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对新材料的兴趣和运用

04-20

不容置疑的是当我们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时,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教学方式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育经验。有哪些优秀的教育笔记值得借鉴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学习故事:对新材料的兴趣和运用”,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幼儿活动实录:萱萱换上胶鞋,在工具架上选了小桶和铲子。她用铲子把颜色较深的湿沙子铲进了小桶里,然后回到一个较平的沙地上,把小桶倒过来扣在了沙子上,小心地取掉小桶,沙地上出现了一个小沙堡,接着萱萱又铲了一桶沙子放进了小桶里,这一次她的沙堡的顶部有点塌了,她就用铲子拍打沙堡的顶部,直到把沙堡拍平了。一旁的芸芸说:“这个可以做蛋糕”,萱萱说“对,上面再堆点别的东西”。过了一会儿萱萱又堆起了第三个沙堡,这一次,她从一旁拔了一棵小草插在了城堡的顶上。过了一会儿她又用铲子铲了一堆沙子扣在了平地上,取掉铲子叫一旁的芸芸一起看铲子扣出的有趣形状,接着把铲子又扣在原来的形状上,把勺子转动了一下,拿起铲子看了看地上模型,对芸芸说“方向变了!”。萱萱看到了一个漏斗,她把沙池表面的干沙子放进了漏斗里,她在沙堡的上方让沙子从漏斗底部漏下来撒到了沙堡上面,一边撒一边说“下雨啦!”一会儿萱萱把漏斗向下往一处沙地里压,发现湿沙子从漏斗的底这部被挤了出来她说“看,这个可以做面条”,同时发现了漏斗留下的锥形的小坑对一旁的芸芸说:“这个坑里可以埋宝藏!”

行为分析:

活动中孩子主要运用了小桶、铲子、漏斗三样材料进行运动和游戏,其中,小桶、铲子除了用来运沙、挖沙,还成为了塑造沙堡、小勺子形状的模具;孩子除了用漏斗漏沙子,还用它来代替了做面条,压制小坑的工具;活动中的幼儿通过玩沙运沙发展了大肌肉的动作和身体的协调性;除了运动,孩子们在共同运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例如做面条、藏宝藏、盖城堡、下雨了等语言和情境都反映了角色扮演想象游戏的特征。

教师后续支持:yJs21.CoM

提高更加大一些的桶,再提供一些小扁担,观察幼儿对新材料的兴趣和运用的方式,在活动中提供进一步的挑战,观察幼儿是否能通过抬、挑等方式进一步发展身体的力量和协调能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小班表演游戏反思:糖果店的新材料


“开心糖果店”开张了,粉红的招牌,粉红的桌布,粉红的糖果,粉红的篮子里放着各种各样包糖果的材料。一切多么温馨,孩子们看见了,可高兴啦!每次都有几个孩子过来包糖果。

刚开始,我投放的是牛肉干包装纸,这是最为简单易操作的包糖果方法。只要将块状海绵放在牛肉干包装纸里,然后两头一转就可以了。因为牛肉干包装纸容易塑形,孩子包好之后不会变形。虽说简单,但对小班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先要包,再要两头转,孩子往往顾着这头就顾不了那头。因此,完成一个糖果孩子的成就感都很大,孩子都很自豪。

几天之后,孩子们对这种包法已经有些熟悉了。于是我又投放了新的材料,展示了新的包法(投放大一些的纸,将海绵放在中间,四边竖起来

,一手虎口捏住,一手用易塑形的金边绕起来,看起来象一个大礼物很漂亮)。今天这么漂亮的糖果孩子们是否注意,是否有孩子会发现?

辰辰走过来,发现了新的糖果,很高兴,拿起来大糖果看了看,之后就放了下来,又开始包糖果了。我发现,他用的还是原来方法。难道他没发现和原来不一样了?婷婷也来了,眼睛一亮,发现大糖果了,马上高兴的对辰辰说:“看,大糖果,大糖果!”辰辰还在包自己的糖果,婷婷转过来对我说:“老师,有大糖果!”我一听,真高兴,终于孩子对新的包法感兴趣了。我连忙走过去,问:“喜欢吗?你也试试看!”孩子点点头,继续摆弄这颗大糖果,将大糖果抱在怀里。之后她开始包糖果了,我发现她还是用了以前的方法,并没有尝试新的方法。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先入为主,在最开始接触的事物往往在他们的心中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孩子看来,糖果就该这样包,出示的第二种材料及包法是给他们摆弄的,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以这样做。看来小班孩子对材料的隐性提示不敏感,不容易受启发,仍是以自己以往已有的经验为主。

那么在小班进行游戏时,教师在出示新的材料新的游戏方法时要对孩子说清楚,提醒孩子去发现,帮助幼儿发现新的材料,鼓励孩子尝试新的操作,避免教师投放的材料让幼儿无所适从,不明白教师的意图。

教育随笔:材料就在身边,在于老师的发现和巧妙合理的运用


教研活动中丁老师让我们每个年级组用一副扑克牌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玩法,这让我们也玩心大起,一组人员马上围着一副扑克牌熙熙攘攘地讨论开来。

小班孩子年龄小,对于数的了解不多,可以利用扑克牌的花色与点子进行花色分类、7以内的点卡匹配。还可以根据扑克牌后面的图案玩拼图游戏,提高幼儿对图案的观察能力。平时让他们理牌,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中班的孩子对数字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按大小进行排列,也可以让孩子分成两组进行比大小的游戏。拿出5张牌抽调其中一张,让孩子猜猜哪张牌不见了,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将相同的牌整理在一起。

大班的孩子能力有所提高,可以设计的游戏也多了,可以用10以内的扑克牌进行找单双数、相邻数、顺倒数、分合式、算式接龙等数学类游戏。大班孩子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也有进步,所以还可以让孩子按四色花色进行理牌,将一副牌抽掉几张,让孩子通过整理找出等。

这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任何一种简单的材料,只要我们细心地针对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能力差异精心地设计一定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并提高他们不同的能力。在设计时我们应该遵循一下几点:

首先,我们应该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分析材料,找出材料可挖掘的价值,如扑克牌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数学操作能力,还可以利用反面的花纹玩拼图游戏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在理牌、发牌中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正是由于我们吃透了游戏材料,才能够挖掘出材料中所隐藏的价值,提高幼儿的多种能力,真正发挥出游戏材料的最大教育价值。

其次,提供游戏材料时我们还应该体现出趣味性。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任何枯燥的游戏都不能吸引他们,所以投放时如果光光是一副扑克牌,我想孩子们是提不起玩的兴趣的。如:小班的孩子理牌、发牌时可以做几个小朋友的头像,然后给他们轮流发牌,有了这样一个情景孩子们一定会觉得更加有趣;大班孩子理牌则可以投放一些表格,让孩子按花色整理后能够记录自己的成果,这样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

最后,还可以根据班级中幼儿的能力差异进行不同的设计,同一个区也可以投放不同的操作材料或不同的游戏方法,让能力差一些的孩子与能力强的孩子都得到满足与发展。如:能力差的孩子可以做一些分合式,能力强的孩子就可以玩接龙。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分析、大胆设计,每一种游戏材料都有许多潜在的不同价值,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材料发挥最大的游戏价值,成为老师的教育帮手,成为孩子的游戏伙伴。

材料的改进 促进孩子表演兴趣


这次,我将语言区的材料进行了拓展,设置了表演区,将原来的操作材料讲述改成了的头饰表演,并把背景板固定在表演区的墙上。游戏一开始,看到这些头饰的一丁、昊昊、轩轩马上来到了表演区,把头饰戴在了头上,三个小家伙戴上了头饰别提多开心了,不断地介绍“我是小蚂蚁”“我是蜥蜴”……“还有彩虹色的花没人了?”一丁发现了多的头饰说。我马上自告奋勇地说:“我来做彩虹色的花吧?”于是我拿起彩虹色的花的六片花瓣,蹲在背景板前,开始了故事的表演……

孩子们表演的兴趣十分浓厚,虽然第一次尝试,孩子们也只是简单地走了故事的流程,但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对故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其次,在故事表演中,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我更欣喜地发现,在表演中,孩子们学会了分配角色,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在中班设置这样一个表演的平台,对孩子来讲十分的有必要。接下来,我便要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孩子不断丰富表演的内容、增强孩子表演的能力,不仅是角色对话,更重要的是动作、表情等的渗透。可以引导孩子看一些童话剧,模仿人家的表演;可以把音乐内容也增设进表演区,丰富其中的内容,慢慢形成完满的小舞台。

成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1、求知是孩子的本能,家长要精心呵护孩子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求知,你看他们总是不停地问这问那就知道了。

很多时候,当孩子问一些我们所谓的“学习知识”方面的问题时,我们往往能够耐心解答;而当孩子问一些我们觉得很“幼稚”或“无聊”的问题时,我们往往比较漠然,往往一笑了之或者应付一下。

其实,对孩子来说,好奇提问和“学习知识”是没有任何区别的,都是他们主动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因此对于孩子的所有的求知欲望,家长都要去呵护。

当然,要坚持做到这点,做爸妈的是需要很大耐心的。

这里面有个小技巧:当孩子的有些问题你回答不上来时,可以试着以反问的方式跟孩子一起展开想象,甚至可以想象出一些很荒谬的答案,记住:答案的正确与否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你真正需要做的是借着孩子主动思考的时机,引导孩子的思维去尽情联想和翱翔。

这对孩子的思维发展,远远比学会什么知识更重要。

当您的孩子总是喜欢求知的时候,他离喜欢学习就越来越近了!2、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要寓教于乐可千万别小看孩子的玩。

玩就是学习,而且是他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就学习知识来说,本来在他们眼里也是一种玩。

可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这种观念影响到给孩子,当然孩子觉得学习很累,很枯燥,不好玩了。

所以,首先,我们家长在开始的时候在观念上不要把学习当作交给孩子的一种任务,而当作给孩子的一种新游戏;具体执行中,可以想各种办法把学习和玩结合起来。

让孩子觉得学习也是一种有趣好玩的事。

举个例子说吧:我经常跟青青玩扑克牌游戏:一人出一张,谁出的一张和桌面上的累加起来等于20(过20归零)谁就赢走。

通过这个方法,她20以内的加法就练习得很熟练了。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创造出这种互动式的游戏学习方式。

当然,把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变成有趣的游戏对家长来说可能是非常困难的事。

这方面可以借助电视、电脑等多媒体工具的帮忙。

去年年底,我从买来一套叫“指尖学堂”的学习软件,这套软件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全部做成了一个个游戏和动画的形式,青青马上就玩上了瘾。

每天晚上回家就嚷着要“玩”,动画片都不顾不得看了。

不到两个月时间,自己基本把一年级的课程都学过一遍了。

3、赞扬是孩子进步的阶梯,家长要雪中送炭很多教育书里都讲到了要多多赞扬孩子,鼓励孩子。

一般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们家长也会夸奖鼓励他们,可是,当孩子做得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时,我们大人往往容易着急,甚至斥责孩子。

赞扬和鼓励孩子是一件非常有技巧的事,而且是孩子教育体系里最核心的技巧。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好奇心是孩子兴趣德源泉,好奇、好问,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作为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简单的将答案告诉孩子,告诉孩子答案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

幼儿上幼儿园时一次画画时问:"黄色和蓝色混合涂时什么颜色"我正准备说绿色,想了想对女儿说:"你试一下,那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结果幼儿很快知道答案,这样的效果比直接告诉她答案更深刻,也让孩子更有兴趣。

不要经常给孩子一些强制性的智力作业任务,这样孩子感到是一种压力。

女儿4岁时,给她买了一台插拼音、词语卡片,就能跟着读和录音的学习机,刚开始几天,每天让她读几遍,听几遍,过了一个星期,孩子一看这台机器,就不玩也不让我动,再过几天,她把它藏起来,不管它再好玩、再有意思,如果变成强制的机械的,就成一种负担,她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已经消失。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强制的智力作业,要少之又少,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有时也需要做父母的去引导,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父母或同学讲故事,还是电视、电脑播放故事,她一般都专心,不认识字的时候,也很专心看上面的字,很想认识它,父母可以指着给孩子一个字一个字读,孩子学会拼音,学一部分字的时候,对一个故事,父母提出一个问题,孩子就会津津又味的边拼边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答案,不管是流利还是结巴的读下来,父母都要给孩子肯定和赞赏,孩子也得到极大的自豪感,告诉孩子第儿遍会比第一遍更棒,孩子得到奖励和肯定会高高兴兴的读下去,慢慢对书本就有就有兴趣,随着年龄增长,可以启发她把看到、听到的讲出来、画出来,父母利用读物内容和孩子对话,提问和做游戏,孩子再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不时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和习惯。

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各种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培养,带孩子去公园、去野外,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去探索大自然,去观察自然万物的变化,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开阔乐眼界,丰富了感性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孩子的学习兴趣时多方面的,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都使孩子的认识和各种技能得到提高,只要父母多用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多一些鼓励,多一点引导,多和孩子共同学习和玩耍,孩子的多种学习兴趣就会培养起来。

小故事,巧运用


午睡起床后,欣怡光着脚走过来。

“老师,我的一只鞋找不到了!”“看看你邻边的小朋友有没有穿错啊?”“我看了,没有。

”“那我们再一起找找。

”最后,在床底的一个角上找到了他的另一只鞋。

每次午睡时,孩子们总是把鞋随便一丢,说了很多次也没管用。

这么小的孩子,给他们讲大道理也没多大用处。

怎么办呢?

第二天,孩子们又是把鞋随便一丢爬上了自己的小床。

我灵活机一动:“呀,一双双的小鞋子真漂亮啊!”孩子们都好奇的看着我,“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一个漂亮的小孙女,今天啊,老奶奶要给她的小孙女做一双小鞋子,可是她找不到鞋样了,准备啊从小朋友的鞋子中找一双照着做。

可是,小朋友鞋子都这么漂亮,要选谁的呢?老奶奶说了,她要选摆得最整齐最漂亮的那双。

”小朋友都瞪着眼睛认真听着,马上把自己的小鞋子摆得整整齐齐,都希望自己的鞋子能选上。

这样鞋子摆整齐了,通道也通畅了,孩子们走路的时候也不会把鞋子踢的到处都是了。

问题也解决了。

幼儿园老师如何运用教育手法培养孩子兴趣


导读: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很多研究都显示了一个事实,早期教育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托班教育可以说是孩子们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此时,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较天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是和他们一样会

为什么孩子们对植物角不感兴趣呢?是不是这些材料投放的时间太长了,幼儿不喜欢了?还是托班幼儿根本就不会观察,对植物角失去兴趣了?怎么才能让托班幼儿喜欢自然角、喜欢观察、学会观察呢?

进入深春,我在自然角里泡了大蒜。泡植物的瓶子是大小一样的透明可乐瓶,我把可乐瓶从中间剪断,上部修剪成漏斗状,在漏斗外部贴上眼睛和嘴当老爷爷,把大蒜放在下半部分上,并在瓶中浇一定高度的水,让植物根部能够到水面。几天后,大蒜的白色须根长出来了,我立即带幼儿观察,幼儿欣喜的发现:老爷爷的“胡子”长出来了。又过了几天,“胡子”长长了,就这样,老爷爷的“头发”和“胡子”每天都在生长,孩子们每天都会到植物角看看;过了几天,在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时我发现,昨天和今天的“头发”与“胡子”长的长度很难看出来,于是,我在漏斗上和瓶身上粘了有色不干胶,并启发幼儿看看“头发”“胡子”什么时候长到红颜色,什么时候长到绿颜色……孩子们每天都盼着老爷爷的“头发”从红色长到兰色、再长到黄色、一直长到绿色。同时一直不给大蒜浇水,“头发”“胡子”不停的生长,水面也一直下降。有了颜色尺子,幼儿每天都兴致勃勃的观察老爷爷的头发、胡子长到什么颜色了、老爷爷喝了多少水了,还在我的暗示下比哪个老爷爷头发长的快、哪个老爷爷水喝的多,并教育幼儿也要多喝水,经过这样的设置,自然角每天都有许多观察瓶泡的幼儿。

可见孩子们并不是不喜欢观察、不会观察,他们更喜欢形象、拟人化的事物。将大蒜放在瓶中粘上眼睛鼻子,孩子们就喜欢的不得了天天会去观察“老爷爷”的“胡子”和“头发”长的怎么样了。

妈妈喂食

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吃饭,又很挑食,咀嚼吞咽能力差,爱用菜汤泡米饭。我们使了浑身解数他们仍是吃不进去,这可让我们为难了,家长就怕孩子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怎么办呢?[p17]

我们想出了一个鸟妈妈喂小鸟吃食的游戏。吃饭时,孩子们当小鸟,我们老师就是鸟妈妈,把一勺饭、一勺菜喂到孩子们口中,孩子们觉得很好玩,纷纷张着小嘴来抢着吃。几次之后,他们的口味竟发生了变化,有的喜欢含饭的孩子会自已嚼饭了,我们便对他们说:“小鸟现在长大了,要自己吃饭了,看看哪只小鸟吃得好。”一个星期过后,多数孩子不用喂了,也不挑食了,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可高兴了。

这件事我想到,作为老师对待不同的年龄的幼儿,应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低年龄的幼儿喜欢拟人化、游戏化的情景表演,在游戏中,他们会不知不觉得受到教育,这比告诉他们好好吃饭、不挑食才能身体好,要有用的多。

思考:

1、“拟人化”教育应在托班教学中推广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基就说明与未来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很多研究都显示了一个事实,早期教育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托班教育可以说是孩子们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此时,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较天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是和他们一样会

说话、会知暖知冷的。从上面三则案例可以发现,通过拟人化教育让幼儿自然而然的转变了思想,提高了从事活动的兴趣。因而,“拟人化”教育值得在托班教育中积极推广。

2、“拟人化”教育能使托班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托班孩子不象中大班,当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讲道理的方法让孩子们明白,他们需要运用他们周围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育,这样易被接受,能真正转化为幼儿自己的东西。“拟人化”化教育正是教师创设了一个幼儿感兴趣的环境,让幼儿自然的融入于活动之中,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老爷爷”这一事例中不难发现,当幼儿对自然角中的花草失去兴趣的时候,老师适时创设一个“老爷爷”的拟人化环境,幼儿从非常枯燥、单一的学习环境中很自然的融入到拟人化环境中来,不仅实现了原有的教学目标,而且使幼儿的认知和探索能力不断拓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拟人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拟人化”教学中,作为老师要适时的了解幼儿的需求,适时的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入拟人化的环境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些,对教师的观察力、表现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学会关注幼儿的发展,给予积极的支持。要学会观察孩子的一般行为,他们对哪些事物感兴趣,是否产生了认知冲突和碰撞,解决问题的困难是什么。我们要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情感交流的需要,语言认知和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环境,让每个幼儿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快乐的成长,这样充分体现了营造温馨的家庭式环境,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满足了孩子情感需要。

培养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刚刚结束了一节艺术绘画活动,小朋友们收好了蜡笔、桌布。我请他们坐在椅子上,这时传来了响亮的歌声。我一听就知道是谁的声音,沁沁的头东张西望,忘我的唱着一休哥的主题曲,“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咯嘀……”。小朋友看见我注视着他,也看着他,他也感觉到教室里的一丝奇妙的气氛,歌声停止慢慢回神,转过头来,脸红了,有些害怕有些尴尬的看着我,我朝他笑了一下。

这时,有个想法蹦了出来,我一看,离分饭还有十几分钟的时间,我对小朋友说:“你们喜欢唱歌吗?”他们异口同声的都说喜欢,我说:“那我们来唱歌吧,把你会唱的好听的歌曲唱给大家一起听,好吗?”

孩子们非常兴奋

,我说:“谁第一个来。”比起上课的时候,现在的积极性可高多了。看着这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下子不知道该先叫谁了。是沁沁第一个先唱的,所以我请他第一个来唱。他很骄傲的走上来,直接开始“咯嘀”。我说:“你应该把歌曲的名字告诉大家,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他不太连贯的把这句话说完了,然后开始唱,唱完这一句咯嘀他就再也唱不下去了,原来只会这一句。为了不打击他的信心,我说:“这首歌的第一局你唱的很好听,我们还想听下去,你回家把它学好了再来唱给我们听好吗?”他的头点的像小鸡啄米。

从来不举手的诚诚今天也显得特别的兴奋,他的小手也举得高高的,一开始我没有叫他来唱,因为我知道他是不会唱的,他只是因为小朋友和老师的情绪带动着,所以才举手的。但是他的小手一直高高的举着,我想:即使不会也让他试试吧,他上来了,最终还是没有能唱出来,对于平时基本不开口的他,唱歌是件难事了吧,但我想,唱不是重点,兴趣更重要,至少他有唱的想法,虽然他不会唱。

最让我惊喜的是北北,他比较任性,高兴的时候都高兴做,不高兴的时候就懒懒的坐在椅子上,什么都不做,喊破喉咙也不理你,今天出奇的积极,一连唱了三首歌,他的咬字不太清楚,音准也有一些不足,但可以看出平时应该比较喜欢听歌唱歌,这次的表演让他在大家面前展示了自己,增强了他学习的信心,也增强了他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还有许多的孩子都尝试了独唱,有的只会唱一句,有的会哼音乐但是歌词记不住,班级里的双胞胎唱了一首“日文歌”,真是了不起。(说是日文歌,其实是我根本没有听懂在唱什么,问她们也说不出来,估计孩子们也没听懂,我就告诉孩子们,她们唱的是日文歌,真了不起。)这样也给双胞胎增强了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虽然这是一次简单的小小的歌唱活动,但是在活动中,既让幼儿练习了句子“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一举两得。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教笔记


伴随着清晨的一缕阳光,艺清跳着向我走来,她开心的跟我打招呼:“老师早上好1我张开双臂把像小鸟般的她拥进我的怀里,忽然,她用手在我身体和我的头之间比划着,惊奇地问,“老师和我一样高吗?”我对她说你希望我跟你一样高吗?其他的孩子跑了过来,说着“对啊对氨“老师真的跟我一样高氨之后,孩子们都过来和我比身高,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老师比你们高还是和你们一样高?”孩子们大声的说:“当然是一样高了,因为我可以看到我跑到老师眼睛里了。”“我可以跟老师说心里话呀。”有的说:“我可以亲一下老师。”“我可以抱抱老师。”

随后我组织幼儿开展了一节教育活动《比身高》,孩子们非常喜欢,活动中孩子们感受高矮的不同,互相之间比高矮,看到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高一点的,哪些物品相对而言是矮一点的,真正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这样的活动比一般的说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预期效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活动,我的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原来,孩子的内心世界是这样的丰厚、细腻,渴望亲密、渴望倾吐、渴望有老师的爱,这是每个孩子的心愿。只要蹲下来,就能满足他们小小的心愿,温暖他们的心,无比的欢愉。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个性感兴趣,老师们,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告别居高临下,告别挺直的腰板,弯下腰,蹲下来,走进孩子的心里,你会发现,在每个孩子的心里你是最美的。

相信《学习故事:对新材料的兴趣和运用》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学习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