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期教育的内容

04-15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国早期教育的内容”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是美国幼儿教育的权威机构,为了指导教育者对婴幼儿实施正确的早期教育,他们制定了若干早期教育的指导原则。

按照美国幼儿教育协会的定义,早期教育是指对0~8岁儿童实施的教育,在某些情况下,早期教育特指0~3岁儿童的教育或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指出,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不仅对于儿童日后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有影响,而且对于他的整个一生都会产生影响。比如:当前的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大脑和认知发展有着短期或长期的影响。从婴儿期一直到10岁,脑细胞不只是形成了联结,而且在这段时期它们有着最大的适应性,可以通过积极的大脑刺激改变大脑的结构。同时在人生早期,对孩子积极的养育过程,似乎不仅是对于认知发展,而且对于健康的情绪发展和社会性能力都非常重要。此外,入学前的这段时间是发展基本的运动技能、语言技能以及其他终生受益技能的最佳时期。

著名早教专家Barnett认为,儿童早期的护理和教育能够极大提高儿童日后在学校中的成功机会,参与到高质量学前教育方案中的低收入家庭的儿童,留级、弃学、犯罪的可能性大为降低。不过,根据美国幼儿教育协会的研究表明,由于早期教育方案良莠不齐,美国只有15%的早期教育方案属于高质量的项目,而那些低质量的方案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反而对他们的健康、安全、发展造成了威胁。处于这种方案下的婴幼儿占总数的30~40%。

目前,全球幼儿教育界基本达成共识,在急剧变化的当今世界中,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善于交流,尊重他人,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

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判断力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

有较强的接收信息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

能够灵活使用已经发展成熟的复杂工具和技术,如 :计算机;

当条件和要求发生变化时,能够继续学习新的方法、技能和知识。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认为,在今后几十年中,很多人可能会需要比以前更多的读写和运算技能,这些技能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在历史和地理的社会研究,音乐和视觉艺术,体育和健康这些学科中,儿童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学科中体现出来。除了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能力之外,儿童还必须形成自信的态度和性格。他们需要理解要取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一个好的教育方案应该是能够提供一个安全和营养的环境,这样的环境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身体、社会、情感、审美、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要适应不同家庭的个别需要。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对于早期教育的内容特别强调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情感、审美、智力和语言发展。而许多家长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往往将早期教育做单一的理解。比如:一些家长把早期教育看作是超前进行的学校教育,理解为是认字、背诗、阅读、学特长等智力开发活动。实际上,早期教育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这些内容大致为12个方面:

1.大脑与五官刺激;

2.身体素质与身体协调能力;

3.情绪能力和心理健康;

4.语言能力;

5.良好个性与人格;

6.良好生活习惯;

7.社会性能力;

8.求知欲开发与保护;

9.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读写算);

10.审美趣味与能力;

11.特殊才能发现;

12.特殊技能培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情商,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较高水平的情商,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它是所有学习行为的根本。

一项研究显示,要预测孩子在幼儿园,在学校表现的标准,不是看小孩子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其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例如是否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好奇心,是否知道何种行为较恰当,并能克制不当行为的冲动……,这些都是情商的基本成份。

一般来讲,高情商的幼儿都具有以下特点:

1.自信心强:

自信心是任何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情商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不论什么时候有何目标,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和决心去达到。

2.好奇心强:

对许多事物都感兴趣,想弄个明白。

3.自制力强:

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时是善于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有时是善于抑制自己不当行为的发生。

4.人际关系良好:

指能与别人友好相处,在与其他幼儿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关心、喜悦、爱护等)占主导地位,而消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厌恶、破坏等)少一些。

5.具有良好的情绪:

情商高的孩子活泼开朗,对人热情、诚恳,经常保持愉快。许多研究与事实也表明良好的情绪是影响人生成就的一大原因

6.同情心强:

指能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这是培养爱人、爱物的基础。

情商的早期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

情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情商的早期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情商的早期培养过程中,家庭、幼儿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家庭——情感发展的基石

家庭是幼儿学习情商的第一所学校。在家里,他们将学到许多基本信息知识,如他们的自我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如何看待自己的感觉,如何判读别人的情绪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研究显示,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对子女的情感世界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想要孩子具有高情商,家长必须力争做到:

(1)加强自身的情感训练,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基本的情商。

(2)对孩子细心一些,发现孩子情绪不佳时,要懂得理解孩子的感受,努力去了解引起孩子情绪不佳的前因后果,进而协助孩子以适当的方法抚平情绪。

(3)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同情心,促进其情商的发展。

2.幼儿园——情商发展的关键

在我国,情商教育还不是一个十分普及的名称,很多家庭不能为孩子打下稳固的人生根基,社会便成为矫正孩子情绪与社会能力不足的重要后盾。由于入园率的升高幼儿园就更有机会教导孩子人生的基本道理。作为幼儿的直接教导者——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高情商方面应做到:

(1)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每天都应带着高昂情绪走入幼儿园,给幼儿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的渲染。

(2)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千万不要偏爱其一个或某部分幼儿。根据研究,忽略比虐待更糟糕。被忽略的幼儿易冲动,看问题偏激等等。

(3)要积极地,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好奇心,这不仅是情商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

补充:孩子情商教育怎样进行?

传统教育误区:

问问自己,我是“情商盲”吗?情商(EQ)比智商(IQ)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爱情、婚姻、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以至整个事业成败得失状况。情商才是人生成就的真正主宰。但是——

许多年来,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多认些字,多背些诗,多识些数就行了,以后又为孩子上学能否得高分而或喜或愁。其实,这是陷人了一个教育的误区。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伊利诺州一所中学几十位优秀毕业生进行过跟踪研究,这些学生的平均智商(即语言和逻辑分析能力)是全校之冠,学习成绩也都很好。但是,他们到近30岁时大都表现平平,中学毕业十年后,只有1/4的人在本行业中达到同年龄最高阶层,甚至很多人的表现远远不如同行。曾参与此项研究的波士顿大学教授凯伦·阿诺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指出:“面对一位毕业致词代表,你唯一知道的就是他的考试成绩不错,而对一位高智商者,你所知道的也就是他在回答某些心理学家所编制的智力测验时成绩不错,但我们无法对他的未来成败,作出准确的预测。”凯伦·阿诺对片面智商教育的有用性的评价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心理学家的观点,也道出了传统教育目前所处的窘迫处境。

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量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的发展。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及幼儿园的教师对此知之甚少,对孩子因情商太低而出现的问题或视而不见,或束手无策,或简单地以批评、惩罚和管束来解决,不懂得以科学的眼光来识别,以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和诱导。近年来,笔者通过有目的的观萌发现在家庭教育及幼儿园教育中情商问题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

l.有的孩子性情孤辟、不合群、不愿与人相处,为了达到脱离集体、回家独处的目的,不惜用尿裤子的办法;

2.娇生惯养,霸道,事事不让人;

3.粗野成性,随便打人,骂人,说脏话,不懂得什么叫团结友爱;

4.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活动中乱跑乱闹,自控能力极差;

5.情感淡漠,责任心差;

6.见老师布置教室从凳子上掉下来。哈哈大笑,没有同情心,不懂得帮助别人;

7.绘画时反复涂画,又反复用橡皮擦,缺乏自信;

8.看到别的小朋友犯错误时,不是劝告、帮助,而是去告状;看到老师批评惩罚犯错的小朋友时则表现出幸灾乐祸和解恨的情绪。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上述事例从情商角度来观察分析,顿时显得触目惊心起来。原来,我们相当多的教师和家长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情商盲”的状态,这该是何等误人子弟啊?!

如何在幼儿期进行情商教育

一、在幼儿教师和家长中传播情商理论,普及情商知识,扫除“情商盲”。

二、将情商教育列入教研专题,结合实际,调查了解,汇集塑理目前幼儿期孩子的情商问题。

三、调查了解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对孩子情商发展的影响。

四、选择有条件的幼儿园正式进行情商教育,对好的经验及时推广。

五、深化情商教研,总结经验,尽快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情商教育系统和模式。

独生子女家庭是一种特殊的育儿环境,大人们的过份宠爱呵护,会产生许多特有的情感问题。因此,尽快掌握情商及情商教育知识,又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已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及家长不容忽视的为了孩子,请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孩子早期教育的十五个内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爸妈所接受,而了解它所涉及的早教内容更是爸妈应该关注的。

早期教育是指在宝宝生命的初始阶段(通常指0~6岁),利用大脑半球急剧增长、分化的有利时机,挖掘潜能,使之早慧,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归纳来说,有15个早教区域,这15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但不是平均进行,而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培养宝宝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1.训练感觉器官

视觉:新生儿所在的房间要宽敞明亮,视力所及处要有鲜艳的物品。

听觉:不要避开人的声音,而且要有音乐存在。

嗅觉:让宝宝闻各种各样的气味。

味觉:让宝宝品尝酸甜苦辣的滋味。

触觉:经常抱宝宝,并有意识地用软、硬等不同材质的东西触碰宝宝,让他能够有所感受。

2.发展交往能力

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宝宝进入社会的开始。

爸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宝宝接触同龄宝宝和成人,鼓励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行事礼貌;并创造机会比如鼓励宝宝正确称呼客人、给客人倒茶、带宝宝串门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为其高明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

3.培养观察提问的能力

教宝宝学会看世界。从衣食住行、花草树木、砖瓦泥石等日常所见来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即时地对宝宝的提问作出回应,比如宝宝指天上的星星,爸妈就要立刻告诉他“星星”这一概念,将物与概念对应起来。等宝宝再大些,观察的事物多了,就要引导他进行思考提问,刺激他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求。

4.进行体能训练

平时多带宝宝进行运动,有条件的家庭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比如新生儿期开始学游泳、1岁半左右学滑冰等。

根据对中美两国儿童的调查,在身体运动、发展体力方面,中国儿童明显不足。

爸妈要提高宝宝的体能训练,让宝宝在拥有健壮体格的同时,还可培养大胆勇敢等品格。

5.训练劳动制作

从猿到人的标志就是:开始用手使用和制作工具。人的个体成长也是需要劳动和制作的。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动手能力却很差,其原因在于爸妈的溺爱剥夺了宝宝的动手权力。所以爸妈要鼓励宝宝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将宝宝力所能及的动手权力还给宝宝,让他在做纸工、玩玩具中体会创造的快乐。

6.培养口语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巴甫洛夫将语言称之为“人类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语言的信息量,将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宝宝的大脑;要用规范化语言,比如每天花20分钟给宝宝朗诵美文。此外,若要学习外语,就让宝宝及早接触。

7.学会音乐舞蹈

这是美育教育的范畴。爸妈与宝宝一起欣赏优美的音乐、给宝宝唱儿歌、打节拍,让宝宝在音乐中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而且爸妈会发现,音乐会令宝宝的表情、动作、容貌等透出优雅的气质。进而从美育切入,让宝宝接触真和善。

8.学习绘画造型

这也是美育的范畴,对刺激宝宝右脑发育,增强想像力、形象思维力,提高美的鉴赏力有极大的作用。爸妈可带宝宝参观摄影展、雕塑展,并对各种工艺品、绘画、艺术照片等进行评头论足;家里的摆设也要有美的讲究。大凡人的精神生活不能强求,所以爸妈所要做的,就是感染熏陶宝宝,让他自觉地去学习、去追求。

9.给宝宝很好的玩具观

玩具有好多类,如果是买的,爸妈不要买了之后直接丢给宝宝不管,也不要认为玩具是消磨时光的,爸妈要陪着宝宝一起玩;如果不买,也可发现不少不是玩具的玩具,比如吸铁石、闹钟、卷尺等;而最好的玩具则是爸妈和宝宝一起制作的玩具,比如做风筝、风车、灯笼等,宝宝会更有兴趣。

购买玩具时要考虑宝宝的年龄

0~1岁:感知触摸型玩具。色彩鲜艳、音质优美、便于抓握丢掷,但不要太小以免宝宝误吞。

1~2岁:可拖动玩具和可训练双手精细动作的玩具。

2~3岁:可激发想像力的玩具。如小餐具、积木、拆装玩具。

3~4岁:智力玩具。如七巧板、小算盘等。

10.参加亲子教育

参加社区的亲子活动,集体生活中可锻炼友爱协作、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

11.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婴幼儿的精神营养之源,是融智育、美育、体育于一体的大课堂,宝宝在这里可以学习种花草、分辨五谷杂粮、观气象、感受劳作等。

12.了解社会

带宝宝去工厂、农村、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地方,接受人文教育,扩充见闻。见多识广的宝宝更聪明。

13.早期识字提前阅读

爸妈可结合与宝宝生活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识字教学;寓识字于游戏之中;制作各种专门的识字卡片等,并陪宝宝一起看绘本讲故事。

14.建立空间、时间、数的概念,培养高超的数学逻辑智能

15.其他种种全方位活动

爸妈可因条件而异、因人而异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活动,如集邮、摄影、钓鱼、种花卉、养鱼虾等。这些活动既是学习,又是拉近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

孩子早期教育15项重点内容


早期教育是指在宝宝生命的初始阶段(通常指0~6岁),利用大脑半球急剧增长、分化的有利时机,挖掘潜能,使之早慧,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

归纳来说,有15个早教区域,这15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但不是平均进行,而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培养宝宝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1、训练感觉器官

视觉:新生儿所在的房间要宽敞明亮,视力所及处要有鲜艳的物品。

听觉:不要避开人的声音,而且要有音乐存在。

嗅觉:让宝宝闻各种各样的气味。

味觉:让宝宝品尝酸甜苦辣的滋味。

触觉:经常抱宝宝,并有意识地用软、硬等不同材质的东西触碰宝宝,让他能够有所感受。

2、发展交往能力

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宝宝进入社会的开始。

爸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宝宝接触同龄宝宝和成人,鼓励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行事礼貌;并创造机会比如鼓励宝宝正确称呼客人、给客人倒茶、带宝宝串门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为其高明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

3、培养观察提问的能力

教宝宝学会看世界。从衣食住行、花草树木、砖瓦泥石等日常所见来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即时地对宝宝的提问作出回应,比如宝宝指天上的星星,爸妈就要立刻告诉他“星星”这一概念,将物与概念对应起来。等宝宝再大些,观察的事物多了,就要引导他进行思考提问,刺激他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求。

4、进行体能训练

平时多带宝宝进行运动,有条件的家庭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比如新生儿期开始学游泳、1岁半左右学滑冰等。根据对中美两国儿童的调查,在身体运动、发展体力方面,中国儿童明显不足。

爸妈要提高宝宝的体能训练,让宝宝在拥有健壮体格的同时,还可培养大胆勇敢等品格。

5、训练劳动制作

从猿到人的标志就是:开始用手使用和制作工具。人的个体成长也是需要劳动和制作的。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动手能力却很差,其原因在于爸妈的溺爱剥夺了宝宝的动手权力。所以爸妈要鼓励宝宝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将宝宝力所能及的动手权力还给宝宝,让他在做纸工、玩玩具中体会创造的快乐。

6、培养口语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巴甫洛夫将语言称之为“人类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语言的信息量,将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宝宝的大脑;要用规范化语言,比如每天花20分钟给宝宝朗诵美文。此外,若要学习外语,就让宝宝及早接触。

7、学会音乐舞蹈

这是美育教育的范畴。爸妈与宝宝一起欣赏优美的音乐、给宝宝唱儿歌、打节拍,让宝宝在音乐中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而且爸妈会发现,音乐会令宝宝的表情、动作、容貌等透出优雅的气质。进而从美育切入,让宝宝接触真和善。

8、学习绘画造型

这也是美育的范畴,对刺激宝宝右脑发育,增强想像力、形象思维力,提高美的鉴赏力有极大的作用。爸妈可带宝宝参观摄影展、雕塑展,并对各种工艺品、绘画、艺术照片等进行评头论足;家里的摆设也要有美的讲究。大凡人的精神生活不能强求,所以爸妈所要做的,就是感染熏陶宝宝,让他自觉地去学习、去追求。

9、给宝宝很好的玩具观

玩具有好多类,如果是买的,爸妈不要买了之后直接丢给宝宝不管,也不要认为玩具是消磨时光的,爸妈要陪着宝宝一起玩;如果不买,也可发现不少不是玩具的玩具,比如吸铁石、闹钟、卷尺等;而最好的玩具则是爸妈和宝宝一起制作的玩具,比如做风筝、风车、灯笼等,宝宝会更有兴趣。

爸妈购买玩具时要考虑宝宝的年龄:

0~1岁:感知触摸型玩具。色彩鲜艳、音质优美、便于抓握丢掷,但不要太小以免宝宝误吞。

1~2岁:可拖动玩具和可训练双手精细动作的玩具。

2~3岁:可激发想像力的玩具。如小餐具、积木、拆装玩具。

3~4岁:智力玩具。如七巧板、小算盘等。

10、参加亲子教育

参加社区的亲子活动,集体生活中可锻炼友爱协作、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

11、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婴幼儿的精神营养之源,是融智育、美育、体育于一体的大课堂,宝宝在这里可以学习种花草、分辨五谷杂粮、观气象、感受劳作等。

12、了解社会

带宝宝去工厂、农村、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地方,接受人文教育,扩充见闻。见多识广的宝宝更聪明。

13、早期识字提前阅读

爸妈可结合与宝宝生活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识字教学;寓识字于游戏之中;制作各种专门的识字卡片等,并陪宝宝一起看绘本讲故事。

14、建立空间、时间、数的概念,培养高超的数学逻辑智能

15、其他种种全方位活动

爸妈可因条件而异、因人而异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活动,如集邮、摄影、钓鱼、种花卉、养鱼虾等。这些活动既是学习,又是拉近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

早期教育:1岁以内宝宝如何进行早期教育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1岁以内宝宝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我们常说三岁看到老,可见一个人的性格和智力的开发最重要的的就是这个时间短了。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发现,在一岁之前加紧早教能够帮助宝宝今后的智力成长,因此,希望家长们能把握好这个机会,我们一下就为大家介绍了几种1岁以内的宝宝早期教育的方法,家长们可以学一学,然后按照我们的方法教育宝宝,同时这也是很好的亲子教育,希望家长们能够采纳。

0—6个月:建立安全与依恋

家长在抚养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时,首先要满足其生理需要,这是最急促的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智力发展。面对新生儿,家长们首先要为宝宝创造安全稳定的抚养环境,提供较好的抚养条件。其次要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的关系,这也是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最需要的。

长期以来,宝宝的教育一直是以母亲为主体而父亲经常是缺失的,因此需要提醒家长,在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关系的过程中,父亲也要发挥起应有的作用,这样宝宝长大以后会更勇敢。

7—9个月:好奇心萌发

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开始对外部事物表现出好奇,他们要开始学习爬行了。从这个月龄起,家长可以开始对宝宝进行认知、语言、运动、交往、艺术这五项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习爬行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工作。它能促进宝宝大动作的发展,为学习站立和行走打基础,也能满足宝宝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同时宝宝的食指也开始分化了,家长可以对其进行精细的手部动作训练。

其次,这个月龄段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初步觉醒,家长可以教宝宝勇敢地在别的小朋友面前介绍、表达自己,从而让宝宝认识自我,学会与人交往。因此,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也需要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家长可选择一些以图画为主、色彩鲜亮、纸质较硬不容易被宝宝撕破的读物,用轻柔的语气为宝宝讲述书中的故事,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10—12个月:激发探索精神进

宝宝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有了进一步提高。家长可以借助一些漂亮的玩具,教宝宝理解大小、里外等逻辑概念。

宝宝的语言天赋也即将觉醒。7至9个月期间还只会说单音节,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从双音节发起进攻了。一岁以后宝宝就将进入语言能力的爆发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应多多跟宝宝进行交流,为其语言的发展打好基础。家长要多观察宝宝,从宝宝的各类反应中寻找规律,学会从宝宝的哭闹、翻转等各类反应中读懂宝宝的需要;其次要帮助宝宝形成稳定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结:宝宝的身体健康和教育是最为家长们所担忧的了,我们在前几期中具体给家长们介绍了宝宝身体健康应该注意的事情,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了宝宝的早期教育问题,在一岁的不同周期内,介绍了不同的早教实施方法,能够详细的指导家长们给自己的宝宝开展早教活动,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什么是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幼儿从出生之日起所实行的适合年龄特点的教育。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刺激引起孩子的反射活动,这就是幼儿的早期学习。

早期教育对于儿童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事实证明,早期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婴儿出生时大脑皮层的发育已达到可能形成条件反射的程度,就是说能接受来自各种感官的刺激。如辨别味道,感受音乐,用眼睛跟踪物体。但这种能力只有在外界不同刺激下才能发展起来,更早的给予刺激

,可以加速先天潜在能力的早期表现。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不给予刺激和训练,有的细胞活动能力就会降低,已形成的反射还会消失。儿童两岁神经纤维已发育很好,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联系,三岁已形成网络联系,神经纤维已髓鞘化。两岁脑重已达成人三分之一,三岁达成人的四分之三,七岁达成人的百分之九十。这些都说明,早期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有三大重要意义:

(1)早期教育可以促进脑的发育,开发智力。

(2)早期教育能对小儿心理发展产生良好影响。尤其在出生后头几年,正常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能使小儿的早期生活得到丰富多采的训练,从而使孩子的情绪、情感、社群活动、语言反应、脑力思维等心理活动受到良好的影响。

(3)振兴中华,实现四化需要众多身心健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现代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的专门人才,早期教育就是早出人才、多出人才的一个重要步骤,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早期教育不仅可以造就超常儿童,更为实用的是可以使普通儿童更聪明。教育家们认为,凡是受过早期教育的儿童,智商可以增加几十分。有人曾对得最高分和最低分的那些儿童的家庭情况作过分析,结果是,得最高分的那些孩子的家长,一般比较重视从孩子很小时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教育,即使孩子进了幼儿园,也不放任自流。可是得分最低的那些儿童家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即接受教育和发展智力的最佳时期。有些能力如果在婴儿期没有学到,以后再想学是比较困难的。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做一项实验,他从孤儿院挑选一批新生儿置于暗室,只给他们机械式的援助以保证存活,不给予任何社会刺激。实验中发现,起初,这些被试者在生理上和正常婴儿差不多,随后机能逐渐退化直至痴愚地步。由于社会舆论的谴责,此实验停止了。但被试孩子只有少数恢复了正常,大多数虽经多方努力,仍没恢复人类的天性,造成终生痴傻。

人脑生理学研究表明,脑的发育是惊人的。新生儿脑重只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3,但到了6、7岁时他的重量已接近成人。3岁时,人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已完成了70%~80%,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若以17岁达到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其余是以后达到的”。由此可见,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早期教育的热点冷看


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教育非但在性质上越来越重要,在年龄上越来越提前,而且,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时尚的“时尚”,正以春风之势燎原于中国,眼下,你倘不谈教育,倘不谈早期教育,跟彼时的“文盲”又有何种区别?所以,教育是一个很时尚的谈资,也是现代人的标志之一。

全民重教当然是好事,问题在于,教育家眼里的教育是树人,企业家眼里的教育是市场,而更多百姓眼里的教育,就像我们的心情,复杂得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了。但,关于教育的话,却是不得不说清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的发展。在教育问题上,现在有许多人认为真正重要的阶段并不是大学,甚至也不是中学和小学

,而是在学前,更有人直截了当地指出,应当是0~3岁,这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我以为,0~3岁的“早教”,比传统的“幼教”更注重启蒙期的提前,在“养”的过程中更多注入教育的元素,重在人之初的资源性开发。而幼儿园的教育发展,也正以托幼一体化为方向进行。之所以提出人的“0岁战略”,说明人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偏了向的重视

“让孩子在0岁起跑”,我当然赞同这样的观点,但我却不赞同很多人眼下的做法。他们认为只要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就能进行早期教育了。这就像我们都知道吃饭对人的重要意义,但偏巧有许多人不是因为没饭吃而饿死,却是吃得太多太饱而得病。

我们的早期教育刚刚开始,却已经很难分辨什么是正道、什么是歧途。因为我们的大脑在长期的习惯中已经成了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不是被点燃的火把。只要有一种东西流行,我们很快会跟风。就像挤公交车,生怕自己不用力会赶不上趟,却忘了看一下自己挤的是几路车。

──早期教育太重要啦,我们小时候就是因为没条件接受这样的教育,才吃了那么多亏,今天你们做爹妈的其他可以省,但教育千万不能省,小孙子虽然才2岁,但也得多教育教育,钱不够,我出!

这是一位爷爷在听说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后,在儿子和媳妇面前的指示。

──咱楼上那孩子才3岁就上了电视,能认好多字了,咱狗儿咋就比不过人家呢?将来不会是弱智吧?老师,您说该怎样早教呢?收音机里有讲座,我都录下来放给宝宝听行不?

这是一位外婆焦急的心情,为了赶上楼上那孩子,她都快神经衰弱了。

──哎呀,宝宝宝宝,树不是这样画的呀,老师怎么教你们的呀,快照妈妈的样子画,好好练,长大当画家噢!

这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在辅导3岁孩子的“回家作业”,每天如此。

……

我看到太多太多这样充满“中国特色”的早期教育现象,教识字、教数学、教美术、教音乐、教外语,凡是大人具备的能力,都想教给0~3岁的孩子,包括,大人不具备的能力,也请人教给孩子。

这是一个让孩子圆大人梦的时代。

生存,竞争,出色,成功,优秀,发展,出名……这些现代名词给我们家长太多的刺激,以至于他们生怕与平庸、落后、淘汰这些可怕的字眼沾边,谁都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谁都知道独生子女早期教育的极端重要。因为对家长来说,只有一次机会。

于是,我们在家长房里贴满了汉字、数字和ABC,挂满了美丽的图画,宝宝的父母们在辛勤工作之余,急匆匆去“蒙台梭利”、“瑞吉欧”那里搬回一些能让孩子聪明的法宝,或是到处赶来赶去听专家讲座,以求茅塞顿开,或是报名参加各种亲子活动,以图融入群体……

我无意列举这些选择的非合理性,毫无疑义,这些选择都是现实的,也是需要的,但作为孩子的家长,千万不能仅模仿了方法而忽视了正确的观念。对于日趋红火的早教“市场”

早期教育=智力技能教育?


导读:由于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知识学习的关注大大超过其他方面,许多的幼儿园开设多门文化课,以开发宝宝智力,可是,幼儿早期教育仅仅是等于智力技能教育吗?在关注宝宝智力开发的同时,父母还应注意什么呢?

语言、常识、音乐、美术、计算、体育等6门功课,20分钟一节课,这是某幼儿园中班的一张“课程表”。

该园老师说,因家长迫切想了解孩子能学到什么,幼儿园不得不在每周五向家长发放下周的“课程表”,把教学计划告诉孩子的父母。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中,不少幼儿园都开设了各种知识类课程,而家长们对孩子在幼儿园知识学习的关注也大大超过了其他方面。

一家幼儿园的老师说,在报名过程中,家长们问得最多的是用怎样的课程教学、将学到哪些知识。还有一位家长问会不会给孩子留家庭作业,在得到否定的回答时,这位家长竟感到非常失望。

师资力量如何?大学毕业的老师多不多?这些问题也成了家长对幼儿园关注的焦点。一位幼儿教师说,幼儿园应提供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运动活动等全方位的完善教育,而不仅是智力教育,家长们如对智力方面过于关注,会影响到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一位幼教工作者说,如下午放学时到幼儿园门口站一会儿,会发现大多数家长会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之类话题,而很少有家长会问孩子在幼儿园开不开心。

一位家庭教育研究专家认为,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智力技能教育,把幼儿园当成了学前教育班,这对幼儿的发展并不利。3至6岁的孩子除早期的智力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合群、自信、健康的心理。

谈给孩子的早期教育


谈给孩子的早期教育对于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都是有共识的,市面上相关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到底如何去实施却是广大父母们心里没底的事情,有的时候资源多了并不见得就是好事情。2011年中,在女儿1岁多的时候,我开始寻求答案,经过学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列课程,带着女儿参加十来家早教机构试听课,以及在艺术学校半年和幼儿园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一些心得,在此同大家分享。首先,早期教育重点在父母。广义的早教指对0-6岁孩子的教育,狭义则只针对0-3岁。而3岁前的孩子基本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老师灌输式的教育基本无效。虽然3岁以前是孩子大脑迅速发展的时期,然而这段时间孩子大部分的记忆都会渐渐淡忘,以知识作为教育目标显然是错误的。有些父母会得意孩子可以背多少唐诗,唱多少儿歌,试试看一段时间孩子不背就会很快忘记,除非是那种有超强记忆的。除了知识以外还可以教什么,其实是很多的,而重点应该在培养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基本能力、习惯方面,再提升一些就是品格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些是孩子可以终身受用的。谁能教孩子这些呢?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就是父母了。只有父母成为专家型父母,你的孩子才能够不落于平庸,孩子的起跑线是在父母这里的。圣经上说要把根基建立在磐石上,具备丰富育儿知识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父母就是你孩子的磐石。你的言传身教无不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推荐爸爸们阅读《卡尔.维特的教育》这本书,推荐妈妈们都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一起分担协作来把孩子培养成才。千万不要认为给孩子从0岁起就报这样或那样的班就可以把孩子培养好,那是极大的误解。纵观欧美这些发达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像我国这样热炒早教班的,抛开早教班课程的质量和师资水平不谈,光是教学的目标就有很大问题。因为在整个早教行业里,用心做教育的就不多,大部分都是商业活动而已。真心爱你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表现高度敏感、激励孩子的哪怕一丁点的进步、管教孩子不良的行为,这些哪家早教机构能替代父母呢?而当父母给孩子报班之后,往往就从心理上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寄托于早教机构,这实在是一种舍本逐末的事情。不要为了事业、学业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带,隔代教育有着天然的局限,只能作为配合而不可成为替代。也不要让保姆来长时间带孩子,否则你会发现孩子的行为、性情会越来越像保姆。0-3岁是建立亲子依恋的关键期,错过了就再也弥补不了了。我曾相识一对错过机会的父母,在弥补的过程中就不得不承受痛苦的磨合与眼泪;也见过几个可怜的孩子,他们在人生的初期就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奉劝父母们再困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打好了基础等孩子大了以后自己就轻松了。否则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面对网游的诱惑、早恋的伤害、竞争的压力和罪恶的侵蚀,又如何来帮助他们?管教如果没能建立在爱的关系的基础上就会引起更大的抵触。“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在这方面确实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卢梭在他的教育巨著《爱弥尔》中开篇就讲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上帝所造的孩子是最接近祂心意的人,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保护你的孩子远离各种罪恶,特别是来自电视、网络和不良的环境。在孩子接触之前,请为他们把好关。其次,按着天性来教养孩子。箴言里讲“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这里的“当行的道”不是我们父母设定的,不要把我们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也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但是可以跟以前进行纵向比较。要知道你孩子“硬件”的方面(包括身体素质、智力水平、潜力大小)百分之六七十都是父母直接遗传决定的,剩下的就是后天教养和环境影响的。在“硬件”方面比较的话最好可以让自己进行“自我检讨”。幸运的是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已经设定好一个终身发展的系统在亚当的体内,通过DNA遗传给后代。这个系统就是孩子的“操作系统”,是极其复杂的全自动运行指令集。会在生命时间到了的时候自动开始执行,比如孩子生下来就知道通过什么方法来引起父母的关注或者告诉父母他/她要吃奶还是换尿布。三个月后就要去看外面的世界,六个月就要爬来爬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岁就要学着大人吃饭,要自己拿勺子使筷子……当这些指令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就需要敏感地察觉,然后帮助孩子去实现。比如小宝宝刚开始学爬的时候就让他们爬,哪怕搞得脏兮兮的。宝宝爬到时候就自然要站起来走了(爬行对宝宝的大脑和肢体发育等非常重要,千万不能跳过。不要使用什么学步车之类的辅助工具,不要怀疑孩子的能力。),会走路是很开心的事情,他们宁愿自己慢慢走也不愿大人抱,喜欢爬楼梯,爬得不亦乐乎。这时父母就需要让他们尽情地锻炼小肌肉,等到他们掌握了熟练了反而不愿意再练习了。这个指令集很有意思,就是它会让宝宝学会本领,完成任务之后就不工作了,这时父母应该继续鼓励他们锻炼。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这样的,你会发展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就突然会说什么、做什么,或者要做什么。抓住机会让他们里面的动力发挥出来,去探索世界。丰富的刺激会帮助孩子大脑的快速发育。每个孩子都是“神童”,因为如果他们大脑潜力的10%被有效利用就很厉害了,传说爱因斯坦的大脑利用率是12%,而我们一般人是8%。我个人建议父母在孩子3岁之前把握好两个方面,第一是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运动也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在幼儿园里,可以明显地发现一般很活跃的孩子都比较聪明,老师心里清楚,虽然某些孩子乖,但是关键时候“派不上用场”。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尽量多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穿脱衣服、做简单的家务活。要让孩子的大肌肉和小肌肉都得到充分的锻炼。感兴趣的父母可以看一些有关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书,一定会很有收获的。第二是让孩子的心理“肌肉”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基本的就是让你的孩子感觉到你对他/她的深厚的爱和完全的接纳,父母是他/她完全可以依靠信赖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级模型理论,一个人只有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的内驱力,并最终渴望自我实现。孩子也是这样,在焦虑的时候你不能指望他们学到什么,而在他们感到轻松愉悦的时候,他们内在的求知欲就会自然涌现出来。此外让孩子经历适当的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比如跟别人抢玩具失败了、摔倒了、要求不被满足了等等。上帝也是这样做的:“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3岁以后的幼儿就可以正式学各种本领了,除了幼儿园里老师会教一些,父母也要言传身教的,特别是帮助孩子提高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自我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可以不时带着孩子做点疯狂的事情,比如黑夜探险、爬树、跟假想敌搏斗去拯救世界……最后,创造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环境对幼儿而言是非常的重要,包括孩子能够看得到的、听得到的、摸得到的、闻得到的都要注意。孩子出生不久就开始展现对美的追求和渴望,他/她会对人的面孔有更长时间的注视,对母亲的气味产生更多的愉悦;大一点后就喜欢鲜艳的颜色,喜欢让帅哥美女抱,喜欢欣赏悦耳动听的音乐;小朋友喜欢木质、棉质的玩具多过塑料的,喜欢天然的多过人工的。好的环境可以说是孩子的除了父母和幼儿园老师之外的第三个老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榜样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国古人传承了很多的教育智慧,只是在方法方面比不上西方,美籍幼儿教育专家蔡伟忠就建议采用中体西用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他的书,挺受用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美国早期教育的内容》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婴儿早期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