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宝宝换幼儿园怎么办?

04-26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要给宝宝换幼儿园怎么办?”,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要搬家了,所以同时也需要给宝宝更换幼儿园,但我们怎样才能让我们3岁的孩子跟他现在的老师同学说再见并且顺利转到新的幼儿园呢?

对于小孩子来说转换环境可能会很困难,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他们都是不喜欢变化的。你还要明白到你的宝宝同时还要面对搬家,也就是家庭环境的变化,这是更重要的问题。

小孩子对时间并没有准确的概念,所以最还在搬家之前最多一周前才将这个情况跟孩子说明白。如果提前太早跟孩子说的话可能会引起孩子更多的担心。除此之外,孩子现在还不能通过话语了解这些转变的概念,而以下的几种方法能够帮助你的孩子巧渡这个特殊的时期:

1.请求孩子现在的老师帮忙。让老师帮忙向孩子解释描述他的老师和朋友都会像现在那么友好,同时还要跟新的幼儿园的老师进行沟通,尽量保持新旧两个环境有一些共同的地方,这样能够让孩子有更好的适应性。

2.给孩子讲一下关于变化的小故事。当孩子听到有别人跟自己有相似的经历并且仍然很快乐成功的时候,他们会更放心,对新的环境的恐惧感也会有所减少,同时他们孤独的感觉也不会那么强烈。

3.利用其他的方法帮孩子保持旧的幼儿园的记忆,包括给他的老师、同学和幼儿园里面的操场等地方照照片,这样就可以给孩子创立一本相册留念,让他可以不时地进行回忆。

4.你可以请求新的幼儿园的老师允许将宝宝喜欢的一个毛公仔或玩具放在幼儿园里面,目的就是帮助宝宝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同时也是给宝宝一个机会表达他的失落的心情,而失落之后很久就是适应的到来了。

5.在孩子在旧幼儿园的最后一天进行一个派对。你可以将孩子们喜欢的一些零食等待到幼儿园里面,举行一个小型的派对。举行派对有助于孩子跟其他的人说再见。

6.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在孩子正式上学之前带他去新的幼儿园几次,让他对新的环境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增加熟悉感。

7.在孩子去幼儿园的第一周,每天早上可以陪孩子在幼儿园一小时左右。渐渐你就可以减少停留的时间。这样孩子很快就能够接收到你的信息,如果你对待老师跟其他孩子都很热情的话,孩子也很快会明白这个新的幼儿园也是一个好好的地方。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宝宝早晨赖床怎么办?


幼儿园让宝宝接触到更多的人,也就是开始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开始。小朋友相互友爱,互帮互助,对于培养他的性情有很大的帮助。可是一开始,宝宝初来乍到,很多状况接踵而来,父母怎么处理呢?

幼儿入园热点问题:早晨赖床怎么办?

赖床不一定是宝宝为了不去幼儿园而想的“招数”,父母有必要先分析原因再“对症下药”:

原因一:

没睡醒如果因为入园打乱了宝宝的作息,宝宝因此没睡够,就需要重新调整作息了。如果已经叫醒了孩子,又不能再让孩子继续睡时,那就要采用一些“温柔”的方法了。

解决方法:

1、给孩子一点时间。“那你再睡一会儿吧,等‘大肚子’定时器饿了叫唤的时候就起好吗??”

2、利用音乐的魅力。给孩子放一些平时爱听的歌曲,音量适中。让轻松、优美的音乐声唤醒宝宝的“好心情”,然后再要求孩子起床。

原因二:

宝宝想给自己放放假,在家休息一下。

解决方法:

1、用宝宝的“好朋友”激励。如:“你的小兔宝宝早早地就跟妈妈说要去幼儿园了,还说等你醒了让你去幼儿园找它呢!我们快点去找小兔子吧。”

2、请宝宝帮忙。如:“妈妈想请宝宝帮妈妈找一找妈妈的牙刷和杯子,妈妈找不到了,你来帮帮妈妈好吗??因为你的眼睛特别棒。”

3、礼物分享法。“妈妈给你买了新的小贴画,今天你当小老师发给小朋友,他们一定很喜欢的。”

宝宝生气了怎么办?


今天霍斯有一箩筐不如意的事情。霍斯气得想打人!他用力地踩了一朵花。妈妈对他说:“嗨!”霍斯发出“咝”的声音。妈妈问他“今天你过得好不好啊?”霍斯又吼了一声,还咚的一声趴在地上。“我们来煮汤吧!”妈妈说。霍斯一动也不动,他气得快爆炸了。妈妈在锅里装满水,放到炉子上,再往锅里放上盐。然后,妈妈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锅尖叫。然后对霍斯说:“该你啦!”于是霍斯也对着锅尖叫起来。妈妈叫得更大声,霍斯还对着锅龇牙咧嘴。水开了,妈妈对着锅做鬼脸,吐舌头。霍斯拿起汤瓢敲着锅。然后,他笑了。妈妈也笑了。霍斯问:“我们到底在煮什么汤啊?”妈妈回答:“生气汤。”妈妈和霍斯就这样肩并肩站在一起,搅散了一天的不如意。

——美国儿童故事《生气汤》

这则故事提示父母们要关注宝宝愤怒情绪及其化解对策

西方心理学家发现:随着初生宝宝第一次主动呼吸,他就已经具备了感觉愤怒的能力。到了4个月的时候,宝宝就可以明确地表达他的愤怒了。当他慢慢学会用更多的动作、表情与语言来表达情绪的同时,发脾气成为了宝宝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而此时对父母来说,如何帮助宝宝学会掌控自己的愤怒就显得格外十分重要。如果宝宝难以顺利地发泄愤怒或者在生活中泛滥愤怒情绪,都会构成良好性格发展的隐患。

0-6个月

在此阶段,宝宝的喜怒哀乐受到自身生理感觉与外界刺激的左右,因此,父母要求宝宝控制自我情绪,这是他不可能做到的。而此时妈妈爸爸对他的关注与安慰是帮助宝宝控制负面情绪的唯一途径。

小贴士

·帮助宝宝转移注意力,有助于宝宝脱离愤怒等负面情绪。例如:当他在噪音环境中表示不悦时,妈妈带着宝宝尽快脱离噪音环境是最好的安抚方法。

·如果宝宝因为饥饿哭泣,妈妈应及时哺喂他。如果妈妈直到他哭到喉咙沙哑的时候才去哺奶,会使得宝宝因为过度沮丧而产生生理性的抵触,表现为吐奶、昏睡等不良生理反应。这些后果会令他难以从负面情绪中平息,长时间、高频率地用哭泣等方式来表示愤怒。

6-12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学会了多种了不起的运动技能,比如:爬、走等,并能通过丰富的声音、表情甚至简单的话语与妈妈爸爸进行交流。此时,宝宝的愤怒情绪也开始细化为不安、生气与恐惧。自主逃避与关注妈妈爸爸的态度成了他愤怒情绪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

小贴士

·妈妈爸爸是宝宝所信赖的人,因此父母对待事物的态度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宝宝的情绪。例如:妈妈爸爸一起愉快地陪伴着宝宝去玩他从来没有玩过的滑梯,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他内心的不安情绪。

·妈妈爸爸要仔细分辨宝宝的呢喃之声与哭泣等,适时发现宝宝的负面情绪,并通过口语与动作的安抚来帮助宝宝形成与妈妈爸爸交流情绪的习惯,这是鼓励宝宝学会说出情绪的第一步。例如:宝宝看到闪电有哭泣或者尖叫的时候,妈妈要告诉宝宝:“妈妈知道宝宝害怕,宝宝害怕的时候就抱住妈妈或者叫妈妈过来吧。”

12-24个月

在这个阶段里,宝宝逐步有了自我意识。他对别人的情绪与自我情绪的认知产生了初步理解。因此,他常常会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反应来调节自我情绪。例如:宝宝因为晚餐前妈妈不给他吃饼干而哭闹,他会一边观察妈妈的反应,一边从硬地板上爬起来,坐到软地毯上哭闹,继续观察妈妈的反应。可以说,妈妈的反应是决定他哭泣时间与程度的主要因素。

小贴士

·当宝宝夸大情绪时,妈妈爸爸冷静、理性的态度实际上能帮助宝宝学会抑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妈妈爸爸可以通过和宝宝一起看儿童图画书或游戏等形式,帮助宝宝学习情绪表达的社会规则。例如:通过在儿童故事中为人物添加“快乐的脸”与“生气的脸”来了解为什么宝宝会不开心;为什么妈妈爸爸会生气;为什么妈妈爸爸和宝宝会一起开心。

24-36个月

2岁以后,宝宝能从关注自己的情绪拓展到关心他人的情绪。他人的积极与消极情绪都能起到控制宝宝愤怒情绪的作用。例如宝宝也开始在看见家人不愉快的时候,试图去安慰别人,又如看见妈妈不开心,就乖乖地去一边自己玩玩具,不再为妈妈添乱。

小贴士

·妈妈爸爸更加需要以相对平等的方式来理解宝宝的忧伤与愤怒。例如:宝宝和小伙伴因为争抢玩具生气了,妈妈爸爸虽然不需要即时干涉,但可以通过和宝宝谈话,请他说出感受以及快乐的游戏等来帮助宝宝缓解不悦。

·与宝宝约定几种表达或发泄不开心的特殊形式。例如:如果宝宝或者妈妈爸爸不开心,可以去捶打沙发垫子;到阳台上对着绿色的植物把不高兴的事情说出来,或者告诉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自己不开心的事情等。

·豁达的妈妈爸爸是宝宝学会控制愤怒情绪的最好榜样。日常生活中,妈妈爸爸常常用玩笑来化解争吵与冲突,宝宝会认识到不开心原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宝宝是左撇子怎么办?


导读:首先要分析孩子左撇子的原因。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这两半球的分工各有偏重,左半球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右半球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儿童时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孩子的右脑功能偏强。而右脑负责左侧肢体的活动,因此儿童时期孩子左撇子较多。

在我们周围,有时会看见一些孩子用左手拿调羹或筷子吃饭,用左手写字、画画、用左手打羽毛球……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左撇子。孩子若是左撇子,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左撇子的原因。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这两半球的分工各有偏重,左半球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右半球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儿童时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孩子的右脑功能偏强。而右脑负责左侧肢体的活动,因此儿童时期孩子左撇子较多。

孩子若是左撇子,家长不要强迫孩子改用右手,因为虽然孩子在家长的强迫下改用右手,但孩子大脑中的优势半球却无法改变,反而起到了扬短避长的副作用。此外,还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一些障碍。对左撇子,家长应顺其自然,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日趋增强,有一部分左撇子会改用右手,但也要看到有些左撇子已养成习惯,很难改变过来,家长就不要再人为地强迫孩子改用右手。反之,孩子是左撇子,长期使用左手,还可以充分利用右脑的功能,平衡、协调大脑的整体功能。

宝宝在幼儿园受到欺负怎么办?


导读: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的乐园,也是小朋友们共同成长的大集体。在集体学习生活中,矛盾与磨擦难免会时有发生,一些小朋友被欺负或欺负别人的现象自然也时有发生。在常人眼里,幼儿间的冲突是很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在家长眼里,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负总是滋味不好受的。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幼儿在被他人欺负时的一些应对之策可能直接影响幼儿的心智成长与性格培养。

太平洋亲子网网友双龙妈:接到老师的投诉,朗朗哥哥今天咬了三个同学。

事情起因都是同学们不对,其中一个女同学把儿子的手工撕个粉碎,于是咬了她;有两个男同学一起打儿子的肚子和胸口,儿子把他们两个都咬了。事发时候,老师责骂儿子,还动手打了儿子的脸,最后儿子气得边哭边逃跑,被老师抓回来罚站了。

在老师面前,我什么都没有说,我也没有责骂站在旁边的儿子,我只是对老师说:“我今晚回去问问他。”

朗朗哥哥在家是有咬弟弟,也被我和外婆惩罚地很惨,但在学校从没有咬过同学的记录。回家我与他谈了一下这个事情,发现都是小朋友去惹他,去打他。

一直以来,我都是教导儿子被同学打或者同学做不对了,都要告诉老师,我想现在这样教是不行了。记得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有些同学被人欺负,他跑去告诉老师,开始的时候老师会出面阻止,但之后或更多的时候,老师根本帮不上忙,被人欺负的永远都被人欺负,欺负人的只是被抓住了才被惩罚。女孩子去告诉老师还觉得是情理之中,但是男孩子样样都去告诉老师,会被同学取笑的,这样更难受。

与LG商量之后,我也表达了我自己的想法,儿子都大班了,以后读小学之后如果还是这样去告诉老师的话,作用不大。LG也有同感,或者应该教导儿子打回去,要用力打,以后有人欺负他都要打,不能学以前的忍让他,要让他知道以后不能再欺负儿子。

点评: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的乐园,也是小朋友们共同成长的大集体。在集体学习生活中,矛盾与磨擦难免会时有发生,一些小朋友被欺负或欺负别人的现象自然也时有发生。在常人眼里,幼儿间的冲突是很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在家长眼里,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负总是滋味不好受的。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幼儿在被他人欺负时的一些应对之策可能直接影响幼儿的心智成长与性格培养。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该怎么办,像朗朗这样打回去,将同学咬了,对吗?或者部分家长会有双龙妈这样的想法“我也知道教儿子打架是不对,但是象今天的事件一样,被人家欺负得不得了了,之后还手,还要被老师打,也太亏了吧。”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要教育他们当遇到别的孩子欺负时要强硬反击。而另一些家长则认为,不能“以暴制暴”,要让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友善的性格。

对此,幼教专家认为,总结日常幼儿园教学实践,幼儿在幼儿园受欺负不能一味强调强硬反击或者一味忍让,要分析内在原因,注重正规的教育及灵活多变的处理方式的相互结合,专家建议:

其一,当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时,家长切莫头脑发热一时冲动,一定要了解其中的缘由后再确定应对之策。

孩子受欺负,可能原因在于别的孩子太霸道,也可能是因为孩子惹恼了别的孩子,找清事因,分析出根本的解决之道。

如果是因为别的孩子太霸道,则可以按部分家长的建议,让孩子学会“打架”,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太调皮了,则要从自身找找原因,做好自己孩子的教育工作。

其二,当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时,一定要注意与老师的沟通,重视老师的日常教育。

家园共育永远是幼儿成长的中心点,要首先及时将有关情况向老师反映,让老师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当老师的教育效果未尽如人意时,则可教育孩子用坚强有力的回击来应对这些“成长的烦恼”。

其三,需要认识到,过于的忍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怯懦。

当孩子在遇到别人欺负时,一味强调忍让,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无法保护自己,会让孩子滋生怯懦的心理,遇事会一味的退让,无法塑造坚强的性格。因而,建议父母不要过多强调“忍让式”的教育,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最需要坚强的性格。

其四,在教育孩子以“强硬反击”无理的“欺负”时,要注意适度适量。

不能太过份,以免让孩子滋生暴力的性格倾向。适当的强硬反击一般会让不讲道理的孩子退而却步,但过份的强调强硬,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其五,需要强调的是,应对此事的教育核心是“我不被人欺负,但也不能欺负别人”。

在教育孩子应对此类事件时,家长一定要注重灌输这样一种理念,即孩子不能被人欺负,但也不能仗势欺负别的孩子,如果教育过线,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宝宝“手脚多”怎么办?


导读:随着宝宝一天天成长,家长会为宝宝不断出现的“坏”习惯而困扰,如咬东西、扔东西、“多手多脚”摸东西等。可是慢慢地去观察,这些行为并非真的都是“坏”习惯,而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5岁的倩倩只要看到东西,就想拿到手里玩一番,尤其是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倩倩坐在手推购物车里,什么东西都要伸出小手抓。妈妈不让倩倩坐手推车,“小人儿”身手更加灵活,自己跑去货架前动手拿自己看上的东西。妈妈不准她随便拿,倩倩就大声尖叫,弄得妈妈很尴尬。倩倩为什么喜欢“多手多脚”,妈妈该怎么办呢?

专家分析——

随着宝宝一天天成长,家长会为宝宝不断出现的“坏”习惯而困扰,如咬东西、扔东西、“多手多脚”摸东西等。可是慢慢地去观察,这些行为并非真的都是“坏”习惯,而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宝宝在成长阶段,他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探索外界和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性就自然显露出来了。宝宝会通过听觉、视觉、触觉这几个方面来学习和增长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倩倩在超市“多手多脚”抓东西,妈妈会担心孩子的手弄脏了,或把物品抓坏了,因此会不准她随便拿,其实小孩子很单纯,她并不懂得去区分超市的物品是要购买才能拿走的,孩子这个行为的目的是去感受某样东西的软硬冷热等的触碰度,不是存心去搞破坏。

除了好奇和探索,宝宝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想模仿大人的行为。这就跟电话响了,宝宝抢电话听,坐车抢方向盘开一样,宝宝想成为一个大人,因此去做大人做的事情。妈妈在超市里购买东西,倩倩就去模仿,这是一种自娱自乐,当妈妈不准时,她就不乐意了。

专家支招——

1、要引导宝宝自己在抓玩中学会思考和观察。比如包子是软软的,不能用力抓;花瓶是脆的,松手就会摔破;饮料是可以流动的,容易倒出来;水果用指甲捏会坏的……这样不仅满足了宝宝认识事物的好奇心,也为他提供模仿学习正确生活常识的机会。

2、允许宝宝“犯错”。比如他把鸡蛋抓起来摔破了,家长可以引导他去认识鸡蛋的特点,让他在错误中学习,而不是指责他。孩子的思维世界与大人不同,他们的成长是需要体验的,如果不通过亲身体验,即使是父母告诉他一些生活常识,他也可能记不住,实际生活中,仍然会犯同样的毛病。

3、提供一些机会给宝宝模仿大人。比如协助她打电话给姥姥,购物时可让她去拿某样物品回来,结账时把钱给她,让她交给售货员等。

作为疼爱子女的家长,如果试着以宝宝的视角来考虑和探究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烦恼的事情就比较容易解开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要给宝宝换幼儿园怎么办?》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