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班数学活动哪个宽哪个窄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数学活动:《哪个宽,哪个窄》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各种物品进行自然测量,并能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2、发展幼儿对自然测量及宽窄比较的学习兴趣。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将两条一样宽,但花纹分别是横条和竖条的毛巾固定在演示版上。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小棒,绳子,铅笔,长木片等。
3、请幼儿带一些平时自己收集的东西,如糖纸,贝壳等。
活动过程:
一、排一排。
1、出示三张不一样的纸,区别宽窄。
指导语: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重叠比较)2、按宽窄排序。
指导语:请你按从宽到窄(从窄到宽)排一排。
二、看一看。
1、教师向幼儿出示两条一样宽但花纹分别是横条和竖条的毛巾引导语这两条毛巾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两条毛巾哪条宽,哪条窄?(指横向距离)2、幼儿得出不同的比较结果。教师:怎样来证明谁说得对呢?在交流中引出测量的方法。
三、学一学。
1、教师出示各种工具:小棒,绳子,铅笔,长木片,任选一种,重点演示测量时收尾相接的方法,量横向距离。
2、幼儿选择一种工具,通过测量来判断哪条毛巾宽,哪条毛巾窄,最后得出结论:两条毛巾是一样宽的。
3、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受了毛巾上直条花纹和横条花纹的影响而判断错了毛巾的宽窄,因为直条让人感觉很窄,横条让人感觉很宽,其实,它们的宽窄是一样的。
四、试一试。
教师发给幼儿各种测量工具,请幼儿尝试测量其他一些物体的宽窄。如:门和窗,哪个宽哪个窄?桌子和椅子,哪个宽哪个窄?等等。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相关文章《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面积》:大班数学活动比较面积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了解面积的几种比较方法。学习用正方形画格子,数格子的方法测量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数学比较面积教案吧。
《大班数学:商店几点开门》:大班数学活动商店几点开门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反思,活动过程等内容,在游戏和操作活动中,理解整点,体验愉快的数活动。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数学商店几点开门教案吧。
《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大班数学活动买玩具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生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课题评价,活动过程等内容,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复习10以内的组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买玩具教案吧。
他不肯认真上学
凯是一个内向、拘谨、警觉性很强的孩子。初次看到他,他神情紧张,谨慎地坐在爸爸身旁。我用关怀的眼光看了看他,向他介绍了一下我自己。他才开始有点放松下来,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爸爸说:“我儿子3周岁上幼儿园以后就全托在幼儿园,现在全托在学校。现在的问题是,他不肯上学校,每天大哭大闹,哄也哄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都没有用。老师反映,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里破坏纪律,随意走动,坐立不安,影响了老师正常教学。作业完成不了不用说,还根本不听老师的话。我想通过心理咨询能够让儿子轻松上学,上课认真。”爸爸说话时,凯在一边低着头不停地玩手指。
我们把目标定为让他轻松上学,注意更集中。于是我邀请他进入沙盘游戏,给他做一个心理评估。
凯在沙盘中摆了很多凶猛的动物和害虫,还摆了一些战士和一些卡通英雄人物来对抗那些动物和害虫,在一个角落里摆了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整个沙盘混乱,充满紧张的气息。
在整个沙盘游戏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出凯内心的不安和紧张恐惧,以及对外界的防御,而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他支持他。
评估后,我告诉凯的爸爸,孩子有权利在小时享受父母的爱。如果真的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将孩子托给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抚育人代替父母来照顾他,并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因为某些事物某个时间不能照顾你,这个人在学校里代替爸爸妈妈照顾你。”再让孩子和这个新抚育人先熟悉一段时间,而且这个抚育人在开始的一段时间能时刻保护孩子,体谅孩子,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在孩子回家的时候,多嘘寒问暖,多专注地倾听,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上的沟通,让孩子适时地倾倒在学校里堆积的情绪垃圾。而且告诉孩子,有烦恼,爸爸妈妈跟他一起分担,有困难的话,爸爸妈妈帮他一起解决。
父母们爱子心切,对孩子的将来寄予厚望,都希望孩子能比自己好上几百倍,也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更好、更多的东西。当孩子出世后,父母们一要为赚更多的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而不断努力,二要为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而心力交瘁。
父母在教育和赚钱方面有时没有办法去平衡:没钱就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和好的教育,如果努力工作赚钱,就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怎样去平衡这个问题呢?父母们想了个方法,让孩子全托到幼儿园或者学校,父母们心里想:“作为老师,他们育儿的经验更丰富,教育孩子的方法更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还可以让孩子养成独立的品质。”
独立,建立在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下离开父母。孩子带着恐惧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在他们内心,前面的路是未知的,他们小小的身躯及有限的人生经验无法抵抗外来的威胁。在未成年之前,孩子也无法照顾好自己的衣食住行。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可以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和需要,而当他们被全托到了一个远离父母的地方,孩子心理就会感觉到害怕、恐惧。为了能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存下来,孩子只能压抑自己的内心需求,用内心的另一份力量去抵抗威胁。有些孩子会变得用讨好的方式取悦别人,避免受到伤害。而有些孩子变得很有攻击性,让别人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也有的孩子变得冷漠、无情、无助、无望。
被全托的孩子内心感觉到:“我是不重要的,爸爸妈妈不爱我,我不值得别人爱。”
在全托的过程中,孩子对爱的需求,对安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对父母的愤怒,对世界的恐惧,这些情绪被深深地压抑着。孩子带着这份压抑的情绪长大后外化为一种行为模式,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疏离,叛逆,离家出走,反社会,甚至有些走上犯罪的道路。而有些孩子长大后变得依赖,不自信,没有自我,没有目标。还有一些长大后变得无助,抑郁。
性格本无好坏之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们永远是积极向上,自信,勇敢,喜欢冒险。而压抑的情绪会让我们带着面具生活,使我们原本的性格扭曲。
孩子该上幼儿园了么?那是日托还是全托呢?这都是家长们忧思的问题,除了考虑这些问题,家长们需注意有些孩子并不适合上幼儿园。适龄孩子该怎么选择幼儿园?
什么是全托幼儿园
日托、全托都是幼儿园的办园形式,即全日制幼儿园和寄宿制幼儿园。
全托幼儿园的好处
1、解决父母育儿与工作冲突的难题对于那些非常忙碌,希望有更多自主空间的父母来说,将孩子送去全托可以帮助他们摆脱时时刻刻被孩子束缚的尴尬处境。
2、有利于孩子培养良好习惯。幼儿园老师一般都是专业人士,加上幼儿园的环境跟家里也不一样,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模仿其他孩子的好行为,孩子们之间也有个争当好孩子的气氛,因此,全托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可以受到比较全面规范的行为习惯训练。
3、为孩子提供人际交往的环境全托的集体生活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加上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又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孩子全托可以为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环境。
4、可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进入幼儿园之后,老师有一些特别的方法训练孩子自己穿衣、洗漱、吃饭、学习整理床铺,用餐后收拾自己的餐具和进行简单的打扫工作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本能地减少求助、依赖意识,独立自主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5、可减少育儿理念上的冲突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一般都会找一个与自己育儿理念相同或者至少差别不大的幼儿园,这就可以避免父母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之间育儿理念的冲突,导致孩子夹在中间不知所措或者干脆“投机取巧”,利用长辈之间的育儿矛盾要挟父母,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哪些孩子不适合全托幼儿园
1、小于三岁半的孩子
孩子小于三岁半,阶段任务就不是培养主动性,而是让他们感受关爱,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就不适合入全托。很多家长都以为,把孩子送全托,可以让他们接受专业的生活护理、心理保健和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自己周末也会把他们接回来好好“补偿”,不会因此影响和孩子的关系。可实际上,再专业、再敬业的老师也无法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的心理需要和对亲情的渴望,家长的这种做法,说严重了,是对孩子的情感剥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滞后,很难表达出自己的需要,但情感已经发展完全,对父母有强烈的依恋,如果一连五天见不到亲人,他们会产生不安全感,万一再受到委屈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对其身心发展更是不利。
2、内向的孩子
天性害羞、胆怯的孩子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经常会潜意识地压抑自己的需要,受了委屈、遇到不开心的事都会藏在心里。而幼儿园的老师又不可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孩子身上,所以他们的心结很难被及时发现,长此以往,孩子会更压抑,不利于将来个性的发展。
入全托5点注意事项
如果综合考虑后,决定了孩子入全托,为尽可能地减少全托带给孩子的成长焦虑,家长得做到以下5点:
1、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幼儿园概念。可以在孩子面前赞扬他所在的幼儿园,让孩子明白进入全托幼儿园是因为他很能干,需要学习更多的本领,是因为老师喜欢他,父母很爱他。
2、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到幼儿园探视孩子,而不要一开始就把孩子五天全放在幼儿园。
3、加强亲子交流质量。周末应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使亲子交流质量得到提高。
4、选择重情感教育的老师。如果孩子入全托,可以帮助孩子选一位充满爱心、耐心的老师,她能关注孩子的需要。
5、重视家园交流。随时跟幼儿园和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细节,配合老师做好在家的各项工作。
了解全托到底好不好,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将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专家表示,孩子能不全托尽量不要全托。如果家长实在有困难,建议要为孩子挑选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
专家告诉你孩子上全托到底好不好
尽量不让孩子全托
全托制度的设计是为了满足成人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幼儿利益的最大化。
学前教育学博士王银玲说,从全托制度的设计来说,它本身不是出于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而是为了满足成人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全托的弊端是非常难以克服的。它最大的弊端就是难以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这将会影响到婴幼儿的身体发展、语言发展及情感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在家庭养育环境中,大人和婴幼儿的比例最起码是1:1,即一个大人照顾一个婴幼儿。而在集体教育机构中,很难达到这么高的师幼比(老师和幼儿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是一个老师照顾5到10个孩子,这很难充分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比如从孩子的身体发展来说,大人带着孩子玩儿,孩子可以自由地奔跑,大人在后面跟着,既不容易出危险,孩子又锻炼了身体。但是在集体教育机构里,考虑到安全、便利、秩序等因素,老师会限制幼儿的活动。担心孩子磕着碰着,所以会尽量让孩子从事一些安静的活动,或者是集体一致的活动。
追求安全会限制幼儿的自由活动,而追求便利,老师必须简化一些照料的工作。比如小女孩不能留太长的头发,十几个孩子都梳长发,老师根本忙不过来。
全托让孩子感觉被抛弃
全托是把双刃剑,虽然解决了家长的难题,却对孩子的心理、性格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幼教专家认为,从心理上来说,3到6岁的孩子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很低,孩子不会明白家长很忙是什么感觉,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看着日托的孩子的爸爸妈妈来接孩子回家,而自己却不行,从而产生一种被抛弃的心理,在亲情上会产生疏离感。从性格上来说,孩子的成长是通过与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周围环境的互动完成的。全托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在一起,与家庭及社会环境接触很少。
全托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性是被逼出来的
对于很多人认为的全托的孩子独立性强、自理能力强的看法,幼教专家认为,这是孩子在寄宿制的情境中,被迫在这么幼小的时候做很多的事情。
在很多同龄人还做不到的时候,他们在被迫的状态下做到了,但内心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所以孩子是很吃力的,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可能是牺牲了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内心安全感的发展,以及孩子如何理解社会,如何理解成人对待自己,会有一种被抛弃感,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有一个孩子,父母工作特别忙,好多天以后才去接孩子,他看见爸爸妈妈后,不喊爸爸妈妈,这是他内心在报复。
1到3岁的孩子尽量不要全托,那样会破坏宝宝内心的安全感。
如果家长确实无暇照顾宝宝,那么一定要为宝宝挑选一所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机构。因为这个时候全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个幼儿园中老师的素质。在幼教领域有一句俗话,关起门来就是良心活儿。爸妈要考察照料者是不是爱孩子,是不是很有耐心,尤其是重复做事情的时候。很多幼儿园都有母婴教室,家长可以周六日带着孩子来一个小时,参加亲子园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可以去感受老师整体的素质。
导读:家长觉得,孩子“全托”,独立性得到了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人际关系智能也会得到提升。然而,没有人注意,“全托”对孩子所造成的危害——
现在的家长,要为事业打拼,为生计奔忙,缺少照顾孩子的时间,因此,虽然寄宿制幼儿园价格昂贵,但家长还是趋之若鹜。家长觉得,孩子“全托”,独立性得到了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人际关系智能也会得到提升。然而,没有人注意,“全托”对孩子所造成的危害——
故事一从“将军”到“士兵”
3岁的振刚,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小霸王”,有时主意上来,任何一个人都管不了他。例如,他说了,要看完动画片才睡觉,要听一个故事才准关灯,那就一定要这样才行。振刚的父母都是生意人,根本没时间照顾、管教他,爷爷、奶奶经常向振刚父母抱怨:家里的一切都要听这孩子的命令,好像他是个小将军,我们是他的士兵。他太有主意、太任性,这样下去不得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振刚父母认为,以振刚现在的情况,有必要把他放进寄宿制幼儿园,让他学学与人相处的方式,同时也能学些知识。于是,他们每月向当地的一家私立全托幼儿园交2000元,把振刚“全托”了起来。
一段时间之后,振刚果然发生了变化,变得十分乖巧、听话,甚至学会了看眼色行事。
有一次,振刚被爸爸接回来,和爷爷、奶奶看电视,看到电视里一头狮子追赶小羊的镜头。爷爷和奶奶故意逗他:“看,那条大狗真厉害,把小羊追得四处跑。”“是啊,那是大狗,大狗都厉害。”没想到,振刚竟然也随声附和:“小羊当然怕大狗了。而且,它可能是牧羊犬呢。”爷爷奶奶把他抱在怀里:“傻孩子,那是狮子呀,你不认识狮子吗?”“是狮子吗?”小振刚挣扎着扭过头去,仔细看了看:“真的是狮子呀,和狮子王一样呢。”于是,祖孙三人都笑了。
振刚的父母感到,送孩子进全托幼儿园是件绝对正确的事情。现在,让他什么时候睡觉,他就什么时候睡,虽然有时也会有不同意见,但只要大人稍稍强制,就立即遵从,尽管有不满,但不会有异议。
“‘全托’好啊,”爷爷感叹,“把振刚从小‘将军’变成了小‘士兵’!”
振刚的爸爸听了这话,感到心里怪怪的。将军毕竟是有主见的人,而士兵却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是个生意人,隐隐地觉得其中有些什么不对,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却又没有头绪……
旁敲侧击: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全托”后,会变得有合作性,会改变他不良的习惯。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在“全托”幼儿园里,老师作为成年人,始终控制着孩子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评价,是绝对的权威,而且,老师很快会指定某个自己喜欢的孩子,由他来带领大家进行活动及生活、内务自理,其他的孩子就由主动变成了配合,渐渐丧失了思维的自主性,遇事喜欢往后缩,而幼儿园由于管理方面的需要,更是对这种退缩给以鼓励,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视自主思维的缺失为正常。这种隐性的伤害,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呈现出来。
表面特征:注意力不够集中,遇事没有主见。
发生时段:入园后。
危害指数:★★★☆☆
故事二没办法的情绪化
当年,小郭夫妇是从外地来这个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同一所学校做教师。女儿3岁多时,他们学校需要上“等级”,工作一下子变得繁重起来,没办法,他们把孩子送进了寄宿制幼儿园。他们想,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知识,起步要比其他孩子早,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比自己更好的未来。
然而,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孩子不愿进幼儿园。她不愿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她认为爸爸妈妈在幼儿园门前离开后,就再也不会回来。孩子哭得小郭夫妇肝肠寸断,真想带着她一走了之。可是,钱也交了,而且现实情况的确不允许两个人带孩子,所以,还是硬起心肠,把她留下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小郭夫妇经常能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
“您女儿不吃饭,只要没有活动,就跑到幼儿园门口去等你们,说什么也不愿回教室。”老师的语气里带着焦虑,同时也有些夸耀、表功的成分,“后来是我把她硬拉回教室的。晚上她也不愿睡觉,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休息。不过,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把她管好的。”
“谢谢,”说这两个字时,小郭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让您多费心了。”
这样的电话多了,小郭还真就打算给老师买点礼物。小郭的妻子每次接到电话,想的却是自己的女儿,她想去看看女儿,被小郭阻止住了,他不想让孩子的情绪有太大的起伏。送了几次礼物后,小郭接到电话的内容变了:孩子终于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变得听话了许多。小郭夫妇这才安心。
时间过得飞快,学校如愿以偿地上了“等级”,孩子幼儿园毕业上了小学、中学,一切都在向成熟和完美发展。然而,小郭却发现,女儿变得非常情绪化,有一件事不顺心,她就会摔东西,如果批评她两句,竟然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天。有一次,她半夜才回家,小郭的妻子批评了她,她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急得小郭夫妇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差点把整个城市翻过来找她。两天后,她却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回来了,原来,她去同学家住了两晚……
旁敲侧击:孩子在幼儿期,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建立起安全、温暖的情感纽带。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幼儿园,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无法排解的分离焦虑。他们时刻地期待着父母亲的到来,但都是以失望而归,有种被家庭抛弃的感觉。而且,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无力感,让他觉得完全被孤立了起来,会产生一种绝望的不安全情绪,加上有些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及承受力不强,可能无法完成老师规定的活动,被抛弃的感觉将越来越强烈,并根植于他记忆与情绪体验中,长大后,将造成他人格价值中的透视点,轻易地便发生情绪与情感的冲突。
表面特征:人格机构中情绪和情感的极化,精神障碍。
发生时段:脱离基础教育后。
危害指数:★★★★★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日托和全托,究竟选哪个》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狼和鹿的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