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角色游戏趣事”!
每天的角色游戏都能给孩子和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娃娃家更是孩子的最爱,学做爸爸妈妈,抱着娃娃,煮着菜,孩子的模仿能力是越来越强。
瞧,彤彤正在抱着娃娃喂奶呢,那小模样还真像个妈妈,专注的眼神,哄孩子的话语:“宝宝别哭,宝宝乖,是不是肚子饿了,妈妈喂奶给你吃。
”
一边的“爸爸”正在忙着招待客人,把家里的糖果拿出来给客人吃,还热情地留客人在家吃饭,说:“今天我来煮饭给你们吃。
”
“你们想吃什么呀?我这儿有饺子、面条、馄饨,还有寿司、肉串。
”
“我要吃馄饨。
”“我要吃肉串。
”“我要吃面条。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可把“爸爸”给忙坏了。
“好的,好的,马上就好,等一下哦!”不一会儿“爸爸”就把各种点心端给小客人吃。
“这是你的馄饨,这是你的肉串,这是你的面条。
”
“谢谢,还有饮料吗?”
“你自己倒吧”
我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不禁笑了,心想:孩子真的是长大了,有时我们真的不能小看他们,现在的他们有着自己思维意识。
模仿能力也是越来越强。
刚转身离开,只听到孩子在叫:“老师、老师他们两个吵起来了。
”我快速走了过去问道:“怎么了?”睿睿指着彤彤说:“她说我的肉串不好吃,把我的菜全都倒在了地上。
”“彤彤,是不是这样啊?”我问道。
彤彤点了点头,并抬起头很大声的说:“他的肉串不好吃,我要自己来做,可是他不让我自己煮。
”“你有没有跟睿睿商量呢?”“没有,我就想自己玩。
”我看了看彤彤,又看了看睿睿,看着睿睿无辜的小脸不经感到有一种受委屈的感觉。
这时的彤彤呢把头仰得高高的,嘴巴也翘得高高的。
嘴里还不时发出“哼、哼”的声音。
这孩子从小就是姥姥带,姥姥什么都依着他,所以养成了她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从来就是没有商量的余地。
因此我以商量的口气问她:“现在问一下睿睿,好吗?”彤彤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问睿睿:“我可以自己做肉串吃吗?”睿睿答应了彤彤,两个人又一起开开心心地玩起来。
看来
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但能学到知识,也在尝试着互相合作。
希望孩子们在游戏中越玩越好。
不知道本文“角色游戏趣事”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排着队来到了游戏室。各自来到自己所在的区域。熙熙这次扮演的是小银行的工作者。有戏开始时,熙熙来到了小银行,坐在了小椅子上,银行的另一位小工作者婷婷将银行里的钱全部拿在手里,小顾客来领钱时她就将钱发给小顾客,一旁的熙熙一直坐在旁边,一声不发。她的小手攥紧自己的衣服,突然走到我的身旁,指着婷婷说:“老师,她不给我玩。”说着眼里满是眼泪。师拍拍她的肩膀说:“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她为什么不给你玩好不好。”
游戏开始了,熙熙来到了小银行,说明她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游戏中的婷婷是一个综合能力比较好的一个小朋友,而熙熙是一个比较小、不善说话的小朋友,婷婷将所有的钱都拿在手里,给小顾客们发钱时,熙熙就一直坐着,小手攥紧自己的衣服,说明她也想玩游戏,但比较胆小,最后寻求了老师的帮助。
游戏中的熙熙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当自己的“玩具”被别人拿走时,她不能与小伙伴交流,在此基础上:
1.游戏时,鼓励熙熙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能维护自己的“权力。”
2.鼓励婷婷与别人分享,告知婷婷熙熙也是银行的工作者,她也要给小顾客们发钱的。
角色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入了游戏。妍妍搬着椅子来到“小吃店”坐下,手里不停的搓着橡皮泥,可眼睛却一直盯着“超市”里来来往往的人。不一会儿,她从椅子上站起来犹豫了一下,还是搬着椅子来到了“超市”做在了货架边。这时浩宇来到“超市”,取了一盒奶转身就走,。妍妍拉住他问道:“唉,你还没给钱!”浩宇转过身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挣脱了她的手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接着城城来买东西了,妍妍问他要钱,诚诚先是一愣,然后从口袋里假装掏出钱来往妍妍手里一塞说了一句“给你”,就跑了。妍妍满意的坐了下来。又过了一会儿,宇宇跑来买菜了,妍妍拉住问他要钱,宇宇也愣住了,接着跑到我面前来告状说:“老师,她问我要钱,我没钱。”妍妍一下委屈的哭了,一边哭一边说:“他们买东西不给钱,我是收钱的。”
在小班开展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可根据自己在游戏中的需要,自主的参与到这些游戏中来。妍妍觉得“超市”中有一名“收银员”才更符合生活经验。可她的“创新”并没有取得大多数幼儿的认可。
我要采取以下措施让幼儿理解并喜欢扮演这样的角色:
1、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爸爸妈妈带自己去超市的感受,回忆“收银员”这一角色的作用。
2、设置场景“自动取款机”,让幼儿随时取钱,并引导幼儿设计出“买一样东西付一样钱”的规则。
3、引导幼儿想出“收银员”用那些语言与顾客交往。
麻辣烫店里,小尧套好围裙,手指上套上夹菜的夹子,涵涵和雨昕则拿着一条围裙扯着不放。小尧看见了,走去,三人围在了一起。小尧对涵涵说:我们这里缺一个服务员,帮忙拿菜给客人的。你做吗?雨昕说:那我呢?涵涵说:还可以洗碗呀。小尧接话:对,洗碗还要个盆子的。雨昕说:那这个谁带?她指着围裙。小尧说:拿菜的要的吧。服务员带。我帮你找洗碗的盆子去。雨昕放下围裙,和小尧一起去找洗碗的盆子。他们钻进医院,发现里面有个空篮子是多余的,就拿了出来当洗碗的盆子。后来又发现这个盆子小,而端菜的盆子大,就又交换了一下。
角色游戏的分工以前都是由老师决定的,现在只有限定人数,分工都是由幼儿自己商量决定的。给了幼儿这个权利以后,孩子们就想出了各种分配角色的方法。面对大家都喜欢的角色怎么分配,他们有自己的解决办法,有的商量、有的石头剪刀布、有的则是先到先得。这次三人小组是有商有量,本以为会为了一条围裙吵起来,但学会了相互协调,给了幼儿更大的商讨空间后,这些小班时候常出现的问题,好像现在都能迎刃而解了。
与集体中分享好的游戏经验,相互学习。对幼儿在游戏中提出的好的建议进行采纳,并配合增添材料。
晨希的状态是快乐游戏,很是随意。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老师要渗透一些概念,如:买东西要付钱,买东西前要先去银行领钱,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等。在银行里有好几次,一次也没有付钱,工作人员也没有发觉,看来游戏的工作人员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小艺和林林把绿色的桌布在地板上开始了他们的旅游野餐活动,盘子里放上了水果,又到家里拿来了勺子杯子,小艺说,“我去买点饮料。”说完就跑了。回来时发现地上铺的桌布没有了,“谁把我的毯子拿走了。”希希连忙说,“是彤彤。”“彤彤不服气地说:“那是桌布,我要放在桌子上。”“我们是用这个做地毯的,而且是我们先拿到的!”彤彤看着小艺边说边把被拿走的桌布拿回来,放了回去,没有再说什么。
孩子近来乐忠于玩野餐活动,地毯成了很好的道具,但这个地毯的本来是娃娃家的桌布,平时孩子们几乎不把桌布铺在桌子上,今天彤彤又想要桌布了,所以就想拿回来。小艺有根有据的讲了自己的道理,大家听了也都觉得是对的,所以这个问题告一段落。
教育无小事,事事关系着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要用心去捕捉每一个细节,用爱去感染每一名孩子,让他们在五彩童年里一路欢歌一路成长!
只要一到角色游戏活动的时间,孩子们就会非常兴奋,随着老师的一声:“玩去吧”,他们就象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呼朋结伴直奔“目的地”。整个活动室充盈着欢声笑语,还夹杂着锅碗瓢盆的敲打声,叫卖声……我拿着活动记录本,穿梭于各个角区,不时被热心的小家伙拉去充当一回“顾客”。忽然娃娃家里传来一阵吵闹声:“你给我嘛,娃娃都是妈妈抱着的,爸爸又不会抱娃娃的!”“抱洋娃娃怎么了?光许你们女孩玩吗?”我闻声而去,只见芊芊和乐乐同时拉着一个洋娃娃,互相争夺着。见此情景,我本能的偏向芊芊:“乐乐,你是男孩,就把娃娃给芊芊吧,好吗?”乐乐松开了手,低下头嘟囔着:“男孩就不能抱洋娃娃啊?”我见矛盾已解决,对乐乐的嘟囔也没在意,继续上别的区角去了。
活动结束后,乐乐从我身边走过,我又想起这件事,便把他叫过来问:“乐乐,还不高兴吗?你也很喜欢抱洋娃娃吗?”乐乐看着我,亮晶晶的眼睛忽闪着:“老师,我是很想给娃娃当爸爸,当哥哥,女孩只能当娃娃的妈妈,那他多闷哪!”我心中一动,对呀,我怎么没想到男孩会扮演男性的角色给洋娃娃不同角度的关爱?和现实中的孩子一样,从小学到初中,除了亲友,围绕他们的教育者就以女性居多而男性寥寥。
难怪社会学家呼吁:给我们的孩子创造不同性别意识的教育环境,促使孩子形成健康、全面的心理品质。我不禁为我刚才的举动后悔,更后悔无意中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的误导。由此可见,教育无小事,事事关系着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要用心去捕捉每一个细节,用爱去感染每一名孩子,让他们在五彩童年里一路欢歌一路成长!
今天的游戏时间到了,孩子们都开始争先恐后地来到了自己的游戏岗位。只见今天的点心店里坐着城城和琪琪,豆豆是服务员。游戏一开始,两个老板都很认真,有模有样地整理,把面前的点心都整理得有条不紊,连小勺子都摆放得非常整齐。过了一会有客人上门了,只见客人一来,就自己坐在座位上,两个老板看到有客人来了,面面相觑,笑了笑,服务员也没有什么表示,谁也没有起来招呼客人的意思。过了一会,客人也没有主动开口,似乎等得不耐烦了,就走了。
在从前几次游戏中,孩子们在做老板和服务员的过程中都会很主动、热情地招待顾客。今天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很孩子的性格有关系。城城在平时不怎么说话,琪琪相对语言能力要好一些。但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两个老板今天并没有语言上的交流
,只是在有客人来时两眼相视一下,却没有主动去招呼客人。我觉得他们应该知道客人来了该做什么,只是不好意思开口而已。而客人平时也不怎么说话,恰巧也是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在两个老板都没有反应的情况下,顾客也没有主动提出要求服务,在等待过后就离开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