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机会还给每个孩子

04-21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育经验。优秀的教育笔记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把机会还给每个孩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不管是哪个班的孩子,能力总会有强有弱,总有那么几个懂事、能力又强的孩子围着老师,帮助老师或小朋友拿书、拿活动器械等等,老师也会非常放心地让他们去完成这些事,从不用特别叮嘱,久而久之很多事也已经成了习惯。可也总有那么几个小调皮,不是这个闯祸了,就是那个又有了点小麻烦,以致有时候老师焦头烂额、精疲力竭。

今天一早带班,五六个孩子来得比较早,正好保育员老师要把消毒好的杯子放到杯架里,我随口问到:“谁愿意帮助老师劳动?”“我!”定睛一看,是小雨。虽说是女孩子,可淘气是出了名的,学期初刚来带班时就有耳闻。“不行的,她不识数!”耳边传来了保育员老师的声音。是吗?我愣了一下,大班孩子还不识数是比较少的,家长们早就教他们认、读、写了,还有一部分对十以内的加减法已经没有问题,个别还会百以内的加减法了。“让她试试吧,看看到底行不行。”转过头,我对小雨说:“你可要看仔细哦,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或小朋友帮忙,先去把手洗干净。”“嗯!”小雨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任务。可能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吧,她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从桶里拿了一只杯子跑到杯子架那边,认真地核对着数字,终于找到了3号架子,把杯子放了进去。我忙不迭地夸她:“眼睛真亮,一下子就找到了!”小雨高兴地跑到桶边又去拿杯子,我提醒到:“这么跑来跑去会很累的。”她低头一想,把桶拎到了杯子架边,我乘机又给了她一个大拇指。只见她拿了一只杯子,看了一下数字,把杯子放进桶里,又拿了一只,看了一下,又放进了桶里,怎么回事?我悄悄一看,原来上面的数字都是两位数的大数字。她肯定是不会,看着她忙忙碌碌地找小数字把杯子放好,我不动声色地继续夸奖着她。终于把小数字的杯子都放好了,她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想请佩佩来帮忙行吗?”“你遇到困难了吗?”“嗯。”“什么困难?”“我不认识这些了。”“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些数字仔细再找找看,也许能找到的,试试吧!我们一起来找一个。”这一次,她拿的是32号杯,仔细核对了好一会儿,她郑重地把杯子放到了23号架子。“你为什么要把这个杯子放到这个架子里呢?”“它们一样的。”“哦,我看看。嗯,都是数字2和3。那你看看2和3排队的位子一样吗?谁在前面,谁在后面?”经过再次地核对,她最终为32号杯子找到了架子。看着她兴奋地笑脸,涌上心头的不仅是高兴,更多的是反思。

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某个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在大班了还不会自己铺被子、系鞋带。作为老师,反思我们自己,当孩子不会铺被子系鞋带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了解孩子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给他们动手锻炼的机会了吗?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把许多机会给个别能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因为他们可以不用我们担心,漂亮地完成任务,然而,我们却忽略了身边还有一群一样需要获得锻炼机会的孩子们。每个孩子和我们想象中的是有差距的,我们应该打破思维定势,撇掉想当然的想法,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能行的,经过锻炼都是能干的,虽然他们的成功有时候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但也许只是一两句的提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把各种机会还给每个孩子,给他们动脑动手的机会,给他们锻炼的时间与空间,使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不断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感、满足感、自豪感!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把机会分给每个孩子(小班)


在幼儿园每个班中,总有那么几个聪明伶俐、做事果断利索的孩子。他们听老师的话,会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我们也总习惯把一些小事交给他们来完成,比如整理玩具、挂毛巾、放杯子、上课回答问题等。

在我们的班上也是,我总习惯将一些事交给诺诺,浩浩等几个孩子。在课堂上也总是他们几个举手,发言的机会当然是归他们了。往往忽视了在角落的那几个孩子。

下午点心时间到了,像往常一样请小朋友来发盘子,孩子们很喜欢当小老师的感觉,没等我请XX,一个、两个、三个都小手举得高高的,连平时不爱举手的沁阳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老师请了沁阳等几个平时不爱举手的孩子来当小老师,孩子们听到请她们来当小老师发盘子,快乐的表情马上洋溢在小脸上。孩子们拿到盘子快乐认真的分发,动作利索发的又快又整齐。发完时老师表扬了她们,奖励了她们一个咪咪翘。下午离园时,沁阳妈妈来接了,沁阳出门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今天老师请我当小老师呢,你看老师还奖了我一个咪咪翘呢!”

看着她一脸自豪的样子,听着妈妈的赞扬和孩子得意的笑声时。我突然间觉得有些内疚。想想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什么只把机会分给那几个能力强的孩子,而忽视了这几个普普通通却怀有进取心的孩子呢?为什么我们要人为的拉大孩子之间的距离,作为教师应该把机会分给每个孩子,不是吗?

把自由还给孩子


又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我组织幼儿来到活动场地,象往常一样,给幼儿分组、分器械,让他们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始活动。

只一会,我发现平时最好动的几个小朋友不在他们的范围内,我赶紧向周围看了看,也没发现他们。

这时大班的老师告诉我,他们在玩具后面不知道干什么。

我赶紧安排一个幼儿去叫他们回来,生气的问:“你们为什么不玩沙包,跑到那里干什么?”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沙包不好玩,我不愿意玩,”听了这些我接着问他:“你想玩什么?”“我想玩圈”于是我把一个圈交给他,然后对他提出要求:你必须玩出五种花样,他接过圈开心的玩了起来,还玩出了很多花样。

其他的小朋友也跟着嚷起来。

“老师我愿意玩高跷、我愿意玩滑梯、我愿意玩皮球……”于是我让幼儿拿自己喜欢的器械自由的玩了起来,他们拿着自己喜欢的器械不断更换着花样玩,而且很开心。

这次的户外活动很成功,也没有危险的事情发生。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看管,外出玩耍时,他们会紧跟在后面,限制他们的玩耍。

来到幼儿园里,虽然有将近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但是幼儿并没有得到活动的自由,因为为了幼儿的安全,老师会对幼儿管头管脚,把幼儿置于被动,长此以往,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每况愈下,形成恶性循环。

本来孩子的天性是小探索家,他们对周围一切充满了好奇。

如果孩子每天都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玩,他们心里会有一种逆反感,而偷偷地溜到老师看不见的地方玩,这样会更危险。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而不是硬性地限制幼儿的活动。

这样幼儿有了应对危险的能力,幼儿就安全多了。

把游戏还给孩子


优秀的教师都知道:只要儿童集中注意力做自己的事情,就应该把他们看得不存在一样。很简单,只要有人在旁边。成人也很难集中精力做事,这种干扰很容易感觉到,儿童更是如此。

“当儿童注意力集中时,正是他们发展内在精神活动的时候;当儿童自发努力时,正是他们对周围有利于智力发展的物质进行全力搜寻的过程,这是多么不同寻常的时刻啊!”然而,就在这神奇的时刻,如果他们的行为被影响,被制止,这是多么粗暴地扼杀啊!

教师和儿童心理的关系,犹如主人和仆人的关系。儿童的心理就是教师需要伺候的主人。教师把桌子擦干净,把用具摆在固定的位置,做好这些后就退到幕后,克制自己想要帮助的冲动,静静地在旁边观察,与他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他没有需要,就不要擅做主张,一旦他们有所吩咐,就要立即给予满足。

教师的及时隐退让孩子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也让孩子自主地发展能力、性格和人格。

蒙台梭利说:“教师成功的标志是:孩子们能够自己认真工作,而不在意教师在不在身边。”不管能不能做到,我想我会为之努力!

机会应给每个孩子


每个班中,孩子能力都是有差异的,能力强一点的,会听老师的,会按老师的要求做事的孩子老师总是很放心地把一些小事交给他们去做。

比如说:每天整理图书,到别班去帮忙借东西等等,有些事情甚至已经成习惯了,每天都有这几个孩子做。

晨间活动,我叫小朋友去发玩具,我很习惯地叫了一个小朋友去贴放,然而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了:“今天天天没来。

”“哦,她请假了,那谁愿意去发呢?”还没问完,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我去,我去……”我请了平时不爱说话的张芸馨去,她很高兴并且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下午离园时她看见她妈妈时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今天老师请我发玩具的,我做得很好,有些小朋友是不会发的。

”看着孩子满心欢喜、自豪的样子,这时我心里晃起了涟漪。

为什么只把机会给一些能力强的孩子,而忽视了这么多普普通通的孩子呢?孩子们都只是在人生最初的起跑线上,作为教师有必要把机会给每个孩子。

不是吗?

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孩子


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孩子,为孩子纳一双“有为”所需的“自信之鞋”,让他们穿在脚上,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更自信地迈出勇敢坚定踏实有力的脚步。

小班的孩子半年的时光匆匆走过,似乎还没有来得及打个招呼,光阴便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了,看着他们美丽的笑容,活泼的身影,我从心里感觉暖暖地。还记得,孩子们9月1日来到这陌生的幼儿园时,哭着闹着喊妈妈,不吃也不喝,似乎对整个社会都要排斥,没有组织,也没有纪律,我们说的话一点也不起作用,我们真的很无奈,也很头疼,吃饭要喂,上厕所要陪……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很累,累归累,但我们很高兴,有这么一句话,形容当时的我们很贴切,累并快乐着。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孩子说:"我妈妈让我这样做。"这些孩子一遇到事情首先考虑的是他人的想法,而不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平时和小朋友在一起,他们从不带头做事情,习惯追随在能力强的孩子后边,心甘情愿地听从他人的安排。他们没有主见做事。缩手缩脚,言行举止时受他人的观点和意愿所左右。好像被笼罩在别人的影子里,丧失了自我。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对他人产生依赖,对自己丧失了信心,造成自卑心理,形成软弱,懒惰等不良性格。

今天,他们一个一个的长高了,长胖了,不再是当时那个哭哭啼啼的小王子、小公主了,他们学到了很多,懂得了朋友间要友好相处,对老师要有礼貌,上课要有秩序等等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再让爸爸妈妈抱,自己高高兴兴来幼儿园,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能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勇敢地表现自己……我真的为孩子们的进步感到骄傲与自豪!加油吧!亲爱的孩子们,我们永远会用欣赏的眼光称赞你们的!

把主体地位还给孩子


每天的来园游戏在轻松欢快的音乐声中又开始了。今天的娃娃家由白云、豪豪担任了爸爸、妈妈的角色。游戏玩到一半,只听见阁楼上热闹起来:“娃娃的衣服要洗一洗,我们做个洗衣机吧!”只见他们一下子从阁楼上走下来,东找找,西翻翻。白云从教室一角找出几个放月饼的塑料小盒开始拼搭起来,搭了一会儿也不成个样。一旁的小圆圆见了说:“这是什么洗衣机呀?洗衣机没有这么小的。”白云听了同伴的话,又和豪豪找来一个没了盖子的月饼盒,试图将刚才的所有塑料盒用透明胶粘在盒子的边缘上。试了半天,透明胶浪费了不少,游戏也结束了,洗衣机还是没做成。在游戏分享时,我请白云和豪豪介绍了他们制作洗衣机的经过以及遇到的困难,然后请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从选择怎样的替代物、如何挖洞制作可视窗到粘贴按扭

,洗衣机的简易制作方法终于出炉了。

在整个游戏过程和分享中,老师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和组织者,孩子们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虽然他们遇到了困难,虽然他们没有成功,但是他们得到的是自己亲身的体验,生活经验的再现,想象和现实的互相碰撞。只有把主体地位还给孩子,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称为“游戏活动是一种基于幼儿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的活动。”

把机会留给孩子


最近几天在幼儿园老师的公开课中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机会留给孩子。当孩子高高举起了他的小手就请给他表现的机会,即使有些差强人意,也要为他的勇气鼓掌。当孩子想要帮助我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我们不要觉得那些事情那些活他不该做或做不好而阻止他,请给他一次锻炼的机会。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灵性的,在这个纯真美好、清澈透明的世界里,孩子们拥有着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对未来的纯真注视与梦想,涌动着不尽的激情。在与幼儿一起活动的时候,老师不妨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加入到孩子中间,变一个滔滔不绝的讲师为幼儿忠实的听众,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孩子,去聆听他们独特的见解,欣赏他们的独出心裁,支持他们的异想天开,鼓励孩子们尝试、研究、探索、创造的行为。在家中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机会,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当然,我们所说的“放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放手,我们应该明白:“教师不是一个说话者,要做一个说适宜的话的人。”在整个活动中老师还是不要忘记自己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会让孩子们有茅塞顿开的喜悦,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老师们的公开课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哪怕是小班的孩子,我们也要相信他们的能力,把机会留给他们。老师更应适时地、积极地、主动地引导他们,让孩子们在不断地摸索与尝试中,各种能力得以磨练,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与满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量给孩子留有一些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教育随笔:把游戏还给孩子


每天迎着清晨的阳光,站在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看着孩子们脸上的微笑,体会他们快乐的心情,是我最欣慰的时刻……

一天早晨,睿睿妈妈特别激动地对我说:“我儿子自从上了大班,每天早晨特别愿意上幼儿园,即使生病了也要来幼儿园,他说在家没意思”。

作为老师,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充分说明了孩子对幼儿园的依恋,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其实我知道他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里老师都会带领他们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有智力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孩子每天都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所以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每一天都很快乐。有时在路上看到背着沉甸甸大书包上学的孩子,看着他们的背影,我感到很心疼……

游戏才是孩子成长真正需要的。孩子在游戏中钻、爬、跑、跳,孩子的身体获得了足够的活动,促进了身体发育;孩子在游戏中要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动脑思考,促进了孩子语言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动脑思考能力的提高;孩子在游戏中要与学着与小朋友和谐相处,促进了孩子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和礼貌行为的养成;孩子在游戏中要处理与小朋友的纠纷、矛盾,促进了孩子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小朋友的鼓励,这就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游戏中的磕磕碰碰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成长资源,这些磕磕碰碰让孩子们懂得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把游戏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

相信《把机会还给每个孩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