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多些理解和宽容
作为教师,每当孩子们不合作、淘气、犯错误时,究竟该如何对待呢?过去,我总习惯从成人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或已有的经验和对幼儿的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随着对新《纲要》理念的深入理解和教师观念的转变,我觉得,教师一定要首先克服自身言行的随意性,改变过去以成人角度处理问题的做法,对孩子的教育不妨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一次,我在给孩子们讲“爱护公物”时说:“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放书包的地方,相对应的上面还有各个小朋友的名字,是专门放书包的,大家要爱护它,保持整洁……”可话还没说完,就只见梁韵静小朋友走过去把柜子上面的纸屑用手全都扫在了地上。当时我心里想:我还没让整理小朋友自己放书包的地方,她就自己行动了,真不守纪律!于是我立即批评了她,只见她用两手捂住耳朵,眼睛都不看我,头也扭向一边,表现出非常反感的样子。我看她这副模样,也有些生气,但转念一想,这小姑娘平时就十分好强,各方面的能力都优于其他孩子,我现在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批评她,伤了她的自尊心。于是我用鼓励的口气说道:“梁韵静是个懂事的孩子,想快一些把放书包的地方整理好,可是忘了到底该把纸屑放在什么地方了,现在老师和你一起把纸屑捡干净,要不然,别的小朋友该提意见了,怎么能只顾自己干净,忘了集体的整洁呢?”虽然她还是不太情愿,但终于慢慢蹲下来开始捡纸屑了。事后,我又特地找她谈心,了解她的想法,告诉她老师当时为什么要那样跟她说。
我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认为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感到老师理解他,和他有共同语言,这样让他在心里对你信服,在他心情愉悦的时候,抓住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日常的工作中,老师柔和亲切的态度、幽默活泼的语言、敏锐信任的眼神,都会带给孩子愉悦的感受,从而让孩子在宽容、理解的氛围里,消除抵触的心理,获得被尊重、理解的感受,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正面教育。所以,不管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妨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只有那样,孩子才会愉快地成长,而教育也会因此变得更轻松一些。
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如果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就会让学习融在生活中。当我和他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再重新开始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轮胎上玩;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灿烂的笑脸,你就会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寒冷的季节已经到来,但是,我们幼儿园的冬季体育锻炼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大班活动的项目是跳绳。每当活动时间开始的时候,我就会带着孩子们来到院子里,组织孩子们练习跳绳。可活动进行了几天后,我发现会跳绳的孩子总是那么几个,不会跳的孩子,有的拿着绳子跑来跑去,有的几个小朋友凑在一起玩。看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走过去说:“赶紧练习跳绳!”可等我去看其他小朋友的时候,这些孩子又玩了起来。
活动时间又到了,我带着小朋友来到院子里。我拿起一根绳子,也练起了跳绳。孩子们跑到我的跟前,问:“老师,你也要学跳绳?”看着孩子们,我灵机一动说:“是啊,我也要学习跳绳,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练习,等一会儿,我要跟小朋友进行比赛!”“老师要跟我们比赛?”“对!”“可是我不会跳啊……”“我只能跳一个……”好几个孩子小声嘟囔着。看着面前不会跳绳的孩子,我说:“今天,我跟小朋友比赛的规则就是,只要你一口气跳过三个,就算赢!”“真的吗?老师?跳过三个就赢了?”“嗯!”我重重地点了点头。“聪聪,咱们赶快去练习,一定能取得胜利!”看着忙着练习跳绳的孩子,我忍不住笑了。三十分钟的时间不到,好几个孩子跑到了我的面前:“老师,我会跳绳了!咱们来比赛!”呵,刚才不会跳绳的孩子,经过练习,还真的能跳过三个!就这样,今天的目标定三个,明天的目标定五个……几天的功夫,孩子们一分钟能跳一百多个了!看着孩子们的进步,我想:不管什么活动,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来自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只要调动起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孩子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蒙台梭利博士曾说过成人无法直接帮助儿童形成自己,因为那是自然而成的工作;但是成人必须懂得细心地尊重这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是提供儿童形成自己所必要的而他自己却无法取得的材料。孩子是伴随着玩长大的,在玩中,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长处和短处,只要不断努力,就会有进步,就值得赞赏。
刘老师的一举一动,深深地触动我的心。这不正是体现《纲要》中“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好的案例吗?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这节课是常老师主讲《我做的蝴蝶很漂亮》。其中主要部分是老师提供蝴蝶模板,让孩子们装饰蝴蝶,给蝴蝶穿上美丽的衣服。当讲到这部分时,孩子们纷纷拿起自己喜欢的橡皮泥、彩纸等,按自己的意愿打扮起蝴蝶来。就在这时只见一位名叫玲玲的小朋友,坐在那里东瞧瞧、西望望,不知从哪里下手。听课的老师不由自主的走到孩子们中间,看孩子们制作。其中一位叫刘霞的老师走到玲玲的身旁,只见刘老师轻轻的同玲玲交流,但玲玲却一点反映也没有。原来玲玲是一个弱智儿童,不但说话吐字不清,反映也有点迟钝。这时刘老师拿起小剪刀将彩纸箭出一个圆送给玲玲,并启发她将圆粘贴到蝴蝶模板上。玲玲好象明白刘老师的意思,她拿过刘老师手中的圆将底层纸接了下来,把圆贴在蝴蝶上,抬头看了一下刘老师,刘老师伸出了大拇指,意思是说你真棒。可玲玲粘贴完后又不知怎么办了,这时只听到刘老师对玲玲说:“你自己试一下”,玲玲还是不动。只见刘老师将小剪刀、彩纸递给玲玲,玲玲又好象明白刘老师的意思,于是“笨手笨脚”的将彩纸狠狠的剪了一下,剪出一个说方不方,说圆不圆,就连三角形也不是的图形。只见刘老师又伸出大拇指,顺便点了一下头,肯定了玲玲的成功。接着又鼓励她粘贴上,就这样不断的鼓励、指导玲玲总算剪了几片不规则的图形粘贴到蝴蝶上。
这时她把剪刀一扔,甩了甩手,意思是手疼了,不干了。见此情景,刘老师微笑着握住玲玲的小手,然后轻轻的揉了起来。玲玲眼睛直直的看着刘老师,过了一会儿,终于自己拿起小剪刀又剪了几片图形,粘贴到蝴蝶上。这时音乐响起,小朋友分别戴上自己装饰的蝴蝶,随音乐偏偏起舞,只见玲玲仍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刘老师拿起玲玲制作的蝴蝶双手递给玲玲,并告诉她自己去找老师帮她戴上,玲玲接过蝴蝶朝刘老师露出微笑。看到玲玲随音乐走到小朋友中间,刘老师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我们班有一位叫佳佳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佳佳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佳佳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佳佳的性格比较内向,胆子比较小,有什么事情她都不敢和老师说。尤其是吃饭比较慢,她害怕吃饭慢了老师会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佳佳。在活动区游戏时,佳佳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佳佳,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佳佳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佳佳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佳佳,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佳佳讲故事,佳佳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午餐时,为了减轻佳佳进餐的紧张心情,严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佳佳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佳佳,你怎么啦?""我吃不下","佳佳,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佳佳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第二天,佳佳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杜老师,太谢谢你们了,佳佳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佳佳姥姥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教育随笔: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指南》中之指出我们要学会赏识孩子,赏识孩子就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当孩子想要向要表达他的想法和观点时,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吧。
当孩子主动和你客人谈话时突然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打击和压制他们,你应该说:“好吧,孩子,你也来说说你的观点吧。”
当孩子主动和你谈起某件事情的意愿个想法,不要不耐烦的敷衍了事,而应该对孩子说:“和老师聊一聊”因为我们知道孩子懂事以后,便开始思考这个世界,思考他所遇到的每一件事,并逐渐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老师和孩子的世界确实不同,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却一直在向老师靠近,他们对成人世界的事情发表意见和想法,说明他们有了独立的思考意见,这是非常可贵的。
这时,教师和家长应该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心情,倾听孩子的诉说,在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给予积极的赏识和尊重赏识和孩子的思考意识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用过倾听孩子的观点,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从而纠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思想。
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要忽略和压制孩子的想法,即使他们说的不对,即使他们的想法幼稚可笑,也允许孩子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近日在进行远程培训学习的时候,学了有关幼儿园教师的师德规范,感触颇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尊重幼儿时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谨记的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教育理念旨在尊重幼儿的自主性,而每位教师的教育行为的背后都有每位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支撑着,要想教师在日常的保育教育工作中能够真正的做到尊重幼儿,那么他就要树立一个科学的教育观念,并且这个观念是其十分认同并且在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在实际的保育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都是有这一观念的,但是这一观念没有成为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和保证幼儿的安全问题,“高控”现象出现了。这是因为老师们对幼儿的态度并没有完全的转变,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儿童观上,认为幼儿是需要教师来教的,而不是自己自主发现的。同时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教育保育工作时又要保证幼儿的安全,加上目前幼儿园实施的是班级授课制,让教师们对幼儿又有了更多的限制。可见有了这个观念不行,必须要让其成为教师的教育理念,而面对那么多幼小的儿童,教师有需要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来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同时尊重幼儿的自主,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的时候,我也常常犯这种错误。记得在小班的时候,我发现班里幼儿的绘画的能力相对的薄弱,绘画能力代表了幼儿手指的小肌肉的发展,这让我十分的着急,在绘画过程中对幼儿的要求也就更加的严格,对幼儿的限制也多了,渐渐地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不高了,原本听到画画很开心的孩子们对画画也反应平平。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我的本意是为了让幼儿的小肌肉得到发展,但是却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不偿失。在一次有关春天的绘画活动中,我改变了自己的方法,带孩子们出去感受春天,请幼儿将看到的春天说一说,互相交流,鼓励幼儿大胆的画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模样。孩子们给我展示的画中有的没有流畅的线条,有的没有炫丽的色彩,但是画里有的时孩子们的奇特想法,有幼儿最真实的感受,比如有个幼儿说春天很暖和,他画了好几个太阳来表现这种温暖。
尊重幼儿的自主并不是等于幼儿的无限制自由,尊重幼儿的自主是建立在纪律之上的自主。著名的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蒙台梭利指出,自由并不意味着应该支持儿童毫无目的地、放任地、无规则地活动。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不意味着使人得到了自由,只有做正确事才会得到自由。既要尊重幼儿的自主,又要给予其纪律的约束,那如何做到呢,就如蒙台梭利所认为的,自由是有纪律的自由,纪律是自由基础上的纪律,纪律不是靠强制出来的,而是幼儿“一种内在的约束品质”,让幼儿自己感受到一个自由而有纪律的氛围。在一日常规活动中,区角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班级里总有几个“热门”区角,但是进区规则里往往限制了幼儿进区的人数,这就导致了很多幼儿想玩而又玩不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开展了一节谈话活动,请幼儿自己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区角,引导幼儿发现现在的区角规则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幼儿说我玩不到他想要的区角,有的幼儿说玩着玩着就不想玩了,想换玩具……针对这些问题,请幼儿互相讨论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我请幼儿按照自己讨论的规则来进区角,通过一次一次的讨论,一次次的进区玩,幼儿最终对于区角的人数限制取消了,并且每个幼儿玩的区角也不限制于一个了,而是互相开放的。一开始我担心幼儿会发生争抢行为,后来我发现幼儿之间会互相的监督,在幼儿自己制定的规则中,幼儿的规则意识更强了。
面对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实际,如何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自主,恐怕不是那么的容易,也不仅仅是幼儿教师一方面需要努力、提升,它需要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有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理念,有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更有整个社会大教育环境的转变。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我相信随着一点点的进步,终有达到的一天。
教育随笔:请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作为幼儿教师,当幼儿犯错误时候,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从成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来判断对幼儿的行为以及已有的经验态度去解决所谓的问题。随着对《幼儿园新纲要》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观念的转变,我认为,教师要要改变以往从成人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对孩子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一次,我给小朋友讲“爱护环境”时告诉他们:“每个小朋友都要爱护我们教室里的每个角落的环境”正说着,只见欣欣小朋友马上转过身去摸后面柜子上贴的美术作品,把一幅美术作品给撕烂了。当时我心里想,我话还没说完,就开始犯错误了,真不守纪律,所以立刻批评了她。只见她用两手捂住耳朵,眼睛不看我,脑袋扭向一边,表示出非常反感的样子。我一看她的表现,知道她对批评一时还接受不了。平日她好胜心强,各方面能力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都强于其他孩子,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批评她,伤了她的自尊心。于是,我立刻改为鼓励的口气:“欣欣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希望你能够改正错误,记住老师的话,不能再像这样了,不然小朋友也对你印象不好了哟!”她虽然没有完全转过弯来,但低着头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
事后我与欣欣小朋友谈心,知道是教师鼓励的语气及肯定的态度才使她心动。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是从她的角度看问题,让她感到老师理解她,这样,在她心情愉快的时候,抓住这个教育时机,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并愿意改正。
通过这件事使我体会到,老师柔和亲切的态度、幽默活泼的话语、敏锐信任的眼神,都会使孩子获得愉悦的感受,而孩子们也正是在这宽容、谅解的氛围里,才会消除抵触心理,获得尊重、理解,从而接受教师的正面教育。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育随笔:尊重和理解幼儿》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