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葫芦娃快出来

04-30

不容置疑的是当我们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时,我们更应该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成长。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随笔:葫芦娃快出来”,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这熟悉的旋律一出现就会勾起我们8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相比现在孩子们可选的动画片,那时我们能看到的动画片很少。却让我们的生活无比幸福。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我们班的小朋友对于动画片《葫芦娃》也很感兴趣。

今天户外活动时,我们路过葡萄架,眼尖的家俊看到一个小葫芦挂在架子上,便兴奋的对身后的皓皓说:“这里面有会吐火的葫芦娃。”边说边模仿动画人物的样子。“那里有个会喷水的”皓皓指着另一个大一点儿的葫芦说。这时又有好几个孩子凑了过来,大家讨论起架子上的葫芦了。我站在一旁心想:孩子们可真可爱,看见几个葫芦就硬说里面有葫芦娃。这时,睿然冲进人群说:“不对,都是假的,这里面没有葫芦娃。”话音刚落,家俊和皓皓对睿然说:“这里面就是有葫芦娃!”几个持相同意见的孩子朝葫芦喊了起来:“葫芦娃快出来。葫芦娃快出来。”“这里面根本没有葫芦娃,只有老爷爷用七星丹种出来的葫芦才有葫芦娃。”睿然理直气壮说。“你说这里面没有葫芦娃,那这个葫芦里有什么?”小希抬起头问向睿然。睿然用小手挠挠头回答不上来了。就在睿然犯难的时候,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我这个局外人:“老师,你说这葫芦里面到底有什么?”“这葫芦里面当然是……”话说的一半我又咽了回去,用神秘的眼神看着孩子们,心想:与其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何不牺牲一个葫芦,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呢。我顺手摘了一个葫芦下来,对孩子们说:“我也不知道葫芦里面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打开看看好吗?”回到活动室孩子们围着葫芦坐下来,用焦急的目光等待着,我和王老师一起用工具把葫芦割开了,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看着葫芦喊到:“啊,原来这里面是小种子呀!”“真的没有葫芦娃”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有的用手摸摸,有的拿起葫芦里面的种子闻闻。把刚才在葡萄架下关于葫芦的疑问一一解开了。我们还在网上看了许多不一样的葫芦,大家发现葫芦长得样子还不一样。孩子们一起讨论葫芦的用处。最后我们重温了动画片《葫芦娃》。

孩子们的世界是纯真无邪的,他们看到葫芦就会联想的动画片的人物。面对孩子的问题,与其用语言直接回答,不如为他们创造条件,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小手去操作体会这一切。作为老师的我们应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为孩子打开通往大自然的大门,去领略自然界的奥妙。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玩”出来的智慧


教育随笔:“玩”出来的智慧 

本周,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船。在探索船为什么不沉的问题上,我们进行沉浮试验。实验儿,我们选取的是相同材料进行比较操作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请小朋友辉映自己的选取材料进行比较,下节课我们大家一齐来分享你的快乐。 

第二天,童童天真的问我:“老师,昨日晚上我这了很多的小纸船,有的浮起来,有的全湿了沉到水底”?仔细一问,原先家里写字纸不多,刚学会折小纸船的她又找来了餐巾纸折船。餐巾纸吸水性大,所以沉到水底。我灵机一动,这不是本节课最好的活动资料吗?我请小朋友选取不同的纸做小纸船,猜想实验结果。由于幼儿有必须的生活经验,很多幼儿猜是画报纸做的小船能在水上游的最长,但也有的幼儿猜想是报纸。在玩一玩、做一做动手实验中,幼儿的兴趣最浓厚,探究欲望也最强,看到小船吸水后的变化都能主动的和老师、小朋友进行交流。但操作的过程中老师问他们:“小纸船怎样沉到水底下去了”?孩子们的回答很生动形象,他们说:“纸船都湿透了,餐巾纸做的小纸船都散了,水都跑到纸里面去了”?

孩子们透过自己的实验发现于自己先前的猜想有了一个比较,两种认知冲突使幼儿更相信自己动手做的结果。在对几种纸船吸水的现象中,幼儿了解了不同材质的纸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教育随笔: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卢群曾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多夸孩子,“宝贝,你真棒”,你对孩子越夸的多,你孩子的自信心也越多,孩子的喜悦和自信时刻围绕在你的夸奖声中,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畏惧越少。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表扬,引导他们克服他们呃呃呃不足,让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就拿我们班来说,我们班上就有这么一位孩子,老师面前不敢说话,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回答问题,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表扬

在她回答或自己吃完饭后表扬她,“你真棒”或者说摸摸她的头,增加她的自信心。

(2)鼓励

回答问题时,不敢回答的时候,鼓励他“加油”“你可以的”慢慢的,她的情绪稳定了,也肯和我们交流了,鼓励和表扬很简单,但是却可以对幼儿起到比任何惩罚都有来的好的效果,我们要善用鼓励和表扬,让幼儿更好的发展。

教育随笔:开心就要大声笑出来


这天中午,孩子们吃完饭后都在按组排队喝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很爽朗的笑声从教室的最后面传来,所有的小朋友都在向后看,很奇怪为什么他会笑的那么开心,我也奇怪,这个时候我悄悄地走过去,伏在他的耳朵旁边说:“你能告诉老师你在笑什么吗?”他眯着小眼看着我,生怕说错了什么。看得出来他很害羞,我鼓励他说:“你会笑的那么开心,一定是很有趣的事情吧?既然那么有趣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小朋友们都好奇哦。”他笑眯眯地说:“嗯,那我就告诉老师一个人!”他指着一个小女孩说:“我们两个在猜谁是第一个去喝水的,谁猜对了就可以让猜错的那个人做一件事,结果我赢了,哈哈哈哈哈哈……”

借着这件事,我对其他小朋友说:“大家想知道他在笑什么吗?”孩子们都睁大了小眼睛说:“想!”“如果想知道,你就要用一件你觉得开心的事来作为交换,只要你觉得开心就来告诉大家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你就可以知道他为什么会笑了!可以吗?”孩子们大声地说:“好!”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分享快乐的时间,比如:谁藏的东西在树下,被水冲走了;谁的鞋子破了个洞,就像一只大青蛙;……虽然每一件事在我们大人的眼里都觉得微不足道,可孩子们笑得很开心……当然,最后他到底是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已经不再是重点,在孩子们的眼里,分享自己开心的事,让其他人也开心,成了每个人最关心的事情。

这只是孩子们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孩子们就像天使,每一天都那么开心,无忧无虑。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把这种快乐继续延续下去。

因为开心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幸福,孩子们,开心就大声笑出来吧!

教育随笔:我的牙长不出来了


教育随笔:我的牙长不出来了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开始逐渐换牙。一天在户外活动时,琳凡的一颗牙快要掉下来了,她用手一拔掉了下来,凯凯给他拿着,她自己去漱口。过了一会儿,一位小朋友着急地跑来说:“老师,琳凡的牙让凯凯给弄丢了,张琪哭了。”我赶忙走过去,孩子们正着急地满地找牙呢,琳凡更是慌得不知所措。琳凡哭着说:“妈妈说了,上牙要往床低处扔,下牙要朝房顶上扔,这样,牙才会长出来。瞧我这颗牙,就是因为弄丢了到现在还没长出来。”说完,又哭了起来。我笑着正要解释,凯凯递过一颗牙,另一只手捂着自己的嘴。原来正巧他也有一颗牙正要脱落,一狠心拔下来要还给琳凡。

我告诉孩子,新牙长得慢不是因为弄丢了旧牙,原因有很多,如缺钙呀、牙床较厚呀、营养不良呀等等。老师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这么认为,老师当时也弄丢过牙,你们看,老师的牙不还是长得好好的吗?听了这话,琳凡和凯凯如释重负地笑了。

后来,我进一步了解到,班里绝大多数小朋友都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而这些都源于他们家长的错误观念。我意识到,在保教过程中,不仅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给予细心呵护,而且还要结合家长的认识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提高家长的认识,家园配合,共同培养。

小班随笔:我把宝宝生出来了


产假结束上来的第一天,我来到了小三班。班里的孩子们热情地欢迎了我,他们知道我刚生完宝宝不久,于是都围着我问长问短,“你把宝宝生出来了吗?”一连问了好多这样的问题,我答都答不过来了。还有一个男孩子更有趣,他竟然给我家宝宝取了个小名叫“小乖”。他一本正经地要求我:“这是我给你宝宝取的小名,你们以后一直要叫他小乖噢!”,孩子们天真的话语,让我大受感动,打心眼里感谢这群小家伙。第二天一早,我刚来到班里,有个戴眼镜的女孩子就跑来告诉我:“老师,老师,我昨天晚上也把宝宝生出来了!”“啊?”我好奇地问。她得意地又重复了一遍:“我把肚子里的宝宝也生出来了,在家里呢!”顿时,惹得我们几位老师都笑了起来,她倒一点都不难为情,反而笑得更加甜了,也许在她心里认为生宝宝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吧!其实,做了母亲后都知道这是一个辛苦而幸福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做了母亲,才会真正深切的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才能更加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那份关爱。也许从前总认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现在我更能设身处地的从父母的角度体谅这些家长,。人总是会慢慢长大了,多了一种角色,就多了一份经验,多了这份经验,对自己的工作也多了更多的思考和责任。

中班教育笔记 “玩”出来的智慧


导读:这个活动中在创设一个合理的科学环境,提供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谈就自然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做中学”就是要让儿童在自然和真实现象面前,感到惊异,尝试去做,反复去做,认真观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本周,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船。在探索船为什么不沉的问题上,我们进行沉浮试验。实验儿,我们选择的是相同材料进行比较操作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请小朋友辉映自己的选择材料进行比较,下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

第二天,辰辰天真的问我:“老师,昨天晚上我这了很多的小纸船,有的浮起来,有的全湿了沉到水底”?仔细一问,原来家里写字纸不多,刚学会折小纸船的她又找来了餐巾纸折船。餐巾纸吸水性大,所以沉到水底。

我灵机一动,这不是本节课最好的活动内容吗?我请小朋友选择不同的纸做小纸船,猜想实验结果。由于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多幼儿猜是画报纸做的小船能在水上游的最长,但也有的幼儿猜想是报纸。在玩一玩、做一做动手实验中,幼儿的兴趣最浓厚,探究欲望也最强,看到小船吸水后的变化都能主动的和老师、小朋友进行交流。但操作的过程中老师问他们:“小纸船怎么沉到水底下去了”?孩子们的回答很生动形象,他们说:“纸船都湿透了,餐巾纸做的小纸船都散了,水都跑到纸里面去了”?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于自己先前的猜想有了一个对比,两种认知冲突使幼儿更相信自己动手做的结果。在对几种纸船吸水的现象中,幼儿了解了不同材质的纸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是采取从“听”中学,既由老师讲授某些科学知识,在通过一些考核方式让孩子记住这些知识,而不是让孩子直面真实的科学,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科学。这个活动中在创设一个合理的科学环境,提供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谈就自然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做中学”就是要让儿童在自然和真实现象面前,感到惊异,尝试去做,反复去做,认真观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老师家长应很好的利用孩子这一天性。积极的创造条件,让孩子尽情的玩耍之中,感受生活中的事物的千变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认识客观世界。

糖葫芦不甜了


“糖葫芦---糖葫芦......”嘹亮的叫卖声从胡同里传来,吸引了刚从幼儿园放学回家的孩子。

“又是那个叔叔,他的糖葫芦可甜啦,快回家拿钱去!”冰冰高兴的和小伙伴们说,就飞快的往家跑。青青、强强、萌萌也赶紧回家啦。

冰冰跑到门口一看,傻眼啦,妈妈爸爸没在家,只有奶奶在家做饭,正忙得不可开交。奶奶一见冰冰就说在在:“冰冰快帮我拿柴火来”!

“奶奶外面有卖糖葫芦的,人家都去买啦。”

“好孩子你妈妈爸爸都不在家,奶奶正忙着呢!”

冰冰不高兴啦,赌气似的走啦,在门口看见青青、强强、萌萌买到了糖葫芦,正高高兴兴的回家。

“冰冰你快去买吧,要不就买完啦。”青青说。

冰冰急啦,转身就往家里跑,拉着奶奶的手就往外走“奶奶去看看吗?人家都卖啦,快卖光啦。”

奶奶被冰冰拉着差点被摔倒,跌跌撞撞的被拉到胡同口。冰冰一见奶奶还是不想买,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哇——的大哭起来。

“别哭别哭,我回家拿钱。”奶奶只好又跌跌撞撞的回到家,拿了钱买了糖葫芦。

第二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高高兴兴的说“糖葫芦真好吃,我买了两串!”这是青青在说。

“又酸又甜,下次我还买。”这是强强再说。

只有冰冰不说话,他买了糖葫芦,可一家人的饭都烧糊啦。妈妈爸爸有眼睛瞪了他,唉!那糖葫芦吃在嘴里一点也不甜。

图书室随笔:我要找“中国娃”


佩是我班这学期新来的一名男孩子,长得白白胖胖的,很是惹人喜欢。可是一个星期下来,他的表现不像我想象得那么好。集体活动时注意力一点都不集中,自由活动时经常会和同伴发生一些小摩擦,总的来说是属于那种常规意识比较差的孩子,而且来之后带动了旁边几个孩子,使他们也变得调皮了,说实话我心里是有想法的。

一天,轮到我班去图书室看图书,要求大家看关于“中国娃”的书。孩子们像被放风的小鸭子,欢天喜地、三五成群地去找图书了,很多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大概过了5分多钟,我注意到佩手里一本书也没有,和几个调皮的孩子开始在图书室里玩追打游戏。于是我心生不满,把他叫过来再次提醒他看图书规则:安静、轻声说话。佩走后我决定跟踪观察,看看他到底怎样做。只见他在图书室周围逛了一圈还是一本书也不看,和几个孩子又开始打闹了。

我生气了,把他叫来站在我旁边做“思想工作”。经过了解,我知道他是要看书的,可是为什么一直不拿书呢?真是坦白老油条。再次让他去拿书看,这次他比较认真地找,可是大约过了10分钟他还是在转圈。这时一个孩子过来问我“老师,这个故事是不是中国娃娃的故事啊?”一语提醒梦中人:会不会佩是找不到相关的书才觉得无聊,自控能力本来就弱一点,于是就开始了不守常规要求的行为了?

我赶忙把他叫来,想证实我的想法“佩,不一定要找中国娃的书,其他书也可以看的”他认真的点点头,很快拿了一本书和小朋友一起看起来。

原来佩是认真的按照我的要求做,只是因为相关图书太少,找不到,而他也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变通,所以出现了不符合活动要求的行为的。

每个成功都有足够的理由,每个不足也一定有其特殊的原因,这个原因不一定是在孩子身上,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家庭、父母、老师以及环境的影响。试想,如果我给孩子准备了充足的相关内容的图书,他们一定会乐此不疲的不断翻阅;如果我多观察、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也一定会感悟到孩子的理由;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事业中时,你一定会对孩子的世界感同身受,一定会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多的成功。

喜欢《教育随笔:葫芦娃快出来》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