案。

4、贪玩不复习

学习要坚持先易后难,先少后多的原则,根据孩子的学龄、理解力安排学习内容,同时在时间、学习内容分配上也要注意,不能贪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与孩子讨论学习中复习的重要性,否则容易导致孩子的厌学心理。

5、简单重复学习

有些家长过多给孩子布置作业,有些家长在孩子学习出现问题后采用惩罚式方法让孩子学习,经常让孩子重复性学习可能导致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活动,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对学习采取敷衍的态度。对此,应采用“跳起来,摘果子”的天花板方法,减少或避免简单重复性学习,根据孩子的个性、学习理解力逐渐学习难度。

6、错误的竞争心理

家长错误理解竞争,不让孩子与同学交谈学习情况,不让孩子帮助同学,从而出现“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的情况,影响孩子的学习;家长要告诉孩子,竞争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

7、忽视创造力培养

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学习学习(维持性学习),忽略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家长对孩子过分娇惯和庇护,对孩子的活动过分限制,或者采取放任的态度对待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采用“发现法”,引导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增强,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8、电视儿童

电视儿童在今天普遍存在,家长对此要忍痛割爱,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有选择的让孩子电视节目,对让孩子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多与小伙伴游戏,尽量让孩子少看电视。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五大原因


儿童之所以产生厌学情绪,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与家长们分享一下。

(1)推脱责任

这些儿童把简单的失败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观地分析学习成绩不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检查自我,吸取教训。他们常常把考试成绩不好归于老师讲课没有讲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师阅卷不公平等原因。其实他们的心里对失败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用这种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责任。

(2)精神胜利法

具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时,不是分析原因,而是回避现实,想法改变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往往容易沉湎于以往成功的回忆中。这些孩子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思维活动都与这些孩子的年龄不相称,这种自慰心理表明这些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3)合理化

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学习上的失败变为合理化。当这些孩子达不到所规定的标准时,就否定或指责这个标准不合理,尽量找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使目前的失败趋于合理化,这样的自慰可以使儿童减少自我形象与受挫感的反差,避免激烈的内心冲突。

(4)自我保护

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受挫以后,举出众多的受挫伙伴,表明自己与他人一样,并不是最差的,以推脱因受挫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社会化比较方式,是为了推脱责任,解脱心理压力。

(5)自我贬低

一些厌学儿童在学习成绩上遇到挫折后,自觉低人一等,极端自卑,感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不能从科学地分析中坚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的智力发育落后,不是学习的材料。目前的失败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失败也是自然的事情,这种情况是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更改的。

以上这些心理活动往往会给这些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问题,使得学习困难成为恶性循环,不容易纠正。

宝宝夜间哭闹的五大原因


宝宝年龄小,不会说话,有什么需求自然只能用哭来表达,但是对于新手爸妈来说,还不了解宝宝哭闹的原因,常常束手无策,特别是宝宝夜间的哭闹,既影响睡眠又让人心烦,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应对呢?

宝宝在出生的头3个月,因为胃容量小,每次进食少、餐数多、睡眠周期短,使得他们具有睡眠时间短、频繁小睡的特点,很少连续睡眠超过4个小时。对于这时的宝宝来说,白天和夜间没有太大的区别,只要感到暖和了、吃饱了,他就会呼呼大睡,饿了、尿了、不舒服了就会大哭。

从3-6个月开始,宝宝的睡眠开始进入稳定期,夜间可以连续睡眠5个小时以上,中间醒来1-2次。可是也有些宝宝在晩上睡觉时总是哭闹,闹得爸爸妈妈疲惫不堪、心烦不已。到底有哪些原因会让宝宝在半夜哭闹不止呢?爸爸妈妈又该怎么办呢?

“长牙有点疼,所以我才哭。”

提醒爸妈要注意的是,宝宝从五六个月左右开始长牙,到2岁半全部长齐,宝宝会因为长牙带来的不适而哭闹。白天有人陪他玩,可能会分散一些他对于长牙疼痛的关注力,可是到了晩上安静下来以后,他嘴里有一点不适应或疼痛,就会让他感到特别不舒服,所以才会哭闹。

你可以这么办:首先,你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脸颊、下巴,如果有明显的口水红疹、牙龈肿大、触痛等,就要考虑是否有长牙疼痛困扰着宝宝了。你可以使用局部冷敷的方法来缓解宝宝的不适感,等到宝宝牙齿长出后,睡眠会自然好转,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了。

“我想尿尿,所以才哭。”

因为憋尿而哭闹也是宝宝半夜哭闹的常见原因之一。有的宝宝,尤其是男宝宝,因憋了尿,膀胱饱满的刺激使他感到不适,于是他就会表现为睡觉不踏实、来回翻身,有时还会因为睡不好而发脾气哭闹。不过,一旦尿尿后,宝宝就会继续安静地睡觉。

你可以这么办:宝宝临睡前半小时,最好不要再给他喂奶或喝太多水,否则,他睡着后半小时到2小时之间,可能会尿尿2~3次。如果你掌握了宝宝夜里小便的时间规律,也可以主动在一定时间,提前给宝宝换纸尿裤。

“鼻子堵了,所以我才哭。”

有经验的妈妈会发现,小宝宝常会出现吃奶时的鼻塞,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宝宝,或是不幸感冒了的宝宝。宝宝鼻腔中有很大的鼻痂,会使鼻腔阻塞,迫使宝宝用嘴呼吸。这样,干燥的空气刺激咽部,造成咳嗽等不适,就会引起宝宝突然大哭。

你可以这么办:要学会用清水滴注或用器具清理鼻腔,软化鼻痂,清除鼻腔中的阻塞物后,宝宝才能顺利地吸吮,继续安然入眠。最方便的方法是: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利用洗澡水的蒸汽和热度软化和湿润宝宝的鼻腔,如果看到鼻孔处有鼻痂再用吸鼻器或棉签将它弄出来。但不要生硬地用棉签清理宝宝的鼻腔,如果不注意,可能会损坏宝宝的鼻腔黏膜。

“白天太累,晚上我可能也睡不好。”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抑制功能较弱。所以如果白天受到过强的刺激或晩上睡前有过过于激烈的活动,都会使宝宝在睡眠时,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引发在睡眠中的突然哭闹,就像做噩梦一般。

你可以这么办:注意在睡前不要让宝宝活动过多,使大脑兴奋过高。要保证宝宝有一个好的睡眠,最好在睡前帮宝宝建立一种睡眠程式:洗澡、按摩、讲故事(或唱歌)、调暗灯光、睡觉。每天固定的程式,帮宝宝喜欢上床睡觉的时间,也帮他从白天的激动和忙碌中渐渐地静下来,直到安静地睡着。

“我缺钙了,身体不舒服!”

不易入睡、睡觉不实、夜惊、夜啼是宝宝缺钙的表现之一。通常缺钙就会常常在夜间突然惊醒,啼哭不止,头部大量出汗,哭后出汗更明显。

你可以这么办:

1、适当晒太阳,紫外线照射,可促进皮肤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经光化学作用转化为维生素D3。

2 、补充钙。益力健贝滋钙海藻复合粉:采用爱尔兰结净海域中的天然海藻粉为原料,台湾原装进口,直接口服,不影响宝宝奶量。

3、补钙时一定要同时补充维生素D。益力健贝滋D酵母复合粉:从天然酵母中提取维生素D,台湾原装进口,入口即溶,不刺激肠胃。

心理专家建议:孩子问题,父母身上找原因


心理专家主张,家长要加强学习,善于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早解决。 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崔乐美仍旧忙碌。这位全国优秀教师退休前是当年华东师大一附中赫赫有名的“五朵金花”之一,曾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开设心理教育课。她别具一格的心理教育不仅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而且多次在国际国内各类研讨会上作主题报告。退休后她却给附近的小朋友办起了“成功起步辅导——乐美园”。是什么原因让一个高中心理教师办起了幼儿培训班?崔乐美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找她进行心理咨询的家长和学生络绎不绝,渐渐地她发现了一个“怪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源自中学,中学生的问题从小学带来,而小学生的问题在于幼儿园时没有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于是,崔乐美将工作重心不断下移,关注起0——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给孩子们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给年轻父母们一些有益的育儿参考,少走弯路。认汉字、做算术不是早期教育的全部据崔乐美20多年的经验,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家长来心理咨询的明显增多。其实并不是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开始多起来,而是早期教育中的问题累积到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显现,进入了暴露期。近日有一幼儿园老师来向崔乐美求救。这位老师的儿子现在就读幼儿园大班,已识字一千,会做2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掌握拼音,并在外培训英语。按理说,这个孩子是够聪明了,但家长却烦恼不已,前来咨询时孩子的问题写了满满一张纸,如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进心不够,容易发脾气,不讲道理等。崔乐美简单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情况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是孩子0——3岁的早期教育没有做好。这个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由于隔代宠爱,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在家里家人习以为常并不在意,但上幼儿园后就开始暴露,成了人见人怕的小霸王,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他玩,家长的焦虑也与日俱增。崔老师问跟着一起来的小男孩:“你开心吗?”小男孩回答:“一点也不开心,没人跟我一起玩。”“那你在家里开心吗?”小男孩摇摇头:“不开心,妈妈老是要我做功课。”一旁的妈妈听孩子这么说,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她说:“我从没想到孩子会这么不开心。”崔乐美说,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应该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等五个方面。但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是片面的,他们认为要孩子聪明就是让他多学知识,认汉字、学拼音、做算术,其实做了这么多,训练的只是孩子的记忆力,而对孩子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明显缺失,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她建议年轻父母不妨多问问孩子“今天你开心吗?”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比多认字、多做算术更重要。先进的早教理念不能生搬硬套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相当重视,但其中也存在不少误区。崔乐美说,有的家长提倡张扬个性,这并没有错,但基本的行为规范还是要讲的,否则孩子将来会难以适应社会,难以在群体中生存。尊重孩子,这也是对的,但必须掌握一定原则。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家长给她打电话,才没说几句,在电话中她听到有小女孩一个劲地叫妈妈,然后电话就突然断了。不久崔乐美碰到这位家长说起这件事。“孩子那么焦急地叫我,一定是有需求,家长当然应该尽量满足。”那位家长的观点令崔乐美啼笑皆非,她说,孩子的正当需求是应该予以满足,但并不是说所有的需求都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满足,对孩子的需求,家长应适时适地适度地予以满足。否则一味迁就容易养成孩子自说自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就怎么的坏习惯。有个小男孩,爸爸做翻译,经常会向幼儿园请假带孩子出去应酬。去年孩子上小学了,以为上学也是可以“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的,每天找各种理由赖学,家长当然是不会答应的。这位爸爸形容他们家的早晨是“一团糟”。崔乐美说,这其实是家长没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除了调整作息等行为上的准备外,家长更要重视孩子心理上的准备。学习环境改变了,但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以前可以随意请假,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如果心理上不能及时调整,孩子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家长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首先要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孩子出现的学习障碍都与他们婴幼儿时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关,而且越是小的时候不重视,长大以后的问题就越大。孩子的问题要早发现早解决从开展心理咨询的案例来看,0——3的岁孩子几乎没有,到上幼儿园逐渐多起来,中小学生最多,尤其是初三、高三毕业班学生问题最多、最严重。其实并不是0——3岁的孩子没有问题,而是许多家长没有发现。崔乐美在小区里锻炼时喜欢和小孩家长聊聊。前几天她碰到这样一个小孩,今年3岁,日常由保姆照看。保姆抱怨说,这孩子每个月都要跑两次医院,真奇怪,白天挺好,但晚上爸爸一回来就咳嗽,一到吃晚饭就要呕吐。崔乐美一听就明白这孩子已经有点神经质了。孩子的这些生理反应其实是想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而家长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一直在翻医学书查找病因。有个小女孩在“乐美园”活动时,一直眨眼睛,老师课后向家长反映,家长也搞不清什么原因,只是简单地制止。而老师在和孩子聊天时了解到,孩子一只眼睛双眼皮,一只眼睛单眼皮,家里人平时总是开玩笑说她单眼皮不好看。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孩子就觉得自己那个单眼皮不好看,但她不知道怎么可以使单眼皮变成双眼皮,于是就使劲地眨眼睛,希望这样可以变成漂亮的双眼皮。这是女孩的父母所不曾想到的。[!--empirenews.page--]崔乐美说,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是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而逐渐累积而成的,她主张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做父母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的。她在“乐美园”里除了给孩子提供各种情境开发学习潜能、提升情商、培养素质,还专门为家长讲课,从理论到实践,提供全方位支撑。崔乐美的观点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家长的素质。

困扰新宝宝睡眠的8大原因


“夜啼”有时是宝宝身体不适的表现,以下为你提供8项检视新生儿夜晚哭闹的原因,排除这些原因,宝宝就可以一觉到天明。

困扰新宝宝睡眠的8大原因

1.肚子饿

新生儿的胃部容量较小,进食变得较为频繁,有些新生儿在半夜还需要再喂一次奶,当爸妈忘了喂食自然会哭闹不止。

2.尿布湿了

新生儿每天大概需要换掉10片尿片,半夜宝宝哭闹不安,可能就是尿布湿了。尿液跟粪便中含有尿素和尿酸等刺激性物质,容易使宝宝的小屁屁不舒服,换尿片不仅可以预防尿布疹,也可以减少宝宝半夜哭闹。

3.胀气

奶嘴孔的大小不同、母亲喂奶的技巧不好、拍气的方式不对等都会令宝宝出现一阵哭闹一阵停止哭泣的胀气症状。这时,父母亲可以用手掌按摩小宝宝的腹部,来舒解宝宝因胀气带来的不适,若情况仍无法改善,则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开药消除胀气。

4.皮肤痒、痛

注意宝宝是否有被刺伤、被蚊虫叮咬等未被注意到的伤口,甚至连严重红肿的尿布疹及异位性皮肤炎,都会使宝宝突然造成身体上的不适而影响睡眠,这时,爸妈们最好详细检查宝宝的身体状况,了解使宝宝不适的原因。

5.白天睡太饱

很多宝宝白天睡得十分香甜,半夜无法入眠。所以白天尽量不要让宝宝睡太久,以免晚上哭闹不休。

6.需要安全感

宝宝太冷或太热、奶嘴掉了、心爱的玩具没在手边或心理上感觉需要爸妈的关爱时,都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宝宝的睡眠环境温度要适当,不要盖过量的被子,爸妈们适时地给予宝宝拥抱与安抚,让宝宝更有安全感,自然会减少哭闹。

7.维持睡眠环境安宁

父母的脾气与生活习惯、家庭气氛、居家环境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尽量维持一个安静、祥和的氛围,让宝宝带着好心情入睡。

8.宝宝生病了

1.肠绞痛

由于婴幼儿在未满4个月之前,肠壁的神经发育尚未成熟,造成肠胃道蠕动不规则,蠕动过快,纠结在一起而导致痉挛疼痛。发作时间通常在傍晚4点到8点,以及半夜零时前后。

2.胃肠道疾病

家长应留意宝宝的排便状况,是否好几天没排便。(如粪便嵌塞、肛裂、肠胃炎、消化不良或腹股沟疝气。

3.感染性疾病

宝宝若发烧,则可能是新生儿感染的迹象。常见的感染器官为呼吸道、肠胃道、泌尿道与脑神经系统。

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八大原因 你知道几条?


孩子学习效果的如何,既和孩子的智力因素有关,又和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有联系,同时,学习态度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对待孩子学习成绩上,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向上的做事态度、正确面对竞争等方面着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教育心理学认为,一般来说影响个体学习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一心二用

注意力分散,12岁以下儿童由于注意力不稳定,不能很好的分配注意力,一心二用是学习的大敌;家长要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给孩子讲解一心二用的利弊,鼓励孩子痛痛快快的玩,专心致志的学,特别是家长,要以身作则,表现出对事对人的认真、专一的态度。

2、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影响写作和形象、抽象思维发展,父母从婴儿期就要注重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多与孩子交谈,耐心听孩子将他的故事,引导孩子说完整的、清楚的句子,回答孩子的问题。

3、依赖家长

不要包办孩子学习和生活,让其养成自己做事的意识和习惯,停止对孩子的过分关心,不要轻易帮助孩子学习,不要直接告诉孩子难题的答案。

4、贪玩不复习

学习要坚持先易后难,先少后多的原则,根据孩子的学龄、理解力安排学习内容,同时在时间、学习内容分配上也要注意,不能贪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与孩子讨论学习中复习的重要性,否则容易导致孩子的厌学心理。

5、简单重复学习

有些家长过多给孩子布置作业,有些家长在孩子学习出现问题后采用惩罚式方法让孩子学习,经常让孩子重复性学习可能导致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活动,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对学习采取敷衍的态度。对此,应采用“跳起来,摘果子”的天花板方法,减少或避免简单重复性学习,根据孩子的个性、学习理解力逐渐学习难度。

6、错误的竞争心理

家长错误理解竞争,不让孩子与同学交谈学习情况,不让孩子帮助同学,从而出现“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的情况,影响孩子的学习;家长要告诉孩子,竞争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

7、忽视创造力培养

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学习学习(维持性学习),忽略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家长对孩子过分娇惯和庇护,对孩子的活动过分限制,或者采取放任的态度对待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采用“发现法”,引导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增强,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8、电视儿童

电视儿童在今天普遍存在,家长对此要忍痛割爱,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有选择的让孩子电视节目,对让孩子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多与小伙伴游戏,尽量让孩子少看电视。

父母与宝宝沟通的三大策略


聪明活泼的宝宝是全家的掌上明珠;调皮的宝宝是个出难题专家。初为父母的您又该如何应对呢?

1.父母怎样认知、解释孩子的行为表现会影响父母也孩子的沟通。

父母务必把孩子真正放在这个年龄群体的背景上去认知他的行为表现。你不要与邻家的孩子过分攀比,因为即使同一年龄的孩子,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另外,同一个孩子,本身各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一个6岁的男孩,他的智力可能已达到7岁,而个性成熟却不到5岁。或许,他会是一个聪明的淘气包,但这仍属正常范围。重要的是指导孩子从他自己的起点,按照他自己的速度发展。任何拔苗助长的企图都只能适得其反。“攀比”不可,还因为“攀比”的结果往往使家长首先产生挫折、焦虑,从而使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沟能”过程中,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而“气不打一处来”。结果必然陷入破坏性的沟通!

2.父母的自我状况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

这些自我状况,包括你的自我价值、你从小成长的环境、你的婚姻状况、你的理想、你的欲求,特别是你即时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等等。如果把一个人的“自我状态”比作一只“坛子”,那么,你的“坛子”里装的是什么,会影响你的和你的孩子、你和你的家人沟通。尤其要留意,当你的情绪不好,或身体疲惫时,你会无意放大孩子的过错。所以,随时注意清理自己的“坛子”里的东西,丢弃破碎物,是促成亲子之间,家人之间良好沟通的前提。

3.家庭中成年人之间的沟通状况,尤其是夫妻之间的沟通状况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

一般而言,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来自于你们家庭沟通模式的潜移默化影响。无声沟通行动远比有声的沟通语言更有效。如果你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或母亲),那么丈夫(或妻子)在你心中的分量有多重,父亲(或母亲)在孩子的心目中分量也有多重!

无疑,亲子沟通,父母是主导者,是示范者。孩子怎样与人交往,归根结底,亲子沟通,家人沟通,是一个最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因素。当然,如果你对自己“拙劣的沟通”不满,那不完全是你的错,你成长的家庭,你的父母同样对你负有责任。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必再去追究上一代的责任。重要的是从你这一代开始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亲子沟通。你不妨从我介绍的亲子良好沟通的原则开始做起。只要你认真去学,坚持去做,你和你的家长,你和你的孩子的关系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善。从中你将发现,你的家庭变了,变得温馨,变得明朗了;你的孩子变了,变得通情达理了,变得好说话了。家庭的温馨和亲子良好的沟能,必能取得对孩子教育的良好效果。

家园共育《专家指出:三大原因导致孩子与父母疏远》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厌学原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