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手记:准备做父母的四个阶段

04-17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孕前手记:准备做父母的四个阶段”,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做妈妈和爸爸,不是从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刻才开始的。而是从准备阶段就开始了。应试体制下,我们常常听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口号,而最要命的是,我们搞清楚起跑线在哪儿了吗?

我的这个观点也许会受到一些意外怀孕而且现在做的也相当好的妈妈们的反对,也许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思量再三,我还是要把它写出来。

做父母,不是从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刻才开始的,那真的已经晚了。

在我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阶段图,是这样的四阶段:

一:准备怀孕阶段

二:实施阶段即受孕中阶段

三:怀孕阶段

四:孩子出生后

现在这样快速的生活节奏,导致我们很多80后的年轻人,大都是在第四个阶段才意识到自己角色的转换,可是那个时候,孩子已经生出来了,很多东西也无法再弥补与改变了。好一些的,大概是从第三阶段就强烈的意识到了为人父母的感受,从而该改的改,改做的做,到孩子生出来的那一刻,已经变的从容的多,有信心来挑战妈妈或爸爸这个角色了。更好一些的是,能够意识到宝宝以及我们以后的生活质量,是从第一阶段就开始决定了的,所以到第四阶段孩子出生后,无论出现怎样的状况,都会对妈妈这个角色,充满信心,因为已经给自己做了4个阶段的累积,很多事情也就不再陌生与可怕。

我提倡第一阶段的时间长一点,因为这是基础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

第二阶段可就是因人而异了,没个准数,我对自己的希望是6个月之内完成。直觉吧,我们的第二阶段不会持续太久。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怀胎十月了,这个没的选择,第一个阶段做好的话,我想,这个阶段我们就当作享受吧,享受一些该来的——无论难受还是欣喜。

第四个阶段将会持续终身不可逆转,从此以后,“妈妈”“爸爸”这个称呼将会伴随你一生。你生下来的宝贝,无论再闹腾调皮捣蛋不安分,你都无法再找一个地方把她/他塞回去了。所以说,要慎之又慎,呵呵,这个是名副其实的死契了,没有反悔的余地。

现在说一下在第一阶段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要来准备些什么呢?

1.夫妻双方身体的最佳状态

2.夫妻双方心理的最佳状态

3.家庭日渐稳固的经济基础

4.孕产知识及养育知识。

5,孕前检查

这几方面是相符相成,互相支撑的。每一点做的越好,就会为日后的越轻松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我们这个小家庭来举例说明一下。

身体:这就不用多解释了吧,这是本钱啊!

就我们个人而言,现在的状况是:王少爷的爬山行动已经坚持多半年,收效甚大,日后仍然坚持爬山为主,健身房为辅的策略,将锻炼进行到底。我呢,就更不用说了,身体简直像破旧自行车一步,又缺油又缺保养的,维持自己的健康倒也不成问题,但是离怀孕的最佳状态那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了。所以最近要加大爬山的频率,把呼哧带喘的爬山风格修改成从容淡定的登上山顶。另外把健身房的卡用用,尤其想学一下瑜珈和一些舒缓的项目,加上游泳和按摩池,就这么定了。

心理:双方都需要向着更加成熟的角色迈进。当然这主要指的我,在我和王少爷携手走过的这些年,他越发的成熟稳重不动怒,而我,却没啥长进,仍然偶尔暴怒耍赖不讲理。最爱说的话是:“就赖你就赖你***就赖你!”不过倒也不是没一点进步,现在学会了一点:从死不悔改到现在发完脾气耍完赖后立马会认错了。但是以后要面对更会耍赖的宝宝,所以还是要拿出妈妈的样子来!虽然同事朋友对我的评价都是成熟稳重,但是我属于很多臭脾气都是会在家里爆发的那种,所以为了以后宝宝的安全着想,这点也要尽快改掉。yjs21.COM

家庭的经济基础:这点是王少爷最操心的,这也是很多80后小两口日后吵架的导火索。家里突然添了开支,而很有可能会少一人工作,如果没有提前的计划,那么很容易引发矛盾。就拿王少爷来说,他非常怕由于孩子出生后的消费项目增多而让我担心受累。所以目前正在努力操持做牛做马任劳任怨。谢谢伟大的王少爷,宝宝啊,你爸最伟大。你以后一定要好好爱他孝顺他!

孕产知识和养育知识:王少爷说这点他省老心了。家里有一个这么热爱孩子的我,从事的很多工作都于与此有关,并且现在我任职创意总监的天线宝宝儿童娱教中心,又让我来负责孕妇的艺术课程,这其中要做的很多事情都会与怀孕有关系。王少爷他老省心了,觉得怀孕的知识他知道的多与不多都不重要了,孩子基本生出来后我就是我们家的大拿了。这也好,省得争权夺势意见不合。所以说,现在我还是要好好学习好好总结,省得以后这大拿的交椅坐不牢靠被人耻笑啊!

另外,养育知识也应该在现阶段开始逐渐了解,因为怀孕中的各项反应都是不确定的,很难说有没有很大的精气神来做一些这方面的功课,所以想做功课的妈妈们,应该在第一个准备阶段就开始下手了。这样日后要做的事情就会相对少些。

孕前检查:当然在我现阶段,还没把此项列入日程,因为在结婚领证时,有一个婚前检查的程序,各地可能不太一样。我在青岛做检查时,做的还满全面的,除了略贫血外(从小就有的毛病)别的都正常,所以准备在第一阶段的中期再去做一个详细的检查。现在在全面补血的阶段。

好了,基本上总结完毕了。从今天起,我要在头脑中假想出我可爱的小闺女来,每天在心里对她说话:暂时的名字我都想好了,一个中性的名字——小恩。

从此之后,每天都跟小恩汇报妈妈一天的动向。

比如:小恩,妈妈今天很勤奋哦。做了好几件事情,一点也没偷懒!

小恩,妈妈今天又欺负爸爸了,呵呵。没忍住哦,不过已经道歉了。

小恩,妈妈今天没贪玩,按时写了专栏稿子哦,好进步!

小恩,妈妈今天画了很满意的画。

小恩,妈妈今天和小哥哥小姐姐们胡闹来着。

从此,你就是妈妈的监督者了,妈妈要努力不偷懒!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李开复:给父母的四个建议,太精辟了!


李开复一直以来被大学生奉为“精神导师”,他总是在不同场合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青年“世界可以因你而不同”。为人父母,对于教育孩子他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这篇文章里最打动我的一段话是这样的:“我告诉孩子要追随自己的心,去尝试很多事,因为每一件事都是一个点,在人生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有机会把这些点连在一起,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

今年送女儿去读大学的时候,我曾写过一封信给她,后来这封信公布在我的博客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写信,我觉得写信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比言语或电话更能清楚地传达自己的理念,而且信可以长久地保留,不断重温。

我父亲以前就常写信给我,现在我书房里还有五六十封,每几年我都会把它们拿出来阅读一下,觉得弥足珍贵。虽然今天是电子邮件和电话的时代,但用写信的方式来传达一些深思熟虑的想法,让孩子永久留下珍贵的纪念,是一个很不错的渠道。

给女儿的那封信最开始仅仅感念于有太多话想对她说,但是后来决定把它在博客上发表,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学生和父母读了这封信或许会有所启发。除了给女儿的那些建议,我还以自己为人父母十多年的感受,以及作为父母的孩子四十多年的感受,总结了四个建议跟大家分享。

1、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在我给女儿的那封信里,毫无保留地描述了从她的出生到大学我们之间的父女感情,这种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达,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在孩子成长时父母应该持有这样的态度。然而也有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过去也忍不住用惩罚、批评甚至威胁、恐吓的方式去教导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就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批评的态度来解决沟通问题;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惩罚或被威胁,就只有压抑自己的恐惧,否定自己的情感,来换取父母的认同。这样的管教之下,孩子可能会很听话,但是也会缺乏自信,好奇心受到压抑,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问题。

对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涉及到道德或责任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适当惩罚,但是有一点是千万不可以惩罚的,那就是失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多的教训就是从失败中得到的,如果从小就告诉孩子失败很可耻,他就可能不承认失败,或是隐藏自己的失败,甚至做出不诚信的行为,而不会从失败中检讨、学习、成长。

相对来讲,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我11岁刚到美国时不会讲英文,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夸奖的地方,但是校长却牺牲自己的午餐时间为我补习,有一次数学课老师问1/7是多少,我很快说出了以前背的答案,老师和同学都夸奖我是数学天才,我虽然不是数学天才,但在这样的鼓励下,充满了自信,而且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特点,它非常鼓励优点,而不去批评缺点。当时我的数学很好,美国历史却很糟,老师并没有因此打击我,知道我英文不好,甚至允许我考试的时候把试卷带回家去查字典来做,相信我不会去偷看书。这样的信任和鼓励,反而激励了我学好这门功课的决心,这件事给了我学习的勇气,也让我生出责任感和荣誉感。所以我觉得这样一种正面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

2、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

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

在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孩子,会缺乏独立的能力和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能力,一旦进入大学没有人再帮他策划,就会迷失自我,无所适从。所以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逐渐放权。三五岁的时候告诉他们怎么做,七八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授权,读了大学以后,他们就应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要去管他,但是我有四个应该放权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见得懂孩子的这一代,可能并不像孩子那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如果父母帮孩子做了太多决定,反而会造成他们日后责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会淹没孩子自己的声音,他们会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失去自信。我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常常有学生说你总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心,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如果太严管,可能就会把孩子变成这样的机器。

第四,如果施压太多,会给孩子沉重的负担。今天的孩子有很多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严重到自杀、抑郁症,这都是在巨大压力下造成的,父母对孩子一定不要过分施压,而应有解压的责任。

我知道女儿对成绩非常敏感,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高昂的学费)而对自己要求很高,当感觉到她有太深的责任感和太大的压力时,我在给她的信里说了一句话,很多学生说他们很喜欢,“成绩只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数,它是给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拿去炫耀的,或者给那些慵懒的人去畏惧的。”这句话可能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还是要培养责任感的,但是我有必要告诉女儿,我永远不会刻意地看她的成绩。

几个月前,女儿问我是学日文还是韩文好,我跟她说两个都没有用。但是后来我很后悔,就告诉她虽然你的父亲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选。我告诉她要追随自己的心,去尝试很多事,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点,在人生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有机会把这些点连在一起,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

在我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件事意义重大,就是四岁多时我决定不要读幼儿园而去读小学,我的父母答应只要考得上就让我读,最后我考上了。这是我第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我因此意识到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有决策权力的人。放权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在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会相信自己,以后也会相信别人。在放权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也会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具责任感。

3、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

传道中长大的孩子,失去判断

解惑中长大的孩子,仅能记得

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在中国的环境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说教,说教是中国传统的两三千年前的形式,但是在21世纪已经过时了。传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会记住,但不会真的懂得。说教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孩子不认可你,变得叛逆;二是他记住了父母的说教,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仅仅解惑的孩子同样也不会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试着经过互动的学习,让孩子知道没有事情是绝对的,一个问题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渔”,教孩子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中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当你把所有学科的知识全部忘光的时候那些剩下来沉淀在你心中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质。

我常鼓励我的女儿参加辩论会时去辩论她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她不是自然想出来的那一面,这样才能理解事情是有两面的,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当人面对两面的时候,会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另外,这种思考方式也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这种批判式思维之外,同样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有些父母亲会威胁孩子如果再打架就会打他,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淀在孩子的心中的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如何说的。那些让孩子守时而自己不守时,让孩子讲礼貌而自己不讲礼貌,让孩子讲诚信而自己不讲诚信,让孩子负责而自己不负责的父母都没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给女儿的信中谈到了以诚待人,多交朋友,无需强求朋友跟自己一样嗜好、一样个性,只要相互真心对待就足够了。我也跟她举了自己的例子,我身边的朋友都个性迥异,但是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我这样说就没有说服力了。

4、多做好朋友,少做严长辈

规矩中长大的孩子,保守胆小

父母附属品的孩子,被动听话

轻松中长大的孩子,乐观快乐

做父母朋友的孩子,爱人爱己

我的父亲是个很好的父亲,他爱国、诚信、非常负责任,但是他从来不跟孩子打成一片,严守着长幼有序的界限。对父母尊敬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

在这个时代成长,孩子的心中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压力,当他们面临问题、困惑和挑战的时候,如果只是觉得父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就可能避而不谈,慢慢就有了代沟和隔阂。家长也许会觉得孩子太难懂,但其实可能是自己没有放下架子,定了太多规矩。

在太多的规矩和框架之下成长的孩子会胆小、保守、被动,新的时代里这样的人很难达到自己的潜力,也难在优秀的企业或学校脱颖而出。今天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快乐、乐观的,是能看到一杯水半满而不是半空的,是能够对父母亲有信任彼此倾诉的,是能够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

所以我跟孩子在一起时,总告诉自己不要有架子,我的孩子会像朋友那样跟我开玩笑,也有很多话跟我说。以前我都是用电子邮件,但自从要跟女儿沟通之后,我就经常用IM,在IM上,我发现她讲的很多话都是奇奇怪怪的(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有那么一套九零后的网络语言),我也学着跟她这样讲。

刚开始时她觉得很奇怪,但是后来她告诉我我是一个很可爱的爸爸。其实孩子不但愿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们的朋友,我们也非常需要他们做我们的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今天的孩子很多习惯跟我们已经不一样了,让他们来学我们时代的规矩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

那是不是就完全不要规矩呢?当然不是这样。规矩可以有,然而:(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要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有启发的作用;(5)孩子越大,规矩越少,放权越多。

这是我的四个建议,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中国的未来在中国的青年中,而中国的青年都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所以让我们以后能够彼此勉励,把他们培养成他们最好的自己。(李开复)

孩子成长中父母应扮演好的四个角色


孩子成长中父母应扮演好的四个角色

守护者——照顾好孩子但是不能插手过多

作为孩子的守护者,大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照顾好孩子,在这里说的照顾并不是事事代劳。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遇到了一点困难就忍不住插手,这样其实是让孩子错失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这里并不要父母撒手不管,在管之前先对这件事情的难度有一个简单的评估,如果确实是孩子自己无法完成的,父母可以做一些指导。

伯乐——发现孩子身上的潜能

当今社会孩子成绩优秀并不算的什么优势,还要让孩子有特长。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独一无二的的特质,家长一定要认真观察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特质,并且把这个变成孩子的优势。家长可以每天都表扬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有自信,这样孩子们会变得更加优秀,但是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不能让孩子觉得大人表扬只是一种敷衍。

导师——给孩子生活的建议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孩子的生活导师。再做孩子的导师之前,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让孩子知道,父母完全是为了自己好。做孩子的导师不能过于武断,不要觉得自己有百分百的权威,就给孩子立规矩、定条件,我们就是给孩子提供建议的,和孩子是平等的,这样孩子才能听进去大人的建议。

伙伴——和孩子一起面对成长路上的烦恼

大人也有小时候,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呢?孩子也需要一个成长的伙伴和他一起分担成长中的烦恼。父母一定要扮演好孩子的伙伴,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面对,共同商讨应对策略。

共勉:四个建议


写在前面

今年送女儿去读大学的时候,我曾写过一封信给她,后来这封信公布在我的博客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写信,我觉得写信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比言语或电话更能清楚地传达自己的理念,而且信可以长久地保留,不断重温。

我父亲以前就常写信给我,现在我书房里还有五六十封,每几年我都会把它们拿出来阅读一下,觉得弥足珍贵。虽然今天是电子邮件和电话的时代,但用写信的方式来传达一些深思熟虑的想法,让孩子永久留下珍贵的纪念,是一个很不错的渠道。

给女儿的那封信最开始仅仅感念于有太多话想对她说,但是后来决定把它在博客上发表,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学生和父母读了这封信或许会有所启发。除了给女儿的那些建议,我还以自己为人父母十多年的感受,以及作为父母的孩子四十多年的感受,总结了四个建议跟大家分享。

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在我给女儿的那封信里,毫无保留地描述了从她的出生到大学我们之间的父女感情,这种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达,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在孩子成长时父母应该持有这样的态度。然而也有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过去也忍不住用惩罚、批评甚至威胁、恐吓的方式去教导孩子。

如 果一个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就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批评的态度来解决沟通问题;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惩罚或被威胁,就只有压抑自己的恐惧,否定自己 的情感,来换取父母的认同。这样的管教之下,孩子可能会很听话,但是也会缺乏自信,好奇心受到压抑,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问题。

对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涉及到道德或责任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适当惩罚,但是有一点是千万不可以惩罚的,那就是失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多的教训就是从失败中得到的,如果从小就告诉孩子失败很可耻,他就可能不承认失败,或是隐藏自己的失败,甚至做出不诚信的行为,而不会从失败中检讨、学习、成长。

相 对来讲,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我11岁刚到美国时不会讲英文,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夸奖的地方,但是校长却牺牲自己的午餐时间为我补习,有一次 数学课老师问1/7是多少,我很快说出了以前背的答案,老师和同学都夸奖我是数学天才,我虽然不是数学天才,但在这样的鼓励下,充满了自信,而且对数学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特点,它非常鼓励优点,而不去批评缺点。当时我的数学很好,美国历史却很糟,老师并没有因此打击我,知道我英文不好,甚至允许我考试的时候把试卷带回家去查字典来做,相信我不会去偷看书。这样的信任和鼓励,反而激励了我学好这门功课的决心,这件事给了我学习的勇气,也让我生出责任感和荣誉感。所以我觉得这样一种正面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

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

在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孩子,会缺乏独立的能力和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能力,一旦进入大学没有人再帮他策划,就会迷失自我,无所适从。所以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逐渐放权。三五岁的时候告诉他们怎么做,七八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授权,读了大学以后,他们就应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要去管他,但是我有四个应该放权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见得懂孩子的这一代,可能并不像孩子那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如果父母帮孩子做了太多决定,反而会造成他们日后责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会淹没孩子自己的声音,他们会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失去自信。我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常常有学生说你总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心,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如果太严管,可能就会把孩子变成这样的机器。

第四,如果施压太多,会给孩子沉重的负担。今天的孩子有很多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严重到自杀、抑郁症,这都是在巨大压力下造成的,父母对孩子一定不要过分施压,而应有解压的责任。

我知道女儿对成绩非常敏感,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高昂的学费)而对自己要求很高。当 感觉到她有太深的责任感和太大的压力时,我在给她的信里说了一句话,很多学生说他们很喜欢,“成绩只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数,它是给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拿去炫耀 的,或者给那些慵懒的人去畏惧的。”这句话可能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还是要培养责任感的,但是我有必要告诉女儿,我永远不会刻意地看她的成绩。

几个月前,女儿问我是学日文还是韩文好,我跟她说两个都没有用。但是后来我很后悔,就告诉她虽然你的父亲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选。我告诉她要追随自己的心,去尝试很多事,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点,在人生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有机会把这些点连在一起,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

在我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件事意义重大,就是四岁多时我决定不要读幼儿园而去读小学,我的父母答应只要考得上就让我读,最后我考上了。这是我第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我因此意识到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有决策权力的人。

放权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在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会相信自己,以后也会相信别人。在放权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也会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具责任感。

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

传道中长大的孩子,失去判断;解惑中长大的孩子,仅能记得;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才真懂得;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在中国的环境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说教,说教是中国传统的两三千年前的形式,但是在21世纪已经过时了。传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会记住,但不会真的懂得。说教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孩子不认可你,变得叛逆;二是他记住了父母的说教,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仅仅解惑的孩子同样也不会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试着经过互动的学习,让孩子知道没有事情是绝对的,一个问题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渔”,教孩子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中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当你把所有学科的知识全部忘光的时候那些剩下来沉淀在你心中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质。

我常鼓励我的女儿参加辩论会时去辩论她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她不是自然想出来的那一面,这样才能理解事情是有两面的,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当人面对两面的时候,会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另外,这种思考方式也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这种批判式思维之外,同样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有些父母亲会威胁孩子如果再打架就会打他,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淀在孩子的心中的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如何说的。那些让孩子守时而自己不守时,让孩子讲礼貌而自己不讲礼貌,让孩子讲诚信而自己不讲诚信,让孩子负责而自己不负责的父母都没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 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给女儿的信中谈到了以诚待人,多交朋友,无需强求朋友跟自己一样嗜好、一样 个性,只要相互真心对待就足够了。我也跟她举了自己的例子,我身边的朋友都个性迥异,但是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我这样说就没有说服力了。

多做好朋友,少做严长辈

规矩中长大的孩子,保守胆小;父母附属品的孩子,被动听话;轻松中长大的孩子,乐观快乐;做父母朋友的孩子,爱人爱己。

我的父亲是个很好的父亲,他爱国、诚信、非常负责任,但是他从来不跟孩子打成一片,严守着长幼有序的界限。对父母尊敬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

在这个时代成长,孩子的心中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压力,当他们面临问题、困惑和挑战的时候,如果只是觉得父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就可能避而不谈,慢慢就有了代沟和隔阂。家长也许会觉得孩子太难懂,但其实可能是自己没有放下架子,定了太多规矩。

在太多的规矩和框架之下成长的孩子会胆小、保守、被动,新的时代里这样的人很难达到自己的潜力,也难在优秀的企业或学校脱颖而出。今天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快乐、乐观的,是能看到一杯水半满而不是半空的,是能够对父母亲有信任彼此倾诉的,是能够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

所 以我跟孩子在一起时,总告诉自己不要有架子,我的孩子会像朋友那样跟我开玩笑,也有很多话跟我说。以前我都是用电子邮件,但自从要跟女儿沟通之后,我就经 常用IM,在IM上,我发现她讲的很多话都是奇奇怪怪的(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有那么一套九零后的网络语言),我也学着跟她这样讲。

刚开始时她觉得很奇怪,但是后来她告诉我我是一个很可爱的爸爸。其实孩子不但愿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们的朋友,我们也非常需要他们做我们的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今天的孩子很多习惯跟我们已经不一样了,让他们来学我们时代的规矩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

那是不是就完全不要规矩呢?当然不是这样。

规矩可以有,然而:(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要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有启发的作用;(5)孩子越大,规矩越少,放权越多。

这是我的四个建议,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中国的未来在中国的青年中,而中国的青年都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所以让我们以后能够彼此勉励,把他们培养成他们最好的自己。

美国育儿四个新观念


美国育儿四个新观念

近年来,美国一些新生派的育儿专家对传统育儿观念与做法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挑战。这些新的育儿理论,主要根据一些脑部发展研究的新成果而得出,新生儿的脑部、感官与行为发展的新发现,在逐渐改变父母的育儿方法。美国出版的《PsychologyTody》一书,整理了这群新育儿专家的理论,提出了养育婴儿的4个新观念。

婴儿初生的头一年,脑部就从400克惊人地长到将近1000克。如果父母无法在婴儿初生的头两年内提供丰富的成长环境,可能会导致婴儿终生的情感能力问题。如果把婴儿的脑袋比作硬件,父母则应为孩子负责提供软件。当你了解硬件(婴儿的脑)时,你可以设计出更合适的软件(你的行为),以促进婴儿的发育。

新观念一:感觉胜于思考

旧想法:

在过去,有许多专家把教养婴儿的重点放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因而产生了一些促进婴儿脑部发育的课程。许多父母认为,既然一点点刺激就可以对婴儿脑部发展有帮助,干脆愈多刺激愈好。逼得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要为他们准备好所有的竞争武器,希望培养天赋禀异的小天才。于是父母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还要处心积虑地使用教学资料或智商玩具。

新想法:

让孩子聒噪辨认文字、数字、颜色、形状,会迫使孩子使用较低层次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发展学习能力。这就好象在马戏团里训练小马玩把戏一样:当小马滚在地上数到3,它并不是真的会算术,只是在表演一项特技。这些特技不但无助于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新一代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将焦点放在建立孩子的感情能力上。所以,现在的问题变成,不是“要选择哪些玩具或书籍让我的孩子变得聪明一点?”而是“我该如何和孩子互动,以激发他对所处世界的热情与好奇?”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你在阅读各类育儿专家的育儿指南时,心中记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孩子感情能力的发展”。这就好象要训练一个优秀的棒球队,而教练就是“感情”。因为感情能力会告诉孩子他想做什么———移动他的手臂、发出声音、微笑或皱眉,看看整个心智团队如何一起运作。

新观念二:婴儿不只是会哭闹的动物

旧想法:

直到现在,许多幼儿发展专家还认为,婴儿从初生到两个月还不具备社交、认知的能力,也没有这些需求,他们认为初生儿只有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循环,例如:睡与醒、白天与黑夜、吃饱了或饿了、哭闹等等。这些专家甚至称这段时期为正常的孤独期。当然,婴儿会有心理需求,但是研究者认为婴儿只是针对一些感官刺激,例如味觉、触觉而做出反应。

新想法:

心理学家史登博士对传统的幼儿发展理论提出挑战,他认为婴儿一出生就是社交动物。在他的研究实验中,新生儿持续展现出主动寻找刺激的行为,而且有所偏好。从一出生开始,婴儿似乎就会对所处的世界有一些假想。他们的偏好显示出他们的感情取向。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感觉反应的协助,例如:摇摇他、拍拍他、安抚他或是对他说话、唱歌。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不可能形成感情互动,感情互动可以刺激婴儿脑部神经的连结,协助他接收外来的资讯。

父母可以怎么做?

你可以记录下孩子特有的生理循环时钟与互动方式。从宝宝一出生开始,你就要将他当作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然后你可以有技巧地带领他认识这个世界,启发他的想象力,减少他的挫折。这也是学习如何协助你的孩子规范他感情的时候。例如,你以一些安抚的声音或抚拍,帮助过度亢奋的婴儿安静下来。

新观念三:爱的环路从两个月大开始建立

大约在婴儿8周大的时候,一件奇迹似的事情发生了。

小宝宝的视力开始进步了,第一次,他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并且直接和你做眼神的接触。

旧想法:

母亲将资讯与感情灌注给孩子,而婴儿像个空的容器,被动地接受。

新想法:

我们现在知道,宝宝的参与对于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对婴儿的深情凝望,将受到孩子回报以爱的眼神,如此完成了一个爱的循环,有如一个爱的环路。

在这个母亲与婴儿爱的感情系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母亲与和孩子所发展出来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能力。

专家认为这种进入孩子内心世界,并且做出回应的能力,是母亲的天性本能。例如,当你的宝宝安静地躺在地板上,快乐地享受周遭环境的光线与声音。当你注意到孩子正在寻求外来的刺激,于是你回应你的宝宝,发出好玩的声音,逗他开心。当你和孩子玩耍的同时,孩子也同时回应你喜悦的笑容,你的脸部表情将战线更为灿烂的笑容,不久,你也会发现,孩子以同样的愉悦神情回应你。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形发生时,你和孩子都会体验到正面的感受。反之,则会体验到负面的感受。如果你和孩子的互动所产生的大多是负面的感觉,你就应该检讨一下你的互动模式。

新观念四:帮孩子化解羞耻感

一位母亲,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女儿正拿着紫色的彩笔在墙上乱涂,“不可以!”她忍不住对女儿大吼。女儿看着母亲,一脸惊恐,刹那间她了解她做错了事。她低下头去,一副快哭出来的样子。母亲唠叨了一会儿,告诉女儿色笔只能画在纸上,然后她抱着女儿想到她们可以一起做一件事:“刷墙壁!”她女儿再度亮起双眼,开心地跑去爬去拿海绵。

这样的互动,帮助孩子成功克服了羞耻感。

旧想法:

传统的学者认为这些所有的“不可以”指令,是在保护孩子安全并帮助他们社会化的副产品。但是传统的研究者并不认为,羞耻感可以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相反地,他们认为应该减少让孩子感到羞愧的处境。

新想法:

最新的育儿理论则认为,避免孩子产生羞耻感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羞耻感也未必是绝对不好的。脑神经生物学的一些研究指出,一些令人羞愧的处境,例如上面所描述的例子,事实上可以刺激右脑的发育,这部分主要掌管创意、情绪与感受,只要羞愧的感觉不要太久,而且能够跟随着一些复原与补救的经验。

新一代的专家认为,让孩子真正受伤害的,并不是羞耻感,而是父母无法帮助孩子从羞愧中复原过来。

父母可以怎么做

尴尬(羞耻感的成份之一)大约在14个月大时出现,当母亲“不可以”的指令,跟随着孩子低垂的头与难过的表情开始产生。

孩子从兴奋(开心地在墙上涂鸦),忽然间掉落很泄气的情境(母亲“不可以”的警告),再回到兴奋的情绪(“好吧!让我们一起刷洗墙壁吧。”)

在这一个快速的过程中,脑部许多部分开始活动,并且产生许多连结,使得这整个脑部系统获得更紧密的锻炼。其结果可以促进认知部位与感情部位的发展,并且促进这两个系统的连结,让孩子在感情与自律能力能有均衡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记得,要赶快让孩子从羞耻感中复原过来。长久的羞耻感会让孩子自我封闭、易怒甚至产生暴力倾向。想想看自己的情形,如果尴尬的感觉一直持续下去,你会不会想要逃开或做出一些反抗的行为?

孕前补叶酸 宝宝更聪明


叶酸补充有讲究

含叶酸的食物很多,但由于叶酸遇光、遇热就不稳定,容易失去活性,所以人体真正能从食物中获得的叶酸并不多。如:蔬菜贮藏2~3天后叶酸损失50%~70%;煲汤等烹饪方法会使食物中的叶酸损失50%~95%;盐水浸泡过的蔬菜,叶酸的成份也会损失很大。

因此,孕妈妈们要改变一些烹制习惯,尽可能减少叶酸流失,还要加强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可补充叶酸制剂、叶酸片、多维元素片。

寻找叶酸事物

绿色蔬菜莴苣、菠菜、

西红柿、胡萝卜、青菜、龙须菜、花椰菜、油菜、小白菜、扁豆、豆荚、蘑菇等新鲜水果橘子、草莓、樱桃、香蕉、柠檬、桃子、李、杏、杨梅、

海棠、酸枣、山楂、石榴、葡萄、猕猴桃、草莓、梨、胡桃等动物食品动物的肝脏、肾脏、禽肉及蛋类,如猪肝、鸡肉、牛肉、羊肉等豆类、坚果类食品黄豆、豆制品、核桃、腰果、栗子、杏仁、松子等谷物类大麦、米糠、小麦胚芽、糙米等

爱心提示:

叶酸不能滥补

1、长期服用叶酸会干扰孕妈妈的锌代谢,锌一旦摄入不足,就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2、孕妈妈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叶酸制剂。目前市场上唯一得到国家

卫生部门批准的、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叶酸增补剂是“斯利安”片,每片400微克。

3、如果曾经生下过神经管缺陷婴儿的女性,再次怀孕时最好到医院检查,并遵医嘱增加每日的叶酸服用量,直至孕后12周。

4、怀孕前长期服用避孕药、抗惊厥药等,可能干扰叶酸等维生素的代谢。计划怀孕的女性最好在孕前6个月停止用药,并补充叶酸等维生素。

如此看来,还真不能小看了叶酸。为了保证未来宝宝的健康,准备做妈妈时千万别忽视叶酸的补充哦。

父母应给孩子准备的9个礼物


孩子总是喜欢得到礼物,可是,父母的心里也有一种疑惑:为什么孩子对于礼物的热情总是保持不了多久,什么样的礼物才能让孩子珍惜到永远呢?教育专家在对儿童的调查中得到结论,现在的孩子,心里想要的有9种礼物,这些礼物没有一件是可以用钱买来的。你能给孩子几件礼物呢?

第一件,爸爸妈妈的爱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

专家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

第二件,请尊重我的个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靓妹,至于孩子们是不是喜欢就不管了。有些家长总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的不好。

专家建议:给你的孩子适合他们年龄的打扮,让你的孩子独立地去从事一些事情,然后说一声:“做得好!”在外人面前,如实地夸奖自己的孩子。

第三件,爸爸妈妈的尊重

把孩子的秘密当做笑话对别人讲,家长们对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通常不能给予适当而及时的称赞,而对孩子的错误,总是不分场合地过分指责和嘲笑。

专家建议: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其尊重培养出来的。尊重意味着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尊重他的个性,不要什么都替他做主,多对孩子伸出拇指而不是食指。

第四件,爸妈给我当榜样

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专家建议:家长应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把你自己当成一个好榜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第五件,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提供一些为人处世的规则,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这些教育却不能是生硬的。

专家建议:你所规定的一切一定要让孩子理解,而且一定是正确的。对一切人和事要平等对待。

第六件,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档的幼儿园也代替不了爸爸妈妈。

专家建议: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尽情地玩儿,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在玩儿的时候,你一定要愉快而不是应付,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与他在一起。

第七件,给我一个小伙伴

孩子需要与同龄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和伙伴在一起孩子能学会妥协、同情和合作,还会发展出一些新技巧、兴趣、责任心等。

专家建议:家长们可以把紧闭的房门打开,迎接孩子的伙伴,或是让孩子走到外边去接触更多的朋友。

第八件,给我一个可达到的目标

孩子没有出生就开始学习,孩子刚睁开眼睛看世界就面临着学习的压力,孩子刚会说话就开始让孩子学着阅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目标也一个个地增多,学习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专家建议:对孩子来说,压力过大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来自家长的理解和合理的目标要求。

第九件,让我们一起笑起来

父母太严肃,太没有幽默感。这就是很多孩子觉得影视剧里的父母更合格的原因,因为那些父母总是和孩子一起笑。

专家建议:爱笑的父母会让孩子看到生活轻松和愉快的一面,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不要总是对孩子一本正经,笑声能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引导孩子讲故事的四个好处


孩子小时候,除了长辈给孩子讲故事外,有另外一点尤其不容忽视,就是“让孩子给长辈讲故事”。刚开始时,可能孩子讲得不好,没关系,多鼓励,多表扬。在自己的同类面前表现(或称炫耀,英文里叫showing-off)是动物的共性,不仅限于人类。

给别人讲故事的好处,我做了一下总结:

1.一种词汇运用能力的训练方法。孩子小时候对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模仿(imitation)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即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过程。孩子把听到的故事,运用听到的“关键词”串联起来,用故事情节的意境与情景把它们熔铸到一体。这不就是一篇“无字文章”吗?根据“我手写我口”的原则,所以,凡是擅长讲故事的孩子,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写作的好手。

2.一条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管道。孩子给家长讲故事,还是懵懂的孩子向家长传递他们对这个他们刚刚结识的人文和社会的初始价值观的“显示屏”。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选择所讲的故事实施“影响力”。孩子给别人讲故事时,最先听到的是自己,受到最大的教益自然也是自己。所以讲故事成了亲子沟通的管道。

3.一种解释和理解能力的训练方法。把故事讲给别人,当然是把讲者对故事的理解解释给听者。这个语言的组织过程,是讲者以自己所掌握的所有语言技能把自己对所讲故事的认识与见解尽力展示的过程。

4.一种说服能力和领袖气质的训练。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引导别人思维的人,因为要想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他一定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还要揣度听者的感受,从而牵引着听众的思维,最终引向故事的主旨,或引人深思,或令人啼笑,或传播教益。这不就是一个领袖对大众所做的事情——开口就能让公众为之倾倒,而后顺势导引,率大众施展宏图大略吗?

亟需纠正的四个宝宝坏习惯


1.孩子打断你讲话

孩子可能有时会很兴奋想要告诉你一些东西,但是如果你允许他在你讲话的时候打断的话,可能会让孩子感觉他是拥有特权去取得别人的注意,而且不能忍受别人不理会他,以致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

解决方法:

如果你要打电话或者见朋友的话,告诉孩子要保持安静并且不要打扰你。然后给他安排另外的活动。如果孩子跑过来缠着你的话,你可以指着凳子让他过去坐并且在你结束之前都要保持安静。你的目的是让他知道中断你的讲话的话他很难达到他的目的。

2.装作没有听到你说话

不断地给孩子重复或提醒你的要求指挥会让孩子养成等待你的提醒,而不是留心你所说的话,渐渐地还会发展到不理会你的说话。如果孩子的这种习惯继续下去的话,他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不会尊重别人。

解决方法:

尽量不要远距离地跟他说话,走到孩子前面跟他说清楚你的要求。当你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孩子看着你并且要有所反应。

3.态度轻浮

你可能会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才会有反叛的行为,例如他边跟你说话边做鬼脸或者用很轻挑的态度跟你说话等等,但实际上很多学龄前的孩子也会有这些行为,他们的目的是要测试一下父母的反应。

很多父母可能会忽视这些行为,因为他们会觉得孩子还小,现在只是过渡阶段,但如果你不让孩子尽快改正的话,他可能会很难跟别人好好相处。

解决方法:

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当的。例如孩子在你说话的时候翻白眼,你可以告诉他这种行为表明他不喜欢你所说的话,你可以停止跟他说话并且走开,然后跟他说当他态度变好的时候才会跟他说话。

4.夸大事实

你可能会觉得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吹牛一下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其实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尽早从源头截住。因为如果孩子发现说大话会令自己感觉舒服一点的话他很快就会养成经常讲大话的习惯和推卸责任等。

解决方法:

当孩子撒谎的时候,你应该静下心来跟孩子说清楚撒谎的说谎的坏处,让他明白大话讲多了,别人可能会不再相信他说的话。同时还要了解清楚孩子说谎的目的,要让他明白说谎的话他的目的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特别是比较小的孩子。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孕前手记:准备做父母的四个阶段》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四个太阳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