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04-14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早教,重视过程而非结果”,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如今,随着婴儿出生高峰来临,不少年轻的父母之间热衷于一场又一场的宝宝竞赛——比谁先会爬会走路,比谁更活泼比谁识字多……但幼教专家要提醒家长,幼儿的个体差异很大,千万不要因为暂时的“技不如人”而给孩子太多压力。

满足孩子身心需要

据早教专家研究发现,不少父母带着孩子到早教中心,看到不少新鲜的玩具和教具,便指挥孩子这玩玩,那摸摸,却忘了观察孩子究竟对什么感兴趣,孩子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也一次次被打断。她强调,早期教育首先应该满足孩子身心的需要,家长切莫急功近利。

学前教育专家提醒家长,孩子越小,个体差异越大。有的孩子对文字非常敏感,一教就会;有的孩子确实对文字不敢兴趣,但动作能力特别。家长就应该根据孩子的特长和个性,为他创造活动机会。别总热衷于用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往往会在很小的时候,对孩子造成伤害,或者自信心受到影响。明智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并因材施教。

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很多家长关心,究竟孩子可以几岁开始学音乐、识字、学数学?是不是越早越好?在幼教专家看来,这些都是很好的思维锻炼,但家长看中的应该是思维锻炼的过程,并非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M.YJs21.COm

例如,可以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敏感,对环境当中的汉字能够喜欢、探索;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10以内的认数、加减,培养他对数学的敏感、好奇和兴趣,觉得数学非常“有趣”,能够帮助解决很多问题,这样,以后到小学以后,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学数学。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不同,有的安静,有的好动,有的整天乐呵呵,有的喜欢发小脾气。黄琼强调,虽然气质没有好坏之别,但性格有好坏差异的,特别是有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做事认认真真、有始有终,善于倾听,不插嘴,等等,都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她发现,如今,不少孩子幼儿园毕业要升入小学了,很多好习惯却未养成,这对孩子将来发展很不利。

根据目前研究,孩子在六个月的时候就有了规则概念,如果家长不及时告诉他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他很有可能养成坏习惯。例如,有的妈妈在宝宝抓她头发的时候,她也是笑嘻嘻的,觉得孩子这么做很可爱。但是,明智的妈妈应该摇头,告诉宝宝这个行为是不对的。同时通过这一举动了解到,宝宝正在发展抓握能力,应给宝宝准备合适的玩具满足他的需求。

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特点,给孩子及时的支持,适当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跨出第一步。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庭早教歌


家庭早教歌

为人父,为人母,早启蒙,要记住。

美海伦,盲聋女,师早教,上哈佛。

德卡尔,痴呆儿,父早教,名遐迩。

昔仲永,五能文,不使教,泯众人。

印狼孩,远人群,十七岁,不懂言。

三岁前,最关键,敏感期,要抓紧。

初生儿,有潜能,大开发,教之任。

好目标,定准确,育啥人,要明确;

扬天性,求完美,有自信,有爱心,

有智慧,有责任,有活力,有创新。

好环境,要安康,宜身心,悦耳目;

给自由,使轻松,不压抑,心所属;

我爱你,不离口,夫妇和,家庭睦。

好态度,是基础,有约束,更爱抚;

翘拇指,多赞赏,莫指责,勿动粗;

儿有错,冷处理,护自尊

,讲道理。

好心态,顺自然,不好高,不骛远;

他儿长,我儿短,不比拟,心自安;

儿成才,我成长,同欢乐,共健康。

好方法,何其多,听音乐,念儿歌,

读古诗,学数数,辨色彩,认形图,

玩游戏,学识字,看动画,讲故事。

玩中学,寓于乐;问中学,好处多;

户外学,认万物;随时学,不怕苦。

教劳动,勤家计;教礼貌,懂礼仪;

教规矩,守纪律;教饮食,长身体。

护好奇,养兴趣,成习惯,皆动力。

有理想,有毅力,小年纪,懂自立。

使懒散,使恐惧,使忧虑,儿最忌。

爱吾儿,有学问,翘翘板,要平稳;

好父母,好孩儿,大家唱,早教歌。

(2009年10月)

早教就是提前教宝宝知识吗?


早教专家:早教不是简单的提前灌输知识,而是注重能力的培养。

这位妈妈提到的“早教”及其对智力提升有益的观点,已获得国内外许多专家和父母的认同。然而,早教并不是简单的提前灌输知识,而是指从小开始注重宝宝能力的培养。

早教主要在0-6岁,为什么不等7岁上学以后呢?因为宝宝0-6岁大脑分区发育的时候会出现一个独特的现象:在某些时期大脑对某些信息接收特别快,我们称为“窗口期”。不同的生理功能的窗口期也不一样的,比如说:出生~1岁半是视觉的窗口期;1~3岁语言的窗口期;0~4岁数学和逻辑能力窗口期……

在不同窗口期,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孩子各种能力的自小养成是又快又好。相反,若错过了窗口期,宝宝虽仍接受相应的知识,但已经事倍功半了。引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怀特博士的话:“如果一个3岁的幼儿,在与学术有关的各方面,如语言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上,迟开窍6个月或更多一点时间,那么他就不可能在以后的学习经历中获得成功。”

早教不追求立杆见影的效果,而是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影响长远的发展。因此,妈妈们只要科学早教,不但不会影响宝宝日后的学习,反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宝宝早教的方法


导读: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他们接受知识,发展智力的最好途径。所以在教幼儿时,一定要在幼儿游戏上动脑筋、下功夫。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于其他幼儿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必须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恰到好处的方法这里仅介绍几种基本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从训练感觉器官人手。由于人的感觉器官都是受大脑支配的,通过对受大脑支配感觉器官的训练,可以促进大脑智力发展。那么,如何训练幼儿的感觉器官呢?为了发展幼儿的听觉,可以给他们听悦耳的音乐和优美的诗篇;为了发展幼儿的视觉,可以让他们看美丽的图画和各种实物等;为了发展幼儿的味觉,可以让它们品尝滋味;为了发展幼儿的嗅觉,可以让他们陪着大人在厨房里烹调;为了发展幼儿的皮肤敏感性,要以给予他们各种软、硬、冷、热等刺激。

二、从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人手。语言是幼儿接受知识的工具为了充分发挥幼儿潜在能力,必须尽早让孩子掌握语言这一工具。当孩子有了一定的别能力以后,就可以拿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东西给他看,同时用的缓清晰的语调重复这些东西的名称。当孩子稍稍能听懂说话时,大人就应不厌其烦地和他们的名称。当孩子稍稍能听懂说话时,大人就应不厌烦地和他们对话,或给他们讲故事。当孩子能说出完整话语时,大人就不仅要经常给孩子讲故事,而且还要让孩子重复。这要久而久之,坚持练习,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很快地发展起来。

三、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他们接受知识,发展智力的最好途径。所以在教幼儿时,一定要在幼儿游戏上动脑筋、下功夫。游戏的方法很多,幼儿模仿性强,保姆可以先从模仿游人手,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加和智力的发展,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游戏。需要指出的是,家政服务员不应对孩子的游戏不闻不问,而应该陪着孩子做游戏。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帮助幼儿不断地认识、理解及把握周围的世界、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大脑的潜力。

四、大自然中的知识是无究无尽的。家政服务员应该尽一切可能,带孩子到公园或郊外去,以大自然为主题,向孩子讲解有关动物、植物、矿物、天文、地理等知识,使孩子在领略自然的同时,学到大量知识,并丰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早教:感觉、视觉、听觉训练


一般人只要看到孩子表面上能言善道,就说他(她)很聪明,可是所谓“聪明”应该是“耳聪”、“目明”,加上“感觉动作灵敏”。这些大脑的基本学习能力,若在儿童成长的早期得到锻炼和发展,特别是抓紧早期教育的黄金机会,然后根据薄弱的方面进行补救教学,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运动:学习的奠基石

教育专家刘弘白博士认为,幼儿的感觉动作能力是学习的基本功,“感觉动作”包括平衡感、韵律感、方向感、协调能力、速度感、松懈能力与变化能力等,这些能力训练扎实之后,孩子才能灵活地学习。幼儿的感觉动作能力不仅本身是一项智能,在训练孩子的理解力、书写与文字能力的发展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如果没有方向感,在书写的小空间(格子里)里,也常控制不住方向;如果他没有距离的概念,在写字的时候,就不能把线条组织得很好,很容易把字写得东倒西歪或超出格子外;没有韵律感,没有对于轻重的控制能力,他说话的语调、语速就会与一般儿童有异。所以“感觉动作”功能在人类基本学习能力的发展中,几乎左右着这些学习能力的品质与成败。

视觉:打开学习的视窗

据专家介绍,人类说话、写字、阅读和计算等能力是属于比较高层次的学习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与视觉、听觉能力环环相扣,“视知觉能力”牵涉到认字、书写的智慧,还与语言的训练相关,这两项能力要达到同龄人的水平,孩子才有办法做同年级的功课。

据了解,“视知觉”的主要功能在于辨识物体、形状、线条以及文字的辨识力与记忆力,儿童的这些能力是自幼发展出来的,从简单的区分到繁杂的辨认能力,但相同年龄的儿童,辨别能力却有高低,这和训练的多寡有直接的关系。家长遇到孩子出现错字多、抄错行、部首张冠李戴等情况时,则要测查他们的视动统合能力了,许多学前儿童由于没有充分发展他们的此项能力,因此感到书写、阅读困难,出现“不专心”、“不想学”的状态。

听觉:智慧的传声筒

听觉与声音的关系休戚与共,当人无法记住听到的声音时,就没办法去辨认之后到达的另一个声音,更无法累积听觉记忆的量,可想而知,听知觉的能力与说话能力是息息相关的。

观察大部分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通常他们有一个时期会一边听身边的大人或是同伙说的话,然后重复,模仿他们的话,事实上,人的语言学习就是来自“仿说”,而“仿说”必须倚赖听觉记忆的量,再加上舌尖位置,牙齿发音部位,以及气流等的配合来表达“语言”,儿童一点一滴,逐渐增加听觉记忆的量,使得语句的模仿也一天一天加长,全靠不断练习与刺激才能做到。如果幼儿时期缺乏声音和语言刺激,儿童则常在就读小学后只具备较低年龄的语言和理解能力。

早教=早期智力开发?


目前,早期教育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对孩子早教成为80后父母的必修课。但大多数家长对早教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早点让孩子学知识”的层面上。对此,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教授表示:“早教不完全是早期智力开发,更是性格的培养。”

早教是潜意识教育

有部分家长把早教误认为是在婴幼儿时期传授知识,对此杨教授认为:“联合国卫生组织在1995年到2005年做了一项关于大脑的研究,研究表明0~3岁以前婴幼儿的大脑具有高度可塑性,这个阶段是大脑分化和增长最快的时期,因此0~3岁大脑吸收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对大脑的塑造,对人的一生有重大的影响。所以,中国古人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科学依据的。”

杨教授强调,早期教育不是马上立竿见影的教育,是在日后的人生发展中慢慢呈现出来的远期效应。“因此,早教不完全是早期智力开发,但我更强调性格的培养。”杨教授说,“早教是要培养出一个‘健康、聪慧、性格品质好’的宝宝,性格品质包括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好奇求知、勇敢自信、独立判断、善良而有同情心。”

父母参与很重要

很多上过早教课的家长都有所感悟,早教需要家长的参与。

杨教授建议,家长不要指望在早教课上完成孩子全部的早教内容。“早教课提供三种交流:第一,孩子与孩子的交流。从本质上说,交流是0~3岁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伙伴关系是不可或缺的。第二种交流是家长和家长的交流。家长可以把自己育儿的方法和理念互相传递。第三种就是早教班里的专家和老师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如果时间允许,我希望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早教课而不是委托保姆、阿姨或者自己的父亲母亲来完成孩子的早教。”

不要担心孩子会累

一些家长在咨询早教问题时表示:“0~3岁的孩子这么小就开始上课,会不会疲倦?”

杨教授表示,父母大可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孩子的自我保护非常强,如果他累了可能会东张西望,如果强迫他,他会哭会闹,绝对不会委屈自己。另外,早教大多通过游戏形式进行,一个好的早教课会设置多样化的有趣的课程,吸引孩子,但早教不等同于游戏,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提高,在提高中得到游戏的乐趣。”

早教三个重点


早教三个重点

目前许多家长都意识到了对儿童的早期教育,那么,真正的早教该如何入手?专家提出了三个着重点,希望能给关注早教的家长们一些启发。

身体方面。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0-6岁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能训练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

良好性格方面。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别小看这些随机教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绚丽的花。

智力开发。当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家长给孩子实施了早教,针对一些家长在孩子早教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在此也给大家一些建议:

1.养护和教育分不开:孩子的早期的教育和养护、保健是分不开的。孩子最初的发展能力是最快的,对他的一生影响重要,机会决不要错过。在养护时,与宝宝进行语言和感情的交流,就可以促进宝宝语言和情感的发展。早教不是教孩子知识和技能,而是引导宝宝感知、认识的过程,宝宝爬、站、走都是一种教育。

2.包办、放任都不可取:包办孩子应该学,应该做的事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看孩子在游戏中表现不佳,有时家长会为了自己的面子,三下五除二帮孩子弄好。这点阳光宝贝的专家们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孩子自己探索成功是最高兴的,孩子探索时,反复的过程是必须的。意识到包办不好,于是年轻的现代父母又走了另一个极端:放任。任孩子自由发展,把孩子往玩具中一扔了事。1岁左右,正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如果不管理孩子,孩子很有可能养成有头无尾,不认真做事的坏习惯。

3.给孩子思考的机会:现在有很多父母有时在孩子的教育上会急于求成。拿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举个例子:自己的孩子的东西被其他孩子抢了,第一位母亲对孩子说,他抢你的,你也抢他的;第二位母亲让孩子要大度点;而第三位母亲让孩子自己想该怎么做。阳光宝贝专家分析:“第一位的母亲的做法不太可取,如果所有的母亲都这样教育孩子,将来孩子将生活在什么样的人际环境之中;第二位的母亲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还是第三位的母亲做法比较可取,给了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早教,重视过程而非结果》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早教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