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班级里的小顾特别喜欢跑步比赛,玩飞盘时要跑步比赛,玩纸球也要比赛,因为天气很热,又想到安全性,都被我拒绝了,这一次玩球的时候跑又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想要跑步比赛嘛,好不好嘛。”
想到他是十分调皮的孩子,经常惹事,既然他想跑步,“有事”做了就不会“惹事”啦,正好适当的消耗一些体力,让他能安静一会。而且他这么多次的请求我,我也不好再打击他,于是我说:“你去找找有没有谁愿意和你比。”他开心的转身,找来了小陈,说要和他比,他们站在我的身边,我手拿着球,朝一个空的地方,说:“谁先拿到,再跑回我身边就是胜利,注意安全,不要撞到其他小朋友。”于是把球滚了出去,两人开始了比赛。时不时的又有几个幼儿过来围观,还有个别男生也主动参与了进来,玩的还挺起劲,后来很多孩子都想要参与游戏,我说:“今天天气还算凉爽,那我们就来一次接力赛跑吧。”没想到得到了一致的欢呼声。
也许是因为天气的关系,较久没有组织跑步这类运动量较大的游戏,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印证了孩子们精力都特别十足的这句话。我还没有给他们分组,他们已经跑到赛道了,自己分起组来,还蛮有秩序的,帮他们均衡了一下人数,比赛就开始了。这是很简单的往返接力跑,规则幼儿都十分熟悉。
游戏开始,幼儿就显得十分兴奋,不停的为自己的组加油,也没有因为等待而觉得无聊,反而更有参与的欲望和兴趣。
虽然这次活动组织的比较简单而又仓促,但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往往是不经意的,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较容易的调动起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
一次,胖胖生病请假,好些天没来幼儿园了。于是我开展了一次“爱别人,也就是爱自己”的特别活动,通过故事《小篱笆与牵牛花》引导孩子发现:“班上谁最需要大家的爱?”帮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胖胖需要大家的关心和爱护,孩子们也想了许多办法来表现对胖胖的关爱。当胖胖病愈来园时,看到迎接她的小朋友,脸上露出激动、开心的笑容。
有人说:“爱不求回报,爱是无价宝。”但我认为,爱是互惠互利的,你用爱心温暖别人,别人也会用爱心来回报你,大家都会在关爱中得到快乐。
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乐观的天性被纵情释放的快乐……快乐是有多种多样,我们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也各有不同。
有的人享受到一顿美餐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听到一句赞美的话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得到一件美丽的衣裳感到非常快乐,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耍中就能感受到快乐。
我个人认为:快乐应该是愉悦的,甜美的,放松的。
上节活动课,我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聪明的乌龟》时,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故事中哪个小动物呀?”我想依照我们的思维和想法,应该是喜欢乌龟的,因为乌龟很聪明,它战胜了狐狸,我班大多数孩子也回答说喜欢乌龟,可是贝贝的回答让我很不理解,他说喜欢狐狸!我问他你为什么喜欢狐狸?他解释说:因为狐狸很漂亮。
我疑惑了,不知道这节课该如何继续下去。
这时其他孩子们给我解了围,大家一起说:“狐狸太坏了,它欺负小动物。
”贝贝不服气地说:“我们可以教育它,这样它不就会变好了吗?”教育狐狸,这是一种好提议,我顺水推舟地说:“我们怎样教育狐狸呢?”孩子们热烈地讨论了起来,整整一节活动课孩子们的情绪都很高涨,也想了很多很多教育狐狸的办法。
通过孩子们对狐狸的教育,狐狸不再欺负小动物了,变得更可爱了,孩子们的心中又多了一个美好的形象,这样不是很好吗?如果当时我直接否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在情感上会对孩子们造成伤害,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能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
这次关于“教育狐狸”的话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想问题的角度也多了。
我们思想中常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总认为孩子就应该服从大人,他们的一些想法都是不成熟的,是不可取的。
一旦孩子的行为和自己的的想法不一样时,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为自己找借口,想让孩子顺着大人的意原,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创新意识。
我们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只有“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才能真正了解孩子们的意愿,走进他们的心灵。
学会在随机教育中关注孩子的想法,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成长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体会到自己劳动的甜蜜。
今天的户外活动,我组织幼儿一起玩了赛龙船的游戏,看孩子们玩的多么愉快呀。他们玩得多么非常高兴!只听到有几个孩子在喊:“潘老师,你看我们的龙船划的快不快?”于是我就乘机组织他们进行比赛。先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我一声令下,预备开始,只见两组的幼儿正紧张的划着龙船,每一组的幼儿都想在比赛中得第一名。就这样,幼儿们在赛龙船的游戏中,玩得兴致勃勃。游戏是孩子们成长的一部分,幼儿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游戏,幼儿只有在幼儿中才能尽情大胆地参与同伴、师生之间的交往,才能使他们的个性、社会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赛龙船的游戏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的合作,通过这一游戏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幼儿之间相互合作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能灵活和创造性的让幼儿在玩中游戏,因此,在活动一开始,我先幼儿自由的尝试几种具有创造性的游戏如:让幼儿两人从两边同时走独木桥,让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走过小桥,而且自己和对方不被挤到桥下。还让幼儿拿一张报纸变成一个“连体人”一起向前走或跑,尽量不让报纸撕开,通过两个游戏激发幼儿之间的合作意思,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接着再让幼儿玩赛龙船的游戏孩子们的兴趣会更高了,只见孩子们几人一组,后面的小朋友搭在前面的小朋友的肩上,我一声令下,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一排排的龙船就好像一条长长的巨龙,龙腾虎跃的欢舞着,就这样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玩着赛龙船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而且还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们在游戏中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愉快的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幼儿们在游戏中即玩得开心,又学得开心。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午饭后至午睡前这段空挡时间的气氛显得格外的活跃和愉快,也收到了较好效果。
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经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中间,虽有时会让你哭笑不得,但幸福和快乐也会经常陪伴我的左右,那么这些幸福和快乐就是孩子们给予的.我国一位儿童教育工作者卢勤说过:“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让孩子们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和朋友,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吧!
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是神圣的,孩子们的世界需要充满惊喜,充满着乐趣,那么我们做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当我和他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再重新开始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路边的花池上;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灿烂的笑脸,你就会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有一次我和孩子们在草地上玩时,杨子乐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找到虫子成了孩子们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都一个劲地在草地下面找呀找,孩子们虽然小手都脏了,可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战利品了:一只小虫子、一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树的种子......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最珍贵的两个字:快乐。
让我们的孩子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每时每刻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乐观的天性被纵情释放的快乐......。
让我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次活动,给你以后的工作带来什么启示?
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次活动是郑兰等三位老师把去上海参加区域游戏培训的情况以及感悟介绍给大家。
我是三位老师中的一位,在上海5天,听了名师徐则民、华爱华等的报告,还参观了许多的幼儿园,看到了上海幼儿园的个别化学习的情况。回到幼儿园后,进行了总结,并把看到的拍成照片、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介绍给同事们。回来以后,我对班级里的区域活动做了一些调整,为孩子准备了更多、更适合、更喜欢玩的材料,还把各个区域的活动空间放大了,让孩子有更大的空间,更好的玩。
在何时?何地?何种方法的研训中?我还需进一步消化的内容。
对艺术作品“猫之二重唱”的赏析和艺术教育游戏联想这个活动,我还需进一步消化。
一开始我觉得这种活动队幼儿园中的孩子来说太难了,不适合学习。后来通过研讨,发现这种活动只要选取其中适合孩子的内容,是可以进行的。所以说要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在教学中你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你希望幼儿园和教研组开展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研训活动?
现在的带班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重点不再是集体教学,而是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的创设和指导对我来说很难,希望通过幼儿园和教研组的学习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有就是户外活动时的安全问题,也是我带班中遇到的比较困惑的。
人有好几种:有的会说,有的会写,有的会闹,有的会干。其中最后一种人最笨,她没有别人的花言巧语,也没有别人的文学水平,也不会闹,只有默默地奉献着。
记得有一次单位的活动,让我欣赏了她,也了解了有些人的自以为事。有的人认为自己很会写,到处去写,只要有论文能发表就算自己是能人。而这种人为何理论不能和实际操作联系上呢?有一句话说的好:说的比唱歌还好听。说的就是这样一类人吧!有的人自认为自己很能干,不去努力,整天想看别人的笑话。惟恐天下不乱。有的人教育孩子当成讨好家长就行了,只要和家长交朋友,把孩子会放在你的手中。其时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当你一踏进幼儿园大门时,你己经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威信,你的一言一语他们都在认真的倾听,你的一举一动他们在观望你。而你打着“班级家长工作做的最好”去讨好家长,那怕我们的活动全心全力地为幼儿服务,你也会说:“随便他,”你知道吗?身为教师的你,你的教育权威就在无声中消失了,自己的单位都随便他,那家长还会随便你吗?她也会说:随便他。你的后果是:看着其他班级热热闹闹的场面,而你孤单行。就因为一句讨好家长话,(自认为是为家长着想)、你的班级工作就很少人会支持你!那我们用心去做的工作也就被你的话受到影响。也许你还在心里暗笑忙里忙外的班级,笑人家是傻瓜呢?但你知道吗?你可悲到什么程度吗?
要知道我们是老师,为人师表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不要光去讨好家长,这样工作是很难开展的。我们的工作是为了教育好孩子,我们要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要抓住一切的机会去教育孩子,在一切的活动中让孩子受益,让孩子在活动中锻炼自己,让活动中展示自己,不要轻易大型活动,大型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话有点过激,但是事实!困了想睡了。老公和女儿已经做无数的梦吧!)
【案例背景】
每天和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打交道。他们的纯真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他们的顽皮令我总是喋喋不休的叮嘱,他们的好动总是令我眼睛不离左右。见到孩子们我都觉得很快乐,那孩子们来到幼儿也很我一样快乐吗?我想每个孩子的回答都不是一样的。面对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乐观是快乐的根源。而保持乐观的惟一方法,就是紧紧抓住生活的每一次快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让每个孩子都快乐享受每一天?
【案例描述】
情景一:
早上的晨间活动,是孩子快乐一天的开始,我分给每个孩子一个皮球,启发孩子球的多种玩法。孩子们玩得可起劲了,却见陈子超小朋友一个人独自在教室里玩,怎么“请”他,他都不出来。小朋友有时和他一起玩活动时,玩着玩着他又一个人孤伶伶地。我走到他身边问道:“你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玩,你看好朋友们都等着你。”“我不想玩”他翘着嘴巴说。“怎么啦!能跟黄老师说说吗?”“我不高兴,我想一个人在家里玩。”
在开学的这几天里,我都观察到子超的脸上,没有笑容。经过家访,知道他的父母都在国外,把他寄养在一位年迈的老人家称他为“伯伯”。那位伯伯是性格内向的老人,受他影响。子超也变地越来越内向。没有交流的空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特意每天都和子超谈谈心,让小朋友们多多找他玩。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使用如“小朋友欺负你没有”、“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等语言,避免孩子在心理上总处于弱者或被动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慢慢地子超的脸上有笑容了,有时和小朋友玩时都发快乐地笑声。有时还会跑到我的身边说:“黄老师,我喜欢你,喜欢小朋友。”“你快乐吗”“我到幼儿园,我很快乐,我很高兴。”
【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一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尝试针对孩子的实际水平,适当降低标准去要求他、鼓励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使孩子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并争取更大进步。
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只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我感觉到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小心的呵护,或许你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教师过分一点也没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教师在孩子的生活中占居着特殊的地位,孩子通常从教师的言行中来判断老师对自己是否满意,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使他们终生受益,反之则会在其心灵中投下阴影。
1、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多表扬他,鼓励他,和他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把对自己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愿意和老师亲近,喜欢听老师说话,能高高兴兴来园。
2、教师应为幼儿多创造游戏的机会,在游戏中教会幼儿如何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如何搭积木,如何游戏等,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案例描述】
情景二:
片段一:一天,朱子妍正在进行晨间活动,高高兴兴地跑到“建筑角”准备拿积木拼搭,一不小心,一筐积木全倒翻在地上。范俊凯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回事?!真讨厌!快把积木捡起来!”子妍呆呆地站着,悄悄地走到活动室一角的桌边……“我不喜欢幼儿园,我生气了,不高兴了!”子妍大声地哭起来。
片段二:一个丽雅走出活动室,恰好一个亮亮往里跑,亮亮把丽雅撞倒在地上,忍不住大哭起来。我忙跑过来,对说:“哎呀,亮亮不小心撞到你了。”接着我转向亮亮问:“怎么办呢?”亮亮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此时丽雅想哭又忍住了。我对丽雅说:“脸被泪水弄脏了,来,黄老师用纸巾替你擦擦。”我帮丽雅擦干净脸,整理好衣服后,说:“让老师看看,哟!真漂亮。”丽雅笑了。
【案例分析】
从以上实录的两个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幼儿在遇到意外情况以后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受到责备惊慌失措,一个得到安慰破涕为笑。可想而知,这两个幼儿接下去的情景:一个处于惊恐状态之中,而另一个则能以一种愉快的情绪投入新的活动。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正反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
【案例反思】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人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马斯络的五个层次需要的理论说明,当人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幼儿在心理方面有哪些基本需要呢?情感需要、独立性、自尊感、交往、被人接纳、获得成功、智力刺激。《纲要》也明确提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一、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幼儿从小家庭进入集体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如生活上吃、睡、穿脱衣鞋等自理能力差;情绪上的依恋,不熟悉老师、同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上的不协调,不象在家中可任意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独生子女没有和同伴合作、分享、等待、轮流着玩的经验,常会为玩具发生争吵哭打等不良行为、产生不愉快情绪;行为约束方面还不太理解集体的规则,不会很好地和老师同伴配合遵守,过多的纪律约束难以适应,缺乏自制力等。消极的适应会产生消极情绪,积极愉快的体验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努力接纳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活动。”纲要着重提出了教师应对幼儿尊重、理解,体验、感悟幼儿行为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儿,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使幼儿对老师充分信任,主动和老师接触,乐意听从老师的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民主、热忱、欢迎的班级气氛,创设良好的与同伴、老师交往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实践证明,规范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使孩子向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教师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在活动过程中发掘各人的长处,在得到同伴。老师的赞许和尊重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集体中的位置,当幼儿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其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要重视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特别对性格内向、胆小、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较差的乖孩子更不能忽视。
你期望孩子快乐吗?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他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一个目标,让他自己去努力。当你挪开双手,把孩子能做的事情还给孩子时,你会发现:独立的孩子很快乐!
此案例的成功之处—把爱的教育融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和鼓励孩子们用观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爱”,用细腻的心灵体验到“爱与被爱的快乐”,记得有这样的句话——“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是生命与生命交往与沟通的过程”花有花的光彩,叶有叶的荣耀,根也有根的感受。做一名班主任,让我快乐。
做班主任很累,但我为每天能与这么多活泼的心灵接触而高兴,为每天能在不同程度上与那么多富裕思想的生命沟通而激动,为每天都能提升自己而兴奋不已。
喜欢《孩子在成功中享受活动的快乐》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